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3 | 前Facebook产品经理曲晓音:做一款产品,让妈妈也能参加国际会议

「子非鱼」有自己的听友群啦! 欢迎入群跟我们一起交流。 添加有文化电台小助手(微信号:nicifanmei) Introduction “产品经理”是一个神奇的工作岗位:广泛存在于各类企业当中,却没有任何与之对应的专业。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产品经理?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做产品经理?以后大学里会出现“产品学”专业吗? 在互联网行业的圣地——硅谷,产品经理的工作职能与国内相比又有何不同?在Facebook,产品经理与工程师之间是否也会吵架?作为一个中国人,如何跨越各种文化壁垒,在Facebook担任产品经理?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前Facebook产品经理、Run the World创始人曲晓音,一起聊聊产品经理和硅谷创业的故事。 Speaker 曲晓音,美国波莫纳大学计算机、经济学双学士。前Facebook产品经理,Run the World创始人,畅销书《硅谷产品》作者。 Highlights *疫情固然是挑战,但却激发了更多的思考。如果没有在线大会,一位医生很少有机会跟海外的同行交流。 *“会议”和“活动”是不同的。Run the World做的是线上活动而非会议,所以不在乎zoom的潜在威胁。 *在职业选择上,我对于事情本身没有偏好,但对于事情的结果有偏好:要能够改变人类社会。 *自身不具备硬技能没关系,你可以把具备相关技能的人组织起来,进而让他们发挥出来。 *为了达成目标产出,在激励团队这方面就是要“无所不用其极”,比如给团队成员介绍对象。 *产品经理没有对应的大学专业。如果一定要深挖其定义,核心特征在于“聪明人”。 *产品经理的工作就是玄学。比如“调性”,没人能说清楚,它却客观存在。 *经济学的具体知识对工作没有任何用处,但它的思考方法确实可以让人变聪明。 *Run the World并非要把线下活动搬到线上,而是要前瞻性地去想:在未来,“活动”的形态应该是怎样的? *很多产品喜欢在启动界面展示很多功能,表现自己的强大。Run the World反其道而行之,希望让用户快速明白,这个产品在干嘛。 *硅谷和国内产品经理工作内容的差异,底层驱动因素在于工程师的素质和水平。 BGM *Cotton Jones Basket Ride - I Am the Changer *His Name Is Alive - Happy Blues *Lone Catalysts - Renaissance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阿边丹 出品:巨有文化

48分钟
1k+
4年前

E22 |「人为什么会问为什么?」:博士们的迷茫也有点让人迷茫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Introduction “博士”与“科研”或许是离大多数人都非常遥远的字眼,或者说多数人对其认识都主要来自于一些刻板印象。犹如在讨论企业家时大家总会先想到马云、马化腾,在谈及科学家时人们也总是先想到很多熠熠生辉的名字。 但对学术研究而言,同样有一个“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故事。诺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无数光环之下,是诸多仍在拼搏、奋斗、挣扎的硕士、博士、青年教师,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困难、迷茫、挣扎。 为什么要读博士?是不是要继续读完博士?博士毕业之后做什么?我当初对科研工作怀有的愿景,是被现实击碎,还是因现实而丰满? Speaker 李知未,也不是很懂大脑的神经科学PhD在读,想突破认知的认知科学研究者。 微信公众号:自我与人类观察站 播客:迷惘青年寻路记 Highlights *02:20 对每一个读博的人而言,迷茫是必由之路。 *04:57 我的迷茫不在于要不要继续读博士,而是在于我现在所研究的学科——认知科学——不能满足我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 *07:34 人为什么会主动学习,学习为什么会给人带来快乐? *10:39 夸大是认知科学的一种传统? *13:12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之所以要这样做,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你知道现在脚踏实地,最后能让你走向星空。 *21:46 效率至上的方式并不能够让我幸福;有时候很没有效率的一些事情,也会让我很开心。 *23:22 如果一个运动员注定与奥运冠军无缘,他为何还要从事这项运动? *26:42 作为一名跑步运动员,不仅要思考金牌,还要思考自己如何看待跑步,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跑步。 *36:18 当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你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你还愿意去研究它,这就是真的喜欢。 *41:40 所谓“穿透力”,就是用更少的基础原则去推导出更多的理论。 Reference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郭帆「流浪地球」 BGM *菅野よう子-宇宙船はマヒマヒの夢をみる *Madison McFerrin - Gravity Bounce *Lone Catalysts - Renaissance *Mocky - A.I. LABO *Mocky - WARM GROOVE *Shortwire - Reconfig *UNKLE,Richard Ashcroft - Lonely Soul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阿边丹

52分钟
2k+
4年前

E21 | 绩点为王?一起吐槽一下清北学生的现状:有困境,但不至于是囚徒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Introduction 如果说北大清华是内卷化领域的代表性高校,那北大光华和清华计算机或许可以算两所学校的“卷中卷”。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来自清华计算机系的李晓涵,与北大光华的Gareth一道,聊聊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与枷锁。 本期节目的缘起之一是三联刊发的「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一文。作为兼具科研人员和辅导员双重身份的人,晓涵和Gareth不约而同地对这篇文章怀有批判态度。 作者写出了什么,遗漏了什么?在一个公共问题的讨论中,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放下什么?这篇文章何处值得肯定,哪里值得批判?除了情绪的宣泄,我们还可以表达什么? Speaker 李晓涵,一个努力毕业的前本科生辅导员&前团委书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研究生。 微信公众号:有关风月 知乎:李晓涵 Highlights *02:09 三联《绩点为王》一文虽然写得很差,但还是比较准确地捕捉到了一个趋势,即近年来北大清华“卷”的程度是在提升的。 *11:40 “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能是意识问题,因为之前压根没想过;也有可能是能力问题,即便尝试去想,也找不到答案。 *12:30 大部分人在考虑职业选择时,拥有的只是概念,却不了解事实。 *15:30 内卷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在于信息越来越公开、透明、高速流传。于是大家手头总有做不完的事情。 *16:52 对“内卷化”的批评不是否定努力,而是反思过度努力。“努力”与“过度努力”的边界,在于边际投入产出比。 *21:02 大家在锦标赛当中过于精神紧绷,于是忘记了一个重要事实:自己是可以从锦标赛中离场的,自己是具有退出选项的。 *24:25 三联文章之所以让人不喜欢,一个原因在于表演式的“共情”:我看到你流了这么多眼泪,我还非要跟着嚎啕哭泣以表现我对你的共情,然后把我的眼泪全堆到你身上去。 *25:50 我们至少要承认一些前提:北大清华校领导不傻,各大用人单位也不傻。所以“绩点为王”是有底层原因和内在合理性的。 *32:25 我们要警惕一种虚假的教育改革:从原有的大饼当中分出来一个小而美的部分,这个小赛道上的竞争确实变得小了一些,然后得意洋洋地宣告成功。然而整体问题并没有得到丝毫改善。 *42:08 名校的文凭给大家提供了兜底选项,按道理来说大家应该更安心、从容。结果恰恰相反,因为有了兜底选项,大家更加肆无忌惮地去竞争,不夺全胜誓不收兵。 *56:48 宏观、抽象一点说,虽然我们处于一个增速减缓的转型期,但改革红利还远远没有释放完毕。技术、增长上的天花板,依然是远处的约束;有大量近在咫尺的问题有待解决。 Reference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德隆·阿西莫格鲁、詹姆斯·罗宾逊「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BGM *Adam Green - Jessica *Belle & Sebastian - Little Lou, Ugly Jack, Prophet John *Lone Catalysts - Renaissance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

65分钟
3k+
4年前

E20 | 从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聊起:我现在的幸福只需要十二块钱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子非鱼」有自己的听友群啦! 欢迎入群跟我们一起交流。 添加有文化电台小助手(微信号:nicifanmei)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听友群 Introduction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晓宁,她曾经与杨超越、魏大勋一道登上“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单。这是一个怎样的榜单?为什么天差地别的人汇总在一个榜单当中?榜单上的人彼此之间有互动吗? 然而即便杰出如晓宁,也曾面临过深刻的自我怀疑。我们生而为人,自我价值最终体现在什么地方?关于“我是谁”这个永恒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找到答案?你是否曾因自己的外貌感到不甘或沮丧? Speaker 晓宁,女,八年读了两个本科的教育体验者,互联网大学Minerva的首届学生。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 晓宁现在是Viva la Vida创始人兼CEO。Viva la Vida是一个在全球超过50个国家具有影响力的创作社区, 启发每一个普通人通过创作进行真正的自我探索与自我表达,并通过创作与他人建立深层次连接。 微信公众号:晓宁Carmelita Highlights *02:07 为什么你跟杨超越、魏大勋会登上同一个榜单? *11:18 之所以升级打怪、考试竞赛上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最亲近的人、特别是我们的父母,对于我们的价值观形成深刻的塑造。 *22:25 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战争与饥荒,很少直面生离死别。所以情感上的剧烈冲击一旦发生,通常会带来深刻的改变。 *25:48 我们面临很多潜在的约束条件,但大部分时间自己却没有意识。 *38:43 不要对人的动机做过度揣测。你的任何行为,别人只要说一句“这是装的”,你就无法自证清白。 *43:45 我身上确实有一种要出家的气息,但我又斩不断与城市的联系。 *57:20 我们都在盲人摸象,这没有关系吗,只要我们自己清楚就可以。要克制一种狂妄:认为自己看到的全部,而别人都在盲人摸象。 Reference 书目: *亚当·斯密「国富论」 影视: *「寻梦环游记」 BGM *三宅純 - Lillies of the valley *手嶌葵 - Blue Moon *Elliot Goldenthal - Still Life *Elliot Goldenthal - The Journey *Germano Rocha - Os meus Olhos *Lone Catalysts - Renaissance *Owain Phyfe - La prima vez *Trio Marimberos - Viva la vida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

65分钟
9k+
4年前

E19 | 为什么大家不喜欢蓝盈莹:聊聊存量时代里的奋斗逼们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子非鱼」有自己的听友群啦!欢迎入群跟我们一起交流。 添加有文化电台小助手(微信号:nicifanmei)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听友群 E19 | 为什么大家不喜欢蓝盈莹:聊聊存量时代里的奋斗逼们 Introduction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老朋友雾月大人,一起聊聊奋斗、划水、要不要躺平。 奋斗逼与划水怪,职场中两种异化形态。奋斗曾经是完全褒义的词,为什么逐渐衍生出了各种负面含义?姐姐当中绑沙袋的蓝盈莹,在微软强行加班的前阿里员工,他们的奋斗错了吗?抑或是围观群众太懒惰? 大家如果不是在嘲笑奋斗,那宣泄的是怎样的情绪?对财富的贪婪,对贫穷的恐惧,看似相同的动机会导致怎样的行为差异?为什么说“消费不会让人变得贫穷,投资才会让人变得贫穷”?我们这一代人是否还有属于自己的奋斗与自由? Speaker 雾月大人,北大光华本科,清华经管MBA。前央企投资经理,现私募基金投资经理。B站财经视频up主。 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雾月大人 Highlights *01:38 为什么微博网友批评蓝盈莹的努力,而不是批评她队友的倦怠? *08:39 努力是不可观测的。非要把一个不可观测的东西证明给大家看,最后的结局一定是翻车。反过来说,蓝盈莹的努力人设如果真立住了,那她值得一个诺贝经济学奖。 *14:06 所谓内卷化,就是把自己的血泪全都堆在曾经的血泪上,还得不停地往上堆。 *29:21 工作本来的目的是到达目的地,可是大家逐渐发现只要过程舒服就够了。于是就会出现,大家喜欢上了摸石头,最终却最终不一定要过河。 *35:24 奋斗逼为什么被嘲笑?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大家并非在批判奋斗,而只是把奋斗作为了一个稻草人或者标的物。 *40:47 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废掉,就让他忙到无法思考。 *47:40 东三环的灯火辉煌,晚上的星巴克咖啡……这种朋友圈是带着表演性质的奋斗形象,底层是一种无奈。 *54:36 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大学保研、实习、找工作,工作中不断跳槽……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吊着一口往上冲的气。但这口气一旦松下来,很多人的学习曲线就到了尽头。 *01:06:45 消费不会让人变得贫穷,而投资才会让人变得贫穷。 Reference 书目: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和社会变迁」 影视: *「乘风破浪的姐姐」 *「二十不惑」 *「三十而已」 BGM *Cannonball Adderley - Mercy Mercy *The Hit Crew - For the Love Of Money *Teddy Wilson & His Orchestra,Billie Holiday - Easy Living *Eartha Kitt - C’est Si Bon *Buddy Guy,Tracy Chapman - Ain't No Sunshine *Antonio Carlos Jobim - Desafinado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

70分钟
2k+
4年前

E18 | 素质教育唯一的遗憾,是不教我们高考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Introduction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与Gareth同样毕业于青岛二中的张琳和曹柠,一起讨论一个问题:素质教育vs县中模式,高中教育到底该走怎样的路? 本期节目的缘起是今年高考后发生的的“南京一中事件”:南京一中不加课、不刷题,直接后果就是当年中考数一数二的生源,三年后在高考中一败涂地。 Gareth、张琳和曹柠的母校青岛二中也同样是一所以素质教育闻名的学校,而他们三个人却分别走入了北大、清华和复旦。所以素质教育还是有希望的吗?素质教育的亲历者和受益者,又是怎样看待素质教育与县中模式的对决的? Speaker 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生 播客「读书DJ」主播,巨有文化公司创始人 旗下综艺“你次饭没”已实现亿级播放。 曹柠,复旦大学新闻专业毕业 播客「咸柠七」主播 修和书院联合创始人 南风窗记者。 Highlights *03:56 在县中非常开心地度过了初中三年,毕业后却想到素质教育的高中看看。这种觉悟只能叫做“天启”。 *09:01 小镇做题家并不是一无是处。高考的成功表明,他们至少拥有“经过学习和训练去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11:01 阿里为什么不愿意招北大清华的学生? *20:30 工具性强并不可悲。难点在于,一个人如果工具性很强,有具备自反性,那就容易进入中年危机。 *25:23 如果要讲变革,中国的教育应该倒过来:小时候尽可能宽松,长大了再严格约束。现状恰恰相反,小时候管得严,长大了开始素质教育。 *30:39 要警惕“幸存者偏误”。素质教育里面当然也有胜出者,因为总有人可以考上北大清华。但不要因为这些人的光芒,忽略了在素质教育中陨落的人们。 *35:38 做个思想实验:一个中学分成两个学部,分别是素质教育分部和县中模式分部。 *43:31 教师素质当然重要,但教师素质的提升无助于教育走出囚徒困境。 *49:38 传递1:1的真实世界的信息是不可能的。 *01:00:27 我们是自由的受益者,但我们不敢成为自由的倡议者。 BGM *Lone Catalysts - Renaissance *EGO-WRAPPIN' - 色彩のブルース *Sekai no Owari - 花鳥風月 *桥本和昌 - メインテーマ a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

75分钟
3k+
4年前

E17 | 当年跟韩寒拿同一个奖,清华毕业后她过的怎样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Introduction 作家不都是很自由的吗,为什么还要找工作? 写小说会陷入到作品中而无法自拔吗? 很多人看不懂「百年孤独」。为什么大家只会感到“不明觉厉”,而不会认为“一派胡言”? 如果「平凡的世界」采用网文模式连载,书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如何区分“创新”与“胡扯”? 写小说与做科研,底层上的共通之处是什么? Speaker 修新羽,清华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一位学哲学的青年编辑,一位坚持写小说的青年作家。 微信公众号:修不好 知乎:修新羽 Highlights *01:30 对构成要素进行提炼,是一个作家创作过程的缩影 *06:36 文学编辑的工作 *14:53 「百年孤独」为什么是名著 *18:48 为什么不去当记者 *28:41写作固然需要沉浸式体验。但有一些作家“总是在往自己的肚脐眼看”,于是看到的只有自己与身边的犄角旮旯。 *36:07 网文的核心不在于网络这个发布渠道,而在于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式创作。 *42:23 写作和科研的工作状态极为相似,底层原因在于二者都是自己当自己的老板。 *49:52 “勤奋”是观众施加给当事人的一种描写和判断;对本人而言,这其实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References *《巴黎评论》 *《左传》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曹雪芹《红楼梦》 *刘慈欣《三体》 *路遥《平凡的世界》 *猫腻《庆余年》 *唐诺《眼前:漫游在〈左传〉的世界》 *熊逸《春秋大义》 *刘勋《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杨超越变形记:这不是我的世界》(采访、撰文:洪蔚琳、何瑫,编辑:何瑫) *《ofo的终场战事》(采访:卫诗婕、戴敏洁、张炜铖,撰文:卫诗婕,编辑:何瑫) *《离开清华的99种方式 | 修新羽:文艺青年成长史》清华大学职业发展中心 *《美丽心灵》 BGM *Lone Catalysts - Renaissance *Mac Demarco - Young Coconut *Mocky - PRE OPENING *Mocky - TWO OF US *Rogue Valley - The Wolves & The Ravens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

61分钟
1k+
4年前

E16 | 跟知乎大V一起怒斥知乎:结论是迟早药丸(feat. 社会人科技评论)

传递经济学的最好方法是应用,而非讲授;了解经济学的最好方法不是听课,而是体验。欢迎收听子非鱼。 Introduction 本期节目由「子非鱼」和「社会人科技评论」联合出品。 汉洋是知乎老用户了,本期我们将和汉洋一起探究一下为什么知乎开始加速水化,为什么一批又一批用户开始「逃离知乎」?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知乎结构性冲突和各种「学」? 以及知乎是否「迟早药丸」。 Speaker 汉洋,昨天晚上梦见和范伟一起录播客。 播客:《社会人科技评论》 视频:《怪物尚志MonsLog》 知乎:@MasterPa Highlights *00:01:17 为什么知乎开始加速水化,很多人「逃离」知乎了? *00:03:36 知乎的产品设计包含了一种它早晚要完的悲剧命运? *00:10:23 知乎为什么每次改版都是帕累托倒退? *00:17:41 知乎答主的反馈渠道是什么样的 *00:21:36 赞、喜欢的模式在经济学上看是有底层问题的,和知乎无关 *00:24:55 如果知乎上链 *00:35:49 阿里一定要有饿了么,但不一定要有知乎? *00:44:16 如果我是 MCN,我该如何营造知乎的某种「学」? *01:07:09 如果我们重新设计知乎 *01:09:37 如果知乎上市,你会买它股票吗? References *「Matters」:https://matters.news/ *「Quora」:https://www.quora.com/ BGM *Mocky - ALBA CITY BEATS *Mocky - A.I. LABO *Sam Ock - Rollercoaster *Mocky - WARM GROOVE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汉洋、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

73分钟
2k+
4年前

E14 | 名校国政毕业生做艺术:想不开还是富二代?

传递经济学的最好方法是应用,而非讲授;了解经济学的最好方法不是听课,而是体验。欢迎收听子非鱼。 Introduction 一个中规中矩的理科生,为什么会走上艺术之路? 假如毕加索本人把同一幅画先后画了五遍,还值钱吗? 说白了,耐克的标志就是个对号,贝聿铭的金字塔也是一堆玻璃,杜尚的《泉》不过是一个小便池……那艺术应该如何理解? “我喜爱的”与“能赚钱的”,是否一定是同一件事情? 穷人家的孩子能搞艺术吗? Speaker 尚泽,男,非典型设计师,非常规艺术家,自我定义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本科,艺术学双学位。自由职业1年,创业2年,做过大公司的平面和品牌设计,也做过自创品牌的大理石工艺品,还尝试过装置艺术创作。 微信公众号:无效输出 个人网站:shangzewu.com Highlights *01:49 能赚钱的是“打法”,自己喜爱的是“活法”。如何让两者归一,或者让二者兼容,很多时候都来自于偶然。 *09:00 自己买自己的作品,“左右互搏”把价格炒上去,艺术家也是可以这么“造”出来的。 *17:57 杜尚摆了一个小便池去参展,是因为他将当时艺术界固有的“体面”按在地上摩擦,这是现成品之外的艺术价值。 *22:15 艺术的价值最终还是留给时间评判。几百年之后,杜尚的小便池或许成了那一代人眼中的《蒙娜丽莎》。 *26:12 艺术流派的演变,背后也是有规律的。技术发展和社会思潮变化可能是艺术流派演变的原因。 *43:54 艺术家的特立独行不一定是自我表达,也可能是一种表演,甚至可能是一种逃离。 References *「英」威尔·贡培兹:《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法」雅各·拉康:《镜像阶段》,载Hazard Adams and Leroy Searl Critical Theory Si-nce 1965 1985,P.734 *贝聿铭,玻璃金字塔 *达芬奇,蒙娜丽莎 *杜尚,泉 *蒙德里安,红、黄、蓝 BGM *Lester Young - (Back Home Again In) Indiana *路嘉欣,王肇阳 - 你有在美术馆哭过吗 *朱育宏,赖盈萤 - 梁山伯呛声祝英台 *「梁祝的继承者们」 - 我是一颗艺术屎 *「梁祝的继承者们」 - 为艺术牺牲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

61分钟
99+
4年前

E13 | 经济学家也聊「盗墓笔记」,「极海听雷」为何终于翻身

传递经济学的最好方法是应用,而非讲授;了解经济学的最好方法不是听课,而是体验。欢迎收听子非鱼。 Introduction 同样是盗墓小说,《盗墓笔记》和《鬼吹灯》有什么区别? 《盗墓笔记》的所有影视化作品,为什么一路扑街? 《重启之极海听雷》能幸免于难吗?如果可以,它凭借的是什么? 书粉如何评价南派三叔的IP变现之路? 韩寒和郭敬明,《盗墓笔记》和《鬼吹灯》,双峰对峙是偶然还是必然? Speaker 羊毛笔,又称追发际线的人,沉沦在低级趣味里的僵尸学者。 曾未来,又称数月亮的人,一个什么都看什么都吃的丧尸型迷影选手。 播客:「僵尸有文化」 Highlights *05:54 《鬼吹灯》可以看作盗墓文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者。现有盗墓文学的种种基础设定,几乎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发端。 *16:30 南派三叔在文学IP影视化上的失败,让书粉感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深度介入IP影视化的过程,以强关联的合作方式换来了一路扑街。 *24:15 “十年之约”引发长白山的拥挤,一个文学IP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感召力?我们或许不应该把《盗墓笔记》看作盗墓小说,而是一部言情小说。 *29:48 市场很容易走向垄断,市场也很容易走向混战。但是在文娱IP领域当中,却频频出现双峰对峙的景观。与其说这是时代造星的偶然,不如说是消费者选择的必然。 References *南派三叔《盗墓笔记》系列小说及影视作品 *天下霸唱《鬼吹灯》系列小说及影视作品 BGM *Afro-Cuban Jazz Project - Campina *Lester Young - Just You, Just Me *Burt Bacharach - (They Long To Be) Close To You *Omara Portuondo - Amor de Mis Amores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

37分钟
1k+
4年前

E12 | 选专业的诅咒:为什么我总是干一行恨一行?

传递经济学的最好方法是应用,而非讲授;了解经济学的最好方法不是听课,而是体验。欢迎收听子非鱼。 Introduction 踏实、执着、自律,除了是优秀品质,会有什么负面作用吗? 我们都在追求成长,究竟什么是成长? 除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之外,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去获取信息、进而做出职业选择? 都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走过怎样的道路,才能到达光明?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某种状态,那这种状态还会终结吗? Speaker 陶晨毅,女,互联网产品新人,风险投资新人,业余公众号写手。曾投身于K12在线教育创业和互联网产品策划。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本科,其间gap一年。 微信公众号:陶晨毅 知乎:陶晨毅 Highlights *08:48 “选择”的必要步骤是舍弃,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如何舍弃。要丢掉赛道A,有的人只需要尝试A1就可以,但有的人却需要遍历所有选项。 *15:27 “过犹不及”的规则对所谓的优秀品质也同样成立,过度的踏实,过度的执着,过度的自律……最终会造就“正面品质的反面典型”。 *23:09 什么可信,什么不可信?如果我们只相信1:1的地图,那世上除了亲身经历之外,就没有其他可信的信息。哪怕是王兴介绍美团、张一鸣介绍字节都不行。 *43:36 与自己和解或许很难,但我们可以先从行动上改变。为了生活,我们要学会“揣着地雷上路”。 *52:58 我们能否找到一个场景,让自己所谓的“缺点”在其中变成“生产力”,于是所有“问题”都变成了“产能”? References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BGM *Freddie Joachim,Choice 37 - Reflection *Lone Catalysts - Renaissance *Lester Young - (Back Home Again In) Indiana *ZaZaZsu - 春游 *伏仪 - 余生相 *Nai Br.XX,Celeina Ann - The Loneliest Girl

56分钟
2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