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4 与《Newsroom》有关的美国现实与大选

2020年对美国来说又是一个选举大年,同样会是一个政治电影大年。 这一期节目,我们重看《Newsroom》这部美剧,以点带面重回2012年的美国,聊一聊当年的茶党运动、占领华尔街如何在美剧中被叙述,又如何影响美国的现实。 同样,我们也简要回顾了政治剧的变化,从08年的《关键一票》到2012年的《规则改变》,林肯热等现象。长期观察美国电影文化的王炎指出一个明显变化:新的政治剧都直指了一个深层面的美国问题——两党政治的框架在未来政治中还是否有效? 有意思的是,《Newsroom》中的主演杰夫·丹尼尔斯将会出演一部新剧《科米规则》,它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前任局长科米的新书改编,科米曾因调查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被川普解职。 此外,针对《Newsroom》提及到新旧媒体变化、假新闻事件,我们也以此延伸到美国的大选政治中,新时代的竞选人与互联网的化学反应催生了一个更不可控的现实。 【你会听到】 1,《Newsroom》中写到的美国重要事件 2,同样是HBO出品的政治剧《规则改变》发生了什么变化 3,茶党运动与占领华尔街一体两面 4,《右派国家》中着力提及的美国保守主义之本 5,福克斯电视台,最响亮的声音 6,媒体的变化如何与美国政治互文 7,08大选之后,三大新闻台的变动 8,以布赖特巴特为代表的“假新闻”传播路径 9,底层白人自杀率提升 10,刘瑜的裂痕动员概念

20分钟
1k+
4年前

Ep.13《八佰》背后:大陆电影里的国军

在《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中,作者用“义和团”这个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五四、文革、八十年年代的叙事变化呈现了一个历史真实:无论是书写者,记录者、创作者有意或者无意的都在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变化去塑造过去的事件。 所以,如果我们跳出这个框架去观察这个过程就很有意思了。就像福柯说的,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 放在电影《八佰》同样适用:重要的是看《八佰》这个事件在什么年代、气氛下所叙述。放在台湾的70年代拍出的的是《八百壮士》,如果放在1986年《血战台儿庄》时期会被怎样叙述,放在17年时期又会如何叙述呢。 所以,这期节目我们就借八百上映,回溯一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多个时期里,大陆的电影作品里是如何叙述国民党抗战,国民党的领袖、将领经历了什么形象转变。 即便我们不去主动做联系,把这些影视作品的场景展现出来,就自然会呈现出一个脉络,而这个脉络放在今天会怎么延伸就更耐人寻味了。 【主持】 海博 【音乐】 片头:“Danny Boy” ,by 《音乐的力量》ost 片尾:“华沙曲” ,by 吹口琴的颜拉图儿 【你会听到】 1,跳出“神话”讲述框架去看过程: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 2,17年时期的代表电影中国民党人的形象 3,《关连长》形象的越界 4,1975年,《人民日报》对蒋去世的报道 5,《吉鸿昌》: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蒋的银幕形象 6,《西安事变》中对于国民党将领的正面呈现 7,《开国大典》中蒋形象的变化 8,《血战台儿庄》的制作与公映过程 9,人民日报对于两蒋去世报道的不同表述 10,与《血战台儿庄》相同制作班底的《铁血昆仑关》为何被搁置十年上映 11,国民党抗战题材出现频次增加 12,超越党派叙事,变为民族叙事

20分钟
2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