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描绘的是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加以描写,十五个故事汇集起来,浮现出苍凉世态。整本书中展现了弥漫于精神、道德、社会和政治生活各个领域中的麻木、沉闷和无为的瘫痪状态,这种瘫痪状态不仅体现在肉体上,更深刻地反映在精神上,不仅仅是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到当下的社会中,好像一切都不会变好了,逃学的男孩、失去爱人的固执单身汉、思春且渴望自由的少女、狡诈的流浪汉……每一个人的挣扎都是徒劳,每一个人都被死亡的阴郁笼罩,生活几乎不可能再变好了,即便如此,乔伊斯在最后一篇《死者》中写道:“报纸上说,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雪花纷纷扬扬,最终会“飘落在每一个生者和死者身上”。 01:00 《都柏林人》简介 07:02 瘫痪、徒劳、死亡,三个关键词概括《都柏林人》 12:06 《阿拉比》想要的执念 15:00 “紫罗兰色”的天空 20:00 《伊芙琳》的“出走”和“退缩” 29:00 《一片小阴云》小城市里“自卑的人” 42:00 回忆过去时念旧吗 51:00 名篇《死者》解析 62:00 你爱的人拥有崇高的爱情 65:00 环境那么差,温水煮青蛙 本期垫乐: 《The Lass Of Aughrim》——Phil Coulter/Moya Brennan 希望大家关注我们的小red书:榕格与苏杉,多多留言,你想读什么书,我们先帮你们看看。
本期播客围绕着尼采的经典哲学著作《权力意志》展开,具体谈论了尼采哲学对于当下人生的指导。 对尼采哲学的讨论:尼采的权力意志是生命。 尼采对痛苦的态度。 尼采提出的骆驼、狮子、孩子的三种意象。 尼采的“超人”概念,可能改变世界但也可能带来摧毁或灾难。 尼采哲学在生活中的启示,强者应完全以主观性面对自我,不在乎他人看法。 尼采认为宗教是奴隶文学,主张信仰自我。 榕格对比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比较,中国人更活在集体中,在意他人看法。 苏杉所认为的“随便活”,指摆脱社会归训和他人期待,活出自我。认为不应被金钱和社会地位这些外在因素所束缚,而应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 本期垫乐: 陈奕迅《任我行》 凌阳《Young and Beautiful 钢琴版》
本期播客围绕着王小波的杂文随笔集《沉默的大多数》,这是一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涉及知识分子的处境及思考,社会道德伦理,文化论争,国学与新儒家,民族主义等问题;包括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各种真知灼见。 1. 对话涉及到:对沉默的看法: 2. 沉默是高级的智慧:特别是在职场中,沉默往往代表着深思熟虑和智慧,与那些自以为是、滔滔不绝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沉默的态度:沉默并不代表冷漠或怯懦,而是一种选择,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 3. 对王小波作品的评价:真诚与自由:王小波的作品真诚地表达了他自己的想法,不受任何圈子或话语的束缚,追求自由的态度。 去除教化功能:他的作品并不刻意去教化别人,而是去除一切话语,像与朋友对话一样平实。 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的“特立独行的猪”成为他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一种反叛和自由的精神。 4. 读书与个人成长: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或认可作者,而是为了与作者对话,看到其不足之处。这种态度体现了独立思考的精神。 读书与功利:读书时过于追求功利和结果,会导致焦虑;应该更加享受读书的过程和带来的愉悦感。 文学的教化作用:文学并不能直接教化人,而是通过塑造话语来间接影响人。过度的教化可能会束缚人的自由。 5. 对将王小波视为文化偶像的看法:王小波作为文化偶像:虽然王小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显赫,但他已经成为了很多青年人心中的文化偶像。 对特立独行的追求:年轻时追求特立独行和与众不同,但慢慢长大后意识到自己也是大众的一员,学会了接受和融入。 6. 01:00 对于王小波的印象 7. 05:40 “沉默”的价值 8. 12:30 关于“wrong story” 9. 14:00 王小波的“清凉” 10. 18:00 王小波对孔孟的想法 11. 26:30 “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 12. 31:30 王小波“特立独行”的言论 13. 36:00 王小波的“诚实”和“坦然” 14. 39:00 在人生的低谷里读书 15. 50:00 比起没有的只看着自己拥有的 16. 52:00 我们会不会成为“特立独行”的猪,没有好坏之分 17.
《风沙星辰》是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一部散文集。书中汇集了圣埃克絮佩里在执行飞行任务中的旅行见闻和哲思,记述了他在西班牙比利牛斯山、非洲撒哈拉沙漠等地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真实冒险经历。作者从接到征召令半夜出发,准备起航开始写作,中间一段一段地描写他在飞行中遇到的各种人物以及事物。 这本书用优美隽永的笔触描写飞行、人们、工具、自然力、飞机和地球、绿洲、沙漠中的人们、红尘囹圄、战争等十大主题,美丽又英勇。在蓝天上的翱翔,乃至在夜航中迷失航线寻找备降机场的经历,都被圣埃克苏佩里写得出神入化,充满了诗意。 从高空仰望大地的时候,既超脱又深情。圣埃克苏佩里用一种不同于我们匍匐在大地上被地心引力束缚的眼睛,重新看望我们所在的世界。极为超越,极为辽阔,极为深邃,洗练了大喜大悲,而萃取出深沉的所思所感。作者把高度拉到了宇宙,打开了心眼,告诉我们人类的大地真正的原貌,让我们身临其境又醍醐灌顶。这本书具备了哲学家的深刻、诗人的优美、宗教家的悲悯。 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信息,有人只看到表象,有人却能窥测到星辰大海。圣埃克絮佩里将思想付诸文字,有让人深思的句段,也有动人的故事,带给我们无限思考。 01:17 《风沙星辰》的主要内容 13:01 关于“精神世界”,灵魂、学问 22:05 关注生活,回到日常 25:25 关于“人” 42:25 生命的“本质” 用时间换钱,后面又用钱换时间,既然现在有时间,先享受吧 49:00 “永远快乐”的朋友 54:00 《风沙星辰》的爱和《小王子》的爱 本期提到的书和电影: 宫崎骏《红猪》 本期垫乐: 《Lost Stars (迷失的星星)》——Adam Levine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因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最终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妹妹丽扎韦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内心的痛苦忏悔后,他在基督徒索尼娅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 小说生动细致的描绘了贫困的法科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在犯罪后的精神挣扎。他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通过杀死一个高利贷老太婆可以拯救更多人,在犯罪后经历了严重的内心冲突和道德挣扎,最终在索尼娅的感召下决定自首,走向“重生”之路。 索尼娅在小说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她象征着宗教和道德的救赎。她的坚韧和牺牲精神深深影响了拉斯柯尔尼科夫,使他最终决定面对自己的罪行并寻求救赎。索尼娅的信仰和无私的精神成为拉斯柯尔尼科夫精神复活的支柱,引导他走向新生。 拉祖米欣是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好友,是一个务实、真诚且充满梦想的人。拉祖米欣和拉斯柯尔尼科夫一样都因为金钱的问题被迫退学,拉斯柯尔尼科夫放弃家教,渴望一夜暴富,而拉祖米欣则通过翻译畅销书一点一点填补空荡荡的钱包。拉祖米欣是拉斯柯尔尼科夫的重要支持者。他在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后第一个出现,陪伴他度过难关。在拉斯柯尔尼科夫自首后,拉祖米欣继续照顾他的家人,并在他流放西伯利亚时陪伴他,娶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妹妹。 卢仁是一个七等文官,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妹妹杜尼娅的未婚夫。他年龄约为45岁,拥有一定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的一切行为都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他对杜尼娅的求婚并不是出于真正的爱情,他看中了杜尼娅的贫寒出身和美貌,认为她会对他感激涕零并成为他的奴隶。他试图用金钱和地位来践踏杜尼娅的尊严和人格。他在与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交往中表现出一种趾高气昂的态度,被无视后气急败坏。对待弱者时,满脑子都是如何利用他们来满足自己的变态占有欲。卢仁还设计了一出诬陷索尼娅偷盗100卢布的戏码,企图以此来报复拉斯科尔尼科夫并破坏杜尼娅与罗佳之间的亲情关系。然而,他的阴谋最终被拆穿。 斯维德里加依洛夫拥有一定的财富,但个人生活却充满了混乱和矛盾。他害死了自己的妻子,并成功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在遇见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妹妹杜尼娅后,他被她的善良和智慧所吸引,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得到她的爱。然而,杜尼娅的坚决拒绝让他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追求杜尼娅失败后,斯维德里加依洛夫感到自己的人生已经失去了意义。他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和痛苦。在自杀前,他做了两个梦,这些梦反映了他内心的罪恶感和悔恨。 00:20 《罪与罚》的基本内容 15:46 “反派”的魅力 24:55 “自杀”和“自首” 32:00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经历 41:52 “圣母”索尼娅和“恶魔”拉斯柯尔尼科夫 57:33 拉祖米欣和波尔菲里
本期播客围绕的话题是桐华的一本小说《那些回不去的少年时光》,小说的主人公罗琦琦是一个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的叛逆女生,她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人和事,这些经历其中有很多都是夹杂着离别和伤痛,但这些事情并没有打到她,反而让她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小说通过罗琦琦的故事,展现了90年代普通少女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上的剧变。 罗琦琦小时候被父母留给外公,和外公生活,后来被接回父母身边,融入不进。她内心敏感脆弱,但却生猛勇敢。在成长的过程中,罗琦琦失去了小波,晓菲,张骏,却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清华。 许小波是一个坚韧而又充满矛盾的少年,从小失去了父亲,独自承担起照顾精神状态不佳的母亲的责任。他四处打工,挣钱养家,从不抱怨,成为了混混李哥手下的小混混,但是他和那些混混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只是借这个身份作为一个阶梯,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考上大学,去更大的城市看看世界,还热心地帮助叛逆的妹妹罗琦琦,鼓励她好好学习。然而,命运在高考前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犯了事,朋友顶罪入狱,他决定不再高考,为了不影响罗琦琦,选择和她绝交。 张骏,虽然有四个姐姐,在家庭没有得到关爱。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打架,一直都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需要。他跟着小六混社会,不断换女朋友,其实是掩藏自己内心的自卑,他和罗琦琦经历很多走到一起,最终又主动提出分手。 00:47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内容简介 07:03 罗琦琦和葛晓菲的分离 27:13 许小波和罗琦琦的绝交 32:36 非常讨厌的“李哥” 42:45 张骏和罗琦琦的“分手” 63:00 恋爱中的“假装”和“沉浸” 71:00 赵今麦版的“罗琦琦” 是小太阳“罗琦琦” 本期配乐: 《用情》——刘大拿
本期播客围绕着的是话表现主义大师曹禺的剧作《原野》,整个作品通过一个复仇的悲剧故事,展示出人复归野性和本能的一面,同时在主人公仇虎和金子的身上,可以看到的旺盛的生命力。 情节概述:《原野》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混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农村并纠葛着爱情的复仇故事。仇虎的父亲仇荣与焦阎王原是同村好友,但焦阎王后来成为军阀连长,称霸乡里,并设计陷害仇家。仇虎为报两代冤仇逃出监狱,却发现仇人焦阎王已死,而其未婚妻花金子被焦阎王生前押来做了焦家的儿媳妇。仇虎偷偷潜入焦家与金子相会,并在一系列复杂的情感和道德挣扎后,决定向焦大星报仇。最终,仇虎在悲愤中杀死了焦大星,并导致焦母误杀其孙小黑子,随后携金子出逃。 00:05 《原野》的剧情概述 08:21 仇虎复仇的“逡巡” 19:00 仇虎复仇的选择 26:18 金子的“生命力” 33:32 金子的“敢爱敢恨” 37:00 人物蕴藏的“原始的野性” 40:00 人艺徐帆、胡军版《原野》 48:00 曹禺的文笔:精湛细密+磅礴沉郁
本期播客深入探讨了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主要讲述的是两位女性角色埃莱娜和莉拉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她们的童年经历对性格和人生选择的影响。通过分析两位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揭示了她们之间既竞争又依赖的复杂友谊。 主要讲到了两人的童年经历对性格形成的影响,埃莱娜从小不认为自己有天赋,因此自卑,总是通过观察他人来定义自己,特别是将莉拉视为自己的镜像,羡慕莉拉的天赋和光芒。埃莱娜对母亲的厌恶成为她成长中的反面镜像,她害怕成为像母亲那样依赖男性、缺乏独立性的女性,这种恐惧驱使她不断追求老师的认可和自我超越。 而莉拉虽然外表强大、叛逆,但内心并不完全清楚自己的目标和位置,她的选择有时显得摇摆不定。莉拉在关键时刻对男性的依赖,如期待哥哥资助她上学,反映了她内心对安全感的渴望,这与她外表的坚强形成鲜明对比。 埃莱娜与莉拉的友谊:展现了女性友谊之间的复杂而深刻,这种友谊既有竞争也有支持,她们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理想化形象,这种相互依赖成为她们成长的动力。埃莱娜和莉拉的友谊超越了表面的竞争,成为彼此精神上的支柱,她们在对方身上找到了前进的力量和自我实现的途径。女性友谊与男性友谊不同,它更注重内心的交流和情感的深度,成为砥砺自我的力量。 01:12 《我的天才女友》故事简介 03:54 关于“看海”的故事 06:52 多面的友谊 09:50 莉拉的人生选择 14:50 孤独坚强的埃莱娜 23:54 莉拉的“消失” 28:50 埃莱娜对成为母亲的恐惧 44:05 两人的互相依赖
本期播客我们讲了罗兰·米勒的《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对于个人情感寄托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面对生活中挑战时,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论帮助我们去维持好的亲密关系,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操作指南和人际关系说明书,比如尊重与倾听在亲密关系中十分重要,通过积极的沟通、倾听和尊重来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等等,类似的方法论从建立一段亲密关系到维持亲密关系到修补亲密关系,整个过程多有涉及,如果你感到最近缺乏共情心和同理心,完全可以勇于尝试。 01:32 《亲密关系》的主要内容 08:50 好的亲密关系对于人的助益 21:34 平等和尊重对于维持亲密关系的帮助’ 40:30 关于亲情的维持 45:32 亲密关系的平衡 60:00 亲密关系在人一生中的排布 68:00 理想中的亲密关系 本期配乐: 《泪桥》AI孙燕姿 《泪桥》纯音乐——LokLok Piano
本期播客探讨了小美人鱼的故事及其对现代女性观念的影响。通过对话的形式,分析了小美人鱼追求不灭灵魂的动机,以及她在追求过程中所展现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同时,也讨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在爱情和自我实现之间的挣扎,以及对于小美人鱼究竟是不是“恋爱脑”这一概念的不同看法。 重要观点: 小美人鱼的追求 小美人鱼追求的不仅仅是爱情,而是通过爱情这一手段和途径,完成自己拥有不灭灵魂的愿望。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来到地面的初衷,即想要一个不灭的灵魂。 小美人鱼的勇气与牺牲 小美人鱼在追求过程中展现了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她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每走一步都像走在刀尖上,也从未放弃。她的勇气在于,无论前方是痛苦还是悲伤,她都无所畏惧。 “恋爱脑”的争议 两位主播对“恋爱脑”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方面,苏杉认为小美人鱼的行为是恋爱脑的表现,因为她为了爱情牺牲了自己;另一方面,榕格认为小美人鱼的行为是勇敢和自我牺牲的体现,她的选择是出于对不灭灵魂的追求,而非单纯的恋爱脑。 02:03 《海的女儿》的故事概要 06:37 小美人鱼对于“不灭的灵魂”的追求 16:19 小美人鱼究竟是不是“恋爱脑” 60:03 《大鱼海棠》的故事
本期播客探讨了艾米莉·勃朗特的经典小说《呼啸山庄》,话题主要围绕着爱情、复仇与人性,主要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复杂关系的分析,揭示了爱情的多面性和人性的复杂性。通过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爱情观,展现了他对爱情的极端理解和执着追求。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爱是占有和复仇的结合,他因爱生恨,对凯瑟琳及其家族展开了一系列复仇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揭示了希斯克利夫内心的痛苦和绝望,也反映了“爱恨一体”的微妙关系。 《呼啸山庄》的主要内容 00:57 如何定义爱情? 03:53 凯瑟琳的“束缚”与选择 14:01 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一体两面” 25:43 艾米丽.勃朗特的特征 56:14 “野性的呼唤” 59:37 “复仇”的定义65:00 本期讨论到的书籍: 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本期播客探讨了赫尔曼·黑塞的小说《荒原狼》,讲述主人公哈里的内心世界及其与孤独、社会的关系。文章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哈里对孤独的复杂情感、对信仰的渴望以及对社会融入的矛盾态度。哈里感受到的孤独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状态,他渴望有人理解,但又感到极度的虚无和生命的空虚。他既渴望孤独,又不想孤独,内心是分裂的。在小说中哈利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探索,他试图理解自己的存在意义,以及如何与社会和谐共处。在《荒原狼》这本书里,人们能找到共鸣,从而感受到自己既是社会化的人类,又具有野性力量。 01:30 《荒原狼》的主要内容 04:30 哈利的人物形象 07:07 黑塞的生活经历 12:13 什么是“孤独”? 14:03 哈里和赫尔敏娜的一体两面 24:24 “狼”的孤独 40:40 最终的同生活和解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