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7 | 学新闻传播如进养老院?——介绍一下传播学的“硬核”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E47 |学新传如进养老院?——介绍一下“硬核”的传播学 Introduction 很多人、包括Gareth自己在内,或许对一些学科存在偏见,例如认为“新闻传播是养老院”。本期播客的嘉宾用自己的研究经历来诠释,一个学科、一个研究领域是如何“硬核”起来的。面对同样的研究问题,一种新兴的研究技法,能够带来怎样的新发现与新洞见?欢迎收听本期播客,一起走进“计算传播学”研究者的世界。 Speaker 樱丹,斯坦福大学传播系博士候选人,研究政治传播和计算传播,努力科研,也用心生活。 微博:樱花妹子睡不醒 公众号:计传岛COMputation Highlights #“计算传播学”是什么,计算+传播的“+”该如何理解? #为什么不叫“量化传播学”或者“计量传播学”? #假新闻比真新闻传播得更快、更远。 #文字和文本也是一种数据。 #我的博士生涯从学习编程起步。 #做研究时最大的担忧,是从真数据里得出了假结果。 #我们对研究的真实性,怀有一种强烈的偏好和自我反省意识。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中国? #如何抑制假新闻的泛滥,“辟谣”有用吗? #传播学里的“微观基础”。 #国内和国际传播学研究的差异与趋势:收敛还是发散? #如果你曾经感受到做研究的快乐,那你价值感的阈值就会提高很多。 #读博过程中的每一次挣扎,也都是一次进阶。 #享受自己的成长,也见证导师的变化。师生关系也是一种双向成就。 分割线 BGM *a l e x - rookie *Joe Bae - studybreak *johto. - welcome.back *kevatta - flirt *手嶌葵- Blue Moon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阿边丹 出品:巨有文化

49分钟
4k+
4年前

E45 | 博士跟博士一起聊天为什么容易不说人话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E45 |博士跟博士一起聊天为什么容易不说人话 Introduction “子非鱼”作为一档泛文化类播客,其实很少邀请做科研的同行。原因之一在于,博士与博士对话,就很容易不说人话。本期播客的嘉宾是例外。Gareth最早认识声巧是通过微博,他经常分享各类论文,并以大部分人能看懂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 Gareth对于这种乐意提供公共品的同行一直怀有敬意,这期播客也可以说是“蓄谋已久”。欢迎大家走进一段不说人话的对话,听听经济学和政治学博士唠嗑的时候,都在关注些什么。 Speaker 林声巧,政治学博士在读,学习理解中国的人和事,热爱吃饭和学习,和拯救世界保持距离。 微博:林声巧 Highlights #做研究为什么要调研? #我做研究的习惯,是首先要确认“这个事情是真的”。 #量化研究与案例分析如何融合? #有别于量化方法的培训模式,调研和案例写作有什么方法论? #定量的论文写起来像说明书。 #研究偏好转向:从漂亮的研究,到重要的问题。 #我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不是这个学科最顶尖的人。 #大部分人读博的使命感不是来自于拿诺奖,而是为自己学习。 #以一篇论文为例:什么是开了一个好头? #国内顶尖博士项目与海外高效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政治学研究非常强调context。 #学者的意识形态,研究的意识形态。 #在英文语境下写的论文贡献,在中文语境下可能就是个常识。 #政治学的包容性。 #经济学关注效果,政治学在意原因。 BGM *Pages - If I Saw You Again *Mr.KiD - Improvisation *Lone Catalysts - Renaissance *kevatta - flirt *韩雨佳,吴三畏-春逝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阿边丹 出品:巨有文化

46分钟
5k+
4年前

E44 | 如果你也挣扎于生计,没有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E44 | 如果你也挣扎于生计,没有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Introduction 不知从何时起,流行着一种唏嘘和感慨:我一点也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如果当初遵从自己的兴趣,做了XXX,那现在就会快乐得多。 本期播客Gareth邀请了李朴涵,一位硅谷的工程师(俗称“码农”),同时也是一位访古爱好者。希望他能够给大家呈现一种状态,即工作与生活如何在一致的框架下展开。 在今年年初的线下活动中,有位听众提问时,对“我挣扎于生计,没有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而苦恼。Gareth想借此机会再次回答她的问题:谋生和爱好,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两码事;不要因为虚构的理想状态,给自己平添烦恼。 Speaker 李朴涵,访古爱好者,硅谷工程师。 Highlights #对访古感兴趣的起源:想捡几片上个世纪的瓦。 #参观古建筑时的一道光,瞬间可以营造出神圣与庄严。 #本来去年要去黄州cosplay《赤壁赋》。 #“潭中鱼可百许头”现在依然是能看到的。 #对某些古建筑,我其实感觉不修为好。虽然这只是圈地自萌的一种想法。 #破坏性修缮,保护性拆除。 #我可以从理性上认知梵高、莫奈,但难以从感性上充分共鸣。 #经济学、法学都是总体性视角,而考古则有鲜明的属地特色。 #访古爱好者的集邮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越是永爱发电的事情,越需要激励设计。 #谁说工作内容与个人爱好必须是一致的? #工作就是为了赚工资而忍受disutility的过程。 #“打法”与“活法”到底是一张皮还是两张皮,没有高下之别。 #不要构造虚幻的美好,而让自己多了莫名其妙的悲伤。 BGM *細野晴臣- I Love How You Love Me *Emily and the Woods - Never Play *Joe Pass - My Romance *Lone Catalysts - Renaissance *Mr.KiD - Improvisation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阿边丹 出品:巨有文化

42分钟
8k+
4年前

E43 | 一座被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如何一点点坍塌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E43 | 一座被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如何一点点坍塌 Introduction 本期播客Gareth邀请了可达,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古建筑研究者。 这是一期充满惊喜的播客,大家处处可以听到经济学与考古学的神奇碰撞:经济学家如何利用太阳高度角做研究,古建筑学者又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历史遗址和经济学模型结合,如何预测了古城遗址所在地?在讨论古建筑保护时,考古学在纠结什么,经济学又点明了什么? 这同样是一期关于思考与成长的播客。欢迎大家沿着对话的脉络去体会,可达在他的职业生涯里思考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习得了什么? Speaker 可达,自愿去北大学考古的上海男人,古建筑研究者。目前正在苏州搞田野调研,筹备暑假的古建筑展览。 Highlights #建筑作为一种文物,最大的特点是不能移动。 #除了让大家看建筑,我们还想让建筑讲故事。 #太阳高度角既是一个建筑要素,也是一个经济学研究变量。 #经济学家根据历史遗迹,加上贸易模型,推断出来某地应该有一座贸易古城。 #假如你知道iphone4和11长什么样;现在给你另一款iphone,你能猜出来是第几代吗? #学者的脑洞:如何评估一个区域的平均文化水平? #如何用Python判断,《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不是曹雪芹写的? #气象学家一开始拒绝用机器学习进行气象预测,因为这缺少物理基础。 #技术的车轮并不是碾压所有地方,总是要有利可图。 #古建筑被挂牌之后,保护得反而更差了。因为非持牌人员无法修缮。 #产权保护不一定总是积极的;产权有可能是垄断的另一个名字。 #很多文物保护工作者会说一句话:不如不修。 #健身房办月卡不一定比次卡合算,因为去的不够多。但如果不办卡,可能一次都不去了。 #时间让我逐渐接受了冷酷的讨论。 BGM *陈建骐-一日重似一日 *Carpenters - Top Of The World *Lone Catalysts - Renaissance *Mr.KiD - Improvisation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阿边丹 出品:巨有文化

53分钟
7k+
4年前

E42 | 肖战“227事件”一周年,跟饭圈女孩一起回顾去年此时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E42 | 肖战“227事件”一周年,跟饭圈女孩一起回顾去年此时 Introduction 上期播客的结尾,Sylvia简单聊到了227事件与饭圈文化,在评论区却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站在227事件一周年之际回头看,我们到底该如何分析这件事情?Gareth此前与经济学界、法学界、传媒界的诸多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却总是感觉缺少一种代入式的视角。可是一旦具有代入感,讨论又该如何理性地延展开去? 本期播客代表了两个维度的尝试。第一,这是“子非鱼”播客第一次邀请听众作为对谈嘉宾;第二,本期播客尝试用一种沉浸式的叙事来回顾一项公共议题。Gareth尽可能克制和收敛自己的提问,以免打断嘉宾的叙事线条与情绪。 让我们一起聆听饭圈女孩Laura的声音。 Speaker Laura,某流量明星的佛系粉丝。 Highlights #现在饭圈的很多现象,我感觉是新浪微博的阴谋。 #粉丝们撕得死去活来的事情,在微博看来只是一个生意。 #有没有可能引入“粉丝登记注册制”? #追星除了花钱,有可能挣钱吗? #卷款跑路的大粉是“流寇”,细水长流的大粉是“坐寇”。 #明星的照片作为一种“公共品”,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专门付费? #看起来艺人对粉丝的控制力有限,但粉圈自有其运行机制,想引导当然是可以实现的。 #“每家都有问题、只是雷炸在肖战身上”vs“虽然每家都有问题,但肖战家问题最大”。 #饭圈的有罪推定逻辑: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Sylvia vs Laura:同样一个事件,我们各自看到了什么面向? #我们以为大家在讨论同一件事情,其实我们各自的信息集完全不同。 #诸多学者关于227事件的讨论,没有把握住粉圈的行为逻辑和特征事实。 #“新浪微博”作为一个总体性的背景和载体,却在很多讨论中神隐了。 BGM *Francois Parisi - Ballad du Paris *Lone Catalysts - Renaissance *James Blunt - 2005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阿边丹 出品:巨有文化

34分钟
5k+
4年前

E41 | 问:经济学家跟作家,到底是谁在下沉行业?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E41 | 问:经济学家跟作家,到底是谁在下沉行业? Introduction 跟Sylvia约这期播客的发心,是想聊聊她的作品与创作。然而得到的第一个回应就是,之前的笔名已经弃置不用,此前的作品不希望再提。是什么让她做出了这种选择?读者的网暴与饭圈的狂热并无二致,从切身经历说开去,此刻回看去年的“227事件”,我们能看到什么? 作者可以屏蔽读者的意见吗?原作者能保证影视化作品不翻车吗?“资本的力量”在文娱行业到底该如何理解,又是什么赋予了资本以这种力量? 本期播客由Gareth对话小说作者Sylvia,一同走进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行业。 Speaker Sylvia,北大毕业生,小说作者,转生之路上的探索者。 Highlights #我最近正处于转生阶段,所以既不想提及此前的笔名,也不想聊既往的作品。 #我在大学期间出版了七八本长篇小说,但并没有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对创作者而言,读者是泱泱大众,芸芸众生,是一个抽象的人群。 #网文作者先要过了心态这一关,才好去进行自己的创作。 #我动笔之后就尽量不看小说,因为别人的世界会影响到我。 #我朋友说,如果我吐槽一本小说,那说明我非常爱它。因为我能把它看完。 #有一种阅读的快乐在于,作者观察到了一般人观察不到的细节。 #作家和经济学家,到底哪个是下沉行业? #不是所有小说都可以IP化;IP化的小说首先得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或者主题。 #除了金庸、琼瑶这种咖位的作家,大部分原著作者对于影视化没有话语权。 #在文娱行业里,资本好像获得了超出它原有贡献之外的话语权。 #现在小说圈经常会有这样一种论调,说不要把饭圈那一套带到这里来;但饭圈其实已经带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时代,每个明星都应该人人自危,因为谁都有可能成为倒霉蛋。 #作者无法禁止读者读自己的书,明星无法禁止别人成为自己的粉丝。 #粉丝如果真的为了偶像好,不如把打投、集资、买代言的钱直接打到他个人账户上? #我不会抵制肖战,因为你抵制了一个肖战,还会有王战、李战出来;问题没有解决。 #有意义的讨论是,当这个雷还没炸的时候,我们怎样化解掉这个雷。但大众和舆论还是更喜欢站在后验的视角上,看着雷炸在哪了,去踩一脚。 #讨论一个东西的时候,要想清楚他第一要义是什么。不要苛求「你好,李焕英」的艺术性,犹如不要批评愚公破坏生态环境。 Books *崔曼莉「浮沉」 *海晏「琅琊榜」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BGM *Thomas Hanreich - My one and only Love *Nujabes - Kujaku *Nujabes - Aruarian Dance *Lone Catalysts - Renaissance *kevatta - flirt *E e v e e - Everything *菅野よう子- Mushroom Hunting *方磊-依兰爱情故事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阿边丹 出品:巨有文化

48分钟
17k+
4年前

E39 | 跟李厚辰再聊代孕,热点道德话题背后的忽左忽右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E39 | 跟李厚辰再聊代孕,热点道德话题背后的忽左忽右 Introduction 对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他们的分歧在于价值判断,思考工具,学科知识,个人经历? 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种差异?同样是聊“代孕”,上期的可妈看到了什么,本期的李厚辰又看到了什么? Gareth希望以“代孕”这个议题作为标的物,进行一种尝试:与不同的人就同一话题进行讨论,然后再对比中发现,大家的思维差异到底是什么? 同样,此刻正在倾听的你,也是对话中的隐形一员:你与可妈、李厚辰、Gareth的差异,又落在哪个分野? Speaker 李厚辰,播客「翻转电台」主理人,「看理想」专栏作家,「一日谈」主持人。 Highlights 03:06 代孕也许可以合法化,并不代表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 05:16 “人口买卖”不是铁板一块,全天下有若干种人口买卖。 09:07 我们在讨论公共问题时,经常喜欢用比喻或者修辞,但这会唤起我们的情感,进而偏离讨论的轨道。 09:48 手机装配的流水线是不是“人体提线木偶”?如果这么说,是不是手机都不要买了? 15:50 什么事情是应该禁止的?什么事情是应该首先合法化,然后加以规制的? 16:16 代孕这个话题本身,似乎包含着一种“人必须有孩子”的倾向和冲动。 23:42 如果组织能力和制度能力都具备了,代孕就可以合法化吗? 29:25 无法被根除,所以应该给它一些空间。这种事后承认主义,是不是一种强盗逻辑? 34:20 公共问题的核心,第一是解决问题,第二是妥协。 43:37 罗翔关于器官买卖的说法有问题吗? 50:24 人有没有能力计划,人有没有能力预测计划的结果? Books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桑德尔「金钱不能买什么」 BGM *坂本龍一,2Cellos - M21 -許し *坂本龍一,Brussels Philharmonic - Bibo No Aozora (From"Babel")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阿边丹 出品:巨有文化

57分钟
6k+
4年前

E38 | 跟UP主可妈可吗一起聊代孕以及骂薛兆丰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E38 | 跟UP主可妈可吗一起聊代孕以及骂薛兆丰 Introduction 在邀请B站著名UP主可妈可吗坐客本节目之后,郑爽代孕弃养事件被曝光了。 于是我们以代孕为切入点开启了此次对谈,一起聊了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下,代孕意味着什么?代孕合法化是不是合理?明星目前的社会经济地位到底是不是一种泡沫?我们总是说马克思主义很脱离实践,我们讨论的很多设想是否过于理想化? 当然在对谈尾声,我们也就可妈在B站发布的一条批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的视频,聊了聊UP主、平台跟恰饭的相关话题。 Speaker 可妈,清华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在读博士、知名up主 B站:可妈可吗 Highlights #代孕不应该投入到市场和商业使用当中,就应该在实验室里就止步了。 #当初之所以要找一块地,就是为了精神逃亡,为了自我流放。 #绝对的自由一定会带来绝对的剥削和绝对的不自由。 #明星可能就是一个真正的行走的资本,人和资本已经完全绑定, #明星所获得的一切工资和利润来源都是在分割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 #我们总是说马克思主义很脱离实践,是因为我们的很多设想过于理想化。 #市场经济就像一个撒出去的网泼出去的水,你很难再把它收回来。 #美国也要反垄断,中国也在说反垄断,其实从底层上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 #薛兆丰的那本书里,他的逻辑和严谨程度也太差了。 #很多平台都在侵占普通劳动者的无偿劳动。 BGM *ROOK1E,J'san - pure imagination *Lone Catalysts - Renaissance *future james - pure imagination (dotan negrin x prismatic mantis flip)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阿边丹 出品:巨有文化 「子非鱼」有自己的听友群啦! 欢迎入群跟我们一起交流。 添加有文化电台小助手(微信号:nicifanmei)加入听友群

46分钟
6k+
4年前

E37 | 「以前我不懂,只知道追大家都喜欢的那个女生」——Andy的大理石生意经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E37 | Andy的大理石生意经:以前我不懂,只知道追大家都喜欢的那个女生 Introduction 本期节目我们将继续我们的「五年回顾」系列。 我们邀请到了Gareth的本科好朋友Andy,他在几年之前从国外留学回来,做了一个以大理石为主要原料的消费品项目,后来转型转向了ToB的石材销售。Gareth希望和他聊一聊,过去的几年,所谓的「学会用算账的视角去看问题」是一种怎么样的成长,而从学生身份到到toB销售,这几年的心理感受和主要变化又是什么样的。 Speaker Andy,北京大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石材行业资浅从业人员。 Highlights #02:38 一些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想象,会让人错过一些本来适合自己的机会。 #11:36 大部分北大的创业者,思维上或多或少都受到了OFO的影响。 #13:52 明确自己的技能点之所在的过程跟明确自己的商业模式的过程是同步的。 #16:11 转型的经历验证了一个经典论断:留有退路,就一定会走上退路。 #18:48 赛道转换之后,掌控力更强了,环节上也能更聚焦。 #21:11 与其活在虚妄的未来,不如学会怎样活在当下。 #22:54 要学会把自己作为观察对象。 #24:38 疫情不光给个人带来了整块的个人思考时间,还给了小玩家们通过行业洗牌上位的机会。 #28:29 「学会算账」是学做生意以来非常核心的一个收获。 #39:04 学会把一些比较虚幻的或者感受性的目标,具体落成了一些很实实在在自己能抓得住的东西。 BGM *Henry Mancini - Dear Heart *E e v e e - Everything *kevatta - flirt *Lone Catalysts - Renaissance *Soupandreas - Over You *The Walters - Life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阿边丹 出品:巨有文化 「子非鱼」有自己的听友群啦! 欢迎入群跟我们一起交流。 添加有文化电台小助手(微信号:nicifanmei) 加入听友群

46分钟
2k+
4年前

E36 | 二百亩,三百里:父辈的精神逃亡与自我流放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Introduction 2021年的第一期播客,我们想将目光投向未来。时间上的未来必然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于是Gareth邀请了迄今为止“子非鱼”最年长的嘉宾: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老凌老师。 Gareth在本科毕业、博士入学那年认识了老凌,从此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原来真的有人会豪掷千金去做社会实验,营造一个自己心中的边缘空间。 老凌过去十年一直潜居于距离北京300里的河北小镇——虎什哈,先后营建了200多亩的空间,Gareth也曾多次到访。在这一期博客中,我们不谈就业、学术、内卷、竞争、投资、成长,而是单纯地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老凌在做什么?当我们到了他的年龄,是否还会有同样的好奇心与勇气? 本期的主旨不在于为虎什哈打广告;但如果你愿意,欢迎你去看看。 Speaker 老凌,北大校友。先执教于北大讲坛,教授诸多学子;后投身商业浪潮,辗转多个行业之中。有感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于不惑之年与好友共同启动自我流放,于2010年起扎根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虎什哈镇,投资于逾200亩的土地上营建“边缘空间”。历经十载,初具规模,然其定义、用途、特质、未来皆待考。 公众号:虎十哈 Highlights #跨年为什么要办“夜谈”,为什么要让大家在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跨年,而不是一起倒数? #当初之所以要找一块地,就是为了精神逃亡,为了自我流放。 #在四十岁时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什么叫不惑之年? #时至今日问题依然没有答案,但至少有了一个结果:搞出了虎什哈这么一个地方。 #种粮食有大学问:十年就可以让一种农作物消亡。 #我们都做过企业,但我们恰恰不想把这个事做成企业。 #要学会把自己作为观察对象。 #一个乡镇中学校长的远见:北大学生来支教,教什么不重要,关键在于播撒种子。 #虎什哈三大文物建筑:电影院,大烟囱,粮仓。 #我唯一的要求是中国知网。 #站在28岁回看18岁,与站在55岁回看45岁,有何不同? #我一般不做回忆,因为怕老。 #如果一定要概括虎什哈的特质,其中之一就是“反传播”。 Books *张五常《经济解释》 *费雪《利息理论》 BGM *Background Corporate Tech Loop *Maroon 5 - Happy Christmas (War Is Over)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阿边丹 出品:巨有文化 「子非鱼」有自己的听友群啦! 欢迎入群跟我们一起交流。 添加有文化电台小助手(微信号:nicifanmei) 加入听友群

49分钟
2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