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不完美并创造新可能”,这是一句说起来简单,但却需要付出极大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才能实现的人生格言,尤其是当一个人的个性、特质生来就与主流价值标准相左。成为别人眼中的“完美”,还是另辟蹊径创造自己的小天地,是我们总要做的选择。 “读写困难症”——这是一个对大多数人仍感陌生的概念,但对那些天生有着读写困难的孩子、群体,却是伴随一生都挥之不去的压力。“读写困难”是什么?它有哪些表现,究竟是不是一种病?与普通人相比,有读写困难的人正面临着哪些挑战?家长、社会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帮助有读写困难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期读库立体声,主编老六请到了“飞米力”成长社区主理人郑枫,纪录片制作人樊启鹏,一起来聊聊读写困难是什么。作为一个有读写困难症的孩子的妈妈,郑枫将用她的个人经历,告诉我们她为孩子营造成长环境的经验,以及在过程中,所发现的孩子身上的潜力。拍摄过《我不是笨小孩》纪录片的樊启鹏以一个观察者的视角,分享他目之所及,那些“读困”孩子的闪光之处。 05:23 给孩子另一种可能 13:56 读写困难,是病吗? 17:05 三个读困孩子的故事 24:07 家长们走过哪些弯路? 34:19 读困人士独有的思考力 37:30 “要成长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53:54 给读困家长的建议 63:14 对待读困人士,最不该做什么? 66:14 一则有关读困的浪漫故事 68:25 接纳不完美并创造另一种可能 本集节目中提及的各类作品 书籍: 《我没偷懒》 《我能记住》 影视作品: 《我不是笨小孩》 录音/剪辑:东东枪、孙晟钧 文案:孙晟钧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这是一期特别节目。 2022年4月14日,读库主编老六与《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共同进行了一场线上直播。他们二位从“三联”是如何从杂志开始,转变为公共性产品这一话题聊起,谈到了同样作为杂志书的《读库》,如何面对当下的信息大潮,回应人们对“公共性”的期望。 八月份,拥有二十余年发展历史的《三联生活周刊》迎来了它的第1200期,它的官方App“三联中读”联合多档播客品牌发起了“一本杂志和它的播客朋友们”1200期串台活动,在七月末至八月中的活动期间,各档播客栏目将对谈多位《三联生活周刊》的资深主笔记者,从不同领域畅聊“三联人”眼中的“生活、读书和新知”。 作为已经入驻“三联中读”播客频道的老朋友,读库立体声此次也应邀参加。本期节目为该场直播的完整音频实录。 信息洪流中,有我们相偎相依的身影。 03:01 十四年, 从记者迈向主编 17:27 从编辑部到传媒公司 21:20 什么才是媒体的“公共性”? 29:02 没有广告经营,《读库》如何活下去? 34:09 “重的更重,轻的更轻。” 39:29 传统杂志 vs. 新媒体,孰轻孰重? 48:11 “公共性”是如何获得的? 59:07 成功前的那些漫漫长夜 65:29 “我的经历告诉我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 80:29 躲开伸向你的话筒 91:18 互联网出现后的媒体想象 113:52 流量为王的时代,媒体人如何保持克制?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大千世界,工作万种。回想曾经的面试经历,或惊慌失措,或忸怩不安,每一个初入职场的“职场萌新”都经历过或窘迫,或欢乐的面试。 从初出茅庐手足无措,到历尽磨砺信心满满,遇到面试不惊慌,面对不确定性时仍能泰然自若,这是职场人都必将经历的成长。本期读库插话会,佳琦、小恬、晟钧三位老读库人,与读库新伙伴鬼灯一起,来聊聊他们有过的面试经历。 铁面无情的面试官,考验临场反应的压力测试,雇主们的夸夸其谈······他们在面对这些场景时,做对了哪些事,踩过哪些坑?靠谱的简历、求职信该怎么写,面试时有哪些沟通技巧,为什么说面试是双向的?听听看,四位插话师是如何在插科打诨里,回答这些困惑的吧。 04:12 我们都是怎样入职一家公司的? 12:50 当面试官问你:你的星座是什么 21:38 求职信要怎么写 29:36 那些在面试中踩过的坑 35:22 真诚是最好的面试技巧吗? 42:45 面试官看重的特征 56:32 进行一些适度的自我暴露 59:54 面试如何聊薪酬? 68:42 看人,怎么准? 77:04 把面试作为一种双向选择 录音/剪辑:孙晟钧 文案:孙晟钧 视觉:郑梦 出品:读库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牧区、 厂区、城市,这三个地方组成了脱口秀演员李诞的人生轨迹。 李诞,80后脱口秀演员、编剧、策划人、作家,笑果文化创始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小时候的他穿梭于牧区和厂区之间。草原的辽阔并没有让他的性格变得五大三粗,相反,敏感、细腻以及对周遭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成了埋藏在他成长历程中的种子。 他在厂区中完成了自己的“阅读启蒙”——“我在我爸的职工宿舍里,上下铺,铁床,一张桌子,没了。就是在这个屋子里我读完了《百年孤独》。”这本书也成就了他的精神世界,如今的他时不时还会把《百年孤独》翻来看看,回忆起当时耳边响起的风声,空气中的气味,皮肤的触感,以及一切在当年,由书本所带给自己的震撼。 本期读库立体声,主编老六与演员李诞一起,聊聊李诞成为李诞之前的日子。那些有关童年、青春的记忆碎片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现如今的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从牧区出走,于城市生活,他如何应对周遭环境的变化,处理与人、事、物的关系?这期节目,老六带你了解一个隐藏在幕后,鲜为人知的李诞。 04:32 “谁说我没读过《读库》?” 07:20 厂区的童年与李诞的阅读启蒙 08:50 一本书成就的精神世界 13:35 牧区、厂区、城市——哪里才是故乡? 15:36 “笑呗,不然还能怎样?” 24:10 厚脸皮求偶记 30:12 当生活变得具体后 34:19 最可怕的演出经历 37:09 舞台安全感是如何建立的 41:18 李诞的“酒精计划” 47:34 脱口秀公司的企业文化 54:27 成功人士的成功观 录音/剪辑:孙晟钧 文案:孙晟钧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朋友,当你半夜总收到老板短信,你会怎么办? 朋友,你曾有过“为什么公司财务都那么凶”的困惑吗? 朋友,你思考过工作、家庭如何才能平衡吗? 从毕业、实习,找到稳定的第一份工作,从涉世未深的职场萌新逐渐成长为处乱不惊的当家人,我们每个人在“职场”这个大染缸中都经历了或温暖,或冷峻的故事。有人碰上过职场 PUA,有人遭遇过奇葩同事,当然,也有更多人在职场中完成了对自己成年后的再教育,收获了值得铭记一生的回忆。 本期读库插话会,高清、废废、小抽三位前辈聚首,再次聊聊“职场”这个永远聊不完的话题。高清、小抽两位职场妈妈如何招架来自养娃与工作的双重压力?辗转过几家公司的废废在过去遭遇了哪些不靠谱的同事?识别靠谱的公司、工作环境,她们有哪些小窍门?快醒醒,咱们听听看。 05:07 前互联网人的下班生活 07:40 半夜收到信息怎么办? 13:56 职场妈妈的课余时间 15:42 月薪多少,你可以不休息? 24:44 “家里也是这么个东西!” 28:32 “别摸!脏!” 30:40 比带娃还烦的工作经历 44:38 财务人员的职业修养 46:16 简历应该怎么写 55:22 你的工作需要喝酒吗? 61:46 惊悚的办公室恋情 72:42 真的是我不够努力吗? 录音/剪辑:孙晟钧 文案:孙晟钧 视觉:郑梦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声音比画面更有画面感”,这是主编老六在他的周报中所引述的一句话。人类因为拥有抽象思维能力,在听到一段声音后,能于脑海中营造出丰富的细节、画面、质感······声音往往会带给人诸多奇妙的体验。 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声音?为什么“声音”作为一种听觉介质,却能让人们感受到气息、质感,能让人们体悟到沉醉与平静?本期读库立体声,我们邀请到了国家一级演员、译制片导演,狄菲菲与主编老六一起,聊聊有关声音的那些事。狄菲菲也是读库出版图书《城南旧事》《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等作品的声音演绎者,她将从一个“声音从业者”的视角,聊聊她眼中关于声音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种种看法,分享她听见的好声音。 02:40 专业配音演员也不敢碰的一本书 05:13 好作品是如何诞生的? 14:48 《城南旧事》的录制往事 20:48 “除了配音,您还做了些什么?” 26:36 “我从不以‘专业’与否来评价声音。” 31:34 最美的声音是什么? 35:50 如何成为一名职业声音演员? 41:23 横亘在职业生涯前的一座座高山 52:31 一个小彩蛋 录音/剪辑:东东枪 润扬 孙晟钧 文案:孙晟钧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疫情当下,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受到了或轻或重的影响。居家办公、远程会议、线下转为线上,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在头上。应对突发问题,适时调整心态,尽力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成了每个人的必答题。 本期读库插话会,高清、佳琦、晟钧三位读库小伙伴,一起来分享他们在疫情当口,遭遇的那些或慌神或平静的时刻。不擅厨艺的单身汉佳琦,如何在疫情期间逐步掌握了做饭的诀窍?有娃人士高清居家办公时,亲身经历了哪些由娃引发的血泪故事?“疫情不能当饭吃”,暂时的迟滞终将过去。当一切回归常态后,他们各自想拥有怎样的生活?本期节目,咱们一起聊聊。 03:38 母慈子孝,鸡飞狗跳 13:18 有娃家庭,居家办公是什么状态? 16:34 单身男子的一日三餐 19:24 我是如何找到居家办公的工作节奏的? 27:06 “完了,同事生气了!” 31:52 误会,误会,都是误会。 36:40 你成功走出负面情绪了吗? 40:58 斗志,亲密,紧迫 55:36 “你现在还会种地吗?” 62:45 多花点时间给自己——正确有效的摸鱼 69:18 疫情结束后,你想拥有怎样的生活? 录音/剪辑:孙晟钧 文案:孙晟钧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6 月 6 号是我们“为读而库”的传统佳节,今年的 6 月 6 号,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我们不能举办活动,也没法出行探访。不能见面的日子里,主编老六想跟您聊会儿天,主题是“六个还没见过面”的朋友。他们都是六主编今天现想起来的,这也是十几年编辑《读库》的过程中,他所经历的人和事,都来自于他的记忆。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1642年1月8日,在经历了连续高烧和心悸后,77 岁的伽利略死于家中。早在九年前的1633年,伽利略就被宗教裁判所判处了终身监禁,原因是他违抗教廷,有强烈异端嫌疑。 四百多年后的今天,重看这段历史,其中不乏疑惑。为何与教廷内部的达官显贵们私交甚笃的伽利略会被判处终身监禁?专业性极强的科学研究成果,在当时的社会并不能够掀起多大的波澜。可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只有内部人才有机会接触到的理论,却给伽利略惹来了杀身之祸? 借着读库新书《四百年后的真相:伽利略审判》的出版机会,若昕、秀仪、超群、厶厶四位经手此书的读库小伙伴,重新带大家审视这段发生在四百多年前的故事,聊聊他们各自对这段历史的看法。本期插话会,他们将还原宗教裁判所的真实面貌,揭秘教会与教众的关系,带你了解中世纪的天主教信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说对伽利略的审判是由多种巧合、误会而导致的乌龙。 06:30 教廷为何要针对伽利略? 10:00 宗教与科学是冲突的吗? 11:24 是科学争论,还是对话语权的争夺? 15:10 如何证明你被上帝拯救了 19:22 宗教裁判所是做什么的? 23:46 当信仰成为“共同体” 26:42 “天主教会是巴比伦的淫妇!”——马丁·路德与他的宗教改革 29:08 真正的宗教法庭什么样? 36:34 科学,不重要 54:00 在对话中辩驳 节目中涉及到的图书 《四百年后的真相:伽利略审判》 《伽利略的女儿:科学、信仰和爱的历史回忆》 《异端的权利:卡斯特利奥对抗加尔文》 “企鹅欧洲史”系列 《欧洲中世纪史》 《宗教裁判所:异端之锤》 录音/剪辑:秀仪、厶厶 文案:孙晟钧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我的旅行不同于度假,它影响了我的方法论,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 提起旅行,我们拥有的多是轻松、愉快的回忆。很少有人会像土摩托一样,把“出门找虐”当作旅行的一大目的。 可正是因为这异于常人的目的地选择标准,土摩托得以看见那些未曾被人见到的风光:保留着原始植被的安第斯山脉,与世隔绝的太平洋小岛,人人扛枪的北极小镇,把飞机用作公共交通工具的热带国家······ 疫情几年,我们被禁锢家中,无法得见世界的大好风光。在这个被禁锢的当下,老六邀请到了行走过世界八十八个国家和地区,《来自民间的叛逆》一书作者土摩托,来为大家分享旅行中的奇闻轶事。海地、津巴布韦、巴布内亚新几内亚、委内瑞拉、土耳其、格陵兰岛······土老师的脚步横跨大半个地球,看遍名山大川,经历过生死时刻。于他而言,旅行不是度假,是冒险,是奇遇,是科学探索,更是求得新知的手段。 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目的地,如何去合理地规划旅行?旅行时,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通过旅行,我们又会获得哪些收获,刷新自己的知识库?本期立体声,土摩托带你领略“在路上”的魅力。 02:30 走出非洲后,人类的第一个落脚点 12:27 旅行,最大的本事是发现目的地 19:16 文明是一架时空穿梭机 21:47 异类旅行目的地——海地 27:20 西半球最脏乱差的地方是哪里? 28:40 我在海地遇到了冷枪 31:50 当影视剧中的黑帮桥段成为现实 37:30 富庶的地方也会沦为“地狱”? 45:15 “加蓬共和国让我对红木家具深恶痛绝。” 51:43 旅行会让人有了解世界的动力 58:24 颠覆认知的旅行 61:02 党同伐异的心态是被旅行改变的 65:32 “壮游”——行万里路的必要性 71:18 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录音/剪辑:张天娇 孙晟钧 文案:孙晟钧 视觉:郑梦 出品:读库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我的旅行不同于度假,它影响了我的方法论,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 提起旅行,我们拥有的多是轻松、愉快的回忆。很少有人会像土摩托一样,把“出门找虐”当作旅行的一大目的。 可正是因为这异于常人的目的地选择标准,土摩托得以看见那些未曾被人见到的风光:保留着原始植被的安第斯山脉,与世隔绝的太平洋小岛,人人扛枪的北极小镇,把飞机用作公共交通工具的热带国家······ 疫情几年,我们被禁锢家中,无法得见世界的大好风光。在这个被禁锢的当下,老六邀请到了行走过世界八十八个国家和地区,《来自民间的叛逆》一书作者土摩托,来为大家分享旅行中的奇闻轶事。海地、津巴布韦、巴布内亚新几内亚、委内瑞拉、土耳其、格陵兰岛······土老师的脚步横跨大半个地球,看遍名山大川,经历过生死时刻。于他而言,旅行不是度假,是冒险,是奇遇,是科学探索,更是求得新知的手段。 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目的地,如何去合理地规划旅行?旅行时,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通过旅行,我们又会获得哪些收获,刷新自己的知识库?本期立体声,土摩托带你领略“在路上”的魅力。 02:23 我的旅行生涯是如何开始的 11:17 土摩托最推荐去哪玩? 13:54 人类发展的活化石——复活节岛 21:04 与世隔绝千年后,社会变成什么样? 24:24 人类学的定义权在谁手上? 25:57 “看极光得往南走”——最北的城镇 30:54 旅行中的意外 32:45 什么?飞机竟然能用手拖? 42:57 千米高空上演生死时速 50:03 旅途中命悬一线的时刻 60:04 “我差点死在格陵兰岛。” 76:38 我看见的玛雅文明 88:04 “文明的衰落,是从内部开始的。” 录音/剪辑:张天娇 孙晟钧 文案:孙晟钧 视觉:郑梦 出品:读库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有人说,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给你一个机会,让时光倒流几十年,你会选择回到自己的童年吗? 胡同、菜窖、杂院、沙包、橡皮筋、炝锅香······那时,天空总是很蓝,日子过得很慢。院子里有小朋友嬉笑疯跑,回到家总有热乎乎的菜肴,这一个又一个碎片构成了每个人相似却又独特的童年回忆。 本期读库插话会,我们邀请到了读库编辑洪韵、九斤,卖书小能手吕全,以及默默无闻的新媒体编辑小䣶同学,四人一起,畅聊了一把自己的童年往事。洪韵、九斤、吕全三位均出生于北京,他们的童年往事甚至与这座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而作为四人中唯一一位南方姑娘,面对三个北京人的夹击,小䣶同学又将如何招架?童年,真如大家印象里那么美好吗?是我们自带了一层怀旧滤镜,还是这个时代真的变化快,让我们对周围的一切不再熟悉? 一个人的童年记忆,同样也是对一座城市过往的记忆。本期插话会,就让我们一边回忆童年,一边领略三十年前,北京的城市风貌。 07:50 胡同到底是啥样? 09:12 北京城的“南北差异” 22:20 如果能回到童年,你最想做什么? 29:00 一条胡同,教育家中三代 38:00 1980年代,小朋友的“早恋”是啥样? 47:50 选择太多也能带来遗憾? 53:30 "北京人"这个标签意味着什么? 66:45 不带手机去街上走一走 音频制作/文案:孙晟钧 视觉制作:郑梦 出品:读库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