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减脂日:我准备试一下这三个朋友们都推荐的减值方法

本期节目,感谢膳食纤维品牌「纤元力」的技术支持。 今年第一次减肥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血糖进行了24小时X14天的不间断监控,亲眼看到了一碗小米粥下去,血糖飙到突破天际的惊魂时刻,我该不会糖尿病了吧?(万幸目前还没有) 这一切都在我们身体里发生,而因为缺乏有效的测量手段,我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饮食习惯到底把自己置身于什么样的风险之中。 大家如果对血糖和肠道健康问题感兴趣,可以听一下我和「纤元力」创始人吴冬吴总的对谈。 五月份又到了减肥的好时候,之前的减肥不用说,当然又失败了。这一次我决定多管齐下,用三种减值方法彻底解决消灭超标的BMI、臃肿的体态、以及肥胖带来的其他健康风险。 这三种方法是: 1、少食多餐 2、不仅要多吃蔬菜,还需要在每餐开始的时候先吃大量蔬菜 3、基于《福格行为模型》设计的毫不费力的运动习惯 如果你在考虑控糖、减脂,推荐尝试「纤元力」。我第一次在一款实物产品中看到这么多行为设计的巧思,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动机是多么脆弱,一个好的习惯又是多么难以坚持。 他们的产品非常方便实用。就我个人来说,他们家的口感远远超过我们在市面上能够选到的其他低GI产品,希望「纤元力」能够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 如果你想和我一起减肥(5月份我的体重一定要掉头向下)、对抗拖延、高效地找到对象,欢迎添加我的微信:maintain2010,看看我的朋友圈和社群里是否有你目前最需要的信息。

25分钟
99+
2年前

vol.025《时间之书》强烈建议24节气放假,遵从节气养生指南

“节气不仅跟农民、农业有关,不仅跟养生有关,也跟我们每个人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认知有关。二十四节气既是生存方式,也是生活方式。重温节气不仅仅是追忆逝去的田园牧歌,更是温故知新的寻根感悟之旅。” 24节气,能张口就来的是清明和立春,一个是放三天假期陪长辈扫墓,后者是与春饼挂钩。打工人的小心思是关心假期,具备放假属性的节气,属实让人铭记在心,但清明节气背后的寓意与由来,却未曾关注过,这本《时间之书》,它适时出现了。 [图片] 《时间之书》,关于24节气的全方位解读,绝对称得上的是恢弘制作。 历史、习俗、诗歌乃至农业,都成为这本书所涉猎的范围。 用15天读完1.3万字,是才懂皮毛的顿悟。 翻开这本书之前,我觉得它是一本工具书,既帮助现代人重识节气的由来,也可重新理解自然的变化,但现在我觉得,它是一本哲学之书,其中所涉类的引用书籍之庞大,是适合一年时间来慢慢精读的好巨作。 在每个节气点翻开,触摸当下的时间,是学识的增长,也是思维的启发。 书中每个节气的六言小诗,诗意而具象,配合老树的插画,只会感叹中国人的智慧。 希望这本《时间之书》,能为你当下的焦虑寻求一个出路。 时间能解决一切,重点在于,你是否相信它。 ——收听时间线 01:52 中国人的时间简史 04:2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24节气 05:36 自然永远是人类的老师 07:21 时代的裹挟与时间的敦促

9分钟
99+
2年前

四维杂谈:《灌篮高手》让篮球场充满青春的阳光

各位,生活、工作、身体、心情,四维安好 一部灌篮高手,一场金色的青春过往,初高中时大家追的众多经典漫画之一,老师没收的最多的漫画之一,也是这部漫画,让我们陆续走进球场,让流川枫与晴子成为我们的男神女神 遥想当年,多少人在篮球场上挥洒青春的活力,让荷尔蒙随着篮球而激荡,女同学们在篮球场边席地而坐,男同学们斗志昂扬,场内场外如光似电,情愫的羞涩与运动中肌肉迸发的力量,纠织交缠,初恋的羞涩与恋爱的甜美,相映成辉。 这就是我们青春的交响曲,诚然当年球场上的英姿飒爽,或许早已随着时间变得身宽体胖,成熟而深邃,当年青涩的少女,变得可御可甜,睿智而风韵,青春成为我们闲聊的一嘴谈资,我们早已在名利场攻伐搏杀,见惯人情冷暖,或许那一抹热血早已成为回忆深处的一点激荡,我们努力的在记忆中寻找当年的真我,以解救现在迷失的自身,我们不停的审问自己,当年那个我还在不在? 当流川枫和樱木的眼神与我们再次相会,当他们手中的篮球再次触地,我们心中那首歌儿的旋律悄然响起,即便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从未在我们口中哼出,却依然那么熟悉,仿佛就在昨天,那个青春昂扬,在篮球场上热血飘燃的自己,嘲弄的看着现在的我,质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 那一刹那,青春回来了,热血的自己回来了,那些日子,那些早已在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的人,又回来了,我们相聚于此,因为青春从未失去,篮球还远未打完,那个“我”一直都在,我们从未失去那个纯真而热血的自己 一部灌篮高手,承载了我们多少的青春~ 本期节目策划:仙女、渣熊、老四、老孙 音频剪辑:渣熊 文字上传:老孙

99分钟
99+
2年前

125.淄博烧烤爆火后,我被这些事情感动到了

最近淄博烧烤实在是太火了,我和商老师也忍不住想和大家聊一聊,看到这一爆火的现象之后,我们的一些感悟。 【内容提要】 05:23 淄博烧烤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 14:59 善意永远是有回报的 22:49 刻意策划,反而会不如人意 27:13 淄博烧烤里的“蝴蝶效应” 30:01 淄博烧烤触动了我们的哪些情感? 38:55 为什么有些旅游地区不能令人信任? 44:55 照顾不同人群的需求,是很有意义的事 51:23 淄博烧烤应该稍微涨价吗? 60:08 《捐精》播客读评论 【One More Thing】 -最近,我的爱情课的沟通彩蛋课上线啦。我希望通过一门系统的课程,来帮助大家去解决爱情里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沟通问题。希望大家能愉快地和别人形成链接,鼓励自己更勇敢地跨出第一步。 -我做的《沈奕斐性教育课》已经上线,我想通过这门课,和你一起坦诚地聊聊成年人的爱与性。所有我们过去回避的性教育,我们一次性讲清楚。希望每个成年人都能享受性愉悦,更享受爱情。如果你感兴趣,欢迎你搜索公众号「光之来处」去看一看。 -如果你对「社会学爱情思维课」、CP卡牌感兴趣,你可以: 搜索公众号“光之来处”去购买。 如果你需要咨询跟亲密关系相关的问题,也可以在“光之来处”公众号回复“知识星球”或者“咨询”,我会来回答你的困惑。 -如果你对「在2021年聊性别」感兴趣,你可以: 在「小宇宙首页搜索」和「沈奕斐的播客主页」看到这个付费播客的购买入口, 我们也把「提纲」放在「购买页面」上了,你可以去详细看看和试听。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芦毅 设计:马晓羽 剪辑:达达

79分钟
25k+
2年前

Vol.16 对话作家王威廉:为什么ChatGPT要撒谎?

王威廉说,被人介绍说他是一位科幻作家时,他感觉受之有愧。 他给出的理由是,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典型的科幻作家。2021年出版的小说集《野未来》,出版社给其打了一个“ 科幻现实主义小说集”的标签。《野未来》的阅读体验,的确区别于其他的科幻作品。装满摄像头的房间、机场的时空隧道、地图上的影像、性别转换的人……就是在这些日常存在的装置之上,他带我们腾飞起一点点——被迫适应飞速迭代更新的科技的人们,却未来得及建立与之匹配的精神世界,而掉入在这种落差之间的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些被蒙蔽的问题、属于当下的问题。 2023年行至5月,春节期间《流浪地球》《三体》的热议,紧跟而上的是以ChatGPT和Midjourney 为代表地AI工具的火爆,并引发了关于AI本身、创作、人类工作以及某些终极问题的一系列探讨;而刚过去不久的清明节,“复活”亲人、数字生命的话题也再次被提及;最近正在上映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和《野未来》竟有着相似气质,那些科幻世界里转圈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各自消失在山洞和隧道的尽头…… 在这样一个节点,“在南方”邀请到了王威廉。他是探讨这个话题的一个非常好的人选。他在千禧年前后念大学,从青年到如今,完整地经历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正在经历的人工智能的当下。与此同时,他从马和羊在县城散步的西北草原来到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在大二时由物理系转入人类学系,后来又读了文学博士,在人人都说“文学已死”的时代想要成为一个作家……大学、城市、文学、科技、南方这些宏大的词汇如此具体又集中地作用于一个青年人身上,而这一下来就是就是二十余年,投射在他如今地创作中,投射到未来去。 于是我们由20年前从德令哈出发地那趟火车开始,像在草原上奔跑、大海里游泳那样,漫无目的地聊起这种种。你会发现这一切都钩织成一个大网,环环相扣。王威廉曾经所说“他(写作者)所看重的是如何表达,而不是为何会如此表达”,也是在批评家杨庆祥的提醒下,他意识 “南方之南的地理环境,居然不仅渗透进了我的日常生活,还渗透进了我的思想构建。”这一次的漫谈,所涉及到的科技与日常、年轻人与文学以及南方经验这几个话题,在王威廉这位正在生长的作家身上,过去、当下和未来因此折叠,话题也就互相缠绕、碰撞,生发出新的意味和讨论视角。 11:11 我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12:47 又回珠海,一切都变得陈旧 14:18 广州要办亚运会了,房价飞涨 19:33 我大二的时候,一半的学生都有了电脑 21:28 人人都说是世界末日的千禧年,我想当作家 25:01 现在还是有很多年轻人热爱文学 27:35 写作是一个梦想 32:43 现在的学生依然喜欢写校园小说,科幻小说的比例占到五分之一 35:34 我不是一个典型的科幻作家 36:02 我对摄像头很感兴趣,它隐含着这个时代的节点 40:15 城市生活在今天越来越向虚拟现实的方向走 43:31 我的女儿让小爱同学放一个屁,小爱同学真的“放”了 45:12 早期的网络垃圾,成为了如今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50:04 为什么人工智能要撒谎? 54:09 小说和网络是共通的,它们都是虚拟现实 55:53 我们慢慢脱离语言中心主义,进入视觉化的时代 1:02:28 我们总有一种幻觉,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 1:06:24 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没有了界限,我们共享一种焦虑 1:09:04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去人性化,但AI却越来越人性化 王威廉,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兼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小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小说《野未来》《内脸》《非法入住》《听盐生长的声音》《倒立生活》等,文论随笔集《无法游牧的悲伤》等。 策划:夏阿怪 嘉宾:王威廉 剪辑:夏阿怪 封面设计:杨晨悦 实习生:唐雨琪 背景音乐:Maarten Schellekens - When I met you Anemoia - Vague 关于声猛南方 声猛南方是南方网旗下的一档播客节目。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发声的力量。 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小宇宙,荔枝FM,苹果播客 微信公众号@南方新闻网,新浪微博@南方网。 欢迎常来玩!

72分钟
99+
2年前

86. 作为女儿,我曾经恐惧成为母亲|母亲节特辑

三位女儿一起聊了聊我们在母女关系中遇到的困惑,以及我们是如何去理解「母亲」这个角色的。 【本期介绍】 在今年的母亲节,我们选择聊一聊「母女关系」这个话题。作为女儿,随着我们长大成人、初入社会,我们也到了可以选择成为母亲的年纪。与此同时,在这个年纪,我们的母亲也开始逐渐退休、衰老、进入更年期。在这个阶段,关于「母女关系」的思考开始与青春期有了不同。 这几年,「母职」成为了一个时常在大众讨论中出现的词汇,也有更多的人也开始从女性主义的框架下去审视自己的母亲。无论,我们的母亲是传统的、还是开明的,当被置入这些框架时,她无论是作为一名「母亲」,还是作为一位「女性」似乎都是“不完美”的。当面临着婚姻、生子、择业的选择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跟母亲以及原生家庭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当聊起生死观、金钱观和生活理念时,我们和母亲的隔阂似乎也变得愈来愈深。 但同时,作为女儿,我们又与母亲共享着女性身份所共有的经历,面临着不同阶段女性会面对的共同困境。「母亲」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深地在影响我们,而母亲的命运也与女儿的命运更微妙地缠绕在一起。 所以,我们想尝试重新从女儿的角度去理解「母亲」的角色,理解她们作为「女性」存在的部分,理解女儿和妈妈之间的权力关系,理解母女关系中的紧张与煎熬是如何持续存在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想要学会如何去接纳一个不在“完美”框架中的母亲,就像接纳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女儿一样。 【本期嘉宾】 小曾|问题青年主播 Sharon|「青年志」编辑 Lacey|「大心小心」电台主播 【收听指北】 00:12:25 母女关系是多样的,有哪些「典型」的母女关系? 00:13:48 不健康的母女关系成因也许可以追溯到母亲在成为母亲之前所遭遇的创伤 00:16:55 要允许母亲与女儿的关系在一个动态但健康的区间里浮动 00:23:40 女儿会成为母亲最大的批判者吗? 作为女儿,我恐惧成为母亲 00:30:31 面对母亲对父亲的抱怨,也许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大人的「撒娇」 00:32:24 “女儿会倾向于在妈妈身上去寻找自己的女性身份认同” 00:34:00 “开明”的母亲也会说出让女儿失望的话 00:41:45 母亲知晓身为女人的困境,因此母亲可能选择放松或提高对女儿的要求 00:44:11 即使实现了经济独立,母女之间的权力关系也很难迎来平等。 00:50:30 母亲与女儿之间也会互相厌恶彼此的女性身份 00:53:18 怎么去面对“不完美”的妈妈 00:56:56 “完美”的妈妈也许从来不存在,只是我童年的想象或滤镜 00:58:03 作为女儿,看到“妈妈”自我规训以外的另一面 【本期音乐】 于文华 - 绒花 (伴奏) 柴田淳 - 秋桜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索「青年志Youthology」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67分钟
5k+
2年前

S2E25 「行十万里」vol.1|非洲之旅:不仅有狮子王,还有粉碎刻板印象的真实探索

欢迎来到我们全新的专题播客—《行十万里》!在这个系列里,我们有幸邀请到纽约百老汇博主夫妇间竹和Lena,一起分享他们环球旅行的精彩瞬间。七期精彩内容,带你领略非洲、南美、南极、欧洲和亚洲的迷人风情,让我们一起感受世界的无限魅力! 跟随Lena和间竹的脚步,深入了解各地的文化底蕴、自然探险、风土人情以及社会观察。聆听他们分享旅行中的有趣见闻和心得体会。我们希望通过《行十万里》这个系列播客,为你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激发你对这个多彩世界的向往与热爱! 「本期内容」 在本期的“行十万里”中,我们一同跟随百老汇博主夫妇梅花间竹和Lena,踏足神秘的非洲大陆。他们的旅程是一部真实的《狮子王》,是对非洲大象母系社会的直观探索,也是对坦桑尼亚人民文明礼貌的深度体验。他们在路上所遇到的挑战也不少,尤其是在短短6天内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艰辛历程。然而,他们深知“不焦虑,慢慢来”的坦桑尼亚口头禅,这样的态度帮助他们走过了旅途中的每一个困难。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旅途中发现了中国功夫文化对非洲人民的影响,这无疑是中非文化交流的一份有力见证。这段旅程充满了敬畏自然、感悟文化和自我挑战的精神,让我们一同感受非洲的独特魅力。 「嘉宾介绍」 间竹:斜杠青年——文字唠叨师,戏剧评论师,准专业厨师,社群聚合师,人类观察师,拳师 Lena:纽约注册心理咨询师,纽约一人一故事剧团团长,致力于艺术文化与精神健康的双向促进 「时间线」 00:01:57 嘉宾介绍 00:08:47 旅居第一站——非洲 00:17:29 非洲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动物世界的社会观察——象的母系社会 00:26:30 非洲的文化生活——文明、礼貌 00:35:43 通过坦桑尼亚看落后国家或地区的困境 00:42:20 在非洲最大的挑战——爬乞力马扎罗山的6天(一般来说7-9天) 01:02:43 中国功夫文化对非洲人民的影响 「Reference」 节目中提到的《狮子王》还原度1:1的狮子们和大石头 间竹和Lena的游记:https://mp.weixin.qq.com/s/4SHkFGexnnCLrr9HFLc_Og 「联系我们」 微博「ARTsOUT艺术出圈」 公众号「ARTsOUT艺术出圈」 即刻「ARTsOUT-Lingzi」 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添加微信号artsout_official 即可入群 商业合作:[email protected] 欢迎支持我们的创作,爱发电:https://afdian.net/@artsout

71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