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某些应用型学科,人文领域的博士如果想离开学术圈,进入业界工作,那是众所周知的难。 领域专业不对口、年纪已大、学历过高,但业界工作经验几乎为零。 这些客观难度门槛虽然存在,事实上却并不可怕。难道做研究写论文就不难了吗? 难不怕,怕的是行动主体的内心设障 + 方法不合理。学术研究如此,业界求职亦然。 今天这期和《平凡启示录》(主播:晓宇、旺旺)的串台节目,就让我们借助职场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学界与业界的行业壁垒。 比较学界与业界这两座围城,哪边的草更绿?此岸的困境到底有没有可能在彼岸得到解决? 博士训练中有哪些能力可以迁移到职场,甚至成为职场中的宝藏技能? 为什么说很多博士生进了业界之后“不会找工作”?我们被哪些思路和方法上的局限绊住了脚步? 这是我希望自己当年在博士毕业之际能听到的一期内容,里面的很多道理是我在业界工作之后才明白的——不过,对你来说或许还不算晚。 节目中提到的书:安晓辉,《这本书能让你成功转行》,台海出版社,2022 00:00 Intro 01:29 对于职场人来说,读博能否作为拯救瓶颈、拓展人生的办法? 09:27 有时候我们只是想停下来充充电,而不是再拿一个学位 14:22 硕士是个跳板,问题在于往哪儿跳 16:23 私企、国企、学界,人际关系哪家难 46:00 能力迁移:一名训练合格的博士同时也是优秀的职场员工 56:35 拿出咱们的底气和信心,忽略某些水平低的HR 62:07 文科博士转业界:三百六十行都能试,不要自我设限 64:34 如果你想转行却又纠结沉没成本:何必为了一个没落的行业赔上自己的青春? 69:00 在没有从业经历的情况下拿到业界的第一份工作:野路子往往胜于常规应聘 77:27 不要幻想“一步到位”,先拿到第一份工作,再考虑跳槽转行 80:03 大量的单位、机会、人脉资源摆在那里,请用这些方法把它们挖出来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email protected]
应嘉宾要求,我们对嘉宾的声音做了变化处理,请听友们谅解。 今天的节目,推荐给有志于进入国内高校就职的海内外博士生,以及对教职和学术界心怀好奇的朋友们。 嘉宾小金,名校博士、名师嫡传。毕业前夕曾经试图离开学界,屡番求职碰壁之后最终落脚某211高校,任讲师,暂无编制。 录这期节目,感慨良多。你应该听得出,小金的语气里流露出明显的疲惫和无奈,同时又隐藏着某种单纯的执拗。但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小金其实是我认识的最有才华、最勤奋用功的青年学者。我时常想,如果放在另一个时空,她的学术道路或许会完全不同。 00:45 嘉宾介绍 01:38 青椒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 09:06 工作中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内容 12:59 名校博士毕业后的求职之路 17:46 招聘简章 vs 实际情况 20:43 人文学科教职薪资水平 22:43 科研压力与非升即走 27:19 申请国社科,人脉尤其重要 30:33 工作之后才窥见的行业内幕 34:46 年轻可能是优势,但也未必 36:15 二本三本院校的压力会更小吗 38:38 同侪竞争、同事相处、同行关系 46:41 如果重回20岁,你还会选择以学术为业吗 53:41 与自己和解,好好活着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email protected]
4月2日,南京林业大学宋凯副教授自杀,年仅38岁 5月12日,该事件引起全网热议,舆论将其自杀原因归咎于高校的考评制度 5月13日,南京林业大学称,学校没有“非升即走”政策,网传自杀原因不属实 今天的节目,你将听到: - 什么是“非升即走”?是不是真的通不过考核就得离职? - 什么是聘期考核?既然学校没有实施“非升即走”,考核不通过会怎样?是否存在解聘危机? - 考核指标明明是写在合同里的,为什么入职之后才发现压力山大? - 年龄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有多重要? - 国外名校毕业的博士,为什么会在一所非985、211的学校遭遇挫折? - 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南京地区的高校有什么特殊性?海归博士如何选择地域和院校? - 学阀是什么?人脉在国内学术圈的作用是什么? - 如果我拥有和宋凯类似的履历背景,回国找工作之前需要注意什么? 愿逝者安息,愿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email protected]
最近收到一些提问:去美国读博,毕业以后教职好不好找?如果教职市场太卷,怎样可以提前准备,提升成功率? 这些问题当然难免泛泛,若真要考虑学科差异和个体差异,简直没法谈。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也泛泛来看一下基本盘,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情况,或许心里能更有数。 简言之,单个教职的应聘成功率通常不到1%,但通过拉长时间线和增加投递数量,想要在5年内上岸一个tenure-track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为什么这么说?本期节目,我们就来一起分析分析。 你会听到: · 美国教职应聘的岗位选择、时间线、材料准备 · 美国人文类博士后的申请难度 · 一个岗位竞争程度的衡量方法 · 留学生在时间规划和签证方面的策略 相关单集: Ep. 22 特邀|成功上岸香港tenure-track教职,我做对了什么?(含美国招聘) Ep. 42 从留美读博到拿绿卡,总共分几步? 00:00 Zeyuan单口首秀 00:31 话题背景 01:33 几种不同类型的教职岗位和投递时间线 tenure-track、博士后(人文)、临时教职、教学岗 (lecturer)、open-rank 06:19 每个tenure-track职位,有多少人竞争 13:03 美国人文类博士后的录取率 15:12 如何将成功率从1%提升到50%以上 17:02 如果只有两年时间找工作,情况如何? 18:38 如果相关专业每年开放的岗位太少,怎么办 19:27 准备应聘材料,工作量之极限挑战 22:31 以时间对抗概率,留学生的签证问题如何解决 26:12 总结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email protected]
请大家多多点赞,把你的祝福送给Gillian!
自第40期《高校做研究的武学秘籍》播出之后,不少朋友留言表示想听我们聊聊笔记方法和工具。 看,我们果然是一档有求必应的播客。 不过大家别太期待,因为这期内容非常偏文史。我们主要聊了自己领域里常见的几种学术笔记方法:读书札记、年表、摘抄、卡片法,以及文献摘要。 所以,如果你也是传统文史领域的同仁,这期咱们应该会挺有共鸣(疯狂招手)。如果是其他领域的小伙伴,大概会觉得这是我们最nerdy的一期哈。 那么你觉得哪些笔记方法和工具好用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00:46 用播客做软件测评?放过我们吧 02:13 两类笔记内容:Facts & Thoughts 04:55 先给笔记祛祛魅 11:22 札记是个好东西,但是…… 17:57 巧用年表梳理史料 25:20 都2024年了,还有人在做摘抄?! 28:33 卡片法的关键不是卡片,而是系统 34:11 文献摘要(annotated bibliography) 37:59 为什么我们觉得zotero不好用 40:42 Zeyuan的Notion卡片法经验 47:01 作为写作软件的Scrivener也可以是笔记软件 51:53 对,我们是少数还在用word的领域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email protected]
听说不少听友都挺关心婚育问题? 毕竟,大多数人读博的年龄段正好与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龄段重合。 如果说读博和学术已经如此艰难(且贫穷),那么叠加婚姻和生育会发生什么呢? 于是,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对读博、婚姻、孕产和养育都有经验的嘉宾,听听她怎么说。 嘉宾:一七,博士毕业于耶鲁大学,读博期间生娃,现在从科研转行成为某平台心理咨询师,也是播客《聊天吧,妈妈》的主播。 本期话题分为三个部分:【婚姻&亲密关系】【孕产】和【养育】 男女都适用,但部分内容主要针对在美国读博的情况,其他地区酌情参考。 节目中的提问大部分来自上个月在听友群里的征集(入群请加:ze2yuan1)。 如果听完这期之后你还有其他的疑问,也欢迎私信一七(微信:yiqicounseling)。 00:00 Intro 01:44 当读博与结婚这两件人生大事相遇 09:28 除了省房租之外,同居的好处还挺多 13:16 婚姻对留学生的签证和养老的影响 17:11 伴侣选择学术圈内的人合适,还是圈外的合适? 20:03 所以结婚到底有什么好处? 26:02 女性博士想生娃,是否有最佳的孕产时间? 28:57 美国大学给博士生的产假和医保是怎样的? 32:42 读博期间生育,会给科研进度带来多大影响?如何弥补? 36:21 生与不生,如何选择?如何与伴侣沟通? 45:55 新手爸爸可以做什么? 48:19 做60分的妈妈,该放手就放手 53:20 团队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团队中的某个人当成问题 55:45 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和时间压力:男女各有怎样的困境 62:04 带着中小学的孩子出国读书,会面临哪些挑战? 67:20 更多具体问题,看这里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可是,难道“放弃”就一定容易吗? 关于“坚持还是放弃”,我们往期的节目里其实已经涉及了很多次,从要不要读博,到异地恋、异国恋,再到学界vs业界——可以说,这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反复出现、无法回避的问题。 但似乎,学校没教过我们到底要如何“坚持”,更没教过我们如何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放弃。 我们以为坚持就是胜利,轻言放弃是可耻的。但事实呢? 于是,善于坚持的Gillian和善于放弃的Zeyuan决定开启一个“quitter系列”,探索关于“放弃”的种种场景。 节目中提到的流程图,来自Steven Bartlett的播客:The Diary of A CEO 00:00 放弃是一门技能,但学校不教 02:42 Gillian小时候的“放弃困难症” 05:41 Zeyuan小时候的习惯性放弃 09:58 放弃和坚持都是一种选择 13:12 【quitter系列】的往期相关内容 14:57 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放弃:流程图 20:15 我们对于这套流程图的看法 26:18 二次申请 & 高考复读:是什么影响着我们的决定? 31:18 能否坚持,可能和意志力没太大关系 33:50 选最容易坚持的去坚持,又难又普的就放弃吧 36:26 想放弃,却又患得患失,怎么办 43:14 决定放弃之前,可以做哪些准备 47:44 轻放弃:有时候不必非黑即白 49:49 未来的【quitter系列】,希望我们解锁哪些场景?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email protected]
惊喜掉落!这是我们和《早日毕业》的第二次串台。 这期节目由《早日毕业》在3月19日首发,我们俩也开心地当了一回嘉宾,和主播Hero畅聊“自爱”这件事。 00:00 猜猜Zeyuan明天能不能改完论文? 00:47 大家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要爱自己的 10:37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17:15 有条件的爱,还是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19:20 你能分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外界的期待吗 23:30 自爱的三个维度 25:08 Zeyuan:一个T人的成长经历 28:26 Hero:“主角视角”带来的负面影响 32:24 正念和冥想 36:57 Gillian:共情能力太强带来的困扰 47:16 练习自爱的方法:适合自己最重要,警惕消费主义陷阱 50:18 多出门走走,不论是 i 人还是 e 人 54:48 在家就可以做的那些免费但幸福的小事 59:35 好好吃饭 01:03:16 给工作和生活之间找一个阻断点 01:05:03 接触自然,运用五感 01:07:51 享受艺术活动带来的沉浸、专注和创造,不论有没有基础 � 提到的书: Kristin Neff, Self-Compassion: The Proven Power of Being Kind to Yourself 中译版:《自我关怀的力量》(刘聪慧 译,中信出版社,2017) � 听友群(一群已满,二群招募中):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email protected]
作为名校毕业的前职场人,Robyn起初并没有想到,自己某一天会全职从事玄学。 她说,是占星帮助她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了答案,缓解了长期的内耗,发现了自己真正的passion,并且为她指明了职业方向。 经过不断的学习、训练、个案实践,Robyn成为了一名占星师。 前不久,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转行做占星的新闻引发热议。占星学到底是什么?它能帮人们处理哪些问题?这届年轻人为何热衷于玄学?现在想转行成为占星师,还来得及吗? 让我们听听Robyn怎么说。 对占星感兴趣的朋友,节目最后有福利哦~ ———————— 【嘉宾】 Robyn:占星师,南京大学本硕,McGill硕士,前文化编辑、记者,现居美国。咨询加微:rw_astroinsights 00:00 适合文科博士体质的占星师 02:11 是什么让你决定转行做占星?如何找到自己的passion? 06:10 占星让我认识了自己 08:18 占星学和占星咨询到底是什么? 11:48 占星咨询和心理咨询的区别在哪里? 15:02 普通人想入行做占星,前期需要多少时间和经济投入? 17:41 从事“玄学”,家人支持吗? 18:44 “我先生是历史学者,他经常用周易给自己卜卦” 20:22 你如何理解科学和玄学的关系? 28:33 如果事情已经由命运决定,我们的努力还有用吗? 29:35 研究占星,给你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33:16 占星治好了我的内耗,让我的努力有了支点 34:40 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玄学感兴趣,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37:58 对于想要入行学占星的朋友,你有什么建议? 39:44 在你成为占星师的道路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41:40 给Grad Lounge听友们的独家占星福利!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周连发两期,下周暂停一期。 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用英语做报告,是许多学术人的常态,但对新手来说可能充满困难。 所以我们决定根据各自多年的参会体验和观察,做一份保姆级攻略。 哪怕英语不好也不要紧,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经验技巧都在这里。 别看有些听起来或许是最最基础的常识,我们在实际会议中还真的见过反例。 总之就是,能想到的应该都讲到了。 因为内容比较多,节目分成上下两部分(第46期和第47期)。 本期是下半部分,关于正式踏进会场之后,包括报告前一天的最后准备、克服紧张感、应对技术故障等突发状况,以及现场Q&A的全方位应对攻略。 更多关于国际学术会议的内容,请听第2期《在国外的学术会议上作报告,你必须知道的事》和第3期《Conference Tips:从社恐小白到会议达人》 节目内容主要从人文学科视角出发,其他学科请酌情参考。 00:33 PPT备份提醒! 01:18 提前熟悉会场,要注意什么 02:33 最后一遍练习 03:10 尽早熟悉同panel的其他成员 04:45 报告当天穿什么(见第3期) 05:06 轮到自己报告之前,很多人常犯的一个错误 08:03 克服紧张的小技巧 12:30 脱稿时忘词怎么办 17:16 如果临场发生技术故障 20:17 关于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 21:05 应试心态是Q&A的大忌(含解法) 26:39 担心听不懂别人问的问题,怎么办? 29:56 如何优雅地说“我不知道” 33:21 会不会遭遇听众的质疑或反驳? 36:40 第一类质疑/反驳的应对思路 38:29 第二类质疑/反驳的应对思路 42:15 会后的社交跟进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用英语做报告,是许多学术人的常态,但对新手来说可能充满困难。 所以我们决定根据各自多年的参会体验和观察,做一份保姆级攻略。 哪怕英语不好也不要紧,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经验技巧都在这里。 别看有些听起来或许是最最基础的常识,我们在实际会议中还真的见过反例。 总之就是,能想到的应该都讲到了。 因为内容比较多,节目分成上下两部分(第46期和第47期)。 本期是上半部分,涉及我们会议之前在家完成的工作,比如论文、讲稿、PPT、演讲练习。 更多关于国际学术会议的内容,请听第2期《在国外的学术会议上作报告,你必须知道的事》和第3期《Conference Tips:从社恐小白到会议达人》 节目内容主要从人文学科视角出发,其他学科请酌情参考。 01:10 第一次在大型会议上用英文做报告,你担心吗? 02:53 本期和第47期的内容简介 03:21 需要事先提交会议论文吗? 05:30 报告的讲稿如何准备(含读稿vs脱稿) 11:35 PPT的模版和配色 15:19 首页需要哪些内容?临时想改报告标题怎么办? 16:36 结尾要不要致谢 18:11 PPT要不要标页码 19:40 慎用serif字体 21:25 以最坏的情况设计留白 23:23 关于“少放文字”,如果实在很难做到,怎么办? 25:39 练习演讲,你会练到什么程度? 29:01 如何通过练习,达到理想的演讲效果 35:13 寻求他人反馈 38:47 关于handouts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