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47 “祸国妖妃”还是“红颜祸水”?总之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妲己

本期播客我们围绕的是《封神演义》里面的妲己形象,《封神演义》是中国明代作家许仲琳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以商周更替为背景,融合了大量神话、道教元素和民间传说。在这部作品中,​​妲己​​是一个极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女性形象,其角色塑造既体现了传统文学中“红颜祸水”的叙事模式,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权力的恐惧与道德批判。 历史原型加神话改编:在史书记载中,妲己是商纣王的宠妃,但正史(如《史记》)对其描述较为简略,主要强调纣王暴政,而《封神演义》则对妲己进行了艺术化的夸张和妖魔化处理。小说中,妲己被设定为​​九尾狐妖​​附体的凡人女子。女娲娘娘因纣王在女娲宫题写淫诗而震怒,派轩辕坟三妖(九尾狐、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下凡惑乱商朝,加速其灭亡。妲己实则是狐妖借其肉身,以美色迷惑纣王,成为商朝覆灭的推手。 妲己的命运:作为女娲派出的“棋子”,妲己最终被女娲抛弃并惩罚,暗示了她在天道轮回中的工具性命运,其悲剧性也折射出神权对人性的操控。妲己与纣王的结合象征“暴君+妖妃”的统治模式,暴政的根源被外化为“妖孽作祟”,既为纣王的恶行提供借口,也隐晦批判了统治者沉迷享乐、背离天道的后果。妲己的形象是《封神演义》中极具张力的角色,她既是传统道德批判的载体,也是神魔叙事中人性与妖性的冲突体现。这一角色的矛盾性,恰恰揭示了古代文学中权力、性别与伦理的复杂交织,至今仍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解读空间。 随着时流的演变,妲己仿佛变成了“红颜祸水”的代名词,妲己不会争辩,无论是“祸国妖妃”还是“红颜祸水”,她都仿佛无声且很好的接受了,但是妲己就是妲己,正如她杏眼微睁,抬眸便倾城,总之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妲己! 本期垫乐:《处处吻》——一宁 ,

46分钟
60
19小时前

EP46 《基督山伯爵》恨使人无坚不摧,爱让人稳稳降落

本期播客围绕的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这本书,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的法国,正值拿破仑王朝覆灭后的动荡时期。年轻的水手​​爱德蒙·唐泰斯​​原本前途光明,却因遭人嫉妒和陷害,在婚礼当天被诬告为“拿破仑党人”而入狱。唐泰斯被关押在​​伊夫堡监狱​​长达14年。狱中,他结识了博学的囚犯​​法利亚神父​​,后者传授他知识,并告诉他一个藏于基督山岛的巨额宝藏。神父去世后,唐泰斯假扮尸体越狱,成功找到宝藏,化名​​基督山伯爵​​,开启复仇计划。唐泰斯以基督山伯爵的身份重返巴黎上流社会,用财富和智慧对陷害他的三人展开复仇。 爱德蒙·唐泰斯的三位仇人分别是​​费尔南​​:昔日情敌,为夺走唐泰斯的未婚妻梅塞苔丝而诬告他。 ​​丹格拉尔​​:同事,因嫉妒设计陷害唐泰斯。 ​​维尔福​​:检察官,为掩盖自己父亲的“通敌”罪行,将唐泰斯投入监狱。 同时,在复仇的同事,爱德蒙·唐泰斯也帮助了曾对他有恩的​​莫雷尔一家​​,展现了人性中善与恶的复杂交织。 《基督山伯爵》以紧凑的叙事、丰满的人物和深刻的哲思,成为一部跨越时代的经典。它既像惊险的冒险小说,又像对人性的深刻寓言,传递着“在绝望中坚守希望”的力量。

65分钟
99+
2周前

三八妇女节特辑 女性:这些话我一个字都不想听~

这期播客是一期三八妇女节的特辑,关于女性在社会中遭遇的不适言论及其应对方式展开,榕格和苏杉作为女性通过分享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一些对于女性有冒犯性或者让女性感到不适的言论,并探讨如何反驳那些带有性别偏见和冒犯性的言论,呼吁社会更新观念,尊重女性的独立性和价值,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引起人们对女性舒适度和社会性别观念的关注。 一、 关于“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 从伦理角度来说是不伦的,甚至带有恋童癖的意味。她强调,女儿和父亲之间应该是纯洁的亲情关系,而不是被这种带有性暗示的言论所破坏。 二、关于重男轻女的观念 “爸爸把你当男孩子养,你应该感恩”,这种观念背后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让人感到不舒服。 “生男孩是家族荣耀”,这句话也是让人无语,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被平等对待。 三. 关于女性的美丽和年龄 “女人在结婚的那一天最美”的观念限制了女性对美的定义,将女性的美丽定格在某个特定时刻。女性在任何年龄都可以是美丽的,美是一种状态,而不是被年龄或婚姻所定义的。很多年长的女性依然可以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四、 关于女性生育和家庭角色 “女人应该生小孩,男人忙事业”的这种分工是过时的,女性也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女性生育的要承担痛苦和风险,生育应该是出于爱和选择,而不是被社会强加的责任。 五、 关于女性的独立和自我价值 女性应该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被他人的观念所左右。即使面对长辈的固执观念,也要坚持自己的选择。 最后夹带一下私货,祝听到这期音频的所有女性都能幸福美丽,希望你们被爱笼罩,最后,记得看公告加小助手进我们的听友群啊,一起玩啊! 垫乐: 《blueming》IU

46分钟
99+
1个月前

EP42 《弗兰肯斯坦》:一桩因颜值过低而引发的连锁惨案

1. 本期播客我们讨论了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天才如她十九岁就写成了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说,她的父亲是当时英国政界受人尊敬的人物,母亲是早期女权主义的代表。她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但因与诗人雪莱私奔而被社会谴责,父亲也与她断绝关系。 玛丽·雪莱的个人经历对创作的影响:她多次怀孕但多数孩子早夭,这种生育的痛苦和对生育的恐惧隐喻在小说中。她与雪莱的关系也充满矛盾,因为同雪莱违背世俗的关系,使她在社会和情感上都感到孤立。 2. 《弗兰肯斯坦》讲述了人公弗兰肯斯坦创造了一个人造生命(怪物),但因怪物外貌丑陋而将其抛弃。怪物在被人类社会排斥后,逐渐走向复仇,最终导致悲剧。 小说的主题探讨:包括创造者的责任、被遗弃者的孤独、社会偏见对个体的影响,以及人性中的自私与道德困境。 弗兰肯斯坦某种程度上是“普罗米修斯”,但是他的行为也反映了人性中的自私和逃避责任。他创造了怪物,但未能对其负责,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而怪物的孤独和渴望被接纳的情感引发了深刻的共鸣。他的复仇行为虽然令人同情,但也引发了关于道德和责任的思考。 3. 从这本小说中我们看到科学的盲目追求和对技术后果的忽视,也看到社会的偏见与孤独,怪物的经历反映了社会对“异类”的排斥,以及这种排斥对个体造成的深刻伤害。 4. 进入听友群添加小助手:RaS20240429 5. 本期垫乐:Homesick (Prod. by Primary)——Benzamin

63分钟
99+
2个月前

EP41 班宇《冬泳》:东北文艺复兴的幽默与苍凉

本期播客围绕班宇的短篇小说集《冬泳》展开,主播从自身阅读体验出发,分享对作品中东北地域特色、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等方面的理解,还延伸探讨了东北文化、时代变迁对人的影响等内容。 阅读契机与整体感受:废墟感是作品呈现出来的质感,这源于东北工业化转型中工人下岗,被时代遗忘,难以适应新时代,这是一种大时代的停滞。 东北背景与时代创伤:东北曾作为共和国长子,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重工业,后因市场需求变化,传统重工业失去竞争力。如电影《钢的琴》中工厂烟囱爆破的场景,象征着那个时代人们信仰的坍塌,国企改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创伤,时代的发展让一些人成为失意者,被时代列车抛下。 以 “彪子” 为例小人物的生活与命运:《冬泳》中的人物与《漫长的季节》里的彪子很像,都是小人物、失败者、失意者,但自带幽默感,重情重义。像《盘锦豹子》中的孙旭庭,妻子出轨、消失,偷走房产证抵押,他虽无奈但仍努力带大孩子,在面对伤害家人的情况时会奋起反抗,平时则以幽默和冷淡武装自己 。 《冬泳》的主人公: 35 岁工厂工人,相亲频繁。与隋菲相亲时,他表现出很多有趣细节,两人看对眼。他因自身条件一般而自卑,隋菲的真诚和尊重让他心动。对于结尾他是否会从水中出来,主播看法不一。 东北人特质与故事感:东北人自带故事感和幽默天赋,这与东北寒冷的气候有关,人们在漫长冬季常靠语言娱乐。 作品中的人情味与反思:《肃杀》里父亲轻易将摩托车借给他人,《梯形夕阳》中主人公相信领导会把提成发给工人。这些情节是一种柔软温柔的表现,也体现了北方人重人情的特点。 时代变迁与 “废墟感” 深化:以《漫长的季节》中王响的故事为例,说明东北下岗潮那个时代的人们被困在痛苦回忆中,难以走出,时代的变动带来信仰崩塌,如同工人身份的变化,让人们失去了曾经的自豪和方向,成为时代的 “废墟”,就像巫鸿《废墟的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传达出一种丧失与幸存的情感。 本期bgm:《光荣之家》 欢迎关注我们的red书,同名。 欢迎添加小助手绿色泡泡:RaS20240429进听友群哦!

71分钟
99+
2个月前

EP40 史铁生《病隙碎笔》:挨很多的苦,栽种绝处的花

本期播客主要围绕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展开,书中铁生谈论所涉及的苦难、信仰、爱情等话题,还谈及对写作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虽然铁生残疾,一生经历绝大多病痛,但是就好像他说的“进退维谷之际,便是别有洞天之时”,他面对人生痛苦的姿态值得我们学习,某种程度上也能成为我们现代人的某种“精神布洛芬”。 病痛与苦难:史铁生一生饱受病痛折磨,他在书中借助约伯的故事探讨苦难。约伯虽历经苦难但仍忠诚于神,最终苦尽甘来。史铁生认为应把苦难之地看作锤炼之地,痛苦是暂时的,人要在苦难中找到活下去的信心。 信仰的力量:榕格提到信仰的重要性,它不一定是具体的神,也可以是心中的信念。比如相信明天会更好,这种信念能支撑人面对困难。史铁生也强调证明神性比证明神更要紧,信仰是克服苦难去追求最终目标。 爱情与残疾:史铁生在书中表达了对残疾人爱情权利被歧视的愤怒。人们常因肉体残疾而质疑残疾人拥有爱情的资格,却忽视精神契合在爱情中的重要性。 对历史的看法:史铁生通过历史事件中的小人物,反思历史上无名之人的命运,有感于微末之人的命运,通过写作发声。 写作与痛苦:史铁生认为文学和写作是两件事,写作可以是对痛苦的救赎,史铁生的写作淬炼并升华了他的痛苦。苏杉觉得痛苦能激发写作灵感,“幸福的人是没有办法写作的,只有痛苦的人才能写作”,但榕格觉得快乐的瞬间同样值得记录。 一些《病隙碎笔》中的金句: “最好是把惩罚之地看作是锤炼之地,但是既然是锤炼之地,就要有一个顺理成章的猜想,是我曾经不在这里,我也并不止于这里,我只是途经这里。” “我们都是从无中来,为什么我们又害怕去到无中去。” “进退维谷之际,便是别有洞天之时。” 本期垫乐: 《fish in the pool・花屋敷 (池鱼·花园)》

60分钟
2k+
3个月前

EP38 《爱的艺术》:“爱”是一种能力,不爱也是

本期播客围绕弗洛姆《爱的艺术》,探讨了关于爱情的本质、爱的能力、责任、了解、尊重以及面对爱情的态度等多个方面,两位主播都同意弗洛姆的观点:爱是一种能力,需要自己去具备,没有爱的能力,爱情可能会分崩离析。爱需要双方都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共同创造幸福。 爱情的理解:爱情被看作是一种能力,需要自己具备后才能找到同样具备爱的能力的另一半,两人共同幸福。 “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话必须要自己具备以后,才能去找到另一半,然后才能去找到同样具备爱的能力的这样的另一半,以后两个人才会幸福。” 爱的给予与牺牲:真正的爱不是单方面的索取或牺牲,而是勇敢付出并不求回报,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消耗自己。 “我爱你,不需要你多么的去回馈我,是我向你出发,这个行为是我向你出发,我告诉你说我爱你,并不是说非得要求你回应我回答我。” 爱的责任与了解:爱情不仅仅是冲动和一见钟情,更包含责任和了解。真正的爱情是出于一种许诺,需要承担起对对方的关照和责任。 “真正的爱情是出于一种许诺,是我坚定的去选择了对方,然后我选择了对方之后,我要去贯彻这样的一种行动力,去给他一定的关照。” 尊重在爱情中的重要性:尊重是爱情中的关键因素,意味着接受对方原本的样子,不去改变他。 “尊重的话其实就是说起来很简单,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你不用去改变他,她是什么样的,你就去接受什么样的就好。” 爱情中的分离与成长:即使爱情没有走到最后,双方也能在爱的过程中成长,成为更好的人。 “他们其实都是在爱里面,去教会了我们爱,或者是从遗憾和失落里面,去教会了我们爱,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彼此都成为了更好的人。” 富士山理论:爱情不能强求,就像不能把富士山收入囊中一样,爱也需要有适当的距离和告别。 “我们不能够去凭借自己的爱意,把富士山所收入囊中,富士山它就在那里,你可以走过去,但你终究要去和它告别。” “你想要拥有一个东西,你就必须要去知道怎么样先去接受失去。” “人不是一天就能长大的,就是大多时候,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就是阴差阳错。” 面对爱情的态度:面对爱情,应该有勇敢、专注和独立的态度,即使失去爱情,也要积极面对生活。 “如果具备爱能力的条件的话,在短期内可以很专注的先去独立,然后有自己的生活,再去慢慢遇见爱。” 本期配乐: 《September》——Earth, Wind & Fire 《富士山下》——陈奕迅

63分钟
1k+
3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