【一席】钟永丰:仙人游庄

一席

钟永丰,作词人、诗人。 “多么希望我那十八二十时的无聊青春是浸在唢呐、八音、北管,或泡在某个对着时间长倒刺的村落传统里。但一切晚了,现代化潮涨、摇滚乐像可口可乐,甜水里掺着毒药。”钟永丰出生于高雄美浓——台湾客家文化保存最完整的社区之一。1998年,他跟林生祥一起开始以概念专辑的方式进行创作,从交工乐队直到现在的生祥乐队,永丰用客家话写词,生祥谱曲,将社会议题融入音乐创作,一路延续至今。 在创作每张专辑的过程中,钟永丰都会进行大量的访谈、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你的第一首歌已经累积了20年,炉火纯青,很自然地就出来了。但是如果你没有好的方法,长不出新的翅膀,就没办法把你带到更远的地方去。” 他写外籍新娘在农村安家落户的故事,“无根无底”,却要“像花生种土中”,让孩子生根又发芽;他写乡村的边缘人、到处游荡的精神病患者“无茶饮,邻家奉,无饭吃,讨饭食,父母没空,土地公疼”;他写农村青年在城市奋斗无望选择回乡时,请求土地公“把路灯都熄灭,让左邻右舍都入睡”。他写台风过后,一个骑着车、载着树苗,在九年间种下四千多棵树的种树人的故事。 他以《临暗》和《种树》两次获得台湾“金曲奖”最佳作词人。

37分钟
99+
5年前

【一席】王传超:关于人类祖先,古DNA能告诉我们什么?

一席

“他们在贝加尔湖非常孤单地守望了两三万年,终于等来了谁呢?等来了我们的祖先。”王传超,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对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古人遗骸进行DNA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重溯祖先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末,遗传学家就提出“现代人晚近走出非洲”的学说,认为现代人是20多万年前在非洲进化而来,在5万多年前走出非洲、迁徙扩散到了世界各地。那么,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东亚人从哪里来?我们也是走出非洲的后裔吗?南方汉族和北方汉族在染色体上的差异究竟有多大?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本土一直演化的,还是中间经历了很多变迁,发生过不同人群的大规模替换? 现代人的DNA信息已经无法解答这些疑惑。而古DNA,作为人类尚在破解的神秘密码,记录下了历史时期古代人类的迁徙足迹。如何从考古材料中获取古代人群的DNA分子,就成了解析古今各大族群起源、迁徙、演化和混合的关键。王传超通过比对和搜集古今族群DNA样本,为我们解析东亚各个人群的遗传密码。“我们从几十万年前一直讲到几万年前,再讲到几千年前。这些例子其实都告诉我们,今天的我们是过去的人群不断混血的一个结果,过去的人群同样也是过去的过去的过去的人群,经过不断混血的一个结果。”

39分钟
99+
5年前

【一席】丹顿温:一个人的垃圾,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宝贝

一席

“ofo和摩拜陆续撤走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单车时,我的第二次机会来了。”丹顿温(Than Tun Win)公益项目 LessWalk 发起人。 丹顿温出生于缅甸,从南洋理工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缅甸创业。“缅甸现在有很多社会问题,民族武装、毒品……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教育,没知识是很恐怖的。缅甸农村的辍学率很高,一个原因就是步行太久,每天走路两三个小时,你想想看,谁想读书?如果有台单车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2018年共享单车热潮开始退去,大量自行车被废弃,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生中只有一次的机会”——不会再有这么便宜的自行车了,如果能将这些单车捐赠给学生,不仅解决了他们上学难的问题,还可以把这些弃置的资源重新利用起来。 2019年6月,通过一部分捐赠,LessWalk以低价收购了1万辆废弃共享单车,经过改装的单车正在被陆续发放给缅甸乡村的学生。“1万辆自行车,说实话,像是往大海里撒盐,我们能做的太有限了,但是总要有人开始的。有人迈了第一步,就可能有人走第二步。” “现在荷兰、日本、中国,很多国家都想送我单车,他们想把车捐给柬埔寨,捐给孟加拉,捐给非洲,我觉得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最大的核心在于重新利用跟重新分配,这个课题未来能在很多方面发展,不单单是单车。”

28分钟
99+
5年前

【一席】罗朗:储藏食物,储藏我们的文化

一席

罗朗(Michael D. Rosenblum),主厨、作家。“有一天,我在热菜厨房,就是炒菜的那个地方歇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一个小包子怎么会这么难做?结果那个大厨他就回过头说,因为你不是中国人,这个东西不是你的国家的食物,你现在不会,你永远也不会。我就想,环境可能确实很重要,如果我想真正地去学习中国传统的东西,要理解这些概念,我还是要回到中国。”罗朗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14岁那年他在一家叫福尔摩沙的餐厅打工,第一次接触到中餐。这家只能容纳25人的粤菜馆成为他烹饪生涯的起点。1997年,他作为交换生来到上海,骑着一辆单车走遍大半个中国,开始了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探索。“我有意让自己深入偏远地区,去寻找那些不依赖现代科技和工具制作食物的人们,收集了大量的手工艺食谱……我所有学到的中国民间小吃的手艺都是普通人教给我的。他们都不是什么大厨,可能是一个老奶奶,也可能是一个孩子,但他们告诉了我什么是民间的味道。” 在随后的20多年里,罗朗走过6个国家,曾在纽约的米其林餐厅、中国顶级五星级酒店和美国驻华大使官邸担任主厨。 “在中国的十几年,最令我难忘的地方就要数逛过的菜市场了,无论是宁夏市场里宰羊的老回民,还是贵州韭菜坪赶集时见到的手工烟斗和烟叶。我至今都能随时回忆起四川内江菜市场上卤肉和豆瓣的香味。”

33分钟
99+
5年前

【一席】张普洪:减盐这件大事

一席

张普洪,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中国)副所长、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中国的调味品仍需11-17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英国调味品含盐量当前的水平,更确切地说,老抽需要2-3年,豆瓣酱和醋需要24-36年的时间。”百味盐为先。盐,这种被称作“细小却无暇”的白色颗粒,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紧勾连。受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过去40年间,成年人平均每日盐摄入量持续在10克以上,高于世卫组织推荐量的两倍以上。过多摄入食盐会引起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和心脏病,而在中国,近40%的死亡是由中风和心脏病引起的。“中英减盐行动”是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和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等多家机构的合作项目,希望通过科学研究,针对家庭烹饪、外出就餐、预包装食品等食盐的主要来源,开发一系列减盐措施。据估算,我国因高盐饮食导致的死亡已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6%。减盐,已被全球公认为最具成本效益的慢病干预策略之一。研究显示,如果全球盐消费量减到建议水平,每年可以防止250万例死亡。“我们到很多地方做项目,接触过的区县一级的卫生局领导里,支持减盐的连一半都没有,很多人完全不理解为什么要减盐。可惜平时见面,局领导来了打个招呼,聊一聊就 走了。我没有机会坐下来把盐的危害跟他们讲清楚。我希望这个演讲能传播出去,让局长们也有机会看到。”

26分钟
99+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