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迫切希望掌控生活的走向,究其原因是希望不负生命。恍然间,却发现错失了与生活中的一切建立深度连接的机会。甚至好像与内在的“自我”渐行渐远。“Serendipity” 一词,意为“意外发现美好事物的运气”。我们到底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运气? 电影《一代宗师》中,讲到三种境界,分别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们未曾想过,或许在彻底抛开自我,投入当下,迎接未知与不可控性时,世间万物忽然清晰如明镜,照映出我们的灵魂,我们终将与美好、与更真实的自己不期而遇。 本期,灵魂频道邀请到即兴钢琴演奏家蔡韵,为听众朋友们带来一期穿插即兴表演的特别内容。借由她的琴声,听她娓娓道来,音乐与灵魂如何交织出奇妙的生命体验,甚至影响了她对生命与死亡的观念。 · 从很早开始,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音乐流派中,都出现了这样一种音乐形式————即兴演奏。它给予了人类灵魂一种超脱出理智的自由:在不做任何设定、准备、预想的情况下,不去背诵任何的曲谱,把自己交给自然和当下,不可言喻的能量像风穿过弹奏者的感知,从她的手指间自然流露。 从某一刻开始,蔡韵决定在钢琴演奏中尽可能地抛弃自我意识,在每一次与人事物的交汇中,化身为一种单纯的媒介,在几近失控的状态里迎接每一个音符,让音乐去诠释生活中每一个无法重演的当下。她说即兴演奏时常如梦境。当她开始允许每一个意外的音符引领她步入未知的旅途,仿佛连时间之神也为她停留… · 飞行嘉宾:高古奇|归丛品牌创始人、主设计师;梵几品牌创始人 主播:Xizhen|归丛内容负责人 · 时间轴 02:00 - 蔡韵老师送给归丛团队的“初印象即兴演奏” 04:40 - 在有钢琴的厨房里,机缘巧合的相会 06:06 - 即兴演奏是什么,为什么选择了这一表演形式? 08:19 - 超自然经历?每一次演奏的发生,往往取决于身体的直觉与本能 12:01 - “我的音乐不是我的”—— 蔡韵老师如何理解灵魂 16:35 - 希望听众通过听音乐看见自己 18:20 -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从知识的规驯,到灵魂自由的回归 28:56 - 生命是一场奇旅,而我们可能都拥有一个老灵魂 31:31 - 古师傅:设计沦为“消费玩物”,渴望找回消逝的自我意义感 37:00 - 蔡韵老师即兴一曲送归丛 44:18 - 播客摄制团队现场落泪,谈孤独旅途中的意外收获 47:35 - 把“我想要”放掉 —— 音乐和死亡的殊途同归 55:13 - 我们惧怕死亡和不确定性,即兴演奏家为何能与“不可控性”为伴? 1:01:05 - 蔡韵老师:庆幸自己没有更年轻时开启现在的事业 1:03:09 - 音乐家的神奇梦境:好像经历了死亡,却畅快淋漓 1:07:40 - 如梦如幻的表演经历:意识离开了我的身体 1:12:20 - 自我意识薄弱时,能连接到更高维度的意识? 1:16:35 - 音乐如何影响人对生活与死亡的视角 1:24:51 - 蔡韵老师的压轴即兴演奏 · 音乐 即兴钢琴演奏 no.1 - 蔡韵 即兴钢琴演奏 no.2 - 蔡韵 即兴钢琴演奏 no.3 - 蔡韵 Dulcim - 小林武史 · 播客制作团队 视觉 苜子 制作 归丛团队
死亡恐惧是一种生理性的反应,而死亡焦虑则是一种更漫长的心理状态,它是对个人价值观的冲击。在面对死亡时,我们需要思考生命的意义、价值观以及如何认识自己。同时,我们还需要认识到,无论我们拥有什么,都会失去,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死亡教育是一个标尺,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阶段面对和思考问题。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公民死亡教育”发起人雷蕾,和我们一起聊聊死亡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认为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只有意识到死亡这件事情,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最后,讲者希望听众能在本期节目中找到治愈的能量和。 主播: Yvonne 时间轴: 00:09 死亡教育与生命意义的探索 04:32 清明节传统文化体验与生死教育推广 09:03 死亡教育的有效性与方法 13:21 亲人的离世与我的死亡教育 18:37 死亡恐惧与死亡焦虑的深度解读 22:53 面临人生困境时,如何通过视角的转换来化解焦虑 27:20 如何在生活中找到觉察心,以及如何面对死亡和情绪 31:35 寻找工作与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35:49 焦虑和抑郁的根源在于身体能量较低,需要自己去解开这个包袱 45:13 智慧与情绪的关联及其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 50:14 如何通过自我成长和智慧来提升自己的包容度和能量 54:24 死亡焦虑与家庭关系的影响 58:28 母女关系与人生意义的探索 1:03:35 人类科技进步与死亡教育的重要性 1:11:23 死亡与生命的觉醒体验与探索 1:20:09 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快乐和意义 1:23:50 死亡教育的视角与生活意义 音乐: As the stars fall 「A Dead Leaf Dance」 Nordkapp 「Komdo」
“在北欧神话中,小动物们去世后会走过一个彩虹桥,彩虹桥的尽头是一片芳草地”,彩虹星球宠物生命纪念馆创始人英豪在讲述“彩虹星球”来源时分享道,因为想要弱化死亡的观念,他们用星球的概念来想象小动物们的生命归处,也许地球就是他们生命的一个站点,这样死亡就不再是终点。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彩虹星球创始人王英豪,来聊聊自己作为宠物殡葬师的故事,自己为什么从设计师转行做宠物殡葬师?宠物殡葬行业如今面临哪些困难?这条“赛道”到底是不是大众口中的优质赛道?…… 英豪同时也科普了关于宠物殡葬的流程、注意事项等等内容,帮助各位家长们提前了解,避免弯路和遗憾。 飞行嘉宾 xizhen,归丛内容负责人 主播 Yvonne 时间轴: 02:26 “彩虹星球”名字的来源 07:00 为什么从设计师转行做宠物殡葬师 14:00 宠物殡葬服务的流程 20:00 宠物殡葬的局限 27:40 宠物殡葬的获客渠道 30:45 宠物殡葬这个“赛道”真的暴利吗 42:224 宠物临终关怀的需求与现状 53:15 面对宠物临终时主人的情感与理性 01:01:36 宠物的死亡对英豪的观念的影响 01:06:30 宠物克隆的伦理和考量 01:09:12 死亡教育与失宠人群的心灵疗愈 音乐: Jan A.P. Kaczmarek <Japan> Jan A.P. Kaczmarek <Baby>
我们当如何面对死亡?因为死亡教育的集体性缺失,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该如何谈论死亡这个字眼,所以大家干脆缄口不言,那么在真正面对死亡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面对这一生命必然的结果,是否想过自己的死亡要提前准备、亲人的死亡当如何处理和面对、如何向自己的儿女做死亡教育、如何在当下的语境看待与死亡相关的文化和传统。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写作者贾行家先生,从多角度来探讨「死亡」这件事。一起聊聊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自己真正要谈及和面对死亡的时候,死亡所延伸出来的故事,以及它承载了怎样的意义。 死亡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理解死亡也许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学会生活。 主播:Yvonne 时间轴: 11:57 “一块帘子” 15:47 初识归丛 23:16 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如何解读“死亡” 28:43 自我解读“终活” 33:39 蔡澜先生晚年的豁达洒脱 35:18 日本和中国关于“捡骨灰“的不同 45:45 死亡教育的尺度要如何把握 59:00 怎么样算是好死,后事到底如何处理 1:08:10 聊聊 嘉宾们的家乡东北的丧葬文化 1:12:21 烧纸这件事在中国的情况,过去、现在、未来 1:26:41 探讨死亡这个过程,对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变化 1:31:02 如果现在有一个机会知道自己能活到多少岁,你们想知道这件事吗 音乐: Ólafur Arnalds 「Hegt, Kemur Ljósiǒ」 赵雷「欠父亲的话」 SYML 「Lost Myself」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料峭春寒正落幕,眼前草长莺飞、万物萌动,迎来春意融融。清明意味着“万物生发”,是一年中真正意义上的“新的初始”,借着气清景明之时,我们邀请到「摆渡人」创始人李之微先生,与我们聊聊「摆渡人」的发心,以及生发至今的难忘经历。一起了解从业者如何思考死亡和生命。 主播:Yvonne 时间轴: 02:30 “摆渡人”名字的由来和初心 09:40 亲人离世的突发,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被需要、被依赖 13:20 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 16:15 葬礼这个一生一次的仪式,需要生命策划师打造 “个性化定制” 丧葬仪式 25:30 同理心与获得感并存,如何将悲伤的情绪化解 34:40 打破传统规则,与中国第一家丧葬买手店的合作 46:00 人类是擅长遗忘的动物,不要忘记父母的付出和一起相处的快乐 1:03:30 死亡教育,其实是教会人们如何更好生活 1:07:50 一段被提前录好的告别视频,变成了还在世的亲友最宝贵的生命课程 音乐: 60km/h - 晨曦光廊 Spring Thaw - sleep dealer
本期主题 生活在快节奏的当下,我们每天会主动和被动接受大量的信息,被外界信息填满的工作和生活周而复始,有时会陷入一种无意识的麻木状态,是否还记得自己出发时的初心,是否还珍视生命旅途中的美好,是否还保有内心深处的热爱,当有一个暂停键,可以让我们停下来去回顾思考生活,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电影人和旅行作者巴道,向我们分享她的经历和故事:一次暂停生活的徒步如何重塑了自己的生死观,一次修行如何充实了自己的人生智慧。在 2023 年,巴道独自一人走完了长达 1300 公里的日本四国遍路,到达她现在的修行地 - 高野山。巴道坦言,自己并无宗教信仰,徒步四国遍路的初心,是希望通过这次徒步,给自己一次思考整理生活的机会。而徒步中的经历,却也慢慢影响和改变了她关于生活和死亡的理解。 飞行嘉宾:高古奇 归丛品牌创始人、主设计师,梵几品牌创始人 十三年前带动家居美学变革,如今深耕丧葬美学的革新 主播:Yvonne 时间轴 05:00 初相识 - 在寺院洗浴室时第一次听到《灵魂频道》 07:40 第一次徒步四国遍路,跟预期大相径庭 14:06 两次徒步四国遍路的不同 22:00 古师傅最近一次险象环生的徒步经历分享 30:00 死后的理想葬式 38:00 到高野山之后的生活:修行日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46:00 寺院“祛魅” 52:00 每个人心中的“唐僧” 1:00:00 为什么没有皈依某种宗教 1:09:00 浅谈“殊途同归”之于宗教和世界 1:11:00 经历的痛苦,也是人生的宝贵经历 音乐 the great gig in the sky -pink floyd 你知道我在等你么-迪克牛仔 慈悲-天堂乐队 制作 归丛
本期主题 在岁月的轮回中,春节如同一本古老的诗卷,缓缓展开,诉说着千百年来家庭的温情、情感的传承。 古人云:“岁月催人老,春节暖人心。”这句千古传世的诗句揭示了春节对人们内心深处的触动。在这个团圆的季节,家人的笑声伴着久违的温暖,抚慰着疲惫的心灵。无论距离如何遥远,春节的钟声总能勾勒出家的方向,引领着散落四方的心归来。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好好住创始人冯老板,和我们一起探讨人生不同阶段春节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挖掘春节在当代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这一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所承载的意义,进而延伸到关于当下时代我们该如何过好春节的讨论,以及这一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所承载的意义。尽管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但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依然在当代社会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在这个充满传统文化底蕴的年节,仿佛形成了一场约定俗成的暂停,家庭团聚、走亲访友、祭拜先祖、辞旧迎新、休息放松,构成了这几天的主要内容。 通过讨论春节在当代社会的多重意义,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节日对个体和社会的正面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平衡,让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 飞行嘉宾:高古奇 归丛品牌创始人、主设计师,梵几品牌创始人 十三年前带动家居美学变革,如今深耕丧葬美学的革新 主播:Yvonne 时间轴 02:58 如何看待大如今“年味变淡了”这件事 12:50 回忆童年过年的趣事 19:55 过年回家家人亲戚之间聊什么 23:40 亲人之间的连结 29:18 古奇发起“拯救春节计划”,让每个人成为春节制作人 32:25 春节需要被重新定义 38:10 宗族关系的改变对过节的影响 41:50 不同角度切入“我们该如何过春节” 46:39 创新春节玩法儿发想 58:10 春节区别于其他节日的本质是什么 1:00:35 猜想年轻人过春节的有趣的方式 1:10:40 从春节出发,关于明年的展望和期许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春节序曲》中国交响乐团 《高级动物》窦唯 《财神到》林子祥 节目制作 归丛
本期主题 人之所以有死亡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对于死亡或死亡过程的强烈而持续的忧虑和紧张感。这种焦虑对于终末期疾病患者而言,通常不仅仅是对于生命终结的担忧和对死后的未知,还存在于患者对身体和精神状态变化的未知、对谁来照顾自己的担忧,以及是否能随自己意愿等方面的恐惧感。 而安宁疗护给人们提供了一种选择。 安宁疗护的目标是提供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的舒适和尊严,同时减轻其身体、心理和精神层面的痛苦。在生命的最后,用缓解疼痛、爱与关怀、充分尊重,让患者体面有尊严地走好生命的最后一程。 本期我们邀请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老年医学科李开来主任和北京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义工郭书华老师带我们了解能够使患者有尊严、体面离世的服务——安宁疗护。 书华老师退休前从事航天工作,在接触到“十方缘”后发现其与航天工作的共性——系统又细致,在陪伴患者的过程中与之相互汲取养分,开启高维智慧。开来主任从医三十余年,在见证人生百态后仍未漠视生死,不仅自发学习安宁疗护知识,还积极参与基地教学,在疗愈患者的同时升华自己。 《最好的告别》中阿图·葛文德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最后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而以二位老师为代表的安宁疗护工作人员与古师傅正身体力行地尽全力给予生命应有的尊严,向死而生。 飞行嘉宾:高古奇 归丛品牌创始人、主设计师,梵几品牌创始人 十三年前带动家居美学变革,如今深耕丧葬美学的革新 主播:Yvonne 时间轴 03:13 安宁疗护的概念 —— 通过心身社灵四个方面,让人积极地过完人生最后阶段 07:13 义工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心灵慰藉,通过探讨死亡,与患者相互滋养 10:15 由安宁疗护的科学和系统化衡量标准探讨人们对于临终抉择的观点 18:10 生前预嘱的必要性,不避讳,我的生命我做主 21:55 安宁疗护为人们走完生命最后一程提供新选择 28:30 选择安宁治疗还是 ICU? 34:30 二位老师分享参与安宁疗护过程中触动自己的故事 40:40 由心理学书籍探讨生命轮回 45:30 关于生命纬度的探讨 53:25 “零极限”概念——平静祥和的陪伴,用爱慰藉患者,关怀生者 56:45 关于如何直面死亡的几点建议 1:00:36 人生欲望的排序 1:03:25 古奇由母亲的坚持领悟到人生价值的多样性 音乐 《…》 in transmission 《A Thousand Papers Of Pain》 Hezaran Dorna Az Dard 《Ocean》Deo violent,illumine! 制作 归丛
本期主题 本期我们邀请“自我进化论”的主理人颜晓静,坐客灵魂频道👏👏👏 在经历高强度工作和亲人离世之后,晓静和古师傅决定“慢下来”,在忙碌的时间间隙里放空自己,同时省思人生的使命和意义。不同的是,古师傅在两年空档期后,重回快节奏的生活当中,而晓静则是离开喧闹的都市,以旅居开启新的生活,并重塑自己的新身份。 “慢下来”的过程里,晓静开始向内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疗愈方式,逐渐从头脑的专注力,转为对“眼耳鼻舌身意”的觉察,连接对当下情境的感知。而大理的旅居生活,让她的物质生活更为简单,因为“从纯粹消费获取的快乐是少的”,不如脚踏实地在自然中感受松弛和自在,真正滋养内在的精神世界。 每个人都在寻找生命中的乌托邦,专注自身,疗愈身心亦是一种归属,无论你选择的道路“是快是慢”,都愿源源不断的能量注入你的身心。 . 飞行嘉宾:古师傅(高古奇) 归丛品牌创始人、梵几创始人 十三年前带动家居美学变革,如今深耕丧葬美学的革新 主播:Yvonne . 时间轴 04:51 从亲人的离世,体悟生命无常 10:15 山间徒步,溪涧钓鱼,自然中真实的震撼 13:00 热爱旅行是源自父亲的爱好,去大理定居吧! 19:22 亲人离世之后,重新审视“我是如何被塑造的” 23:16 快与慢的节奏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新方向 29:15 从头脑世界中抽离,打开感官专注当下 33:54 回归快节奏,也是一种新的平衡 38:20 学习中医的意义:顺势而为 42:52 身心灵领域的“祛魅”,脚踏实地在生活中修行 52:45 “自我觉察”即是疗愈 57:05 物质与自身的关系:我真的需要这件物品么? 59:31 “大多数的快乐并不需要花钱” 1:04 有限的人生,需要建立必要的价值排序 1:06 死亡就像四季,是无常之中的有序 . 音乐 inori(Re:Plus) Key(Yutaka Hirasaka) . 播客制作团队 视觉:Xi_Zhen 制作人:田忻玥
本期主题 还记得影视剧中的丧葬场景么? 有《唐顿庄园》中身着庄重华服的葬礼,也有《入殓师》中,让温度与尊重紧扣每个环节的丧葬流程。归丛创始人高古奇说道:“虽然中国影视剧的葬礼也传递着审美与情感,但现实体验却并非如此。”他很好奇,其他国家的葬礼场景,和影视剧中是否一致?本期节目,我们邀请来一位“会说中文”的韩国嘉宾:赵守镇,分享她在韩国的葬礼经历,揭晓真相。以及在京“拥有多家餐厅”的嘉宾耀扬,分享关于“生与死”的闪光哲思。 赵守镇说,在韩国,葬礼比婚礼更重要。而韩国葬礼一条龙服务,渗透着独有的文化,也正契合归丛对未来丧葬文化的期许 —— 尊重、温度、美。当她看到整理仪容后的爸爸体面而端庄,不由感叹:“像年轻了20岁一样”。而家人们为参加葬礼紧密守候的三天,再次牵动温情的流动。 耀扬分享了在葬礼上安抚逝者,念诵心经的经历。对于生前如何留下“人生印记”的思索,以“遗物展览”为灵感,为逝去之后物品的“去向”展开了有趣的发想。 . 主播: 古师傅(高古奇) 归丛品牌创始人、梵几创始人 十三年前带动家居美学变革,如今深耕丧葬美学的革新 . Show Note 04:35 在韩国,葬礼比婚礼更隆重 10:01 不忌讳谈论死亡,在生前准备身后事 17:30 韩国的葬礼一条龙服务 —— 尊重、温度与美 22:35 离开时也要体面和端庄:“我的爸爸像年轻了20岁一样” 26:41 思索如何对待遗物:“也许可以办个遗物展览” 33:30 如何安放逝者骨灰,关于“祖坟”的习俗 44:46 韩国“壁龛”趣谈 49:55 用“生命晶石”承载骨灰 51:66 关于葬礼悼词的思索 56:54 守灵三天,与家人的相聚和陪伴 59:59 寻梦环游记的温暖触动 1:03 关于“理想的死去方式” 1:06 如何留下“人生轨迹” . 音乐 A Light For Every Shadow(Paint The Sky Red) Remember Me(寻梦环游记) A Wink And A Smile - Marc Shaiman . 播客制作团队 视觉:Xi_Zhen 制作人:田忻玥
本期主题 提到“死”,多数人会有什么反应? 也许会有条件反射,立即用调侃的话语化解恐惧,抑或被周围人纠正或制止,认为“不吉利”和“晦气”,就连社交平台、电视字幕,死字也被拼音(Si)、加引号(“死”)、字母缩写(S)所指代...深究背后的原因,正是传统文化中缺失正确的死亡教育,未确立正知观念的前提下,所滋生的无名恐惧。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邓菲老师。她在播客中分享:与现代不同,古人并不避讳谈论死亡,甚至很多帝王在生前就为自己修造墓穴,连平民离世时都会特别定制丧葬用品供以使用。而当代的丧葬文化,不仅是文化上的回避,丧葬用品也失去了艺术的审美,仪式上缺乏温度,甚至有许多风俗,也并非历史的传承。 面对这些糟粕该如何识别它?我们从“丧、葬、祭”三个层面以古观今。从邓菲老师的娓娓分享中,我们看见历史文明中的丧葬之美与未来的趋势,从古奇的个人经历中,了解当今丧葬文化的现状与糟粕,从 Yvonne 年轻人的视角中,思索正确的生命观。 死并不可怕,只因它是生命的终点和真相。 . 飞行嘉宾: 古师傅(高古奇) 归丛品牌创始人、梵几创始人 十三年前带动家居美学变革,如今深耕丧葬美学的革新 主播:Yvonne . Show Note 02:13 墓葬研究并不是冷门专业 04:39 很多领域都经历了消费升级,唯独丧葬行业没有 07:12 所谓“习俗”到底要不要遵从? 10:13 在古代,丧葬用品是高度定制化的 17:45 一提到死怎么就“呸呸呸”? 25:21 看到各地习俗好的一面 28:22 “撒纸钱“到底带多少才算够? 34:46 “一条龙”经历中感受到的温度 38:04 “入土为安”和火葬会有冲突吗? 40:46 “穿单不穿双”的说法根本没有源头 47:37 因为“避而不谈”,所以葬礼留下遗憾 52:39 “温度”是礼仪中最重要的部分 59:22 未来的去处:烟花葬、气球葬、卫星葬 1:02 “死亡”是人生必要的思考 . 音乐 Mr. Saturday Night(Marc Shaiman - The Bucket List) KAISAN(久石让 - 入殓师) Anthony Gonzalez - Proud Corazón(寻梦环游记) . 播客制作团队 视觉:Xi_Zhen 制作人:田忻玥
本期主题 父亲陈铜民,是陈可辛导演走上电影之路的引路人。陈导说,父亲是个非常开明的人,此生才有幸以“亦师亦友”的关系温暖共处。 这期节目中,陈导分享年幼时在父亲耳濡目染中,走上电影之路的契机。以及陪伴父亲的老后生活,如何慢慢接受至亲的老去,直到父亲离开后,他回到泰国的家中,以“非传统”的方式,将父亲妥善安放,将怀念与慰藉,融入自我,以及家族的生活当中。 陈导说:“我也是相信人生是一场很孤独的运动,生命走到最终,就是独自上场。” . . 飞行嘉宾: 古师傅(高古奇) 归丛品牌创始人、梵几创始人 十三年前带动家居美学变革,如今深耕丧葬美学的革新 主播:Yvonne . 陈可辛导演与父亲、家人们的合影 . Show Note 03:33 “我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反叛,因为没叛可反” 12:26 意料之外,我并没有因为父亲离开崩溃大哭 21:02 我也曾不接受父亲的老去 27:03 父亲说:“念电影很难,别给自己添麻烦” 30:42 第一次参与电影工作,职位是翻译 35:08 “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永远觉得自己特别不懂” 38:24 《新难兄难弟》,更符合当今社会的父子关系 43:59 独自上场:人生是一场很孤独的运动 52:33 归丛的第一件产品:001号 56:29 我在爸爸泰国的家,写书信疗愈自己 58:28 爸爸的葬礼上,我为他做了一支影片 1:00:55 如果我离开,怎么处理就由女儿说了算 . 音乐 Beyond The Breeze - Paint The Sky Red While We Sleepwalk - Paint The Sky Red . 播客制作团队 视觉设计:dEdE 视频拍摄:xz 制作人:田忻玥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