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1“我有经济条件”,不想让父母带娃,现实吗? | 和社会学家聊聊育儿

九派长谈

-简介-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个话题,关于老漂族。 “老漂”,就是我们平时在小区里、在幼儿园门口,看到的讲着不同口音、接送孩子放学的老人。他们从自己的老家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给子女带小孩,似乎又是一个“轮回”的开端。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的教授、《银发摆渡人》的作者陈辉老师,和我们聊一聊老漂族的问题。 -谁在聊天- 钰钰,九派新闻主持人 陈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银发摆渡人》作者 -聊了什么- 01:04 孩子出生了,该让婆家人带还是娘家人带? 一、“老人带娃”,对大部分人是刚需 04:54 为什么现在父母会觉得不帮孩子带娃是“不懂事”? 05:06 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没钱。 06:20 从原来的“嫁娶模式”转变成现在的“老漂加入家庭”,权力结构有变化 二、“科学育儿”,怎么这么难? 09:57 情感投射和经济发展,让我们对育儿的要求越来越高 11:22 育儿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缺口和人力缺口越来越大,只能通过父母补位 三、“婆媳关系”vs“母女关系”,都不是省油的灯 24:53 家庭生活里,小事反而在表现家庭话语权 27:44 婆媳关系:有些婆婆来家里不止带孙子,还要带儿子 38:15 “我把儿媳妇当成闺女一样”,热情伴随着不平稳 32:12 母女关系:母亲爱女儿,但越亲近的人越容易口无遮拦 42:37 “我对女婿好,女婿就会对我女儿更好” 46:59 “妻子妈妈来带娃,我感觉我活成上门女婿了” 48:23 “男性老漂带孩子,年轻人对他的期待没那么高,也更容易去在乎老人的感受” 四、“我有条件”,不想让父母带娃,现实吗? 50:10 作为女儿,我觉得让爸妈来带小孩会让我愧疚 52:48 月子中心、月嫂:用金钱来简化关系 56:09 不要把老人带娃定义到“义务”的维度 01:01:16 让父母带娃,我要给钱吗? 01:11:35 人和人的关系就是情感逻辑和交换逻辑的复合 01:36:46 现在的“当家人”是互动出来的,不是旧社会既定的 01:38:06 达到什么条件的夫妻家庭,可以自己带孩子? 五、“成为老漂”,意味着什么? 01:17:54 父母来帮子女带娃:“我感觉不在自己家”、“坐在阳台看车水马龙” 01:23:36 家庭生活是由“默默无声的苦”组成 01:26:45 “大家都在委屈”,还要继续吗? 01:29:48 “老漂家庭”是互相成就,是抚育子女的刚需,也是中国父母自我实现的方式 01:51:23 家庭,是对抗原子化的最核心的力量 01:46:01 《银发摆渡人》这个书名里面,你认为哪个字或哪个词最重要? -谁在打工- 略略,九派新闻运营&编辑 欣怡,九派新闻实习生 小黑,九派智库负责人&监制

114分钟
99+
1天前

#327.提升沟通力:斯坦福专家Matt Abrahams的高效表达与自信沟通秘诀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Huberman Lab》的深度对话,主持人Andrew Huberman邀请到斯坦福商学院的演讲与沟通专家Matt Abrahams。Matt老师将深入探讨如何在各种情境下成为更出色的沟通者,无论是面对大众的公开演讲,还是日常的一对一交流。节目中,他分享了许多实用工具和技巧,帮助我们克服沟通焦虑,有效消除“嗯”、“啊”等口头禅,从容应对怯场,并提升表达的清晰度和记忆关键信息的能力。Andrew和Matt的对话触及了沟通的本质,包括如何理解“真实性”与“可信度”,以及“启发式思维”在沟通中的作用。Matt老师提供了诸如“指物命名”练习、录音复盘、以及通过“短语落地”技巧减少口头禅等具体方法。此外,他们还讨论了如何通过提问引导不善言辞者、有效的故事叙述、跨文化沟通的挑战与策略、以及如何在不失风度的情况下应对打断。无论是为重要演讲做准备,还是寻求提升日常交流的质量,本期节目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见解和可操作的策略。 翻译克隆自:How to Speak Clearly & With Confidence | Matt Abrahams 👨‍⚕️ 本期嘉宾 Matt Abrahams,斯坦福商学院演讲与沟通专家,著有《即兴演讲:如何在任何场合自信、清晰地表达》。 ⏱️ 时间戳 开场与嘉宾介绍 00:00 欢迎收听:跨国串门计划与本期播客简介 03:28 嘉宾介绍:斯坦福沟通专家Matt Abrahams 05:22 沟通的本质:为何公开演讲令人恐惧? 克服沟通焦虑与提升表达 01:58 告别背稿:为何不建议背诵演讲稿 11:11 摆脱自我评判:“指物命名”练习与启发式思维 29:45 实践与反馈:录音回看、日常反思与寻求外部反馈 02:03:07 缓解焦虑:管理生理症状与重塑沟通目标 01:57:20 减少口头禅:通过“短语落地”技巧改善表达 02:52:48 沟通热身:重要沟通前的简短交谈 有效传递信息 08:01 真实性与可信度:先建立连接,再展示资历 20:32 听众为中心:理解听众需求,提升信息保真度 27:03 结构化表达:用故事和框架提升信息理解度 01:49:51 跨文化沟通:关注清晰度而非口音,利用重复和比喻 01:51:10 处理打断:提前设定界限与复述技巧 应对突发状况与特殊情境 01:11:07 忘词怎么办:理性分析恐惧,利用重复或提问 01:04:47 临场应变:斯坦福教授洒水事件的启示与应急计划 02:32 引导沉默者:用提问和“再多说说”鼓励对方表达 02:00:07 争取加薪:考虑时机、换位思考与充分练习 01:55:25 关系沟通:如何“赢得”争论而不伤感情 沟通的深层思考 01:33:48 社交媒体影响:改变沟通期待与社交发展 01:41:11 “安静但不害羞”:内向者的沟通力量 01:44:52 体育与武术:通过身体训练提升沟通自信与临在感 Andrew Huberman分享的实用技巧 02:14:01 睡眠优化:酒店住宿、瑜伽休息术与眼动练习 02:28:23 赞助商信息:Function Health 🌟 精彩内容 💡 别再背稿了! Matt Abrahams强调,背诵演讲稿会增加认知负荷,让你不断将实际表达与预设版本比较,反而更容易紧张和忘词。他建议使用“路线图”或“框架”,对关键观点保持熟悉,而非逐字背诵。 “背稿特别不好,因为它会加重你的认知负荷。你给自己设定了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然后就会不停地拿自己实际说出来的,去和你预设的那个版本做比较。” 🛠️ 告别“嗯”、“啊”:短语落地技巧 为了减少口头禅,Matt Abrahams分享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短语落地”技巧:在每个句子或短语的末尾,将气完全呼出。这不仅能自然地创造停顿,防止你发出填充词,还能让你在吸气后以更清晰、更有力的声音开始下一个短语。 “我训练自己在句末和短语末尾‘落地’,也就是把气呼尽,我就必须吸气。这样我不仅说不出‘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我还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停顿。” 🚀 克服社交焦虑:从好奇心开始 Matt Abrahams建议,在社交场合,尤其是与不善言辞者交流时,应以“好奇心”为引导。通过提问并给予对方充分的表达空间(如使用“再多说说”),可以有效开启对话,了解对方的兴趣点,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我对那个问题的答案会是‘好奇心’。带着好奇心去引导,问问题,观察事物,然后指出来。” 🧠 沟通的“武术”:重复、反思与反馈 提升沟通能力没有捷径,Matt Abrahams提出“重复、反思和反馈”三大支柱。他自己每天记录沟通中的优缺点,每周复盘并制定改进计划。他鼓励人们录下自己的沟通,从听觉、视觉、整体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寻求信任的反馈。 “提升沟通能力的唯一途径只有三件事:重复、反思和反馈。你必须练习。没有人是靠‘想’就把沟通能力提高的,你必须去做。” ❤️ 像导游一样沟通:结构与节奏的力量 好的沟通者就像一位优秀的导游,能设定预期,清晰指引方向,并在旅途中穿插引人入胜的细节。Matt Abrahams强调,信息传递需要结构和节奏,就像乐高说明书通过步骤的快慢变化来创造情感体验一样。这能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一个好的导游会很好地设定你将要去哪里的期望... 我会在每个节点让你知道我们正在前往下一个地方。但一路上,我们可以漫步,可以闲逛,可以去看看一些东西再回来。”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132分钟
99+
1天前

书单 | 密尔《妇女的屈从地位》妇女实现自由等于全人类实现解放

谈谈哲学家那些事儿

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1999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指定11月25日为消除对妇女的暴力国际日,也被称作“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旨在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强调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而是对人权的侵害,国家、社会和家庭都有责任共同反对家暴,并呼吁各国政府、组织和社会共同努力消除这种行为。这一天也是纪念在1960年被杀害的“米拉瓦尔三姐妹”。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道德哲学派别之一。先驱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的伊比鸠鲁,他和他的学派认为幸福是唯一美好的事情。坎伯兰(Cumberland)、沙夫茨伯里(Shaftesbury)、哈奇森(Hutcheson)、盖伊(Gay)和休谟(Hume)都是学派贡献者,但它的名字和最明确的表述都来自英国哲学家边沁(Jeremy Bentham)和密尔(John Stuart Mill)。 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区别在于相关结果的范围。在功利主义的观点中,一个人应该最大化整体幸福——也就是说,既要考虑他人的幸福,也要考虑自己的幸福。边沁和密尔将幸福等同于快乐,我们应该将幸福最大化,即“为最多的人带来最大的幸福”(The greatest amount of good for the greatest number)。边沁和密尔都试图用功利主义来指导法律和社会政策,抨击那些通过诉诸自然秩序来证明其合理性的社会传统。 《妇女的屈从地位》(The Subjection of Women) 这本书出版于1869年,是关于妇女权益问题的经典著作之一。密尔通过分析女性在婚姻、社会和家庭的地位,揭示了性别不平等的根源。特别精彩的是,书中批判了婚姻制度中的性别不平等,指出妻子在法律上的依附地位及其对女性权利的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社会对女性职业的限制,以及女性在智力、政治和艺术上的潜在贡献,对女性在社会中处于屈从地位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 作为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密尔还从这个学派的特征“以多数人的幸福为幸福”的原则出发,提出了女性解放的必要性和其对社会道德与家庭关系的积极影响。他之所以倡导性别平等,因为这不仅是道德上的责任,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关键。 背景音乐 Hannes Wader《Die Internationale》

42分钟
46
1天前

个人征信简史:借贷、相亲、求职……聊聊你的这张「经济身份证」

保持恒温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申请贷款时秒批额度、银行争相给你优惠,抑或是租充电宝时免押金、办签证时可以减免材料……这些便利背后其实藏着一个「隐形裁判」。 在金融领域,这个评估体系叫做「个人征信」;在生活领域,则有各种「信用分」来判断我们的信用高低。 个人征信,又被称为「经济身份证」,是记录一个人花钱、借钱、还钱的 「信用成绩单」,也是证明我们信用价值的核心凭证。它像一张无形的网,看似无形却又无处不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00多年前交换不良客户信息的伦敦裁缝商、100多年前给外来移民赊账的美国杂货店主、20多年前给一位深圳居民批下房贷的银行……全球征信史演进百年,虽不同频但底色相同。 今天,我们就来翻开这本「个人征信简史」——看看这张看不见的「信用名片」,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我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部分。 👀Show notes Part 1. 开场白 00:02:01 覆盖生活的「隐形之网」,不可或缺的「经济身份证」 00:02:45 影视飓风Tim「相亲角视频」,不对称的信息「伤」了谁? 00:04:40 一切都可以「伪装」,我们要如何「验真」? Part 2. 个人征信的「前世」,消费经济的基石 00:07:03 信用和征信的区别,道德与制度的分野 00:09:40 美国百年征信故事,世界首富也需「证明信用」 00:11:48 为零售商服务起家,美国个人征信三巨头 00:14:47 乘上金融业的东风,刺激消费的一道利器 Part 3. 中国征信业起步,几代人的艰难求索 00:17:15 民国初期征信萌芽,中国征信所的短暂试水 00:20:13 70年多后再次出发,被银行业「倒逼」的成长 00:22:06 上海资信公司成立,个人征信数据「难产」 00:24:04 信用卡「压件」危机,央行征信中心终落地 00:26:14 个人征信报告记录了什么?期限5年、不可修改 00:30:13 征信立法的多重挑战,横跨10年的漫漫旅程 Part 4. 大数据「席卷一切」,被「爬虫」毁掉的隐私 00:32:40「互联网金融元年」炸响惊雷,大数据公司成「当红炸子鸡」 00:35:32「爬虫」横行网络世界,个人信息泄漏成灾 00:37:36 疯狂吸金的数据公司,埋下大数据与「恶的种子」 00:40:28 震惊公众的徐玉玉案,数据黑产最后的狂欢 Part 5. 大数据征信半路「夭折」,信用分重塑商业生态 00:43:21 互联网大厂试点征信,大数据「看人」究竟准不准 00:47:10 被「数据化」的我们,「黑镜」故事的现实映射 00:49:44 个人征信试点暂停,监管细数「三宗罪」 00:52:12 为什么用分数来表示信用?致敬信用分鼻祖FICO Part 6. 个人征信「黑灰产」凶猛,央行明年试行「征信修复」 00:55:57 征信套利「套路多」,炒房鼻祖欧神与他的「水库论坛」 00:58:09 征信「铲单、洗白、修复」都是骗局! 00:59:04 个人征信的常见问题,「常查询」会影响贷款吗? 01:00:39 央行首提「个人信用救济」,明年官方试行「征信修复」 🎙️主播:偌馨、洁云 🎵音乐: 《Autumn Leaves》/The Eddie Higgins Trio ✂️剪辑:乔安 🙋欢迎互动 小红书:保持恒温 公众号:馨金融、陆家嘴十三姨 📮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资料 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编写组 章乃器与中国征信所 章立凡 论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征信事业中心地位之形成 孙建国 解码大数据征信 洪偌馨 中国信用分「进化史」 洪偌馨 数据行业大梦一场:从疯狂到覆灭 洪偌馨 中国征信往事:一个时代的困局、抉择与底色 洪偌馨 ⚠️郑重声明:本节目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62分钟
99+
1天前

031《Goddesses in Everywoman》:唤醒心中沉睡的女神,成为完整的自己

无边界FieldsofBecoming

本期播客是女神系列的第二期,讨论的书是《Goddesses in Everywoman:A New Psychology of Women》,作者是简·筱田·博伦,是一位精神病学家、荣格分析师和作家。 就像书里讨论的七位女神是从原始的大母神形象中分裂出来的一样,我们每个女性在最初也是完整的,但这种完整我倾向于认为是混沌的、不清晰的,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分化出了各种形象以便适应社会和生存需要,文化和制度很大影响了我们朝着自身完整性前进的步伐,因此,对于每一个女性来说,回到最初出发的地方,聆听内心的指引、通过理性意识帮助自己走向最初大母神的完整状态是必须要承担的生命责任。而在这条路上,女神原型会给予我们支持。 💗💗💗 感谢听友weirdsister在小宇宙给播客打赏,谢谢支持! 如果你喜欢这期内容,欢迎点赞、评论,或是转发给你认为需要的朋友,也欢迎点击页面下方赞赏按钮给播客打赏; 如果想来无边界做客聊聊你的故事,或进行商务合作,可以给我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主播】 紫娟,是一名教练。 欢迎订阅我新开的小报童专栏: 详细专栏介绍与优惠请点击:专栏开启 | 无边界Fields of Becoming 同时,我开启了合伙人计划,你可以进入专栏生成自己的专属链接,如果有人通过你的链接订阅专栏,可以获得15%的收入分成。 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红书:无边界Fields of Becoming 我会在这上面不定期发布文章、分享阅读书目。 【时间线】 00:03:08 纪录片《Goddess Remembered》内容介绍,关于欧洲神话变迁史 00:08:27 七位女神原型简介 00:15:27 弗洛伊德学派和荣格学派对女性的错误分析和误导 00:20:12女神阿尔忒弥斯的故事 00:24:13讨论:父亲的赞赏对阿尔忒弥斯女儿的重要性 00:26:59“遥远的阿尔忒弥斯”:专注目标而导致情感疏离 00:28:40超越阿尔忒弥斯培养仁慈之心 00:33:12雅典娜:一个从宙斯头顶蹦出的女神 00:36:30支持父权制的雅典娜 00:43:11当雅典娜重视胜利超过友谊,她就杀死了女性朋友 00:46:47雅典娜的缺点以及超越缺点的方式 00:49:20如何居住在没有女神的大地上:海德格尔对赫斯提亚女神被遗忘的反思 00:51:58作为灶炉之神的赫斯提亚 00:54:58打理家务与冥想 01:01:20柔弱女神的特质:弥散性觉知 01:03:11女神德墨忒尔以及她最重视的母女关系 01:08:16母亲原型以及作为隐喻的母亲 01:14:14德墨忒尔女性对女权主义的态度 01:15:14我们应当如何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 【参考和提及的资料】 书: 《Goddesses in Everywoman:A New Psychology ofWomen》简·筱田·博伦 《Artemis》简·筱田·博伦 《我,你,我们:迈向一种差异文化》[法]露西·伊利格瑞 纪录片: 《Goddess Remembered》 【音乐】 片头:Scandinavianz - Delightful 片尾:awaken-by-alex-productions 【收听/订阅】 小宇宙|苹果Podcast|喜马拉雅|Spotify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豆瓣播客

81分钟
99+
1天前

BRUIT ≤

留声机records player

《The Machine is burning and now everyone knows it could happen again》 风格:后摇滚/现代古典/氛围电子/后金属/自由爵士 情感:焦虑与阴郁/对崩坏体系的痛惜与无力/对现实的反思与警醒/对未知的迷茫与追问 TRACK LIST * 00:00Industry * 09:29Renaissance * 18:04Amazing Old Tree * 27:24The Machine Is Burning 这是BRUIT ≤的首张全长专辑,兼具恢弘的音乐编排与深刻的现实议题,口碑和评价都极佳,以下是详细介绍: 1. 发行相关:专辑于2021年4月以数字形式发行,同年12月通过Pelagic Records发行实体版本,豆瓣评分达9.0分。它录制于图卢兹的Gesù教堂,还邀请了国会国家管弦乐团参与,配器中加入了人声采样、钢琴和铜管等元素。 2. 曲目与内容:专辑共4首歌近50分钟,围绕文明堕落、生态毁坏等主题展开。比如开篇曲《Industry》嵌入学者的人声采样奠定基调;《Amazing Old Tree》借采样批判乱砍滥伐,指出保护剩余森林并非激进行为;收尾曲《The Machine is burning》以12分钟的篇幅层层递进,满含情绪张力。 3. 业界评价与成绩:Sputnikmusic给出5.0满分并将其评为2021年另类摇滚专辑榜首,Noizze也给出10分满分,称其让人联想到后摇传奇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专辑打破了后摇风格的固有套路,情绪释放自然不刻意,被不少乐评视为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佳作。 BRUIT ≤是一支来自法国图卢兹的器乐摇滚乐队。 以下是对他们的介绍: • 乐队成员:2016年到2018年,乐队由Clément Libes(贝斯、小提琴)、Damien Gouzou(鼓)、Théophile Antolinos(吉他)3人组成。2018年,大提琴手Luc Blanchot加入。 • 乐队名称:BRUIT ≤念作\ˈbrü-ē\,在法语里是“噪音”的意思。 • 音乐风格:乐队以器乐摇滚为背景,结合古典、电子等元素,其音乐还融入过人声采样、钢琴和铜管等元素。 • 发展历程:2018年7月,乐队凭借Demo签约厂牌Elusive Sound,随后发布首张EP《Monolith》,并开启第一轮大规模巡演。2020年,乐队仅凭一张两首曲目的EP,就收到了器乐盛会Dunk!Festival的邀请,虽因疫情未能成行,但展现了强大实力。2021年,乐队发布专辑《The Machine is burning and now everyone knows it could happen again》,获得乐评高度评价。

39分钟
42
1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