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瑾的房间丨带着乡愁漂泊的人,还在寻找“好的东西”vol.18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这一期是在夏天的末尾与阿瑾录制的一期房间专题,却在入冬之后才放出来。 阿瑾是一位建筑师,出生在哈尔滨,现在居住在上海。她在很多地方生活过,也为生活思索和迷茫过。同为建筑师的我们共鸣很多。 她的“房间”的故事有些地方更模糊,但她所追求的东西,似乎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慢慢清晰。 感谢大家的收听。 在本期你可以听到(时间轴由阿瑾亲自制作) 00:00 理想的居住环境 05:35 “现代或传统”等二分法并非表达偏好的方式,我只喜欢好东西 07:10 上海几乎满足了我对于城市的一切细微想象 12:35 “边界”是一种很好的平衡方式 21:18 洛杉矶的居住经历 28:45 乡愁就是无意识地将那里的自然环境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对气候的偏好不是基于体感,而是基于审美 34:31 哈尔滨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42:35 家乡的抚慰让我开始理解“落叶归根”;保存好东西有很多种方式 47:23 消失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可以创造更好的,也可以创造更差的 51:36 上海的居住经历 62:05 低层高密度究竟好在哪里;创造人与世界之间的真实连接是建筑师的责任 78:00 施工是一个全尺度的大问题 81:08 住宅苦房地产范式久矣;重要的是多样性和选择权;流行的概念可以定性,好的概念可以定量

102分钟
99+
1年前

瓦砾谈vol.08丨荒芜的城市和丰饶的沙漠:何为良好的居住生活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这是瓦砾谈第二部分的收官之作。 熟悉我的朋友常说,我自从从新疆回来之后好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新疆的研究改变了我看待建筑的视角,也塑造了我对建筑的问题意识。可以说,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从在新疆的研究中衍生出来的。这一切围绕一件事情:我们为什么而建造。 这并非一句大而无当的空谈,而是在实践中要时刻问自己的一句话。 在我看阿里,建筑设计似乎与现代的其他技术一样,正在变成一个提升现代人生活水平的现代魔法。而这种现代魔法一般的技术,与过去的技术有什么样的区别?对生活又有怎样的瓦解性的危险?这些,我在新疆曾有过深刻的体会,从坎儿井和电机井的对比上。 建筑作为一种技术,如何逐渐挤出对自然和人文的关注,而变成一个只用来提高物质感受的工具?而如果想要突破这层障壁,我们又要去问出怎样的问题呢? 欢迎一起探索 在本期你可以听到: * 坎儿井作为一种技术如何塑造当地的人文景观 * 坎儿井作为一种技术如何支撑当地的生态环境 * 以电机井为代表的技术危险在哪里? * 对自然和人文要素的挤出为何普遍存在? * 从三个坎儿井村落看人与技术的关系 * 什么是值得过的生活?什么是值得造的建筑? * 瓦利谈阶段收官以及之后的计划

65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