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2 押注“币股”还是直投“币”?剖析两大牛市淘金路径与 AI 操盘新玩法

币思达研究院BSTA.AI

核心内容摘要 本期 AMA 深入剖析了当前加密货币与美股市场的两大焦点:明星项目 Ethena ($ENA) 的爆发式增长与“币股”板块的剧烈震荡。我们首先揭示了 $ENA 成为本轮牛市“发动机”的底层逻辑——其稳定币 $USDE 凭借在 Aave 等平台上的高杠杆收益策略,吸引了数十亿资金涌入,推动代币价格一周内飙升 40% 1。随后,我们将目光转向集体腰斩的“币股”板块,探讨这究竟是叙事终结还是抄底良机? 22主讲人通过对比 1920 年代金融史,给出了一个惊人结论:真正的狂潮将在降息后到来 33。此外,我们还深入分析了以 $SBET 为代表的龙头“币股”背后,创始人的宏大愿景及其区别于其他同类公司的独特护城河。最后,我们探讨了在机构驱动的牛市中,普通投资者应如何筛选标的、管理风险,以及为何学习 AI 与加密货币投资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 555。 核心问答摘要 * 问:为什么 $ENA 近期表现如此强势,被视作牛市的“发动机”? * 答:核心驱动力是其稳定币 $USDE 的铸造量在短短一周内激增 10 亿美元 6。这得益于其在 Aave 等顶级 DeFi 平台上推出的高杠杆循环贷策略,为用户提供了接近 50% APY 的高额回报 77,同时吸引了寻求稳定高收益的机构资金入场,形成了强大的增长飞轮 8888。 * 问:“币股”板块集体暴跌,这个叙事结束了吗? * 答:主讲人认为这只是短暂回调,而非叙事终结 99。当前的回调主要是由项目方融资和代币解禁引发,而非基本面恶化 10。真正的催化剂——美联储降息周期尚未开始,类比 1920 年代的投资信托狂潮,更大的行情将在降息后到来。 * 问:在众多“币股”中,为何特别看好 $SBET? * 答:因为其创始人、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Joseph Lubin 的愿景并非简单地囤积以太坊,而是要将 $SBET 打造为“以太生态的科技龙头” 。依托 ConsenSys 旗下 MetaMask、Linea 等强大资源,$SBET 有能力产生源源不断的、以 $ETH 计价的真实业务现金流,这是其他“币股”无法比拟的根本优势。 * 问:在当前的机构牛市中,应该如何挑选加密货币项目? * 答:应采用数据驱动的“聪明钱”策略。首先,关注有真实高收入的项目(如月收入超百万美金);其次,跟随顶级创始人或基金的推荐,例如 Ethena CEO 看好的 Euler ($EUL)、Maple Finance ($SYRUP) 等团队 ;最后,要考虑代币的流动性,是否已上线头部交易所,这决定了资金承载能力 。 ⏰ 时间轴 01:05 主讲人深入解读明星项目 $ENA,其价格在一周内上涨 40%,领跑整个山寨币市场,成为本轮牛市的“发动机” 。 02:07 揭秘 $ENA 生态核心 $USDE 稳定币的爆炸式增长,其铸造量在一周内从 74 亿美金激增至近 85 亿美金,增长超过 10 亿 。 04:41 拆解 $USDE 的高收益玩法:通过在 Aave 借贷协议上进行 5 倍杠杆的循环贷操作,用户可实现接近 50% 的年化收益率(APY)。 08:29探讨 $USDE 增长的双重驱动力:散户为追求高 APY 疯狂涌入,同时机构也因其远超传统债券的 12% 基础收益率而大举入场 。 10:06 预告 $ENA 未来的重大利好:由做市商 Wintermute 提议的“费用开关”机制,未来会将协议的部分收入直接分配给 $ENA 的质押者。 14:22分析“费用开关”的启动条件,目前五个条件中仅剩“$USDE 上线一家头部交易所(如币安或 OKX)”尚未满足,主讲人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 。 19:11追溯 $ENA 的幕后推手,主讲人认为 Arthur Hayes 是该项目的“精神之父”和“中本聪”,其理念和早期投资是 $ENA 成功的关键 。 20:53话题转向“币股”板块,讨论近期该板块(如 $SBET、$BMNR)为何经历集体腰斩式暴跌。 22:43以史为鉴,对比 1920 年代由降息引爆的“投资信托”狂潮,论证当前“币股”叙事远未结束,真正的行情将在降息后到来 。 27:26深入剖析龙头“币股”$SBET 的独特价值,其创始人 Joseph Lubin 的愿景是将其打造为以太坊生态的科技旗舰,而非简单的“屯币”公司。 32:08揭示 $SBET的核心护城河:依托 ConsenSys 庞大的生态(如 MetaMask),未来能够产生以 $ETH 计价的真实、持续的现金流 。 41:23分享“币股”的投资策略,建议聚焦那些有真实收入的龙头项目(如 $ENA、$BNB 相关),并耐心等待融资尘埃落定和亮眼财报的出现。 45:19提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标的 Galaxy Digital ($GLXY),作为机构和巨鲸交易的核心通道(OTC),其财报可能带来惊喜 。 53:54介绍“聪明钱”的选币思路:跟随顶级创始人。$ENA 的 CEO 在访谈中点名称赞了 Euler ($EUL)、Maple Finance ($SYRUP)、Fluid 和 Hyperliquid 等项目 。 01:03:15 详细复盘 1920 年代的“投资信托”泡沫,揭示其通过发债买股、交叉持股等方式放大杠杆的玩法,与今天的“币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 01:13:01 探讨本轮牛市的风险与终局,认为泡沫的驱动力是亲加密的监管环境,因此最大的风险在于政策转向或因市场过热而引发的监管打击 。 01:19:09 升华主题,讨论为何普通人,特别是国内精英,应将学习 AI 和加密货币投资视为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事,以此应对潜在的职业和经济挑战 。 01:33:10 团队成员展示如何利用 AI 工具赋能投资,通过自动化工作流打造数据看板、高效处理信息,实现“一个人的强大基金” 。 提及的标的与项目 美股 (US Stocks) * $SBET * $BMNR (Bitminer) * $VAPE (Binance-backed Stock) * $GLXY (Galaxy Digital) * $MSTR (MicroStrategy) 加密货币/项目 (Crypto/Projects) * $ENA (Ethena) * $USDE (Ethena USDe) * $BTC (Bitcoin) * $ETH (Ethereum) * $BNB (Binance Coin) * $EUL (Euler Finance) * $SYRUP (Maple Finance) * $PUNK (Pandora) * Aave * Wintermute * Linea * MetaMask * Fluid * Hyperliquid 关键术语解释 (Glossary) * 币股 : 市场俚语,指在传统证券交易所上市,但其核心业务是大量持有某种加密货币资产的公司股票。这些股票的价格与对应的加密货币高度相关,被视为一种加了杠杆的加密资产投资代理。 * 费用开关 (Fee Switch): DeFi 协议中的一种治理机制。一旦启动,协议的部分收入(如交易费)将被直接分配给其治理代币的持有者或质押者,为代币提供直接的现金流价值捕获,通常被视为重大利好 。 * 循环贷 (Loop/Leveraged Lending): 一种 DeFi 策略,指用户将资产存入借贷平台,借出其他资产,再用借出的资产买入更多原始抵押品并重复存入。此操作可以放大资产风险敞口和潜在收益,但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清算风险 。 👋 加入社区: 请登录 bsta.ai 关注最新消息。加入我们的社群,请添加群主微信号:wish12779 ⚖️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播客及所有相关内容仅为信息分享和教育目的,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财务意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前,请务必进行独立研究并咨询专业顾问。

131分钟
99+
1周前

vol.5 青春痘和性缘脑,「青春期」没有良药全靠苦撑

小迈一步

「青春痘」和「性缘脑」,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荷尔蒙疯长的年纪里,我和melody在生理和心理同时遭遇了一场名为“青春期”的风暴潮,它携带了他者的恶意、自我的怀疑和隐秘的欲望。浪潮退去,皮肤表层有了深浅不一的痘印,精神内核也留下大大小小的裂缝,在往后成长的过程中,被自我反复拉扯、修补。 这是一期关于青春期的个人分享,在梳理和表达的过程中,我们意外地治愈了自己,也希望这期节目可以帮助到你。 嘉宾:Melody 主播:阿南 你将听到: 03:40 第一次失眠:有人说要把男生的尿倒我头上 09:50 直到大学才发现,男女之间并不只有恋爱关系 12:57 我的青春期外号是「痘姐」 16:11 学生被霸凌,我无法劝她别迎合霸凌者制定的规则 23:00 为了合群,我们选择隐藏自己真正的想法 25:15 目睹同学被孤立,我的沉默间接助长了霸凌 35:35 沟通障碍:求助家长,要么被指责要么过度反应 50:00 理解孩子融入群体的必要性,共情孩子的处境 52:00 追星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60:07 匮乏!在言情小说里学两性关系 66:27 阅读让我找到同频共振的人 80:00 成长处处是诱惑和陷阱,别轻易踏进去 85:00 好耶😆成为了比想象中更厉害的人 88:40 别怕,都会过去 90:07 《Love Store》- Taylor Swift 本文提及: 电影《成长教育》An Education -2009

93分钟
99+
1周前

【单口06】播客or传统新闻:大选视角下的麦克风抢夺战

漂浮于山海

政客纷纷登上播客,学者、作家、导演、电影明星、商人乃至普通素人也都热衷于参与播客。今年被视作所谓的播客元年,为何一时间对它的讨论如此热烈呢?相较于其他传播媒体,播客的独特之处究竟体现在哪里?Janet 尝试从美国大选的视角出发,与大家一同深入探讨播客参与传媒话筒争夺战背后的深层原因。 首先,需勘误一下:Janet 提及的 CBS 有误,应为 “ABC”(特朗普和哈里斯电视辩论的平台)。 * 01:50 Janet 选题的全新突破,融合工作与播客 * 02:40 并非单纯探讨美国大选,而是聚焦于在大选这场血雨腥风的盛宴期间,播客是如何成功 “出圈” 的。 * 03:50 播客为何会被美国政客相中呢? * 04:35 从 Trump 登上美国头部播客主理人 Joe * Rogan 的节目说起 * 05:35 在美国大选的大背景下,播客是怎样摇身一变成为政治选举的 “麦克风” 的呢? * 07:09 Janet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兼播客重度爱好者,为何突然想要探讨这一议题呢? * 10:00 特朗普与 Joe Rogan 长达三小时的对谈究竟都聊了些什么?其目的是为了影响哪些人群?又期望触达怎样的受众呢? * 12:00 Joe Rogan 的节目具备哪些独特之处? * 13:40 播客的亲密性:那些在传统媒体频道难以听闻的 Trump 故事,例如…… * 18:00 JD Vance 的节目我也有所聆听,Janet 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 19:50 传统媒体与播客相较而言,对于听众有着哪些别具一格的吸引力。 * 21:00 方可成老师在新闻实验室的专栏中亦有对美国大选结果影响媒体后续发展的相关分析推荐。 * 22:00 警惕播客 “陷阱” * 24:00 不妨假想自己是特朗普,思考 “我” 为何会有强烈的动力登上播客? * 26:15 专业研究机构、主流播客平台以及新闻媒体是如何看待美国大选期间运用播客来开展竞选活动的。 * 27:10 忽左忽右有何见解?杨一提到播客所带来的亲密度以及个人魅力展示(链接传送门🔗) * 33:30 Janet 作为一名普通素人,却在播客创作方面动力满满,究竟是为何呢? * 35:03 Edison Research Infinite dial 2024,权威报告所呈现的美国播客相关数据。 * 40:00 作为包容性极强的传媒平台之一,高质量的 Influencer 声音能够借助智能设备直接传达到我们耳中。 * 42:00 这是一个结构性与即兴内容同时存在的平台,话题延展性极为出色,内容也能够十分贴近大众生活。 * 43:25 主流外国媒体对特朗普登上播客一事有着怎样的看法? * 48:30 Janet 对播客独特性的个人见解与总结(欢迎提问、讨论) * 53:00 在我心中,播客世界堪称最为理想的 “中间地带”。 背景音乐:难以忽视的真相 - Jeff Beal

58分钟
63
1周前

154 等于是该吃饭了,你连人带饭端走还不开口了

扒虾

在这一期播客中,主持人与嘉宾分享了一段关于相亲恋爱的故事,探讨了恋爱中争吵的根本原因与分手的决策。通过一个朋友的经历,讨论了在相亲后经历了短暂恋爱却因频繁争吵而走向分手的过程。特别是男生在面对争吵时的感受与决策,反映出男女在相处模式上的差异。嘉宾们也分析了恋爱中的沟通与理解问题,强调了情感的复杂性与人际关系的脆弱,提出了如何应对争吵与分手的思考。 00:02:25 订婚后的争吵与分手:一场东北式的激烈对抗 00:05:04 争吵中的分手:女生觉得太敏感,男生却觉得被耍了 00:10:12 势均力敌的爱情关系:吵架时的彼此不让步是否正常? 00:15:18 道歉能否修复破裂的关系?探讨恋爱关系中的道歉与分手之间的差异。 00:20:25 分手后的挽回:真正的爱还是外在条件的追求? 00:25:29 婚礼风波:男性处理冲突的方式是否恰当? 00:30:37 男友的妈宝行为引发的争吵与矛盾如何化解? 00:35:46 困惑的爱情:为何男生会觉得随便娶一个普通儿女放在家里? 00:40:53 爱情与事业的平衡:男性角色的困境与选择 00:45:59 爱情争吵中的强势与妥协:分手后的纠结与寻找答案 00:51:06 寻找珍爱的感觉:放弃时刻的微妙珍惜 00:56:12 “体面”问题引发的相亲故事:男子相亲时的装模作样引发愤怒! 如果你对本期,或者往期讨论话题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激情讨论,也欢迎向我们投稿,我们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63分钟
99+
1周前

vol.23 水浒传:登州派系 斗不过县城婆罗门 也回不了家乡的外地人

野猪林

这次聊水浒传,我们选了一个在梁山上不太得志的集体——登州派系。长期以来,病尉迟孙立为首的登州派系在梁山被打压几乎都成了水浒读者间的共识了。但我们今天不讨论这其中派系平衡的政治考量,单纯从孙立这个人出发,来聊一聊这个小集体在梁山上的命运。 本期的人物出场众多,我试图跟李安解释的时候发现难度实在是太高了。于是用ppt做了一张图给大家,可以配合收听。当然啦,你也可以只记住他们是一个大family。 登州派系每个人都是很有趣的,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病尉迟 孙立」梁山排名三十九位 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 「母大虫 顾大嫂」梁山排名一百零一位 东山酒店 打听声息 邀接来宾头领 「小尉迟 孙新」梁山排名一百位 东山酒店 打听声息 邀接来宾头领 「两头蛇 解珍」梁山排名三十四位 步军头领 「双尾蝎 解宝」梁山排名三十五位 步军头领 「铁叫子 乐和」梁山排名七十七位 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 「出林龙 邹渊」梁山排名九十位 步军将校 「独角龙 邹润」梁山排名九十一位 步军将校 以下是本集的shownotes: 02:55 解珍解宝到底是不是双胞胎? 03:51 横云断山法 08:01 登州派系的故事背景 13:04 事件起因与北宋末年山东境内的虎患 16:37 县城婆罗门-毛太公的儿子和女婿们 23:36 能唱人称铁叫子,乐和聪慧是天生 24:31 请看人物关系图 28:09 顾大嫂与孙新 一种当时很新的夫妻关系 31:39 小小的一座登云山 33:46 最后一件魂器-病尉迟孙立 35:36 顾大嫂的口才 38:28 大劫牢 39:44 敌在毛家庄 40:30 进身之资-栾廷玉 42:06 复杂的孙立 44:56 混不好的登州派 53:17 登州派各人的结局 57:54 团结带来的存活率 59:12 最后一问 BG:赵季平-兄弟情谊 ED:南拳妈妈-家

68分钟
2k+
1周前

201:在标签满天飞的世界中,自洽做自己!

太男了|自我成长 生活观察

本期嘉宾:三土(自由职业者) 他曾是典型的INTP人格:沉迷于“颅内高潮”的思想实验,对人际关系感到“麻烦”,是游离在人群之外的“人类观察者”。十年职场生涯在程序员与自由职业间反复横跳,世俗意义上的“成就”似乎与他无关。然而,在33岁这年,一场意想不到的“精力跃迁”和人格转变悄然发生。是什么让一个享受独处、害怕麻烦的“逻辑学家”开始主动关心朋友、向专家求助、甚至组织线下活动?本期节目跟嘉宾三土聊聊,深入探讨INTP如何突破自我设限,拥抱人际连接,以及这场“破圈”实验背后的心法与实践。 【时间轴】 00:07——三土在“茶话不能停”社群对“孤独感”讨论的触发 07:00——过去33年“活在头脑中”,是“10万米高空俯瞰人类”的观察者。今年开始“从塔上走下来”。 13:17——当一个极度享受独处,精神世界丰富,会导致离群索居,朋友联系稀少。成长经历塑造高度独立性,却成为建立深度互赖关系的障碍。 18:04——真正的亲密关系是可托付后背的长期挚友,联系低频但提供安全感,消解深层孤独感。AI的出现进一步缓解知识型孤独。 26:30——自我改变的发生机制:“看见-实验-获益-重复”模型 36:13——恐惧滑向负面状态,驱动改变意愿 52:42——自由职业的自我管理哲学:深度自我认知、灵活安排时间、稳定自身内核、破除世俗标准绑架。 60:55——放下自我优越感,拥抱个体差异性 77:01——成长本质并非时间堆积的结果,需持续训练(如健身塑形) 【本期感悟】 当一个沉浸于思想宇宙的INTP决定“降落”人间,会发生什么?三土的蜕变之旅像一场精心设计的“社会实验”:他拆解自身人格代码,观察人际运行法则,然后勇敢地在小步实验中验证、迭代。这场实验的核心,是放下“麻烦”的戒备,拥抱连接的未知。他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自我认知不是标签的堆砌,而是理解自身出厂设置后,有勇气在舒适区边缘进行“可控冒险”。从害怕求助到主动给予关心,从厌恶差异到欣赏多元,从“颅内高潮”到线下主理——每一步都伴随着对“知识万能论”的祛魅和对“本自具足”的更深领悟。他的故事印证:内核稳定源于清晰的自我定义与人生战略,而人际破圈的关键,往往始于一次主动的问候、一次真诚的求助,或一次勇敢的发起。这趟旅程没有标准答案,却充满关于“成为自己”与“拥抱他者”的生动注脚。或许,每个人都需要一场属于自己的“破圈实验”,在思想与行动的碰撞中,遇见更广阔的世界和更丰富的自我。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email protected]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88分钟
99+
1周前

【动龄茶EP003】 口译大咖努力从50+工作到70+:在工作被AI取代之前,我先迭代自己。

动龄茶

《动龄茶》第三集,我们邀请了玲子加入关于职业与未来的聊天。在中日口译领域深耕超过25年的玲子,分享AI对职业的冲击与自我能力持续进化的心得。她说工作到七十岁是一种态度,重要的是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那是让自己无论在职业还是在生命状态上永葆活力的关键。 🎵🎵片尾曲 Wild Child by Enya 📖📖 嘉宾推荐图书: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哈佛大学学者福冈伸一写下的一本探索生命奥秘的科普之书。 一块石头和一只贝壳,哪一个是生命?我们常凭直觉判断,却很少思考标准何在。人类掌握基因图谱,是否就能掌控生命?薛定谔的生命观是否已揭示全部真相?福冈伸一以诗意而清晰的语言,带领我们穿越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讲述科学家们的奇思与探索,一步步逼近生命的本质。 作者福冈伸一毕业于京都大学。历任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员、京都大学副教授,现任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教授,专攻分子生物学。除在专业领域发表论文外,还以深邃活跃的思维和清新幽默的文笔,著译面向大众读者的科普作品,代表作有论述疯牛病的《可以放心吃牛肉了吗?》等。2006年获日本科学新闻工作者奖。 【本期主播】 Rose & Helen + 玲子(嘉宾) 【关于动龄茶】 50+遇上50+。以声音记录日常与非日常,用“动龄”的视角,实践“动脑、动身、动心”的生活。

48分钟
99+
1周前

EP14 - 要不要生?适育女博士的生育焦虑与选择

实验之外

🎙️“作为高学历女性,我们是怎么思考”要不要生孩子“这件事的?” 👩‍🦰【本期主播】 Tina 转转 👀“愿我们都能在做决定的时候,更诚实地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可以选择成为妈妈,也可以选择不生孩子,但无论如何,都不该只是为了满足别人。“ "生活愉快!(●'◡'●) 📜Show Notes: 01:15 想不想生? 我们坦诚聊聊自己的想法,以及背后的原因与挣扎。 02:30 生产的恐惧——那些课本和网络都没告诉你的细节与真实代价。 08:00 关注的盲区:社会热议产后1-2年的育儿,却常忽略孩子青春期的教育。 14:00 “最佳生育年龄” vs. 科研女性职业发展,时间表的冲突与选择。 17:00 与网红对比的无形压力:经济条件、产后恢复与普通人的真实处境。 21:30“独立女性”标签背后的压力——当自立反而成了另一种期待。 24:00 决定要不要生,必须出自内心的笃定,而非外界的推搡。 24:40 养儿防老的观念在现代社会还成立吗? 26:40 生育压力不是一个人的事—为什么伴侣的共同承担至关重要! 感谢收听 🎧 本期提到的公众号: * 公众号:怀孕对女性身体的真实影响:近20年研究,30万例分娩数据(《Nature Portfolio》) * 英文原文:Pregnancy’s true toll on the body: huge birth study paints most detailed picture yet(DOI: 10.1038/d41586-025-00959-7)— 这是一个发表在Nature上的news,基于一项发表于 Science Advances 的研究: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dynamics revealed by millions of lab tests (DOI: 10.1126/sciadv.adr7922)。该文章分析了30万例的分娩实验室检测数据,系统性揭示了怀孕及产后对女性身体的动态影响。 🧡【收听方式】 欢迎在各大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实验之外 · After Hours in the Lab》: 📱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QQ 音乐 | 网易云音乐 📍 想获取最新动态,欢迎在 小红书 关注我们!

35分钟
99+
1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