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成为一名诗人的过程,是可以被借鉴的」冯娜老师在播客里坦言,头一次看到一名诗人这样阐述自己的经历,访谈冯娜老师的过程,是我不断被诗歌重新打开心灵的过程:
「我并未与他人分离,诗歌联结了我们」
「诗歌是发现和重新发现心灵的过程」
和老师的对话中,诗歌不止是一种文体,诗歌是一种生活视角。
我趁机向老师提出疑惑「日常生活是否值得书写,如果值得,那该如何开始?」,如果你也对以上内容感兴趣,欢迎收听本期播客。
对话节选
中国人是有心灵生活、诗歌传统的民族。
如何在日常生活里,恢复我们的感受力,是我们提到的赤子之心,最初的诗心。
生活里让人驻足观望的美的瞬间,就是我们心中的诗。
日常就是生活,日常生活并不琐碎,而是我们缺少观察的视角,当我们能从人类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也就会获得书写的愿望。
心灵渴望艺术的感召,心灵渴望疗愈。
从博尔赫斯,穆旦,到我们的日常,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境,日常生活值得反复被描述。
我成为一名诗人的路径,是可以被大家借鉴的。
做事情的困难的时刻,过去读过的书,身边人的反馈,会让你知道这个情况是一定会存在的,也会有信心能过去的。
专注很难是因为选择太多。
信息素养主要是识别对自己有影响的信息和噪音,处理和它们的关系。
我们是通过生物的节律来感受时间的,如果没有花开感到春天来临,如果不是通过自身衰老感受时间流逝,我们又是怎么感知时间的呢?
在嘈杂和信息的荒芜中度过一天,那时间只是线性的流逝。
一个常见的困惑「我是妈妈,还女儿,是妻子……我在诸多的角色体认当中,没有了我自己。」
每一个时代的写作者,都是在与外界,与自我的博弈中写作的。
我们作品的缺陷,本身就是我们的局限性,是人类的局限性。
最好的作品,可能一直在下一部。
「一个读者误会着写作者的心意,他们在各自的黑暗中摸索着世界的开关。」
我们对于作者/旁人的经历,永远无法感同身受,我们是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感受,是自我存在的确认。
嘉宾介绍
冯娜,1985年出生于云南丽江,白族。毕业并任职于中山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有诗集《云上的夜晚》、《彼有野鹿》、《寻鹤》、散文集《一个季节的西藏》等。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奔腾诗人奖、骏马奖诗歌奖等多个奖项。参加第二十九届青春诗会。首都师范大学第12届驻校诗人。
公众号:冯娜工作室
如果对冯娜老师的诗词课感兴趣,可加微信咨询( gracefeng85,备注时而散步),课程中对于优秀的作品,老师也可以协助修改和推荐发表。
主播...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HelloPod
3年前
3
沙发!

洛乙Roy
3年前
1
09:03 源于生活

洛乙Roy
3年前
1
28:27 非常同意,不要被黑话或者理论捆绑

安卓儿
3年前
1
11:35 人就是人的处境

洛乙Roy
3年前
1
23:50 鉴赏没想到

安卓儿
3年前
1
来了来了 这个标题很喜欢~
HD98389p
3年前
1
受益匪浅,我就是静不下心来读书,总是被信息化的打扰,我自己的时间需要我自己来支配。
格林_Getp
3年前
1
当情感足够强烈的时候,诗歌是呼之欲出的。诗歌是一种解药。
Wise先生
3年前
1
25:53 鉴赏能力很重要,也就是通常而言的品味,是一种人类独有的信息处理方式,汇聚成某种直觉

素生
2年前
北京
0
像在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