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文化
南方周末出品的一档泛文化播客

Album
主播:
有点文化
出版方:
HD585348f
订阅数:
7,704
集数:
41
最近更新:
2周前
播客简介...
【有点文化】是由南方周末出品的一档泛文化播客。 每期节目,南方周末主播都会邀请一位或多位文化界嘉宾来做客。 在这里,你可以听到视角独到的文化观察,对经典作品的深度解读,热点现象的讨论。 我们试图从不同的口音、表达方式、认知角度,让你听见世界的多样性,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和趣味。 节目首发“南方周末APP”,欢迎下载收听。 欢迎同步订阅同名小红书、苹果播客。 南方周末APP下载地址:http://www.infzm.com/download/app
有点文化的创作者...
有点文化的节目...

和彭伦聊国内外文学八卦:我心目中的理想读者不会随便买书

有点文化

【本期主播】 潘轩,南方周末记者 【本期嘉宾】 彭伦 出版人,文学编辑,国际版权经纪人。译作有《天才的编辑》《我与兰登书屋》等。 【单集介绍】 这一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出版人、文学编辑彭伦,来一起聊一聊他出版书籍的故事。 * 文学出版本身就是一个冒险,这种冒险就是要基于经验。经验越丰富,可能冒险程度就会小一点。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冒险,且本身也赚不了大钱。 * 我心目中的理想读者是比较理性的,不随便买书的,并不是我们出的书他都要买的。我还是希望读者能有自己的分辨能力,或者说,他通过阅读好的图书,能够建立起自己的趣味,或找到他自己喜欢的东西,那就可以了。 * 去爹化,就是爹味太重的作品,我觉得现在的读者不能够接受了。 【收听提示】 07:20 出版是一种修行 11:30 吉鲁在他的出版生涯中,错失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16:39 文学出版本身就是一个冒险 20:58 我心目中的理想读者是比较理性的,并不是我们出的书他都要买 24:07 戈登利什对待卡佛这种粗暴的编辑方式,至少不符合我的理念 33:46 创意写作其实是一种职业教育,有点像MBA 40:34 “短经典”这套系列书,可能打开了很多文学青年对外国当代文学的印象 49:53 文学出版有很多东西是不可控的,尽人事听天命 58:52 郑执的《刺猬》是21世纪《巴黎评论》发过的第一篇中国作家的作品 01:14:52 托宾有的短篇小说实际上不是短篇小说,就是在写他自己 01:17:48 围绕李翊云身上的一些讨论 01:27:15 爹味太重的作品,我觉得现在读者不能够接受了

89分钟
99+
2周前

从“核三代”到皇家园林打工人,她写小说为同代人画像

有点文化

【本期主播】 朱圆,南方周末记者 【本期嘉宾】 杜梨 双语小说家、译者,代表作《春祺夏安》《漪》 杜梨和她在颐和园里救助的一只受伤的雨燕。资料图 【单集介绍】 这一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双语小说家杜梨,来一起谈一谈她的新书《漪》 * 人类的文化语言表达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咱们表现的方式不一样。在西班牙小镇看巨人游行,咱们闽南同样有特别高大壮美的游神;他们有叠人塔,咱们有叠罗汉,其实都差不多。 * 康有为来北京给光绪上书的时候,前三次都被拦了。第四次袁世凯托军机帮忙递上去,后来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内忧外患,终于光绪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康有为。但是他们只见面了10分钟,就是因为康有为的广东话口音很重,光绪听不太懂。 * 现在我们买东西,后台遇到最多一句话是什么?就是转人工。TA根本就不信任AI技术。 这就是机器目前无法代替我们,无法代替田野调查的意义,这就是文学继续存在的意义和理论,就是那些社会学继续存在的意义。 * 有了孩子以后,你更加得卷自己了,因为你不想让TA过上跟你一样的生活,你想让TA变得更好对吧?就算是养只猫咪,你都想给它买更多罐头呢。 【收听提示】 04:20 在英留学学现代文学,教授对我最常说的话是“It doesn't make sense”,但最后给了我小说一个Distinction 08:41 我的创作想法来自鲁迅的拿来主义和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也就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15:10 方言不是造成地方分割的东西,它是让大家对乡土,对故乡情结更紧密的东西 22:25 我家里集结了天南地北各大方言 25:53 我对很多事情都有好奇,对于自我没有那么看重,对知识比较看重 28:22 遇到十万火急的问题时,一定是要人去处理的 34:55 我写作从来不打草稿,也从来不写大纲 41:36 我和动物的缘分都是伴随着它们受伤,光颐和园的猫就救了两只 47:42 写作者要表达自己的态度,要起到一点作用 52:41 “躺平”“啃老”从来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58分钟
99+
3个月前

这位95后,用长篇小说“翻译”山海间的方言秘事

有点文化

【本期主播】 王华震,南方周末记者 【本期嘉宾】 郑恩柏 95后青年作家,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毕业于北京大学,代表作《蛮与痴》。 【单集介绍】 这一期我们特别邀请了95后青年作家郑恩柏,来一起谈一谈他的长篇小说首作《蛮与痴》。 * 我小时候就有一个很特别的能力,就是可以模仿别人说话。我记得,我经常在跟我姐姐说话的时候,会突然变成我妈妈(的语气)。 * 长辈们在聊天的时候,谈到很多非常重大事件也很少会表现出某种激动的情绪。他们好像都只是沉浸在那种滔滔不绝讲述的氛围中,好像这个成为了他们的某种仪式。 * 每次台风来的时候,把门关牢,把窗关牢。在停电的时候,全家人点起蜡烛。在这个氛围当中,全家人反而能够更加地敞开心扉。 * 写作这个行为本身在我们当代人眼中就已经是一个逆社会潮流的行为了。 【收听提示】 06:57 温州是一个语言非常复杂的地方 11:46 这本书的创作始于我的儿时记忆 14:34 方言写作不但不讨巧,相反它非常费精力 22:39 小说中出现的一些职业非常有温州特色 28:26 我在试图重现那些早已消失的声音 35:42 那些关于温州民间“会钱”的往事 39:35 在温州地区,宗族是非常普遍的 42:18 在我父母那一代,盟兄弟、盟姐妹是非常普遍的 45:02 海边的人看到的海,其实是以灰色为基调的 51:58 在我的理解中,人与人本来就是越不同越好 01:01:37 方言的生命力,是通过它的混乱、它的复杂来体现的

66分钟
99+
4个月前

叶兆言×许子东:历史细微处,半世纪的普通人生活

有点文化

【本期主播】 潘轩 南方周末记者 【本期嘉宾】 叶兆言 知名作家,代表作《花影》《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璩家花园》 许子东 知名学者,代表作《郁达夫新论》《细读张爱玲》 【单集介绍】 这一期我们特别邀请了知名作家叶兆言和知名学者许子东,来一起谈一谈叶兆言老师的新作长篇小说《璩家花园》。 * 作家有时候就这样,(常常)努力把一个不真实的人,把他弄得真实一点。 * 虽然他(我的父辈)是作家,但是(他们)从小就给我一种教育,就是长大了以后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当作家。 * 人生最大的幸福无非是,你喜欢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 这个世界上也其实没多少人在读我的小说。 * 你并不知道你最后是在哪一段历史里面,那个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收听提示】 02:43 叶兆言祖父叶圣陶开创了一个传统,书写大河小说 09:01 “性”这个概念以如此粗野的方式突然打开了 21:54 天井是小说里最被“美化”的人物 26:08 作家常常努力把一个不真实的人写得真实一点 35:27 怎样解读天井和他的父亲民友的父子关系 39:10 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作家,对我的人生和文学生命有影响吗? 45:08 我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平庸的父亲 47:26 小说的后半段,教育压力的焦灼感写出来了 55:40 历史它没有那么明确的前后判断 59:45 写到古老的文化街区时,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悲伤 01:10:53 这个世界上其实也没多少人在读我的小说

73分钟
3k+
7个月前
有点文化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