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性格结构系列之格局(3):不做“被赶向屠宰场的猪”,做命运的破局者

真希望自己早知道

🗝️欢迎收听尹建维老师的播客!在这里,您将获得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活法。 上期谈到性格结构五要素之毅力与主动,本期尹老师将继续为我们深度解读主动以及另一要素担当。老师强调,主动的人才有自我,才有生命,才能活出比别人多几倍的生命。不仅要主动,更进一步还要在群体中作为一个推动者推动事情。最后老师还提及负责、担当的重要性。 🧩本期摘要: 00:00:52 主动才有自我,才有生命 00:03:19 不但主动,进一步还要“推动” 00:06:08 任何公司最珍贵的资源就是“推动者” 00:08:57 书院同学积极组织、推动老师的内容向外传播 00:12:16 左宗棠平定新疆有一半功劳归于慈禧太后 00:27:21 曾国藩的智慧选择:不当皇帝的必然性分析 00:29:29 能够推动事情才是真正的领导者 00:29:51 每个人应期待自己是一个主动的推动者,推动自己的生命,推动群体 00:44:26 如何练习主动? 00:47:41 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担结果,这是最基本的责任 00:50:35 担当不仅是对自己负责,还要替身边人承担他们的后果 00:58:52 女孩子不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被保护者的位置 下一期,尹老师将继续解读性格结构系列,欢迎大家参与收听,也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问题。 🎯敏而好学,你可以马上行动: 📍订阅本栏目——继续探寻生命的真相,收获来自传统文化的智慧 📍加入【真希望自己早知道】的听友群——所有对生命与传统智慧感兴趣的朋友将会进入到节目专属听友群,共同探讨生命与传统智慧,聆听生命故事。群内也会第一时间更新播客信息,并随机获得参加尹老师线上课程的名额。 微信搜索RushiXiaoshenxian,添加尹老师小助理,备注【播客】,等她拉你进群。 📍加入尹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学院【恩悦书院】,深度系统学习。想要了解详情,添加小助理RushiXiaoshenxian进行咨询。 🎙️关于【真希望自己早知道】 “真希望自己早知道”主播为尹建维先生,一档想与当代年轻人交流的节目。 尹建维先生,1951年生于台湾,祖籍湖南。 尹先生是一位同时拥有开创性技术以及丰富管理经验的科技人。1978年赴美进修,1980年硕士毕业后服务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2009年从亚洲区副总裁职位退休,退休后仍投身创业,从事电力电子事业。 尹先生更是一位对儒释道三家均有研究且有所悟的读书人。1975年师从爱新觉罗毓鋆(毓老是大清开国功臣礼烈亲王代善第十一世孙,毓老六岁进入毓庆宫成为溥仪伴读)。玩味《论语》数十年,对《道德经》亦有所涉略,常以孔老之言自正面与反面相互印证。1985年开始接触佛法,初习净土6、7年,密宗白教6、7年,跟随隐居师父以生活为修行,至今不辍。 一位有科技与管理经历的读书人,尹先生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活的,要用应用的角度阐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并且要应用于现代生活。 这档节目将聚焦于当代年轻人成长中所产生的困惑、问题,提供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活法。

65分钟
99+
6天前

【反转人生】系列. 《道德经》书院同学诵读-观妙章第一至持盈章第九

真希望自己早知道

第一章 观妙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观徼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安民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不盈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守中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无私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若水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亦作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盈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4分钟
99+
6天前

137|从续命水到充电站:夏日清凉好物推荐!

喝杯拿铁 今日美式

热浪滚滚,急需续杯?🥵💦 本期我们逃离职场脑子,在这场外卖大战中,为你奉上精选夏日冰饮清单! 从一口透心凉的神仙奶茶、脑洞大开的续命咖啡,到瞬间降温的微醺小酒,通通安排!🧊☕️🍹 还有私藏的自制消暑神器(冰豆花!风味拿铁!)和元气早餐灵感,助你清爽一整天✌️ 最后,更有充电必备的精神食粮和逃离高温的宝藏小地推荐~ 跟着爱喝会玩的我们,一起挖掘今夏的清凉好物吧!戳👇收听,解暑又解馋! 【⏱️时间轴】 02:06 近期我们都喝了啥? 02:11 奶茶推荐 茉莉奶白-抹茶白兰 麦记牛奶公司-桃胶鲜乳茶(换茉莉绿妍) 奈雪的茶-香柚抹茶冰奶 喜茶-羽衣纤体瓶 拾叁茶-玫瑰清露,歇雨花茶,木樨清露 百分茶-若叶鲜草莓,山野手作芋泥米麻薯,竹生空野 爷爷不泡茶-荔枝冰酿,咸宁桂花 18:39 每日咖啡搭子 瑞幸-海盐焦糖美式(现在好像下架了😭),绿沙沙拿铁 camphood-刺梨气泡冷萃,青芒罗勒冷萃 manner-桃子冰茶美式,冰橙茉莉美式,冰葡茉莉美式,冰椰茉莉抹茶 星巴克-鸳鸯红茶拿铁(换燕麦奶) 25:34 人生在世,怎能没酒? 盒马-28天原浆 云雾之湾-长相思干白葡萄酒 莫斯科骡子 30:52 自制清凉下午茶:红豆酒酿冰豆花 32:45 夏日自制风味拿铁 33:38 夏日早餐推荐 贝尔的健康低GI早餐 碳水脑袋Sara的快捷早餐:黑芝麻香蕉吐司,奶酪/酸奶吐司,简易版提拉米苏 40:42 近期看了啥? 48:29 近期周末游推荐 嘉兴濮院 南京诚信餐厅 南京饮渡杂货铺 57:45 精神食粮推荐 📖 《去遇见》《段永平传》 📺 得到-长谈 【🎧收听渠道】 可在小宇宙、荔枝FM、QQ音乐、喜马拉雅、ApplePodcast、网易云音乐等平台搜索《喝杯拿铁,今日美式》 【🎤关注主播】 🍠喝杯拿铁今日美式 🍠爱喝拿铁的Sara 🍠今天喝了的贝尔 【🤝合作投稿】 📧[email protected] 请备注:粉丝来信/商务合作 哦~ 【加入听友群】 添加小助理HBNTJRMS

66分钟
99+
6天前

Vol.182 顶流“大湾鸡”:凭啥火过 Labubu?

爆米花热聊局

📝 本期核心提要​ 本期围绕 2025 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吉祥物 “大湾鸡” 展开讨论,解析其从网友昵称走红为现象级文化 IP 的历程,深挖设计中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地域文化与非遗元素,盘点周边热销、品牌联名等亮眼商业成绩,同时探讨赛事 IP 后续持续发展的挑战与破局方向,展现地方特色与网络创意碰撞下的文化传播新范式。​ ⏱️ 本期时间线导览​ 00:10 全运会吉祥物 “大湾鸡” 爆红全网,周边产品热销成现象级 IP!​ 00:43 解密 “大湾鸡” 走红密码:小红书起势、官方顺势助推,丑萌外形契合年轻审美!​ 01:50 外形 + 名字 + 二创 + 媒体助力,多重因素让 “大湾鸡” 迅速引爆网络!​ 03:19 拆解 “大湾鸡” 设计巧思:红黄绿配色、浪花鸡冠等融入岭南文化与大湾区元素!​ 04:44 商业成绩亮眼:周边遭疯抢、二手价翻倍,王老吉等品牌纷纷跨界联名!​ 05:39 运营团队出招:赋予人设、鼓励二创、跨界联动,打造超级 IP!​ 06:34 赛事 IP 的可持续难题:赛后热度维系、品牌消耗、侵权风险成主要挑战!​ 07:21 破局方向:推出系列内容、拓展跨界合作、打击侵权,助力 “大湾鸡” 长效发展! <本集内容由扣子空间生成,观点基于播出时信息产出,请辩证看待>

9分钟
99+
6天前

679 洋品牌祛魅简史:从星巴克卖身到高跟鞋消失

酸菜馆播客

11月4日,星巴克把中国业务股权卖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新闻,它是一个时代的注脚。 我们曾经挤在星巴克的硬沙发里谈生意,曾将哈根达斯券视为硬通货,曾为收到天鹅蓝盒子而心动不已。但如今,这些洋品牌的“光环”正在迅速熄灭。 本期节目,我们从星巴克、哈根达斯、施华洛世奇的衰落聊起。 感谢妙界品牌对本期节目的大力支持。以下任一渠道都可购买: 1、淘宝:mo.m.tmall.com 2、京东:pro.m.jd.com 我这段时间赶脱口秀的剧本用眼过度,不仅眼睛酸疼,还感觉眼周的皱纹都半永久了,能用小家电解决的问题,我绝不内耗!所以我马上用上了妙界Y7pro护眼仪缓解眼疲劳,每次用完都感觉眼睛润了不少,非常舒服!平时经常看电子产品、看书,容易用眼过度的听众朋友们,这款很能打的护眼仪推荐给你! ✔ 3秒出雾,每秒18万+雾量,细腻蒸汽润眼,大小雾量可调节 ✔一机五效:雾化润眼+按摩+热敷+助眠+蓝牙听播客 ✔spa级热敷,温感蒸汽+按摩热敷,添加冰水也可以出冰雾 ✔精准按摩,仿人手点振按摩,轻揉缓解眼疲劳 ✔双效清洁,可拆卸抑菌水箱+紫外线杀菌 ✔续航持久,充一次电可以用一周 日常保护眼睛还是很有必要,这段时间每天眼睛累了我就拿出Y7pro护眼仪雾化热敷下眼睛,眼睛能舒服好多!以前用热毛巾热敷能舒服一会儿,现在更方便持久!而且有紫外线杀菌和抑菌水箱,用着也很放心。这款护眼仪确实性价比很高了,有需要的可以试试呀~ 有需要的听友们快使用以下三种方式,获得专属购买福利吧: 1. 点击进入专属购买链接:equity.taobao.com 2.复制淘口令:07¥IeP0fRU4t8G¥ / CZ356 3.在淘宝搜索:“妙界”找到【妙界旗舰店】向客服报暗号「酸菜鱼」即可获得专属链接。 本期我们探讨了: * 某鹿品牌是如何用“咖啡奶茶化”锤碎“第三空间”神话的? * 为什么哈根达斯的冰淇淋月饼券,最终沦为了干冰的赠品? * “施华洛世奇水晶”的本质是什么?为何它不再是我们“第一件轻奢首饰”? * 放眼街头,高跟鞋、职业装、浓妆为何几乎消失? 背后的“新务实主义”哲学是什么? 这是一场席卷我们生活方式的集体祛魅。当消费的驱动力从“悦人”转向“悦己”,一切装逼,终将被锤碎。

63分钟
6k+
6天前

年龄是一种感觉|30岁被催婚、40岁夹心饼干,年龄这把刀到底先砍谁?

Hey,朋友

年龄是一种感觉。这期节目上线的时候我刚刚31岁,其实我还是很在意,突然眼角的皱纹,突然熬夜之后必须好几天才可以休息过来。三十而立,好像30岁之前我还想处于一种游离状态,30岁生日的那一刻,身体上的开关就突然被触发一样,这一年,我有了很多的责任感。这期节目上线的时候,我刚刚过完31岁生日,突然发现,30岁像是探索,31岁开始扎根。 录制这期节目时,我临时有些状况,声音可能有点嘈杂,在此跟大家说声抱歉。感谢你们的包容,也感谢时间带给我的这份沉淀。 ----呐牙 主播:王不凡| 田老师| 呐呀 00:00:07 姐姐出生瞬间 “当姐姐出生的那一刻起,你这个家无论是说物质世界的,还是说我们定义的这个家,突然就变成三个人的时候,你所承担的真的是完全不一样了。” 00:00:38 爸妈催婚真相 “爸妈催的不是婚,是安心……他们觉得你只有结婚了,他才能安心。” 00:06:06 涛哥自曝40岁 “40岁那可不是责任大了一点,是非常之大……上有老下有小,职场35+危机刚翻车。” 00:09:23 30岁“灵魂震动” “29到30的一刹那……心态一下子就更稳了,一下子就能接受很多发生的事。” 00:13:49 呐牙31岁卡点 “我到底是应该老老实实的上班,还是应该考虑去创业……大家总是说你大龄未婚。” 00:18:24 田老师拆招 “你能看到妈妈背后的焦虑……跟她一起看到这份焦虑,她慢慢也会回归平静。” 00:35:36 两代人吐槽大会 “爸妈的30岁‘铁饭碗’端到老,我们的30岁‘打怪升级’永不停服。” 00:42:09 收官金句 “千帆历尽,归来仍是少年……保持激情、热爱生活是一种能力。” BGM:寄往未来的信 银河快递

51分钟
68
6天前

EP35-文化评论已死?这些批评家那么敢写|你还爱看文化评论吗?

刍英咀华

【时间轴】 00:00–00:22|节目介绍 * 主题引入:文化评论在数字时代的衰落 00:22–01:10|文化评论的定义 * Cultural criticism 的概念与功能。 01:10–04:30|早期文化批评的萌芽:Jonathan Swift 04:30–06:15|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化批评:Matthew Arnol(马修·阿诺德) 06:15–08:00|文化民主化:Raymond Williams 08:00–11:40|理论深化:Gramsci, Foucault, Althusser 12:00–16:10|20世纪的评论实践:Lester Bangs 16:10–18:45|当代影评人:Angelica Jade Bastié 18:45–23:10|文学批评人:Andrea Long Chu 23:10–26:50|文化与种族的批评者:R. Mitchell Jackson 26:50–29:25|跨界文化评论的学者型代表:Joe Livingstone 29:25–34:10|当代文化评论的危机与变革 34:10–35:29|结语与预告下一期 【专有名词与专业术语(Proper Nouns & Key Terms)】 * Cultural Criticism(文化批评):一种分析与解读文化现象的实践,关注文学、艺术、电影及社会价值观与权力关系。 * Jonathan Swift(乔纳森·斯威夫特):18世纪英国讽刺作家,被视为早期文化批评的先驱。 * Pamphlet(小册子):篇幅短小、价格低廉的出版物,常用于政治或社会讽刺。 * A Modest Proposal(《温和的建议》, 1729):斯威夫特的讽刺小册子,用吃婴儿的荒诞建议揭露社会冷漠。 * Juvenalian Satire(尤维纳利斯式讽刺):源自罗马诗人 Juvenal,风格尖锐、愤怒,用于揭露社会不公与伪善。 * The Battle of the Books(《书的战争》, 1704):斯威夫特讽刺“古今之争”的寓言性作品。 * A Tale of a Tub(《一只木桶的故事》, 1704):批评宗教虚伪与伪知识分子的讽刺作。 * Matthew Arnold(马修·阿诺德):19世纪英国诗人与评论家,提出文化应引导社会向“甜美与光明”。 * Culture and Anarchy(《文化与无政府状态》, 1869):阿诺德代表作,强调文化是社会秩序与精神完善的力量。 * “The best that has been thought and said.”(“认识世界上所能想到和说出的最好的一切”):阿诺德提出的文化口号。 * Canon(正典):公认的经典作品体系,用以代表“最高文化价值”。 * Raymond Williams(雷蒙德·威廉姆斯):英国学者,“文化研究”运动奠基人。 * Culture is Ordinary(《文化是平凡的》, 1958):提出文化既存在于艺术,也存在于普通人的生活中。 * Culture and Society(《文化与社会》, 1958)、The Long Revolution(《漫长的革命》, 1961):威廉姆斯重要著作。 * Antonio Gramsci(安东尼奥·葛兰西):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提出“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理论。 * Cultural Hegemony(文化霸权):统治阶级通过文化与意识形态塑造社会共识以维持统治。 * Organic Intellectuals(有机知识分子):由被压迫阶级培养、代表他们发声的知识分子。 * Michel Foucault(米歇尔·福柯):法国思想家,研究权力与知识的关系。 * Louis Althusser(路易·阿尔都塞):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 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20世纪哲学思潮,质疑真理、理性与权力的固定结构。 * Discipline and Punish(《规训与惩罚》, 1975):探讨规训机制与权力对个体身体的塑造。 *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疯癫与文明》, 1961):分析理性时代如何定义“疯狂”。 *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阿尔都塞提出的概念,指学校、媒体、宗教等塑造公民思想的机构。 * Lester Bangs(莱斯特·班格斯):美国摇滚乐评论家,以狂放、真诚和个人化风格著称。 * Creem Magazine 音乐杂志、Rolling Stone(《滚石》杂志):20世纪重要音乐媒体。 * Van Morrison – Astral Weeks(范·莫里森, 1968) * MC5(Motor City Five):底特律摇滚乐队,政治激进、声音粗犷。 * Jann Wenner(简·温纳):Rolling Stone创始人,曾解雇Bangs。 * Angelica Jade Bastién(安杰丽卡·杰德·巴斯蒂安):当代影评人,以关注种族与性别议题闻名。 * Vulture(《秃鹰》):《纽约杂志》的娱乐与评论栏目。 * Them(《他们》, Amazon Prime, 2021):被她批评为“屈辱色情”的剧集。 * Andrea Long Chu(安德里亚·朗·朱):当代文学与文化评论家,2023年获普利策奖。 * Pulitzer Prize for Criticism(普利策评论奖):美国新闻与文学界最高荣誉之一。 * Rachel Cusk(雷切尔·卡斯克):英国小说家,以母职主题著称。 * Parade《游行》 * Viciousness / Cruelty(恶毒 / 冷酷):Chu区分批评文风的两种攻击性。 * Lauren Michele Jackson(劳伦·米歇尔·杰克逊):文化与种族评论家,芝加哥大学博士。 * White Negroes(《白色黑人》, 2019):探讨白人文化挪用黑人文化的随笔集。 * Cultural Appropriation(文化挪用):主流群体对少数族群文化元素的借用与剥削。 * Blaccent(黑人口音):模仿黑人英语的语调与用语风格。 * Hot Take(热点快评):互联网流行语,指缺乏思考、哗众取宠的即时评论。 * Jo Livingstone(乔·利文斯通):英国出生的文化评论家,前《新共和》撰稿人。 * The New Republic(《新共和》杂志):美国老牌政治与文化杂志。 * A Star Is Born(《一个明星的诞生》, 2018):利文斯通影评中讽刺“平庸”的电影。 * Letterboxd:社交影评平台,让大众参与影评写作。 * Substack:独立写作者平台,通过订阅制支持批评人。 * The Guardian(《卫报》):英国媒体,刊载“Is Cultural Criticism Dead?”相关专题。 * Vanity Fair(《名利场》):美国杂志,2025年裁撤影评岗位。 * 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调整文化部门结构,弱化传统评论岗位。 * Roger Ebert & Gene Siskel:美国著名影评人,《芝加哥论坛报》评论传统的象征。 💬 英文原句摘录(Quotes & Attributions) * Lester Bangs: The fall of 1968 was such a terrible time: I was a physical and mental wreck, nerves shredded and ghosts and spiders looming and squatting across the mind. My social contacts had dwindled almost to none; the presence of other people made me nervous and paranoid … [Astral Weeks] assumed at the time the quality of a beacon, a light on the far shores of the murk; what’s more, it was proof that there was something left to express artistically besides nihilism and destruction. * Andrea Long Chu: “Viciousness is the attack dog who has not eaten in three days; cruelty is the person calmly holding the leash.” “What Cusk really means is that women must make art about being mothers. If they refuse to do this, they are effectively neutering themselves, disavowing their ‘female biological destiny’ in the doomed pursuit of ‘male freedom.’ The latter appears to be identical with regular freedom in every way except that, when exposed in a woman, it is proof of a grotesque and self-defeating identification with men. One cannot, I think, have a high opinion of women if one is to believe this. It is like defining the air as male and bravely refusing to breathe.” * Angelica Jade Bastién: “It isn’t just morally bankrupt. It isn’t just grating in its empty platitudes and kiddie-pool-deep proclamations.” “I am comfortable calling it one of the most anti-Black pieces of pop culture I’ve seen in the last few years.” * Lauren Michele Jackson: Nonblack people who adopt a blaccent — the cadence, tone, and slang associated with Black speech — can slip in and out of it as they please. They get to enjoy the social capital of sounding ‘cool’ or ‘funny’ without ever facing the discrimination that comes with actually being Black. 【Find us】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豆瓣 联系我们: 小红书🔍刍英社 公众号:Chewing Words Book Club 播客transcript: sheshares.cc/category/刍英咀华播客

35分钟
28
6天前

No.26“中国摩根”陈光甫:中国近代金融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人物风云录

主播|散修小仙(贝贝) 张欢 本期节目聚焦金融界的传奇人物陈光甫,他创办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1915年以不到八万银元的资本起步,最终却成为中国唯一被美国财政部部长摩根索认可的银行。陈光甫以其独特的用户中心主义理念,打破传统金融的高门槛,让普通市民也能享受储蓄服务。他的创新措施不仅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更为民族工商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启了普惠金融的时代。通过他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如何改变社会的面貌。 在陈光甫之前,中国的金融机构有“存款”功能,但没有“为大众服务”的储蓄理念和储蓄业务体系。票号、钱庄和外资银行就像一个高级会员制俱乐部,只接待有身份、有资产的VIP会员。它们的“存款”是俱乐部运营的燃料。 陈光甫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第一个看到了普通民众中蕴藏的巨大金融力量,并通过制度化和理念化的创新, 他重新定义了“银行客户”:从权贵变成了每一个普通人。 他重新设计了“银行业务”:从垄断性、投机性业务变成了普惠性、服务性业务。 他重新塑造了“银行文化”:从官僚衙门变成了现代服务业机构。 最终,把“储蓄”从一种少数人的理财行为,变成了一种面向全体国民的现代金融服务。 陈光甫 00:02:03:陈光甫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引领中国银行业创新的典范 00:05:32:票号、钱庄、外资银行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对比分析 00:11:03:外资银行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门槛、盈利模式与金融服务的区别与影响 00:16:37:为什么中国有强大的票号和钱庄,却没能发展出现代金融业? 00:27:41:混乱的货币制度:清政府面临的金融挑战与外国的影响 00:33:15:上海银行的西装皮鞋与外国存款:陈光甫的野心与成就 00:38:47:金融赋能实业家 00:44:17:中国白银危机的解决方案——《白银协定》 00:49:52:桐油借款 00:55:25:兼具外交才能与爱国心的杰出人物 01:00:58:融合中西方智慧的金融大家 【片尾曲】 片尾请大家一起欣赏陈奕迅的《孤勇者》。 【参考资料】 《民国商人(1912-1949):追寻中国现代工商文明的起源》作者:傅国涌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作者:宋鸿兵 《近代中国金融的非常与日常》作者:潘晓霞

66分钟
99+
6天前

Ep91:年上恋的难题:是爱人还是老师?

爱情故事

【嘉宾】 枪枪 独自梦下去都不悔:)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您将听到】 00:02:15 今天的嘉宾枪枪与我们分享了她刚刚结束的初恋故事,这段感情中两人有着13岁的年龄差。对方是枪枪所在的艺术行业里较有名气的前辈,所以早在二人相识前,枪枪就已经熟知他多年,直到两人被行业里的老师牵了红线,才算正式相识。但因为对方在业界的名气,枪枪看待他时难免有一些滤镜。 00:05:01 在关系的最开始,对方其实有所顾虑,觉得双方所处的年龄和人生阶段不同,诉求上可能不匹配,他希望快速进入婚姻并养育孩子,而枪枪尚在研究生阶段。两人在关系中还存在沟通障碍,对方因过往情感创伤表现出回避性人格特征,难以处理情绪,从而导致矛盾积累。在前两天的一次争吵中,枪枪因为最近压力太大想让对方哄哄自己,但对方依旧选择回避,于是枪枪爆发了两人相处之中最大的一次情绪崩溃。枪枪希望对方能有更多关于爱的表达,而对方却觉得自己用行动表达就好了,言语太过肉麻。对方面对枪枪的崩溃更不知所措,就在独自思考了几天后突然提出了分手。 00:18:31 虽然两人相差13岁,但在和对方相处的过程中枪枪并未明显感受到很大的代沟,并且对方的稳定可以给现阶段正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枪枪提供很多安稳感,对方在最开始也会给枪枪手工制作小礼物来弥补枪枪童年的遗憾、即便第二天有工作也会坐夜车到枪枪的城市只为见她一面……这些都足以让枪枪动情。但反而是枪枪在面对专业和未来工作选择的问题时,对方显得无法共情甚至有些冷漠。作为同一个专业且提前步入社会很多年的前辈,却无法理解枪枪现阶段在工作和未来上都很迷茫的心情,枪枪也因此感觉失望……好像他一直都只在考虑自己,从未考虑过“我们”。 00:33:03 面对社会地位更高、人生阶段更向前的伴侣时,他的社会形象和私人情感,我们究竟喜欢的是哪一个? 00:37:48 对方拒绝对枪枪表达爱,也许是“大男子主义”在作怪。虽然他平时隐藏得很好,但还是能在很多行为和思想观念的细微处窥见他对自己作为一个“年长的成熟男性”的要求,总将自己放在高位去指点枪枪现阶段的困惑和人生选择,看似给了枪枪自由发展的空间,实则这却是一种“强迫性自由”。 00:55:00 我们会在伴侣的身上投射很多自己对人生和未来的想象,当对方身上有一些我们想要拥有的特质时,我们就会对这个人感到痴迷。所以跳出来看,这段关系的结束对于枪枪来说也许是好事,反而给她的未来打开了更多扇选择的大门,可以遇到更适合自己的人、成为更想成为的自己~ 【概念小tips】 · Loving Bomb(爱情轰炸) 指通过密集的情感表达快速建立情感联结的行为模式,其核心特征表现为短时间内高频次的情感输出。这种行为既可能成为情感操控的潜在手段,也可能是特定情境下的自然情感流露,具体性质需结合行为动机和后续发展综合判断。 主要有以下三个维度的表现: 1.情感强度异常化:施动者会在关系初期阶段突破常规社交节奏,通过二十四小时高频联系、夸张的赞美语言、超负荷的情感关注等方式制造“灵魂伴侣”假象。例如在相识三天内即作出“你是我命中注定的人”等超越关系阶段的承诺。 2.物质投入超常规:伴随情感输出往往存在超出正常交往范畴的物质赠予,包括贵重礼物、突发的旅行邀约、代付大额账单等。这种非对称投入制造出情感债务陷阱,为后续的操控建立心理优势。 3.社交圈层快速渗透:施动者会主动介入对方亲友圈,通过社交媒体连环点赞评论、主动结识对方亲友、参与家庭聚会等方式,制造关系深度发展的虚假印象。 · 专家盲点(Expert Blind Spot) 对方的行为很像专家盲点(ExpertBlind Spot)的表现,即在教育心理学中,专家往往忽略了新手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路径。他们可能跳过基础步骤,或者认为某些推理是“显而易见”的,从而无法有效指导学生。 主播按:感谢阿铭帮我纠正理论名称!我要表达的确实是“专家盲点”。我在节目里提到的“知识分子谬误”指知识分子在传播观念时可能出现的偏差或错误,主要表现为对复杂社会问题的简化处理和过度理想化思考。这与“专家盲点”有交叉的部分,但并不完全一致。是我的记忆出现了混乱。 · 强迫性自由 在当代家庭中,父母常以“尊重孩子选择”为名,实则通过沉默、失望或情感暗示,让孩子明白:只有符合他们期待的选项才是“正确”的。这种表面开放、内里控制的方式,比直接命令更具压迫性。 齐泽克称之为“强迫性的自由”——你被赋予选择权,却必须为结果负全责;若选“错”了,不仅失败,还愧对“自由”。而真正的自由,应包括质疑选项本身是否合理的权利。 简言之:当“做自己”变成一种义务,自由就成了新的枷锁。 【BGM】 Paper Hearts –Tori Kelly 【更多信息】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月亮纵队”,第一时间获取《爱情故事》播客的最新动态。我们每期节目推荐的书籍、电影,以及提到的重要理论,都会在“月亮纵队”公众号的推文中进一步讨论。快来与我们互动,分享你的感受和见解吧!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文案:阿铭 美术:太子 出品:月亮纵队

69分钟
99+
6天前

法医秦明:人群中闻到浓烈的杀虫剂味,要注意周围的人 | 天才职业190

天才捕手FM-最带劲的职业故事

大家好,我是猛哥。 今天节目的嘉宾是我们行业的前辈,著名作家法医秦明。作为故事生产者,秦明前辈十多年中出版了二十多本书,今年依然很猛,出了三本。 我们一直想搞清楚,这么狂热的创作欲望是如何产生的,这么多故事灵感又是哪来的? 2023年我和秦老师录过一期播客,当时他正在创作《燃烧的蜂鸟》,一个灵感来自于他父亲当年办案笔记的系列小说。 今年我们再次请教,秦老师又分享了一个创作方法,就是日常钻研单位内部发表的资料,来自全国法医同行的工作案例,在精进业务的同时也能获得创作灵感。 而且在创作上,他也不拘泥于国内的案子,最新出版的作品《超正经凶案调查·山海篇》就是一个讲述全世界各地案子的科普书。 今天节目里我们让秦明老师讲了很多他见过和听闻的奇案,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法医相关的细节都是来自于真实案件,我们一起听节目吧! 时间轴: 07:00 室内现场与户外现场 11:00 法医的脚印能看出来 18:40 闻味道破案 21:50 摇椅上的指纹 28:45 内部论文集 32:33 被捅死之前就被吓死了 48:00 把法医的眼睛带回家 52:55 爆炸案最难搞 嘉宾: 作家、法医秦明 主播: @猛哥天才捕手、编辑小旋风 剪辑: 一雪

60分钟
56k+
6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