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梦4000点,富贵不必险中求|串台《中欧基金》

点拾投资

时隔十年,A股再度站上4000点。熟悉的数字重新出现,却映照出截然不同的市场心境——十年前,这一刻伴随着兴奋与喧嚣;而今天,更多人选择了谨慎与克制。 当指数回到同一个坐标,变化的不只是点位,更是投资者的认知与选择。 这是一场静水流深的转变:无风险收益逐渐远去,理财目标从「增值」转向「保值」,而「牛市反而难赚钱」也成为新一代投资者的集体体感。 在低利率与高不确定性交织的时代,投资者该如何在稳健与增长之间找到平衡? 本期,我们邀请中欧基金多资产及解决方案投资部基金经理华李成,一起探讨为什么「牛市更容易亏钱」、为什么「固收+」成为新的时代答案,以及当基金经理终将老去,一只基金如何保持生命力、为持有人稳定地创造收益? 聊天的人 华李成,中欧基金多资产及解决方案投资部基金经理 朱昂,点拾投资主理人 时间轴 Part1 从4000点到4000点:十年一轮回,市场心态的演化 00:25 十年后再见4000点:为何这次没人「晒收益」? 03:12 回顾三轮牛市:2015全民炒股、2021饭圈基金、2025佛系投资 07:30 风险认知进化:赚「确定性的钱」成为主流 09:20 年轻人的「新投机场」:从炒鞋到游戏皮肤 11:40 利率下行与「余额宝破1」:固收+成为新基本盘 12:40 普通人的三类资产分层:流动性资金、稳健保值、弹性增值 Part2 很难找到真正热爱风险的人,求稳是刻在基因里的舒适圈 14:00 固收+的定位:财富管理的“基本盘” 17:18 很难找到真正意义上热爱风险的人,大部分只是自己觉得 24:50 2022年vs2024年的两次挑战:当股票下跌,固收+如何保持稳健? 35:50 怎样在市场上始终赚到钱?风险管理比收益挖掘更重要 42:10 提升「良率」,让基金产品不再「开盲盒」 46:40 「拿得久」需要「正反馈」:定期分红让持有体验「直线上升」 Part3 好产品要尊重人性:用滚动胜率让投资者拿得住 48:00 比「控回撤」更重要的是「滚动胜率」:好产品要看「创新高」的能力 50:25 顺应人性:让产品「拿得住」,比「赚得多」更重要 55:03 基金经理终将老去,稳健的品控体系让一只基金真正长青 59:25 海外经验借鉴:从彼得·林奇到先锋与贝莱德的系统化转型 63:38 对投资者的建议:重视股票价值、长期保持在场、解决方案产品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68分钟
1k+
1周前

48.棉花娃娃,年轻人的赛博养娃

Think&Talk

吃饭前先拍下娃娃跟食物的合影、旅游时镜头对焦的是可爱娃娃、生日时还要和娃娃一起在餐厅切庆生蛋糕……然而这些备受年轻人宠溺的崽崽们可不是真正的小孩,而是萌感十足、触感柔软的棉花娃娃。从追星应援产物到二次元同人二创制品,再到无属性棉花玩偶,棉花娃娃凭借可爱软萌的外表、能够自由装扮的高可玩性,以及能够提供情感陪伴和治愈减压的情绪价值,俘获了大批年轻消费者的心。 本期纲要: 01:32 1、分类图鉴:有属性与无属性的养娃选择 04:04 2、认知碰撞:娃圈内外的两种养娃观 07:55 3、市场洞察:消费需求转变,从实用到悦己 09:52 4、深层逻辑:为什么年轻人爱上赛博养娃? 小结: 赛博养娃现象的未来,既取决于年轻群体需求的持续演变,也依赖于群体自身与行业的理性成长。无论如何,这一现象都为我们观察当代年轻人的情感世界、消费逻辑与生活方式提供了独特的窗口,也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在探索自我、追求快乐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只要坚守理性、尊重边界、拥抱包容,赛博养娃可以作为一种健康、积极的文化现象,为年轻人的生活增添更多温暖与色彩。 【参考资料】 【1】小红书:新营销研究所 【2】公众号文章:棉花娃娃,让00后“无痛当妈” 【3】抖音119.5亿次播放量!年轻人的社交硬通货竟是它 【4】你的孤独,我的利润——一堆“棉花”还是一群“娃娃” 【5】公众号文章:为快乐买单成主流!《2025Z世代双十一消费行为报告》发布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宋佳艺|吕怡洁 配图:网络

16分钟
60
1周前

EP45:Olaf的两日带娃体验卡 🎫,原来独立带娃是这种感觉…

下周几有空

好久不见大家~这里是你的老朋友 陈小爱 & Olaf。 两位主播也是真的 long time no see,终于在金秋十月底借着小爱给宝宝办派对的机会,再次线下相聚 🧁🎉 这一次,小爱决定给 Olaf 姨姨送上一份“特别福利”—— 两日独立带娃体验卡 🎫 (下滑收获满满快乐📷!) 未婚未育的 Olaf: “原来独立带娃,是这样一种体验……?” 带娃这件事,到底累在哪?甜在哪? 为什么“生过孩子的人,都不会劝人生孩子”? 能独立带娃的妈妈,为什么真的都是战士? 这一集,让我们从 30岁未婚未育的视角 出发,重新看见带娃的责任、甜蜜、辛苦,也看见每一位妈妈的力量。 --- 🧠 本期你会听到 - 24小时独立带娃:为什么 陈小爱反而精力更充沛? - 带娃需要“专注力 + 共情力”:缺一不可 - 哪个瞬间会让你觉得:带娃真的太累了 - 为什么妈妈总觉得“这是我的责任,不好意思麻烦别人” - 哪个画面会让你突然觉得:有一个娃,真的挺好的 🌞 - 独立带娃四个月后,小爱到底快乐多还是责任多? --- 🕒 时间线 4:28 - 24小时独立带娃后,陈小爱居然能量满满? 9:57 - 未婚未育Olaf,两日带娃后的真实感受 28:35 -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带娃真的好累 32:12 - 为什么带娃总像是“妈妈一个人的职责”? 44:50 - 哪个画面会让你觉得:有个娃真好 50:51 - 小爱独立带娃四个月:快乐多还是责任多? --- 💛 最后我们想说 生孩子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独立带娃也从来不是一场美好滤镜。 生活中夹杂着酸甜苦辣,但你永远不是孤军奋战。 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在疲惫中发现温柔, 在责任中长出力量。 请好好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60分钟
33
1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