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张婷婷:毛线圈、云端和莆田

一席

张婷婷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帽饰设计专业,在她手中,纤维织物可以成为信息数据的载体,也可以成为盛放思考与体验的容器。“今天大部分事件都发生在虚拟世界里,我希望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可以去承载人们的讨论。”2017年冬天,她在为帽子寻找制造商时来到莆田,意外地被当地魔幻的景象给迷住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山寨产品对当地的文化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莆田很像是这几年狂热的消费文化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但很少人看到它真实的样子。”当时,巴黎世家将红极一时的“老爹鞋”的生产地转移到了莆田,引发热议,甚至有人认为鞋子应当贬值。“但大家都忽略的是,是什么吸引他们把‘Made in Italy’变成‘Made in China’?”以此为灵感,她与工厂合作,拆解了50双“老爹鞋”,设计重组成100顶“老爹帽”,希望借此探讨消费时代之下的真与假,传统制造业面对消费者时的自卑与骄傲。"所有的这些回馈,我都觉得是一个最好的实验结果。因为你第一眼看见这顶帽子的时候,你不知道它是什么,在了解的时候就拉长了你消费的那个决定的过程。当你真的去评判它,不管你最后是否愿意接受它、为它买单,你真实的消费的价值观都会呈现出来。而这个结果对于我们做设计的人来说,对于莆田工厂的这些人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

34分钟
99+
6年前

【一席】刘妍:编木拱桥

一席

“当时教授就说,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种特别厉害的桥梁,它结构之奇特,哪怕是今天的结构工程师都很难计算明白。要知道,中国古代的建筑,在今天的结构工程师眼里,以结构学的眼光去看的话,能够真正引起他们兴趣的是非常有限的,能够使其击节赞叹的就更少了,所以当时这个桥一下子就把我抓住了。”近十年来,刘妍一直在研究一种特殊的桥梁结构,这种桥以巨大的木材作为拱骨,梁木互相支撑,纵横交织在一起,像织物的经纬线一样,故得名编木拱桥。编木拱桥结构特殊,在人类文明史中实属罕见,但也曾经在许多文明中闪现。大部分案例昙花一现就消失了,只有在中国浙闽山区,发展成了一种成熟的技术传承,在当地形成了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建筑传统。浙闽山区丘陵广布、交通闭塞,保留了百余座木拱桥。刘妍从2011年开始对它们进行系统性的测绘考察,目前已完成了70%。为了理解桥梁结构和中国民间营造思维,她还跟随当地桥匠家族,参与了三座木拱桥的建造,将匠人头脑中的宇宙,与今天由科学体系组建的外部世界进行翻译与沟通。“编木拱桥在人类的建造文明当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们在什么环境下诞生、如何被设计、如何被建造、如何被使用?”刘妍想通过这个特别的角度切入不同的建筑文 明,从而反思中国建筑文化本身的一些特性。

32分钟
86
6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