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毕业后选择创业,因为外向性格比内向机会更多,开始「破胆」,厚着脸皮找能接触到的牛人线下,又因为异地恋被迫「精力管理」,凌晨四点半起床,从精神恍惚到信心爆棚…… 「30岁之后交不到真朋友」「同龄人困境同龄人无解」因为这两句话,调整人生策略,先参与各类社群作为杠杆,漫无目的结识小伙伴,再通过时间自然筛选谁是真朋友。朋友如酒,历久弥香,五年陈、十年陈、二十年陈。 加杠杆被「反噬」,2019年陆续6位小伙伴辞世,陷入抑郁,重新思考人生与死亡,到寺庙给主持当助手,组织小伙伴一起内观,在探索不同领域中重新梳理人生…… 最早和三寿同学发邀请,在对话展开的当下,故事就开始充满了「爽文逆袭」的设定,在这样看似天赋异禀的路上,也有可以提炼分享的方法论,感谢三寿的真挚分享,会让我回听,故事本身有趣且有启发,及,期待一下场啊~ 嘉宾介绍 大家好,我是 三寿 ~ (微信: dikuyao) 在一家央企从事招投标,外派重庆。本科电子信息,毕业后负责企业信息化,创过业,喜欢瞎折腾。 爱好各地逛博物馆(100+)、寺庙、古迹,每年差不多有 3-6 个月进行城市游学。 最近三次主题游学: - 苏东坡贬谪溯源,儋州-惠州-眉山线; - 宋元明清中国多元文化区域中心:鼓浪屿-泉州-福州-宁波-上海线; - 华北古建考察:正定-山西线。 公益组织、创新教育、开源文化、各种宗教都是日常爱好话题,信仰偏道家。每年会组织小伙伴团建,最近三次:武夷山伤寒药局针灸、风水学习、四川大邑开化寺内观,疫情缓解后武当山约了道长学习剑法,初步沟通为太乙纯阳剑。 平时尝试各种软件优化工作流,有研讨小组定期线下斗法。目前全面拥抱 Web3,研究方向 DAO 、L2。期待和各地小伙伴交流,用信任过滤信息,打破信息茧房~ 如果你对以上内容感兴趣,欢迎收听 欢迎订阅「时而散步」目前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播客/QQ音乐等平台。
把困难还给孩子,把人生主动权交给孩子自己。 智力启蒙不是知识堆积,而是思维方式的启蒙。 育儿方法论千百篇,回归亲子教育主要变量。 重要的道理没有那么多,反复说,多角度讲,直到观点变成观念,从书上到生活中。 在和汪爸刀刀的微博文章里,常有这样简单凝练的文字,把我在日常育儿中那些情绪团描述出来,常让我有豁然开朗之感。 我和嘉宾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我经常抓住那些细腻微小的瞬间,也会困惑于这样的情绪中,而刀刀的文字和语言,能带我切换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和高度,有些在生活中反复横跳的纠结,换个角度,就不是问题了。 这也回到做播客的初心,想要暂停一下,在一对一的谈话中,听到更多有深入思考的独特视角~虽然这次的对谈是隔空的。 嘉宾介绍:汪爸刀刀(微博同名)育儿博主 如果你喜欢时而散步,欢迎订阅/转发/收藏。
喜欢植物的人,如何和植物相处?被友友拍摄的植物照片吸引,发起这次连麦,在友友安静治愈的声音中,一窥种植人与植物之间关系。 今年春天,在疫情下,反而更频繁的外出: 同一条路,每天上下班时关注次第开放的樱花/梨花/海棠,从冒出骨朵儿到落英缤纷如雨。 同一个公园,一天之中不同时刻的光影,每隔一周树木和草地颜色的变化,树叶上伸展的姿态,树丛中啾啾的鸟鸣。 在我一次一次观察这些植物的时候,记住了它们的样子,那么它们是否也记得我们呢,作为园丁,友友在种植浇灌的时候,她的植物是否也在观察着她呢?于是有了本期标题。 在这一期,你会听到: 友友从直播间开始入坑园艺 「小开心合集」养植物的那些想要分享的瞬间 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如何体会到「臣服」于自然的状态 「一键复活」的审视,那些需要磨合的植物,就是很有脾气 把植物拍好的一些小分享 养植物中那些特别狼狈的时刻 大自然中简单而精密的一切 那些被抵消了的焦虑时刻 「思考比了解更有意义,但比不上观察」 有趣冷知识,植物的生存技巧 相关书籍影视 - 书籍《树知道》[韩] 郑夏摄 - 书籍《怎样观察一棵树》[美] 南茜·罗斯·胡格(Nancy Ross Hugo) / [美] 罗伯特·卢埃林(Robert Llewellyn) - 纪录片《植物的私生活》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s (1995) 嘉宾: 友友,大言不惭的主播,欢迎大家去订阅大言不惭
本期话题聚焦新手女司机,如何上路建议,是专栏【另一间房】的第二期,听听大家的亲身经历~有干货有槽点有趣闻。 嘉宾:凋寒/兰兰/优里 主持:六一
本期连麦彭千郡,99年出生的姑娘,至今已经出版三本诗集,「失眠夜漫记」主理人。大概是「主持人」的身份下,六一说的最多的一期。 「写诗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我不写诗了,我会很开心」 我作为彭千郡的听众和读者,一直很好奇,她的母亲如何把她养育成人,而在她的眼中,这位「父权制的母亲」和我想象中:有不同,有相似。 我们从女儿/母亲的不同身份,谈论了一些对于人生/家庭的不同理解,感谢这样彼此的身份,感谢这次对话。 千郡说「我希望和六一姐保持很长久的友谊,想听听将来,你的女儿长大后,来聊聊,她眼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 我想说,这期播客有点长,但是我几乎一刀未剪,是想留下此时的想法,想法和观念未必是深刻的,未必是「正确的」,但尽量真实,想法可能转瞬就变,也可能一直坚定,我希望多年后回听时,我们还能看到此时的彼此。 而对于听众朋友,如果我们对于自己的思考和讨论,能和你有一些共鸣,那我很开心。感谢大家~ 本期封面:是播客中彭千郡提到的梦,那个《蓝色太阳》。 欢迎大家订阅「失眠夜漫记」。
团队扩大3倍后,浚宇开始对团队相处(管理)有新思考,本期聚焦于职场话题,和嘉宾讨论在职场中的自我成长。 作为一个敏感又崇尚自由主义的人,要如何面对和胜任「管人」这个角色,比起push别人,说服自己去「push」是合理的,可能更难。 所谓的管理,是支持和帮助。 团队不是团伙,更像是社群,带团队就是维护社群。 「管理」中最难的部分,是在他人身上看见自己,然后突破自己。 我在反馈中打开了盲区,看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 如果你也对管理或协作感兴趣,欢迎收听。
「我成为一名诗人的过程,是可以被借鉴的」冯娜老师在播客里坦言,头一次看到一名诗人这样阐述自己的经历,访谈冯娜老师的过程,是我不断被诗歌重新打开心灵的过程: 「我并未与他人分离,诗歌联结了我们」 「诗歌是发现和重新发现心灵的过程」 和老师的对话中,诗歌不止是一种文体,诗歌是一种生活视角。 我趁机向老师提出疑惑「日常生活是否值得书写,如果值得,那该如何开始?」,如果你也对以上内容感兴趣,欢迎收听本期播客。 对话节选 中国人是有心灵生活、诗歌传统的民族。 如何在日常生活里,恢复我们的感受力,是我们提到的赤子之心,最初的诗心。 生活里让人驻足观望的美的瞬间,就是我们心中的诗。 日常就是生活,日常生活并不琐碎,而是我们缺少观察的视角,当我们能从人类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也就会获得书写的愿望。 心灵渴望艺术的感召,心灵渴望疗愈。 从博尔赫斯,穆旦,到我们的日常,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境,日常生活值得反复被描述。 我成为一名诗人的路径,是可以被大家借鉴的。 做事情的困难的时刻,过去读过的书,身边人的反馈,会让你知道这个情况是一定会存在的,也会有信心能过去的。 专注很难是因为选择太多。 信息素养主要是识别对自己有影响的信息和噪音,处理和它们的关系。 我们是通过生物的节律来感受时间的,如果没有花开感到春天来临,如果不是通过自身衰老感受时间流逝,我们又是怎么感知时间的呢? 在嘈杂和信息的荒芜中度过一天,那时间只是线性的流逝。 一个常见的困惑「我是妈妈,还女儿,是妻子……我在诸多的角色体认当中,没有了我自己。」 每一个时代的写作者,都是在与外界,与自我的博弈中写作的。 我们作品的缺陷,本身就是我们的局限性,是人类的局限性。 最好的作品,可能一直在下一部。 「一个读者误会着写作者的心意,他们在各自的黑暗中摸索着世界的开关。」 我们对于作者/旁人的经历,永远无法感同身受,我们是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感受,是自我存在的确认。 嘉宾介绍 冯娜,1985年出生于云南丽江,白族。毕业并任职于中山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有诗集《云上的夜晚》、《彼有野鹿》、《寻鹤》、散文集《一个季节的西藏》等。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奔腾诗人奖、骏马奖诗歌奖等多个奖项。参加第二十九届青春诗会。首都师范大学第12届驻校诗人。 公众号:冯娜工作室 如果对冯娜老师的诗词课感兴趣,可加微信咨询( gracefeng85,备注时而散步),课程中对于优秀的作品,老师也可以协助修改和推荐发表。
为什么做这档节目?因为忍不住,播客在那里诱惑我,一定要去试试,我就开始了。 周年过了两个月,六一就趁着儿童节来单口,好棒,终于有一期30分钟以内的播客了。 做播客,如同种下一颗植物,浇灌生长,在开花结果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是一株什么样的植物。 而这个过程,是我对自己保持真诚的态度和方式,希望你也能找到浇灌自己的方式,然后蓬勃生长。 时而散步至少要做100期,未来会继续访谈会养娃的高手父母,会和嘉宾一起探讨自我与世界的边界,会邀请大家一同成为创作者,去回应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在人生旅途,时而散散步。 主播/策划/剪辑/运营:六一 公众号:时而散步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六一特辑】听听孩子的声音,遇见童年的自己。 你还记得自己儿时的愿望吗? 你知道孩子长大后的愿望吗? 不论我们年纪多大,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孩童,或身边有自己的小孩。 参与发声:萱萱/汪宝/Rebecca/Amily小西瓜/Emma/椒椒/旺旺/Simon/洋山芋/旭旭/冠宇/小桃子/小菠萝/小谷粒/柠柠/妙妙/Lisa/花花/Ss/小熊/桐桐 本节目由思必驰赞助。 哪个小朋友/大朋友的心愿让你最有共鸣,请在节目下留言,我们将会选出三位最有共鸣的小朋友送出投稿参与的奖品,思必驰语音转写音箱。(截止6月2日18:00) 其他所有参与投稿的小伙伴,及留言点赞的前三位朋友,也将获得音箱的100元优惠券。
她人在荷兰,开了一家云端小酒馆,但是不卖酒,她在这里「生猛陪伴」伙伴的成长。支持他人创造和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她的个人使命。 她发起了一个100件小事的挑战,每周尝试一个新事物。 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包饺子/做蜡烛,和我的职业转型有什么关系? 在有一些不解和「看不起」这些小事的困惑里,我邀请咕嘟,向我们分享了她如何在工作10年后,重新找到自己的过程,如果你也有以下困惑,欢迎收听,转发。 Shownotes 哪怕一个破坏性的结果,都比现在的状态要好。 有一天我有自主权的时候,其实我是不知道我该如何行使这份自由。 是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看中什么。 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我好像跟我的内心已经失联好多年了。 如果你不安排你自己,你就会被别人安排,自然有别人来安排你。 100件不起眼的小事里,藏着你对自己的确认,你和外界的边界,你未来的生活图景。 以快乐的心,做爱做的事,为喜欢的人。 塑造“职业身份”应该是一种实践,是一个对“可能的自我”进行检测、检验和了解的过程。创造实验机会,用一小步尝试去探索具体的课题。 嘉宾介绍 生猛小酒馆6.0-生猛活是一种自在的状态 https://mp.weixin.qq.com/s/wDnwWThpPPl17aoV85rEEA 生涯发展三阶段,你在哪一段? https://mp.weixin.qq.com/s/JGdzOKSo4yIWx1Tg-TEVZA 咕嘟微信(ID:xuancaigudu)
成为母亲,让我确认,我们是彼此的唯一。 成为母亲,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邀请荷花聊成为母亲的心路历程,巧的是,因为竹子(《喷嚏》主播)/静姝(《神爱玩财》主播)都有做这个话题,有撞选题的风险,思考之后我们认为:成为母亲意味着什么,需要更多元的思考,更开放的讨论,更广泛的诉说。于是有了这一期。 内容简介 做母亲的过程,有很多「不体面」「不优雅」的时刻,那些真实的细节,值得被诉说。(六一) 因我而来的孩子,并不是为我而来,ta并不属于我。(荷花) 爱见孩子,看见自己,陪伴就是养育本身。(六一) 全然被依赖,被需要,与这个小生命的链接,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是彼此的唯一。(六一) “当一个人真心想要对一个人好的时候,ta或许并不想为此证明什么,ta希望能在给予的时候还不搅扰对方原本有序的情感状态——不期望对方为此做一个同等级的报答或回应。” “它不再为了渲染一个自我感动的孤立剧本,也不需要自我牺牲式的付出,实则是讨要对方脆弱的依附。”(来自荷花很喜欢的心理咨询师崔庆龙老师) 对我来说,做妈妈不要自我感动,要对自己的“意图”有觉察。有时候很多看起来为孩子好的行为,其实只是满足自己对“做一个好妈妈”的自我感动,或者害怕被其他家人指责,并不是真的看见了孩子的需求。(荷花) 不要神圣化母职,也不要贬抑,这只是一种身份,一段经历、一种关系。(荷花) 相关书籍 《背离亲缘: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以及他们寻找身份认同的故事》安德鲁·所罗门 《婴幼儿的人际世界:精神分析与发展心理学视角》Daniel N.Stern 《依恋创伤的预防与修复——安全圆环干预》 嘉宾介绍: 荷花 前童书编辑,兼职妈妈,人类幼崽观察爱好者 播客《歪歪童书社》 公众号:冰盾之森(IceShield2022) 六一 观察生活的记录者,探索世界的创作者 播客/公众号:时而散步
首次直播和人开撕的现场实录,囧事重现,把冲突作为方法,在边缘试探前行。 Shownotes 06:08 在忽明忽暗的情绪之间,享受文字接近那些时刻的瞬间,自由表达自己,约如同飞起来。(优里) 07:00 人生没有给我太多选项,写作是我必须走上的道路(凋寒) 08:15 不得不写,只有写下来才能看见自己(六一) 09:25「就像是非要挤出来的痘痘」必须写出来在张力之间来回摆荡(雪莹) 11:01 不只是创作者,是创造者(黎黎) 13:10 因为没有包袱,不求完美,会随时行动,短歌/拼贴诗/画画……创作就是玩(优里) 19:48 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你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还是败了,你就被杀死了两次(凋寒) 20:12 当我们书写的时候,我们想要表达什么?「凝永恒于一瞬」如同情绪切片,悲伤/难过/怀疑/迷之自信,这样的时刻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凋寒) 21:00 如果不能达到哲人的深刻境界,那就坦然直视自己的日常吧,如果非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定义,有可能成为限制自己的枷锁(凋寒) 22:40 表达中的那些不确定,就像是你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雪莹) 23:13 家务分配这件事,其实非常值得讨论。但是「值不值得」是被建构和被限制的。(雪莹) 25:30 脑子里充斥的念头太多,无法选择(黎黎) 27:00 如果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房间,有的人搭好了,有的人还没想好,有的人是草屋,有的人是砖墙…… 30:40 你一定要创作让自己觉得了不起的作品,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你内心一定要认同它(作品),甚至迷之自信。当你完成了了不起的作品,那种轻盈和膨胀,会带你攀登到了某个高峰,那是创作才能给我们的快乐。(凋寒) 32:10写作这件事本身是自带反馈的,重新面对自己作品的时刻,哪怕没有别人的反馈,你也知道下一步往哪里走。(黎黎) 34:08 原来想象中「自己不如别人」的想法,只是想象,当你在对抗的时候,有时候不知道自己真正在对抗的是什么,可能只是一种恐惧。(雪莹) 35:44 就像你吃到过一颗属于自己的糖,面对别人描述再精彩的糖,你也知道对于你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你会有这种确定性。 (雪莹) 38:50 我变强了,也变秃了,我们自己的房间就是头发标本陈列室。 42:00你用灵感写作的时候,你是一个观察者,记录者,当你用技巧写作的时候,你是一个剪辑师。(凋寒) 43:20 为什么觉得理性和感性有对立关系?男性听友加入直播。(不剧透了) 54:45 作为听众,我不想在你身上听到这些来浪费我的时间。(青竹) …… 后面发生了什么,不在这里剧透了,最后摘录一位听众的留言。 「听到那个人说话,但是感受到了大家从开始犹疑是不是要直说,到小心翼翼点出,到后来一个人清楚说出有点客气,后面大家都被鼓励到能坚定维护自己,还有最后黎黎总结女性也要学习这样坚定维护自己的边界,六一反思自己的犹豫 每个人的行动都给下一个人一点勇气,更远的迈出一步,更坚定地站在自己的边界上守住它 这个过程特别熟悉特别珍贵。值得非常细致的文字来描述而不是一个词勇敢一笔带过。(不过我写不出来更细致了)。——雨莲」 嘉宾介绍: 凋寒:作词人/写作者,豆瓣小说《繁尘烬》、《辛未劫》、《物|哀》作者 豆瓣小说地址:https://read.douban.com/column/60732940/ 公众号:岁寒知凋 优里:写短歌的人。 小红书|公众号:优里小屋 雪莹:唱作人,一个围着火堆跳舞的人。 网易云:高雪莹;公众号:游向深海 黎黎:正在写小说的保险经纪人。 豆瓣小说地址:https://read.douban.com/author/63909791/ 微博:aliss爱美丽(https://weibo.com/u/1629105174)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