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春节的时候,Demo的主编邱爸告诉我他有一个朋友想认识我,也是Demo的撰稿人。既然是邱爸的朋友,一定是很有意思的人,于是我欣然答应。如此一来,我便认识了昕霖。 闲聊几句之后,我们发现有很多相通的观点和看法,加上她对坎儿井又有很大兴趣,于是我们便约着假期里电话聊聊天。谁知一聊就是一整个下午,从坎儿井伸发出去了很多内容。于是我想到,可以把聊天的录音剪辑成一期播客。 成立这个播客以来,我前后约了几个朋友聊天,但一直没有向听众们介绍我自己的学科背景和研究关切。所以我一直想着怎么做一期播客来聊聊自己过去的研究,和这些研究给我带来的转变。 这一次的聊天中,由于我们之前都不认识,而昕霖又问了我一些关于我自己的问题。所以很自然的,我的研究、关注以及后来的转向都聊了出来。 所以这一期并没有一个很确定的主持与嘉宾关系,可以看作朋友之间很放松的闲聊,但也产生了非常有趣的结果! 感谢收听! 主持:Z,昕霖 嘉宾:Z,昕霖
00:01:07 昕霖所在的团队关于黄酒小镇的实践以及这一期梦想改造家,呈现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上一期的建造模式。一种基于个人视角和自身经验的设计与建造,显然是会与生活更为贴合的。 00:05:17 昕霖所在的机构对于原住民生活智慧以及传统生活方式的关切不止于对传统的保护与延续,还希望以此来启发城市与未来。 00:13:26 而Z关注的,是如何在农村重塑一种关乎生活的信念,而城市居民同样也需要这种信念。 00:24:51 无论落眼点是城市还是农村,其最后的问题是一样的。就是人如何获得一种好的生活,而作为个体我们能为自己做什么,又能为他人做什么。 00:28:41 昕霖与建筑大王更关注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而Z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这些实践最终都能得到勾连。
00:00:00 尽可能通俗地介绍”什么是坎儿井“ 00:04:30 从坎儿井到自来水,到底有多大程度上的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代价又是什么 00:06:32 传统的技术是可经验的,使用者是可以获得一个综观的把握的。因而人与技术与自然之间有一种更深的伦理关系 00:13:05 技术的快速更新不但撕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连社会伦理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这种冲击带来的不仅仅是解放,还有更多的问题。 00:25:35 宗教、传统与一种在地的生活方式之间的深刻关系。一些在现在看来是盲目和守旧的传统,在过去可能是功能性的。 00:36:00 一种传统的、原始的,但带有丰富的经验性视角的生活方式会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补充。在此,Z借用了他了解到的哈萨克族如何教授传统乐器的例子。 00:43:47 哈萨克族世界树的神话,以及其之下所暗含的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隐喻。而技术所带来的这种伦理瓦解,是当下所要面临的严峻问题。 00:46:05 回顾过去聊到梦想改造家的一期节目,反思现在建筑设计中这种人与人之间责任关系的丧失所带来的问题。 在真实的疆域中前进音频:00:00/42:15
00:01:31 昕霖介绍了自己的学科背景和过去的研究与实践经历。她关注传统技术以及其中的生态智慧,并且关注生态修复与原住民生活方式的传承。 00:13:51 Z介绍了自己的学科背景与求学经历,并借此讲出了自己对于技术态度的转变 00:40:00 与人相关的技术和经验才是有生命力的 00:46:05 建筑学术界目前还是有很强的理论建构冲动,普遍主义和进步主义仍旧占据着主流 00:50:10 但真正值得期待的,是在系统的缝隙中的实践
主持人:Z 嘉宾:霜树 片头及片尾音乐:Sama by Hossein Alizâdeh
主持人:Z 封面图:青鹿
上周五Z没有加班,晚上在群直播里与大家一起读了短歌。读短歌结束后,Z的朋友Susie恰好回到家,于是大家便借着读建筑组短歌的契机一起聊了最近饱受争议的梦想改造家最新一期。 Z原计划多邀请一些建筑师朋友一起聊,因为作为一个过去长期研究乡建的新人建筑师,Z很想多听听大家的想法。但由于朋友们都在加班,Z只得与Susie展开对谈。在这个过程中Z一开始认为自己是希望站在正遭受舆论暴力的陶磊一方,尝试为这位建筑师辩解几句。但在对谈的过程中,Z对自己一开始的立场进行了反思。 Z 一度犹豫是否要把这次对谈作为播客放出来。但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将对谈放出。因为这样一个流动的对谈过程,也恰好是呈现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感谢大家收听。 主持:Z 嘉宾:Susie 封面:来自网络
内容索引: 00:02:00 如何判断这个建筑好不好:过十年看它如何。看它的哪些设计是有生命力的。 00:03:20 Z表达了对当代社会中“为人建造”的失落的遗憾。他认为当代社会中对效率的追求,使得我们对生活的复杂失去了敬畏。一个对业主生活细节一无所知的建筑师,有没有能力在短短的时间里建造一个包裹其生活的建筑。 00:06:00 Z对于业主和建筑师迅速对拆除老房子达成共识表示遗憾。 00:07:00 Z以自己的家庭和经历举例,尝试向大家解释居所对于我们的生活到底有怎样的意义。 00:11:00 借此,Z表达了自己对民居设计的观点。如果他去为老人建造,他会怎么做。 00:14:42 Z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建筑师还是节目组,都把建筑看作一个太轻易的东西了。这让Z觉得非常不好。 00:19:20 Z在这里表达了对“梦想改造家”这个综艺节目底层价值的质疑,以及对综艺这个形式的质疑。 00:21:00 Z的朋友加入直播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00:25:00 一位听众上台提问并夸了Z,这里没剪掉完全是因为Z的虚荣。
内容索引: 00:00:00 借着一位听众的问题,Z回应了关于造价的相关问题 00:01:44 Z认为这个项目并不能被看做一个乡建项目,它并没有以乡建的现实建造,也没有回应乡建的问题。 00:10:08 Z和Susie认为最终建筑师和业主在建筑的建成效果上是达成了某种共识的,而且表现的欣喜也并非强颜欢笑 00:11:37 Z开始尝试回应一个非常危险的问题:如果老人说他想要的就是一个两层小洋楼,建筑师应不应该完全接受,并完全遵照老人的意见建造。 00:17:18 Z认为这个项目中,业主和建筑师一定有了充分的交流。他推断了这个过程,并认可了陶磊做出的妥协,也认为恰恰是中间的交流,让老人也得到了中道。 00:22:24 但这个项目中,建筑师确实没有很好地接受业主的教育。建筑师的自我表达确实过头了。Z借此表达了审美与表达中的文质之辩。
内容索引: 00:00:00 Susie谈了谈自己作为一个非建筑从业者对节目的看法,以及网友的关切。Susie认为目前缺少一个建筑师的视角。 00:02:43 舆论暴力下,建筑师集体失声。Z决定斗胆提供一个建筑师视角。在这里Z今天提供的视角是为陶磊辩护的。但这并不代表着Z完全赞同陶磊。 00:05:09 对红砖这种建筑材料作为主材的探讨 00:20:53 Z 与Susie探讨了这座建筑的建成效果究竟如何 00:26:10 这座建筑在视觉传达和审美上的一些失误,如室内的表达有一种士绅化审美的粗暴 00:31:28 对这一期中的建筑师资质与资格的争议,Z给出了驳斥 00:34:27 建筑设计中的内容与形式之辩,Z结合这个项目做出探讨 00:38:32 Z的朋友提供了一个产品设计的视角 00:43:06 Z以一个新人建筑师的视角,尝试回应网友提出的建筑中一些硬伤 00:55:32 这时候Z发现,这座建筑中确实出现很多硬伤。这让Z反思自己一开始放出的“为陶磊辩护”这种说法。但是,他认为这个项目因为参与综艺的原因,在设计和施工中有明显的赶工痕迹。这些硬伤某种程度上也不能完全归罪于建筑师。但最终这个建筑确实因硬伤而不能称之为合格。
内容索引: 00:00:00 对谈的背景:最近引起争议的一期梦想改造家 00:03:08 Z为何对这期梦想改造家产生兴趣,以及对谈的源起 00:04:47 介绍今日对谈的Susie 00:06:29 Z对这个节目的一个整体观感 00:12:59 Z表达了对节目前20分钟的赞赏
大概两年前的现在,我认识了Tao和Yoko。他们俩生活在意大利的深山里,努力学着像小动物一样生活。他们和我一样,是建筑设计师。 和他们认识的这几年里,我一直在从他们和他们做的事情上汲取养分。而他们俩,真的是非常棒的朋友。Tao像苏格拉底,总是以问题来磨砺真知。而Yoko总是充满着活力,她常常以独断论的方式对我当头棒喝,然后敲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他们对“人”的关注深深感染了我,这对他们来说几乎成了一种本能。他们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是在小酒馆里与读者面对面聊天一样。 最近,他们俩在上海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小设计,是一家可爱的冰淇淋店。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很多,我是一个见证者,甚至也算是小小地搅合进去了。在一个美好的周五夜晚,我约他们一起聊一聊这个小项目,希望能够再多获得一些启发。 让我没想到的是,一聊就是整整一晚。我获得的启发和警醒,远超出我的想象。我们当时把聊天录了音,但是一开始我不确定会不会把它做成节目,于是就是很随意的朋友闲聊。但它确实是非常棒的谈话,所以在Yoko极具求真意志的“命令”下,我还是把它剪了出来。 这或许就是我的第0期播客节目,鉴于每次去和朋友聊天我都会喝大酒,于是我给这个栏目起名为“会饮”,将来会不定期和朋友们喝酒聊天。希望大家收听愉快。 主持:Z 嘉宾:TAO & YOKO 剪辑:Z 封面图:小林 店址:上海徐汇区长乐路1251号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