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韭菜”到“韭浪”,当代年轻人的危机从自谑消费主体升级为被迫扛起时代大潮实则陷入消费泥沼的撕裂话语中,挑衅着本来就脆弱敏感的价值观。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很悲观?身处精神危机中的人该如何面对自我和世界?如果坏事多于好事就是人生的真相,我们是否选择承认这一点?一味劝慰别人乐观一点就一定是对的吗?在今天,我们还应该坚守一些价值吗? 这一期的Naive咖啡馆,我们请赫恩曼尼和理想国编辑EG,从被称为“最丧一本哲学书”的《生存还是毁灭》谈起,就人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观念聊了聊。 本期嘉宾: 赫恩曼尼,写作者、节目策划人,曾任记者EG,理想国编辑 本期你将听到: 1.贝纳塔《生存还是毁灭》:为什么说它是一本最丧的人生哲学书? 2.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很悲观?人生根本的不对称性与系统性的乐观偏差。 3.相信“人生真的有意义”比相信具体的内容“人生意义是什么”更重要吗? 4.生存希望作为一种信仰性的存在,前现代社会的资源在现代社会破产了吗? 5.当人生意义的讨论变成一种可以贩卖的东西,现代社会是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6.为什么我们不是纯粹的价值相对主义?有些价值可能对某些处境下的人来说更值得追求。 7.什么是非终结性活动?对人生阶段性的刻板观念影响着我们的生命质量。 8.关于叔本华钟摆:人的欲望和落空。 9.你也想做一只猫吗?动物的困境不容易被看到与主观感受的不可通约性。 主持: 荣青 节目编辑: 荣青 互动: 在微博话题#Naive咖啡馆#说出你的想法,或前往微信公众号「Naive咖啡馆」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本节目由文化品牌「理想国imaginist」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表示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1960年1月4日,加缪因车祸不幸去世,今年是他逝世60周年。二十年后的4月15日,萨特病逝于巴黎,今年是他逝世40周年。而他们引领的存在主义思潮曾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风靡一时,今天又渐渐开始被大家提及和回忆,关于存在主义的讨论在我们面对的荒诞现实中显得别有意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为什么以文学的形式诞生和表达,又能给予孤独个体以怎样的安慰和力量。 本期嘉宾: 云也退,作家、译者、自由撰稿人 本期你将听到: 1.加缪小说《局外人》的意义在于发现了一种“人”——“荒诞的人”; 2.唯我主义、病态、自私为何成为了中国早期接触存在主义时的普遍印象? 3.为什么说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用文学去表达是合适的? 4.加缪对“审判”题材的偏爱:人和世界的对立; 5.存在主义告诉我们“不合群”不一定不好,它对人的永恒孤独进行反复确认; 6.加缪和萨特为什么会分道扬镳?为什么说他们的决裂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7.关于“他人即地狱”、“西西弗斯是幸福的”,这类存在主义名言欢迎被人们庸俗地去使用; 8.萨特成名作《恶心》讲了些什么? 9.怎样理解1980s在中国的“萨特热”、“存在主义热”? 10.存在主义不会过时,因为存在主义没有门徒 主持: 郝汉 节目编辑: 郝汉 后期制作: 摇星星 互动: 在微博话题#Naive咖啡馆#说出你的想法,或前往微信公众号「Naive咖啡馆」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本节目由文化品牌「理想国imaginist」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表示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此刻正处于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的时期,阅读发生了哪些变化?关于疫情期间的阅读,阅读与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关系,阅读的陌生化,阅读经典与人类经验等问题,两位老师深入畅谈。 本期嘉宾: 杨照,作家 梁文道,媒体人 本期你将听到: 1.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背景下的阅读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2. 梁文道谈童年阅读经历,“通过看更多的书或者更不一样的书,来帮助我去具体的体认。” 3. 杨照谈京都历史与京都疫情、闻一多的《秋色》和芝加哥Jackson Park的关系,“阅读真的让我不管走到任何地方,甚至会包括会决定我跟什么样的地方,用什么样方式来看待这个地方”;“我认识这个世界已经完全摆脱不了阅读、阅读决定我怎么跟这个世界发生关系。” 4. 梁文道反问:阅读经验赋予一个地方的“光晕”,会不会也是一种限制?我们是不是真的有可能透过读书就能够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时空? 5. 新冠病毒爆发后,网课、线上办公成为常态,现在还有什么不能线上化?为什么一定要体验或者说这个时代我们还能够讲“什么是体验”,杨照举例《钟楼怪人》,谈巴黎、罗马和毕尔巴鄂的体验。为什么要保有陌生感? 6. 要不要把孔子读成隔壁老王?梁文道谈关于当代人一种实用主义的阅读态度。 7. 是不是每一本书后面都有一个完整的意图和结构?人是不可能故意要盖废墟的。梁文道举例法国古典学者Jean-Pierre Vernant对希腊古典思想的研究,难道人不能够要故意盖废墟吗? 8. 为什么不能把孟子读成隔壁老王?为什么我们不应该一直反复只读同一个时代的书,或者不应该用这种方式去读?我们需要了解人的多样性,现实的情况,或者是现实的这样的一个时代,太有限了。我们不只关心现实,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我们不得不去想象趋势。 主持: 荣青 节目编辑: 荣青 互动: 在微博话题#Naive咖啡馆#说出你的想法,或前往微信公众号「Naive咖啡馆」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本节目由文化品牌「理想国imaginist」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表示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关于纳粹,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二战和大屠杀,但和平时期的纳粹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事实上,在希特勒当权之初,没有人认为它会掀起又一场战争浩劫。可短短六年时间,纳粹就成功整合德国社会,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 在本期节目结尾,剑桥历史教授、《当权的第三帝国》作者理查德埃文斯空降本期Naive咖啡馆,将有理想国独家珍贵采访录音放送。 本期嘉宾: GY,理想国编辑 马修,理想国编辑 本期你将听到: 1.为什么说当权之后的纳粹并非开始“治理”德国 2.希特勒上台后在武力部门的大清洗:冲锋队领导成员罗姆、纳粹左派施特拉塞尔的覆灭 3.盖世太保的运行机制、集中营的设立以及纳粹对司法系统的干预 4.纳粹德国时期都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政治笑话” 5.偏爱古典主义审美的第三帝国如何打击一切现代主义艺术,甚至举办堕落艺术展 6.纳粹的“灵魂改造”运动:天主教教义和纳粹主义的水火不容 7.剑桥历史教授、《当权的第三帝国》作者理查德·埃文斯空降Naive咖啡馆 8.研究过去意味什么 9.关心历史对于年轻人而言,有什么重要作用 主持: 郝汉 节目编辑: 郝汉 后期制作: 摇星星 配乐: Bossa Antigua-Paul Desmond 互动: 在微博话题#Naive咖啡馆#说出你的想法,或前往微信公众号「Naive咖啡馆」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本节目由文化品牌「理想国imaginist」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表示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纳粹是如何被当时民众主动选择,一步步瓦解社会民主党、共产党与中央党,从而获得权力?魏玛政府又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掌握权力后的纳粹政府,没有人认为它会掀起又一场战争浩劫,那么和平的纳粹德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本期嘉宾: GY,理想国编辑 马修,理想国编辑 本期你将听到: 1.为什么纳粹德国又称“第三帝国”(the Third Reich)? 2.理查德埃文斯象征着一种典型的英国知识分子传统和大众媒介间的天然亲密 3.纳粹研究从战后至今的重大转折 4.魏玛共和政府合法性的畸形和羸弱 5.希特勒失败的暴力夺权和成功的议会斗争 6.纳粹党面对的主要敌对势力梳理 7.为什么说纳粹运动是一次革命式的复辟 8.普通人角度下之第三帝国的到来 9.书写纳粹的历史需要“价值中立”吗 主持: 郝汉 节目编辑: 郝汉 后期制作: 摇星星 配乐: Bossa Antigua-Paul Desmond 互动: 在微博话题#Naive咖啡馆#说出你的想法,或前往微信公众号「Naive咖啡馆」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本节目由文化品牌「理想国imaginist」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表示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对呕泥酱、江山娇、汉骂、“感恩”,以及对文学、思想领域的一些观察。 本期节目录制时,对江山娇的讨论很多,包括微博网友对这样一个虚拟形象的质问。现在看来网络讨论的焦点已经发生了变化,但问题内部仍然没有厘清,包括为什么江山娇会翻车,以及这种虚拟人物偶像化中会出现的问题。我们希望借这期播客,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本期嘉宾: 斐济猫,青年学者 箱子,理想国编辑 本期你将听到: 1.网络民族主义的历史:二次元“饭圈”与民族主义的汇流从什么时候开始? 2.什么是“萌”式宣传?为什么不能说“萌”是可爱的同义词? 3.《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与《战舰少女》的差异 4.二次元的有效运作机制:二次元真正对读者、观众起作用的点是什么?对二次元的“误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5.二次元中的“数据库消费”:为什么“江山娇”会翻车? 6.女性荆轲:王者荣耀及其背后的世界观 7.二次元=低幼?日本二次元文化的起源 8.“世界系”作品:从《新世纪福音战士》到《天气之子》 9.对语言保持警惕:如何展开讨论?如何对抗语言、思想的贫乏与无力?“世界提前一步抵达了尽头”,我们要如何书写重大事件? 主持: 荣青 节目编辑: 荣青 后期制作: 摇星星 配乐: Bossa Antigua-Paul Desmond 残酷な天使のテーゼ (TV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片头曲 - TVアニメ 互动: 在微博话题#Naive咖啡馆#说出你的想法,或前往微信公众号「Naive咖啡馆」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本节目由文化品牌「理想国imaginist」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表示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谈一谈过去两个月疫情中涌现的一些语言现象,比如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热干面加油”、呕泥酱、江山娇、汉骂、“感恩”,以及对文学、思想领域的一些观察。 本期节目录制时,国内疫情正在蔓延,关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讨论仍在继续,现在看来网络讨论的焦点似乎已经发生了变化,但问题内部仍然没有厘清,我们希望借这期播客,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语言和思想不只是时代的修饰和泡沫而已。话题分为上下两期。 本期嘉宾 斐济猫,青年学者 箱子,理想国编辑 本期你将听到: 1.为什么我们会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产生这么大的反应? 2.《中国诗词大会》能反映出个人对诗歌的选择与偏好吗?诗与其他的语言之间有何区别? 3.诗歌对交往空间的塑造:为什么说在一个有秩序的社会生活中,表达赞美、表达鼓励,有些时候只是出于礼貌?如何看待“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样的表达? 4.对外宣传上,日本和法国的援助行为对比;在正常交往中,跨文化的共情如何体现? 5.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困难,互联网上的讨论是否有效?共同语境和沟通空间要如何开辟? 6.“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因为历史是不断被当下重塑的叙事,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保留和处理当下的经验。 7.我们在说话时的不自觉的“云盘思维”,最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语言隔阂。 8.如何看待微博上一些大v的发言和立场?我们很多时候没有把他们当做一个真正有历史的活动的人,更像当下一些事件触发的“纪念碑”,或者情绪集中的景观化人物。 9.关于“热干面加油”:为什么我们通常用食物、吃货逻辑来衡量一个人对一个地方的理解? 10.什么是食物亚文化?“吃”的政治化与“吃”的历史。 主持: 荣青 节目编辑: 荣青 后期制作: 摇星星 配乐: 《我和我的祖国》-王菲 Bossa Antigua-Paul Desmond 互动: 在微博话题#Naive咖啡馆#说出你的想法,或前往微信公众号「Naive咖啡馆」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本节目由文化品牌「理想国imaginist」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表示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疫情中的歧视、标签和污名化问题,以及海外华人在这场疫情被歧视的情况。 本期播客实际录制于2月16日,当时中国还是最严重的疫区,海外只有零星的疫情被报告,而今天病毒已经在海外肆虐,与其对应的歧视与污名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我们仍然决定放出本期内容。相信其中的一些讨论,对审视今天的情形有重要的价值。 本期嘉宾: 沈河西,南方周末文化记者 李牧谣,媒体人、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专业 车乐格尔,英国利兹大学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鲍曼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期播客讨论的是: 1.疫情之初,英国、日本、意大利,华人遭到歧视的状况; 2.China Virus的媒体策略,历史上哪些疾病都被冠以过区域、国家前缀; 3.在跨越国别的阶层对抗中理解歧视和敌意; 4.“政治正确”“多元文化主义”为什么常常对亚裔失效; 5.中国疫情爆发期间,旅外中国人的两难选择:回家重要Vs安全重要; 6.被道德化的疾病;歧视的本质何为?消除歧视可能吗? 主持: 郝汉 节目编辑: 郝汉 互动: 在微博话题#Naive咖啡馆#说出你的想法,或前往微信公众号「Naive咖啡馆」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本节目由文化品牌「理想国imaginist」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表示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欢迎来到Naive咖啡馆! 互动: 在微博话题#Naive咖啡馆#说出你的想法,或前往微信公众号「Naive咖啡馆」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本节目由文化品牌「理想国imaginist」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表示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