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时候难过,快乐的时候不安,到底怎么了?

没事找事

主播:rain 崔老师 本期,我们聊到了中年的困境与健身创造的秩序,聊到了视觉提示板是工具还是生活方式,也聊到我们身为“特需家长”深刻的不配得感—— 孩子失控的时候难过,孩子不在的时候,有一些快乐的时刻,又觉得很不安,这到底是怎么了? 00:10 如何对抗中年虚无和老年的失能? 健身也许是一个答案,我们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延缓失能,是一种对未来责任的清醒预判。 对抗虚无:在工作和生活感到“一拳打在棉花上”时,健身提供了稳定、直接的身体反馈,成为构建内心秩序的基石。 “肌肉是永远不会背叛你的。” 07:12 反馈的哲学:从健身酸痛到孩子的问题行为 通过对稳定反馈的渴望,似乎更加理解了我们的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 意识到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可能和我们在中年危机中感到的虚无一样,源于对世界缺乏反馈和掌控感。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人底层都渴望并依赖强化反馈来建立与世界的连接和信任。 16:36 视觉提示:外部工具,还是未来生活的内在框架? 孩子最近疯狂迷恋其他小朋友的被子,老师帮忙设计了视觉提示的卡片,感觉非常有帮助; “外驱力”(为奖励而做)与“内驱力”(为事情本身而做)如何去平衡? rain在“为海苔弹琴”和“为愉悦弹琴”之间感到矛盾,对于社会性理解薄弱的孩子,也许建立内驱力是更高阶、更困难的目标。 25:53 “喘息”的机会来了,但为啥会感到不安? 孩子去奶奶家,获得短暂自由,内心却产生了强烈不配得感…… 习惯了“战斗”状态的特需家长身份,突如其来的放松反而与自我认知产生冲突,导致内疚和不安。 担心自己享受自由后,会削弱未来应对磨难的能力。 直面不安感的来源,认识它,希望能更坦然地面对和利用宝贵的喘息时间。 32:04 根本性的接纳 接纳不是无奈的妥协,而是像接受“我是人类不是树”一样,去直面并拥抱“我是自闭症孩子妈妈”这个无法改变的根本事实。 “要像接受自己是一个人类,不是一棵树一样,去接受自己是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而不是普通孩子的妈妈。” *结尾音乐:《蜉蝣志》,崔老师说,最近他在这首歌里听到了很多共鸣,关于命运、坎坷与接纳。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很有生命能量,对未来充满信心,人到中年,面对现实一次次的捶打,除了接受,似乎也没有更多办法…… “命运它对酒当歌, 拨弄这人生几何, 生命这棋局难测, 谁又能卜个结果。” *封面是崔老师定制的斯多葛项链。 *新的视觉提示

38分钟
99+
1周前

想对爱情真正祛魅,多谈几次恋爱就可以!

一起掀桌

这期我们聊聊爱情和恋爱那些事。我们邀请了上海的都市丽人Bella——德国博士,创过业打过工,结过婚离过婚,她把男人比作衣服,衣柜里各种款式都有。从德国留学时的"爹系"前夫,到想把她"当画挂起来"的商业大佬,再到形形色色的哥哥弟弟们——Bella用丰富的恋爱经历告诉我们:多谈几次恋爱,自然就祛魅了。她的"多篮子理论"颠覆传统恋爱观,她对婚姻的反思清醒又真诚。这不是一场鸡汤对话,而是一次关于自由、自我价值和情感边界的真诚分享。 时间轴 02:07 嘉宾Bella的婚恋状态&婚恋经历 03:13 婚姻经历回顾:在德国遇到的"爹系"前夫 07:56 婚姻中的不平衡:谁的婚礼,谁的决定? 08:32 疫情期间的矛盾激化:控制欲vs自由灵魂 12:05 离婚后仍是朋友:他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4:30 对婚姻的重新认知:和谁过都是和自己过 15:30 最离谱的感情故事:想把我"当画挂起来"的商业大佬 22:00 "画"的隐喻:控制欲与自我价值的博弈 23:58 年上男的价值:提供有效人生建议 25:21 "多篮子理论":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32:20 哥哥vs弟弟:不同需求找不同的人 26:59 Situation relationship的艺术:事前立规矩很关键 30:40 Soul mate真的存在吗 33:47 中西方婚恋差异:欧洲的纯粹vs中国的复杂 36:13 德国法律对女性的保护:离婚赡养制度 38:27 上海vs北京:哪里的恋爱氛围更自由 42:21 现代年轻人的"封心锁爱"现象 45:34 性萧条时代:自我满足替代传统恋爱?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订阅《一起掀桌》,和我们一起从中女视角探讨更多有趣的话题! 感兴趣的听友扫描下方二维码,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或者➕vx:vikiwanzi 申请入群)来找我们玩!

52分钟
1k+
1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