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预想到战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会如此之大,这不仅是战争本身所造成的,还来自于之后对于被损毁基础设施的重建。” 俄乌战争一周年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评估乌克兰的环境影响 战争不仅带来了人道危机,还有一个常常被忽视的“战争受害者”——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过去60年中,至少有40%的内部冲突与开采自然资源有关,包括木材、钻石、黄金和石油等高价值资源,以及肥沃的土地和水等稀缺资源。 俄乌战争已经持续3年多了。在俄乌战争一周年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指出,战争逆转了乌克兰多年的绿色转型成果,带来更复杂多维的环境危机,战争对乌克兰的环境造成的可衡量的破坏高达460亿美元。 乌克兰农业产业也遭到了污染的影响。 图源 AP- Andrew Kravchenko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一位植物学大咖——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孙越。她指出,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粮仓,更重要的是,乌克兰的自然栖息地不仅是成千上万物种的家园,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天然碳汇,其中就包括她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碳汇植物——泥碳藓。 然而,俄乌战争在第一年导致了1.2亿吨温室气体的净增长,相当于像比利时的年排放量。战争不仅带来了高额排放和环境污染,也正在摧毁乌克兰珍贵的泥炭地。 粗叶泥炭藓-四川达古冰川。图片来自网络 《挪威的森林》的现实场景就是泥炭沼泽,当年红军过的雪山草地也是泥炭沼泽。泥炭沼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碳汇生态系统,因为泥碳藓可以永久固碳,储碳量是森林的两倍。 本期播客我们将从孙越副教授的研究出发,聊聊战争带来的环境及生态影响,以及人类重要的碳汇植物。希望战争早日结束,正如孙教授所言,对每个人来说,“干净的水,干净的土壤,干净的空气,何其重要!” 神奇的碳汇植物——泥碳藓。图片来自网络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 / 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孙越 /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音频制作:艾尔莎 【时间轴】 01:30 乌克兰为何被称为欧洲粮仓 06:15 俄乌战争带来了哪些环境问题 10:50 什么是泥炭藓?兰花只能种在里面 16:22 泥炭地可以永久固碳,储碳量是森林的两倍 21:45 欧洲在重新种植泥炭藓,退耕还湿 25:00 泥炭湿地是圣诞老人的驯鹿的故乡 30:01 《苔藓森林》的互惠之网,苔藓能做尿布和卫生巾? 38:03 泥炭沼泽:《挪威的森林》的现实场景,红军过的草地 42:52 贵州农民脱贫靠泥炭藓,用人工种植保护野生资源 48:42 贵州老奶奶的可持续采摘 53:00 泥炭沼泽是欧洲最值钱的碳汇产品 58:20 战争的碳排放非常多,和平也是助力碳中和 【本期出现的音乐】 WatR-Fluid from Pixabay 轻-千库音乐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克拉克森的农场》第四季,你刷完了吗? 这一季,英国迎来了工业革命以来降雨最多的一年,导致克拉克森的农场收成惨淡。不靠农业赚钱的他又搞了个大工程——集餐饮、店铺和酒吧于一体的乡村酒吧,在一片鸡飞狗跳的忙乱中,他终于尝试了一把“从农场到餐桌”的农业合作社。而其他农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有些人不得不卖掉收割机,因为无麦可收。 克拉克森的农场搭子们的生活也同样精彩,小卡巡演了两个月成了大明星,丽萨有了自己的清净空间,军师查理情绪稳定地收拾克拉克森的烂摊子,杰哥时不时出来幽默一下。 这一季还有一位备受欢迎的新人物——年轻女农民哈姐,她的手机壁纸是自己的拖拉机,她还在tik tok上直播自己的农场生活,因为“一整天坐在拖拉机真的会孤独”,她让我们了解到了英国农民的孤独和自杀问题。总之,这一季的《克拉克森的农场》一如既往的丰富多彩。 本期播客,我们就来聊聊第四季里的那些名场面。本期的聊天嘉宾是鳕鱼,她自称是“爬山掉过河里,做实验掉过坑里的种苗小能手”。鳕鱼一直学习森林保护,关注植物和真菌的相互作用10年,今年她开始尝试大田试验,所以看完克拉克森的农场,有很多想要聊的。未来我们还会邀请鳕鱼来聊聊她的研究,揭开植物和真菌的神秘世界,如果你有什么想听的内容,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哦~~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 / 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鳕鱼 / 爬山掉过河里,做实验掉过坑里的种苗小能手 音频制作:Jing 【时间轴】 01:15 这一季的新人物哈姐有多厉害 07:50 丽萨更让人喜欢了,吐槽切中要害 11:55 总被克拉克森惦记的格蕾塔 13:25 种地的坑太多了 18:26 大田试验: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 20:50 小卡的生日是7月3日 23:55 忘年交的冲突名场面:兰博基尼升降梯 27:10 全能军师查理,国内有类似工作吗? 33:50 鸡飞狗跳的酒吧开业,打工人代入感太强 39:54 从农场到餐桌&农业合作社,过于理想主义? 43:25 为什么要关注本地食物 50:00 中间商/批发商存在的必要性 55:10 靠天吃饭的农业怎么持续? 01:01:10 国内外的可持续农业政策 01:10:20 种地和农民都是孤独的,酒吧存在的必要性 【本期出现的音乐】 《克拉克森的农场》OST 【延伸内容】 明日之路播客Vol.45:《克拉克森的农场》出书了,我们约编辑聊了聊剧里没有的梗 明日之路播客Vol.67:《克拉克森的农场》里的动物:猪爱躺平,牛也会卷 明日之路播客Vol.69/ 70/ 71/ 73/ 75:靠天吃饭播客系列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出身疍家的清朝海盗郭学显,虽不能通过读书进入主流社会,但他设法打造了一艘藏书船,在一望无际的海上阅读。两百年后,他的后代郭英中成了南港的房产大亨(郭英中是港剧《大时代》里的一个富豪角色)。 2046年,在南港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时,郭海盗的一支后人所代表的市民力量推翻了开发商在海上圈地建造高级社区的计划。市民选择用浮岛模块自主建立生态友好的、去中心化的海上社区,仿佛回归到祖先的生活方式。” 以上这个故事来自视觉装置作品《碎波上的星光行》(Star House above the Breaking Waves),是胡芮受广东时代美术馆展览《岛亦有道》委任创作的作品。在不到20分钟的视频故事里,描绘了一个虚构的未来华南沿海城市“南港”通过开发和建造水上社区来应对沉没危机的场景。作品将现代房地产开发与华南海盗的故事交织,反思开发与生态危机中的权力博弈。 视觉装置作品《碎波上的星光行》 图 胡芮 2017年,胡芮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艺术硕士学位。2018年,洛杉矶发生了严重的山火,生活在洛杉矶的胡芮开始关注气候变化。他看到媒体道理里,好莱坞明星的豪宅被烧毁了,在新闻上哭诉。 他认为,这种报道方式似乎用娱乐的视角把环境灾难消解了,每天大家还是照常去游泳池参加派对。这让他感受到一种荒诞的反差。于是,他做了一个作品叫《很快就会够深了》。一群人在一个飞机舱里举行泳池派对,飞机里的水慢慢往上升,水越来越深,最终淹没了整个飞机舱。 数字艺术作品《很快就会够深了》 图 胡芮 之后,他开始创作更多围绕气候变化议题的数字艺术作品。2019年底,他从洛杉矶回广州过春节,新冠疫情暴发后,一度辗转于广州、香港和上海三地。如今,他就职于昆山杜克大学。 本期播客,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胡芮来聊聊,他的数字艺术作品如何探讨气候变化议题?艺术家如何面对AI创作的幻觉叙事?在资本和权力构成的框架之外,是否存在一片乐土,能让人实现一些无法实现的自由? 《靖海全图》描绘了嘉庆年间清总督百龄奉旨平定海盗、张保仔归顺清廷的故事,图为“火攻盗艘”。 【本期制作者】 主播:Xiaozhou / 媒体人,明日之路社群小伙伴 聊天人:胡芮/数字艺术家,昆山杜克大学助理教授 音频制作:艾莎 【时间轴】 02:20 个人流动史:贵州、广州、厦门、美国 05:10 虚构城市“南港”是哪里?背景是什么? 08:15 故事中火神“祝融”的神格流变 13:35 爱读书的清朝海盗郭学显是真实人物 21:40 海盗展现了一种自由的想象和可能? 27:40 灵感:美国摄影师Allan Sekula拍摄的港口故事 31:10 郭英中来自港剧《大时代》中的三大富豪之一 39:45 “可持续”是被资本主义包装的另一种商品? 48:50 作品中的华南元素 57:30 如何面对AI创作的幻觉叙事 01:01:50 受洛杉矶山火启发的气候变化艺术作品 01:06:30 如何在大系统里面找到自身的位置? 01:14:30 推荐一些作品和书目 视觉装置作品《碎波上的星光行》 图 胡芮 【本期出现的音乐】 My Girl - The Temptations Acoustic Blues 【延伸阅读】 想象的南方|数字艺术家胡芮:2046年的南港:回归何种海上生活?(澎湃新闻)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想做的人,在想做的时候,做想做的事,想做多少做多少” ——《转型城镇:一场应对气候变化的社区试验》 上面这句话精辟地总结了转型城镇的内核。那么,什么是转型城镇? 几年前,我在法国纪录片《明天》里第一次知道了转型城镇(transition town),当时只是觉得转型城镇的创始人罗伯·霍普金斯(Rob Hopkins)特别逗,手里拿了一张面值21元的社区货币侃侃而谈。 纪录片《明天》剧照,罗伯·霍普金斯谈论他对世界末日的理解 他说:人类对于自己的灭绝有各种精彩绝妙的想象,我们拍摄了各种人类被灭亡的电影,核弹、传染病、僵尸、机器人等等。但我们没有拍如何去解决问题的电影,大家对于解决气候问题的想象是生活会变得悲惨,只能吃发霉的土豆,像世界末日一样。 话锋一转,霍普金斯突然兴奋地说,世界末日多美妙啊,也是重生的契机!具体怎么重生呢?其中给一个方式就是他发起的转型城镇。 《转型城镇:一场应对气候变化的社区试验》这本书介绍了日本的转型城镇——藤野的社区实践,让我对转型城镇有了更多具体的想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作者对于可再生能源的认知。 “当今世界最丰富却利用得最少的可再生能源是什么?通常的回答是太阳能和风能,但我认为是人类所拥有的创造力。” 这段话让我想到曾经采访过的东京草原公园,发起人下中菜穗女士告诉我,草原公园和家纹一样,是所有人一起创造才得以延续的场所。 注:日本的“家纹”始于平安时代,通过贵族和武士代代相传;到了江户时代,平民也可以使用家纹。所有人都能使用,这些美丽的纹切得以流传下去。 藤野自然风光。图 老汤 同样地,转型城镇的核心不是硬件设施,而是如何唤醒当地居民体内的创造力,创造一个让人最大限度发挥潜力的社会。转型城镇可能就是一片空地,让“想做的人,在想做的时候,做想做的事,想做多少做多少。” 本期播客,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两位嘉宾,一位是这本书的译者Fancy,另一位是零活实验室的老汤。二位都去过藤野,有很多一手见闻,同时也都关注和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 转型城镇日本藤野的存折型社区货币,欠债不用还。图 老汤 我们在这期播客里聊了聊: 转型城镇如何在日本藤野变成了现实? 什么是社区货币?如何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如何一起社区养鸡?剥树皮能让森林更健康? 如何激发人的创造力?如何从零开始实现转型城镇? 本期又有福利啦!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评论区留言,我们会精选三条留言,送出三本《转型城镇:一场应对气候变化的社区试验》。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 / 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 · Fancy / 《转型城镇》译者 · 老汤 / 零活实验室发起人 音频制作:艾莎 【时间轴】 02:40 对转型城镇的第一印象:尊重当地人,低调融入生活 09:52 藤野在日本是怎样的存在 13:10 藤野新居民来源:艺术家、朴门/华德福、反思311 15:38 藤野的社区货币:用存折记录人的连结,搭建网络 25:00 不用担心负债的社区货币,负债是为了挖掘别人的潜能 31:22 社区货币打破等价交换,个人技能供需让社区流动起来 35:43 日本311后,市民如何让能源自给自足? 43:10 怎么自己装太阳能?可以参加藤野按摩师的工作坊 46:05 森林活动:很疗愈的插棍子?剥树皮能让森林更健康? 57:02 食农活动:社区养鸡怎么搞?本地餐厅如何成为枢纽? 01:02:50 三鹰野菜村:维持了40多年的食物买手店 01:09:00 小山女士:不用一直高亢工作,核心可以解散 01:13:10 实现转型城镇的12个步骤 01:24:18 日本另类生活方式案例:长野循环生活民宿和平之家 01:30:45 类似藤野的北京辛庄,房租越来越贵了 01:38:10 韧性:内核稳定,降低欲望,在哪里都能生活下去 01:48:45 如何激发人的创造力:缺乏、空间、正向激发、自发集结、没有KPI 02:01:10 打开天线,对自己的热情负责,找到自己的转型城镇 【本期出现的音乐】 Sound Effects from Pixabay Les jolies choses 【延伸阅读】 · 什么是转型城镇?|《转型城镇:一场应对气候变化的社区实验》分享 · 东京的草原公园:一个自由的公共空间 · Slow Small Simple 2025可持续地球生活节 in 上海(4/18~20) · 分享 | 日本的学习型民宿(《碧山10:“民宿主义”》)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今年地球日,明日之路没有做特辑播客。不过,我们参加了不成气候播客的串台,6个播客一起推荐了很多期值得在地球日收听的播客。 明日之路给大家推荐去年地球日制作的播客: 播客|生活是陌生却美丽的谜团,其中就有小行星撞地球的故事(明日之路Vol.65)地球日特辑 另外还想推荐干货非常多的上一期播客,可以算是可再生能源零基础入门: 播客|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后,电费会涨还是跌? (明日之路Vol.79) 最后,明日之路推荐了一个英文播客Radiolab,是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的一个综合性播客,特别推荐听听他们的科学故事和环境故事,在小行星撞地球那期播客里,分享过他们的一期播客故事,感兴趣的可以去听听啊~~ 2009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 4 月 22 日正式定为国际地球母亲日(International Mother Earth Day),呼吁人类将地球及其生态系统视为共同的家园,强调保护地球对于改善生计、应对气候变化、遏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意义。 【本期剧透】 02:51 《明日之路》 05:20《七个白菜》 07:33《可持续对话》 08:40《气候先锋访谈录》 14:16《碳笑风声》 21:53《不成气候》 播客推荐名单: � 不成气候 � 明日之路 � 七个白菜 � 可持续对话 � 气候先锋访谈录 � 碳笑风声 � 处处闻啼鸟 � 环境中国 � Origin进化论 � Radiolab � Outrage + Optimism � Environmental Insights � Volts � Shift Key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最近,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全球震荡,媒体在报道中都提到了1930年代大萧条。《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书作者达利欧指出,我们正经历一次"一生仅见"的全球货币、政治和地缘政治秩序的系统性崩溃。 达利欧指出,还有两股强大力量也在重塑世界:一个是自然灾害(干旱、洪水和大流行病)的破坏性日益增强;另一个是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将深刻影响生活各个方面。 实际上,全球气候政策也在特朗普上台后受到冲击。特朗普上任第一天就签署了一封致联合国的信函,告知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同时,他关闭了气候变化办公室,终止了绿色新政,取消了一些应对气候危机的行政令。虽然,这次退群是意料之中,但这些举措为全球气候危机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的康俊杰博士来跟大家聊聊,美国退群后,能源政策会如何转向?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有何影响?俄乌战争对欧洲能源有哪些影响?除了这些宏观议题,我们在播客里还聊了聊: 可再生能源会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多快? 太阳能的发展能让世界更平等吗? 光伏能帮小微企业省钱吗? 光伏存在哪些争议和问题? 微纪录片《一杯啤酒的价格清单》海报,微信扫码可观看正片 最近,明日之路制作了一个微纪录片《一杯啤酒的价格清单》。我们拍摄了海口的一家很酷的啤酒厂,一群年轻人把海口市中心的“鬼屋”改造成当地精酿啤酒的据点——赤屿谷盗,然而气候变化正在增加啤酒的成本,年轻创业者们面临挑战。 你知道一杯啤酒的成本包括什么吗?一杯啤酒和可再生能源之间能有什么关系呢?可再生能源真的能帮啤酒厂省钱吗? 欢迎大家去微纪录片里寻找答案,也许会给你提供一些绿色新思路。 微纪录片《一杯啤酒的价格清单》剧照,康俊杰博士为小微企业的可持续转型指点迷津。微信扫码可观看正片。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 / 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康俊杰 /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副主任 音频制作:Jing 微纪录片《一杯啤酒的价格清单》剧照,二人参观海口光伏应用案例。微信扫码可观看正片。 【时间轴】 01:50 美国退群后能源政策会如何转向? 05:06 可再生能源包括什么? 06:32 俄乌战争对欧洲能源有哪些影响? 10:45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多快? 14:15 太阳能的发展能让世界更平等吗? 18:25 太阳能和光伏有什么区别? 21:10 光伏如何赚钱?用价格差套利 23:30 哪些企业和场景适合用光伏? 27:10 光伏应用有哪三种模式? 31:20 未来的光伏应用趋势是什么? 33:10 中小企业为何不用光伏? 34:16 如果装不了光伏,如何用可再生能源? 36:33 光伏存在哪些争议和问题? 39:30 极端天气下,如何保供电力? 46:00 如何解决可再生能源的“不靠谱”问题? 51:25 可再生能源对日常生活有啥影响? 【本期出现的音乐】 The First Sun (Uplifting) from喜马拉雅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最近,多家媒体报道,一些食品包装上的用语,比如“其他没了”“零蔗糖”“壹号土”“千禾0”是品牌的注册商标,并不能代表食品成分,更多是一种文字游戏。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少糖、低脂、低盐、不含防腐剂等标识越来越多出现在食品包装上。然而,这些新卖点背后却存在一些误导和陷阱。因此,学会正确阅读食品标签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绿色光年的几位00后,他们做了一份关于食品标签与企业ESG的研究。他们发现使用食品标签的国内食品企业在增多,然而相比于国际企业,即使是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27家企业,他们在食品标签的透明度与使用率上仍有待进步。 国际上使用的红绿灯食品标签系统。图片来自网络 这几位00后将分享他们对食品标签的研究和观察。他们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比如购买商品时,不要被醒目的大字误导,一定要仔细阅读食品营养成分表。 同时,他们也呼吁,企业自发使用更加透明和识别性强的食品标签,例如国际上的“红绿灯”食品标签,此外尽量标出食品过敏源信息。这样不仅方便消费者选择,也能提升企业的ESG评分,有利于企业出海发展。 我们在播客里聊了聊: 食品标签上有哪些重要信息?食品标签如何误导消费者? 食品标签和ESG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红绿灯”食品标签?企业为什么要关注食品标签? 食品标签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食品标签对青少年有哪些不良影响? 常见的食品标签,信息量最多的营养成份表 如何阅读上面的食品成份表,具体如图示 你平常会看食品标签吗?你对食品标签有哪些疑惑? 欢迎来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 / 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 · 龚文竹/绿色光年青年项目负责人 · 陈柯霏/英国利物浦大学国际关系本科生 · 姜紫涵/英国利物浦大学国际关系本科生 · 高子涵/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生 音频制作:艾莎 上海推广的红绿灯含糖饮料标识 【时间轴】 00:52 00后为什么关注食品标签? 06:10 食品包装上的“其他没了”“ 0+”其实是商标 10:50 怎么读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份表? 14:00 “少糖”真的少吗? 18:10 不饱和脂肪酸有哪些化名? 21:32 “红绿灯”食品标签是什么样的? 25:30 食品成分的过敏源有哪些? 32:20 火锅底料的碳足迹怎么算? 38:30 食品标签对青少年有哪些不良影响? 40:40 食品标签如何影响ESG? 46:05 参加世界粮食论坛是怎样的体验? 52:45 吐槽一下学校食堂 57:33 家长早上5点去监督送餐车? 01:02:40 食品标签:不要看大字,看小字 【本期出现的音乐】 Suspicious dramedy from pixabay Hip hop dramedy from pixabay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人和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如果亲兄弟不和谐,自然会产生灾难。” 这种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理念来自摩梭人的经典东巴经。摩梭人从每年的新年(汉人农历十二月初一)开始,会在一年中举行400多场仪式活动,传递的核心精神就是崇尚自然,铭记自然神,以此来寻求人和自然的平衡之道。 东巴文字。图 Jing 本期播客,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授孙庆忠。2024年,孙庆忠和研究团队出版了东巴文化三书(《守望东巴》《摩梭仁者》《纳人乡韵》),这是一套颇能触动人心的民族志包含文化志、口述史和影像志。 孙庆忠从1995年第一次下乡做田野工作开始,他每年至少在村里住上一个月,30年来不曾间断。在孙庆忠看来,“油米村就好像趴在山肚子里一样,周边的神山和圣灵一直活在村民的生活里。”而当地的“种养循环”和“农林结合”展现了古老的农耕技术如何仍然活在村庄之中。 图片来自《纳人乡韵》 在《守望东巴:云南宁蒗油米村摩梭人文化志》一书中,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研究团队对油米村人生活的理解和共情。更能体会到在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理念下,摩梭人的生活有礼有节,精神充盈而有力。让生活在大城市的忙碌打工人羡慕不已! 正如孙庆忠眼中的油米村生活,“村民的幸福很简单,着实令我们羡慕,甚至有些可望而不可及”。 需要提醒一下,本期播客剪辑自一次线上采访,录音品质不够完美,听众朋友们可以选择更合适的收听方式。我们相信充实精彩的播客内容会让你沉浸其中,收获满满。在本期播客中,我们聊到: 油米村的生活有多悠然? 摩梭人的自然观是怎样的? 东巴文化为何能持续至今? 现代东巴既要生存又要学东巴,传承文化面临哪些挑战? 我们对摩梭人的走婚有哪些误解? 农业文化遗产是什么?人类学研究是为了什么? 图片来自《守望东巴》 本期又有福利啦!!! 感谢中信出版社的支持。欢迎大家在小宇宙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精选一条留言,送出赠书一本。不要错过这个了东巴文化的机会哦~~ 东巴文化三书:《守望东巴》《摩梭仁者》《纳人乡韵》 【本期制作者】 主播:xiaozhou / 媒体人,明日之路社群小伙伴 聊天人:孙庆忠 /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授 音频制作:艾莎 【时间轴】 00:41 人类学:通过别人的生活,反思自己的文化 02:40 “做老百姓不要狠狠赚钱,够吃就够了” 06:20 悠然的状态:牛如果今天不回来,明天就会回来 08:50 人和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亲兄弟不和谐,就会产生自然灾害 14:20 哈尼梯田延续至今的奥秘:四素同构 18:30 农民工大潮下,当地农作物如何变迁? 25:30 通路后,当地有哪些变化? 29:41 历史上的淘金潮是怎样的? 34:00 学东巴不易,还要打工生存,如何传承东巴文化? 41:10 信仰的力量:第一次到油米村就被老东巴迷住了 48:10 村民出去打工上学,还会回来吗? 54:05 文旅与民间文化之间的冲突:一些舞蹈不能随便跳的 59:50 摩梭人的走婚有哪些误解? 01:07:40 农业文化遗产是什么? 【本期出现的音乐】 Back Home Again_John Denver My Heart (pop house) - Pixabay 【延伸阅读】 专访|孙庆忠:油米村摩梭人如何让生活有礼有节、精神充盈有力 (澎湃新闻·翻书党栏目)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2023年,中国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24年被称为“银发经济元年”。当一些人在畅想“未来10年财富风口”时,另一些人却遭遇了突然病倒的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 据媒体报道,超1.7亿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的共同“大考”初现,然而从个体、社会到政府都远未做好准备。作为独生子女,当突然面对生病的父母时,我们都是手足无措的。如果能及时得到一些建议,对自己和家人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期播客的主播耳朵,在童年时代经历过长期的住院手术,也在2022年底经历过不堪重负的医疗系统。当时,她在医院走廊遇到了一位意识不清的老干部,念叨着解放前打仗时的信息,似乎在迷迷糊糊地打仗。在她眼中,医院——这个超越了实体容纳力的空间,包含了超越系统的精神、责任和信念。 而两位聊天人——Jing和xiaozhou,一位在去年夏天父亲突然住进ICU后,不得不在离开大城市,回老家照护家人;另一位则在10年前经历过母亲的突发脑出血,手术康复10年间,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o 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独生子女如何应对? o 在求医问诊的过程中,如何快速获得有效信息,如何做出理性的诊疗判断? o 信任医生是天然的吗,如何处理医患关系? o 作为独身子女,是否背负了道德压力,如何自我解压? o 如何劝说倔强的老人遵医嘱? o 在照护病患家人和自己的工作生活间,如何保持平衡? o 面对医院改革、集采药等政策变化,如何让老人不受负面影响? 我们将在本期播客中探讨以上问题,同时也推荐了几本与医疗及照护相关的书籍。如果你突然收到父母患病的消息,可以看看我们总结的10条小建议,希望能缓解你的焦虑,帮助你更有勇气地面对。 随着独生子女一代步入中年,老年人的照护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根据NPR的报道,在美国,估计有超过1亿人在无偿照料他人,这些照护者们很容易出现“角色吞噬”的心理问题,近一半人感到孤独。 希望本期播客能给更多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你也在面临相同的困境,或者还想了解更多相关问题,欢迎来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期制作者】 主播:耳朵/媒体人 聊天人: · 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 xiaozhou/媒体人,明日之路社群小伙伴 音频制作:Jing 【时间轴】 03:10 回忆2022年底的上海医院,迷迷糊糊“打仗”的老干部 10:05 Jing突然面临ICU,罕见病肺纤维化 14:30 十年前,xiaozhou的母亲突发脑出血 21:00 如何快速做出诊疗判断? 27:00 一些实用建议:及时求助、做笔记、打电话、线上问诊、病友群 34:10 与一线城市大医院的线上会诊怎么操作? 38:55 医患关系是双向的,不浪费医生的时间 45:40 生病非常考验家庭关系,生命是由家属决定的 47:55 无法做决定时,求助易经占卦 52:50 遇到倔强的老人,如何劝说他们听医嘱? 01:00:10 医院里极度压缩的时间感 01:07:18 病人回家照护,护工和家政很重要 01:11:30 照护病患,独生子女一代缺乏支持系统 01:19:10 在治病和照护过程中,如何自我安顿? 01:23:00 老家的日常生活给予亲戚间的礼尚往来 01:31:00 医疗和照护书籍推荐 01:38:32 《病非如此》刘绍华的选择,类似上野千鹤子 01:41:00 多关注自己的健康,关注照护者的心理问题 01:48:45 医疗科普需要更多监管,进化健康信息环境 01:51:30 蛇为什么没有颈椎? 01:54:00 照护自己和家人,也要照护地球 01:57:35 集采降压药,给老人带来什么麻烦? 【本期出现的音乐】 Mystline by Nujabes 【推荐书籍】 《病非如此》刘绍华,2024 《完美捕手》 [美] 斯蒂芬妮·斯特拉次迪 / [美] 汤姆·帕特森,2023 《重症之后》丹尼拉·拉玛斯 Daniela lamas,2022 《陪父母老去》解玉军,2024 《如何有尊严地离去》涂炯,2024 《无尽之形最美》肖恩·卡罗尔,2023 【延伸阅读文章】(微信公号上可直接阅读) 《一位ICU医生的生死观察》 《Why we care? 以及关于照护书写的征集 | 看理想 x 结绳志》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之困:双亲失能中年独子在照护与生计两端奔忙 | 深度》 《照护者说|胡泳:异秉》 《37岁肺癌晚期,一个年轻人被打断的人生》 《当“网红”医生消失时,医学科普短视频重新“洗牌”》 《不要等进ICU了才关注健康,气候同理》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五季续订了! 明日之路播客聊过两次《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三季里,除了我们聊过的农场动物们,还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克拉克森对天气的抱怨:春天干旱,土地就像混凝土一样,土豆只能长到鹅卵石那么大;秋天雨下个不停,潮湿到无法收割,还遇到了史上最热的夏天。这些情节让观众马上感受到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相比于离我们生活遥远的克拉克森的大农场,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一位了解国内乡村和农业的嘉宾杨青。他从2016年开始,用口述史访谈和民间写作的方式,一直在云南金沙江流域沿线做调研,观察气候变化对小农生活的影响,还在乡村社区做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生活在金沙江流域的纳西人有句谚语:“哪里有栗树,就可以在那里住下来。”在西班牙,气候变化的干旱影响了栗树的生长,导致当地黑猪吃不到橡果,进而影响了伊比利亚火腿的风味。同样的情况也正发生在金沙江流域,丽江在过去70年升温了3.8度,气候变化正在影响当地人的生计和食物。 2016年时的石头城城门。图片来自杨青 我们在播客里聊了聊:克拉克森为何如此吸引人?气候变化如何影响金沙江流域的农业生活?当地有哪些食物和文化消失了?石头城的梯田灌溉系统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当地村民,尤其是女性,有哪些气候适应行动? 杨青把克拉克森比作“英国李子柒”,他们都满足了都市人对乡村和农业的某种想象。杨青还敏锐地观察到,作为流量网红的克拉克森在慢慢后退,虽然身陷与当地议会和邻居的博弈,但他与地方和当地人建立了联结。 和英国首相谈笑风生的Kelab Cooper。图片来自网络 杨青最喜欢的人物是被英国首相接见(却分不清英国最高领导是总统还是首相)的小哥Kelab Cooper。他认为,克拉克森让我们看到了当地的一代代Cooper,他们才是扎根乡村的本土力量。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一代代的Cooper,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需要都变成伦敦和上海。只有扎根本土的气候行动才会更可持续,也会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宝贵的地方经验。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杨青/文字和影像作者,地方知识整理者 云南昭通人,1996年从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就职于多家媒体,并创立云之南公益影像行动,参与多个公共文化、社区发展与气候变化应对项目。从2016年至2023年,杨青在金沙江流域沿线的老君山、石头城、他留山、水富等地调研,开展口述史访谈和民间写作,完成调研报告《山河影:金沙江中下游流域环境记忆》。他希望通过追溯当地居民的生命故事和文化根源,激发他们自身的行动和觉醒,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音频制作:江嘉琳 石头城玉米种。图片来自杨青 【时间轴】 02:45 一口气刷完三季的感受 08:55 纳西谚语:有山有水,玉龙雪山都可以移走 11:05 用水要有规矩,克拉克森也不例外 14:35 食物多样性:绿色的都是菜,会动的都是肉 16:50 当地特色美食:鸡豆凉粉、大活鸡、黑猪 22:10 栗树受气候变化影响,西班牙火腿变味,也影响了云南 29:50 干热河谷灾变和极端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32:25 农民用水成本变高,打口井要10万 35:15 当地人的气候适应行动有哪些? 37:30 女性智慧:自制健康饮料,广场舞健身交流 41:50 梯田如何应对水资源紧缺问题? 47:40 为何要保护老品种? 52:10 气候变化打乱了物候节气,祈雨仪式变尴尬了 56:30 最喜欢当地的一位位Cooper,人与地方的连结 01:05:10 地方性生活的价值:丽江就是丽江,有当地的Cooper 01:08:20 可持续案例:里山宣言、哈尼梯田 01:17:15 克拉克森让人看到英国田园的“诗和远方” 金沙江干热河谷。图片来自杨青 【本期出现的音乐】 《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三季OST 【延伸阅读】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前段时间“去联合国拍照打卡”上了热搜,在南风窗的报道《网红涌进联合国》中写道:“花费26万元就可以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可以在会上发言加全球直播”。 与此同时,中国青年代表王一博用宣传片为联合国第29界气候大会(COP29)助力。一时间,气候大会在国内自媒体圈成了留学中介为“联合国名流”镀金安排“王一博同款发言”的产品。 那么,真实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到底是怎样的?怎么参加气候大会,需要花钱吗?为什么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也参加了气候大会?气候谈判是各国互撕现场还是情报交易场?为什么中国还没有举办过气候大会? 本期播客的主播毛竹在2024年11月前往阿塞拜疆实地参与了气候大会。她邀请到三位同样参与了气候大会的年轻人,他们有气候领域的专业从业者,也有非气候领域的平面设计师,还有关注气候变化的大学生。大家共同探讨了在年轻人看来,气候大会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COP29气候大会的场馆 气候大会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有人认为能让年轻人更燃更乐观,因为看到了那么多在努力“拯救世界”的人,还看到很多因气候危机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悲惨生活;也有人认为参与多了,可能会更悲观,因为气候行动过于缓慢,人类还在为谁要付钱而推诿吵架。 但是不管怎样,这几位年轻人都认为,参加气候大会让自己有颇多收获,也让自己有更多勇气面对眼下的生活。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气候大会的信仰角发言。图 毛竹的同事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气候大会上发声: “2021年的7月20日,少林寺所在的嵩山地区遭遇了特大暴雨,三天时间内下了一年的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当地的历史上从未有过。 气候变化的危机实质就是人心的危机,是人类欲望的过度膨胀,在无休止的索取中丧失了自我。” 听完这期播客,也许你会发现,其实每个普通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气候大会,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正在被气候变化影响着。 这期播客里讲的气候大会和你预期的一样吗?你想参加气候大会吗?除了王一博,你觉得哪些明星适合去气候大会?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评论哦~~ 里海边一场逼真的营救抹香鲸的行为艺术。图 许烨 【本期制作者】 主播:毛竹 / 明日之路社群伙伴、气候传播工作者 聊天人: · 梦楠 / 对话地球策略传播负责人(dialogue earth) · 许烨 / 平面设计师、漫画创作者 · 新智 / 国际发展专业在读研究生 音频制作:Jing 新智和他的巴库青旅室友们一起散步,埃及小姐姐建筑学专业毕业,是埃及的一家环保组织的志愿者。最右边的黑人小哥来自尼日利亚,是一家国际环保志愿者机构的负责人。他总是说COP is all about collaboration,新智给他做了柠檬姜茶。 图 新智 【时间轴】 04:10 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要钱吗?阿塞拜疆当地人也能随便逛? 15:31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为什么参加气候大会?还有哪些有趣的人? 20:45 闽东乡村青年发现自己与世界各地的原住民联系在了一起 22:20 与气候大会同岁的年轻人!为什么每年开在不同的城市? 32:46 气候大会为什么谈钱?怎么谈钱? 43:52 阿塞拜疆和非洲参与者说,应对气候变化要靠中国了 52:43 和每个人都相关的气候适应还缺多少钱? 54:52 社会组织如何推动气候议程? 01:04:09 气候大会的魔力:让参加的人变得更乐观 01:07:21 气候大会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01:13:58 年轻人参加气候大会,竟然比上班还积极? 01:21:30 为了开气候大会,各国要做哪些准备? 01:24:30 最大的遗憾是中国还没办过气候大会 01:30:02 除了王一博,哪位明星最适合去气候大会? 许烨的漫画系列《金田》入选了WWF“再生”项目,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嘎原 【本期出现的音乐】 It Was Just A Dream from 千库音乐 【延伸内容】 书籍《从哥本哈根到巴黎:国际气候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微信公众号(许烨):嘎原 微信公众号:对话地球 dialogue earth 播客“开放编集室”:我在阿塞拜疆围观了“拯救世界”的现场,超——现实! 小红书(许烨)账号:傻明 小红书(毛竹)账号:毛竹的气候研究日记 小红书(明日之路)账号:明日之路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最近,90岁的动物学家珍·古道尔来到了中国,她的传奇一生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明日之路本期的播客嘉宾,为珍奶奶的中国行献上了一份独特的伴手礼——一款名为“我们进化成人类之前”的香蕉皮混合威士忌。 正在看“我们进化成人类之前”的珍奶奶。图片来自边忭 你知道,全世界每年有1/3的食物是被浪费和损耗的吗? 有数据显示,如果把食物浪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当作一个国家,将排在全球第三! 之前,明日之路播客多次聊过食物浪费,也和兜着走一起策划过多次减少食物浪费的活动:零废弃月饼、堆肥入门指南等等。我们一直认为,减少食物浪费的核心之一是让食物变得更好吃,不管是不受人待见的丑食还是临期食物,如果给它们一次成为美食的机会,它们就不会被浪费了。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食物零浪费发酵工作室LOUDER唠得的两位创始人——边忭和小凯,他们在过往从业经历中感受到惊人的食物浪费,决定运用发酵让丧失价值的食物焕发新生。 最近,他们推出了一款用回收面包制作的格瓦斯。最初,他们把餐厅剩余的面包做成“面包饮料盲盒”——格瓦斯,没想到意外成了畅销品。于是,他们决定推出第一款食物零浪费发酵产品——忒修斯之船00手工格瓦斯。 这应该是国内第一款用回收面包制作的饮品。实际上,国外已有不少尝试,英国的Toast Brewing使用回收面包代替了三分之一的大麦麦芽;比利时的Babylone(面包苦味啤酒),约 20% 的麦芽来自未售出的面包;还有新加坡的CRUST和加拿大的Been A Slice,都用临期面包酿酒。这些创新产品都在呼吁人们关注食物浪费问题。 边忭希望未来能通过创新性的发酵技术,基于农场、超市、餐厅等食物供应链上浪费的原料开发新产品。发酵设计师小凯则非常喜欢NOMA对发酵的理解:每一次减少食物浪费的创新都是发酵的创新。 我们还在播客里聊了聊:发酵如何解决食物浪费问题?如何用回收面包做格瓦斯?做一杯格瓦斯需要多少回收面包?酿酒行业如何减少食物浪费和碳排放?咖啡渣能做康普茶?香蕉皮、馕和大饼都能酿酒? 福利又来啦!!!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你还知道哪些减少食物浪费的创新?你喜欢哪些发酵食物?我们将精选三条留言,送出2听用回收面包酿造的无酒精格瓦斯(上海和北京的小伙伴欢迎自提)~~ 减少食物浪费,不仅能节约大量宝贵资源,对得起农民的辛苦劳作,还可以减少碳排放量,让我们更健康、更省钱。我们期待有更多减少食物浪费的创新实践出现,也希望这些创新能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 / 明日之路发起人,咪咪 / 兜着走发起人 聊天人:边忭&小凯 / 食物零浪费发酵工作室LOUDER唠得创始人 音频制作:江嘉琳 【时间轴】 03:40 餐饮业不得不面对食物浪费 06:10 丑苹果和老品种进不了市场 09:15 国内酿啤酒为何不用本地谷物? 12:00 解决食物浪费的方案可以是双赢的 15:20 “面包水盲盒”格瓦斯意外成了热销品 20:03 格瓦斯和啤酒有啥区别? 22:50 回收面包从哪里来? 25:50 面包店非常配合回收,也会获得回报 32:15 酿酒行业非常消耗能源? 35:10 香蕉皮酿酒,咖啡渣酿康普茶,格瓦斯散打 39:20 哪里能买到格瓦斯?北京和上海线下店 43:50 格瓦斯意外在孕妇圈打开口碑 49:05 创新产品一定要好吃好喝,否则又会有新浪费 51:20 解决食物浪费问题:众人拾柴火焰高 57:00 献给珍·古道尔的礼物:在我们进化成人类之前 01:00:40 天马行空发酵食物:新疆馕、大饼馒头、提篮桥烧饼 【本期出现的音乐】 katakoto beat(instrumental) penguinmusic - Pixabay 【格瓦斯在哪里】 北京 云亍chu面包事务所 芦灰(东四南大街店 & the box店) PUPA酸面包 山海四合 by Jetlag Books 单向空间(檀谷店) 上海 slash kingdom社区咖啡店 线上 Elephant | me lab主理人(小红书) 兜着走(公众号)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