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说过Netflix的优势是它不需要拍所谓的高分片。高分片也根本就不可能量产,所以大家会对Netflix有误解。它其实只需要拍平均水准的片子,有个60分及格就够了,这是因为消费者对自身认知有偏差导致的。是,确实有非常多的烂片,但也有很多所谓的及格的类型片,而类型片正是Netflix这么多年不断投产的玩意儿。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逻辑和拼多多其实非常类似?早年Netflix拍了超级多烂片,但是用户数跑上去了,现在跑到了2亿多,目测是几乎跑到头了,但是密码共享取消之后,再加上广告业务,Netflix可能还有一些空间。获得了用户,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什么?是改善供应链。你有工业化,有产能了,创作是有周期的,你必然就会有爆款。。。
单看军事实力而言,中国仍然还有至少几十年的持续大力投入期,需要长期提高和维持国防能力,才能在长期的大国竞争中取得平等机会和尊重。 中美长期来看将会持续是军事上的竞争对手,中国长期的目标就是不断地缩小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中国需要更多的航母和舰载机才能维持国防实力的对等
从一份券商有关于储能的报告里,我能看到这个数据: 以浙江为例,2020 年最大峰谷差达 33140 Mwh Each unit can store over 3 MWh of energy—that’s enough energy to power an average of 3,600 homes for one hour. Each Megapack unit ships fully assembled and ready to operate, allowing for quick installation timelines and reduced complexity. 每一组的能提供3Mwh的容量,一年上海超级工厂的储能产量大约为40GWh,也就是说,如果上海超级工厂将产能80%多卖给浙江省,就足以让浙江省的峰值差缩小到几乎为零,当然这种情况没有必要这么极端,只要采购一定量,每年逐步部署,能逐步缓解这个用电峰谷差,就已经为5-10年后增加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基础了。 所以说,Elon Musk的说法,100个Megapack提供全世界的可再生能源支持电力需求,并不是要储能来成为主要的用电逻辑,而是用储能来解决可再生能源供电和用电之间的峰值差,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效率和周期比较强,储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所谓差的学生,大部分应该都是没有被引导好。这个世界要做到顶级,不仅仅是努力就可以的,要有极高的天赋和努力并行才可以。但你不需要是顶级才能在你热爱的领域燃烧,就好像NBA一共就那么几百人能进去,每年还淘汰一堆下来,但这不妨碍那些进不去的人也通过篮球能自力更生,从事这项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时候意识到自己和顶级之间的差距,才能更好地面对自己,摆正自己的心态去做事。 然后,我想说,多点爱好对一个孩子太重要了。很多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基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爱好很多,更夸张的就是像掘金队的约基奇,他说最爱的是赛马,篮球只是我擅长的工作而已。 非常多总体一生都较为幸福的人,拥有相当多的爱好,所以他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有追求的事物。我唯一知道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如果重新活一遍也不会做出任何改变,对自己人生非常满意的人是:大卫爱丁堡,他踏足了整个地球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并且深爱这个星球和大自然。
Jeff Bezos贝索斯认为:“随着公司的成长,一切都需要扩展,包括你失败实验的规模。如果你失败的规模没有增长,你就不会有足够大的创新来推动变革。” Meta的豪赌基本上可以认定是同样的道理。Zukerberg扎克伯格不豪赌,就很难换来自我创新的推动,让公司能继续找到新的增长点和未来成长的空间。
因为我跟踪和持有迪士尼较久,对它还是比较理解,我也看了很多对段永平这个帖子的一些跟帖和评论,绝大部分人对迪士尼还是有一些误解的,包括段总可能,但这也是因为他们可能持有一些在过去看似躺赢的资产,比如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等。 和软件公司相比,或者说软硬结合模式的公司相比,迪士尼的这个商业模式还是看似很老套。 内容部门,乐园业务(包括酒店、游轮和零售),Disney+业务,以及ESPN那头和有线电视的一些资产是迪士尼的主要资产构成。 这些业务在过去都是长长的产业链中的资产,除了乐园业务以外,几乎所有其他业务在过去都是有中间商和渠道商的,迪士尼都甚至没有直接面对客户的能力。 即使是现在有了Disney+,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看似也绝对不如苹果、微软、谷歌这些公司这么有粘性。 这是因为迪士尼的魔法,也就是段总说的,问题所在,就是他也很喜欢迪士尼,体验很好,内容也时常有惊艳表现,但是连接迪士尼和消费者的,是那份爱,而不是技术或硬件。 迪士尼也许可以通过授权,零售,内容等方式不断地增加消费者对它的喜爱,或者增加曝光度,也就是沉浸感。但它不是苹果,消费者不会时时刻刻沉浸在里面,它的边际效应是不明显的,它不像段总所说的美妙的商业模式,拥有明显的边际成本。 所以段永平段总会觉得说,这是一个很累的商业模式。 当然,如果你和世界上最好的生意相比,迪士尼的商业模式看起来并不够“美妙”,严格来说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生意和他喜欢的几个商业模式相比,可能都不够美妙。
最近孙燕姿是本人回复了对于AI孙燕姿的看法哈,她觉得既然技术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也不可能逆转,我们只要真实地活出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就已然足够。 这回复,这境界,必须说是非常不容易,因为很多人不管是有钱没钱,如果遇到了这样的科技浪潮第一时间是想着我如何利用技术去做什么,去赚多少钱,而孙燕姿并没有这样。 孙燕姿平时为人低调,没什么太多好说的,但是我印象里,她最喜欢看的综艺节目名字是:shark tank 诶 shark tank我熟啊 我看过啊 诶 我是不是可以通过看这个节目的点,来吹一下孙燕姿?
大家看到美依礼芽这种来到中国,就好像CBA来了某个欧洲小国的外援一样,进来就切瓜砍菜一顿暴虐。但她来了又能怎么样呢?赚完钱,表示感谢之后回去该干嘛干嘛,你这边的问题,还是一样继续存在。 但是有外援,肯定就会成绩打得好啊,所以这个事儿我相信各大公司应该能看明白了,B站尤其应该看明白了。 二次元庞大的消费群体只是老去了,但是他们没死,而且还是消费主力军。。。
这个世界上最值钱,最能有跨越代际能力的IP,除了迪士尼最多,就是任天堂了。 所以任天堂的股东们应该要更有耐心地看待整个任天堂的发展。在前面百年多的时间里,任天堂积累了大量的IP资产,而其中很多都跨越代际,在好几代的主机更迭中存活且继续发展了下来。别忘了,Pokemon也是由任天堂占股的。 另外,任天堂确实在自身的游戏和IP开发上较为克制,但这并不妨碍它通过入股,并购等方式进行新平台游戏的扩张,同时可以赋能这些企业。 比如Niantic,比如Cygames等等。 所以目前Switch的黄昏日子,《王国之泪》之后,也许就是重新入股任天堂的好时候。。。
上一期节目里有人给我评论问了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似乎科技代表的是生产力,二人文和艺术是根据生产力发展而调整的,但是在理解下好像不会帮助科技突破瓶颈啊?” 人文、艺术和科技是三位一体的吗? 这个问题有必要拿出来专门做一期节目。科技并不是人文和艺术发展的基石,它们三者的发展速度是不一致的,不过一旦其中某一样大幅超前目前的水平,其他二者必然会跟上发展。 这是因为科技并不是单纯提供生产力而已,它越到后面,它的发展选择和方向就越需要契合人类本身来进行。
最近一段时间"AI孙燕姿"一类的AI歌手大行其道,到底这些“虚假”的歌手会不会伤害音乐行业呢? AI声音训练去唱不是这位歌手原作的音乐作品并不算原创内容,在现行的技术下,这种作品被制造出来的边际成本将会无限趋近于零。AI孙燕姿可以让孙燕姿唱遍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作品,而孙燕姿本人是做不到的。 这种作品的核心价值,内在价值,并不在于谁制造了这个AIGC,而是孙燕姿的声音。。。 这对于一些音乐平台来说,实际上一种巨大的利好。。。
新时代的石油可能不是新能源,因为新能源早期一直和绿色、环保等关键字绑定,深入人心。传统车企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根本就不会想到说,有一天,像特斯拉,蔚来,理想这样的公司可能会拥有一样真正的新时代的石油:算力。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