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英语要多好才能出国留学(如何应对挫败感)?

我曾经以为出国留学的同学英语都很好,但是有一天Gillian跟我说她从小英语都很差,怎么都学不好。我觉得很好奇,因为现在的她从事的是对英语能力要求最高的人文领域,用英语发表文章、作报告、给美国学生授课,还在全美顶尖的美术馆做全职工作。 所以我好奇的是,她所谓的以前 英语很差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在她努力学英语的这十几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让她一路坚持下来的。于是,在这期节目里,我们聊了她从中学开始,到考托福、申请交换,以及留学初期的经历。 原本我以为这是一个从学渣到学霸的逆袭的故事,然而听完了她的讲述之后我才意识到,这里面并没有什么学渣或者学霸,但它却用最平凡的方式打破了我们关于留学、关于英语学习、甚至关于所谓“成功”的种种迷思。如果你也正在努力提升英语水平,或者如果你英语已经很好,但是想知道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信心、如何克服挫败感和自我怀疑、如何保持自律和动力,那你一定得听听Gillian的故事。 01:28 从对世界的好奇到决定出国留学 03:18 从中学到大学“英语怎么都学不好” 05:50 出国交换一年,英语能变好吗? 07:58 加州大学交换时期:想尽办法练英语 10:46 交换一年结束,英语到底提高了多少? 15:40 托福首战79,二刷78 17:38 托福第五刷,100! 18:07 GRE 19:24 “托福虐我千百遍,我待托福如初恋”:如何在挫败面前不放弃 22:39 备考过程 24:51 英语考试成绩不够好,对留学申请到底影响多大? 28:26 在国外上课会听不懂吗?会影响成绩吗? 33:19 人文学科研究生课程的阅读任务有多难? 35:19 英语不够好,当助教会受影响吗?怎么用英语给美国学生上课? 37:40 在美国工作学习十年,现在英语是什么水平? 39:53 面对自己想做好但又不擅长的事情,要不要放弃? 43:19 面对挫折,如何保持动力和韧性? 49:33 Work smarter, not harder?重新思考“效率” 56:14 对仍在英语学习道路上艰苦斗争的同学,Gillian想说……

58分钟
1k+
1年前

4. 研究生也玩社团?那些你不知道的学术福利

提到社团,我们通常觉得是本科生的专属。但事实上,某些专门面向硕博研究生的社团不仅不会耽误时间,反而可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好处。 本期,Zeyuan分享她在美国读博期间创立和管理社团的经历。对比美国高校社团与中国高校社团之间的异同,她认为其中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经费,甚至声称在美国不利用社团资源的研究生相当于直接亏钱! 而研究生如果担任社团负责人,不但能够提升简历的“service”一栏,还有可能在学术人脉、职业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仅如此,如果用对方法,负责人只需要花最少的时间精力,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研究生社团活动的参与度和多样性。 更重要的是,节目的最后谈到,玩社团竟然可以有效克服读博阶段更深层的心理难关,帮助自己战胜心魔,早日毕业。 00:47 Zeyuan博士期间在学校创办的社团:中国研究写作小组 02:02 研究生的社团vs本科生的社团vs不同类型的学生组织 06:11 想要成立社团的最初原因竟然是为了办学术会议 10:54 为什么想到成立一个“写作小组” 13:40 办社团最少需要多少人?Leadership team的组成要求是什么,多久一次换届? 16:08 担任社团负责人(officer)在简历提升及其他方面有什么好处? 20:13 作为研究生,担任社团负责人的投入/回报比如何?会不会很花时间? 21:39 在美国大学注册成立社团是怎样一个流程?需要办哪些手续? 24:34 美国大学的社团经费从哪里来?每年能拿到多少经费? 30:31 除了开会以外,社团经费还可以用来办什么样的活动? 31:42 日常活动的设计思路:如何让负责人花最少的精力,办社员最乐意参与的活动 34:04 如何实现研究生社团活动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通过负责人做更少的工作) 43:03 除了集体写作之外,其他日常活动的例子 45:49 对于研究生来说,参与社团除了利用活动之外,还有哪些潜在的好处? 47:44 一. 群体的重要性 50:25 二. 价值感:抵御博士生阶段长期的价值感缺失和自我怀疑 54:57 三. 掌控感:读博意味着在长期处于权力的最底层

58分钟
99+
2年前

3. Conference Tips:从社恐小白到会议达人

在以single author为主流的人文领域,对于刚开始读博的学术萌新来说,无论是争取到一个在大会上报告的机会,还是从零开始建立学术人脉和知名度,都不是容易的事。甚至在像Gillian这样的社恐患者眼里,仅仅是想到要面对人群,都会感到恐惧值飙升。这周,我们沿着上期的话题,继续分享跟国外学术会议相关的实战经验。从申请筹备到演讲攻略,从着装建议到谈话技巧——那些导师没教过的tips,说不定这期节目里都找得到。 00:59 Zeyuan第一次参加领域年会的经历 03:38 研究生阶段最好从什么时候开始参加会议? 07:43 为什么说研究生阶段过早参加大型会议反而不好? 10:18 专门针对研究生的会议值不值得参加? 13:58 有哪些不同类型的会议可以投?申请流程是怎样的? 17:51 去哪里了解各种会议的招募信息(CFP)? 19:40 以单篇paper形式申请还是以panel形式申请?分别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3:00 为什么说大型会议投单篇paper更容易被拒?如何提高申请通过率? 27:05 如何准备会议报告(presentation)?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报告风格? 38:50 去会场应该怎么穿,有什么着装要求? 44:37 会议的社交目的有哪些,作为研究生怎样与初次见面的教授进行有效社交? 47:20 了解大型会议中几种不同的社交场合 48:25 Q&A环节的社交技巧 49:49 充分利用报告开始前的等待期 51:43 Coffee break (茶歇)期间的社交技巧和注意事项 56:26 酒会(含晚宴)的破冰方法和推荐话题 61:09 社恐怎么破?

67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