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从台前到幕后:为什么离婚综艺《再见爱人》能打动这么多人?

最近沈老师参加了《再见爱人》综艺,这是一档婚姻纪实综艺,拍摄三对已经离婚或即将要离婚的夫妻,沈老师作为节目观察团中的一员,也看到了很多台前幕后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再见爱人》的三对夫妻,他们是否还有重归于好的可能?他们之间的问题要如何解开?我们要如何面对婚姻中的各种危机? 我是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的沈奕斐。这是一档我跟我先生主持的夫妻谈话型播客。我们会从社会学和法学的角度探讨与亲密关系、婚姻家庭、社会性别相关的热点事件,也会穿插些我们的日常夫妻聊天^_^ 欢迎各位听众收听这期的播客。 【内容提要】 10:00爱一个人需不需要理由? 15:30章贺和郭柯宇真的没爱吗? 22:38 王秋雨和朱雅琼:婚姻能解决一个人的孤独吗? 27:48 爱情新旧脚本碰撞该如何化解矛盾? 35:33 佟晨洁与kk:底线、三观不同还能继续走下去吗? 37:50 为什么我们喜欢kk? 40:00 如何改变对方的恶习? 43:00事业的发展对感情影响有多大? 46:00 令人心动的CP卡牌测试 53:20三对情侣要如何弥合破碎的感情? 55:20 节目幕后故事 60:10 为什么我不赞成劝分? 74:31 婚姻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如何经营 【One More Thing】 -如果你对「社会学爱情思维课」、「令人心动的CP桌游」感兴趣,你可以: 搜索公众号“光之来处”去购买。 如果你需要咨询跟亲密关系相关的问题,也可以在“光之来处”公众号回复“知识星球”或者“咨询”,我会来回答你的困惑。 -如果你对「在2021年聊性别」感兴趣,你可以: 在「小宇宙首页」和「沈奕斐的播客主页」看到这个付费播客的购买入口, 我们也把「提纲」放在「购买页面」上了,你可以去详细看看和试听。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王敏澄 设计:马晓羽

82分钟
55k+
3年前

Vol.16 哈利波特 | 没能入学那些年,我忙着长大,也忙着抗击黑魔法

虽然终究是个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麻瓜,但不妨碍我们已经成长为可以对抗黑魔法的巫师。 它让我接受,故事总有遗憾,正如生活永不圆满;它让我看到,有人为爱而战,因爱不朽;它让我相信,我们爱的人从未离开。 感谢它,也感谢那些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出现过的人。 【Timeline】 00:09 11岁过去将近20年后,我终于接到了霍格沃茨的入学通知 02:56 小时候相信魔法的力量,长大后发现那就是爱 05:41 喜欢格兰芬多,但仍选了斯莱特林 09:24 篡改记忆和守护神咒是我们最想掌握的咒语 15:52 邓布利多也曾是个鲜活生动的男孩 25:29 伏地魔的后期形象是否扁平和脸谱化 31:51 布莱克家族或成《哈利波特》系列最大赢家 40:45 家养小精灵朴素的世界观可恨亦可叹 48:06 卢平教授,记得好好爱自己 52:09 大战10年后,我们爱的人都没有“离开” 53:41 我们毕业的那个地方,存在梦与现实的边缘 预约三年的《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手游终于公测上线,我们跟一堆好朋友每天玩的没日没夜,肥肠上头。 游戏里一些彩蛋,比如在蛇院休息室翻出“波特臭大粪”徽章、鹰院休息室墙上贴着卢娜的寻物启事、校长室里的邓布利多挂画喜欢唠嗑…… 就像头浸在冥想盆一样,回忆瞬间就被拉回到以前趴在被窝偷偷看书的日子。 恰逢北京环球影城开业还没来得及去,只好连夜翻出了去大阪环球影城哈利波特馆的照片,顺便重温了一遍《哈利·波特》电影七部曲。 好爱这个陪伴我们青春的魔法世界,好爱那些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爱、如何面对死亡的人们。 献给所有一边等待霍格沃茨入学通知书,一边在麻瓜世界里认真长大的人们。 1-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作为主角,作为罗琳阿姨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the chosen one”,他“平平无奇的叛逆小男孩”形象简直让人没有咀嚼的余地。 小的时候甚至以为伏地魔和邓布利多是一组“反义词”,还曾为手刃伏地魔的是哈利不是邓布利多而意难平。 直到某天重新看哈利准备赴死,看到他手握复活石、亲人闪回的时候,我才惊觉,虽然同为从小失去双亲、成长在麻瓜环境中、缺乏温情关怀的两个人: 伏地魔一直口口声声建设新秩序,实际却一直在【摧毁】;他为达成永生而费尽心血,最后也死于对死亡的畏惧。 而哈利,人们给他的光环,是他以痛失双亲为代价的“大难不死”;他背负压力,却还能隐忍坚强、不断给人希望,哈利才是站在废墟上重建的人。 选择黑暗太容易了,难的是选择成为光。 “Does it hurt?Dying.” “Quicker than falling asleep.” “哈利是我们最宝贵的希望。” 2-多比 我一直都很难共情多比的死亡,尤其是电影里,家养小精灵的笔墨尤其少;以致于到《死亡圣器》里多比的突然出现和死亡,实在让人很难不说一声是“工具人之死”。 我为他付出跟他得到的爱太不对等了而扼腕不已。 直到重新翻看哈利波特,我又似乎读懂了多比。 哈利给他的,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束光”。 作为一个家养小精灵,他可能会忘记以后的每一个晴空万里,但他绝不会忘记那束让自己睁开眼睛、获得自由的光。 这如此可贵,甚至可以因为“Dobby is free”,所以他不答应“Never trying to save my life again.” 自由之后的多比,比在马尔福庄园时期胖了一点,脸上的褶子都少了很多。 然而他只享受了5年为自己而活的自由时光。 为了朋友,他的眼里倒映着再也看不到的天空。 他出场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Harry Potter”。 “这里安睡着多比,一个自由的小精灵。” 3-卢平 他是最好的黑魔法防御课老师。 他最有理由堕入黑暗,但他仍旧选择拥抱光明。 卢平就像他递给哈利的那块巧克力一样,他是涌入四肢百骸的暖流,他是感受完这个世界的不公、冷漠和背叛后,仍愿意温暖待人的人。 在那段书里没有呈现的日子里,卢平的痛苦无法说与任何一个人听: 三位挚友历经磨难分崩离析,失去总目标的凤凰社原地解散,重归狼人不被接纳的社会穷困潦倒…… 那是卢平销声匿迹、自我放逐的12年至暗时刻。 所以每次看到他得知一切真相、重新见到小天狼星那个用力的拥抱,我都会憋不太住眼泪。 小天狼星说要跟哈利在一起组成一个家的时候,我甚至想替卢平请求他们一句:卢平不就落下了吗,他怎么办?你们不要再丢下他了啊…… 可是他在格里莫广场12号,提出想要加入哈利一行寻找魂器的时候,我又看到了他回避被爱的软弱。 他的确是把所有的温情给了周围的人,但他也把最消极的恐惧留给了自己。 他爱这世界上任何一个善良的人,但他不敢爱自己。 他笃定自己没有爱人和接受爱的资格。 幸而唐克斯的爱足够坚定,撬动了这个自我拉扯的孤独患者矛盾的心,让卢平终于有勇气面对挚爱,真正的接纳自己。 最后的最后,他有了唐克斯和他们爱的结晶——泰迪,他们差点就可以携手面对黑暗,他距离幸福曾只有一步之遥…… 当他一一送别自己的所有的挚友和挚爱——“恶作剧完毕”。 天黑请闭眼,月亮脸请睁眼。 向最温柔的勇者致敬。 4-小天狼星 以父之名——可能就是他跟哈利情感的最好注解,这是两个富n代之间的友谊(笑)。 一个活在过去、活在自责中的可怜人,从光鲜亮丽到人人唾弃,再从一种暗无天日到跨入另一种不能见光的煎熬,直到哈利成为他活下去的全部动力。 “当这一切结束,我们会成为一家人。” 他一点也不完美,他就像他阿尼马格斯形态的那条瘦骨嶙峋的黑狗一样,满身伤口又高度敏感。 “People get both light and darkness inside, what matters is the part who choose to act on.” 所以他偏执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正义。 所以他对自己出身的这个、信奉纯血统至上的布莱克家族极度怨恨。 所以他可能永远都不会试图了解自己的的弟弟——雷古勒斯·布莱克。 如果他知道就好了我想,至少他会知道,在布莱克家,他其实并不孤独。 与哈利在神秘事务司对战食死徒,他眼里闪烁着疯狂兴奋的光芒。 “詹姆,干得漂亮!”他脱口喊道,那是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好兄弟的名字。 “爱我们的人不会真的离开,他们永存我心中。” 直到—— 跌入帷幕,巨星陨落。 他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5-韦斯莱双子 如果我在魔法世界里有男朋友,他会是韦斯莱双子。 “Both”而不是“One of them”。 因为即使无奈选了其中一个,也一定会惦记另一个。 他们是“问题少年”、是快乐源泉、是魔法界的微商鼻祖,深藏功与名。 “我们知道界线在哪”、“也许偶尔会探出一根脚趾头”、“但总会在惹出大乱子前停下”。 如果想分清他们:长的像弗雷德的是乔治,长的像乔治的是弗雷德,“直到死亡将我们分清。” 他们是彼此灵魂的另一半,他们就像是一个完整的圆,就连陋居里那个家人时钟他们都共用一个指针。 他们永远形影不离,没有任何人可以想象他们的分别。 他们这辈子唯一一次看到过对方变老的样子,是他们把名字投进火焰杯的时候:“没关系了,毕竟我已见过你年老的样子。” “我转身看向你,身旁却已空无一人” 从此世间所有的镜子都成了厄里斯魔镜。 小的时候,我们日日期盼的是邮箱里那封用绿色墨水写的入学通知书,推着小推车趁人不备冲过国王十字车站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墙壁; 期待骑着火弩箭在魁奇球场如英雄般猛地一个俯冲抓住金色飞贼; 罩一件隐身衣跟我的小伙伴们喝饱黄油啤酒,或者偷摸调配迷情剂下给自己喜欢的男生女生…… 长大后,我们看到的是即使被孤立和误解仍然选择逆流而上的勇气,看到人无完人; 看到只有在回忆最深处才敢提及的思念,看到爱拥有摧枯拉朽的力量; 明白为什么居然有人不想当英雄而是渴望平凡, 明白“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所要承受的代价…… 《哈利波特》于我们来说,是十几岁时两点一线学习生活之外憧憬和想象,是成年时每每厌倦日复一日平淡工作时的动力和信仰。 它让我接受,故事总有遗憾,正如生活永不圆满。 它让我看到,有人为爱而战,因爱不朽。 它让我相信,我们爱的人从未离开。 感谢它,也感谢那些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出现过的人。 它是我们都曾做过的一个梦。 趴在教室的桌子上醒来,蝉鸣声吵得听不清讲台上老师讲到了哪里。 热风拂过窗帘微微扬起,瞥了一眼窗外,那里有一辆突然消失在云彩里的老福特汽车,后面还跟了一只通体雪白的猫头鹰。 这里是《按时下班》的粉丝群, 可能是你见过最最最最宠粉儿的群了,赶快扫码加入哇~ 二维码失效了的话可以添加小助理微信(Mandy-ontime)让她拉你进群~

70分钟
99+
3年前

默克尔的危机管理:两本书和一部电影(上)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出版,反馈与服务微信号:yinmingshu002。 越是卓越的领导者,通常决策动机和行为越复杂,BBC在2013年的一篇报道中曾经称默克尔为德国恩格玛(二战期间德国最著名的密码技术)。本案例讨论默默克尔2015年向难民开放边界的决策。 安格拉·默克尔2005年首次当选总理,当时德国失业率超过11%,人称欧洲病夫。四个任期后,德国失业率下降到6%,在欧盟政治、财政和经济事务中的领导地位也毋庸置疑。 默克尔的称号是危机管理者,特别擅长处理危机。从金融危机、欧元区危机到移民危机,甚至在交出权力之前还要面对新冠危机。评论家普遍认为,她的领导风格是建立共识,代表着西方世界理性的一面。而近年来男性政治领袖反而表现出感性的一面,如英国的约翰逊和美国的特朗普。 默克尔给人的印象是遵从理性,擅长达成交易,同时又能够坚持原则。在2010年泄露的维基解密档案中,美国外交官给默克尔起的外号是“特富龙默克尔”,意思是说她的行为风格是不会陷入纠缠,总能够找到解决方案。 2015年8月,德国有关难民政策的讨论开始升温,默克尔首次访问了位于东部城市海德瑙的难民营并和难民一起拍了自拍照。NPR在报道这条新闻的背景时引用了一个新的德语词汇,叫做Merkeling,大致可以译为默克尔方法。 在收入这条词汇的德国词典中,它的意思是不做任何事,不做决定,不发表声明。出版社说,使用这个词的是德国的年轻一代,他们对默克尔在制定政策时犹豫不决感到不耐烦,比如她曾经在同性婚姻合法化问题上拖延做出决定。 有人说,这是因为她的科学家背景,不轻易下结论。还有人则批评说这是实用主义,她需要先观察公众意见,然后提出符合公众期望的政策。人们发现,默克尔很擅长在正确的时机转变立场。她所领导的党派政治立场中间偏右,她曾经反对最低工资,反对同性婚姻,希望延长核能使用,这些正是保守派的态度。但后来她在上述问题上都转变了立场。 德国政治报道记者罗宾·亚历山大说,她为自己所反对的这些事情终于实现而赢得声誉,但她所赢得的声誉是有理由的,因为她能够感受到潮流的转向,并且推动潮流成为现实。默克尔非常重视民意调查,据德国《明镜》杂志报道,她的办公室在四年时间里曾经发起600次民意调查。

20分钟
99+
3年前

Vol15|“我也能讲脱口秀吗?”记录一位打工人的斜杠脱口秀生活

【本期介绍】 这一期是我们的《普通女性的一百种可能性》节目的第四期。我们邀请了好朋友Vivi,Vivi是一位外企白领,因为一个意外的机会接触了脱口秀,然后误打误撞成为了一名斜杠脱口秀青年。下班后练习脱口秀,周末演出脱口秀成为了她生活中的新亮点。 Vivi介绍了自己开始表演脱口秀的经历,并且介绍了脱口秀如何作为生命中的一棵“救命稻草”点亮了她的生活,让她看见自己以及被看见。 此外,我也和Vivi 讨论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脱口秀到底是不是在加深人们的刻板印象?”,“脱口秀的社会价值到底是什么?”, 欢迎大家收听 0:00 Vivi的9月脱口秀片段分享 01:40 开始脱口秀演出生涯的契机 09:39 第一次读稿会就是大型社死现场 10:30 第一场上台经历,差一点在舞台上哭出来 23:05 脱口秀其实是有套路可循 25:32 Vivi的抑郁症的经历,以及在她看来脱口秀能够帮助自己看到自己的痛苦。 41:50 脱口秀到底是不是在加深人们的刻板印象? 48:54 脱口秀的社会价值到底是什么? 【延伸阅读】 看理想的一日谈节目:李厚辰采访周奇墨的采访文稿- 单口喜剧是个冒犯免责的场域吗?https://culture.ifeng.com/c/82lZoQXpelZ 【关于Vivi所在的脱口秀俱乐部】 欢迎关注公众号- 嗨吖脱口秀,每月最后一周周末,在上海,观看线下脱口秀演出。 【关于普通女性的一百种可能性】 每个普通女性都值得被看见。我们希望能够一百名普通女性来讲述你自己的故事,可以是你平凡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者是蝴蝶煽动翅膀的一瞬,甚至,你只是想和我们聊聊天都可以。社会对于女性仿佛总有一些既定的剧本,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采访能够找到一些不同剧本的可能性,发掘更多女性内在的力量。如果你感兴趣,欢迎添加主播的联系方式参与录制 【节目主播】 小米 【节目嘉宾】 Vivi 【插图】 脱口秀演员杨笠 【剪辑】 汤包 【关于无足轻重】 感谢收听这一期的无足轻重,在这里,我们交谈彼此内心的感受,分享那些普通又不普通的女性故事。每个人都值得被看见,每个看似无足轻重的瞬间或许都并不无足轻重。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或者通过邮箱[email protected]联系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给我们在苹果播客上打5星好评。

62分钟
99+
3年前

当你感到人生停滞不前:生活教练"拍了拍你"

“再这样下去可不行!我得改变了…可是怎么迈出第一步?”并不是每一只被温水煮着的青蛙都麻木,它也许只是迷茫、踟躇、胆怯:意识到被困容易,但改变仍是困难的。爱因斯坦认为:问题不可能在它产生的同一个层面得到解决。若有一股客观、宽容的外力,抛来有力的问题并旁推侧引,方能使人如梦方醒。Life Coach(生活教练/成长教练/自我认知发展教练)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心理医生带人一探过往,抚平昔日的旧伤,他们则与你展望未来,寻找改写生命的契机。 很多看似是由他人和外界造成的问题,究其本质还是指向自己:我相信吗?我在意吗?我渴望什么?就算没有导师护航,我们自己也能试着从喧嚣忙碌中抽离,聆听情绪和感受,分清噪音和心中真正的顾虑。如果能在迷宫上方俯视地面的一切,你就能成为你自己的生活教练,离你理想中的样子更近一些。 本期嘉宾伊迪就是这样一位生活教练。她平时怎么上课?最常回答哪些问题?哪些“魔力”让她能胜任这一身份?指导他人的过程又如何改变了她自己? 斜杠青年 伊迪- 现居硅谷的生活教练/前百度产品经理 "白日梦想家" 微信公众号 @此刻伊迪 特派观察员 歆歆 - 程序媛/「斜杠青年研究所」主播 “对生活教练这个副业有点动心” 敲黑板划重点 [03:42] 什么是生活教练? [05:59] 生活教练和心理医生、咨询顾问的区别 咨询顾问:专业经验 心理医生:分析过去 生活教练:规划未来 [12:27] 生活教练回答最多的问题 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家庭婚恋… [14:24] 生活教练怎么上课? 课前:“确认对的人”,确定交流主题 课上:每次就一具体小问题展开探索、发现盲区并制定行动项 课下:适当督促学生行动项的完成 [19:47] 如何成为生活教练? [24:45] 生活教练有哪些“魔法”? [32:55] 向“陌生人”倾诉:更真实的展露,更中立的反馈 [39:55] 不合身的“衣服”——阻碍你的惯性思维 [47:11] 其他服务对象:企业高管、退役运动员 [49:36] 和doing(行动)一样重要的being(状态) [52:44] 青少年社会情感教育:情绪管理,从小学起 音乐 Prague Cello Quartet - Clair De Lune Prague Cello Quartet - Could We Start Aagain 互动话题 Q:一个词形容你现在的状态,你想到了什么? 期待在评论区里见到你的回答!如果你对本期嘉宾和话题还有其他好奇,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问题,本研究所帮你“炮轰”他/她! 延伸阅读 伊迪:上万元的Coach教练课程教会了我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Au6zFJ6wB6XPLNeQ18sojQ 她在看什么 1. 书:《清醒地活》 [美]迈克·辛格 The Untethered Soul: The Journey Beyond Yourself "改变或许很令人激动,或许会令人害怕,但不管我们如何看待它,都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改变是生命的本质。" 2. 电影:《土拨鼠之日》、《楚门的一天》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斜杠青年研究所radio 收听方式: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QQ音乐/网易云音乐/虎嗅/Apple Podcasts/Spotify 关于我们 「斜杠青年研究所」是一档分享酷炫爱好/奇葩副业/独特经历的播客节目,我们会在每期邀请一位具有多重职业/多元身份/多姿生活的斜杠青年,畅谈他们的奇幻探险。愿嘉宾的故事能为你带来灵感与勇气,伴你解锁你人生的第N种可能。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期待与你的互动:)

59分钟
1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