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原五条阴经的原穴加上膏肓的原穴一共十二个,是针刺治疗的基本落脚点。“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刺、污、结、闭等疾病状态都有各自的特点,即使时间很久的顽固性的疾病,如果找到了关卡和窍门,都可以很快地解决。
神阙穴自古以来是禁针的,但左老师在神阙穴做了针刺的尝试和探索,进针的过程中发现产生的气感是非常丰富的,且气至病所而有效。徐老师调神的思路是探查跟神相关的腧穴,影响心神的三道门:巨阙,神门和神阙。
临床诊断,虚实比寒热重要。气滞和气不滞,是判断疾病的一个重要标准。要解决内在的瘀滞,上下不通,或者表里不通的问题。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气海穴在临床中经常会用来做温补的一个穴位。通过手的触诊,或艾灸找吸点可以精确定位。
道法自然,用微针是尽可能减少人为对本神的过度影响。医生的人为设计只是想法,而身体比意识高明多了,人只需要适当的给一个合适的提示提醒就够了。响鼓不用重锤敲,莫以心机奉神明。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东西。
诊要全面收集信息,断要取舍病灶,诊与断是中医治病的两码事。针灸要想到(认知)、找到(定位)、做到(操作),手的敏感度源于时间与用心。一气周流是将身体视为任督二脉的阴阳循环,先通阻碍,后养能量,最终实现热力流转。
抑郁症的病人真正底层的原因可能是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伤到心神。身心合一,身心不二,很多的情绪,包括创伤,不在脑子里面,而是在身体里面有备份的。一个疾病最后治好,其实就是用最准确的手段促成了他自我疗愈的过程。
胸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心胸宽广程度,进而影响其健康状况。有胸骨剑突(蔽骨)的人,一般比较有主见、有定力,而没有蔽骨的人则可能敏感而多疑,且容易受伤害,玻璃心。鸠尾穴和巨阙穴既有诊断意义也有治疗意义,是健康的人灌注精气、藏精气的地方,也是不健康的人藏污纳垢、出邪气的地方。临床中很多的大病都跟情绪有关,通过针刺治疗竟然发现患者情绪和性格改变了。
动脉是气的原动力,心臟跳动如风动帆动,推动经络流转。无心跳则无经络,气聚则生,气散则亡。经络的形成是动脉搏动共同形成的一种合力。膏是白色脂肪,肓是黄色脂肪。脂肪是精的一部分。肤如凝脂为充盈,鸡皮鹤发为衰败。抽脂减肥抽的是自身的精,伤及根本。精化为膏肓,膏肓渗入骨孔成髓。骨髓藏精,病入骨髓则司命所属。
太谿穴位于内踝关节内侧凹陷处,是肾经的原穴。通过观察太谿穴的凹陷情况诊断肾精强弱,隆起或可预示盆腔肿瘤或肾结石。得气的时候,手下的感觉和病人的反应,像钓鱼时鱼吞钩饵的沉浮,那一瞬间的感应。微针治神,让病人无感,医生有感应,如蹑手蹑脚接近路边土狗,不惊动元神而让其警觉。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属土的穴位,在诊断和治疗脾胃疾病中非常重要,也可用于观察和治疗痛风等疾病的症状。痛风等疾病与脾的吸收和代谢功能密切相关,需要解决代谢系统的问题。现代食品中的添加剂可能影响食欲和吸收功能,导致代谢问题。
男性同样会出现肝郁现象,这与肝的喜柔忌刚特性有关,现代社会压力导致男性肝郁增多。追魂夺魄针法基于应象针灸理论,通过大拇指和大脚趾的指甲对应身体部位进行精准治疗。太冲穴是肝经的重要穴位,属土,对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疗效。
月窟针法对气机不舒畅、郁闷、阳气不振奋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夏至、正午时、阴历十五等时间节点使用,顺应天时,可增强疗效。善太息者多肝郁,胸闷不舒,太冲压痛即证,针之可畅气机。肝经贯穿下丘脑-性腺轴,期门章门皆在肝经,妇科诸症,调肝得法,中医病治大半。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