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My Mulan, 穿越时空和国界的魅力

柠檬变成柠檬水

骅:Poy,你知道吗?今天我们邀请的这位嘉宾真是我生活中的一位的role model,最近在多伦多轰动上演的梦幻舞剧《My Mulan》的总导演,加拿大木兰文化促进协会主席、Lindance舞蹈艺术学院院长李林。李林老师,好久不见,欢迎你! Poy: 是啊,林姐,欢迎欢迎!恭喜您这次的演出,这么成功,看看我们群里的反馈就知道了,反响超级热烈,大家看完都非常激动。做为《My Mulan》的铁杆粉丝,之前的两次上演我都第一时间订票,而且我决定以后每年公演的时候,我都要带着孩子去观看,因为去现场观看,真的是一场艺术盛宴。而且我发现,这次的公演,你们又花了很大的力气做了优化,不仅加入了大量高水准的武术表演,配乐极其优美,还增强了将军这条线,身在海外能制作出这么精良的中国剧目,将多元文融合完美结合,实在是太棒了,太有意义了,真的是又感动又骄傲。 李林:Poy ,我们的铁杆粉丝,首先,感谢你每次用积极购票这种“最直接最暴利”的方式来表达你对我们《My Mulan》的厚爱和支持!谢谢!Poy,你讲到的这个多元文化的结合,也正是我们这出《My Mulan》的特点。 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多族裔的移民国家,在这里每位移民都可能经历过挫折,不自信,尤其是习惯含蓄谦虚的华裔和天性追求完美的女孩们,就象你,我,她。我一直在想,怎么样可以让我们华裔儿女更有文化的自信更有文化认同感,怎么样能帮助到更多现代社会女孩们的自我成长?我就想到小时候在我心里种草了的Mulan, 她是中国流传千百年的古老的故事女主,她也是迪斯尼大受欢迎的非皇室出身的平民“公主”,木兰的爱,勇,善,美,智不但是中国文化崇尚追求的,也是我们现代女性所需要的精神品质。所以,这也是我这些年心念念想创作这部现代女孩寻找精神力量,穿越古今,横贯中西的励志梦幻舞剧My Mulan 的初衷。 骅:李老师,您曾经说过,“只要想要舞蹈,处处都是舞台。”但是办一场舞剧谈何容易。最近您在我们的柠檬播客群里,说了“把家里的储蓄全用出去也要做My Mulan“这句话,真的一下就触动到我了,我觉得太励志了。您能为我们分享一下您是如何靠自己把《My Mulan》搬上多伦多舞台的? 李林:我一直喜欢做一些有挑战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我之前在国家大剧院工作,制作创作的大多数剧目的投入都是千万级别,可那都是国家的钱剧院的钱。而在加拿大,我们想要做个原创剧,从导演,编剧,编导排练到音乐,服装,舞美灯光的设计制作等都需要原创,也都需要大量的经费呀。我不豁出去,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做,那就一直只能是个梦想,也做不出来呀。 另外,在创作方面,最大挑战就是“缺人”,好在我们核心主创团队不缺,我们自己导演、编剧、编导,可能是我的人品大爆发吧,我的艺术界大咖朋友们听我说要做剧,都从中国,美国飞过来,作曲家从卡尔加里带着音乐创作制作设备,开车20多小时过来,一起呕心沥血创作完成,这也是让我很感动,一直很感恩的,我一人的梦想成了我们共同的梦想。当然,除了我们有志同道合的主创团队外,我们还很缺专业制作团队,缺职业的演员团体。 Poy:太难了,这种压力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难以想象这需要强大的内心,才能面对,那您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呢? 李林:难是难,但只要决定做,就只能“硬上”。做一部剧,是由多部门分工配合完成。如市场部负责卖票,品牌部负责宣传,财务部负责钱,舞台技术部负责舞美灯光等,排演组负责排练演出等,而现在制作木兰剧就我们自己几人,解决办法就只能身兼多职,加班熬夜干呀。 而演员方面,选拔、培训,排练也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因为加拿大相比中国,本来人就少,职业演员数量也少,专业舞团更少。因此,这剧需要的演员也是多舞种多族裔,不同年龄风格各异的。我们解决办法是,按角色需要,主演特邀著名演员、舞团首席、新秀领衔;角色演员和现代舞友等都是通过audition招募遴选,而主要舞段木兰军剑舞,披风舞等则由我们Lindance训练有素的青年精英舞团担任,她们能力强,能作战。剧中武术部分,我们与著名武术学校合作,选武术冠军加盟,共同完成。但这100多位不同级别不同风格不同舞种不同年龄的演员,同台共演近一个半小时,加序和尾声共6幕28个舞段的原创舞剧,我们培训、排练的难度和挑战可想而知的。 骅:您刚才分享的真的是一个经典的“柠檬变成柠檬水”的故事!真的要为你大大点个赞!这次的公演,有没有什么让你意料之外的收获呢? 李林:这次演出付出良多,也收获满满!两场演出座无虚席,体现了观众的热情和喜爱;另外非华裔观众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是舞剧开始破圈,让更多族裔观众开始关注喜爱Mymulan! 还有就是演员们成长,她们舞台表演的成熟让我们几个编导太欣慰啦!精英青年舞团撑起来整场。莲花的飘,浣纱少女的美,剑舞战士的飒,战争黑袍的势!我真的没有更多的语言赞美这些女孩们!还有棋子舞里的小战士。最最高兴的是看到她们是在用舞蹈用肢体用表情在表演。照片拍过去,每个孩子的情绪表情都戏里。诶呀,太满足了! 还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就是来自加拿大本土舞台艺术界大咖们的高度评价外和赞赏。其中有两位Michael。一个是Michael Rubinoff, 加拿大第一部进军美国百老汇,并获多项大奖的”Come from Away”的原始制作人。他看完剧接受采访时非常激动地说,”the show was great! The dance is magnificent! choreography is so stunning!”......跟他一起来看剧的朋友说,Michael对剧要求很高,一般都批判家的作风。没想到他会对My Mulan评价如此高,并且回去路上还感慨他真没想到我们剧做这么好,太出乎他意料之外了。 另外一位Michael 是来自加拿大剧院联盟,他也是在剧院工作几十年的剧院经理,看完我们剧后就让我们尽快剪辑视频准备好宣传资料,他要推荐《My Mulan》进入加拿大舞台剧剧院巡演名单,等等。有了这些行业大咖的帮助,感觉今后木兰剧发展有了更多的路,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Poy:这次的编排比上一次剧情更加丰满,舞蹈的肢体语言,配上音乐,真的是太有感染力了。毫不夸张的说,全程我真的是多次热泪盈眶,尤其是木兰从战友们身上滚落下来的时候,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体现了木兰的英勇和担当,更体现了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战友情,我真的是感动落泪到不能自持。 李林:Poy也是一个感性的人啊!好多朋友开玩笑说剧组应该提前告知,请大家带好纸巾,以便擦眼泪。有人在木兰拜别父亲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有人在“少女木兰”看到招兵皇榜时一脸无助时心疼到泪流满面;当然木兰中箭从山坡上滚下来与战友们顽强挺进时更是一个大泪点,并且震撼人心。现场观众很难有不被感动的。整个剧除了哭还要你笑啊!可爱超萌的小鱼是大家的最爱! 你记不记得她们刚“游”出来时大家的反映?由衷的笑容有没有?小木兰弟弟练功时赖皮,捉鱼时顽劣,姐弟之间的温情。对了,还有“荣归”里憨憨的将军、娇羞的木兰等等。在剧情设计时,我们就是想通过“晨练”、“荷塘”、“采莲”把木兰成长中的爱,美,善都推到最高点。在最美的那个刹那,每个人心里眼里都含笑看着的时候,突然那个震撼的响锣,“哐~” 皇榜出,战争来了!挺可恨的哈,但这就是戏剧! 还有木兰征战的剑舞的安排也很有故事。最早的时候是想把剑舞当作决胜舞段的,那么飒是吧?剑光闪闪英气逼人。诶,讨论时,胡旭嘀咕了一句,是不是可以让她们输啊,那多有冲突啊!这话就象热油锅进了水,这让我,方红老师,刘历丽一顿热议。激发了好多想法!一致觉得可以呀,这多出人意料啊,所以就把它从第三幕决胜之舞提前到中场休息前的第二幕征战之舞,后来又加进去木兰中箭受伤,滚落沙场的那一幕。木兰从高处坠落,是木兰军的伙伴用身体接住她,保护了她。真的是,生死与共血肉相连! 我还要特别提一下木兰从惊慌少女转而下定决心替父从军那一段独舞。我们在这里下了很多的功夫。首先,这是最要功夫的大舞段。因为这一段是木兰从一个单纯,美丽,一直被家人呵护的少女,转变成为一个内心坚强,为爱而战的勇士。虽然出场的人数并不多。但它其实是整个剧的高潮。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戏剧中的“高潮”并不是说最热闹最大场面,而是指“从这一刻起,整个故事已经不可阻挡,不可改变了”。从少女到战士,这个心理的变化,这个决定出来的那一瞬间,就是最高潮。后面的故事就都是顺理成章了。 当然是演员的舞蹈要传达这种情绪的转变,但如何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又让观众清楚的感受到并且觉得合理呢?我们主创团队最终的编排是,设计了三个“场景”,让它更封满- 一是她真的看到了父亲在擦拭铠甲准备拖着病躯出征;二三是她回想到幼时与年幼的弟弟妹妹幸福玩耍,还有父亲的倾心训练自己武艺超群。 是什么让她决定,说“我应该去,我能够去代替父亲从军呢?”国人一般认为木兰“替父从军”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孝”,这个概念在北美不是很容易说清楚。所以我从创作出发点,就把这个用“爱”来表现。木兰在犹豫彷徨的时候,是对父亲的爱、对家的爱、让她义无反顾地“替父从军”。 舞台创作最过瘾的就是创新。作为一个原创舞剧,每次因为主演的不同,因为现实情况的变化,都刺激了我们主创团队的创作欲望,去进行调整,优化和处理。大到好像这次的Ending HIPHOP,是请到了这边非常出色的HIPHOP编舞对整个舞段重新编排。而开场舞段的交代经过微调,更加戏剧化,有了更清晰的表达。说到这里我都很期待下次演出!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这也是给“逢演必看”的朋友们的礼物! 这次演出,很多观众朋友说他们在剧院里边看边感动流泪。而剧院外,观众朋友们让我们无数次感动流泪。 其中,有两家观众让我特别感动,她们12月各买了7张和10张VIP的票,分别打算给自己的母亲和父亲过生日的。当12月原定演出前5天因疫情被迫取消并延期还遥遥无期时,问他们是否退票。因为延期肯定也错过了老人家的生日,可他们家人竟然都毫不犹豫说不退,过了生日也等着看木兰剧。 后来了解到,其中一位80多岁的寿星奶奶还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一级演员,一位老舞蹈家,她之前做了大手术,身体不太好,但她一直都想来看木兰剧。在演出前,我们问她女儿是否他母亲能来,她女儿说妈妈想来,只是要看她身体状况。3月20日她们来看演出时,尽管后台很忙,但我还是专程跑到前厅等她们。想不到她老人家还真的在一大家人陪同下来了。我送她一本我们主创主演签名节目册和一支玫瑰花,略表了一下我们剧组的敬意和欢迎。昨天看采访视频素材,我看到中场休息时有人采访到她,她满脸笑容地说“好过瘾”。其实,我看后就泪流满面了。 骅:李林老师,我因为不在多伦多,已经三次错过了看这个演出了。但是我刚才听您的这些故事,虽然没有机会在现场,也已经深深感觉到了您对自己艺术事业的passion,也正因为您的执着,感染了您的同行艺术家,感染了观众,不但把《My Mulan》搬上了加拿大的舞台,更是让观众朋友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以及My Mulan没有国界障碍的精神力量。您不但是一位为舞蹈而生的艺术家,更是一位把中国文化带到世界舞台的优秀大使。那么接下来,对于这部舞台剧,您有什么样的计划呢? 李林:我不知道以后我们《My Mulan》剧的发展多快多慢多大多小,但我确信,有大家的喜爱和支持,我们会坚持做下去,勇往直前,希望我们能得到更多朋友更多单位更多方面更多层次的支持,不久将来能把《My Mulan》打磨打造成一部长演不衰的经典,让更多观众走进剧院,感受千古流传的木兰精神力量,鼓励更多女性的成长,谱写自己的传奇。我们不但打算每年在多伦多定期演出两轮(夏季暑假,冬季圣诞新年)还计划进行加拿大和北美巡演。 【收听方式】 欢迎您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iHeart Radio,Goog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 【联系方式】 微信:@reelstone;Hello_Poy 网站:http://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in/hua-yu-ca/

27分钟
63
3年前

9: O Six里的柠檬水:聊聊你心中柠檬变成柠檬水的故事

柠檬变成柠檬水

今天我们的podcast节目与以往有些不同,我们这次请来了四位非常出色的女性朋友们来与我们一起聊聊“柠檬变成柠檬水“这个话题。 > Annie Wang: O Six节目创始人与主持人,她本身是一位金融投资公司的资深HR Annie:柠檬水朋友们,我是安妮,一个脚踏两只船的hr老兵和创业新兵,同时我和小月牙医创建了The O Six Talkshow一个关注女性创业成长的平台,骅姐和Poy的柠檬水是音频节目,我们的是在Youtube上的视频节目。 今天我想分享的柠檬水,是两个关于脚踏两只船的故事。一个故事来自我自己的创业故事,大家知道我和生活合伙人一起经营室内设计的小事业,疫情的两年对我们来说可真是吃柠檬的时光,又酸又涩….设计,严重需要亲临现场,体会空间光线生活动线,可真是没法转战线上啊。加上global logistics千山万水障碍重重,这设计生意在虚拟环境里经营真是又酸又涩。柠檬水是怎么来的呢?是圣诞季节给我们的灵感。圣诞季节,是加拿大最重要的 gifting season,百分之七八十的零售都是在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完成的,特别是企业,一整年看不到重要客户和重要合作伙伴,有专门的预算来准备holiday gift。最常见的就是礼品卡,所以啊星巴克光第一周就卖出20万张,一个holiday season就只是Gift card就是3b美金。问题是,收到的人记不住啊,都是25元50元卡,长得无比相似,你送了别人也记不住啊。柠檬水来了,what about设计加礼品Crossover! 我们做设计的第一要素,就是视觉感受,把一个生活场景比如浪漫晚餐餐台用到的烛台餐巾桌布整合到一个精致好用的托盘中,加上特别应景的圣诞蝴蝶结包装,同样价值,同时附上公司名片和介绍,一张礼品卡 vs 一套高颜值的节日餐桌decor set,当你送给客户时,你觉得哪一样TA会记得深刻记得长久?去年圣诞我们就小小尝试了一下,没打什么广告,销售一空。我们也从此成为脚踏两只船的设计公司,提供设计服务,也提供设计产品。 另一个故事来自我hr老兵的经历。居家办公,有人欢喜有人忧,咱们不去讲各种Pro & con分析,最普遍每个人都有的感受就是“一多一少”,不需要commute了,多了很多时间。少了experience, 没有你来我往火花四溅的碰头会,不能约同事喝咖啡去新开餐厅的经历。多出来的时间,如果没有好去处去成就个什么,就成了hole, 时间的空洞;失去的体验,也成了hole, 哪怕没了穿漂亮衣服上班的环境,也是体验的空洞。这就是打工人的柠檬,我们需要这份收入,也消化这份酸涩。我们再去看北美这次The Great Resignation movement,还有yolo movement ,多多少少看到各种各样的打工人在用自己的力量酿造柠檬水。YOLO, You only live once的第一个字母, 有好些人,特别时年轻一代Millennials follow the passion去做自己最喜欢最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业,所以越来越多的朋友们踏上了两只船,比如帮我们做视频拍摄的大卫老师太太,是在做招聘,同时在Shopify 上经营宠物用品小店,都是自己选品的心爱物品;我hr同事,平时是vp,周末成为社区厨房改造专家,最近很火的Crossover工作, 用核心能力换取第二份高薪,当然还有骅姐,Poy你们两位,除了工作外,还在做这个特别有意义还很有意思的柠檬水Podcast,也包括我和小月牙医的The O Six talkshow频道,把多出来的时间用在自己的爱好上,创造出忠于自己的yolo体验,成就自己的yolo意义,柠檬变成柠檬水。 > 陶珊:加拿大异味处理科技公司ECOLO的总裁兼CEO 珊:因为自己是在环保行业工作,经历过也深刻体会到柠檬变成柠檬水的重要性,在接触和探寻有关行业知识的同时,也深切关注着better living和sustainability所带来的影响,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瑞典家具连锁品牌巨头宜家近年来在企业发展上的转向,以及在可持续发展上做出的成绩。 众所周知,宜家由Ingvar Kamprad于1943年在瑞典创立,经过七十九年的商业洗礼和沉淀之后,已经是遍布全球的flatpack国际家居企业,近几年的年营收额达到了400亿欧元左右,创始人在去世之前也是排名前8的世界首富。他们的品牌也经常出现爆品,像Billy Bookcase这样常年缺货的产品,据称是每10秒钟可以售出去一个。 宜家曾经给人一贯的理念是设计简约、自己动手、普罗大众的一个买得起的家居品牌。当然,给不少人留下的印象还有不耐用,用不久就丢弃,也被认为是一种浪费,给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负担 – 当Ikea发现主流客户意识已经在转向时,就下决心做出转变和表率,在2018年将“益于人类、益于地球” (“People & Planet Positive”)这样带来积极影响力的大战略提上议程:目标是到2030年, 宜家将采用新的循环设计原则设计所有产品,全部使用可再生和回收材料;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实现气候友好和100%循环经济;为宜家价值链上的每个人创造积极的社会影响。循环业务也意味着宜家将现有的“获取、制造、丢弃”的线性模式调整为“重新利用、翻新、再制造和回收”的循环模式,从而延长产品和材料的使用寿命。 我本人是很喜欢这样有大战略和小改变的企业行为的。我们都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有根据客户需求提出了一个长远而正确的方向,才有可能让员工、供应商等商业链上的每一位成员清晰的理解和应对顾客需求,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一起从各处做出改变。我也真的发现,其实我们需要真正照顾好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和我们的伙伴,不论是水、空气或者社会的平衡,我们都需要正向的、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模式和理念才可以让我们长期共生下去。我们Ecolo也是在今年提出在提供安全、有效、开创性的技术时,我们始终将人放在第一位,从而形成更好的社区关系和社会链接。 > Leanne Caravaggio : Alti Financial Inc 创领财富的创始人兼CEO Leanne: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哈哈,我是一名资深的专业投资者,曾在北美大型投行任股票分析师,大型基金公司Dynamic Funds任基金经理,北美知名高净值资产管理公司Gluskin Sheff任职VP and portfolio manager, 曾经掌管过数十亿资金。我一直从事专业投资,说起资产管理公司来,传统意义上一般主要业务都是投资管理,不管是mutual fund,还是hedge fund公司,主要提供的就是投资服务。然而,随着baby boomer这代人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年纪也越来越大,需要考虑退休生活的安排和考虑把财富怎么更省税更有效的传承给下一代。所以,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资产管理公司只提供投资服务就没办法满足这些baby boomers的整体需求,这些人被迫去把这些需求分拆开来,去找不同专业人士来做,以至于一个家庭要deal with 一群专业人士,会计师/律师/投资顾问/保险顾问等等,不仅会是一个很分散精力和时间的事,而且这些专业人士只能就本专业方面给出建议和服务,往往是在一个方面可能是最好的,但对于这个家庭整体的财富方面却不是最优化的,不能够从big picture上替客户统筹安排,照顾到全盘的利益。 大部分新的business model产生都是因为有需求而生,被有洞察力,又有out of box 思维模式的人最先创造出来,然后被市场上其它参与者复制并逐步完善。对于财富管理来说,这个新的模式就是有些先趋把传统意义上的资产管理改变成为整体财富规划和管理,结合了个人,家庭,企业主的各个层面上的需求,从big picture开始,统筹帷幄,从投资,税务,传承,配置等各个角度做到全盘利益的最优化,最大化。最早,这些服务只能是一些高净值/超高净值的人才能享受到的,我最初接触到整体财富管理模式就是在我工作过的资产管理公司Gluskin Sheff,给高净值西方精英人士提供这样整体财富管理,最早也只是提供投资服务的专业资管公司,但是他们作为加拿大顶尖的高净值资格公司,也看到了财富管理的新趋势,在过去的7-8年中,逐步完善了他们的整体财富管理的黄金标准。 那时候我们和高净值客户的meetings, 通常关于投资的讨论最多只占了1/3。我看到这些西方精英人士的视角,他们考虑财富管理的思路,让一个有15年专业投资经验的我非常震撼,他们不仅非常懂得投资,而且是特别善于让钱高速运转产生更多收益,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唤醒所有沉默资产来之所用,来产生更多的财富,同时设立风险控制,设立好完善的税务架构来达到税务负担最小化。这,就是整体财富管理的黄金标准。而这,也正是这些富人怎么能越来越富,拉开和中产的差距。 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能把西方高净值人士的整体财富管理的黄金标准用在我们华人高净值人士/中产人士身上呢?所以,Alti Financial 创领财富应运而生。So far, 我致力于给客户提供整体财富管理,更多提供solutions 和 value add。 > Caroline Huang:加拿大全球著名的病童医院基金会Sickkids Fundation的 Associate Director Caroline Huang:其实在欧美这样高度成熟的慈善语境里,商业领域的创新都可以和慈善相结合,碰撞出特别精彩的火花 - 比如最近很多人参与的通过在airbnb远程预定乌克兰境内的房间,相当于直接捐款给战乱中的普通家庭;比如英国有一家游戏广告植入公司Admix,和男性健康机构Movember合作,直接进入元宇宙metaverse里给赛车装上标志性的胡须宣传品牌形象,还进一步拍卖相关的NFT作品筹集了6万英镑的捐款。说到底,一切皆可行善,唯一的限制只是我们的想象力。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呢是我们基金会的独特的筹款项目Innovators。病童医院基金会是加拿大最知名的基金会之一了,我们专注于筹款支持被Newsweek杂志评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儿童医院,让我们的临床医学和科研项目能够更好地为安省、全加拿大乃至全世界的病童家庭服务。 很多时候大家都觉得儿童医院筹款简直是大吊车吊蚂蚁轻而易举,谁身边没有曾经在医院急诊室焦虑等候的家长,谁不会因为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小朋友慷慨解囊呢?但其实有很多具体的医疗项目和科研方向,特别是一下相对公众了解相对少的病症以及萌芽期的科研,因为大家觉得没有参与感,非专业人士解释起来也得讲到日落月升也不一定讲得清楚,它们的筹款的难度堪比蚂蚁举大象。 我们非常理解,以不同形式支持慈善事业的朋友们,动因可能来自于自己和具体的cause的连接,而驱动力很大程度上是看到自己捐赠所产生的impact影响力,特别是新一代的捐款人,大家都希望更深地参与到自己支持的项目里,感受到推动变化的过程。于是早在十年前呢,SickKids就推出了一个叫Innovators的项目,只要承诺每年最低捐赠5千加币,持续2年,就可以加入Innovators的社区,每年受邀参加4次的现场聚会,由医院代表亲自上台路演,争取各位捐款人的认可,最后我们的Innovators就投票来选出大家聚集起来的善款投给哪个方向,第二年,受到资助的项目组也会带着工作成果向”投资人”作出述职报告。每年还有一次幕后参观的机会,去平常不对外开放的院区和最先进的实验室,现场感受病童医院到底怎么成为世界第一的科研儿童医院,又是怎么为大家提供服务的。 …… 【收听方式】 欢迎您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iHeart Radio,Goog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 【联系方式】 微信:@reelstone;Hello_Poy 网站:http://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in/hua-yu-ca/

27分钟
99+
3年前

8: 简单的Wordle真的简单吗?

柠檬变成柠檬水

骅:自从今年1月份以来,我周围好多好多朋友都在玩一款文字游戏Wordle。我们的柠檬群里也经常有朋友们一起讨论,一起分享自己的Wordle战果。这个Wordle 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我们数百万人生活中的每日功课。Poy,你有在玩这个文字游戏吗? Poy:有啊,最近一直很迷它,其实词汇量是我的短板来的,但是每天还是忍不住在碎片时间里打开它,玩一下,非得把今天的单词给找出来不可! 骅:对,我也是这样的!我大概是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看了Laniey Gossip的介绍而开始接触这款文字游戏的,顺便提一下,如果你喜欢北美娱乐圈Gossip的话,可以追一下这个blog专栏,我坚持看了十几年,还从阅读gossip里学到了很多知识! Poy:哈哈,那我得赶紧追起来!骅姐总是给我们安利好东西! 骅:那么回到Wordle,Poy,你知道吗?其实Wordle的起源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爱情故事呢。疫情期间,纽约很多地方关闭,在Brooklyn居住的软件工程师Josh Wordle为了让喜欢文字游戏的太太打发寂寞的时间,专门为她设计这款文字游戏。 Poy:哦,原来是这样,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个游戏的开发者就叫Wordle,一直以为这个名字是生造出来的词,我还说这个名字起得挺好,一看就知道是跟文字有关,原来是巧合啊! 骅:对,这完全是巧合,不过真的很贴切呢。这款原先是为太太设计的游戏,从自己的朋友开始,一传十,十传百,从去年10月份拥有90名用户,至今已经有了数百万的用户,成为现在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自从我开始知道Wordle以后,成了我每天晚餐以后必须做的一件事情了。 Poy:我也是,每天都期待新的迷题。真的很神奇,这么一款简单的游戏,并没有复杂的规则,也没有洗脑的音效,却总是让人念念不忘。那骅姐,您给大家分析分析,为什么Wordle能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成为那么跑火的文字游戏呢? 骅:我觉得奥秘正是你说的两个字“简单”。以前我也玩过很多文字猜测游戏,像cross puzzle这一类的,但是可能英语不是我们的第一语言,因此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总是无法能够完成,所以玩的时候,没有成就感,只有疲倦感。而Wordle最大的特征是简单,玩家必须在六次尝试中猜出一个五个字母的单词。每次猜测后,灰色显示哪些字母不在单词中,黄色表示字母在单词中但位置错误,绿色表示字母在正确的空间中。这个游戏的难度适中,而且每天连续猜对的可能性极大,因此让你在玩了之后,不断会重新回来,感受自己胜利的喜悦。 Poy:说的太对了,simplicity对于商业的重要性,真的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这几乎可以说是,在商业世界中方方面面都适用的第一原则了。你比如说从产品角度讲,产品至简的信奉者,最著名的例子苹果,它带来的简约革命应该都不用我再赘述了。乔布斯如果说是第二,应该没有人敢称第一了。再比如从传播角度来看,简单原则可以说是直接决定了大众传播的结果,越是简单越容易传播,越是复杂,可传播的链条越短。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企业,花重金去求一个让人一眼就能识别的Logo,一听就能记住的slogan,因为尤其是现在信息爆炸的社会,大家能给予的关注度太有限了,不管你的商业模式多高深,也需要能用一句话就让别人了解你,记住你。Nick的小勾和它的Just do it,麦当劳的M和它的I‘m lovin’it都是当中的典范。 不过要做到简单,真的还不容易。所以这个Wordle,可以看得出来,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为了实现simplicity,是做了很多的取舍的,你比如说为什么只限定在5个字母的单词,为什么没有斜序或者竖序,只有横序,甚至连横向逆序都没有。产品设计者绝对是严格遵循了这一原则,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游戏的诀窍,降低所有人参与的门槛。 骅:没错。第二个它迅速崛起的原因是因为社交媒体的大力推动,就在我们的微信群里,好多我们的朋友以黄色、绿色和灰色方形表情符号的形式发布他们每天的分数,我在Twitter与Facebook等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也经常看到我的朋友们轻松有趣地分享他们的Wordle结果,不管种族,不管年龄,不管男女,玩Wordle似乎成为很多人每天都很期待的事情了,似乎有种全民玩Wordle的感觉! Poy:没错,所以光靠自己卖力宣传是很难火起来的,得具备病毒式的特性,让大家主动愿意介绍你、推荐你,才能真正有传播力。所以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可以让你的用户有动力去向他们的朋友做推荐,这个动力也许是来自优惠,也许是超出预期的服务,也许是满足了某种虚荣心,总之,给他们一个理由!就拿我们《柠檬变成柠檬水》podcast节目来讲,想要听众朋友们愿意向别人推荐我们,一定得是他们听了有收获才行,得觉得这15分钟值,所以做出有启发性的内容就是我们的宗旨,骅姐, 您说我讲得对不对。 骅:没错,这正是我们全力以付的目标。第三是Wordle这个游戏为我们带来的快乐。因为Wordle,我与我的先生有了更多共同交流的话题,我们俩晚餐以后,一起坐在沙发上,一起动脑子,用我们俩能想到的最有趣的词来做解决每天的puzzle,这个比坐在电视机前单单被动地收看信息来得更加有参与性,而且把结果分享给朋友们,也在疫情期间增加了必要的社交元素。因为我们快乐,我们也想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我们的朋友们,让自己的注意力远离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很多可怕消息,哪怕只是短短的五分钟。 Poy:对的,确实是这样的,这也算是个老少皆宜的益智娱乐了。这周不是March Break嘛,每天早餐时,我女儿都会问我,妈妈我能做今天的wordle吗?我也觉得和她一起解开今天的谜底,是我和孩子之间很好的互动与连接。再call back一下之前的第二点,身为一个妈妈,我肯定会在与别的妈妈交流时,推荐他们一起玩wordle,因为它满足了我增强亲子关系的这个需求。 不过我们说了它那么多好,最近的收购新闻才是真正说明它价值的实锤。据报道, 2月初,Wordle已经被《纽约时报》以“不低于七位数”的价格收购了,骅姐,您再为大家分析分析,它值这么多钱吗?《纽约时报》收购的意义是什么呢? 骅:我曾经阅读了世界著名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采访《纽约时报》前CEO Mark Thompson的文章。在这个访谈里,Mr. Thompson 提到了《纽约时报》从印刷为主转型成为 “订阅第一”公司的vision。《纽约时报》长期以来一直以吸引纽约曼哈顿那些有教养,有财富的专业人士, 并且以男性读者为主。为了实现Mr. Thompson的愿景,纽约时报在保持原有的严肃正规的品牌氛围里,正在不断注入了更加轻松,更加生活化的信息,以此吸引女性与年轻读者的订阅,因此在最近几年里,他们增加了很多非常符合女性与年轻人的专栏,如NYT Cooking, Modern Love等。 除了产品线的扩大之外,《纽约时报》还开始花大气开发不同的媒体频道,例如现在收听量已经极高的Podcast, 电子刊物The Cut。 媒体行业里,靠广告收入是行业常规。但是Mr. Thompson上任以后坚决地认定,广告收入虽然依然很重要,但是不是报刊生存的主要生命线。这个目标也意味着1)报刊的内容要比以前更加吸引人,要让大家不但喜欢读,而且想接着读下去;2)要吸引最好的talent加入《纽约时报》,把世界各地最有才华的记者吸引过来,每天创造有观点的精彩内容。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纽约时报》的价格战略。在保持《纽约时报》作为一个令人尊重的新闻媒体机构的同时,用免费试阅读的方式吸引新的读者,然后以高质量的内容,注重发掘读者的life long value。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纽约时报》收购Wordle完全是符合起长期发展目标的。Wordle简单快乐的游戏规则,以及目前还是免费的方式,会吸引很多原先不订阅报纸的读者。游戏一直是《纽约时报》最受欢迎的一个栏目,据报道,目前时报的游戏与Cooking专栏都已经有了超过一百万订阅户。我想他们会借助Wordle的热流,吸引更多人关注,并与此同时,创建出一系列新颖有趣,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游戏系列,随后把它变成盈利的产品。 Poy:明白了,《纽约时报》是想获得更多可以让用户对它产生高粘性的筹码,难怪他们愿意花这么多钱收购Wordle,这的确符合他们的核心战略。据说《纽约时报》的目标是在2025年的时候,订阅量达到10 million,所谓得用户者得天下,他们的思路还是蛮清晰的,在过去10年里,已建立起了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拥有了一个庞大而且利润丰厚的订阅用户群,在传统媒体向数字化媒体转型的企业中,它算是做得非常成功的了。最近CNN传出新闻,这个以Cable news著称的公司正在大量的招兵买马,悄悄地建立CNN+。CNN+ 的商业模式应该也类似于《纽约时报》,为大家提供很多高质量的精神食粮,通过它们独特的新闻明星原创节目,纪录片等等,来吸引更多的全球订阅用户。 骅:是的,我也是非常期待CNN+的这个模式,特别是Stanley Tuccid的美食旅行系列,希望早日能够看到它们的开始。 Poy:哎骅姐,那么我们回到Wordle,来展望一下它的未来,您觉得它的未来走向如何呢?《纽约时报》花了那么多钱收购它,会不会被金主急于变现收回成本呢? 骅:自从Wordle被收购以来,很多人一直对它的未来表示担忧,担心这款曾经免费的游戏将成为《纽约时报》订户才能使用的独家游戏,同时,也会阻止开发其他Wordle的克隆人游戏。我觉得这些担心可能还是有些根据的。这两天我看到新闻说《纽约时报》关闭了Wordle的archive档案馆,这个也可能预示着变化的到来。很多粉丝对这个决定很失望。 至于将来是否会收钱,可能性一定是有的,不过Wordle为《纽约时报》每天带来上百万人,这个人流量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因此在未来,《纽约时报》有可能继续会免费,但是在Wordle的页面上加上广告,也有可能把Wordle合并到一个系列游戏的package里,让大家支付订阅费,也有可能把Wordle分成等级制,第一层简单的不用支付,然后希望玩得更加倡快的就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像Uber有好几种不同的收费层次。总之,《纽约时报》购买Wordle,一定是看到了各种赚钱的机会的了。 另外,Wordle是一个在疫情期间蹿红的游戏,那么随着北美现在逐渐开放,它是否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呢,还是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热门游戏呢?我个人的倾向是只要《纽约时报》继续免费的话,至少我本人每天还是会继续玩的。Wordle如同我们现在已经每天都离不开的Google一样,这几个月里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到晚餐结束以后,我必定会想到去玩一下。在品牌学里,习惯的培养最难,但却是品牌忠实度的最重要基础。Wordle已经培养了我们这种习惯,这就是它会有生命力的原因。 Poy:嗯,有道理。很多收购前非常有吸引力的品牌,在被收购之后,都丧失了它原有的魅力。希望Wordle不要走到这一步,把这个美丽的爱情结晶好好延续下去。 骅:真的。在结束今天这一期的节目之前,我们也想询问一下我们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对今天的话题有何感想呢?欢迎大家去我们的网站turnlemonintolemonade.com点击我们今天这一集的link。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在柠檬群的话,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的微信号是reelstone, 我们的网站上也有其他的联系方式。 【收听方式】 欢迎您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iHeart Radio,Goog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 【联系方式】 微信:@reelstone;Hello_Poy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in/hua-yu-ca/

17分钟
99+
3年前

7: Inventing Anna虚构安娜:女权斗士还是虚妄野心

柠檬变成柠檬水

骅:我最近几天忽然意识到,其实我们的柠檬变成柠檬水Podcast节目才刚刚开始一个多月,可是感觉好像已经好久好久了,哈哈。自从一月底以来,我们已经录制了六个episodes,话题包括黑莓手机,Clubhouse,Lululemon,纽约时装周,奥运超级明星谷爱凌,英超Chelsea等等。不过我觉得除了制作内容的乐趣之外,我们的身边也开始聚集了一批我们节目的粉丝。我们刚刚开始的“柠檬变成柠檬水”的多伦多群,人数已经超过了200了。 Poy:是的,前两天还有一位朋友,有段时间没联系了,专门给我发微信,说听了我们的节目,很有收获,很有启发。我们真的很受鼓舞,大家的支持和反馈是让我们继续制作有趣内容的巨大动力。 在我们的群里呢,大家除了分享讨论收听每一期节目的心得体会之外,也经常为我们Podcast的topics出主意。比如今天的主题就是在我们许多群友们的要求下特制的。最近,Netflix制作的一部以真人真事改编的系列剧“inventing Anna”中文翻译为《虚构安娜》,上映后,在Netflix的排行榜上连续几周排名第一,剧中人物的故事也成了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 “Inventing Anna”的故事是根据《纽约》杂志著名记者(Jessica Pressler)发表的长篇报道而改编的。它讲述了一位 20 多岁的女孩Anna Delvey, 假扮名媛,以富有的德国富豪继承人的身份混入纽约上流社会,成功骗取钱财的故事。 骅:是的,Jessica的报道我其实在2018年的时候就阅读过了,因为她的这篇文章,我也曾经十分关注Anna的法庭drama。如同系列剧里所描述的,纽约时报等知名媒体当初还特地报道了Anna出庭时的服装造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Poy:没错,Anna的故事之所以非常的引人注目,是因为这么一个至今还在坐监狱的罪犯,居然成为好莱坞的赚钱灵感,成为我们大众不得不关注的新闻,而这些曝光度也让Anna本人获得了不少财富,她在最近一次访谈里,就透露Netflix支付了31万美元的consulting fee。除了Netflix之外,Anna在监狱里也真的是没有闲着,据说她正在准备出书,拍摄纪录片等等,真的可谓是犯罪也成了赚钱出名的途径。 骅:对,要真正理解为什么犯罪也会成为赚钱的手段,我觉得还是要从一个简单的公关原则开始。公关学101就是“no news is bad news (没有不好的新闻)”,如果一个公司,一个品牌没有新闻的话,大众就会开始忘记你的存在。要不断地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这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里面牵涉到品牌打造,大众心理学,narrative的掌控,以及如何将事件转换成对自己有利的宣传。稍微叉出去一下啊,我一直特别respect Taylor Swift的公关策略。她深知制造新闻的重要性,并且是掌控自己故事的大师。没有出唱片的时候,你可以根本看不到她的踪影,在即将出唱片之前,Taylor总是会制造出令她粉丝关心的话题,牢牢掌控节奏,让你一步步地跟着她去download她的音乐,看她的演唱会,回应她在社交媒体上的post等, 体验Taylor为你策划安排的experience。 再回到Anna,这个冒牌继承人也是一个深知如何讲故事,如何掌控narrative,如何不断为自己制造新闻的高手。就举一个例子,刚才我提到的Anna的法庭style, 就是用fashion作为武器,吸引陪审团同情心的高明做法。Anna在出庭期间,每次都是穿着如同教会学校女生,看上去羞羞答答,天真纯洁,她还特地为自己配了一副黑边框眼睛,让陪审团很难与那个在纽约上流社会里冒充身份的骗子相联系,以此获得他们的同情之心。Anna把fashion作为武器的这一招后来也被大家熟悉的冒牌硅谷企业家Elizabeth Holmes所采用,去年夏天当Elizabeth出现在法庭的时候,特地把头发染成软软的金色,服装也是充满女性化的低调,与当年她以乔布斯作为榜样,身穿黑色高领,显得野心勃勃的她大相径庭。 Poy: 嗯,骅姐,您的洞查很有启发性。这种PR的手段的确不可低估,所谓真正的高手,从来不直接大吹大擂,都是通过润无细无声的方式,释放信号,让公众自己脑补得出结论,自己就会欣然接受并相信它。Anna就一直很了解自己的目标受众。在假扮上流名媛时,为了气势逼人,就摆出一副睥睨一切的傲慢姿态。在法庭上,最重要的就是得到陪审团的同情,就装扮得很无辜,用这种很聪明的方式进行心理暗示,结果就是她成功了。否则,可以想像,她受到的惩罚也许会比现在的要严厉得多。 骅:对。她在这方面确实是天才。我也是因为被她这种反差所吸引,想看看她到底能掀起多大浪。在这部连续剧放映之前,我曾经看过Netflix 营销团队制作的一张海报,上面有这样一句话,“一顿晚餐花了 36 , 000 美元,但她从未付过账单。”我当初觉得这张海报非常的吸引人,然而遗憾的是,“inventing Anna”的内容却有点让人失望。 Poy: 哦,骅姐,来来,快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失望的点是什么? 骅:我想这部剧让我失望的原因是它的故事框架。它想把Anna描绘成一个女权主义者,一个目标坚定的女boss,一个有野心有梦想的underdog。与此同时,它又无法justify Anna所犯的罪。它既想让我们同情她,又无法真正地让我们做到这一点。它用大量的篇幅在表达性别歧视、精英主义和社会的不平等是阻碍普通人成为富人,但是同时又无法判定Anna是否真是女权主义者,还是一个只想要钱的骗子;她的胜利是源于她的无限魅力和智慧,还是源于我们腐败的社会制度。特别是最后,当一群记者为Anna在法庭上的成功欢呼,她的律师为她如此卖力的进行辩护,这一切似乎都在表达,我们在为她加油。最后,这部剧把英雄主义,贵族气质与骗子行为混为一谈,不愿意承认它的主角是一个一心爬入社交名流圈,只想要骗钱的罪犯。 Poy: 可能编剧与制片人是从剧情需要考虑,觉得这种处理可以让观众觉得这些骗局没那么讨厌,剧情比较有看头吧。有时候感觉编剧们为了政治正确,主题升华,有点矫枉过正,陷入一种矫情自嗨的境地。 骅:没错,我理解很多文艺作品中,喜欢刻画人物的多面性,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但是这种已经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也着实让我不太舒服。如果朋友们看过这部剧的话,一定记得剧中有一位Anna当时的好朋友Rachel。Rachel是Vanity Fair杂志的一位编辑,她曾经是Anna的好朋友,两人一起去摩洛哥旅行,Anna说服Rachel用公司的信用卡留在酒店做抵押,并且承诺会偿还她。整个旅行两人用了大概六万多美元,结果当然是Anna没有给她一分钱。虽然Rachel不穷,但她远不如Anna碰到的其他上流社会的人有钱,我完全可以想象这个六万美元为Rachel所带来的精神与物质上的stress。我最近看了Rachel的一些访谈,我觉得Rachel的确也因为Anna的故事而获得了丰厚的报酬,但是这部剧把她描绘成一个意志薄弱、出卖朋友,只顾牟利的小人,这个我觉得的确很不公平。 Poy:是呀,在这部剧里,为了烘托Anna,编剧不惜丑化他人,非得要把Anna塑造成一位我们应该为她喝彩的打破陈旧的斗士。 骅:是的,这也是我觉得很不能接受的一点,有点三观尽毁的感觉。不过,剧中描述的这种现实荒诞现象也确实是真实存在,很让人唏嘘,我在北美已经居住了30 年了,我自己就亲自目睹了许多名人利用丑闻为自己发财的真实故事。比如大家熟悉的卡戴珊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丑闻获取财富的案例。据说老妈与大姐Kim当初安排了sex tape leaking的新闻,并以此大做文章,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他们已经把“被误解女人”的模式炒作地如火纯青了。与这些人相比,当年性感影星Pamela Anderson与摇滚乐明星Tommy Lee被人偷盗他们的sex tape, 两人在媒体面前显得如此的尴尬,似乎犯下了天大的错误。与Anna这一族人相比,他们真的是显得太纯真了。 Poy:是的,以前,人们还是有道义底线的,但是现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许多人,真的是为了红,为了炒作,已经到了不知廉耻的地步。 骅:没错,另外,这部剧还试图探讨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那些纽约上层的社会名流大亨们,不管有任何的危机,似乎都可以很快恢复,而像Anna这样的普通人却不被允许享有同样的特权。 Poy:嗯嗯,我觉得编剧可能是希望站在一个更高的社会性和人性的角度来探讨这件事情,因为如果仅仅只一个一心想要骗钱的故事,那就是一个商业片,是故事会,只需要展现她骗人的手段多么高明,上流社会的人的生活是多么奢华,再加上一些关于友情爱情的狗血戏码就好了。但是编剧似乎力图通过人物图鉴的形式,构筑了一幅当代纽约的浮世绘,通过Anna接触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将上流社会那种讲话霸道、对人傲慢,目光45度向下斜视的方式刻画得入木三分,试图探讨阶层固化下,平民百姓的无力感,宿命论,似乎穷其一生,无论多努力,也无法破冰,虽然Anna最后貌似差一点就要成功了,但是仍无法避免重重摔了下来的结局。 骅:确实,这也是我不认同这部剧三观的一个地方,我觉得它在偷换概念。不可否认,阶层固化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存在的,但是我从不认为这个圏层是闭合的,无法打破的,其实它一直都是打开的,一直有佼佼者,异军突起,受到瞩目和推崇,也一直有人,含着金钥匙出生,盛极一时,但由于才华或品行无力支撑,最后跌落神坛,泯然于众人。就像Anna这样的聪明人,就是败在急功近利上,总希望走捷径、却不愿意脚踏实地创造财富和成就,明明是虚荣之下构筑的野心,却非要演变成女权斗士,归罪于社会不公和圈层固化。 Poy:没错,我也不认同它这种宿命论。确实,从平民到上层的道路漫长且坎坷,但我们并不会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相反,所谓无招胜有招,无视它,也许才是最好的应对。就好比成功的金融精英并不是只有每天梳着大背头,西装革履的奔走在华尔街这一种,也有每天穿着polo衫,衣着朴素,躲在奥马哈小城偏安一隅的大神巴菲特。短暂的光芒,一时的得势,真的不能说明什么,一切用实力说话,你非得卷入这滚滚洪流,就不能完全怪社会,因为那也是你自己的选择。 最后,再回到我们的商业视角来总结一下,其实也是一样的。新公司新产品,不要妄自菲薄,也无要目空一切。沉静下来,找找自己的锚,想想自己的目标,好好打磨自己的产品,不要盲目跟风,不人云亦云,专注自己的目标人群,终会发现有一天,在红海中厮杀的你,已经进入一片无人之境。 骅:对。在结束今天这一期的节目之前,我们也想询问一下我们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对今天的话题有何感想呢?欢迎大家去我们的网站turnlemonintolemonade.com点击我们今天这一集的link。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在柠檬群的话,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的微信号是reelstone, 我们的网站上也有其他的联系方式。 【收听方式】 欢迎您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iHeart Radio,Goog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 【联系方式】 微信:@reelstone;Hello_Poy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in/hua-yu-ca/

16分钟
99+
3年前

6: Chelsea切尔西的抉择:俄乌冲突下,企业的面包与良心

柠檬变成柠檬水

骅: 这几天大家的目光都关注到了俄乌军事冲突。在整个世界还在经历一场世纪大流行病中,我们再次看到了很多令人揪心的画面。其实无论爆发冲突的理由是什么,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Poy:是的,这几天,许多国家,包括美国,欧盟,甚至连永久中立国瑞士也纷纷开始对俄国实行各种史上最强硬的经济制裁,并且大力援助乌克兰。这里也有一个群体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一些与俄罗斯资本有着密切关系的企业。我们都知道,随着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的发展,很多俄罗斯投资人在北美与欧洲的一些重要商业领域里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因此许多与俄国投资人有关的公司或者品牌最近也成了大众瞩目的话题了。 骅:对,比如大家熟悉的英国足球超级杯联赛,许多俱乐部的背后都有俄国的投资人。大家熟悉的英超王牌球队之一Chelsea最大股东就是俄国亿万富翁Roman Abramovich。Abramovich在2003年的时候大概以1.9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个足球俱乐部,对足球有狂热爱好的他,终于在2021年的时候看到了成绩,Chelsea赢得了那年度的欧洲冠军联赛杯的冠军。据福布斯杂志的估算,Chelsea目前的市值有32亿美元,Abramovich作为俱乐部的大股东,其个人的身价大约133亿美元,其中Chelsea就为他带来2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但是,随着俄乌冲突的新闻与日俱增,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像Chelsea这样的球队呢?作为一个公司来讲,除了商业价值之外,应该如何履行公司的社会责任感? Poy:对,骅姐,您抛出的这个问题是许多大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战争是有国界的,但战争带给企业的立场考验,是不分国度的。关于今天这个话题,我们也请来了我们的老朋友,来自加拿大三大电信商之一Rogers Communications 移动业务部门市场部高级经理Frank Zhang来与我们一起讨论这个话题。Frank,你好! Frank: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很开心再次回到这里与大家聊聊天。自从俄乌冲突正式爆发后,我几乎是全天打开新闻网站,关注事态的发展。我很同意刚才Hua所讲的,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无论政客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亮,最终上战场的都是像你我一样的社会人-他可能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或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或许本以为2月24日的早上会像往常一样上班上学,但是一声炮响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 Poy:没错,任何时候,战争都是会给人们带来无数伤害。对于企业来讲,也是如此。一方面要捍卫自己的价值观,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受制于复杂的多维局面,进退两难。 现在看来,俄乌军事冲突已经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体育界,商界等等。像骅姐刚刚提到的体育界,大家都在采取行动,欧洲许多球队发表声明结束与俄罗斯相关的合伙关系,而大家熟悉的英国足球俱乐部曼联也宣布解除与俄罗斯航空公司的合作。本来五月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欧冠决赛也转移到巴黎,等等。 当然,这些行动都是有代价的,而且损失都不小。显然,这些遵从价值观的选择,都与企业逐利的经营逻辑相悖。就像我很喜欢的一位自媒体作者说的,如果一家企业想对得起评论区,那就可能要对不起自己的客户、员工、股东。那么,骅姐,您怎么来看待大家对于俄罗斯的这种制裁行为? 骅:其实每一份声明的背后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各个国家和企业要完全抑制俄罗斯,确实不是容易做的决定。就拿刚才提到的Chelsea大股东Abramovich来说吧。他133 亿美元的财富主要来自炼钢和金属。Chelsea有今天的成绩是与他的巨大投资贷款分不开的,就在今年,他又拨款20亿美元的贷款给Chelsea。因此如果英国政府要封冻他的资产的话,Chelsea将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这笔钱,这个历史悠久的足球 俱乐部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因此这就触及到了一个根本的问题,为什么英超的elite俱乐部会让这些俄国寡头控制这些行业?据说,Abramovich是Putin的洗钱专家,一直是代表着Putin以及他身边的亲信党魁在欧洲收购各种资产。虽然英超有着严格的筛选条件,但是随着球员工资的上涨,COVID带来的比赛压力等等,许多公司不得不在金钱的面前屈服,谁最有钱谁就可以成为上家。即使俄国这两年在国际体育方面丑闻不断,欧洲许多国家还是把一些最重要的体育资产,比如Chelsea,在英国的国土上,把所有权交给这些Putin的俄国亿万富翁亲信们。 因为我先生是曼联的超级球迷,他的理想是哪天能够去英国现场观看曼联与利物浦的比赛,我虽然只是陪着看,对英超还是挺有感情的,也很喜欢Chelsea。因此作为观众来讲,特别是Chelsea的球迷,是继续支持他们呢,还是对球队施加压力赶走俄国owner;对于Chelsea的球员来讲,如何将足球与自己的道德标准把握好;对于Chelsea的赞助商来说,他们是否还会与这么一个与Putin有挂钩的球队继续合作呢?我觉得这些都是很难马上下定论的问题,也许时间会让我们做出各自的决定。 就在我们准备录制这一期podcast的时候,我看到了BBC的新闻,说Abramovich准备出售Chelsea,开价是20亿英镑。这两天西方国家一致行动,专注在经济上制裁与Putin关系密切的亿万富翁好友,也许Abramovich已经看到了经济制裁带来的后果, 于是主动提出卖掉自己的club。在本周三发布的声明里,Abramovich宣布俱乐部出售的净收益将捐赠给慈善基金会,用于帮助所有乌克兰战争的受害者,并且表示注销俱乐部欠他的 20亿美元贷款。我想他的这个做法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以这种良好的姿态,避免受到更大的经济制裁。 Frank,最近这几年内,许多公司越来越注重品牌的社会价值,并且把它作为打败竞争对手,赢得市场的重要策略。那么从上面我们提到的Chelsea这个例子里,你觉得作为一个公司来说,如何应该处理好企业公民这个话题的? Frank: 企业公民的核心观点是,企业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企业在获取经济利益的时候,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回报社会。大家是否还记得在2020年夏天,George Floyd遭受警察暴力 以及一年前在美国亚特兰大爆发的针对亚裔的枪杀事件后,很多公司都在第一时间跳出来表达自己对少数族裔的支持和对暴力的谴责。如果有的企业没有表态的话,不论是他的消费者还是他的员工,都在怀疑:这家公司是不是在支持暴力?所以近两年,随着各种社会事件的发生, 企业公民如今成为了大中小公司都很在意的一个问题。 企业公民在社会性问题上还算比较容易把握,但是在政治问题上就很难了。比如去年夏天以巴爆发军事冲突的时候,有的企业只是声援了其中一方,就遭到了另一方的强烈抗议,比如美国德勤发表了一个谴责反犹主义的声明,在声明下面很多人批评德勤并没有看到了故事的另一面,并且对穆斯林群体的忽视。很多公司过去常常避免谈及地缘政治,对很多话题采取战略模糊的状态,尤其是跨国公司。随着近几年地缘政治问题的激化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有时候CEO在私人聚会上的一句话就被偷拍下来发了一个抖音或者instagram,就会被疯狂转发,因此很多公司不得不面对地缘政治这个问题。 POY: Frank,你说得很对,地缘政治这个问题其实很不好把握,但是面对现在这个越来越撕裂的世界,却是国际化公司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那么,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Frank:我认为首先公司要根据每一个市场去研究潜在的地缘政治问题,并且了解自己的公司在哪个环节有可能被削弱,是供应链还是市场,还是核心技术。那么就要针对这些问题探讨B计划,可能是把供应链放到其他地区或者自己的国家 从而应对潜在的出口限制,或者开发新的市场来offset其他市场消费者的抵制行为,或者自行研究技术或者寻找可替代的技术保证核心技术并不完全依赖其他国家。 除此之外,每个公司都有自己企业的核心价值或者信条。这些价值多数情况都是每年股东大会或者在年报里面稍微提一下。在考虑地缘政治的问题时,也需要考虑到自己的表态是否符合自己的企业价值观? 当然,公司并不一定要在所有的地缘政治问题上完全表态,因为很多时候地缘政治问题的观点是两极的- 你支持了一方,就会得罪另一方。所以企业需要考虑到在这一地缘政治问题里面的最大公约数,并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来表达自己的关切。比如,在这次俄乌冲突里面,所有加拿大的通讯商都免除了从加拿大到乌克兰的长途话费。因为多数通讯公司的核心价值里面-人与人的连接是很重要的一条。这种行为既表达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关切,但没有彻底表态。 此外,企业的核心价值也可以在爆发地缘政治冲突的时刻帮助CEO们进行决策。近几天,包括麦肯锡,波士顿和贝恩等咨询业巨头都发表声明,表示目前自己没有为俄罗斯中央政府提供任何咨询服务,并且表示今后不会为任何俄罗斯的政府实体(包括国有企业)提供服务。这三家公司在声明里面都提到了根据公司的核心价值来制定guideline审视该选择什么样的客户。虽然这一举动,肯定会惹怒俄罗斯政府,但在广泛的商业环境里面,这一举动维护了自己公司的价值,从而保护了股东权益。 骅:Frank,你说得太对了,最终回到人与人的连接,才是根本。 昨天看到一个新闻,CNN在报道俄国军队入侵乌克兰的空袭时,同时在电视屏幕上播放了一条美国著名的饭店连锁店品牌Applebee的广告。电视屏幕上,左边在说“俄国入侵乌克兰”的悲份画面,右边的画面则是非常欢快地 “再来一点fried chicken”,这个广告一播出,立即在社交媒体上引来无数批评CNN的posting,Applebee对此非常不满,立即做出反映,取消了在CNN播放广告的agreement。那么Poy,你觉得这个案例能够让我们学到什么呢? Poy:嗯,其实在这类事情上翻车的企业大有人在。简单粗暴地分屏显示,两种画风同框,确实让人难以接受,所以才会受到大家的谴责,这个既要、又要的吃像太难看了。 前段时间,沃尔玛不是也翻车了吗?大张旗鼓的广告,只要购物满$35,就送COVID测试盒。听着还挺合理的,也像是做了件好事,对我这种粗线条的人来说其实无所谓,毕竟它也是在奉献嘛,但是活动一出,立刻就被人喷了。而且安省省长Doug Ford还带头在twitter上批评他们。 所以,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以前上学时,我们老师说的一句话,要做一名优秀的广告人或者是marketing从业者,最重要的就共情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企业是以一个公众的形象出现的,所以在做决策的时候,要把这种标准再拉高许多,因为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群。 没错,出现重大事件的时候,的确是吸引目光的好机会,但是,一定要知道底限在哪里,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企业品牌就和做人是一样的,你的价值观都体现在你做的事情上,你是真慈善还是沽名钓誉,你是真以用户为中心,还是看碟下菜,功力心十足,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那回到俄乌冲突,其实也是一样的,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正义终将胜利。心存良知的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支持他们。希望这场冲突早日结束,百姓少一些流血和苦难。 最后,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里的一句话,以此结束今天的分享: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骅:谢谢Poy,谢谢Frank,在结束今天这一期的节目之前,我们也想询问一下我们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对今天的话题有何感想呢?欢迎大家去我们的网站turnlemonintolemonade.com点击我们今天这一集的link。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收听方式】 欢迎您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iHeart Radio,Goog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 【联系方式】 微信:@reelstone;Hello_Poy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in/hua-yu-ca/

16分钟
99+
3年前

关于我们

柠檬变成柠檬水

Poy:大家好!我是Poy。骅姐,最近很多朋友都知道我们俩在筹备《柠檬变成柠檬水》这个podcast节目,都很好奇,我们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您能跟大家解释一下吗? 骅:好的,“turn lemons into lemonade(柠檬变成柠檬水)”是一句很流行的英语俚语,大家都知道柠檬酸性极高,没有办法单独食用,但是如果你变换一个方式,用柠檬做成柠檬水的话,一下子就成了老少皆宜喜欢的清新饮料。 那么在千变万化的商业世界里呢,“柠檬变成柠檬水”是指企业是否有能力把商业挑战转换成商业的机会。在《柠檬变成柠檬水with Hua and Poy》这个Podcast节目里,我很期待与Poy一起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独特的视角,立足北美,与大家一起解读和理解当下的商业现象,聚焦分享如何将挑战变成机遇,让柠檬变成柠檬水! Poy:是的,真的很棒,当时骅姐这个提议一提出来,我就觉得很有画面感,也觉得非常地有趣,非常贴切地诠释了我们想做的事情。希望我们分享和解读的这些“将挑战变成机遇”的案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勇气和思路,运用到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中。所以我们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当然,我相信很多朋友也很好奇,我们是谁,为什么我们会做这样的内容,为什么要听我们的解读。其实这与我们的职业背景是分不开的,那么骅姐,您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您的背景吧! 骅:好的,我目前在加拿大著名的战略咨询公司Level5 Strategy 担任Managing Partner,是加拿大management consulting领域里少数的来自中国大陆的女性合伙人。我30年前开始在上海施格兰冰露开启了我的职业生涯,随后去纽约念Master,毕业以后进入了投行,参与了两个为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项目。2000年的时候,我来到了加拿大,随后便加入了Level5 Strategy, 服务的客户包括罗杰斯传媒、多伦多大学、Second Cup咖啡连锁、加拿大邮政,贝尔电信,OCAD大学,SickKids Foundation,多伦多蓝鸟棒球队等等。 Poy Zhong :看看,这就是骅姐品牌功底深厚的履历了。 坦白来讲,能与骅姐一起做这个项目,我觉得非常荣幸,也觉得很有意义,所以骅姐一跟我提出这个想法时,我就双手双脚地赞同了。那我在这儿,也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是一名在品牌营销一线战斗超过10年的品牌经理人,先后服务过两家创业型互联网公司,是他们的市场推广及品牌建设负责人,两家公司后来均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头羊,受到资本市场青睐,获得数亿元融资,其中一家已经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了。五年前移民北美,为多家中小型企业提供品牌战略定位及咨询服务,之后也成立了一家自己的金融公司。我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与骅姐相识,相知,并且相爱的,哈哈,开玩笑,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我们对品牌的认知与观点都不谋而合,并且,在做项目时的方法论与商业逻辑也是一脉相承,所以一拍即合,就有了今天的《柠檬变成柠檬水with Hua and Poy》,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与支持我们,我们将会在这里把更多精彩有趣的观点与想法分享给大家! 【收听方式】 欢迎您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iHeart Radio,Goog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 【联系方式】 微信:@reelstone;Hello_Poy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in/hua-yu-ca/

4分钟
48
3年前

5: “长期主义”这4个字送给谷爱凌

柠檬变成柠檬水

骅:奥运会上个周末在北京圆满结束了,比赛期间各国运动员克服COVID带来的许多挑战,为我们贡献了竞技赛场上无数的精彩瞬间,也出涌现出了一批体育新星,讲到这里,想必很多朋友脑海中已闪现一张阳光灿烂的面孔了,没错,这正是我们今天话题的主角,本届冬奥会最闪耀的明星谷爱凌。 Poy:没错,这个美丽的混血少女身上兼具美国女孩充满阳光,自信、奔放的性格,又有我们中国人努力勤奋的品质,两金一银的耀眼赛绩,再加上青春美丽的国际脸,在冬奥会上一举成名,成为本届冬奥会最引人注目的超级明星。 骅:是的,说她是超级,真的一点不为过。在冬奥会上,获得金牌的选手得有上百个吧,但是能够同时带来上亿商业价值,成为大品牌赞助商宠儿的奥运选手却寥寥无几。即使像花样滑冰这样非常受人关注的项目,此次奥运会男子花样滑冰金牌得主,美国华裔明星Nathan Chen在冬奥会结束后的收入估计也只是在2百万美元左右。 像谷爱凌这么受商家青睐的,也真的是凤毛麟角,是需要实力和话题性同时具备才可能达到的,就如同大家熟悉的著名网球选手Naomi Osaka一样。Osaka也是在美国长大,后来又归化日本籍并代表日本参加奥运会,是日本史上第一个不会说日语的国家队运动员。她们都有一些共同点,都是在国际赛事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后,通过巨大的公众曝光度以及国际性的特点,实现不断攀升的商业价值。 Poy:确实如些,最近看到有新闻盘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谷爱凌的商业代言品牌数量超过30家,远超许多一线娱乐明星,几乎覆盖了商品的全品类,上到奢侈品LV,下到咖啡饮品瑞幸,吃的喝的,用的穿的,一应俱全,商业价值超过2.5亿人民币,而且这还是奥运会进行中时估算的,现在她身挂两枚金牌,接下来的商业价值更是不可估量。2021年女运动员当中收入排名世界第一的就是您刚才提到的Naomi Osaka,差不多4亿人民币,按照现在这个趋势,谷爱凌在今后一两年内完全有可能超过Osaka,成为世界收入最高的女运动员。 骅姐,那您觉得谷爱凌为什么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发酵出这么巨大的商业价值,成为这么多大品牌的宠儿呢? 骅姐:是的,从她代言的清单中,我们看到奢侈手表、汽车、乳业、美妆、涂料等等,行业跨度如此之大,但是这些企业都看中了谷爱凌,根本原因就是在奥运会这个体育营销的核心IP中,谷爱凌是这个核心中的核心。刚满18岁的她堪称多种特质的完美结合体,独特的成长履历与话题性,几乎满足了粉丝与品牌所有的想象,斯坦福学霸、滑雪公主、时尚爱豆、Z时代等多重身份的结合,国际化面孔,中国籍+中国心,有天赋+爱拼搏,流利英语+地道北京腔,加入中国籍仅三年拿了十多个冠军头衔等等。这些特质让谷爱凌成为一位全民偶像和优质代言人。 而且,谷爱凌的个人品牌打破了长久以来流量明星的瘦,柔,美的形象,她英姿飒爽独立,洒脱,自在,中西结合,简直就是当代女性的完美模范。 Poy: 是啊,就像有一篇文章的标题,人们都说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也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可是,好像谷爱凌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门都是打开的。耀眼得让所有人都黯然失色了。 骅:Poy,真的,这样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天才少女,也实在是难得出现,成为大品牌的宠儿也是顺理成章的了,曾经是做投行的妈妈也是商业脑袋发达,很快看到了如何让女儿发财致大富的最佳捷径,包括做出加入中国国籍,代表中国队参赛这个既爱国,又爱钱的重大决定。 Poy:是呀。真心希望她能爱惜自己的羽翼,让自己绽放更持久的光芒。毕竟,每个时代都不缺一夜爆红的明星,我们也见证过太多短暂闪耀后就暗淡下去的例子了。而且她所参加的比赛项目像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U型场地技巧赛,都不算是长期热门的比赛项目,不像是网球、篮球、足球这些运动,有足够多的世界级竞技比赛,能持久地获得大量的关注。所以谷爱凌接下来怎么走,其实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骅姐,您觉得谷爱凌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leverage她在冬奥会的出色成绩,为自己打造出一个真正地具有备长期商业价值且有持续生命力的品牌呢? 骅: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因为奥运会的热潮,再加上她天生丽质,在今后的几年里应该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是任何一个品牌,在最当红的时候,更需要清醒地为自己考虑长久的策略,在整体上做好战略布局,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现金流,没有统筹的布局。 刚才也提到了谷爱凌品牌代言铺天盖地,从奢侈品到日用品,她的品牌形象代言起来似乎没有行业限制,无所不能。但是我认为,从她的品牌长期规划来看,还是要有一个核心的策略,一个核心的品牌promise与定位。现在是新鲜感加上崇拜感加上一窝蜂,但是长期下来,谷爱凌的脸如果天天出现在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里,你是否会感到厌倦? Poy:肯定会的,俗话说得好,天仙娶回家,也会有相看两厌的那一天,何况是如此喜新厌旧的大众。这个舞台永远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谷爱凌结束了,还会有陈爱凌,张爱凌的。 骅:没错,说不定第二个,第三个与谷爱凌一样美貌,一样优秀的新秀们在另一个场合下出现,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了。江山代有人才出,这几乎是必定会出现的局面。 如果谷爱凌已经了有了非常鲜明的品牌定位,有选择地与自己的品牌故事与定位相连的赞助商合作,虽然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热闹,但是去可以比较稳定地成长,从而更加具有生命力。毕竟体育明星的生命周期就是这么几年,年轻美貌也不能作为永远的资本。作为运动员,谷爱凌一直要保持在高水准的状态,不断地赢得各类比赛的金牌,一旦她停止win的话,即使是再漂亮,品牌也会逐渐离你远去。我记得以前代表俄国参赛的网球明星Anna Kournikova,Anna曾经一度在世界排名前列,并且由于非常的青春漂亮,成为很多品牌追捧的明星。后来她可能因为是赞助商太多了,精力分散,成绩越来越差,于是sponsorship也就越来越少,现在已经很少人知道她是谁,并且曾经是如此的风光。 Poy:骅姐,您说得太对了。而且,我觉得除了有意识地挑选代言之外,还有一个方向也是可以考虑的,就渐渐脱离为其它品牌做代言,将被动代言品牌的模式变成主动建立自有品牌的模式,也就在自己鲜明品牌故事的基础上,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当然,为人代言肯定是捷径,钱多活少,许多工作都是由赞助商为你承担了,你只要出现就行了。如果要建立自己品牌的话,涉及到的是做business的方方面面。不过,谷爱凌既然现在已经赚了那么多钱,如果能留出一部分开始朝这个方向投资的话,我觉得也许是一个明智之举,而且以她的聪明才智,我相信应该也难不倒她。 骅:确实如此。其实选择这条路的明星比比皆是。例如,大家都熟悉的美国卡达珊家族。几个女儿在老妈的策划下,一开始都是利用自己在社交媒体建立的awareness,为大品牌代言。但是随着他们自己的品牌名声越来越响,于是纷纷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例如大姐Kim Kardashian身材性感丰满,因此创立了underwear 品牌Skims ,非常符合人高马大的美国消费者心意,几年下来,市场估值已经到32亿美元。Kim的妹妹Kylie Jenner的嘴唇非常有特色,因此在2015年她创建了自己的口红品牌Kylie,她的第一款化妆品在上市时,几秒钟内就卖光了,网站也崩溃了,一下子这让年龄最小的卡戴珊·詹纳在18岁时成为美容业巨头,成为福布斯评选的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另外,像歌星Rihanna 与路易威登合资建立的Fenty品牌系列,以social responsibility作为品牌的核心,励志为各种身材的女性设计性感漂亮的服装,让时尚不只限于拥有模特身材的女性。Fenty系列现在在美国热卖,特别是与Rihanna的核心观众,曲线身材的黑人女性,有着非常紧密的情感联系。Rihanna已经好久没有出唱片或者开演唱会了,但是Fenty品牌让她最近几年连续成为美国收入最高的女艺人,并且在扩展自己品牌的同时,把老牌Victoria Secrets品牌显得如此陈旧,成为男人眼里看女性的落伍品牌,让他们不得不在最近在公司内部进行大调整,以此跟上我们这个时代的步伐。 还有一点我想补充的是,现在大名星品牌大都注重在美妆,skin care ,香水, clothing等等,特别是护肤品与美妆行业,明星品牌已经泛滥,消费者对此已经感到厌倦,很多这两年打出的明星品牌,例如Lady Gaga,Justin Bieber等,销售量都没有达到投资人预期的效果。因此,谷爱凌真的决定要打造自己品牌的话,我觉得她还是要尽量避免这些没啥想象力的行业与ideas。我觉得她充满扬光的个性与形象,到是可以考虑与运动有关的品牌,以身作则,激励年轻人多参加运动,全面发展,让我们以健康乐观国际化的形象出现在世界的各种舞台上。 Poy: 没错,摆脱被动为品牌代言的初级赚钱方式,先冷静梳理自己有生命力的独特的品牌的特征,然后再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品牌故事,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和产品。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骅:对。我们都知道,谷爱凌有一个相当聪明,投行出生的学霸军师妈妈,相信她们目光是长远的,不会是只想捞一票钱走人的这种短视的人,会努力去figure out谷爱凌品牌的长久价值的。 在结束今天这一期的节目之前,我们也想询问一下我们的听众朋友们,你们觉得谷爱凌的未来方向应该是什么呢?留言请去我们的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点击我们今天这一集的link。 Poy: 嗯嗯,好了,柠檬朋友们,我们这一期的“柠檬变成柠檬水with Hua and Poy”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收听方式】 欢迎您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iHeart Radio,Goog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 【联系方式】 微信:@reelstone;Hello_Poy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in/hua-yu-ca/

14分钟
99+
3年前

4: 数字化的纽约时装周是无奈之举还是迎接未来?

柠檬变成柠檬水

在今天这一期的“柠檬变成柠檬水”podcast里,我们将与大家聊聊全球这两年的疫情为时尚行业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骅:自从2020年春季COVID开始在全球蔓延以来,全球许多知名时尚品牌的时装秀都被取消,或者被移到了网上。前几天,又传出了新闻,由于 omicron 的影响,著名设计师Tom Ford在洛杉矶的工作室,以及在意大利的工厂都不得不关闭,他的许多员工都感染了新冠病毒,无法及时为纽约时装周推出完整的系列。因此Tom Ford 不得不取消了原定于 2 月 16 日在纽约时装周闭幕的 2022 年秋季时装秀,而改为今年晚些时候以数字方式发布时装秀的图片。 时装周是品牌收入和营销不可或缺的来源, 它不仅对大品牌很重要,而且对整个零售行业也很重要,因为时装周通常可以制定本季时尚行业的趋势。 在今天的这一集节目里,我们请来了一位北美时尚行业的专家,加拿大多伦多Retune Modelling的创始人Mona Liu来与我们聊聊COVID为传统时装周所带来的挑战与机会。 Poy:对,欢迎Mona老师,您好!非常高兴你来作客我们的节目。首先,请为我们的柠檬伙伴们做个自我介绍吧! Mona:大家好,我是曾经是一名模特、秀导,大学毕业后留校做了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师,现在加拿大创立了一家模特经纪与培训公司 RE/TUNE Modeling。非常荣幸受到邀请,很开心能与大家做分享,更期待听到大家的观点,一起探讨,一起成长。 Poy:感谢感谢,Mona老师,自从去年疫情以来,许多时装秀都改为数字秀了,或者用其它云端的方式来呈现每季度的系列创作。你觉得数字秀从整体来讲,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劣势呢? Mona:优势是依托互联网传播更广,观看人数更多,甚至借助购物平台可以实现即秀即买。 劣势是因为我们都是对着屏幕观看,没有现场观看的那种灯光音响舞美营造出的沉浸式体验,除了具备时效性以外好像跟看视频录像没什么区别。不知道以后科技发展出更完善的比如3D全息投影技术,是不是能让我们坐在家中就如同置身于秀场。 再就是看不到秀场街拍了,我个人很喜欢看时尚潮人们去看秀时的穿搭,有些品牌也会邀请明星或者博主穿着搭配好的当季新装拍些时尚大片,这些人其实对时装周和品牌都是很好的宣传媒介。 骅:COVID让许多行业不得不改写行业原先的惯例做法,在未来,您觉得数字秀与现场的fashion show应该如何融会贯通,为品牌带来最大的曝光度呢? Mona: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主要是考虑到三个方面。 首先是品牌处在不一样的生命周期,一个新的品牌要曝光度需要引爆点,这个爆点甚至可以很夸张,目的就是吸引眼球,现场办秀结合线上即秀即买,主播带货等等都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品牌还有价位较高的品牌来说就要谨慎的选择创意和这些营销方式,用不好会拉低品牌价值。 第二是客户的需求在变,疫情的影响增加了不确定性。最众所周知的比如维密大秀的停办,客户的需求变了,秀的形式就要变。 第三是科技在发展,现在品牌用的宣传模式基本都是秀+各类媒体宣发+各级博主覆盖,我们就看自媒体平台哪家最强一直在变。不知道在办秀的那个当下品牌的受众的关注点在哪里?最近总是听到“元宇宙”这个概念,我们开一开脑洞,可能未来我们会坐在家中就能身临其境地看一场秀,然后走进元宇宙的品牌旗舰店里与我们喜欢的博主,当然是她们的AI分身探讨哪套穿搭最适合自己,试穿电子新衣后网上下单直接门口收货实物。但是到时是不是就不需要买那么多衣服了?各大品牌开始推出联名款的元宇宙头像和皮肤? 综上所述要在办秀的当下,根据品牌市场科技等等现状,当然还要结合预算哈,办秀和这些后期的宣发都非常烧钱,要探讨才能制定出最适合的方案。 Poy:哈哈,元宇宙的脑洞猝不及防。开玩笑哈,所以,数字秀与现场秀怎么协调,您的观点总结来讲,主要是3个方面,看品牌自身的定位,看目标受众的需求,看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的确是这样。 不过,我觉得大部分的品牌,都是愿意拥抱科技的,尤其是一些顶级时尚品牌,往往都是文化先锋,思想前卫,通过他们的设计和秀来传递他们的主张与诉求,他们是非常愿意做那个引领者的,也会愿意尝试一些不一样的方式,来彰显自己品牌的独特性。而且,我认为,虚拟网络是一个传播的渠道,大势所趋,只是,不一样的操盘手,所呈现出来的调性,所做的内容有天壤之别的。 另外,还有一点,其实数字时装周是比办一场线下秀要省钱不少的,这为小众品牌和设计师节约了很多宣传预算。据了解,纽约时装周期间,一场传统时装发布会的费用至少在12万美元以上,这对很多小众品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采用时装电影或视频的方式,制作费用可能少得多,加上不受场地的限制,反而更容易烘托氛围,传递情感。如果把它放在网络,进行二次传播的话,也许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所以,我个人认为,时装周线上与线下,未来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共存和互补,也就是说,时尚产业的数字化进程不是因为疫情的原因而被迫转型,而是必然趋势被突然加速了。 另外,Mona老师,对你我也很好奇,因为我知道,其实华人在海外很少有机会直接参加各种知名的时装秀,而您曾经带着很多旗下签约的模特去纽约时装周亮相,并且专门组织过华人设计师的时装秀,那么您是否可以与大家透露您是如何打破这个天花板的呢? Mona:谢谢大家的认可啊,其实我也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虽然行业不同,但我知道我们柠檬的听众都很优秀,很多也是这样做的。 我来加拿大之前在北京的工作经验对我帮助很大,做秀导时直接或间接的跟国内知名的经纪公司都有过合作,它们对模特的培养和输送在当时都已经做得非常国际化了。做模特时去世界各地演出和被邀请做专业模特赛事评委时的经验让我见识到了各国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是什么水准,学会了鉴别。 所以首先是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来到加拿大之后我被邀请担任一个时装周的秀导,模特大面试的时候就看到只有我们华裔的模特们自身条件都非常好,但因为没有专业知识而落选。我当时就想我要帮助我们海外华裔的孩子们不走弯路达到能够进入顶尖秀场的水准,这也是我创立RE/TUNE的初衷。 再就是不降低对合作伙伴的要求,跟专业的团队合作才能学习提高同时也能获得优质的业内资源。刚开始都是很小的合作机会,但我们都不放过每一处细节拿出我们的专业水准。一来二去,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认可了我们,合作的机会就慢慢多了起来。 最重要我们公司有一支很优秀的小团队,没有她/他们每个人的认真,去沟通去落实,就凭我一个人天花板是无法打破的。 骅:Mona老师,您是否可以为我们透露一下您最喜欢的时尚品牌是什么?最喜欢的模特儿是谁? Mona:我喜欢的时尚品牌是The Row,因为它设计极简就不易过时,符合我希望衣橱极简,可以少而精的诉求。最喜欢的模特是刘雯,中国的顶尖国际超模,但获得大表姐称呼又令她感觉非常亲切 骅:Poy,那么您最喜欢的时尚品牌与模特儿是谁? Poy:模特的话,我最喜欢的是吉赛尔·邦辰,遥想当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她独自从马拉卡纳球场穿过,风情款款,气场全开,无人能及。 那说到时尚品牌的话,我最近特别喜欢Alexander Wang ,他是纽约当红的年轻华裔设计师的同名品牌——中文本名王大仁。我非常喜欢他的作品,看到他的作品,我能感觉到,他表达一种对老派的奢华,及繁复的生活的不屑,诠释了一种现代的,崇尚自由的精神。那骅姐,您呢?最喜欢的时尚品牌是什么? 骅: 我最近也非常迷恋上了一个来自纽约设计师Telfar Clemens创立的品牌Telfar,他设计的Shopping Bags带着浓重的纽约Brooklyn的风格,迷恋他不仅仅因为是他的设计,更是他们独特的营销方式。以后在我们的Podcast节目里,我觉得可以与大家讨论一下他们独特新颖的市营销做法。 Poy:好啊,telfar Shopping Bags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们赶紧规划起来,提上议程吧。好啦,柠檬伙伴们,我们这一期的“柠檬变成柠檬水with Hua and Poy”就分享到这里。 在结束今天这一期的节目前,我们也想询问一下我们的柠檬伙伴们,你们最喜欢的时尚品牌是什么?为什么?请到我们的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点击我们今天这一集的link留言。 Mona老师,非常感谢您的分享,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也祝您在北美的时尚事业更上一层楼,打破更多的glass ceiling。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收听方式】 欢迎您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iHeart Radio,Goog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 【联系方式】 微信:@reelstone;Hello_Poy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in/hua-yu-ca/

13分钟
99+
3年前

3: Lululemon战胜加拿大鹅的奥运奇袭

柠檬变成柠檬水

今天的这一集Podcast节目里,我们想聊聊最近大家都在热烈分享讨论的话题,本届冬奥会加拿大队服Lululemon。这期Podcast我们也邀请了我们的老朋友,来自加拿大三大电信商之一Rogers Communications 移动业务部门市场部高级经理Frank Zhang来与我们一起聊聊这个有趣的话题。 Frank: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Frank,很开心在这里与大家再次相遇,也为我们的听众朋友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虎虎生威,万事如意。我是2013年左右来到加拿大,读完研究生毕业后就在多伦多工作。目前已经有七年的公司战略经验。我和Hua在Level5一起工作了5年,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在加拿大最大的移动通讯商Rogers的企业战略部门工作,最近刚刚换到了新的岗位,在移动通讯业务部门担任市场部高级经理。 骅:Frank欢迎欢迎。Frank与我曾经一起工作了数年,我们对品牌的很多理念也是非常的相似。今天很开心有机会与你一起同场为我们的这个节目录音。 如同Poy刚才说的,如果说运动员是在赛场上竞争获得意义重大的奥运会金牌,那么许多世界知名品牌也在赛场内外开始了一场盛大的服装品牌秀。大家知道,冬奥会的开幕式因为在夜间的户外举行,这就要求各国奥运代表团的开幕式服装既要「酷」,又要御寒保暖,不能「冷」,所以这也自然成为各大时尚运动品牌展示设计与科技的最顶级机会了。 Poy:对啊,我觉得参加这届冬奥会时装秀的品牌里,我们过去曾经见过许多传统的品牌,例如Nike, Adidas, Puma 和安德玛等似乎都没有能够抢到登场的机会,倒是近年来的一些后起之秀,例如Lululemon等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顶尖的科技出现在冬奥会的舞台上。Frank,您觉得为社么Lululemon这样的新品牌能够在这个冬奥会大秀场上击败我们熟悉的那些老牌品牌呢? Frank: 我觉得一个主要原因就是: 传统的品牌在新的商业环境里面正逐渐流失自己的话语权。以前,大的品牌比如Nike,Adidas通常都是利用庞大的市场推广预算来做宣传。这些大的品牌也通常sponsor运动员,与一些著名的或者有潜力的运动员来签约,这可以让双方相互获利- 大的品牌获得了著名运动员的sponsorship,运动员通过这些品牌的推广增加了自己的声望,被更多人认识。所以在传统的模式里面,运动员和大的品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但是在过去几年,一些运动员,例如美国国家体操队的Simone Biles就没有与Nike继续续约,反而跟一家小的运动品牌Athleta签约了。其中一个原因是Nike等大的品牌通常在合约里面要求运动员保持一定的世界排名,奖牌数等硬性指标。你达到了这些指标就会有一定的金钱奖励,所以很多运动员是受到了金钱的压力去参加竞赛,就会有可能受伤,或者造成心理的创伤。很多运动员觉得自己在这些合同里面只是一个被交易的对象,并没有把运动员放在第一位。 现在有很多新生代的品牌,比如Lululemon通过社交媒体建立了影响力. Lululemon从几年前就与瑜伽教室,健身教练合作,在instagram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也有很多influencer愿意为他们的品牌背书。Lululemon也开始和一些运动员合作,但这个deal不仅是“我给钱,你赢的比赛”这么简单, 合作的形式包括了一起进行产品的研发,在运动员个人的社交平台上进行推广,更注重他们的个人故事等。有了在运动员这一群体的支持,在竞争奥运会赞助商的比赛中也就更能拔得头筹,毕竟论撒钱这些小的品牌还是比不过大品牌。随着这几年大家逐渐关注运动员们的心理健康,这些更让运动员更欣赏的品牌也就有了机会。 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些小众品牌一直在服装的科技含量上不断创新。我自己就是一个lululemon的重度使用者,个人觉得穿Lululemon的衣服锻炼感觉很轻盈,而且出了汗很容易干。在Lululemon的网站上,每件衣服都标明这件衣服适合做什么运动。 另外, Lululemon在服装的设计上有很多小细节,比如在男士的短裤上会有一个Hook,在跑步的时候可以把上衣脱掉然后挂在短裤上。 Poy:嗯嗯,真的是细节打动人。Lululemon的这些举措,真的是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据我所知,lululemon几乎不打广告,营销成本仅占收入的2%,它能够撼动阿迪、耐克这样的巨无霸,打入竞争激烈的服装零售行业,真的不简单。骅姐,我知道您曾经为另外一个家喻户晓的加拿大品牌Canada Goose加拿大鹅作过品牌策略服务,那么,您是否可以与分享一下为什么这次与加拿大奥委会达成合作的是Lululemon,而没有选择似乎更加顺理成章的加拿大鹅呢? 骅:对,我是大概在2010年的时候为加拿大鹅做战略咨询项目的,加拿大鹅这几年在全球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的成绩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加拿大鹅在几年前上市之后,其股票在很短时间内从IPO时候的16美元上升到了快70多美元。但是近年来由于扩张的太块,包括在全球开设自己的零售店等,战线似乎有点拉的太长了,公司业绩并没有达到股票分析员的预测,最近其股票价格已经从高峰期的70美元跌掉了35美元左右。另外,Canada Goose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因为中加两国关系的原因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与去年以来有些停滞不前的Canada Goose相比,Lululemon这几年的发展迅速无比,除了继续提升他们的瑜伽运动系列之外,两年前,Lululemon收购了Online fitness classes and personal trainers 品牌Mirror,在健身科技领域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另外,Lululemon鼓励全民健身的品牌文化也更加符合奥运精神,因此我觉得加拿大奥运委员会与这么一个蓬勃想上的品牌合作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Frank: 这点我非常同意。奥运会并不只是有全世界最顶尖的运动员参与比赛,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全民健身。自从北京申办冬奥成功后,很多冬季运动在中国的流行度暴涨,比如滑雪,冰球等。Lululemon一直推广全民健身,包括了前几年为社区的瑜伽教室提供运动设备,请oversize的模特为他们的衣服进行拍摄等等。Lululemon一直在传达:Lululemon并不只属于好身材的人,任何人都可以穿着Lululemon的衣服非常自信的健身。其实这也是健身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你没有在跟任何人竞赛,你在跟自己竞赛。 Poy:对,我觉得从Lululemon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给我们的创业小伙伴们一点启示。如果你不能成某个品类的No. 1,那就选择你可以成为No. 1的地方建立一个新品类。换句话说,刚起步时,定位千万不要大而泛,而要小而美。 Lululemon就完全把握了这一法则:它进入的是运动服装的红海,但是它并没有选择全线硬刚,而选择其中一个狭窄的领域,瑜伽行业,定位于注重品质与生活品味的中高端女性用户。那在时时,瑜伽运动服市场,并没头部品牌,款式少,设计含量低,而lululemon则一直持续创新,在设计、面料、裁剪方面,都别具匠心,在这个领域做到No. 1以后,再借助它的已积攒的口碑向外延展,发展更多的产品线,稳扎稳打。 这个路线真的很妙。试想如果lululemon就标傍自己是另一款运动服装,且不说消费者如何信任你,就算接受你了,耐克和阿迪达斯也不会坐以待毙,任由你长大的。Lululemon抓住了这个时间窗口,等在这个领域做成气候了,耐克阿迪们想动手已经很难改变消费者心中“瑜伽服=lululemon”这一印象了。而且在当时,行业内巨头公司对女性运动服饰的想法都是将男性服装“缩水后变成粉红色”这么一个简直的刻板印象。 骅:对,Poy,你说的没错。但是这两天也听到一些负面的消息。大家记得Vancouver奥运会期间,由当时的冬运会合作商HBC设计的red mitten红色手套成为那一届冬运会的主角之一,奠定了以后每届冬运会许多加拿大人收藏一副红色手套的习惯。今年Lululemon的红色手套价格是68加币,与以前10多元加币相比,价格昂贵,因此引来很多加拿大人的不满。Lululemon虽然也解释了它的手套价格高是因为高技术与高质量面料的结果,但是很多老百姓依然对此很有意见。就此看来, Lululemon虽然借助这次冬奥会强大的广告效应,助它再上一层楼,为它一跃成世界级一线品牌做了强有力的背书,但是因为在价格的定位上与消费者产生了差距,为品牌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也应该是他们以后应该要注意的细节。 Poy:是的,品牌建设涉及到公司的整体运营系统,every aspect都会为品牌的名誉产生影响。我们的柠檬朋友们,听完这一期的内容,有什么样好的点子呢,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也许有机会被Lululemon听到哦!欢迎到我们的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点击我们今天这一集的link里留言。 柠檬朋友们,我们这一期的“柠檬变成柠檬水with Hua and Poy”就分享到这里。感谢Frank的用心分享,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收听方式】 欢迎您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iHeart Radio,Goog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 【联系方式】 微信:@reelstone;Hello_Poy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in/hua-yu-ca/

14分钟
99+
3年前

2: Clubhouse过气了吗?

柠檬变成柠檬水

Poy:骅姐,您还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有一个手机应用特别的火,就是Clubhouse。我记得当时很多人还在朋友圈,跪求它的邀请码,感觉能有资格装这个APP,就已经是半只脚踏进了硅谷了,说它是那时候风头最劲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应该不会有人反对。 但是,一年过去了,您有没有发觉,这个APP似乎已经在手机里沉睡好长时间了,也鲜少有人再提起了? 骅:是呀,前一段时间要不是我也看了好几篇年度回顾的商业文章,Clubhouse 似乎已经从我的生活中离开了。最近我看到了一些数据,Clubhouse每日活跃用户的高峰值是去年的2 月27 日,而到11 月16 日的时候,已经从最高峰的4百多万骤降到 94 万多了。 Poy:对,那时正是Elon Musk为clubhouse狠狠地拉了一波关注,由此可见明星效应的强大。可是骅姐,那为什么,这么火爆的一个平台,一年之后似乎就过气了呢? 骅:首先我觉得Clubhouse 已经从早先在此与同道中人相遇,到后来成为了“Drama Room”。我不是 Clubhouse 的忠实用户,但是在去年活动的时候也曾经上去听过一阵子。每次收听的感觉像是回到 20 多年前很流行的Microsoft Messenger Room,只不过形式从文字转到了语音。与 Messenger 类似,你可以在 Clubhouse 听到很多有趣的见解,但也有很多时候会听到与你自己的道德标准、行为处事方法背道而驰的言论,甚至很多谣言。 正因为如,很多 Clubhouse 房间内容为了吸引听众,经常有意识的策划可以激起有争议的话题。而 Clubhouse作为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本身, 对很多“有害“内容的监测与控制还没有自成系统。 Poy:是的,我那时候,也是跟风进去体验一段时间,新鲜劲儿过了以后,我觉得自己好像是在迷雾中前行,一切都是未知的。尽管可以选择房间,但是内容的品质完全不可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听到有质量的内容,对于我这个平时看视频都是两倍速度快进的急性子,真的等不了。对于时间宝贵的现代人而言,分分钟有更好的选择来替代。 骅:对的,你说的没错。现在社交媒体内容多如牛毛,选择实在太多,而人的时间却非常有限。 虽然Clubhouse也有它的优势,在风头之时,很多名人会忽然闯入某个房间,与普通老百姓实况近距离交流。这个也是导致 Clubhouse 迅速窜红的重要原因。 但是 Clubhouse 似乎在对其自身的平台优势与特征没有系统地进行规划策略的时候,就意想不到成为最热门的平台,所以一下子好像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到底是什么,更多的时候是在应付忽然汹涌而来的人流。 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Clubhouse 对内容一直没有特别的规划,因此热度来得快(人人都在谈论它),走得也快(没有特别的内容与其它可以给用户带来价值)。 Poy:您说得很对,常言道,得到得太容易,也就不懂得珍惜。不过,我猜想clubhouse 可能确实太年青了,还没有很好地适应和掌握平台这个角色的玩法。做为一个社交平台,最重要的任务是制定好游戏规划,让参与的各方互相玩起来。 这就好像一个商场,它的任务不在于把一个具体的产品生产出来,而在于,一方面关注用户,比如让什么样的产品入驻,以什么样的方式陈列,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与众不同的购物体验等等。另外一方面是对商户,比如如何满足商户的利益,让商户赚到钱,这样他们才会有动力配合商场吸引用户,再吸引更多的商户入驻等等。 骅:对,提到盈利的模式,现在社交媒体通过与广告商的合作赚钱已经是基本的赚钱规则了。但是,Clubhouse 缺少的是清晰的盈利路径。 Clubhouse 最大的问题是不分享用户、创作者或房间的分析。当广告商与平台接触时,他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是:我能够接触到的目标受众群是谁,我支付了费用之后,能够得到的回报是什么? 由于 Clubhouse 到现在还没有能力为广告商提供这些数据,因此在其高峰的时候失去很多赚钱的机会。至于未来,Clubhouse 如何能够赚钱,我自己觉得这与平台整体的走向与策略有关,归根结底,Clubhouse 的存在意义是什么,目标受众群是谁,与其它社交媒体平台的区分点在哪里等等。 最后我还想提的是博主技能。我觉得在 Clubhouse 上的“博主”与 TikTok,Twitter 甚至 Podcast 都不一样。Clubhouse 是通过声音与你的“观众”进行”现场“交流,这是一个非常不同的技能。 很多社交媒体的“网红”,例如TikTalk,Instagram等,上了 Clubhouse 之后可能都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原先更多的是通过视觉来分享。因此,Clubhouse 如果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博主”培养与吸引体系的话,我认为它还是能够与其它的平台区分开来,产生自己的优势。 Clubhouse 在今年一年里,已经开始投资自己的网红,但是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的繁琐,在这个社交媒体快速变化的年代,Clubhouse至今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红培养机制”,让很多人才流失到了其他社交媒体平台。 Poy:的确如此。Clubhouse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拿您刚刚谈到的“”博主培养体系”来讲,以Clubhouse目前的水平,顶多算是一个青铜玩家,基本只是停留在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地方这么一个初级阶段,基本没有运营。没有健全的赢利模式,就不会吸引好的博主,没有好的博主,就不会持续有好的内容,没有好的内容,也不会吸引用户持续打开使用这个软件,最终大家都离开了。所以,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利益链,让博主赚到钱,就是整个模式能运转起来的关键。 在北美这些平台中,对博主们最friendly的应该是YouTube,他们的广告分发系统与分账模式,已经做得非常成熟了。 据我了解,要想在 YouTube 平台上赚钱,creator必须在过去一年里,拥有至少 1000 个订阅用户和 4000小时的观看时间。一旦他们达到这个门槛,就可以申请 YouTube 的合作伙伴计划,这个计划允许他们开始通过广告、订阅和频道会员会费来赚钱。Youtuber们的视频是按千次广告浏览量来计费的,也是说每1000 次广告浏览量,广告商就向YouTube 支付一定的广告费,其实这样广告商们也开心,至少他们花钱花得明明白白,知道有多少人看了,而且目标受众也比较精准。会选择目标受众比较一致的视频频道进行投放。 那YouTube收到广告费以后,会分走其中的45 %,creator拿走剩下的55%。也不错哈,大家都有钱赚。 有些视频的内容,比如个人理财、加密货币等,因为话题比较讨巧,通常可以吸引更多利润丰厚的广告主来投放,那这个频道的creator就容易获得更多的广告收益。 大家仔细想想,其实Youtube的这一套机制非常地聪明,它照顾了各个相关利益方。 因为它通过政策的倾向,用一个无形的手,就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尤其是creator们,一方面努力做更好的内容吸引用户,一方面想办法吸引用户订阅、点赞、加会员,这些做法都是不断地吸引用户们每天打开Youtube,在上面停留更长的时间,使它成为一个长期高频使用的APP。那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全网用户量数一数二平台,广告主们也心甘情愿地在这里付费打广告了。 骅:对,前两天,我们也看到新闻说Instagram正在筹备一个Influencer订阅的program。也就是说,以后我们上Ins收看一些内容比较独特的博主的节目的话,需要支付每月的订阅费,费用从$0.99到$99.99美元不等。 Poy:对,我也看到了这个新闻,Ins是这样解释这个项目的,“通过订阅服务,内容创作者可以与他们最忠实的粉丝建立更深的联系,并且通过给订阅粉丝提供独家内容和福利来增加他们每月收入。” 这相当于是,ins为了支持内容创作者,除了帮他们实现广告收入,也希望帮他们挖掘一些新的收入模式。 不过,现在社交媒体的内容已经泛滥,大家的注意力极度分散,Instagram的这个program是否能够成功,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骅:是的,我也很期待Ins订阅program的结果。最后,回到Clubhouse,我始终相信,任何一个平台背后的技术支持都非常重要,但内容是最终能够取胜的法宝。总结我们今天的话题的话,Clubhouse 接下来要重新成为大家关注的社交媒体平台的话,内容与内容创作人才的支持培养是必须的策略,否则它不会有很长的生命力。 Poy:柠檬朋友们,我们这一期的“柠檬变成柠檬水with Hua and Poy”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下期节目再见! 【收听方式】 欢迎您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iHeart Radio,Goog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 【联系方式】 微信:@reelstone;Hello_Poy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in/hua-yu-ca/

13分钟
99+
3年前

1: 与黑莓手机说再见

柠檬变成柠檬水

骅:柠檬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是“柠檬变成柠檬水with Hua and Poy”的podcast第一集,我是俞骅。 Poy: 我是Poy。我们两个都是在多伦多生活,所以对北美的品牌都非常熟悉 ,对于加拿大的世界级品牌更是如数家珍。那最近就有一个响当当的加拿大品牌BlackBerry黑莓,今年一月初的时候,正式宣布将不再为黑莓10以及更早版本的手机提供支持服务,也就是说所有的黑莓手机将不再能够使用数据、发送短信、访问互联网,拨打电话,甚至无法拨打 911。这个声明也就意味着我们将正式与黑莓手机say goodbye了。那骅姐,你听到黑莓公司的声明后,有何感想? 骅:是的,听到这个商业新闻以后确实很有感慨,我曾经也是黑莓手机的忠实用户,黑莓公司的这个决定意味着公司正式完成了从手机制造商到软件开发的商业模式。 我大概是在2005年的时候开始使用黑莓手机的,因为这是一个“made in Canada”的品牌,所以我对它一直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我大概整整使用了将近8年的时间,在2013年左右的时候才转为使用苹果手机。当初对黑莓手机那么忠实,也是因为黑莓确实为我们用户带来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体验: 首先,我想很多黑莓手机的早期用户都有深刻体会的就是它的手机键盘。在这之前,我也用过其他牌子的手机,包括摩托罗拉,埃里克森,虽然打电话没有问题,但是要texting或者email的话,非常的不方便。黑莓当时独一无二的的手机键盘是吸引我使用他的最大原因之一。 第二,黑莓是最初让我真正体验到,手机可以从只有打电话的简单功能,到渐渐成为能够连接四面八方的手掌电脑。有了黑莓之后,我忽然之间觉得我可以在世界任何的地方不用电脑,就可以text,就可以上网,就可以与朋友聊天,甚至可以看视频. 想象在20年前的时候,这的确的是一种非常美妙,非常新奇的感觉。 第三,Blackberry Messenger。很多年轻一代可能对这个功能都不太了解,但是黑莓的这个功能可是现在我们大家熟悉的TikTok,Instagram,以及其他各种messenger软件与app的老祖宗,并且只要对方也是黑莓的用户,使用这个短信app流量不需要支付费用,所有深受大家的喜欢,尤其是年轻人。 第四,从品牌的魅力来讲,当时使用黑莓手机的绝大多数是公司的高管与其他专业人士,甚至是一些知名人士,例如我们看到Obama在竞选美国总统期间,是黑莓手机不离手的。于是,黑莓手机当时的品牌魅力与定位吸引了一大群有志于在各个不同行业力争上游的专业人士,当你手握一个黑莓手机的时候,它已经成为了你职业地位的标签。 第五,黑莓手机的原产地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滑铁卢,我们作为加拿大人,手拿一个如此酷的“made in Canada”的手机,真的会感到非常的骄傲,所以要大力支持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那么后来我是怎么会离开黑莓手机的呢?我想当初喜欢它是因为它所能给我们带来的价值,离开它,也是因为其他的手机,特别是苹果所能够带来的价值开始远远超过了它。这个市场就是这么残酷,你一旦被竞争对手超过,一旦失去了原有的独特价值,顾客的流失也是很正常的了。 Poy:没错,商业世界就是这么残酷,无论曾经多么风光,当它的价值不再被用户所需要或者说是被更优秀的竞争对手替代了,最终只能黯然离场。那对于黑莓的这一决定,是彻底的败落或是断臂重生,您能品牌战略的角度来分析分析吗? 骅:我觉得这虽然是一个很令我们伤感的新闻,但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讲,却是一个很合理的决定。首先,黑莓手机因为许多原因,早就不是手机领域当初的天之骄子了,年轻一代的用户甚至都不知道黑莓手机是什么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黑莓手机翻身,重新呈现在顾客的视角里,不但技术上要有巨大的推陈出新,在品牌上也要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定位与故事。要让顾客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们自己从苹果或者三星手机转换到黑莓手机。如果真的要做到这一点的话,对黑莓公司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同时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支持。 另外,手机市场本身现在竞争非常激烈,去年韩国手机牌子LG就是悄悄地退出了这个市场,其原因也是因为无法打败苹果与三星。与任何一个品牌相比,苹果手机的优势是因为苹果公司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已经为其产品建立了一个seamless的系统, 特别是与其他苹果产品相辅相成,让你对苹果的产品不得不产生依附。比如我自己,我有iPhone,iPad,apple watch,apple TV,所有这些产品都是相辅相成,游刃有余的互相切换,真的给我一个非常好的客户体验,我想其他产品真的很难与其竞争。 黑莓公司自从其手机业务开始下滑之后,一直注重在软件与cyber security技术的开发,并且在最近几年开始业务转亏为盈。在这样的情况下,黑莓手机已经没有必要继续留在手机市场与其他牌子竞争,而是可以把公司的所有focus都放到这些赚钱的业务上。事实也证明,在现有团队的管理下,黑莓公司去年第三季度的盈利情况打破了股票分析员的预测,特别是在cyber security这一块,业务更是突飞猛进,前途非常好。 我觉得黑莓公司在手机业务受到严重挑战之后没有倒闭,这本身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柠檬变成柠檬水“的故事。虽然过去的10多年公司经历了许多痛苦的转型,但是最终还是生存了下来,黑莓的这个决定更证明了公司对未来业务方向的清晰度与commitment。 Poy:黑莓、Nortel都曾是加拿大的骄傲,但如今却不再和消费者有关联了,对此您有什么评价?您觉得还有哪些加拿大品牌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不再有竞争力了? 骅:我认为这个与是否是加拿大品牌没有特别的关系,这是一个市场的定律。品牌,它不只是一个logo,一个漂亮的广告,一句新潮的slogan,你也知道,我在不同场合曾经说过很多次了,我一直坚信这样一句话,品牌价值的产生来自于一个常期持续保持的承诺。这里面价值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一个品牌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在我们这个大千世界里,顾客为什么要选择你,而不选择其他的品牌?品牌对顾客以及社会的商业与情感价值在哪里?品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再回头看看黑莓手机,就像我刚才说的,它在20年前,成为大家热衷的产品,就是因为它有着非常独特的价值,包括我说的键盘,messenger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当初所拥有的很多价值被其他竞争对手逐渐追上,甚至超过,而这个时候,黑莓的价值就已经在顾客的心目中渐渐淡去,它后来的结局也是顺利成章的了。 Poy:是的,非常同意您的观点。因为黑莓流行的时候,我那时还在中国生活,印象中只在一些美剧中有它出现的场景,在中国市场还没真正发力,就已经被苹果的来势汹汹给吞没了。它在这个市场的表现也暴露了它用户价值与消费需求严重不匹配的问题。 你比如说用户定位问题。你想啊,在那时,它进入中国的定位是跨国公司的高层商务人士,这个人群太小众了。要知道,那时中国市场的潜力大得惊人,十几亿人口的市场,移动电话用户不过三分之一而已,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黑莓却保持着它高端用户的骄傲,没有想办法下沉市场,完美错过了智能手机爆发式增长的中国市场。 另外一个重大的错误,就是您谈到的用户价值问题。其实按理说,保持高端定位并不算是错,毕竟苹果一直骄傲地盆满钵满地赚到了现在。但没有准确地锚定自己的用户价值,就是不可挽回的错误了。尤其对于跨国的企业来说,应该根据当地市场,调整策略,制定符合当地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一成不变是不行。 正如您所说,黑莓当时解决用户体验中的最大痛点之一是邮件。而那时的中国市场与北美市场不太一样了,还是以传统的短信、彩信、彩铃这些基础业务为主,那个时候被认为下一个金矿的不是邮件,而是手机游戏。所以黑莓踏空是再所难免的。 这也让我想起加拿大的国民品牌Tim Horton’s, 他就做得很好。大家都知道,它在加拿大主打的是平民消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像伙伴一样的角色,是邻家姑娘小家碧玉,但是我看过上海的店的照片,非常有情调,非常有设计感,非常地考究,绝对是一位大家闺秀的模样!这就是做到了本地化,差异化市场策略。 Poy: 柠檬朋友们,我们第一期的“柠檬变成柠檬水with Hua and Poy”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下期节目再见! 【收听方式】 欢迎您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iHeart Radio,Goog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柠檬变成柠檬水“ 【联系方式】 微信:@reelstone;Hello_Poy 网站:www.turnlemonintolemona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in/hua-yu-ca/

13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