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妈妈走后,我是谁

【主播的话】 大概几周以前,我隐约感觉到全世界都在书写一种叙事是“妈妈走后”。不同的作家,不同的人都在想象妈妈走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妈妈作为大家族里小家与小家间的纽带,一旦断了,整个家族就会分崩离析,脆弱不堪。“妈妈走后”也像是后疫情时代的一种生活写照,旧有的联系断掉了,新的联系还在建立中。 我们不断想象“妈妈走后”的生活,也是在想象一种生活的未来。 【本期封面】 来自我的朋友,小波 【本期内容】 00:00:00-00:03:24重新介绍节目(不想听可以跳过) 00:03:25- 00:06:55怎样发现的“妈妈走后”的叙事,从近段时间国内出版的小说中,从国产剧中 00:07:18-00:08:20往前没有“妈妈出走”的文本,但有大量的“男性出走”文本,“男性出走”会被美化成男性远航,在男性出征的英雄史诗里,女性的戏剧动作通常是等待 00:08:29- 00:09:06经典的“女性出走”文本有易卜生《玩偶之家》,在易卜生的基础上有一个《玩偶之家》的续写 00:09:07- 00:11:10《玩偶之家.下集》在“娜拉出走”的基础上进一步写了“妈妈出走” 00:11:11-00:16:25《玩偶之家》问的是娜拉出走后回不回的问题,《玩偶之家.下集》回答的是,娜拉出走了一定要回去,因为她想带着自己的女儿完成一次彻底的出走 00:16:16-00:19:21梳理文本里“女性出走”的理由大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女性受到外在的、直接的因素,例如家暴;另一种是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到某种匮乏,是更文学性的 00:19:22-00:20:51今天的女性是在各种意义上“出走” 00:20:52-00:22:00为什么女性作家必须书写自己的母亲?母亲与写作有什么关系 00:22:03-00:22:50写作是完成一次身份认同,写作是与时间夺权 00:22:52-00:23:32写母亲,就会写身体;身体是母女共同感知时间、感知疼痛的方式 00:23:33-00:28:20两个写母亲的文本 00:28:23- 00:31:40《妈妈走后》里妈妈与桂这组人物关系非常微妙,作者写桂是一个完全女儿的视角 00:31:42-00:33:42 结尾,祝妈妈和女儿都能快乐、自由 【本期提到的作品】 电视剧: 《爱情而已》 《故乡,别来无恙》 书: 米歇尔·佐纳《妈妈走后》 易卜生《玩偶之家》 卢卡斯·纳斯《玩偶之家·下集》 安妮·埃尔诺《一个女人的故事》 向田邦子《隔壁的女人》 马雁《马雁散文集》 樊小纯《不必交谈的时刻》 非虚构报道: 《逃离家暴后,一对母女的漫长重逢》 《被两地驱逐的人》 纪录片: 《日常对话》

33分钟
99+
1年前

#散步去哪里02从巴以聊起,不谈政治谈一切可以吗

【主播的话】 大家好呀,这里是《读笨书》策划的新栏目#散步去哪里。 在这个不定期更新的栏目里,每一期节目的开头将会以我在散步时录制的环境音为开场。节目内容以一个散步时想到的小话题进行无限发散,也许是一个很小的灵感,也许是一个很偶然的场景。希望这个新栏目能陪伴大家从世界的各个角落出发,散步去任何地方。 祝大家散步愉快🌳 【本期内容】 大家好,本期节目的内容灵感来自于我周一参加的一场活动。在那场活动上,作家文珍阅读了一段自己早年写的小说。小说中对话的是一对即将分离的情侣,他们聊的内容大多和政治相关,和理想相关。我在活动上问了文珍一个问题,是关于创作者如何书写政治的问题。 我问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我很想尝试写短篇小说,我很想尝试写与政治、爱情相关的小说,但我不知道如何下笔。因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缺少一个可以允许女性公开谈论政治的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关心政治。我关心政治,我也对政治有一定敏感度,当我回头梳理自己对政治产生意识的瞬间时,我意识到那是一个体察到权力的瞬间。我的生活处处都与政治有关,我和朋友也在时刻谈论政治,但,政治是什么?生活又是什么?我还是一头雾水。 而巴以问题呢?我非常愿意和中国留学生的身份脱钩,是因为我想获取一个新的视角。只有当我们从一个固定的身份摘出来时,我们才能透过不同视角去看一个事情,这时候你会发现,巴以问题与我们紧密相关。 不谈论政治可以谈论一切吗,我没有答案,但我会想到活动上的英国出版商,他的妻子就是巴勒斯坦人。 在英国,对一些人来说,政治是一种装扮,一个名牌包包上的挂件;但对另一些人来说,政治是日常生活的鸡蛋和打不完的电话。我想起那个出版商的面部表情了,他有一种非商人的紧张感,既不像知识分子似的温吞,又不如生意人兜售商品般的精明。他站在我对面问我,你是要买书吗?我点点头,他又说那我们到最后面去吧。 好,我说好。 【主播信息】 微博@过细雨 读笨书的newsletter开通了! ✉️目前的订阅方式一是点开网址输入你的邮箱🔗yuli46.substack.com ✉️如果打不开网址也可以通过微博私信我你的邮箱,我手动把你添加进来

28分钟
1k+
1年前

10在异乡,女性迈出欲望探索的每一步都是一大步

【主播的话】 大家好,这里是很快更新的《读笨书》,我们又见面了。 先写在节目开头,因为本期节目是我第一次尝试远程录制,中间出现了电流的声音(也有可能是我移动充电线的声音)。很抱歉,以后会注意,但我们聊的内容真的还不错。祝大家收听愉快🎵 这期节目的嘉宾是我期待很久的、在台湾念戏剧创作的xiaoyi。我们相识是因为童伟格,我们建立联系是因为戏剧,因为简莉颖。我一直很想邀请xiaoyi和我录一期播客是因为她具有多重身份:在台湾读书的大陆生;在台湾生活的性少数;在台湾进行创作的女性。 我在一年前大概就和她讲过我想做一个播客,没想到一年以后我出国读书,播客也真的做了起来。我们首次聊天的话题是“欲望探索”,从性向切入,从亲密关系切入,通入的是个体在异乡究竟要如何发展和探索自我,以及找到自我以后紧接着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我和xiaoyi在这期节目里各自分享了我们去往异乡的经历。xiaoyi是从大陆去往台湾,依然身处在一个华语世界;我是从中国去往英国。我们在异乡停留的时间长短也决定了我们对异乡的认知是很不同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进行最真实的交流和表达。 最后我也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如今流动成为全球议题的当下,听众朋友们如何看待“去”与“留”。 对此刻的我而言,“去”与“留”不再是一个瞬间性的决定,而是一个需要在变动的环境里不断抉择的状态。我渴望这种状态的同时也为这种状态有所焦虑。 最后,大家一定要听最后几分钟,有彩蛋!有彩蛋!有彩蛋! 【本期嘉宾】 在台湾读戏剧系的xiaoyi show notes: 04:25开头介绍,在新的环境开展性向探索 06:15对学妹的喜欢让xiaoyi意识到性取向是一个光谱 12:36在异国渴望新的关系,但是内心深处又有一丝恐惧 13:40“我们”与“祖国”的张力 14:53陆生无法与台湾同性伴侣结婚 22:50台湾相对宽松的穿着环境 23:27女性长相和穿着的“乖”也会带来不便 25:00女性迈出探索的一小步,画眼线和自由穿着 28:24我们对婚姻与家庭的期待 36:16可以说好男人都被“抢”走了吗(有没有好男人?) 37:08“女儿”是我们的一个视角 40:42“少数群体”是被制造出来的 50:00寄希望于台湾or韩国 51:34 女性衰老以后怎么办 53:40 除了一夫一妻,我们还能如何想象养老模式 01:00:04用简体字和繁体字写作有什么区别;语言会影响人的行为模式 01:09:28“去”和“留”不是一个瞬间性的决定,而是一个不断抉择的状态 01:12:34没有“留”,就不存在“去” 01:28:24对台湾的想象和在英国经历的“炸厨房”

88分钟
2k+
1年前

#散步去哪里01成为更好的人,就能遇见更好的爱人吗

【主播的话】 大家好呀,这里是《读笨书》策划的新栏目#散步去哪里。 在这个不定期更新的栏目里,每一期节目的开头将会以我在散步时录制的环境音为开场。节目内容以一个散步时想到的小话题进行无限发散,也许是一个很小的灵感,也许是一个很偶然的场景。希望这个新栏目能陪伴大家从世界的各个角落出发,散步去任何地方。 祝大家散步愉快🌳 【本期内容】 本期的话题来源于我和朋友书宁(节目里全程口误说成了佳宁,对我的朋友非常抱歉)在泰晤士河边散步时想到的问题,如果说过去有一种叙事是“成为更好的人,就能遇见更好的爱人”,那在今天,这样的叙事是否已经失效? 对我而言是的,当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以后,我发现曾经被许诺的、一个更好的爱人并不存在。 但我们首先要定义,什么是一个更好的爱人?对我来说,除了基本的为人品质以外,一个“更好的爱人”必须是一个在严肃议题上不让步、不躲避的人。 今天的问题是,如果一个更好的爱人并没有出现,那成为更好的人意味着什么? 对我来说,一个更好的人,会拥有更多爱的能力。爱人并不是从天而降的,更好的爱人也不是转角就能遇到的,TA是在人与人的不断交流、不断互动中去创造出来的,一个更新的人。 我目前的答案是,更好的爱人如果不存在,那我就是那个更好的爱人。 我可以成为自己的爱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去爱,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爱。爱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多创造爱,多去爱,爱人是爱的创造。 【本期散步来信】 【本期音乐】 泰晤士河旁边的一群天才演奏家 【本期封面】 主播拍于泰晤士河边

19分钟
2k+
1年前

08一个决定开一间匿名书店的女性和她无法“匿名”的猫与脾气

【本期嘉宾】 匿名书店掌柜,莫比 本期show notes: 00:00-04:18开头摘自《书店日记》 04:19-08:56匿名书店的选址考虑,老社区氛围,开放空间,户外空间,无严格管理,出入自由 08:57-12:13匿名是否有预设的读者群体?读者中的性别比例? 12:14-13:58当书店的气质与掌柜莫比的性格特点相关联时,是否会给莫比带来苦恼? 13:59-16:20大众点评反映出的双重评价标准,对男性更宽容,对女性更严苛 16:34-17:18不同人群对书店会有不同的认知,对一些人来说书店属于服务业,书是一个商品 17:19-19:47一些人的消费习惯会倾向于把书店定位成以卖饮品为主 19:54- 22:33顾客投诉一只“脾气不好”的猫(ps:书店门口有贴不要摸猫的提醒) 22:34-24:37男性如何在书店里展示自己的阅读量 25:32-27:35关于一个喝醉酒的男读者对店长进行骚扰的事件 27:36-31:33匿名会怎样去策划一场公共活动,匿名希望重返公共生活 32:15-35:26怎样邀请活动嘉宾?「匿名计划」的发起是希望吸引更多不同群体的人前来参与讨论 36:30-40:16嘉宾参与活动的感想 40:22-49:35掌柜私人最喜欢的两场活动 49:40-51:12匿名书店的“来去自由”给i人很大的鼓励 51:12-55:19匿名书店的装潢,老房子改造,被蹭掉的插画 55:20-57:56如何看待书店里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红打卡、拍照 58:00-59:50书店的收入目前以卖书为主,一个原因是匿名选的书和读者的匹配度较高 59:56-01:00:46我在匿名的买书记录,第一次买到了王明珂,第二、三次都是买的当下想看的台版书 01:01:01-01:04:07会担心书卖不出去吗 01:05:50-01:07:03在书的分类和摆放上会引导读者吗 01:07:06-01:08:36书与居住空间的关系 01:08:36-01:11:15警惕女权男 01:11:20-01:18:11听众提问,如何看待男性开了一间女性主义书店;延伸提问,如何看待同行 【本期音乐】 Rue des Trois Freres - Fabrizio Paterlini 【本期提到的内容】 匿名书店微信公众号

78分钟
1k+
1年前

05悬疑剧里的重庆,要追凶,更要生活

【主播的忏悔】 本期节目出现了主播不小心的吧唧嘴,先和大家忏悔。因为这次聊的是一个我太熟悉,又太兴奋的话题,所以情绪有点激动。本来重新录了一个版本,但我还是更喜欢原始版本里的情绪反应,最终决定放出这个版本。下次录制一定会注意,感谢大家。 【本期内容】 00:00-03:53 悬疑剧里的重庆,满足两大条件:能追凶(地势上);能生活(食物,文化氛围) 国产剧从重庆抓取的两大美食元素:火锅,小面 重庆人吃面除了辣油的选择,出现在点单这个环节里的追加需求一般是,面的软硬度,菜和面的多少 03:53 -06:34 重庆时尚卫视培养出了一批本土气质浓郁的地方演员,他们在迷雾剧场里充当了“本土化”作用。《生活麻辣烫》和《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相撞,让小时候的我“远离”文化中心 08:11- 10:19 关于《龙城》在重庆取景的豆瓣评论,启发了我对重庆气质的思考。重庆人的“疯”是一种基于气候的,即时的、健康的情绪反应 10:19-12:08《雾都夜话》的经久不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气氛是包容的 12:09-15:19 社会案件里的重庆:万州2018年公交车坠江事件,北大吴谢宇案 对重庆的想象:从地理、交通上让人失去方向感,失去时间感,符合悬疑剧的非线性叙事;文化氛围上对lgbt的包容,“边缘人群”相对生活自由 15:20-15:58 推荐一个香港新闻人创作的与交通相关的节目:《这么远,那么近》,他们做的重庆这期满足了我一直好奇的交通视角 15:59-19:09 重庆“迷雾”的消失:当下,我们的眼睛会如何面对一座城市 【提到的作品】 《生活麻辣烫》 《雾都夜话》 《这么远,那么近》 《尘封十三载》 《沉默的真相》

19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