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端忽然坠落尘埃,初到黄州之后的苏轼经历了太多的困顿、苦恼和痛楚,他一面努力适应着完全陌生的生活,一面执着地找寻着生活的意义。留存至今的《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它不仅是一卷珍贵的书法墨迹,更是记录苏轼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生活和情感的档案,我们由此也看到这位“无可救药的乐天派”的另一面。 丨时间轴丨 02:08 你心目当中的苏轼,是什么样子? 03:31 “乌台诗案”是苏轼政治生命和艺术生命的转折点 05:00 南方的春雨,给人的感觉或“苦”或“喜”,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06:48 《黄州寒食诗》的最绝望之处在于,苏轼从此知道自己与“忠”“孝”无缘 11:40 处在一片冰冷的世界之中,苏轼是在以写绝命诗的写法来写《黄州寒食诗》 16:20 苏轼生命中的“苦雨”停止在他发现“东坡”之后——土地救赎了苏轼 23:15 苏轼从张怀民的遭遇中发现现实世界没有变 25:30 《黄州寒食诗帖》墨迹中的一处“折钗股”,最能代表苏轼书写时的心情与感受 26:47 《黄州寒食诗帖》集合了苏、黄两位天才的手迹,黄庭坚的题跋本身也是一件“试使复为之未必及此”的经典之作 32:03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发的一条“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信息 35:10 《黄州寒食诗帖》的传奇经历,让人感叹“世间宝物,所在必有神物护持” 37:36 《黄州寒食诗帖》和它的作者一样,坎坷而不凡、平凡而伟大,他们的际遇共同诠释了生命的一些重要命题 ▲东坡赤壁,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 ▲苏轼像,湖北黄州东坡赤壁 ▲苏轼像,赵孟頫绘于《行书赤壁二赋册》首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附黄庭坚跋),34.2×199.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宋·苏轼《定恵院海棠诗》拓本(册页选一),44.5×268厘米,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 ▲(传)宋·苏轼《潇湘竹石图》,28×105.6厘米,中国美术馆藏 ▲(传)宋·李嵩《赤壁图》,24.8×26厘米,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金·武元直《赤壁图》,51×13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孔贞一《东坡朝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人《东坡朝云图》,89.2×126.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丨涉及的诗文丨 《黄州寒食诗二首·其一》 宋·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黄州寒食诗二首·其二》 宋·苏轼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 宋·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自题金山画像》 宋·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游沙湖》 宋·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丨song list丨 李健《临江仙•夜归临皋》 丨联络方式丨 微信公众号:艺术呱唧clappingformyart/禅机yakozen/蔡丹君 微博:@艺术呱唧 小红书:小徐絮叨 微信视频号:小徐絮叨 B站:蔡丹君老师 加微信进听友群:xbmtrxyh/xiaguan2020
《封神演义》以商周易代为背景,描绘了神魔大战的壮阔场景,无数神仙异士、法宝坐骑让人目不暇接、过眼难忘,作为集体创作、层累而成的名著,《封神演义》堪称“国民神话”,由它改编而成的小说、戏曲、影视、游戏层出不穷。在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学史上,《封神演义》未曾获得像《西游记》那样的崇高地位,但这并不妨碍它一直有着极高的人气,封神故事的各种衍生作品和“周边”不断影响甚至塑造着我们对历史与文化的理解,也反映着不同时代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丨时间轴丨 02:43 上世纪九十年代播出的电视剧《封神榜》,已经成为共有的文化记忆 05:35 很多改编《封神演义》的影视作品,大多夸大了妲己的重要性 07:17 《封神演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远不如《西游记》,但并不妨碍它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神话” 10:27 《封神演义》的作者面目模糊,其实也属于集体创作的成果 10:55 《封神演义》制造了一份神仙谱系,迎合了民间的口味,因此也具有生命力和转化潜力 12:18 将现实中的武王伐纣和想象中的神魔斗法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是《封神演义》的“流量密码”,它有着满满的科技感和想象力 15:10 《封神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人物形象变化过程值得注意 22:46 古典文化中的“大IP”如何改编、如何“现代化”? 27:04 不同版本中的“文王食子” 31:41 殷郊与纣王的父子关系,在不同的“封神故事”中有不同的演绎,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改变者的观念差异 35:27 中国最早的人物画是楚地的帛画,反映人神关系 38:08 神仙大抵一定要乘着各种神兽,《封神演义》中的各种坐骑就非常吸引人 42:48 神话让我们永远葆有童心和想象力,同时也激励、引导、规劝着俗世的人们 44:10 历史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的事实,或许正以另一种方式藏在神话故事之中,期待我们去发现和解读 ▲殷墟,商后期都城遗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 ▲姜太公像,出自《圣君贤臣全身像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姜太公像,出自《历代名臣像解》,清乾隆年间绘 ▲商玉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商嵌绿松石象牙杯,中国考古博物馆藏 ▲商晚期崇阳铜鼓,湖北省博物馆藏 ▲宋·马麟《周武王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甘肃庆阳北石窟寺圣母宫壁画之“纣王进香题淫词”,清宣统元年绘 ▲哪吒庙,澳门圣安多尼堂区大三巴斜巷6号,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 ▲清人《封神真形图》之杨戬像,台湾“国立图书馆”藏 ▲雷震子京剧脸谱 ▲元始天尊像,明代瓷塑,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藏 ▲比干摘心处,河南淇县灵山 ▲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拓本,170×95厘米,原碑存河南卫辉比干庙 ▲伯邑考墓(吐儿冢),河南汤阴县羑里城 ▲《新刊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插图之“文王囚羑里城“,元至治间建安虞氏刊本,日本内阁文库藏 ▲战国·人物龙凤帛画,31.2×23.2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 ▲战国·人物御龙帛画,37.5×28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 ▲唐·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27.5×489.7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清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像》(闻仲),123.5×75厘米,北京白云观藏 ▲盛有人头骨的铜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考古发现 ▲狩野元信《太公望文王图》(四屏之一),175.3×92.8厘米,日本室町时代,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丨song list丨 谭咏麟《神的传说》 毛阿敏《神的传说》 丨联络方式丨 微信公众号:艺术呱唧clappingformyart/禅机yakozen/蔡丹君 微博:@艺术呱唧 小红书:小徐絮叨 微信视频号:小徐絮叨 B站:蔡丹君老师 加微信进听友群:xbmtrxyh/xiaguan2020
被尊为“诗圣”的杜甫在人们眼中似乎总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样貌,他笔下的大唐,久久处于“国破山河在”的落寞和感伤之中。事实上,杜甫也有欢脱可爱、青春洋溢、激昂热烈、酣畅淋漓的一面,他敏锐地感知着各类艺术,欣慰地沉浸其中,他有幸见到一大批当时最顶级的艺术大师,他深深为他们的成就所兴奋和沉醉。杜甫不吝笔墨写下的一首首艺术评论之作,本身也成为不朽的经典,后世更有许许多多艺术家通过画笔再现杜甫的诗章。“诗史”的构成并不单调,那里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生,以及沧桑的时代。 丨时间轴丨 01:59 杜甫小时候是个“一日上树能千回”的皮孩子 03:10 盛唐是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天才成群地来”,杜甫在其中还担任着艺术评论家的角色 05:59 杜甫写曹霸画马的诗,成为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记忆 08:38 杜甫的题画诗开创了一种艺术范式,诗中充满着可以感知的时代性。所谓“诗史”,不仅可见帝王将相与宏大叙事,更记录了一段段鲜活的艺术人生 11:57 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对周围人的关注和强烈的感知力、悲悯心 16:23 为何唐代艺术名家都热衷于画马、写马、论马 18:14 杜甫评论过许许多多的艺术家,他的诗在其身后也被许许多多的艺术家作为创作的对象和主题 22:00 从《佳人》理解杜甫对女性命运的关怀 26:13 诗歌评论的传播效果取决于社会的传播环境,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特质 31:28 杜甫延续了同时代艺术家的璀璨生命 33:11 学习古人的题画诗可以激发小朋友们的艺术思维和文学情感 39:01 杜甫终其一生对艺术抱持着热情,他从艺术中获得了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童年杜甫 ▲(传)宋·牧溪《杜子美骑驴图》,22.7×49.5厘米,现藏日本 ▲(传)元·赵孟頫《杜甫像》,143×5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蒋兆和《杜甫》,132x91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话剧《杜甫》中冯远征饰演的杜甫 ▲唐·韩幹《照夜白图》,30.8×34厘米(本幅),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唐·韩幹《牧马图》,27.5×34.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46.2×429.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宋·张即之《双松图歌》(局部),33.8×119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宋·赵葵《杜甫诗意图》,24.7×21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宋人《天寒翠袖图》,24.5×21.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传)宋·赵佶《摹虢国夫人游春图》,52.1×147.7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古典舞《丽人行》剧照 丨涉及的诗文丨 《百忧集行》 唐·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丹青引赠曹将军》 唐·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唐·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唐·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 唐·杜甫 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 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 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 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 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 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 请公放笔为直干。 《丽人行》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唐·杜甫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佳人》 唐·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存殁口号二首》 唐·杜甫 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 玉局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 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 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丨song list丨 SXEMIN《宽窄巷子》 周云蓬《杜甫三章》 丨联络方式丨 微信公众号:艺术呱唧clappingformyart/禅机yakozen/蔡丹君 微博:@艺术呱唧 小红书:小徐絮叨 微信视频号:小徐絮叨 B站:蔡丹君老师 加微信进听友群:xbmtrxyh/xiaguan2020
长安也许是成就李白的福地,但更可能是束缚这位天才的金丝笼。游历山川、行遍天下而不改质朴天真的心性,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李白。李白传世的唯一一件墨迹,现在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它写作于距离长安千里之外的高山上。即使一直以来它的真伪还在被争议,但并不影响人们通过它来想象李白、想象大唐,《上阳台帖》的诗句和笔墨中自信昂扬的气度,深符诗仙与盛世的模样。盛世不朽,正是因为诗仙不朽。 丨时间轴丨 04:09 李白名字的由来 05:14 李白只是一个浪漫的诗人吗 06:30 为何“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08:16 “老笔”中的“老”不是衰老的老,而是老成、老练、老辣,体现出李白的自信 09:15 李白不为我们所熟知的另一些技能 12:49 “清”和“壮”在李白身上达到了和谐统一 15:03 艺术史如何书写,主要来自大师的意见 19:26 《上阳台帖》代表了自信的大唐盛世的气象。李白虽然也经历了安史之乱,但他一直生活在盛唐,没有走出来 23:09 李白的家世和信仰,决定了他的人生 25:59 从“游”来看李白身上的两个特点 26:56 李白形象的当代呈现与还原 30:17 李白和杜甫是不同生命状态的典型,我们可以他们的人生中看到自己 31:58 李白是艺术史上的绝唱,是我们希望的寄托,我们应该珍惜这颗闪耀的明星 ▲李白像 ▲唐·李白《上阳台帖》,本幅28.5×38.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唐人写本《惜罇空》(P2567),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宋·苏轼《李白仙诗卷》,34.5×106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宋·梁楷《李白吟行图》,80.9×30.5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清·苏六朋《太白醉酒图》,204.8×93.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明·唐翰林供奉李公墓碑(拓本),196×92厘米,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 ▲《李太白文集》,清康熙五十六年双泉草堂仿宋元丰三年临川晏氏刊本 ▲郭沫若的最后一部著作《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 ▲话剧《李白》中濮存昕饰演的李白 ▲电影《妖猫传》中辛柏青饰演的李白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 丨涉及的文本丨 《上阳台》 唐·李白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 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寻李白》 当代·余光中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丨song list丨 周云蓬《关山月》 丨联络方式丨 微信公众号:艺术呱唧clappingformyart/禅机yakozen/蔡丹君 微博:@艺术呱唧 小红书:小徐絮叨 微信视频号:小徐絮叨 B站:蔡丹君老师 加微信进听友群:xbmtrxyh/xiaguan2020
所谓“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掀桌裸辞归园后的陶渊明,很长时间以来都被视为是一个不合格的农耕者。不过,土地始终是陶渊明的情之所系,他甚至以一个儒者的身份对土地和农耕寄托理想,他在悠然的田园里采菊,在安静的书斋中读书,他将全副的深情都交给了自然,这种乱世之中至为难得的生命状态,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今天的我们,恐怕很难像陶渊明那样从容地还乡、躬耕,甚至也没有多少闲情沉浸书中与古人神游,但不妨呵护好心底的种种祈盼和憧憬,静候梦中花开南山。 丨时间轴丨 02:23 “掀桌裸辞”的陶渊明其实很在意生活 05:03 陶渊明的先祖陶侃被南朝士族蔑称为“溪狗” 06:35 陶渊明不愿没有尊严地生活,毅然选择归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身处混乱的异代之际,这是遵从先圣“邦无道则隐”的劝诫 07:50 吴昌硕对陶渊明的致敬 09:19 “五斗米”是指俸禄吗 10:48 陶渊明的退路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我们和陶渊明不是一个阶级 12:06 陶渊明通过种田来寄托儒家理想,“耕织有道”才是美好的社会 14:22 陶渊明的躬耕,既是出世,也是入世 15:09 以阅读来“俯仰观宇宙”、同古人对话, 是陶渊明在浮躁社会安顿心灵、寻求独立、思考生命、保护自由的方式 18:33 美术史上的陶渊明形象,正由他的经典文学作品建构和固定 21:00 苏轼贬谪黄州被迫躬耕,那时他发现了陶渊明,从此成为骨灰级陶粉 22:40 认为苏轼是美食家或许是个误解,他可能在美化一些“黑暗料理”,那也是他在无奈面对自己的窘境 26:17 和大自然保持接触,由此获得兴发感动和欣喜,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深入思考,与身边的一切人充分交流,这是陶渊明给当代人的行动启示 31:31 每当大家累了,都会想到陶渊明。他反复强调,人间只有亲情、友情和自然是最珍贵的,我们应当关心生命本身 32:30 传统中国人对“向外发现自然,向内发现自己的深情”无比认同 33:40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海子是当代陶渊明 ▲(传)元·赵孟頫《渊明归去来辞图》,27×72.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陈洪绶《陶渊明故事图》(“采菊”部分),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美术馆藏 ▲明·王仲玉《陶渊明像》,32.5×106.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杜堇《陶渊明赏菊图》,36×148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清·石涛《陶诗采菊图》,112.5×47.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文徵明《归去来辞书画合卷》,31.6×75.8厘米,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 ▲吴昌硕“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印,边款“官田种秫不足求,归来三径松菊秋,吾早有语谢督邮”,1885年刻 ▲明·仇英《桃花源图》(局部),原卷33×472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清·査士标《桃花源图》,33×88厘米 ▲赵之谦刻“为五斗米折腰”印,边款“撝叔戏反陶彭泽语以自况”,2017嘉德秋拍以1207.5万成交价创造文人篆刻拍卖新记录 ▲容祖椿、伍德彝《东坡惠州诗意》,27X31.5厘米 ▲(传)宋·苏轼《归去来辞卷》,32×181.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注东坡先生诗》,南宋嘉定六年刊本 ▲《苏书陶渊明集》,清嘉庆十二年写刻本 ▲苏书陶诗《饮酒》残石拓本,端居室藏 ▲清·石涛画、王文治题《陶渊明诗意图册》(其一),27×21.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陈洪绶《陶渊明故事图》(“无酒”部分),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美术馆藏 ▲明·丁云鹏《漉酒图》,137.4×56.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传)宋·李公麟《渊明归隐图》,37×521.5厘米,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 ▲《陶渊明集》,清光绪间套印本 丨涉及的文本丨 《归园田居·其一》 晋·陶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劝农·其一》 晋·陶潜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智巧既萌,资待靡因。 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桃花源记》 晋·陶潜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诗》 晋·陶潜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归去来兮辞》 晋·陶潜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读山海经·其一》 晋·陶潜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读山海经·其十》 晋·陶潜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蜡日》 晋·陶潜 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五柳先生传》 晋·陶潜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哨变》 宋·苏轼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山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临江仙》 宋·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惟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代·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丨song list丨 大乔小乔《农夫渔夫》 黄绮珊《向云端》 丨联络方式丨 微信公众号:艺术呱唧clappingformyart/禅机yakozen/蔡丹君 微博:@艺术呱唧 小红书:小徐絮叨 微信视频号:小徐絮叨 B站:蔡丹君老师 加微信进听友群:xbmtrxyh/xiaguan2020
和好朋友一起碰面聊天总是快乐的,但离多而聚少,恐怕才是人生真正的常态。诞生在东晋永和九年上巳雅集的《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史上当之无愧的经典名作,更因文字中蕴含的饱满情感和承载的幽玄思致,打动着千百年来的读者。在今天的我们看来,真正由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到底在哪里,可能并不那么重要了,它已经凝结为一个符号,引导我们各自展开对艺术、文学、生命和宇宙的想象与理解。 丨时间轴丨 00:47 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组合 02:04 理解古代需要一种“场景感” ,用想象来激活它 04:06 从兰亭出发,开始艺术呱唧之旅 06:00 集会的“集”与文集的“集” 08:28 如何看待“神龙本”,如何讨论王羲之 09:39 一自楼兰神物见,人间不复重来禽 11:12 唐太宗对偶像的“表白” 12:54 王羲之符合大唐的审美 15:36 《兰亭集序》的“前身”:《临河序》 18:33 西域出土兰亭习字稿 20:45 东晋人在谈玄中表现情操和风度 21:28 《兰亭集序》中体现出古人的“忧生”意识,他们将山水看成宇宙的拟态 23:19 忧患意识对今天的我们而言有什么意义 24:32 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的自觉,本质是生命的自觉 25:11 《兰亭集序》从快乐写到悲伤,再从悲伤写到释怀,奠定了后世很多登临之作的基本结构和情感模式 28:00 关于人生,王羲之的发问 ▲“会稽山阴”的兰亭,在今浙江绍兴 ▲传冯承素摹本《兰亭集序》(“神龙本”),24.5×69.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传虞世南摹本《兰亭集序》(“天历本”),24.8×57.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传褚遂良摹本《兰亭集序》,24×88.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人《兰亭禊饮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羲之像 ▲《姨母帖》,收入《万岁通天帖》,辽宁省博物馆藏 ▲《快雪时晴帖》,23×14.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楼兰出土晋人残纸 ▲《青李来禽帖》,收入《十七帖》 ▲最高领导人就兰亭论辩致信郭沫若,称“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唐人写本《兰亭集序》(存六字,唐官文书纸背),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 ▲和田出土唐人习字残片,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明万历间刻本《世说新语》 ▲唐人写本《世说新语》卷,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丨涉及的诗文丨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 《短歌行》 汉魏·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室思》 汉魏·徐干 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 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 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 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 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 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 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 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 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 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 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晋书·王羲之传赞》 唐·李世民 制曰: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夸尚,竞其工拙。伯英临池之妙,无复余踪;师宜悬帐之奇,罕有遗迹。逮乎钟、王以降,略可言焉。钟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至于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但其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枿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谷之皮,敛无半分之骨;以兹播美,非其滥名邪!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论书绝句百首·楼兰晋人残纸》 当代·启功 风流江左有同音,折简书怀语倍深。 一自楼兰神物见,人间不复重来禽。 自注:楼兰出土残纸甚多,其字迹体势,虽互有异同,然其笔意生动,风格高古,绝非后世木刻石刻所能表现,即唐人向拓,亦尚有难及初。如残纸中展怀一行,下笔处即如刀斩斧齐,而转折处又绵亘自然,乃知当时人作书,并无许多造作气,只是以当时工具,作当时字体。时代变迁,遂觉古不可攀耳。张勺圃丈旧藏馆本十七帖,后有张正蒙跋,曾影印行世,原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有新印本,其本为宋人木板所刻,锋铩略秃,见此楼兰真迹,始知右军面目在纸上而不在木上。譬如画像中虽须眉毕具,而謦欬不闻,转不如从其弟兄以想见其音容笑貌也。 丨song list丨 胡德夫《匆匆》 荷偞&叱叱吃《岁月》(cover王菲&那英) 丨联络方式丨 微信公众号:艺术呱唧clappingformyart/禅机yakozen 微博:@艺术呱唧 小红书:小徐絮叨 微信视频号:小徐絮叨 B站:蔡丹君老师 加微信进听友群:xbmtrxyh/xiaguan2020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