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在县中,和学生聊月经、网文、性别认同

洒洒水

《与100个教育人对话系列》的第五期节目里,我们邀请了两位来自PEER毅恒挚友公益组织的嘉宾,她们目前正在县城中学的PEER空间里实践性别教育,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关于月经,网文,性别认同,分班的那些事儿,欢迎听完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县中同学们所关注话题的看法呀~ 「本期嘉宾」 笛子,PEER毅恒挚友工作人员 糊糊,湖南城步一中挚行者 07:42 卫生巾互助盒子点燃了遥远的可能性 21:42 月经从隐秘的经历变成可以被公开讨论的话题 31:18 为姐姐冲红糖水的初一男生 33:42 能够升入县中的女生只是成绩好的少数人 36:40 手机是县中学生最重要的精神寄托之一 41:29 当同学们的性别认知教科书变成了网文后... 49:30 PEER空间:因为被忽视,所以更安全 1:03:35 性别认同标签可能是一种融入社群的自我保护方式 1:07:33 家庭背景和分数资本的差异带来了分层焦虑 1:11:44 在空间做心理支持的挚行者们 1:10:47 外来者的身份反而给了同学们更大的安全感 1:15:47 在不确定的时代,做一些确定的事情 1:17:47 抑郁经历反而让有的志愿者更细腻 1:22:16 对志愿者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己 1:25:13 一个学期空间要接待三万五千人次 「提到的书」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上野千鹤子 田房永子 著 《厌女》/上野千鹤子 著 「如果你也想成为挚行者」 欢迎关注PEER毅恒挚友公众号 「两位主播」 Yibing,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国际高中老师 梦玹,UCL IOE硕士,大学招生官 「关于洒洒水电台」 这里是洒洒水电台,我们在上海,想和你一起分享教育人的行业观察和自我成长体悟。 感谢大家收听,我们的rss地址是:https://feed.xyzfm.space/hglmccxqc3bb

86分钟
2k+
2年前

13. 水硕很单纯,复杂的是人

洒洒水

本期我们二人聊天的话题是:水硕,这个主题灵感源于最近层出不穷的水硕吐槽视频和报道文章,作为一不小心就会被归进这个标签的文科留学生,我们发现了“水硕”这个词翻红背后的本质原因。不管你是否“水硕毕业”,还是正在去留学的路上,都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水硕”这个词的理解,期待和你一起交流讨论~ 0:34 你听过“反向留学”和“水硕之歌”吗 2:50 就从出国前会被误解成水校的大学名说起吧 12:30 毕业后感觉我们的硕士似乎变得越来越水了 13:30 一些容易被归为“水”的专业分类 16:50 中国人多的留学项目就水吗 17:30 一年制硕士就更水吗 22:34 美国假期为什么这么多 23:47 录取率高就是水吗 24:13 学不到东西就是“水硕”吗 26:00 通识教育就是一场营销 29:55 水硕的根本来源:不同国家不均衡的文凭通胀 42:54 水一个硕士不够,还要水两三个 46:52 去学校运动和狗屁工作 「提到的」 1.《水硕之歌》:远渡重洋上水硕,不如三本和专科;可我觉得挺不错,一年生活我是快乐多;左思右想又一天。我这一天就在电脑前;明天交稿奈我何,睁眼一看写intro;留学做饭争第一,烟雾牢记要散去;半夜火警震天齐,梦中惊醒咱没脾气;都说留学有点乱,凡事可得上点心;遇见好人不容易,不听不信爱自己;水硕很单纯,复杂的是人;谁把谁当了真,套路玩得深;水硕很单纯,万事靠打拼;只要肯努力,秋招没问题(歌词参考) 2. 英国G5大学: 英文又称the G5 group或the G5 super elite,是被英国媒体报道的5所精英学校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并称。 3. 《文凭社会》/兰德尔·柯林斯 著 4. 《毫无意义的工作》/大卫·格雷伯 著 「两位主播」 Yibing,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国际高中老师 梦玹,UCL IOE硕士,大学招生官

52分钟
8k+
2年前

12. 咱就是说,热爱才是最大天赋啊:那些棒球教会我的事

洒洒水

前面的话 《与100个教育人对话系列》第四期上线啦!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一位来自体育教育领域的朋友-小小江,来和我们聊一聊她的从业感悟。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特别有趣且期待了很久的话题:梦玹以前虽然学过游泳和网球,但总体来说是个体育圈小白,对这个圈子有很多的问号,而Yibing从小就系统性地练习羽毛球和跆拳道,也常关注体育圈内新闻,在这期里也分享了很多她对体育的反思。欢迎你听后和我们一起在评论区讨论你和体育之间的那些有趣小事~ 本期嘉宾 小小江 上海威名豹棒球俱乐部球队经理,复旦大学青少年健康教育博士,美国纽约州Ithaca College 体育和健康教育硕士,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科学本科 。曾在国际教育媒体从业三年 是体育和国际化教育行业的观察者和使用者。 01:23 北京申奥成功后,我们曾对体育产业满怀希望 02:30 体育生学习可能没有很好,但身体更强健,心灵更坚韧 05:30 打棒球就像在下棋,看球就是观棋局 08:54 霍布斯鲍姆:足球背后的身体荣誉观和地方忠诚 11:30 MLB不是卖衣服的 14:06 体育运动的鄙视链 15:26 小众运动为什么小众 17:03 专业体育需要什么样的资源 17:59 美国与日本的不同棒球文化 22:17 最怕家长问,你们首发名单出来没有 26:00 美国的社区体育文化成熟,只有中学才有校队概念 29:47 要承认自己孩子是普通人很难 31:00 成为顶级专业运动员需要顶级的基因,努力和运气 34:28 姚明:我最大的天赋就是热爱 40:49 绝对不能埋怨队友 46:00 甲子园为什么这么热血 48:11 费德勒15岁才开始专业打网球 49:00 农村孩子靠体育改命,中产靠体育鸡娃 51:15 不爱运动,就不爱运动呗 55:00 很多学校怕孩子受伤,取消了课间活动 1:00:00 女生也可以打棒球 1:00:04 好想看男子花样游泳 推荐电影 《红粉联盟》 两位主播 Yibing,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国际高中老师、K12教育观察者 Mengxuan,UCL IOE硕士,大学招生官 关于洒洒水电台 这里是洒洒水电台,我们在上海,想和你一起分享教育人的行业观察和自我成长体悟。 感谢大家收听,你也可以在微博搜索“洒洒水电台”关注我们。 我们的rss地址:https://feed.xyzfm.space/hglmccxqc3bb

69分钟
2k+
2年前

10. 两个素人女生从零开始做播客有多难

洒洒水

【前面的话】 本期节目我们久违地尝试了一下线下录制的形式,但是在茶馆聊到一半突然被通知堂食暂停,所以最终转战到了车里继续录制,真心希望这个城市能尽快恢复从前我们觉得稀松平常的日常节奏。 这是洒洒水电台的第十期节目,非常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们的听友和家人朋友们,给了我们坚持做播客的动力。我们在这期节目里漫谈了这四个月以来做播客的尝试和心得,作为一个小小的里程碑式的复盘,今后我们也会吸取经验和反馈继续努力生产优质内容,给大家贡献更多关于泛教育话题和自我成长相关的对谈节目~ 【两位主播】 一饼,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国际高中老师、K12教育观察者 梦玹,UCL IOE硕士,大学招生官 02:14 曾经被放弃的第0期节目 03:31 我们想通过做播客重新得到深度对话的时间 04:54 Mengxuan和播客的不解之缘 09:45 因为疫情,我们得到了更多听播客的场景 14:32 我们在做播客过程中的一些分歧 16:49 很多人的播客内容是基于本职工作的延伸和分享 18:01 自然是努力出来的结果 18:51 Yibing经高人指点,决定开始调整策略 19:30 我们的第一期播客被评论像相声 21:25 大纲能够帮助我们更有逻辑地表达 22:42 剪辑过程中不可言说的痛苦 27:06 播客更能给真实的情绪流露提供空间 29:56 被剪辑难倒的我们发展出了自己的工作方式 30:46《与100个教育人对话》系列给我们带来的信心 32:40 洒洒水电台这个名字的由来 35:39 我们很珍惜小宇宙这个社区的友好气氛 37:03 我们是怎样推广这个播客的 43:53 展示你的真实信息和经历能够帮助听众定位你的内容 49:40 我们也尝试过用“贴标签”来吸引眼球 51:53 回顾我们的上榜经历,感谢小宇宙给我们的高光时刻! 52:29 感恩可爱的领航员给我们的支持和鼓励 55:02 为了更了解听众,每一个粉丝都曾被我们追踪过 55:48 久违的线下录制因为茶馆被通知暂停堂食,转战车里继续录 56:23 录播客给我们带来的讲述训练 59:43 笨拙的开始可能好过完美的第一次 64:58 做播客对我们来说算是跨行业的尝试体验,非常感谢听友们的包容和支持~ 【本期提到的播客】 Steve说 沈奕斐的播客 无人知晓 放学以后 随机波动 【本期题图】 我们硕士毕业后去日本旅行时的照片(怀念可以自由出行的日子) 【本期音乐】 牧童长笛-BCD Studio 【关于洒洒水电台】 洒洒水电台坐标上海,是来自两个女性教育人的播客节目。我们始终相信-教育是为人赋能的最有力工具。 感谢大家收听,你也可以在微博搜索“洒洒水电台”关注我们。 我们的rss地址:https://feed.xyzfm.space/hglmccxqc3bbhttps://feed.xyzfm.space/hglmccxqc3bb

72分钟
2k+
3年前

9. 从中专到世界名校,我是如何逆流而上的

洒洒水

前面的话 今天这一期录制仍然是在线上。虽然上海解封了,但是我们忘记现在是可以出门的了。疫情到现在对你来说可能特别难,它带来的各种变化:高考延期了、工作不好找了、工资变少了,让很多人都陷入迷茫,也有很多人想要逃跑,因此最近润学特别火。 怎么办?我们和嘉宾兰兰聊了聊。 本期嘉宾 林兰兰,现任宝洁电商经理,小学起随家人移居上海,初中后因无法参与上海中考,于是申请了UWC世界联合学院,2014年起高中就读于UWC英国校区,2016年就读于加拿大UBC经济学系。 (兰兰和同学们在久牵,大家簇拥着周笔畅) 04:50 刚来上海,我们一两天就要搬一次家 05:45 过年的时候,我们才会去市中心 07:38 我的同学不想回老家,她妈就在阳台上说要跳下去 10:37 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 12:54 放学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去久牵上课 14:50 刚进初中,我英语模拟考十几分,但还是全班最高 15:47 学校给我们外地学生单独设了一个班 17:55 到了初二,老师知道我们不会参加中考,课上我们放电影 19:45 初三的时候,我们直接被分配到了技校 20:30 我和好朋友每周都会回初中拿卷子,让老师帮我们批 24:21 在中专,你必须得酷 26:37 对抗外界的评判标准有多难 28:21 当周围的人考进uwc后,出国留学才对我真实了起来 31:47 无论能上的学校是“好”是“坏”,都是我们想要抓住的机会 33:22 专心讲好自己的故事,就能脱颖而出 34:39 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自己的优点,也总是能被看到 36:58 终于来到我想象中的“天堂”,却感受到了许多格格不入 39:27 在英国和加拿大的日子里,我学会了放松自己 45:46 留在国外,还是回国?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48:54 因为成长过程中没有选择,所以我们只能被迫早点成熟 50:56 自然成长可能对孩子来说是更好的教育历程 52:21 不同群体间应该要有互相平等沟通的渠道 55:42 突破了自己原来的圈层后,我更珍视精神层面上得到的滋养 本期提到的纪录片/公益组织 * 《高考》/史岩 总导演,贾丁执导(2015年8月3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 该片共六集,分别为《毛坦厂的日与夜》(上下)、《久牵的孩子们》、《走出大山》、《留学大潮下》、《校长的选择》,从多个侧面走近并记录2014年高考的故事。本期嘉宾林兰兰为第二期记录主角之一 * 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张轶超 创始人,始于2006年,旨在为贫困青少年,尤其是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优质和免费课外教育的公益性质的教育机构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Promising Future - Bobby ER/Crossing the Galaxy 两位主播 一饼,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国际高中老师、K12教育观察者 梦玹,UCL IOE硕士,大学招生官 关于洒洒水电台 洒洒水电台坐标上海,是来自两个女性教育人的播客节目。我们始终相信-教育是为人赋能的最有力工具。 感谢大家收听,你也可以在微博搜索“洒洒水电台”关注我们。 我们的rss地址:https://feed.xyzfm.space/hglmccxqc3bbhttps://feed.xyzfm.space/hglmccxqc3bb

58分钟
2k+
3年前

8. 支教,是村里孩子的需要还是你的需要?

洒洒水

「前面的话」 大家好,本期是《与100个教育人对话》系列节目的更新,我们希望通过对话100个教育人,看到教育的100种可能。 上期我们和两位致力于乡村教育领域的朋友聊了一下关于在乡村办一所创新小学的故事,也收到了很多的关注和反馈。在长达五个小时的聊天中,我们也谈到了大家都很关注的支教话题。很多人对支教都会有兴趣,尤其是在大学期间,提到社会实践,支教免不了会成为一个大家都想要去尝试的选项。但是随着支教机会的增多,我们发现,有一个议题变得逐渐引人注目,那就是,到底是乡村的孩子们需要支教,还是我们需要支教来找寻自我的价值和意义呢?这期的内容,就是我们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 因为疫情原因,我们这期节目仍然采用了线上云录制的方式,希望音质的损失和小噪音不影响大家的总体收听体验,期待能早日回到面对面录制的日子~ 「本期嘉宾」 吴蔚,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博士,曾在云南高校教书育人。承担过地方校长及教师培训、区县教育政策规划等,围绕教育精准扶贫及乡村教师教育开展并仍在继续相关课题研究。 王珂,做过支教、师训及管理,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云南楚雄创办了分众美丽小学,探索村小的更多可能性,转眼已在云南乡村生活了十二年,庆幸一直在和有意思的人做有意思的事 02:40 王珂在即将毕业的迷茫时期遇到了支教缘分般的指引 03:50 我是大厂子弟,下岗潮、南下打工潮也让我成为第一代留守儿童 08:15 读书好的同学是不是很难找到自己在现实中真正关切的研究议题? 12:21 来做支教只是一种选择,但这个话题本身带着感动中国的光环 21:53 我的学生生孩子比我还早 26:43 家长有了更多的谋生选择后,孩子的教育之路也能有更多可能性 30:00 教育是讲求情境的,还原到脉络,审慎评判 31:30 农村的家长不是没有在教育,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教育 32:58 我刚支教第一年的时候,觉得自己太了不起了 35:49 我们能听到本土教师的声音不是那么多 43:06 支教是一种人设? 46:45 我们总是天然地把老师看作需要培训的人,但这对吗? 51:37 我把一个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拉回来,结果更多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了 「本期题图」 分众美小提供 「本期提到的书、理论和纪录片」 柄谷行人 风景的发现 《出路》 《不平等的童年》 「两位主播」 一饼,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国际高中老师、K12教育观察者 梦玹,UCL IOE硕士,大学招生官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Mongomeri - Le Miner Swing 「关于洒洒水电台」 这里是洒洒水电台,取材自两个坐标位于上海的教育人的成长对话。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博搜索“洒洒水电台”关注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https://feed.xyzfm.space/hglmccxqc3bb

59分钟
2k+
3年前

7. 云南支教十二年,我在村里办了一所创新小学

洒洒水

「前面的话」 大家好,本期是《与100个教育人对话》系列节目的更新,我们希望通过对话100个教育人,看到教育的100种可能。 疫情以来,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讨论在不同城市或者地区此起彼伏,而网络似乎更容易听到一线城市(比如上海 )的声音。在教育领域,类似的情况也很常见,比如我们聊到创新教育时,就会先想到硅谷或者国内一线城市的几所代表性学校。因此,在这个系列的第二期节目,我们想把目光从一线城市转移开,分享一些平时不太容易被关注到的来自乡村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灼见,与大家共同探讨乡村创新教育这个独特的议题。 因为疫情原因,我们这期节目仍然采用了线上云录制的方式,希望音质的损失和小噪音不影响大家的总体收听体验,期待能早日回到面对面录制的日子~ 「本期嘉宾」 王珂,做过支教、师训及管理,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云南楚雄创办了分众美丽小学,探索村小的更多可能性,转眼已在云南乡村生活了十二年,庆幸一直在和有意思的人做有意思的事 吴蔚,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博士,曾在云南高校教书育人。承担过地方校长及教师培训、区县教育政策规划等,围绕教育精准扶贫及乡村教师教育开展并仍在继续相关课题研究。 05:28 家访,看到学生不同的一面 09:20 村小就像是悬浮在乡村的一座孤岛 10:25 支教改变的不是学生,而是支教老师的想法 11:29 我们对乡村教师的想象 14:04 为什么没有人捐灌篮高手和哆啦A梦呢? 17:02 乡村教育的改变没有那么简单 19:27 乡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20:53 留守儿童可能不想走进留守儿童之家 23:19 我们还需要自下而上的视角 24:37 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的自由” 25:41 学生不喜欢牛奶鸡蛋,想吃又辣又油的米线 30:34 学校里有镜子,但我不好意思去照 32:45 被子是叠成豆腐块还是条状好? 37:17 我们想用浴室的隔板教会村里的孩子重视隐私 39:36 用蜡炬、春蚕比喻老师真的恰当吗? 40:57 老师作为人的需求也非常重要 43:55 开学和毕业典礼上,只有十分钟时间留给大人 48:17 美小校友会上,我们请学长来分享吸烟的害处 53:12 美小的孩子们去了初中后会和其他学校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 58:27 美丽DNA和社区文化的协同发展可能性 63:37 回归常识和主体性,教育是缓慢而美丽的 「本期题图」 清风自来 — 分众美丽小学 「两位主播」 一饼,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国际高中老师、K12教育观察者 梦玹,UCL IOE硕士,大学招生官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 - John Denver 「关于洒洒水电台」 这里是洒洒水电台,取材自两个坐标位于上海的教育人的成长对话。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博搜索“洒洒水电台”关注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https://feed.xyzfm.space/hglmccxqc3bb

68分钟
3k+
3年前

6. 致疫情中的考生:有限游戏里,没有真正的赢家

洒洒水

「前面的话」 今天这期节目是特别送给疫情下的各位同学的,尤其是考生们。希望我们每个人的未来之路,都能清醒而坚定~ 两位主播 一饼,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国际高中老师、K12教育观察者 梦玹,UCL IOE硕士,大学招生官 02:25 对不起老师,我们不能开视频 4:00 网课增加了学生的匮乏感 08:10 高考是比谁没有短板 10:36 我们在高考前有多紧张 12:54 学会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最重要的 14:05 无领导小组面试时,我到底要不要做那个领导 15:19 每个人都想做leader,谁来合作呢? 15:50 副业是这届年轻人和单一价值评判体系的对抗 18:20 工作后的我们还是会做关于高考的噩梦 19:40 高考只是选出了读书好的一批人 20:40 国外大学的评估体系就更好吗? 21:42 哈佛大学本科招生的变化 22:23 北美顶尖医学院开始摇号录取了 24:15 我们的申请到底是怎么被审核的? 26:10 没有永远热门的专业 28:16 被卷入循环的我们,推动名校成为了审判者 29:26 信息茧房让我们变得焦虑又傲慢 33:21 《寄生虫》:精英的一个动作引来了杀身之祸 35:28 逃离循环的起点,是变得更有同理心 37:04 把评价标准看成是认识世界的不同维度 40:22 名校的背书不能保证工作能力和道德水平 42:21 在人生这个无限游戏里,不卑不亢地走下去 本期节目提到了 盖勒普优势测试 大数原则 《精英的傲慢》/作者 迈克尔·桑德尔 《被压迫者教育学》/作者 保罗·弗莱雷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 2021 综艺 《寄生虫》/导演 奉俊昊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作者 詹姆斯·卡斯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 For Anyone, Beady Eye 片尾/ Forever Young,竹原和生 关于洒洒水电台 这里是洒洒水电台,我们在上海,想和你一起分享教育人的行业观察和自我成长体悟。 感谢大家收听,你也可以在微博搜索“洒洒水电台”关注我们。 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们的rss地址:https://feed.xyzfm.space/hglmccxqc3bb

46分钟
3k+
3年前

5. 溪溪:你说的这些,都和艺术没啥关系|与100个教育人对话

洒洒水

「与100个教育人对话 」 从这期开始,洒洒水电台推出了一个新的栏目,名字叫《与100个教育人对话》,我们希望通过他们能看到教育的一百种可能。 这个栏目的第一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朝国际艺术教育创始人—溪溪,和她一起聊聊对中西方艺术教育的见闻和理解。 因为疫情原因,我们这期节目仍然采用了线上云录制的方式,希望音质的损失和小噪音不影响大家的总体收听体验,期待能早日回到面对面录制的日子~ 两位主播 一饼,k12教育从业者/观察者 梦玹,高等教育从业者 本期嘉宾 溪溪, 艺术家,朝国际艺术教育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MA,曾任教于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国际艺术交流、高等艺术教育十余年。以西方艺术创意体系,注入东方艺术严谨功底。 01:57 中国艺术教育的两个极端 3:50 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但更多人被体制伤害了 07:56 艺术可以被评价吗? 09:28 中西方艺术教育各自的局限 12:47 艺术学习有窗口期吗? 15:02 素描不是一个画种 18:01 中国的艺术教育有哪些途径? 19:28 不要把留学申请个人作品集继续变成标准化材料的一部分 23:11 如何评价艺术考学的评分体系? 25:25 创造力怎么教? 30:12 我们学艺术是为了什么? 31:26 学习艺术让我们更安定地坚持自己的风格 34:02 美术创作对于理性思考和逻辑能力的帮助 42:28 艺术是情绪的出口,这对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重要 44:34 视觉艺术疗愈法 49:07 溪溪:未来想让学习艺术的孩子感受到在心灵和实际生活层面的好处 51:05 去博物馆看大师的画有用吗? 55:50 居家期间可以做点什么艺术教育小活动? 59:26 艺术带来的心流状态能锻炼大脑 本期题图 溪溪在画室指导学生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Mandolin Concerto for Guitar, Strings & Continuo in C Major, RV425: iii, Allegro 关于洒洒水电台 这里是洒洒水电台,我们在上海,想和你一起分享教育人的行业观察和自我成长体悟。 感谢大家收听,你也可以在微博搜索“洒洒水电台”关注我们。 我们的rss地址:https://feed.xyzfm.space/hglmccxqc3bb

61分钟
4k+
3年前

4. 三十而立,还是重新出发?

洒洒水

「前面的话」 今天和我们对谈的嘉宾Coco是南京长大的90后,曾走过三大洲、五大城市,学习过传媒和教育。 2020年疫情后半段,她辞去了在北京的新媒体工作,决定去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攻读法律博士学位。 我们和Coco是朋友,她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和出人预料的选择大转弯总是让我们羡慕又惊讶。 应该怎样过好我们的一生?是设定目标一直往前走?还是认可人生处处是风景? 又是一年疫情,你或许也在面临人生的选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吧。 「两位主播」 一饼,k12教育从业者/观察者 梦玹,高等教育从业者 「本期嘉宾」 Coco,澳洲法律博士在读,曾经台漂与北漂 01:08 coco的经历:三大洲,五个城市的漂 11:13 经济学家特沃斯基的理论:过程理性和感性选择 15:48 刚开始学习法律很难,Coco是怎么挺过来的 23:01 体验,而不是结果导向地,去过一段人生 25:38 城市与个人的发展是什么关系 32:28 家庭给了Coco极大的安全感 38:51 Coco妈妈最让梦玹感动的一条朋友圈 41:15 在做出新选择的时候,我们放弃了什么 45:00 俗女养成记:30岁的关口,Coco为什么没有年龄焦虑 47:35 减少焦虑的秘方,用体验的态度生活 51:44 纽约、波士顿、旧金山、上海,这些城市都在传递什么信息? 54:04 “三十而立”,对孔子和古代中国的人意味着什么? 57:07 古代人没有童年,也就有更长的时间去迎接“而立” 1:00:00 各国都有三十岁的年龄焦虑,“thirty is not the new twenty”,没有人会在三十岁突然成熟 1:03:01 人类对于整数的偏好 1:04:29 Coco给想要改变的人的建议:你要知道你必将遭受挫折 1:06:06 一饼的经历:新事物会给你挑战,但是开放的心态也是优势 1:11:16 小改变能帮助你为大改变做好准备 「本期节目提到的理论/书籍/电影」 《Why 30 is not the new 20》 - Meg Jay/TED Talk 《大家真的都结婚了吗》 - 钱岳/一席 《俗女养成记》/2019&2021台剧 社会资本/布迪厄 感性选择/特沃斯基 「本期题图」 Coco在澳洲看夕阳的照片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Twilight Rush(暮色狂奔),结冰水 「关于洒洒水电台」 这里是洒洒水电台,取材自两个坐标位于上海的教育人的成长对话。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博搜索“洒洒水电台”关注我们。

74分钟
2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