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石中英:从乡村教师到教育学家

(本文根据2021年11月7日,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对石中英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定。) #本期嘉宾 石中英 教育学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哲学、基础教育、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哲学等。在党的教育方针研究、教育认识论研究、教育价值论和价值观教育研究、教育改革研究等领域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教育学的文化性格》《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哲学》《穿越教育概念的丛林》等专著,多次为北京市、教育部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制定、评估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本期内容 01:34 18岁成为乡村教师 11:10 考入安徽师大学习教育学 20:00 陶行知的影响:教育为公 24:58 恩师黄济教导学术的政治方向要正确 31:52 博士论文《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引起轰动 41:55 “教育”中西方词源不同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主编:杨钧杰

66分钟
2k+
2年前

39 张国刚:《资治通鉴》的历史智慧

(本文根据2019年3月13日,在清华学堂对张国刚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其团队审订。) #本期嘉宾 张国刚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曾为“联邦德国洪堡学者”,并在汉堡大学、特里尔大学等高校研究和执教多年。2004年入选清华大学“985百人计划”,2006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名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及中西文化关系史。曾任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等职。获《历史研究》创刊30周年优秀论文奖(1984),入清华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著作一等奖、二等奖、普及读物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中国好书”奖、文津图书奖(正奖及提名奖)、中国优秀出版物奖(正奖及提名奖)等。多部著作被译成外文和繁体字在海外出版。在清华开设的《中西文化关系史》获清华大学、北京市、教育部精品课程,《<资治通鉴>导读》获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大唐兴衰》获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本期内容 01:35 研究中国家庭史深入历史细节 27:43 《资治通鉴》的历史智慧 37:45 为什么刘邦最厉害 44:31 刘备孙权和曹操谁更有领导力? 49:40 清华历史系的传承 59:26 对待历史要有敬畏和温情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主编:杨钧杰

62分钟
7k+
2年前

38 张国刚:唐朝那些事儿

(本文根据2020年4月2日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未来媒体实验室对景军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本文根据2019年3月13日,在清华学堂对张国刚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其团队审订。) #本期嘉宾 张国刚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曾为“联邦德国洪堡学者”,并在汉堡大学、特里尔大学等高校研究和执教多年。2004年入选清华大学“985百人计划”,2006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名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及中西文化关系史。曾任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等职。获《历史研究》创刊30周年优秀论文奖(1984),入清华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著作一等奖、二等奖、普及读物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中国好书”奖、文津图书奖(正奖及提名奖)、中国优秀出版物奖(正奖及提名奖)等。多部著作被译成外文和繁体字在海外出版。在清华开设的《中西文化关系史》获清华大学、北京市、教育部精品课程,《<资治通鉴>导读》获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大唐兴衰》获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本期内容 01:51 误打误撞学历史 05:08 潜心研究隋唐史 19:23 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9:25 研究墓志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44:02 唐宋变革以及中国历史分期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主编:杨钧杰

49分钟
5k+
2年前

37 彭林:古代中国怎样听取民意

(本期播客根据2020年3月26日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未来媒体实验室对彭林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 #本期嘉宾 彭林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学术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兼任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华夏文化交流促进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全国政协“人民政协讲坛”特聘教授,东南大学等校兼职教授,香港中华礼仪推进会顾问,日本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正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法国人文之家、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韩国成均馆大学等访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首席专家。著有《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中华传统礼仪概要》《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三礼研究入门》等,发表论文百余篇。 #本期内容 02:55 古代怎样听取民意 15:32 以“德”为灵魂 18:40 以“士”为人格楷模 31:01 “礼”包含多种关系 34:29 周易谦卦永远是好的 39:00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54:13 国无信则民不立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主编:杨钧杰

56分钟
3k+
2年前

36 曾成钢:融汇传统与现代,在雕塑界打好“中场”

(本文根据2021年9月14日、10月28日,在北京顺义雕塑工作室对曾成钢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定。) #本期嘉宾 曾成钢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上海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在促进中国雕塑艺术发展、探索中国传统雕塑语言的现代化转化上做出重要贡献。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代表作有《鉴湖三杰》《梁山好汉系列》《精灵系列》《莲系列》《大觉者》等。 #本期内容 01:39 留学意大利被大师震蒙 11:49《莲系列》赋予传统题材现代感 15:59 走第三条路,在雕塑界打好“中场” 20:50 主持建立评价机制防止菜雕污染城市 26:57 人为什么需要雕塑 35:30 中国雕塑家的百年传承 45:36 典型温州人敢于迎难而上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主编:杨钧杰

52分钟
99+
2年前

35 曾成钢:探寻中国雕塑的中国气派

(本文根据2020年4月2日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未来媒体实验室对景军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本文根据2021年9月14日、10月28日,在北京顺义雕塑工作室对曾成钢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定。) #本期嘉宾 曾成钢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上海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在促进中国雕塑艺术发展、探索中国传统雕塑语言的现代化转化上做出重要贡献。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代表作有《鉴湖三杰》《梁山好汉系列》《精灵系列》《莲系列》《大觉者》等。 #本期内容 01:42 渔村少年乘风破浪去学画 07:21 考入美院误打误撞学雕塑 18:59 考研6年尝尽人生百味 24:09 青铜器点燃创作灵感 31:17 《鉴湖三杰》获全国美展金奖 37:44 《梁山好汉系列》融汇东西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主编:杨钧杰

48分钟
99+
2年前

34 江小涓:从全球化到数字化,政府在中国经济中的角色

(本期播客根据2020年11月4日在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对江小涓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 #本期嘉宾 江小涓 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服务经济、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国际经济和公共政策等。自1986年以来,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十多部学术专著。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和《管理世界》三大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超过20篇,在《人民日报》、《求是》等重要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超过20篇。多篇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包括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两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 #本期内容 02:36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阶段 12:07 政府和经济的关系:政府不是天然正确的 21:45 支持外资进入中国促进竞争 32:21 少数派的呼喊:入世对中国有利 38:15 调整焦点,率先关注服务业 48:48 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主编:杨钧杰

55分钟
4k+
3年前

33 江小涓: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事情是坐在书斋里解决不了的

(本期播客根据2020年11月4日在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对江小涓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 #本期嘉宾 江小涓 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服务经济、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国际经济和公共政策等。自1986年以来,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十多部学术专著。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和《管理世界》三大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超过20篇,在《人民日报》、《求是》等重要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超过20篇。多篇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包括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两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 #本期内容 07:04 投稿《经济研究》,确立走研究道路 17:32 研究中小企业和产业组织等问题 22:53 棉纺行业调研获孙冶方奖:优胜劣不汰是大问题 24:53 重视调研,走出书斋 27:55 90年代初预言:中国工业发展将会创造世界奇迹 32:47 预见贸易摩擦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主编:杨钧杰

49分钟
3k+
3年前

32 景军:居安思危,对灾难做好随时到来的准备

(本文根据2020年4月2日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未来媒体实验室对景军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 #本期嘉宾 景军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获博士学位;1994年至2001年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获终身教职;2002年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并获博士生导师资格;2005年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聘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研究领域包括历史记忆、水库移民、生态抗争运动、儿童饮食养育、自杀及艾滋病等,目前研究焦点为涉及公共健康领域的社会和政策议题。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人类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理事等。 #本期内容 01:45医学人类学:从社会分层看健康和疾病 07:13新冠疫情对弱势群体影响更大 12:08生物权力导致西医排斥中医 20:35医患关系是什么关系? 26:05卫生制度的价值取向 32:53要重视预防医学的发展 36:56居安思危,对灾难做好随时到来的准备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主编:杨钧杰

43分钟
2k+
3年前

31 尹鸿:我们要尊重真相,关注个体

(本文根据2020年4月9日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未来媒体实验室对尹鸿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 #本期嘉宾 尹鸿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产业与管理研究会会长等。 先后担任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中国播音主持人金话筒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重要奖项评委。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担任多家媒体顾问,参与过数百部集影视剧和电视节目策划。兼任《电影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界》《传播与社会研究学刊》(中国香港)《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英国)等学术刊物编委。著有《通变之途: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产业》《百年跨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百年中国电影史》《尹鸿自选集:媒介图景·中国影像》等近20种著作。 #本期内容 06:06 疫情让电影业重新洗牌 08:55 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 31:29 粉丝文化不要党同伐异 38:02 中国喜剧电影面临囧境 45:38 中国文化环境有多好,中国电影节就有多好 51:22 疫情中关注个体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主编:杨钧杰

66分钟
3k+
3年前

30 吴国盛:把科学凌驾于自然之上,是妄想

(本文根据2020年4月16日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未来媒体实验室对吴国盛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 #本期嘉宾 吴国盛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系主任,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兼任中国科技史学会科技史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99-201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97-1999)。 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科学思想史、现象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科学传播与科学博物馆学。主要学术著作有《由史入思》(2018)、《什么是科学》(2016)、《希腊空间概念》(2010)、《技术哲学讲演录》(2009)、《时间的观念》(2006)、《追思自然》(1998),另有《吴国盛科学人文系列》四种(《科学的历程》《现代化之忧思》《反思科学讲演录》《科学走向传播》)(2013)。曾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8)、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2),博士论文《技术与形而上学》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1),著作《科学的历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009),著作《时间的观念》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8)。 #本期内容 02:53 疫苗、细菌和病毒 10:34 科学越发展,人类越被奴役 19:59 科学革命四大天王的精神坐标 28:02 哲学和科学分家,对双方不利 36:44 爱因斯坦没有超越牛顿 54:56疾病和科学的关系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主编:胡莹盈

61分钟
3k+
3年前

29 贺克斌:碳中和引领中国进入新变革

(本期播客根据2021年5月18日,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对贺克斌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 #本期嘉宾 贺克斌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多介质复合污染与控制化学”创新群体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区域复合大气污染与控制”创新团队带头人。现任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教育部科技委环境学部主任;担任全球排放研究计划(GEIA)中国工作委员会主席,全球能源评估研究计划(GEA)环境组组长,国际清洁交通技术委员会(ICCT)委员等。长期致力于大气复合污染特别是PM2.5的研究,在大气颗粒物与复合污染识别、复杂源排放特征与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发表SCI学术论文350余篇,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科扎雷利奖。出版专著6部,被爱斯唯尔连续评为2014-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入选2018年-2021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2018年联合国环境署“气候与清洁空气奖”团队奖,201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 步奖。 #本期内容 01:54 碳中和引领中国进入新变革 06:39 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实现碳中和 24:53 减碳的挑战 34:10 碳中和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37:56 实现碳中和目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44:44 气候外交关乎国际权力分配 50:35 清华大学各学科协同助力减碳目标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2016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主编:zhusd

54分钟
2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