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投资市场流传着一个恐怖故事,说是某头部投资机构把“创始人个人回购”条款,设置为了IC过会的必要门槛,气得创始人直言这家头部机构“专业能力不行”——把投资回购绑定到自然人身上,这不就变成了“债”,变成“对赌”了吗? 消息传开后,网友们还热情地补充了不同版本、但同样恐怖的回购故事。比如有的投资机构在认购创始人手中老股的同时,会要求创始人把收到的这笔钱再投到该机构的新基金里面,还要签个人无限连带;有的机构则会在尽调的时候,要求创始人提供抵押物,上至佘山别墅下至商品房房产证。 引得围观群众们止不住地感叹:现在的创业者也太难了。 本期研讨会成员:投中网总编 董力瀚;创享投资合伙人 朱春涛;清控华义创投高级投资经理 方亮;生物医药投资人兼畅销书作家 小野酱;投中网编辑 蒲凡 时间线速览: 头部的创投机构,居然要求自然人回购?(01:10) 最好的交易状态,就是双方各有不满、又保持推进(10:50) 要求企业家回购,金钱的特权?(17:23) 创投圈里,人们对节奏的理解出现了差异(25:50) 投资人的“专业性”,到底是什么?(30:25) 专业性的失效是不可逆的过程(44:00) 一个担忧:投资正在被无限附加(49:47) 到需要创新的节点了吗?(54:49)
4月初,马斯克拉着数名顶着图灵奖光环的科技界大佬联合呼吁“暂缓GPT5的开发”,扬言当下关于AI的竞争发展超过预期,人类出现了对人工智能失控的可能。但有人认为马斯克的呼吁并不是为了人类,而是一次典型的“精神内耗”。 理由是马斯克虽然是OpenAI最早期的投资人之一,曾经注资1亿美元支持OpenAI的研发。但由于早期OpenAI定位为非盈利机构,且当时人工智能技术还远远无法提供实际生产力,马斯克在首笔投资烧完之后选择了果断退出——这个“神操作”很大程度上导致了OpenAI“妥协”,将自己改造成了一个“有限盈利机构”,按照商业逻辑做了新的创业模型,吸引了微软纳德拉的注意,最终伴随着CHATGPT的爆火成为了风头一时无两的“估值放大器”。换句话说,马斯克似乎在用“联合抵制”的方式在给自己的“投资失败”争取时间。 本期嘉宾:清控华义创投高级投资经理方亮;生物医药投资人兼畅销书作家小野酱;投中网资深记者张楠 时间线速览: 投资人的两种内耗:投了操心,不投后悔(01:01) 马斯克陷入了“投资人的经典精神内耗”吗?(10:34) “好学生”性格带来了投资圈的精神内耗(15:23) 精神内耗可能是因为太年轻了(23:20) 集体内耗代表着结构性机会的出现(28:41) 我们的肉眼观察和心理预期总是有差异(34:20) 投资人精神内耗,媒体应该背锅吗?(43:53)
2023年体育赛道似乎也并没有转机的迹象。在国内市场上,公认商业化最成功、也最容易沾染上金钱铜臭味气息的足球、篮球几乎每隔几天就会传出俱乐部解散、球队退散、球员欠薪、高层被查的新闻;赛艇、户外露营等新兴、优质的潮流体育产业风口不再,创业者收入出现骤降,户外营地出现倒闭潮。到张继科事件爆发后,评论区里更是充斥着悲观的情绪:中国体育,就是一个公共痰盂。 那么现在讨论一个简单的问题:体育在中国,真的值得投资吗? 本期节目对话嘉宾: 铁杆体育创始人 陆一鸣; 投资人兼畅销书作家 小野酱; 体育教培行业从业者、湖南某体育公司副总经理 王伟 节目时间线速览: 投资人和创业者怎么理解体育(01:41) 投资人都很害怕“情怀创业”(13:00) 体育消费是有原罪的(17:40) 一个功利的消费场景(22:10) 体育产业仍然处于“论证受众”的阶段(27:35) 电竞,其实是另一件事(39:14) 所以现在对体育投资还有信心吗?(44:41)
不知道你有没有相同的感觉,随着ChatGPT、室温超导等严重超纲的新事物密集出现制造了足够的“科幻感”“未来感”,硬推着所有人直观地体验了一把“时不我待”,最近两个月,“孵化”这个一度有些过气的概念悄然复兴,成为了创投圈热度最高的“关键词”。 本期我们邀请了生物医药赛道投资人兼畅销书作者小野酱,奇绩创坛F21被投团队、超线性CEO王骁,共同来翻译翻译“孵化”这个复杂的名词,希望能够为“帮助创业者”这件当下最重要的事,提供一些更好的思路。 时间线速览: 被奇绩创坛孵化是一种怎样的体验?(01:04) 孵化器的核心目标是什么?(08:00) 空间孵化器的存在有什么意义?(12:59) 地方孵化器创造了哪些正面价值?(16:37) WeWork为什么会失败?(22:25) 脱离“空间”,孵化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25:45) “孵化”这件事有什么黑暗面吗?(32:24) “创业孵化”有边界吗?(37:07) 如何去选择一个合适的“孵化”?(43:18)
借着315这个节点,我们邀请了元气资本合伙人金叶宸、生物医药赛道投资人兼畅销书作者小野酱,一起聊聊“鉴定项目的小诀窍”。这些诀窍可能刻板、可能取巧、甚至可能显得有些残酷,但也是一线从业者们在认真了解了供需两段的真实需求后,共同整理出来的“最优解”。更何况市场本就拥有一只“无形的手”:“没办法,这是咱们一起选的嘛,大佬!”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