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迟早更新」任宁、枪枪:黄灿然《颂歌》

「主播与诗」由播客先声作为主理人,每期会邀请主播读诗的节目。节目每周六0点11分(00:11)更新~ 第九期节目,我们邀请了「迟早更新」的主播任宁、枪枪,他们读的诗是黄灿然的《颂歌》 ,选自诗集《奇迹集》,此诗为该诗集的最后一首。 《颂歌》 ◎黄灿然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一生的都是禅的一生: 我歌颂一个好人,人间如此多险恶人生如此多忧患世界如此多阴霾 而他仍能通过不断修补创伤和损害而保持完整仍能 平稳地度过一个又一个晚上仍能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工作休息 帮助别人散步爬山旅行买礼物送礼物交水费电费煤气费仍能 在上班途中拐进茶餐厅喝一杯咖啡看窗外阳光从一棵树掠过另一棵树并且仍能 分辨出那其实不是阳光掠过而是风掠过而阳光只是静静地照着树也照着风也照着阳光中树叶绿色的摇晃。 我歌颂一个坏人,人间如此多道德人生如此多判断世界如此多审视 而他仍能通过不断修补创伤和损害而保持完整仍能 平稳地度过一个又一个白天仍能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工作休息 帮助别人散步爬山旅行买礼物送礼物交水费电费煤气费仍能 无视眼里的怒火眼前的黑暗心中的郁结脚下的隐晦肺里的燥热呼吸里的废气仍能 在回家被妻子孩子鄙视的途中拐进茶餐厅喝一杯咖啡望出窗外看树叶在阳光中摇晃仍能 既不抱怨自己也不敢抱怨别人在钢丝般的生存线上活着并得到善的耐心而谨慎的扶持。 我歌颂一个平庸人,人间如此多卓越人生如此多成果世界如此多辉煌 而他仍能通过不断修补创伤和损害而保持完整仍能 平稳地度过一个个白天一个个晚上构成的昏暗日子仍能 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工作休息帮助别人散步爬山旅行买礼物送礼物交水费电费煤气费仍能 毫无建树毫无见识毫无精神毫无涵养毫不羡慕别人毫不想提高自己或抬高自己仍能 在回家途中拐进茶餐厅喝一杯咖啡不知其甜不知其苦仍能像领工资那样认真付钱仍能 在无边无涯无尽的乏味里摇荡身体摇荡双臂像摇荡一叶扁舟浮沉在人海里。 我歌颂芸芸众生,他们不修炼不打坐不觉悟有过一点或几年理想但很快破灭 有过利他主义念头但很快打消有过爱情但很快掉进婚姻有过美好愿望但从未曾美好过 鸡毛蒜皮是他们全部的事业为鸡毛蒜皮争吵是他们全部的智慧他们都不是佛而仍能 不逊于佛仍能在无明中嗔痴中贪妒中教导并带领自己活得像佛一样老甚至比佛还老 在人生的十字架上一钉就是几十年——几十年啊——轮回过多少次涅槃过多少次复活过多少次仍能 为死者流泪为生者劳作为自己添衣为将来作打算为过去愧疚为现在忧烦仍能 信佛信基督信诚实信责任信自己信别人信明天会更好太阳照样升起! 黄灿然,男,1963年生于福建泉州,1978年移居香港,1988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现为诗人、自由译者。曾任《红土诗抄》主编、《声音》诗刊主编、《倾向》杂志诗歌编辑和香港《大公报》国际新闻翻译。 「迟早更新」是一档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混沌关系的播客节目,也是风险基金 ONES Ventures 关于热情、趣味和好奇心的音频记录。我们希望通过这档播客,能让熟悉的事物变得新鲜,让新鲜的事物变得熟悉。 在「迟早更新」的节目——Episode 80:「迟早过年」·《奇迹集》里曾聊到这首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听~ 最后,如果你也是主播,喜欢读诗的话,欢迎你也能参与这个播客哦~

6分钟
99+
3年前

008 「文化有限」星光: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第八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文化有限」的主播星光,读的诗是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象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他们挨的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上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从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1981年3月 「文化有限」,是一档泛文化播客,每周二更新,和你分享一部本周最打动我们的作品。主播大壹、星光和超哥,是三位来自互联网和文化行业的从业者。在这个可以把“知识”做成产品售卖的时代,很多人说通过几个视频、几条音频、几篇文章,就能让人认知升级、人格跃迁。和他们相比,「文化有限」除了能给你解解闷儿以外,百无一用,我们也知道,自己对这个世界乃至我们自己,知之甚少。好在,我们希望通过这档播客提醒自己,永远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保持谦卑。在各大音频平台都能搜到我们,欢迎订阅收听。 最后,如果你也是主播,喜欢读诗的话,欢迎你也能参与这个播客哦~

2分钟
99+
3年前

006 「六叠半不明事件」笋笋:高银《信》

第六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六叠半不明事件」的主播笋笋,所读的诗是高银的《信》 。 《信》 高银 现在,我回头张望身后的辽阔。 生活宽广得毫无来由。 道路重逢。一条路如象毛般弯曲。 谁光芒闪烁,沿路而来。 谁是星星,谁是思念。 当鸟错误飞翔,死亡四处荡起回响。 我要去往最远处的鸟鸣下方。 然后在高耸的天空收信。 收到的信死过一次,然后重生。 有个女人以问路作为开场白 同行片刻闲聊几句就分开了。 鸟替我坠落,死亡。这是云雀的一生 彻底结束的工作里必然留着未完的工作。 终于,来世的鸟在闪烁的信里哭泣。 现在,我在田边和沾满泥土的手说话。 信的段落有了生命,变成我的话语。 到达尚存的处女地之前 贵宾吗?地震在远处呼啦啦走过。 可是来到我面前的日子匆匆忙忙 天空总在抛弃什么,独自奔跑,越来越高。 信将天空的事物轻松带往大地。 鸟死之后,大麦田在剧毒的寂静里沉睡 迟早会飞走,会有人被埋葬在遗忘的哨声之下 那个山坡上 信在弹奏我荒芜的琴弦,像雨,像悬崖。 下雨了,带着那么多的寓意。 高银,原名高银泰,法号一超。韩国诗人,1933年,高银出生于韩国全罗北道群山市。 主要作品有长诗《万人谱》等 「六叠半不明事件」,一档不一定在深夜出现的深夜聊天节目,探索不明事件,探索世界,也探索自己。 最后,如果你也是主播,喜欢读诗的话,欢迎你也能参与这个播客哦~

2分钟
99+
3年前

004 「歪波音室」拾壹:《有人教我公理和正義的答案》

第四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歪波音室」的主播拾壹,所读的诗是林欣曄《有人教我公理和正義的答案》 。这首诗与第一期杨大壹老师读《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有一定联系~ 《有人教我公理和正義的答案》 ◎林欣曄 有人教我公理和正義的答案 寫在污血勾勒的人形上,潦草而曲折 一隻血印脫落於問號底端,我拿放大鏡靠近 觸摸到他略帶油墨氣味的溫度 溫度中有些泛黃,約莫二十年左右的距離 還沒有老到可以當成厭世自殺的那種……幻覺、或者說記憶 祇存在於報端一角,無法滿意但易於相信的解釋 彼時,阿公台日語夾雜讀過,我危坐肅聽唯恐錯失平上去入 如他的時代──框線逐一為規格化的生命打上句點 或增刪或驚歎,每一塊墓塚各自的標題俱已黃花: 「男性、卅(sa 四聲)一歲、數學系教授、死因不明、疑似畏罪自殺…」 黃花墜入圓睜的童稚,我由是驚懼於成長的高度 足以縱身一躍便成為文明之階梯。 有人教我公理和正義的答案,二十年拾級而上 命案現場旁圖書館內,一列列齊整的泛黃如窗外人形 我順其昂揚依舊的目光翻閱、辨識 牆角一張二十年前的地圖(擱淺於數位化的腳步中) 長安和日頭哪個遠?他們都說:「海最遠。」 有人一輩子也到不了,那個被海洋凝視的自己 祇知道不在家的爸爸都去捕魚了,有的則被魚捕去 留給他們二十年後再花二十年也補不好的網 路,沒車可塞卻也塞不下寬容和理解 最後連希望跟他也塞不進去 有人教我公理和正義的答案,教我從歷史回到現實 回到顯微鏡前,研究如何去過濾、稀釋 佈滿符號和咒語的 DNA,如何以手術刀解剖早熟脆弱 如梨的基因,如何 debug 他的品種,compile 他的意識 形態,update 他的階級,鄉愁這時候千萬不能當機 千萬也不能輸入任何有關口音的指令,尤其是有關族裔的夢 遺忘了最好,一次麻醉就足夠要了他的命 教我公理和正義的,永遠年輕的數學家 曾否也在窗前統計生命的意義、演算理想的線性 不厭其煩地以股勾定理與微積公式搜尋母語的消息 加以熟背,以為這樣就能不在童年裡缺席 但我翻遍語言學也找不到他的位子 既然他飽讀古文,英語會話流利,五歲背九九乘法 也許該嚐嚐文字學,挑出所有黏牙或燙舌的辭彙 學會在必須吶喊與緘默的向量上,頂住載沈載浮的喉結 有人、多少人在乎他是什麼人…教我公理和正義的 答案,不斷地出走,在二十年前他卅一歲那年 所有出走的意義都傾斜著回來,包括死亡 是出走還是抵達?是成就一篇墓誌還是一首詩重要? 二十年,他死成了一項定律──不傾斜你就得直挺挺的顛倒 多數人的選擇一直遺傳到現在 並訓練出一批素質整齊的幽靈 他們擠在他曾隱居寄寓的一格格牢窗,眼睜睜看聲調越獄了 沒……有人 教我公理和正義的答案 寫在淨空的謀殺現場,以適應副熱帶季風型國情的溼暖筆跡 以鮮紅色的邏輯,數學家對於真理永恆的歎息 「歪波音室」一档音乐类播客。音乐太多,耳朵太少。我以自己「音乐爱好者、乐迷」的视角,想用微薄的力量,让更多人能听到不同的音乐,享受到更丰富的声音之美。 最后,如果你也是主播,喜欢读诗的话,欢迎你也能参与这个播客哦~

6分钟
99+
3年前

001 杨大壹:《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第一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文化有限FM」的主播杨大壹老师,所读的诗是杨牧的《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有人问我公理与正义的问题》 杨牧(台湾诗人) 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写在一封缜密工整的信上,从 外县市一小镇寄出,署了 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年龄(窗外在下雨,点滴芭蕉叶 和围墙上的碎玻璃),籍贯,职业 (院子里堆积许多枯树枝 一只黑鸟在扑翅)。他显然历经 苦思不得答案,关于这么重要的 一个问题。他是善于思维的, 文字也简洁有力,结构圆融 书法得体(乌云向远天飞) 晨昏练过玄秘塔大字,在小学时代 家住渔港后街拥挤的眷村里 大半时间和母亲在一起;他羞涩 敏感,学了一口台湾国语没关系 常常登高瞭望海上的船只 看白云,就这样把皮肤晒黑了 单薄的胸膛里栽培着小小 孤独的心,他这样恳切写道: 早熟脆弱如一颗二十世纪梨 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对着一壶苦茶,我设法去理解 如何以抽象的观念分化他那许多凿凿的 证据,也许我应该先否定他的出发点 攻击他的心态,批评他收集资料 的方法错误,以反证削弱其语气 指他所陈一切这一切无非偏见 不值得有识之士的反驳。我听到 窗外的雨声愈来愈急 水势从屋顶匆匆泻下,灌满房子周围的 阳沟。唉到底甚么是二十世纪梨呀—— 他们在海岛的高山地带寻到 相当于华北平原的气候了,肥沃丰隆的 处女地,乃迂回引进一种乡愁慰藉的 种子埋下,发芽,长高 开花结成这果,这名不见经传的水果 可怜的形状,色泽,和气味 营养价值不明,除了 维他命C,甚至完全不象征甚么 除了一颗犹豫的属于他自己的心 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这些不需要象征——这些 是现实就应该当做现实处理 发信的是一个善于思维分析的人 读了一年企管转法律,毕业后 半年补充兵,考了两次司法官…… 雨停了 我对他的身世,他的愤怒 他的诘难和控诉都不能理解 虽然我曾设法,对着一壶苦茶 设法理解。我想念他不是为考试 而愤怒,因为这不在他的举证里 他谈的是些高层次的问题,简洁有力 段落分明,归纳为令人茫然的一系列 质疑。太阳从芭蕉树后注入草地 在枯枝上闪着光。这些不会是 虚假的,在有限的温暖里 坚持一团庞大的寒气 有人问我一个问题,关于 公理和正义。他是班上穿著 最整齐的孩子,虽然母亲在城里 帮佣洗衣——哦母亲在他印象中 总是白皙的微笑着,纵使脸上 挂着泪;她双手永远是柔软的 干净的,灯下为他慢慢修铅笔 他说他不太记得了是一个溽热的夜 好像仿佛父亲在一场大吵闹后 (充满乡音的激情的言语,连他 单祧籍贯香火的儿子,都不完全懂) 似乎就这样走了,可能大概也许上了山 在高亢的华北气候里开垦,栽培 一种新引进的水果,二十世纪梨 秋风的夜晚,母亲教他唱日本童谣 桃太郎远征魔鬼岛,半醒半睡 看她剪刀针线把旧军服拆开 修改成一条夹裤一件小棉袄 信纸上沾了两片水渍,想是他的泪 如墙脚巨大的雨霉,我向外望 天地也哭过,为一个重要的 超越季节和方向的问题,哭过 复以虚假的阳光掩饰窘态 有人问我一个问题,关于 公理和正义。檐下倒挂着一只 诡异的蜘蛛,在虚假的阳光里 翻转反覆,结网。许久许久 我还看到冬天的蚊蚋围着纱门下 一个塑胶水桶在飞,如乌云 我许久未曾听过那么明朗详尽的 陈述了,他在无情地解剖着自己: 籍贯教我走到任何地方都带着一份 与生俱来的乡愁,他说,像我的胎记 然而胎记袭自母亲我必须承认 它和那个无关。他时常 站在海岸瞭望,据说烟波尽头 还有一个更长的海岸,高山森林巨川 母亲没看过的地方才是我们的 故乡。大学里必修现代史,背熟一本 标准答案;选修语言社会学 高分过了劳工法,监狱学,法制史 重修体育和宪法。他善于举例 作证,能推论,会归纳。我从来 没有收到过这样一封充满体验和幻想 于冷肃尖锐的语气中流露狂热和绝望 彻底把狂热和绝望完全平衡的信 礼貌地,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写在一封不容增删的信里 我看到泪水的印子扩大如干涸的湖泊 濡沫死去的鱼族在暗晦的角落 留下些许枯骨和白刺,我仿佛也 看到血在他成长的知识判断里 溅开,像炮火中从困顿的孤堡 放出的军鸽,系着疲乏顽抗者 最渺茫的希望,冲开窒息的硝烟 鼓翼升到烧焦的黄杨树梢 敏捷地回转,对准增防的营盘刺飞 却在高速中撞上一颗无意的流弹 粉碎于交击的喧嚣,让毛骨和鲜血 充塞永远不再的空间 让我们从容遗忘。我体会 他沙哑的声调,他曾经 嚎啕入荒原 狂呼暴风雨 计算着自己的步伐,不是先知 他不是先知,是失去向导的使徒—— 他单薄的胸膛鼓胀如风炉 一颗心在高温里溶化 透明,流动,虚无 杨牧本名王靖献,1940年生于花莲,东海大学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柏克莱加州大学博士、东华大学讲座教授。著有散文、诗集、戏剧、评论、翻译、编纂等中英文50余种,代表作包括《叶珊散文集》《杨牧诗集》等。 最后,如果你也是主播,喜欢读诗的话,欢迎你也能参与这个播客哦~

4分钟
2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