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朋友一起碰面聊天总是快乐的,但离多而聚少,恐怕才是人生真正的常态。诞生在东晋永和九年上巳雅集的《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史上当之无愧的经典名作,更因文字中蕴含的饱满情感和承载的幽玄思致,打动着千百年来的读者。在今天的我们看来,真正由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到底在哪里,可能并不那么重要了,它已经凝结为一个符号,引导我们各自展开对艺术、文学、生命和宇宙的想象与理解。
丨时间轴丨
00:47 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组合
02:04 理解古代需要一种“场景感” ,用想象来激活它
04:06 从兰亭出发,开始艺术呱唧之旅
06:00 集会的“集”与文集的“集”
08:28 如何看待“神龙本”,如何讨论王羲之
09:39 一自楼兰神物见,人间不复重来禽
11:12 唐太宗对偶像的“表白”
12:54 王羲之符合大唐的审美
15:36 《兰亭集序》的“前身”:《临河序》
18:33 西域出土兰亭习字稿
20:45 东晋人在谈玄中表现情操和风度
21:28 《兰亭集序》中体现出古人的“忧生”意识,他们将山水看成宇宙的拟态
23:19 忧患意识对今天的我们而言有什么意义
24:32 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的自觉,本质是生命的自觉
25:11 《兰亭集序》从快乐写到悲伤,再从悲伤写到释怀,奠定了后世很多登临之作的基本结构和情感模式
28:00 关于人生,王羲之的发问

▲“会稽山阴”的兰亭,在今浙江绍兴

▲传冯承素摹本《兰亭集序》(“神龙本”),24.5×69.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传虞世南摹本《兰亭集序》(“天历本”),24.8×57.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传褚遂良摹本《兰亭集序》,24×88.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人《兰亭禊饮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羲之像

▲《姨母帖》,收入《万岁通天帖》,辽宁省博物馆藏

▲《快雪时晴帖》,23×14.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楼兰出土晋人残纸

▲《青李来禽帖》,收入《十七帖》

▲最高领导人就兰亭论辩致信郭沫若,称“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唐人写本《兰亭集序》(存六字,唐官文书纸背),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

▲和田出土唐人习字残片,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明万历间刻本《世说新语》

▲唐人写本《世说新语》卷,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丨涉及的诗文丨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
《短歌行》
汉魏·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室思》
汉魏·徐干
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
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
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
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
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
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
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
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
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
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
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晋书·王羲之传赞》
唐·李世民
制曰: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夸尚,竞其工拙。伯英临池之妙,无复余踪;师宜悬帐之奇,罕有遗迹。逮乎钟、王以降,略可言焉。钟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至于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但其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枿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谷之皮,敛无半分之骨;以兹播美,非其滥名邪!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论书绝句百首·楼兰晋人残纸》
当代·启功
风流江左有同音,折简书怀语倍深。
一自楼兰神物见,人间不复重来禽。
自注:楼兰出土残纸甚多,其字迹体势,虽互有异同,然其笔意生动,风格高古,绝非后世木刻石刻所能表现,即唐人向拓,亦尚有难及初。如残纸中展怀一行,下笔处即如刀斩斧齐,而转折处又绵亘自然,乃知当时人作书,并无许多造作气,只是以当时工具,作当时字体。时代变迁,遂觉古不可攀耳。张勺圃丈旧藏馆本十七帖,后有张正蒙跋,曾影印行世,原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有新印本,其本为宋人木板所刻,锋铩略秃,见此楼兰真迹,始知右军面目在纸上而不在木上。譬如画像中虽须眉毕具,而謦欬不闻,转不如从其弟兄以想见其音容笑貌也。
丨song list丨
胡德夫《匆匆》
荷偞&叱叱吃《岁月》(cover王菲&那英)
丨联络方式丨
微信公众号:艺术呱唧clappingformyart/禅机yakozen
微博:@艺术呱唧
小红书:小徐絮叨
微信视频号:小徐絮叨
B站:蔡丹君老师
加微信进听友群:xbmtrxyh/xiaguan2020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