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三十岁生日,本将迎来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九〇后女生松茸怪偶然查出自己罹患了霍奇金淋巴瘤。 随后,她带着自建的一整套癌症诊治支持系统,有条不紊地走进一趟升级打怪的旅程:取卵冻胚、骨髓穿刺、深静脉置管、化疗、严重感染、病情恶化转变方案、放疗······她将诊疗过程详尽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手账本中。伴随着病情的好转,这些手账也汇集成册,成为《30岁,我消失了518天》这本书的源头。 本期立体声,主编老六邀请《30岁,我消失了518天》作者松茸怪,松茸怪的家属老卜,一起来分享他们这一路面对病魔,打怪升级的故事。希望这段诊疗经历的分享,能给你带去力量。 09:05 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什么病? 14:23 首次治疗的重要性 25:50 只有意志是不够的 26:35 多线程作业 32:24 跟医生交流的小窍门 34:27 生病生出的职业感 37:24 鸡娃的重点不在学习 47:48 病人家属的优秀品质 51:44 从未想过成为写作者 62:28 书写《30岁,我消失了518天》这本书的意义 录音/剪辑/文案:丁同学 视觉:郑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有人时不我待,有人得过且过。不知不觉,我们在手足无措间又迎来了岁尾年终。这一年,你过得好吗?这一年,你是勇敢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还是在一次次与现实缠斗的过程中,接受了生活对自己的捶打? 在这一年一度的盘点时节,我们也不例外,阿歪、高清、佳琦、晟钧四位读库插话师聚首,不能免俗地做了次年终总结,分享了各自对这一年的感触、看法,以及那些在年初立下的,年底却依旧保持薛定谔状态的 flag。有人在这一年里感受到了二次生长,有人在这一年里经历了精神危机。没有谁的生活是场例外,他们也都在经历着各自的迷茫。本期插话会,让正在被迷茫、不确定所包裹的他们,讲述这一年里与自己相处的故事。 11:28 这一年,你过得怎么样? 19:04 这一年,那些因不确定而产生的焦虑 26:38 我们为什么都不给自己立 flag 了 28:58 “这一年,我麻了。” 33:18 当我对外界的期望值降低后 41:16 该给娃立 flag 吗? 46:50 “别立 flag,因为你对未来的判断不一定准确。” 48:55 拥抱一些随机 56:30 左右不了外界,我们如何左右自己 59:36 “完不成计划,是计划本身定错了。” 62:37 生活是一次种豆得瓜 66:55 迷茫是常态,形势比人强 70:20 四象限工作法 75:59 回蜕到更具体、松弛的生活 89:40 先学会喜欢自己 97:15 欲望是生命力的体现 剪辑/录音/文案:孙晟钧 视觉:郑梦
2022年11月8日,DK-17读库2022读者年会在北京举行,主编张立宪与主持人陈晓楠进行了一场主题名为“在焦虑的另一端”的直播对谈。 两小时的对谈中,老六向大家进行了一次工作汇报,介绍了读库这一年来都做了哪些事情。也掏了掏心窝子——面对着层出不穷的意外,不可预知的外部环境,我们该如何自处,掌控自己的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下维持住尊严与宁静。 以上为这场对谈的音频实录。完整视频回放,可注册成为读库App会员,于读库App上进行收看。 04:30 不要活在借口中 17:00 真有必要拥有一本书吗? 23:00 不能吃了原告吃被告 50:00 我不能自己浪费自己 72:00 奋力生长,但随时可死 75:40 我们需要一些必要的冗余 91:19 栽下梧桐树,等待凤凰来 101:00 把《读库》编到六十六岁
养猫,是消遣,还是需要谨慎做出的决定?面对小动物的离世,人会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流浪小动物,怎样的救助方法才科学? 本期读库插话会,三位资深猫奴智园、绘绘、丁同学来聊聊养猫那些事。虽是饲养小动物,最终却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这期节目,她们将与我们分享在饲养猫咪的过程中,所经历过的人性、价值与观念的冲突。当然,也期待看到你在评论区中的留言,告诉我们那些与动物相处的种种。 04:51 小动物的死亡,我要如何面对? 16:43 当家里养了二十四只猫 20:23 养猫人也对猫咪有恐惧? 22:24 “人不如猫。” 25:03 带猫搬家,是怎样的体验? 41:05 如果世上不再有猫 46:09 流浪猫狗的救助,没那么简单 51:28 被抛弃的宠物都去了哪里? 节目中涉及到的图书 《被抛弃的宠物都去了哪里》 录音/剪辑:丁同学 文案:孙晟钧
“我今年升级了一些消费,但整体是降级的。” “好气人啊!消费降级后,前两天刚掉坑里。” “除了孩子,家里的老年人也开始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以前买东西是为了快乐,现在买东西是为了生存。” …… 朋友,你今年消费降级了吗?和以前相比,你现在买东西还会想“剁手”吗? 本期读库插话会,负责财务的同事小抽,人形猫用提款机废废,“bling bling”爱好者高清,三位消费爱好者凑到一起,聊了聊大家喜闻乐见的消费降级小妙招。在“踏平消费主义陷阱”的道路上,布满了新坑与荆棘,从宠物用品,到直播间砍单,再到号称能解放生产力的智能机器人······面对种种不确定的当下,我们可能都在琢磨怎么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无论消费是升是降,我们的追求始终不变。让我们在本期插话会中,听听她们三位是如何用更经济的消费,过上更好的生活的吧。 07:13 高清:说到基金亏损,我心里是有一条线的 12:00 如何踏平消费陷阱? 16:40 使用阿里巴巴的心得 22:46 砍价是有套路的 33:46 满减凑单,是另外一个消费陷阱吗? 37:44 那些踩过的家居“好物”的坑 40:42 一些好用的“草” 42:08 双十一消费陷阱新趋势 45:43 “拥有财务知识,对售后还是很有帮助的。” 61:09 老年人买的奇奇怪怪的东西 剪辑/文案:鬼灯 视觉:郑梦
“第一份工作很重要,所以即使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也要忍受!” “你性格内敛,抗压能力差,不适合去大城市打拼,不如就在家里待着。” “体制稳定,私企风险高,虽然你有想做的事,但你更要考虑现实。” “要实现财富自由,尽早创业,不能拘泥于一份工作。” “工作是和社会产生联系的方式,没工作,你就没朋友。” “工作是为了改变世界和影响他人。” “人人都应该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自由。” ······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多少都接受过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议”与“教诲”,在参考这些意见的过程中,我们又难免迷失方向。 本期读库插话会,小林、风眠、佳琦、晟钧四名年轻人一起回首了他们在初入职场时曾做过的人生选择。他们当中,有的人第一份工作颇为惨痛,在挨骂中懂得了职场潜规则;有的人随波逐流踏入工作岗位,但并不清楚自己将面对什么;有的人曾从事一份表面看上去光鲜亮丽,实则甘苦自知的工种;也有的人任凭心意追求自由,却四处碰壁以至怀疑人生。 压力大,想躺平,离理想越来越远,向往的生活遥遥无期——这种种问题是每位职场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找工作如同谈恋爱,不经历惨痛的教训,岂知怎样的工种最适合自己。听听看,他们四位年轻人都踩过哪些坑,以及有过那些槽点满满的工作经历吧。 05:30 第一份工作是如何选择的? 23:20 “我上班想死。” 24:20 在体制内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29:40 “到什么年纪,干什么事。” 31:40 当工作内容变成了处理他人的情绪 34:10 工作能力是如何体现的 41:30 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是什么感觉 45:45 当代年轻人的就业趋势 51:28 促使我们做出职场选择的因素都有什么? 54:12 该不该做螺丝钉? 60:00 要按照父母的想法来工作吗? 63:42 “请示要提供方案,汇报要呈现结果。” 71:12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怎么办? 87:04 什么时刻意识到自己长大成人了? 108:44 允许自己犯错 录音/剪辑/文案:孙晟钧 视觉:郑梦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只能随身携带一只野生动物,在荒野中伴你度过余生,你会怎么选? 本期读库插话会,借着读库新书《荒野居民》出版上架之际,达内、修师傅、丁师傅、晟钧四位脑洞型选手凑在一块儿,畅想了各自在世界末日来临时要如何直面地裂天崩,享受人生最后的浪漫。 滚滚红尘中他们要与哪只动物红尘作伴,或是要携带怎样的动物绝地反击,荒野求生?临终前,他们还有哪些与自然、与动物的未尽之事,要尝试去做做?作为听众的你,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让我们在这期插话会里,感受上帝对我们的安排,踏上旅途,畅想一下末日来临之际的荒野景象。 02:50 那些与动物亲密接触的故事 15:28 我见过最厉害的野生动物 22:08 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了,你要与哪只动物共度余生? 29:04 可以和动物组队打怪了,你要选谁? 32:38 你想变成动物吗? 41:24 即便是世界末日,你也不会随身携带哪种动物? 48:30 如何养蛇? 51:44 家中养过哪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56:16 如何避免狗狗拆家 61:31 有关科学饲养小动物的看法 65:22 猫也需要“遛” 67:24 养小动物的人真的有爱心吗? 录音:丁亚月 剪辑/文案:孙晟钧 视觉:郑梦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 “让我这漂泊的心灵,有个找到了家的心情” “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 ······ 罗大佑,华语流行音乐抹不掉的符号。从六零后到八零后,整整三代人聆听着他粗粝的声线,成长在他极具感染力的歌词、曲调中。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罗大佑,或激情澎湃,或柔情似水。无论是浅声低吟还是放声高歌,“大佑哥”总会如一个老友般,撩拨起每个乐迷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本期读库立体声,我们请来了资深音乐从业者郭小寒,《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作者冯翔,与主编老六一起聊聊他们心中的“大佑哥”。您将听到老六分享自己从年少时的一个普通歌迷,到逐步与罗大佑产生交集,最后追星成功的故事。冯翔、郭小寒分别从文化影响、艺术造诣两方面讲述他们心中的罗大佑。 让我们跟随这期节目,找回那些与青春有关的记忆。 07:50 罗大佑、崔健、磁带、烧盘 10:40 “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 18:18 老六与罗大佑的两则交往故事 23:38 《昨日遗书》往事 27:48 《亚细亚的孤儿》是怎么来的 36:42 作为文青的罗大佑 41:58 罗大佑的创作与唱片企划 49:34 “谁都把他当成自己的人,但他只是自己的人。” 60:44 时代还有翻台的机会吗? 85:30 伦勃朗和毕加索有可能颠倒过来吗? 录音/剪辑:东东枪、孙晟钧 文案:孙晟钧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说到旅行,每个人心中往往都会有一个珍藏于心的目的地。在那里,我们或许见到了未曾得见的风景,或许一窥这世界的深厚与广博,或许体会过一个人的静谧,或许完成过对自我的探寻。 本期读库插话会,读库发行小助手吕全,新面孔智园,老面孔晟钧一起聊聊他们各自记忆中的旅行,那些令他们难忘的目的地。深不可测的北京山洞,命悬一线的高原徒步,克里特岛上遇见的暖心大叔,神秘惊险的墨西哥岩洞,遥远的古印加文明······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世界,收获着故事,在一个又一个目的地留下自己的足迹,塑造生活的回忆。让我们跟着他们的声音一起,听听他们眼中的那些好玩、有趣,同时又充满人情味的目的地吧。 06:42 童年的旅行 18:58 旅行当中那些不愉快的经历 24:08 异国他乡的暖心经历 27:34 神奇的登山 44:50 北京也有山洞? 51:10 旅行的乐趣来源于陌生 52:20 旅行需要做攻略吗? 65:40 所谓“穷家富路” 69:58 我们为什么要旅行 录音/剪辑:孙晟钧 视觉:郑梦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长时间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对自然概念的理解往往来源于书本,对自然的认知也难免局限于影视、艺术作品中。被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所围困,很多时候甚至会发出“我的身边并不存在自然”的感叹。 本期读库立体声,编辑吴肸邀请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教师、译者周玮,自然写作者欧阳婷,一起来聊聊那些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自然。欧阳婷同时是读库出版图书“大自然观察手册”的专家审校。她们三位将从自然观察爱好者的角度,分享每个人生活中都能看见、体悟的自然现象。 只要留心,我们就能发现自然的多样,物种的丰富。那些百闻而不如一见的场景,或许就存在于被我们忽略的角落中。 07:14 所谓贴地气的生活 17:58 自然观察该如何开始? 29:00 从图鉴开始认识自然 35:22 城市的建设,破坏的历史 45:16 物种翻译的学问 56:06 自然感受力是如何培养的? 66:10 从写博客开始的写作修炼 77:30 那些值得重温的自然景象 83:44 能够伴随终生的博物眼光 录音/剪辑:丁亚月、孙晟钧 文案:孙晟钧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朋友,你确定想要个孩子吗? 你想清楚生养孩子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吗? 或者,你准备好成为一个心智更成熟,需要为另一个生命负责的人了吗? 生孩子是个勇敢的选择,但勇敢的前提是清楚地知道未来将面对的问题。家庭关系改变,工作重心转移,更别提分娩过程中超乎预期的痛苦,以及给身体留下的那些无法消除的印记、病痛。 本期读库插话会,小抽、高清两位妈妈和废废这个好奇宝宝,一起分享自己的、身边女性的生育经历。孩子出生后会遇到哪些问题,她们如何熬过了艰难的育婴时段?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成为父母,或者对成为父母后的生活感到好奇,又或者仅仅想了解从怀孕、待产、到生育、分娩的完整过程,本期插话会都能带你领略一二。 母亲的伟大不必过分美化,生育的痛苦也没必要过度放大。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是为人父母的自然选择。在做出这个选择前,先让我们听听过来人都有哪些经验吧。 01:38 为什么要生小孩? 10:08 关于生育的迷信 14:36 怀孕、生产,丈夫、爸爸 18:02 生孩子究竟会有多困难? 24:36 那能让人丧失理智的疼痛 35:10 “小伙子,女儿儿子一样好。” 39:04 是生育抹掉了一个女孩的全部羞耻感 41:48 妊娠纹、产后焦虑与长达五年的脱发 49:00 “有孩子后,我觉得自己上当了。” 57:20 没有育婴室的妈妈们 64:24 “牺牲”不应该成为一种情感要挟 73:56 “要不行咱们再生一个吧。” 79:42 母爱并不是从孩子一出生就有的 录音/剪辑:晟钧 文案:高清、晟钧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2022年8月13日,《万千微尘纷坠心田 : 文学阅读的生命化》作者张秋子与作家周晓枫,在读库大客厅展开了灵魂级探讨——阅读能治病吗? 阅读,一直以来被视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纾解“焦虑“的有效途径,但有时,阅读也会成为问题本身。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人生的痛苦是因为书读得太少”。多读书,人生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吗?为何人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阅读能治好时代和个人的病症?大家津津乐道的“文青”算是一种病吗?而文学作品又真的具有治愈功效吗? 以上音频为这场对谈的完整实录,且看张秋子、周晓枫二位如何回应这些问题,解答我们对阅读的困惑。 张秋子: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著有《万千微尘纷坠心田 : 文学阅读的生命化》 周晓枫: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巨鲸歌唱》《有如候鸟》《幻兽之吻》等,童话《小翅膀》《星鱼》《你的好心看起来像个坏主意》等 0:44 怎样的症状叫“文青”? 0:54 看《梦华录》,治不好人的心理病 62:38 很难接受一部文学经典,怎么办? 69:35 什么是康德伦理观的自由? 73:41 大道理饥渴症 95:34 文学的美妙是没有标准答案 106:57 阅读,能解决现实问题吗? 108:51 不读书也没关系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