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文化
南方周末出品的一档泛文化播客

Album
主播:
有点文化
出版方:
HD585348f
订阅数:
6942
集数:
38
最近更新:
3个月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有点文化】是由南方周末出品的一档泛文化播客。 每期节目,南方周末主播都会邀请一位或多位文化界嘉宾来做客。 在这里,你可以听到视角独到的文化观察,对经典作品的深度解读,热点现象的讨论。 我们试图从不同的口音、表达方式、认知角度,让你听见世界的多样性,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和趣味。 节目首发“南方周末APP”,欢迎下载收听。 欢迎同步订阅同名小红书、苹果播客。 南方周末APP下载地址:http://www.infzm.com/download/app
有点文化的创作者...
有点文化
有点文化的音频...

叶兆言×许子东:历史细微处,半世纪的普通人生活

【本期主播】 潘轩 南方周末记者 【本期嘉宾】 叶兆言 知名作家,代表作《花影》《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璩家花园》 许子东 知名学者,代表作《郁达夫新论》《细读张爱玲》 【单集介绍】 这一期我们特别邀请了知名作家叶兆言和知名学者许子东,来一起谈一谈叶兆言老师的新作长篇小说《璩家花园》。 * 作家有时候就这样,(常常)努力把一个不真实的人,把他弄得真实一点。 * 虽然他(我的父辈)是作家,但是(他们)从小就给我一种教育,就是长大了以后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当作家。 * 人生最大的幸福无非是,你喜欢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 这个世界上也其实没多少人在读我的小说。 * 你并不知道你最后是在哪一段历史里面,那个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收听提示】 02:43 叶兆言祖父叶圣陶开创了一个传统,书写大河小说 09:01 “性”这个概念以如此粗野的方式突然打开了 21:54 天井是小说里最被“美化”的人物 26:08 作家常常努力把一个不真实的人写得真实一点 35:27 怎样解读天井和他的父亲民友的父子关系 39:10 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作家,对我的人生和文学生命有影响吗? 45:08 我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平庸的父亲 47:26 小说的后半段,教育压力的焦灼感写出来了 55:40 历史它没有那么明确的前后判断 59:45 写到古老的文化街区时,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悲伤 01:10:53 这个世界上其实也没多少人在读我的小说

73分钟
2k+
3个月前

无声的细节,毕飞宇走走对谈小说创作

【本期主播】 余雅琴 南方周末资深记者 【本期嘉宾】 毕飞宇 作家、南京大学教授、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走走 作家、华东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创意写作入门》授课导师 【单集介绍】 这一期我们特别邀请了著名作家毕飞宇和小说家走走,来一起谈一谈两位老师的两本书。一本是获得南方周末2023年度十大好书的《欢迎来到人间》,还有一本是走走的《无声的细节》。 * 一个作品无论在你手上多么久,当它离开你之后,它不属于你,它可能属于任何人,它唯独不属于作者。 * 小说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一部分服从你,一部分你服从它。 * 作家千万不能把自己描述和表达的权利误认为是定义的权利。 * 一个作家像一个小丑一样在作品当中活蹦乱跳的,到处说话,到处表态,那不是主体性,那是因为你是一个小丑。主体性不是这样呈现的,你不能替代生活,你得尊重生活。尊重生活是作家最大的伦理。 【收听提示】 02:22 对我来说,书出版以后就一切归零了 08:07 写作者不能要求所有读者都注意到局部精妙的地方 11:33 为什么要叫《欢迎来到人间》? 14:39 我的小说如果丧失了我的基本风格、个性特征,我是不会写的 16:33 我的小说永远是1.5人称 29:34 小说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一部分服从作者,一部分作者服从它 34:02 人物的全面和立体,对于我们小说家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41:39 小说家思维和电影导演思维一定是反着来 46:12 作家千万不能把自己描述和表达的权利误认为是定义的权利 56:48 小说创作是一个苦乐相伴的过程 01:00:59 小说家如何去判断当下 01:03:07 小说把口切的太大,一定是无能的 01:09:04 黑塞对我多多少少是有影响的

72分钟
5k+
4个月前

和陈彦聊聊根植于土地的写作

【本期主播】 余雅琴 南方周末资深记者 【本期嘉宾】 陈彦 作家、剧作家、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单集介绍】 这一期我们特别邀请了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陈彦老师,来聊一聊他的小说《星空与半棵树》,这本书入围了 2023 年南方周末十大好书。 本期是【南周在场】直播栏目的内容,直播回放地址:https://www.infzm.com/live/#/live/127 * 阅读能打开你的世界。你的生活经历毕竟是有限的,有很多东西是要靠阅读打开更广阔的生命经验,然后再去书写你想书写的东西。 * 如果一个人想成为一个名角,他不下苦是不行的。 * 贴着现实、贴着生活的真实去书写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情感,我想永远会是文学书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样式。 【收听提示】 05:20 生命记忆中有对乡土的深深依恋 06:24 书名的“星空”与“半棵树”对应着理想与现实 10:29 星座代表着人间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11:38 农村产业结构巨变,人和人的关系随之变化 17:05 现今,农村与农村的差距依旧很大 23:20 书中的动物们代表自然在发声 25:16 故事人物在不同的小说出现形成互文,也产生开放的联想 29:58 每个作家的写作都有一些原型,再综合与“塑造” 31:11 从舞台剧到小说创作的转换 34:38 写剧本和写小说的异同 43:05 传统戏曲、艺术是其他新艺术的源头活水 47:37 如果一个人想成为名角,不下苦是不行的 55:54 个人阅读史中,影响大的作家们 01:04:12 陕西文学为什么有着丰厚的土壤? 01:07:10 坚持方言写作,有意无意搜集整理 01:12:39 现实主义题材更重要是和受众建立联系

76分钟
99+
6个月前

和王璞聊本雅明:一看到这个书名,我就有一种触电感

【本期主播】 黎衡 南方周末文化副刊部记者 【本期嘉宾】 王璞 布兰迪斯大学副教授 【单集介绍】 本期我们请到了《本雅明传》的译者,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的副教授王璞老师来做客,我们将从本雅明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名作《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这本书来入手,来聊本雅明的一些问题。 * 一看到这个书名,我就有一种触电感,这是90年代中后期的北京,我是一个高中生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懵懂之中,又喜欢诗歌,看到这个标题时就有触电的感觉。 * 我是每一次在进入最早在读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时,并不是说不为之着迷,并不是说看不进去,并不是说不为之吸引,恰恰相反,是那个着迷的程度,吸引的程度极大,但是总是在眩晕之中不断折返于这些历史意向辩证语句之中,还没有找到一个通道。 * 如果本雅明今天存在的话,他一定会尝试各种各样新的媒介,但同时对媒介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度,也许他会发现播客的好,也许他会发现播客的不好,也许他会去尝试短视频,也许他会在短视频之中找到关于我们这个注意力无法集中分神的另外一种更新的表达。 【收听提示】 03:01 从什么时候开始读本雅明的? 04:00 高中时代第一次看《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有触电感 07:50 研究生阶段作为必读书才真正读完整本书 11:55 本雅明时代面临的困境跟现在世界有一定的相关性 13:53 我们有一个成为本雅明的同代人的过程 17:23 翻译本雅明的过程是一个个人生活不断交到厄运的过程 21:30 本雅明在德语中存在一个被重新发现的时间差 22:49 60年代初,新一代学生运动兴起,本雅明被重新发现在德语世界 24:17 《普鲁斯特的形象》可以当做本雅明的自画像 25:29 90年代初,哈佛大学出版社决定出一套英译本雅明文选 27:09 《本雅明传》是英语世界讨论和挖掘本雅明遗产的收官之作 28:46 什么是发达资本主义时代? 37:46 从波德莱尔的巴黎到本雅明的巴黎再到你的巴黎经验,有没有什么相关性可以对话? 39:28 跟本雅明的时代相比,现在的城市生活跟城市空间有哪些变化? 49:12 在本雅明的经验绘图之中,伦敦是缺失的,纽约也是缺失的 52:46 波西米亚人的生活方式在今天还有可能吗? 01:09:57 本雅明今天存在的话,他一定会尝试各种各样新的媒介 01:14:29 推荐一本书:布莱希特的《伽利略传》

79分钟
99+
7个月前
有点文化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