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人是悬挂在由他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而那些礼物的交换中正凝结着无数的意义 —— 我们借以重新审视在他人眼中的自己,那些场合里的“时宜”,那些被珍视的或被不公正臧否的心意。 这一期,在520的晚上在户外约会时录的。江边有点冷,狗狗走来走去,我们干掉一瓶酒,没有月亮。 那天我们都动了给对方送花的念头,也不约而同地都没采取行动。但是录到最后,我们两个都被幸福填满了~ 江风里充满了我们的嘎嘎大笑,毫无正确可言的碎碎念,这期节目就是我们一起创造的给对方的礼物。 希望那一晚的风也吹给所有被人牵挂的人。 【Show Notes】 0:52 豹和鸭想给对方送花的念头,就只是个念头,别这么虚伪地寒暄了吧~ 2:15 哒哒鸭今年的生日收到了一个 “玩具” 4:00 公开拆开这样的礼物,哒哒鸭感到了一些奇怪的阻力和反对 8:16 礼物本身不是问题,豹和鸭妈都担心的是“他人怎么看待”哒哒鸭 8:45 礼物本身是意义的承托:正向的祝福,我对你的理解,关系远近的表达 11:28 在一个社交场合,收到有性元素的礼物,或者讨论与性相关的话题,哪个更合适/不合适 14:24 被豹爷先行做了有罪推论的大哥们其实很尴尬,哈 哈 哈 哈 哈 19:12 人为啥非得合时宜? 20:10 让我们用局B和局A来聊聊这个话题 21:55 “端庄”的豹爷在局B里超级“不合时宜” 24:12 “睡过30个男人有80种xp”vs.“xx怎么样,我与他谈笑风生”,在不同的局上得有不同的装B方法 26:42 豹爸的教育:女孩子怎么敬酒,怎么挡酒,怎么逃酒 28:40 鸭家的教育:可以在年夜饭的屋里撇条(咦,为什么我要回避那个表达?),不能冻着 31:57 哒哒鸭的人设就是:谁BB我就怼她/他! 32:55 正式公告:性别的话题,鸭和豹不准备再聊了 33:50 一个豹爷觉得“啊?”,其他人觉得“哇!”的礼物 36:38 一个让哒哒鸭感到品质降维的尴尬礼物 37:35 谁说LV配不上豹爷!我要我要我要! 38:10 送金条也行 39:00 哒哒鸭是个不为金钱所侮辱的家伙,哼! 41:44 哒哒鸭亲手挖出来一个西瓜给自己暗恋的男生 42:59 写诗送人,好浪漫的心意 47:20 谁收到一个别人亲身写的东西不会感动呢?不管是爱情,还是为了革命理想 49:24 说回来,创作还是最高贵的被凝结的人类劳动 51:15 所以送那个神奇礼物给哒哒鸭的朋友,到底在表达什么meaning呢? 52:30 我们好希望,我能和你一起创造一个礼物
【导言】 不要被标题骗到。没聊意识形态,没聊经济,没聊历史。没聊不该聊的。 只聊了聊逆全球化里的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受到了什么切身影响。虽然也没有什么结论。不过本节目一向没有结论。瞎聊聊瞎喝喝。 ———时间轴轴轴轴轴轴轴轴轴轴轴轴轴轴轴轴轴轴轴在此 04:04 全球化的定义是商品、资本、人员的流动 04:40 3年后再出国门,在国外遇到的问题是语言的障碍。英文不再是交流的基本语言了? 08:00 逆全球化是全球普遍现象还是只因为我们的红利在退去? 10:00 大疫三年,加速了全球化。“上帝让人类不要再建巴别塔” 10:43真的有“逆全球化”的概念么?也许他应该是全球化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只有“新全球化”。全球化的流动逐渐转向。 15:00 当下年轻人的心态是“过了今天没明天” 18:40 当不再有全球化的机会,我还是否要付出学习成本去学习英文、去学习新的思维方式? 20:00 我们这一代人也许是最后一代拥有“西方思维”的人 22:35 高语境与低语境:高语境文化的特征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重视“语境”而非“内容”,而低语境文化则恰恰相反。中国就处于高语境文化尖端,美国及大部分欧洲文化则处于低语境文化。是含蓄委婉与一目了然的对立。 30:00 也许“身份认同”正在成为一件时尚的皮夹克。 36:40 开始引战了:我们聊了中医和西医。 39:45 哒哒鸭相信地平说, 哒哒鸭和豹爷还能做朋友么? 43:25 需要认识这位中医的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看看豹爷会不会回你 45:00 过去这么多年里我们接受的“西方文化”就一定是理所当然的么? 47:55 张一鸣说tiktok是一家火星公司,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公司,要脱离背景、脱离立场、脱离历史成因。脱离于ego。 49:00 我们之前接受到的教育,是真的全球化么?还是单纯的西方化? 51:00 没有悲观,也没有乐观。无论是全球化还是逆全球化。都只是一朵浪而已。 52:30 豹爷推荐:葛兆光老师的《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用全球史的角度去想一切的流动。我们却又不能摆脱一种中国出发的立场。 结尾曲:王啸坤《北京下雨了》 本期拜~
【导言】 其实早在今年过年回来的时候,豹和鸭就谈了一期关于“银发”的节目,却始终没有播。那一期我们用近乎于白痴的天真,谈论有钱有闲的城市老人,谈论银发经济,谈论幸福的晚年。异常悬浮,又格外功利。 当某一天,突然震惊于也许我们退了休后直到死去的时间,有35年。就像我们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直到退休,也就35年。我们的第二人生竟然有35年。但在第二人生里,那些身体的困扰、老去的感觉、生命的意义、那些不可挽回的逝去的时间…… 和妈妈聊聊天,这些碎片的谈话,变得真实而鲜活起来。 老去不是数字,不是经济,不是故事。 老去是一种如此自然,必将到来,令人难过又不能逃避的命运。 老去是我们和我们的妈妈一天天身处其中的日常 老去的过程就是生活本身。 此处附上豹爷很久以前写的诗,送给我们的爸爸妈妈: “ 死亡和消费都是一种狂欢 谁在意明年枝头的春意是否还相同 喧闹本身就是意义 喧闹本身没有意义 爱是意义 浪漫没有意义 幸福是意义 满足没有意义 呓语 梦话是有意义的 醒后的回溯就非常可笑 今天和你在一起 这是意义 ” 【时间轴能手】 0:38 欢迎我们的超龄嘉宾——豹妈 3:59 工作吃掉了我们绝大多数的生命,以至于当我们离开职业的身份就失去了定义自己的支柱 8:18 信息社会给人们带来全世界,我们看见了更多,可是失去了体验 11:18 职业生涯30年,退休后的生命与职业生命一样长 16:50 怕死,在逐渐接近的时候就不再是一个轻松的笑话 19:30 身体令我离自由越来越远 21:01 同济教授的故事:消费者和职业者的身份之外我还能是谁? 25:34 繁衍,不论是哪种繁衍,都是人对抗自身消亡的本能 27:59 能帮着看孙子居然成了一种幸运的意义 31:20 豹妈也犀利地看出了我们的傲慢与特权 32:50 关于养生的幻想是:我只要稍微努点力就可以时光逆转一点点 35:09 那些消费主义账单背后的父母 37:32 中国第一代的独立女性,心力仍存,却无事可做 41:23 我把舞蹈练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43:50 让自己变得更好,不是一种投资 45:43 如果可以上传意识到虚拟世界,摆脱身体的限制,你会做吗? 47:36 抱团养老,一种每一代人都幻想过的解决方案 51:18 自己把自己搞好,是我们对彼此做出的承诺 53:19 人真的没法从消费中获得意义 54:30 让我们用一己善欲来打败时间的魔法! 56:49 豹爷的疑问:生我真的有意义吗? 57:44 意义是一种滞后性的总结 祝大家能真的在第二人生里再活一遍
【导言】 春天真好,春天里发生的所有事都值得被记录。你有好好过春天么? 过春天也未必要做什么特别的事。我只是决定打开。打开我浑身上下的每一个毛孔,让春天进入我,穿过我。好的和坏的都要。我从未如此渴望过一个春天。去年的春天,我从早到晚的坐在窗台上,把身子探出去一半。眼睁睁地看着风从潮湿吹到温柔,但那一切却不关我事。 但要说那些日子给我留下最重要的变革。那便是从此以后的每一个春天,我都把那个失去的春天背在身上。春天在我后背上,像背了个热乎乎的烤馍馍。我随时拆下背囊把春天掰成小块给所有人吃。 嘻嘻,背着春天的人。 【多佛悬崖马桶】 【紫色的胡萝卜】 【冰激凌真好吃】
【导言】 上周《人物》杂志发表的《城堡里的马原》在我的朋友圈和微博都引发了热议。看完那篇文章我和雪猫感到极度不适,怒气冲冲邀约对方一起在周五的晚上对这位先锋作家展开辱骂。结果临时加入两位老中两代文化(相对)人一起喝酒,那就一块聊吧。聊到最后感觉自己好像从血到肉都被血淋淋地扒开了,抱歉本期听众们,作为观者,从一个外围角度来观察我们是怎样实现肌肉重组,也是苦了你们了。 也许有很多听众没有看过这一篇非虚构写作,一个叫马格的孩子死了,死于先天性心脏病。他的死因是由于他的爸爸是一位“浪漫的、诗意的、归隐田园的”作家。他带着小他29岁的妻子小花、儿子马格一同归隐在南糯山的城堡里。妻子养着鸡鸭,儿子放着羊。陪自己一同守着这个虚空的城堡。马原觉得这一切美好极了。在这个他构建的田园幻象里,孩子不需要去上学,有病也不需要去医院,他相信自然疗法。他憎恨一切现代文明,认为支付宝害死人。但是最终,南糯山的好空气没能救得了这个先天心脏病的孩子,他死去了。死在了13岁那一年。他的爸爸悲伤的说:这么好的孩子,他却再也不能陪伴我了。 我们在这个故事里看见了一个自洽的中年男人。也看见了一个权力上位里的人。他把身边的人拉进自己构建的幻象里,用那把叫做“自洽”的刀杀死了他们。 也许吧,叙事不等于事实。我们今晚的一切讨论都基于人物的这一篇叙事,如果感到偏颇和冒犯,请见谅。今天不想有shownotes了,大家逮哪听哪。聊的太沉,我不想再听第二遍了。我们聊了权力、男与女、社会结构和个体努力、悲悯、父权社会、自我构筑的自洽的城堡。 男性和女性天然的分别再一次直观地被剖现。但还是非常非常感谢我们这一期两位充满智慧的嘉宾,让我们看到两种背道而驰的观点是如何碰撞在一起。 最后想说:别再把自洽当成目的,他充其量是一种手段。愿我们都没有那个自洽的城堡,没有终点。 本期结尾曲:旅行团乐队《逝去的歌》
【导言】 2023年的三八妇女节,意义深远。品牌们终于意识到妇女节不是女生节不是女王节也不是女神节。三八节回归妇女节。它重新找回他该有的意义。真好,但依然有品牌大型翻车。翻的好难看。所以我们俩作为两个女的(品牌人)坐下来聊了聊,妇女节到底怎么做女性营销。虽然我们也不配。但就是想聊聊。真的再也不想看到女性主义”“三八话题”成为所谓的流量密码,于是我们过了三八才聊这期。聊到最后我有点喝大了,也很激动。不要见怪。 【shownotes】 01:36 任何在这个三八节发声的品牌都值得倾佩(但希望你们明年别出事故了 05:48 也许当我在讲平权的时候,我就拥有了特权 09:43 在一个没那么平等的社会里,想矫枉必须过正 10:15 我真的不喜欢内外那条片子,原因是我比你走的更远,你就别在我身上浪费媒介预算了。“你说的对,但我知道那是对的” 22:50 我们能不能真实地说出那些真实的细枝末节难以启齿的难受。有些信息是对未生育的女性是封闭的。 27:40 我们是不是在女性营销这事上,太有调性了? 29:00 所有人都应该站出来做女性主义。但当你把三八节当成一个营销节点的时候,你别做了。 31:00 哒哒鸭的暴走时刻,有素质的听众们略过这里不要听 38:00 真诚永远都是必杀技,咱们一年到头有那么多节点能做营销,这一天能不能不做营销,咱做点别的?做点真正有意义的事。 40:39 我今天一定要强过男性才能成为一个独立女性、有力量的女性? 42:00 一个好的社会是哪怕弱者也可以活得有尊严 46:00 “有点过头”的女性主义,不能做么? 52:00 当你真正想要为女性做一点什么的时候,你自然就知道你要做什么 55:00 有人把品牌当作手段,有人把品牌当作目的。做品牌真是无数件蠢事中的一种,但这世界上还是要有这些愚蠢的理想主义者们的。 1:01:37 能不能在这一天,少一点功利,咱们这一天能不能站在一起,为中国女性真真正正地做一些实事儿,我们应该做对的事。 延伸阅读:《盐镇》、《东京贫困女子》
【导言】 “性张力,危险,迷人,在拉扯与极致对抗中你死我亡。”雪猫这样给我描述他的性张力之神,西索大人。你可以想象与他的每次对话、调情、战斗,都是在高潮和死亡边缘跳探戈,没有任何平静状态。世界是个游乐场,他只坐过山车。 当我们谈到性张力,我们到底在谈什么?性张力和性吸引力的区别是什么?浑身上下充满性张力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呈现?本期节目里我给我自己解答了。也欢迎你们收听。非常感谢本期热心参与的听友儿们。你们的学识和才华震惊到了我。鸣谢:春夜宴我、匿名、emon、沥骨刺、卡三抓、龚、虹野珂珂为本期节目提供的文字素材。我不知道我一个文盲凭什么拥有这么高水平的听众。无以言表,再次感谢。 同时也感谢beU日抛小白盒,本期节目由beU(免费)赞助播出。beU作为一个吮吸类女性情趣玩具。我只说一个核心卖点:一次性吮吸头,随用随换——无需消毒,无需洗涤,开袋即用,用完即弃。至于触感和体验感等比较主观的体验我就不讲了。如果有兴趣的可点击以下链接。重点是抽奖!!在评论下留言说出“你认为的性张力瞬间”我们一个星期后会抽取出一位听友送她一份beU小白盒哦。 【今夜解剖人类的听友专属优惠】可通过链接http://t.cn/A6C4Ycss领取,你也可以在天猫找客服报暗号【今夜解剖人类】获取。长期有效 本期节目做完还顺便帮beU做了个新视觉。我的玩具不能是白色(只是我的恶趣味审美,人家白色还是很高级的! 好了,让我们一同欢愉吧! 【show notes】 01:00 对不起各位听众,刚开始录的时候我们就喝大了,舌头打结了,一直在重复和结巴,我们的开头就被后期都给剪了。剪的磕磕巴巴的,再次致歉 02:43 张力是一个物理现象,要两方共同作用才能形成张力。 04:00 性张力和性吸引力之间的区别 05:17 “性张力就是绝对反差” 06:15 性张力是纵欲与禁欲之间的来回拉扯?而性吸引力是单方的输出。 09:23 性张力与权力的上下位之间的关联 11:44 也许力量并无关阶级、身份、地位,一个自洽的人是最有力量的。 21:00 当性张力回归到小男孩、小女孩或是动物本能的时候。是来自散发魅力而不自知的时刻? 23:28 “我湿漉漉的看着你,你怎么会感受不到呢?” 24:00 一层绷紧的、未被撕开、将要被撕开的保鲜膜,很有性张力。 26:00 张力往往是一种临界的状态,张力越强的时候多是关系或者状态要发生变化的时候,都是一种关系即将改变的张力引起的强烈的欲望。 31:00 samantha和雪猫的性幻想,消防队员、卡车司机和硬板床。女人们对破败环境的性幻想。 36:59 当情趣用品不再是情趣用品,他们成为了一个功能性的工具。 46:16 你们觉得性张力和爱有关系么? 49:27 希望做品牌和营销的人能听到这,我们给beU重新定了个位。 本期片尾曲:《kiss me more》
【导言】 爱是时刻。爱是瞬间。爱是小点儿。爱是最小个体的最宏大叙事。爱是纵身一跃。爱是骨头里充满了泡泡,消失,又马上生长。爱是在高速路上开碰碰车,撞坏一个算一个。爱是速朽。爱是把ta抱进骨头缝儿里。爱是两支紧挨着的燃烧的蜡烛,一起彻彻底底地融化。爱是潮湿的、绝对的、永恒的浪漫。爱是,“I love you”“it will pass”“I love you,too” 爱是,我想我的身体里注满你的快乐,你的忧愁,你的过往,你的梦想。我变成一个两倍大的躯体,但是没关系。 本期是一群信奉爱的神棍占用公共平台开会,见谅。 【show notes】 01:25 爱情是时刻,爱情是小点儿,无法形成线或面。形成了线和面的,是对关系的运营和维护,而非爱情本身。 05:38 爱是不可控的那个部分。越理性就越不具备爱的能力? 07:10 很容易因为少年感爱上人的原因也许是,少年感是当人洗去社会化的那一面。爱是本性被看到。 13:00 (狗在喝水,发出杂音,对不起) 15:31 融洽、理解并产生共鸣的和谐的理想爱情状态 15:53 必须产生碰撞砸出声音的激烈的理想爱情状态 19:00 嘿嘿的爱情气团原理。不能是石头,因为气团必须要自转,石头不行(此时开始进入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24:00 拿着恋爱剧本的人们,不按照剧本出牌,好像害怕动不动就被人说:不会玩,不会爱 31:00 剧本的存在给了没有自主意志的人一本导览册 36:10 沟通技巧的首要任务是:沟通 38:00 表达与沟通的分别 42:50 倾听的四种层次:信息层-未发语-情绪状态-思维方式 49:20 在爱情里是否一定要为了对方改变自己? 51:00 为什么一定要把爱分成友情、亲情、爱情? 听友儿,希望听到这里,你还正常。
【导言】 人生如游戏,游戏如人生。真是俗到爆炸的土话。但游戏和人生确实有那么多共通性。游戏里怎么选,到人生里也大概率会怎么选。大家同样都玩一个游戏,但在游戏里所追求的和最终得到的差异巨大。哪怕不同人拿着同样的初始剧本,由于玩家类型不同,也会走向完全不同的结果。本期我们从巴图玩家四分法出发,来聊聊游戏里的四种典型玩家应用在人生里的模型样貌。也欢迎听众在留言里告诉我们你属于哪一类型的“人生玩家” 四种典型玩家类型:成就型玩家(Achievers),探索型玩家(Explorers),社交型玩家(Socialisers),杀手型玩家(Killers)我们会在本期节目一一分析这四种类型人生玩家的特征、本能和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 本期嘉宾介绍:嘿嘿,15年的游戏策划老人,目前在运营一家实景交互线下游戏。一个活在“建模”里的男人。 【show notes】 02:33 游戏的历史和发展和对“游戏玩家”的刻板印象 06:00 游戏是“第九艺术”,游戏让你代入进“那个你” 09:25 “杀手玩家”不是那个在游戏里杀人的人,而是通过计划达到目标的人。 17:00 杀手玩家会因为计划被打乱而困扰,哪怕最后得到了一个更好的结果。 24:10 “探索型玩家”获得乐趣的方式是:探索世界的边界,当你已经探索到世界的边界时,游戏就变得不好玩了。 35:57 社交型玩家的本质是通过帮助他人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36:45 “被关注”这件事是目标本身,四类人群划分是达成目标的手段。 43:00 也许我们想要的并非是个“夸奖”而是“真实的评价” 45:50 “成就型玩家”的乐趣在于拿到阶梯性的目标,拿到清单里的东西。 51:50 社恐和社牛都只是一种社交方式,无分好坏 55:00 游戏人生就意味着不严肃、不诚恳、不成熟么?
【导言】 侯孝贤讲:女性要烈,烈才有力量。 看过满江红以后对瑶琴这个角色念念不忘。明明是一个绿衣红唇的俗艳女子,怎能释放出如此大的力量。本期我们在铺天盖地的岳飞和秦桧的历史讨论中插了个缝,聊聊这位电影里的烈女形象。 烈女这个词早就需要更新迭代了。我们企图重新定义现代烈女的模样:那是一群生命力无比旺盛的女性,有骨有核。是那种人间烟火里的坚韧,有独立思考的谋略,同时依然葆有内心的柔软。她们侠情万丈。似一个插满尖刀的温柔乡。 结尾放上千嬅的烈女,愿烈女不怕死,但凭傲气,绝没有必要呵你似歌姬。呸呸。 【show notes】 01:40 满江红里的烈女形象瑶琴 02:20 古代烈女与现当代烈女的定义 03:44 当代烈女与大飒蜜在底层逻辑上是共通的 05:50 在当代,好像爱情替代了贞洁成为了捆绑烈女的那个牌坊 07:00 瑶琴是否胸怀国家大义? 09:00 随便聊聊古时候的贞洁历史(说错了的话就随便听听别当回事 12:00 满江红里的贞洁桥段纯属画蛇添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17:00 当代社会的“烈女”守护的是爱情,古时社会的烈女守护的是“身份和身体” 18:30 现代女性的“道德枷锁“是什么? 20:20 “我爱你,但我也可以睡别人” 22:50 烈女和飒蜜的本质共通点是“奉献” 30:00 武则天驯马和交代后事的老婆婆 34:30 飒蜜和烈女应该配什么样的男人? 35:37 “飒蜜”蜜才是重点,脱离不了甜美奉献的主干道 43:08 可能烈女和飒蜜爱的都是自己的幻想吧,无关张大和六爷是谁(绝没有物化男性的意思
可爱的朋友们,年前最后一期啦!我们邀请来了本节目第一位嘉宾。老万是我和雪猫的好朋友,非典型的中国式35岁中年。 35岁作为一个坎儿,无论是从消费市场的品牌目标人群划分(基本大部分的品牌的目标人群都是35岁以下人群)政策优待(买房、落户等大部分的政策都是需要不超过35岁)婚育观念(超过35岁基本不会有人再给你介绍对象了)职场观念(很多的招聘广告都是要求应聘者不超过35岁) 好残酷啊,35岁约等于被社会抛弃么?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不一样的35岁。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任何所谓中年的影子。他们依然创造,依然爱人,依然永葆天真。真的有那根分界线么? 【show notes】 03:38 青山资本发布的35岁消费报告引发了我们今天的讨论(发布在公众号《青山资本》 有需要可以一起阅读) 05:58 从一个公司的创意总监变成老板的时候有什么变化 10:55 35岁好像在扛着90公斤的杠铃做深蹲 14:18 进入了“后喻时代”文化开始反哺了么 16:00 35岁以上就不能在市场上投简历了么? 19:08 为什么美国的中年危机45才来?中国式的危机35岁就来了? 22:20 35岁还没到p8怎么办?(欢迎评论留言聊聊天你p8了么?) 23:57 对于创造性的工种,困境来自你所有的输出都是为了讨好25岁以下的年轻人。当你不再是主流的“年轻群体”还怎么创造? 33:00 当35岁被消费市场抛弃了,35岁中年人已经进入到了“第四消费时代”他们所有的消费都已经形成标准。很难撼动。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消费。 35:20 35岁困境与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的关系 37:00 今天的市场里大量内容都是在谄媚,《中国奇潭》让我们很欣慰 41:50 三四线城市的中年困境是怎样的,雪猫讲一个关于矿井办公室主任的故事 46:00 困境实际上来自选择更少、更明确的确定性 49:00 “自我同一性早闭”与“自我同一性获得”。如果你选择了做一个爬坡者,你也许这一辈子都在爬坡。但对于有些来说,确定性也很重要 52:00 35岁,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有改变么?35之前是和更多人拓宽关系,但到了35岁之后,进入到对一段关系的深度探索。 60:00 当一个主流男性对于不确定性的确定提前了,会更喜欢初恋脸吧? 62:00 35岁男人最怕的东西:麻烦 64:45 人到中年不油腻的钥匙是:保持创造力和,拥有扔掉一切的勇气和坦诚的自我 72:00 中年男性们,争取做个氛围驾驶员吧
【本期导语】 上一期,在独立女性这个话题上,我们聊了性、爱情、自由、男人、钱。 本期继续解剖独立女性的困境与枷锁(依然带着巨大的傲慢与偏见。本期我们虔诚邀请各位听众与我们互动,留下你的评论吧! 【show notes】 02:51 独立女性的反面是.......“吃软饭的男人”???(开玩笑 04:18 做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是我的义务,而非追求 05:00 “包养与被包养” 包养是一种等价交换,这一段讨论仅仅基于被包养是一种经济现象而展开,每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身体的归属以及有权决定怎样去使用他。 10:27 另一重困境:如何应对当你在社交市场上被打分被标价的命运? 11:00 一套古早的择偶策略 12:20 独立女性可以做不那么理性的蠢事,你永远可以不按功利行事。“你可以不选,但你有的选” 13:00 做社长还是做社长夫人? 14:00 同样的,男性也需要异性认可 16:40 当一个人变成异性的一个雌竞或雄竞的工具,他的真实身份可能是.......一条加厚内裤? 19:03 当女性被固定在四种附庸身份里:战友、女儿、母亲、娼妓 21:44 80年代独立女性角色很常见,但到了今天,社会的价值观变化了吗?男女的地位变化实际上是一个分蛋糕的游戏。 24:00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价值观其实一直存在,只是我们听不见那样的声音。不是时代在倒退,是“媒体”在进步。 29:00 当一个男性成功了,所有的好事情都向他奔来。但对于一个成功的女性,社会对她会更加严苛。男性对安定感更在意? 31:40 婚姻的意义 41:07 独立性越高的婚姻越稳固 41:57 “及时行乐”和“活在当下 ”创造力是对抗不确定性的最大利器 43:29 创造性也是组成独立很重要的一个底层 祝各位独立or不独立女孩们,想独立就独立,不想独立也可以不独立。 本期bgm:张蔷《get your self》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