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会觉得全世界其他人都比我过得好。只有分享了之后才发现,人的悲喜是共通的。这次又请来了一毛,我们一起聊聊最近情绪崩溃的瞬间。 她的公众号「一毛的mao」 【 你会听到】 03:58 有情绪总是很稳定从来不崩溃的人吗? 09:02 Fleur:对我来说睡眠是心理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13:10 强迫症引起的失眠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29:49 一毛:那种被全世界抛弃的孤独感 31:40 以为被克服了的创伤,有时还会在成年后相似的经历中被唤起 36:00 面对孤独,我们要么想与另一个人融合,要么想被另一个人拯救 40:00 这个世界上没有另一个人能真正的理解你 42:28 面对痛苦,即便伤害自己,都是你的心在找一种方式让你快乐 45:55 自我关怀的反面是把自己工具化 54:33 暴食症是用食物对自己身体的一种攻击 1:03:59 那个无条件接纳和爱你的人让我们看到爱的底色 1:13:31 痛苦是改变的契机和信号 *褪黑素改善失眠仅代表嘉宾个人经验,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引起受体耐受导致不易自然入睡,具体事项请遵医嘱。 【本期福利】 本期听众专属福利:在微信服务号【简单森林心理健康中心】回复【WDYM】即可获得价值399元的【性格全面评估测试】一份和简单森林300元专属优惠券。 简单心理旗下心理健康中心【简单森林】北京中关村中心将于11月12日正式开业,11月12日~14日在森林开放日,还有与心理咨询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你的感受我在乎。报名方式:关注微信服务号“简单森林心理健康中心”回复“开放日”即可 【About】 李宣霖Fleur:WhatDoYouMean播客主播 | 泛心理学内容创作者 | 心理咨询师In training 公众号/微博/B站同名:李宣霖Fleur Weibo @WhatDoYouMean播客 What Do You Mean是一档泛心理类中文播客。在这里我们经常向自己向世界发问,偶尔找到答案,但总是不疲于思考。我们拒绝无意识地度过任何一天,在与自己与他人的对话中找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欢迎来到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和苹果Podcast平台收听。 BGM: Novo Amor - Anchor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之前听一三说播客,了解了罗厚员博士,被他口中描述的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吸引了,后来我又看了他推荐的那本书【幸福的陷阱】The happiness trap。就决定一定要和他聊聊。他轻松诙谐的对话方式,聊完了让我整个人都放松了一圈。邀请大家来听~ 🎙 本期嘉宾 罗厚员博士 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咨询及临床心理学家,加拿大认知行为治疗协会(CACBT)认证治疗师,资深接纳承诺疗法(ACT)治疗师,居住于多伦多。 个人网站: http://www.drhouyuan.com/ 联络邮箱:[email protected] ⏱ 时间线 04:14 从情感细腻的“知心弟弟”到心理治疗师 11:10 家庭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中国vs.西方 20:15 当我们的童年创伤多到变得习以为常 26:40 当创伤被一次次陈述和表达,才能往前进 28:33 流言粉碎机: CBT治标不治本?CBT怎么梳理深层议题 36:10 当咨询进入到核心信念中:我值得被爱吗?我足够好吗? 41:10 行为激活 :当不值一提的小成就拯救人于水火之中 47:16 当一个人有强烈情绪的时候,最不应该做的就是理性分析 52:10 ACT这个流派太存在主义了! 57:09 当灵魂层面的意义追寻落地到具体的生活时刻 1:04:30 闲聊:男咨询师会有一些性别视角的局限性吗? 【About】 李宣霖Fleur:WhatDoYouMean播客主播 | 泛心理学内容创作者 | 关注自我意义探索,和跨文化群体。 公众号/微博/B站同名:李宣霖Fleur Weibo @WhatDoYouMean播客 What Do You Mean是一档泛心理类中文播客。在这里我们经常向自己向世界发问,偶尔找到答案,但总是不疲于思考。我们拒绝无意识地度过任何一天,在与自己与他人的对话中找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欢迎来到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和苹果Podcast平台收听。 BGM: Novo Amor - Anchor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我最早是在《给妈妈当妈妈》这本书了解陆晓娅老师的,书的封面是温柔的橘粉色,里面35篇手记记录了她的母亲从患阿尔茨海默症到逐渐衰退离世的这一段生命历程。我很喜欢封面的一句话,说这本书不仅是照护者的故事,也是给所有的母亲与女儿的启迪之书。这一段经历记录了陪伴,也记录了重建母女间亲密联结的尝试。 这本书是关于照护,但也是一场关系的修复。我们很多人也都在尝试着这件事情 - 和父母和解。我好奇怎样跨过创伤和差异,与彼此走得更近?接纳父母之前我们是不是先要接纳自己?也许疗愈的过程,就是要先给自己“当妈妈”? 陆晓娅老师很真实地分享了她理解中的接纳,亲近,呵护与爱。以及这一段段的生命经历怎么塑造了现在快七旬的她自己。 【嘉宾】 陆晓娅 新闻人 / 心理人 / 教育人 / 公益人 退休前曾为《中国青年报》高级编辑。创办过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的“青春热线”。退休后创办公益机构歌路营,服务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 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过一门叫“影像中的生死学”的选修课。最近她又将疫情以来的旅行中的思考整理成“旅行中的生死课”。 【你会听到】 03:42 斜杠老年,生活有太多种可能性 07:54 疗愈是重新回顾生命中未处理的情感 09:49 通过对病痛的照护,重建母女间的亲密 12:10 真正的“对你好”,是以你需要的方式爱你 13:44 当一个人的认知逐渐衰退,ta还有情感需求吗? 28:00 当一个人深深地被爱过,ta的生命就永远不会是一片荒芜 33:08 优越感不是克服自卑的根本,而是与他人悲喜共通的感情 46:00 教育永远不只是知识层面的,而是帮一个人找到自我认同感 1:01:42 各种生命角色的平衡是动态的 - 工作家庭增益 1:09:32 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带着觉察去生活 【我们提到】 《给妈妈当妈妈》陆晓娅 阿德勒(Alfred Adler)提出的「社会情感」或「共同体感觉」指的主要是和周围人忧乐与共、休戚相关的情感。 【About】 李宣霖Fleur:WhatDoYouMean播客主播 | 泛心理学内容创作者 | 关注自我意义探索,和跨文化群体。 公众号/微博/B站同名:李宣霖Fleur Weibo @WhatDoYouMean播客 What Do You Mean是一档泛心理类中文播客。在这里我们经常向自己向世界发问,偶尔找到答案,但总是不疲于思考。我们拒绝无意识地度过任何一天,在与自己与他人的对话中找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欢迎来到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和苹果Podcast平台收听。 BGM: Novo Amor - Anchor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看过亚隆的书的我被他书中的很多故事感动,在一次直播中看到他本人之后就下定决心和他约一次心理咨询。之后我的咨询师朋友Hans, 也和亚隆进行了一次心理咨询。我们两个人一拍即合,一起录了期播客聊了聊和这个心理学大师跟我们两人带去的不同的但同样治愈的体验。 同时呢,我们的另一位嘉宾是台湾的心理师林伯聪,他是一位存在主义/CBT取向的心理咨询师和督导,也对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有着很深的理解,也是亚隆多年的读者和粉丝。 两场不同的对话也是两次不同的生命体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伯聪的从他的多年实践经验里面的解读,组成了这场很有意义的对话,邀请你来一起听~ 【本期嘉宾】 Hans 心理咨询师 沙丘心理创始人 公众号:沙丘心理 林伯聪 台湾点心语心理咨商所所长 存在主义 / CBT取向心理咨询师咨询师&督导 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时间轴】 06:43 亚隆让我觉得我自己本身就很好 14:15 讨好型人格和敬畏权威的Hans:亚隆也是一个普通人,是我们生命旅程上的同行者 15:57 “Hans,你要不要听听我的故事?” 一份对生命旅程的邀请和共情 20:09 准备好面对自己的人生和困境是帮助自己的第一步 27:01 自我怀疑,不喜欢我自己是很孤独的一种体验 32:53 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这些问题是生命必然面对的困境 41:00 「看到」一个人和「分析」一个人的区别 41:44 咨询师想怎样和你建立关系就在影响着你们的治疗关系 45:40 亚隆聊到对自己和妻子想念和崇拜,为了帮助来访而进行的自我暴露 49:39 最好的疗愈可能发生在关系当中,聊聊「无条件的纵容」 1:00:30 咨询进程中中治愈一个人的希望感 1:03:27 亚隆不能解决我的问题,因为我的问题最终是我的,他能做的是陪伴 1:07:01 问题观的心理治疗会让人陷入「我有问题」的信念中 【我们提到】 欧文·亚隆:如今担任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美国团体心理治疗权威,与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Emil Frankl) 和罗洛·梅(Rollo May) 并称存在主义治疗三大代表人物, 当世仅存的心理治疗大师。 《生命的礼物》(简体版《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 孤独的三种层次: 人际的孤独 自我的解离:自我怀疑,自我被孤立,与自己走的很远,自己也不喜欢自己是很孤独的一种体验。 存在的孤独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的四个终极关怀:死亡,孤独,自由,无意义 REBT(理性情绪疗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 创立的,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 《死亡与生命手记》by 欧文·亚隆 and 玛丽莲·亚隆 海马星球播客 「如何在德国重塑自己」 中国抑郁 VS. 美国抑郁 问题观的心理治疗:从分析的角度看到来访者的问题,并从中找到或分析困境的原因。问题观取向的反面是「积极关怀」,存在即合理。如果谈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问题。人的存在困境时普世的 - 只不过我们每个人带着自己独特的经验去面对而产生困境。 【About】 李宣霖Fleur:WhatDoYouMean播客主播 | 心理学内容创作者 | 关注自我意义探索,和跨文化群体。 公众号/微博/B站同名:李宣霖Fleur Weibo @WhatDoYouMean播客 What Do You Mean是一档泛心理类中文播客。在这里我们经常向自己向世界发问,偶尔找到答案,但总是不疲于思考。我们拒绝无意识地度过任何一天,在与自己与他人的对话中找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欢迎来到小宇宙,喜马拉雅,和苹果Podcast平台收听。 BGM: Novo Amor - Anchor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关键词 安宁疗护|存在|爱|意义|关系|生命教育|抚慰哀伤|疼痛 “人通过爱,超越了死亡”。 我是通过路医生的书最先了解他的。作为疼痛科医生,他不仅会帮助病人控制生理疼痛,也会帮病人表达爱,理解亲密关系,找到活着的意义,与自己和解。我们聊了关于我们文化中的含蓄和隐忍是怎么影响爱的表达的,代际之间如何通过谈生死走的更亲密,忍痛不一定是一种美德,等等。 通过洞悉生死,我们不过是想思考怎样活着,怎样去与爱的人建立关系,怎样找到活着的意义。 【嘉宾】 路桂军 《见证生命,见证爱》作者 疼痛科医生 | 生命教育专家 | 安宁疗护倡导者、实践者 公众号:治痛道合 【你会听到】 03:24 在生命尽头的故事中,含蓄和隐忍让人错过了爱的表达 06:03 “我说不出我爱你,说出来也不是你们年轻人那个味儿” 12:23 给自己办一场葬礼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20:27 不告诉ta,是剥夺了一个人于自己与他人告别的机会 26:40 忍痛不总是一种美德 32:42 痛苦是一个人的主要生活原则被打破 35:26 安宁疗护是让一个人好好的活到最后 41:04 爱和被爱是一种很奢侈的享受 42:00 无所顾忌的谈生死给予我们表达情感的自由 【About】 李宣霖Fleur:WhatDoYouMean播客主播 | 内容创作者 | 关注女性议题,自我探索,跨文化群体 公众号/微博/B站同名:李宣霖Fleur Weibo @WhatDoYouMean播客 BGM: Novo Amor - Anchor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这是前段时间写的长文,一直犹豫要不要发出来。最后打算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是一个读后感,也是对我所经历过的死亡的一个回忆。是与死亡的对视,也让我也看到了我遇见过的最美好的关系,陪伴,和爱。 【你会听到】 2:15 《死亡与生命手记》是亚隆夫妇一人一个章节对离别和死亡的一场窥探 3:59 “不告诉她”-善意的谎言和被剥夺的告别 11:42 假装一切安好,是最可怕的一种平静 12:10 情绪这只恐龙,你越忽略它,它就长得越巨大 17:14 结婚50年,她在他心中还是如此独特的存在 19:47 “我一辈子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只有你,让我相信有来生” 22:52 亚隆给已故的妻子写的一封信 29:08 创伤的本质是一个人孤独的面对黑暗 关于这本书 《死亡与生命手记》by 欧文·亚隆 and 玛丽莲·亚隆 与欧文亚隆相伴65年的妻子,玛丽莲·亚隆也是一个作家和性别研究的学者。玛丽莲在87岁的时候,也就是2019年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在得知生命即将走向终结的时候他们决定,一起写一本书。关于她的病,关于他们一起面临的离别,关于死亡,关于生命的意义。 他们一人一个章节,两个视角去窥探即将到来的离别所掀起的生命的波澜。在玛丽莲19年11月离世之后,亚隆后面的4个多月自己写完了这本书。 看完之后,我边哭边跟我老公解释我不是伤心是感动。一种很深很深的对世界和生命的感动。虽然还有那种被直击心灵却没法用语言描述的感觉,但我还是想试着把我想到的记录下来,缕一缕是什么击中了我。 【About】 李宣霖Fleur:WhatDoYouMean播客主播 | 泛心理学内容创作者 | 关注自我意义探索,和跨文化群体。 公众号/微博/B站同名:李宣霖Fleur Weibo @WhatDoYouMean播客 What Do You Mean是一档泛心理类中文播客。在这里我们经常向自己向世界发问,偶尔找到答案,但总是不疲于思考。我们拒绝无意识地度过任何一天,在与自己与他人的对话中找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欢迎来到小宇宙,喜马拉雅,和苹果Podcast平台收听。 BGM: Novo Amor - Anchor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本期节目是What Do You Mean播客和毛朋友电台串台录制的节目,我们聊了聊小尚老师的工作「犬行为训练师」和狗狗对我们的意义。 本期主播介绍: 尚小欢 | 犬行为训练师 微博:@六只脚尚小欢-KnowYourDogs 茶茶 | 猫狗饲主 微博:@小野是野王 这期节目中,我们讨论了以下议题: 1、小尚老师是如何走上选择职业犬行为训练师这条路的? 2、犬类行为调整是和人打交道还是和狗打交道? 3、犬行为训练师这份工作有哪些意义和困难? 4、犬行为训练师的日常routine 5、我们为什么爱狗,狗对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Highlights 2:50 小尚老师是如何走上训犬师的职业道路的 6:10 犬行为调整其实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 17:17 “使命感”是支撑这份工作的动力 20:00 训犬师的生活 23:00 压力-成就的体系很重要 27:55 要生存就必须要做讨厌的事情吗? 33:13 即使在做喜欢的事情,也会常常怀疑自己 44:00 爱动物还是爱人? 48:50 关于“圈层”的讨论 56:15 最怕遇到的主人类型 62:00 狗是活在当下的动物 63:00 宠物沟通的经历 70:00 狗在很努力地活着 本文中提到的纪录片:《Hi 新职业-犬行为训练师》https://share.api.weibo.cn/share/234410591.html?weibo_id=4631661524287841> 【About】 Weibo @WhatDoYouMean播客 What Do You Mean是一档泛心理类中文播客。在这里我们经常向自己向世界发问,偶尔找到答案,但总是不疲于思考。我们拒绝无意识地度过任何一天,在与自己与他人的对话中找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欢迎来到小宇宙,喜马拉雅,和苹果Podcast平台收听。 BGM: Novo Amor - Anchor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每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都像一台高速运行的电脑。一代比一代运转地更快。我们从懂事开始就有别人告诉我们要运行各种程序,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工作,等等等。我们停不下来。关键是,我们很难运行自己想要运行的程序,因为过去二十年里面我们运行的所有程序都是别人编好以给我们的—我们自己不会编程序。 如果有一天,有一台电脑突然下了决心,要运行自己的程序,他就必须先停下来。这时,他会看着周围所有的电脑依然在高速运行着,甚至嘲笑他怎么不动了,然后把他远远地甩在后面。而他,需要慢慢地开始学习自己编程,这个过程很漫长,很痛苦,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他。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少数人在运行自己的程序。”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在30+这个节点好像重新发现了自己,有的人选择裸辞、有的人选择转行、或者有的人只是想把接下来的一年当作人生的一个self-caring gap year去思考到底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如何找到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情。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茶茶,她在光鲜亮丽收入很高的证券行业从业8年,她跟我们一起聊聊为什么突然裸辞转行学习心理咨询。 同时,这一期也是和Around 30串台的一期播客,我们也会共同探讨一些关于自由职业和女性成长的话题。 【飞行嘉宾】 茶茶 | 证券行业工作8年,为了转行学习成为心理咨询师裸辞 【主播介绍】 Fleur | 独立心理咨询师 What Do You Mean播客主理人 公众号:李宣霖Fleur 复旦大学高级心理辅导师项目毕业 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士 【联合主播介绍】 小洋人Catherine | 正在通往女权之路的自由职业/创业者 Around 30 播客主理人 公众号:Freelab自由客实验室 【时间轴】 03:09 工作八年的券商辞职背后的心路历程 07:14 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好像突然“看见”了自己 10:11 三十岁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节点 13:39 自由的重量比想象中大很多 17:07 自由职业者/创业者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一群人 19:00自由职业=无业游民?大家对自由职业的误解 28:12 每个人在工作3-5年后都应该有一个Gap Year 35:20人类很容易被消费主义裹挟,对物质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44:47 能遇到可以理解自己事业的男性太少了 56:08 大家都太努力了,我只想“躺平 1:05:38 中国女性很难不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 1:18:13 多去尝试,每一段经历都值得 1:26:04 松弛一点的人生没什么不好 【广告时间】 我和Freelab合作推出了一个线下心理工作坊。 *这是一场专为自由职业者(或对其感兴趣的人)设计的深度自我探索和职业觉知的旅程*。 每周六,最多10人,每次1.5小时,连续10周的自由职业者心理支持成长团体。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微信:fleurlxl 或在我or小洋人的公众号后台回复「心理支持团体」 【Shownotes】 小洋人 【About】 Weibo @WhatDoYouMean播客 What Do You Mean是一档泛心理类中文播客。在这里我们经常向自己向世界发问,偶尔找到答案,但总是不疲于思考。我们拒绝无意识地度过任何一天,在与自己与他人的对话中找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欢迎来到小宇宙,喜马拉雅,和苹果Podcast平台收听。 BGM: Novo Amor - Anchor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本期播客87分钟 Enjoy. 关键词 冥想|内观|心理学|意识|无为|唯物|神|西部世界 引述 本期播客的嘉宾是我们的老朋友一毛,她现在也晋升播客主播啦!所以这是一期与「没道理」播客的一期串台。 剪辑 | 文案 | shownotes:一毛 冥想这个话题,我常常不愿与人讨论,一方面是因为,我并非什么精深的冥想者,只是顺遂心意,浅尝辄止,像我大多数在做的事一样,兴之所至,无为而为。但更为重要的是,这题目太庞大、太复杂,以至于无法与别人仅仅通过简短交谈的方式讲清;这题目又太微小、太简单,以至于我常常觉得稍微繁复的言语都是冗余,它是一条必须、只能依靠亲身实践才能体验的路,一条不可说、不思议的路,同样是一条只能自己往下走,也因此很孤独的路。 我对冥想的感受有些复杂。我当然从中受益,否则或许也难以坚持去践行。我喜欢的一个类比是,学习冥想就像学习游泳的本领,被抛进深水时,你期待救生圈、救生艇、救生员,可是没有的时候,你知道自己还有游泳的本领,因而不至于让自己溺亡,你就心里很定。——它也确实陪伴我度过痛苦的时刻。 但另一侧,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冥想时下的流行是西方实用主义、当代成功哲学普及流传的结果。Meditation变成了社交平台上成熟的打卡标签,being a meditator似乎也成为了一种风尚。前阵我甚至在微博发了一条吐槽:Vipassana变得越来越中产了。 但我也不能免俗地赶了时髦。只是,我知道,我愿意去冥想,并非我多么钟爱静坐许久,观察自己的身体和念头;而是因为我渴求“变好”。焦虑和苦痛时我愿意去内观,也并非是他们能让我达到所谓全然忘我,如如不动的超脱状态;而是因为内观会让我的感受“好一些”。同样,我也会偶尔在社交平台发布我的冥想记录,以及,我也愿意在播客聊这个话题。 冥想是如何开始的,“应该”怎样去冥想,冥想与心理学有怎样的关系,意识是什么,世界是唯物的吗,神和灵是存在的吗。在矛盾和纠结的罅隙间,仍存在许多讨论的空间。 上述问题,我和Fleur都没有确信的答案。或许正如Fleur的播客What Do You Mean介绍所述: What Do You Mean是一档泛心理类播客。这里的对话很长,但思考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与他人的对话中,其实也是一个与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在这里我们经常向自己向世界发问,偶尔找到答案,但总是不疲于思考。希望它能在充实和迷茫的时候一直陪伴你。 太多时候,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都只是对于所经验世界的一个回应。它们不是一个答案,甚至不是一个回答。许多发问,或许并非希求得到一个答案,而在透过发问的方式问题的叙述间,或许就显现了你心里先验的那个回答。 我是个刚上路的人,我甚至不会称自己为冥想者。 I meditate. But I’m not a meditator. 我尊重大师,但也并不自卑,因为这是我自己的路,喜悦偶有,孤独永随。 嘉宾 一毛,「没道理」播客主播 公众号/微博:一毛的mao Highlights 坐禅治好了我的社交恐惧 努力冥想这件事儿让我抵触 冥想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个叙述本身就与冥想的主张相悖 内观营巨大的恐惧和不确定性,我不愿意经历 我不是喜欢冥想,我只是期待“变好” 禅机未到,包容无为 顺应它,找到它,或者不找到它 冥想与心理学的关系 实际上你的生命里不拥有任何东西,所以每个人只能做一个观察者 人们只是采信了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 冥想不会让你变成多么不一样的人 神,道,宇宙的力量是存在的吗,世界是唯物的吗 对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或许在面对极大丧失时,神和灵才来到生命中 《西部世界》对于人类“意识”的探讨 许多东西不是认知的,而是体验出来的 本期音乐 前几天突然意识到给播客首尾插入音乐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从众。 But why should I? 我没想到答案。 所以,不弄了。让我们尽情拥抱真实和粗糙吧。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本期嘉宾】 Laura 情趣教练,性教育工作者 My Body Knows 联合创始人 公众号:爱性避雷针;罗南希Nancy Weibo @你得不到的Laura 本期分享的故事的更详细文字版:直播预告 | 从失婚少妇,到情趣教练 我对Laura的第一印象就是封面照片的那种感觉,可爱自信独特雷厉风行。后来才渐渐了解到其实工作的背后的她刚刚处理完离婚,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胸大脾气大,说话一针见血的背后也有感性,敏感和脆弱。 我又问她把自己的伤痛一遍一遍讲出来会不会有伤疤被一次次揭开的感觉。她说一次次的叙述和整理,总能给她带来新的启发。伤口愈合是个很缓慢的过程,有逃避,否认,也有直面和整合,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对自己的爱与智慧。 【你会听到】 04:24 口述出轨,有孩子,离家,离婚经历全过程 26:58 全职妈妈复重返职场是怎样的一个经历 37:27 和他结婚其实是填补从父母那从未得到的爱 42:56 为什么要把艰难的经历分享出来 47:46 假装坚强却不接纳负面情绪不会让一切好起来 58:08 高敏感的自己在关系中如何克服不信任? 1:02:00 爱就是有勇气去面对可能带来的伤害 1:04:10 向外寻求帮助可以提供新的视角,更好的帮我们走出伤痛 1:21:24 所有的伤口都要通过对自己的爱与智慧来愈合 1:24:38 允许自己暂时不去面对,这也是一种防御机制 1:38:22 害怕进入亲密关系的人可以降低“亲密”的标准,允许自己有小小的成功 1:49:15 当你意识到你和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也许真的是环境问题 1:50:55 在最困难时刻活下去的动力是为女儿还是为自己? 【About】 李宣霖Fleur:WhatDoYouMean播客主播 | 泛心理学内容创作者 | 关注自我意义探索,和跨文化群体。 公众号/微博/B站同名:李宣霖Fleur Weibo @WhatDoYouMean播客 What Do You Mean是一档泛心理类中文播客。在这里我们经常向自己向世界发问,偶尔找到答案,但总是不疲于思考。我们拒绝无意识地度过任何一天,在与自己与他人的对话中找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欢迎来到小宇宙,喜马拉雅,和苹果Podcast平台收听。 BGM: Novo Amor - Anchor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这一期分享了一个最近很影响我的一本书 - 欧文·亚隆的《直视骄阳》。 这一期节目里我直言不讳的谈及死亡这个词,探讨我们生命中无法割断的阴暗面。以及正视我自己对死亡的焦虑后,我对生活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谈及死亡,它不仅是涉及疾病,痛苦,离别,还有爱,接纳,关系,关怀,实现自我。也分享了直视自己的死亡焦虑后怎样使我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转变。 【你会听到】 01:44 谈论死亡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谈怎么活着 02:07 你不能直视骄阳,也不能直视死亡 03:47 我终于明白了父母对孩子「养老」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07:40 两种孤独:日常生活中的孤独,存在的孤独 09:20 死亡是人生最孤独的事 - 陪伴是对抗孤独的一剂良药 15:22 害怕死亡的到来是害怕从来没有真正的活着 20:49 真的活得越久就是越有价值的生命体验吗? 21:49 生命结束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庆祝? 22:49 父母的人生是他们的决定,我们没法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References】 呐喊与低语 电影 存在主义心理学 百度百科: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价值,主张人有自行选择其生活目标及生活意义的自由,重视现实世界中个人的主观经验及主张,强调人须负责其自由行动所产生的后果。 【About】 公众号/微博/B站同名:李宣霖Fleur Weibo @WhatDoYouMean播客 What Do You Mean是一档泛心理类中文播客。在这里我们经常向自己向世界发问,偶尔找到答案,但总是不疲于思考。我们拒绝无意识地度过任何一天,在与自己与他人的对话中找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欢迎来到小宇宙,喜马拉雅,和苹果Podcast平台收听。 BGM: Novo Amor - Anchor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本期嘉宾】 Stephanie 华盛顿大学性别研究博士 国内第一个关注双性恋群体组织「rnB双生活」创始人 公众号: S的游泳池 rnB双生活 对双性恋/酷儿群体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留言领取rnB双生活团队精心制作的「双性恋手册」~ 【你会听到】 4:50 女权主义是行动者的理论,去看到复杂的生命体验 9:45 性少数群体的成长主旋律就是逃离家庭 12:44 作为女性,那种自己的意见不重要的无力感 18:54 女权是一种语言体系,给予我们去表达和自我拯救的力量 25:05「女权」到底在讨论什么?定义和边界在哪儿? 28:25 我国的女权运动其实在民国时期就存在了 37:18 「发展主义的视角」强调竞争 - 需要用践踏和否定别人经验去证明自己是好的 41:07 女权主义其实是更温柔更非暴力的去面对这个世界 41:54 最终的性别平等是我们不去再讨论性别平等 45:56 马克思主义女权强调按需分配,而不是按能力分配 56:50 「异性恋时间线」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给每个人带来的生存挑战 1:01:49 性别不平等的另一面是直男们生活得很苦 1:06:51 开放真诚地去传达观点是化解对立的关键 【Key words】 女权是行动者的理论,去面对结构性的不平等 母职惩罚 马克思主义女权 按需分配 vs. 按能力分配 《第二性》西蒙娜·波伏娃 《职场妈妈生存报告》Caitlyn Collins 《卡列班与女巫》 Silvia Federici 「超智游戏」播客 【About】 李宣霖Fleur:WhatDoYouMean播客主播 | 心理学内容创作者 | 关注自我意义探索,和跨文化群体。 公众号/微博/B站同名:李宣霖Fleur Weibo @WhatDoYouMean播客 What Do You Mean是一档泛心理类中文播客。在这里我们经常向自己向世界发问,偶尔找到答案,但总是不疲于思考。我们拒绝无意识地度过任何一天,在与自己与他人的对话中找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欢迎来到小宇宙,喜马拉雅,和苹果Podcast平台收听。 BGM: Novo Amor - Anchor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