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509.电影《我们俩》∶北漂女孩和房东奶奶之间的温暖情谊。

每文漫丽

①:影片的情感表现丰富且细腻,电影开场就展现了老太太独居的生活状态。 空荡荡的院子,她独自坐在门口晒太阳,屋内的布置简单陈旧。 ②:从隔阂到理解的情感转变,影片伊始,老太太和小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隔阂。 老太太嫌小马浪费水、用电,小马觉得老太太小气、唠叨。 ③:随着时间推移,两人开始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小马生病时,老太太煮了海碗姜茶,委托领居老太太送去; 小马为老太太布置房间,这些细节体现了她们内心开始接纳彼此。 老太太配合小马拍摄作业,面对指令虽然不理解但照做。 这一情节标志着她们之间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的缓和,理解在彼此心中慢慢扎根。 ④:后来小马因为毕业要搬走,老太太表面上装作不在意。 但当小马真的搬走后,老太太望着空荡荡的房间,那种失落和不舍溢于言表。 而小马在离开后也时常想念老太太,回来探望她。 这表明她们已经在彼此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形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依赖。 ⑤:影片的后半部分,老太太的身体逐渐变差,她开始健忘,行动也越发不便。这种衰老的呈现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最终老太太离世,小院再次恢复了寂静,这种生死离别带来的哀伤直击人心。 小马得知老太太去世的消息后,她来到曾经居住的小院,回忆起和老太太相处的点点滴滴,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种悲痛不仅是对一个亲人般的老人离世的哀悼,更是对那段温暖时光永远逝去的惋惜。 ⑥:现代城市中的情感冷漠,首要表现层面就是人际关系。 电影的开端部分,是女孩在冰天雪地里,穿过不同的胡同,找寻出租屋的场景。 这个场景在角度选取上,就力求客观化,避免极端的角度。 《认识电影》一书指出:现实主义的导演,通常会避免极端的角度。 喜欢水平视线的角度,约离地五至六尺,也就是接近一个旁观者的真正身高。 ⑦:影片中呈现出的微弱亲情,与男性话语强调权威性不同; 女性话语强调平等的立场,它的特质是情感。 特别是亲情,更是女导演的叙事话语中极为重要的。 陪伴战胜孤独,这部作品的时间结构,是按照一年四季的自然规律来表现的。即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⑧:戴锦华在《电影理论与批评》一书中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文化研究领域的文本分析, 其挑战性正在于发现文本与诸多社会因素的耦合过程, 呈现其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被赋予的不同意义,从而打开若干社会文化实践的场域和空间。 因而,我们可以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发现,电影《我们俩》在表现情感治愈的同时, 其实也是在呼吁对于女性,特别是老年女性的精神关爱。 ⑨:白描手法是一种简洁质朴、不事渲染的写作或表现手法。 在电影《我们俩》中,导演马俪文将这一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妙。 通过简洁的镜头语言、朴实的情节设置和自然的表演,勾勒出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 ⑩:电影《我们俩》配乐由窦唯完成,特色鲜明,为影片增色不少。画面与配乐是东方特色的呈现。 ⑾:在电影《我们俩》中运用符号学进行分析,可从人物符号、场景符号和季节符号三个方面展开。 ⑿: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是德国作家、诗人,1946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黑塞的《纽伦堡之旅》是一篇散文。在文中,黑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在纽伦堡这座城市的所见所感。 他穿梭于纽伦堡的大街小巷,古老的建筑、独特的城市风貌一一映入眼帘。 黑塞不仅关注城市的外在景观,更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传统的节日庆典,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文中,黑塞还将个人的情感与对城市的体验相融合,流露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作品风格与意义 ● 风格:黑塞的文字优美而富有诗意,在《纽伦堡之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跟随他的脚步一同游览纽伦堡。 同时,他在叙述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使文章具有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 意义:这篇散文不仅是一次对纽伦堡城市的记录,更是黑塞对文化、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一次深度探索。 它让读者能够透过文字,了解到纽伦堡这座城市的独特之处,也引发人们对于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重视。

76分钟
25
4天前

054 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历史,就是华人被歧视的历史

以读攻读

海关、边检、护照、签证,当今的世界有一套复杂而精确的移民系统。这一套移民系统曾专为排斥华人而打造,如今却遍布全世界。从18-19世纪开始,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人口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监管和控制,各国政府对待移民的态度和方式也在逐渐变化。 一方面是普通人对于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自由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另一方面作为权力机构载体的国家和政府总是试图限制这种自由。这种天然的张力造成了普通移民与各国政府之间持续的对抗和拉扯。这一系列因素叠加起来,塑造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边境管控体系。 前现代的移民是如何进行的?为什么华人移民备受歧视?美国《排华法案》如何为现代移民制度奠定基础?这一套移民制度又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本期节目将结合《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这本书,一起探讨移民的故事。 嘉宾: 游天龙 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国际移民研究学者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淘金的华工的漫画 时间轴: 00:03:10 在前现代,普通人是如何进行移民的 00:09:05 富兰克林对于移民的歧视 00:11:09 前现代被移民地的管理者如何应对移民 00:13:22 亚洲移民在美国受到歧视的现状 00:17:29 华人不喜欢移民的错误印象是如何形成的 00:21:02 为什么相比起其他地方的移民,华人移民受到更多的歧视 00:27:59 1882年的《排华法案》如何限制华人移民 00:32:54 清政府如何回应美国的《排华法案》 00:37:11 同为亚洲移民,日本人为什么没有受到和华人一样的对待 00:40:23 现代移民制度如何通过《排华法案》在全世界传播 00:43:43 当今世界各国为什么对移民的态度迥然不同 00:47:01 国家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对移民态度的影响 00:49:31 全球化退潮时期,移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排华法案》 涉及作品: 亚当·麦基翁《忧郁的秩序 : 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 艾明如《从苦力贸易到排华:淘金热潮华人移工的奋斗与全球政治》 19世纪在旧金山的华人洗衣店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Jon Allen - In Your Light 结尾: Eagles —— The Last Resort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64分钟
5k+
4天前

93 不再上行的双十一:消费降级?不,是消费清醒!我们的消费观迎来了毕业礼

畅所育言

“当Soso的妈妈说‘感觉钱变大了’时,我们突然意识到:这届双十一,我们争夺的不再是折扣,而是被折扣绑架的时间与心力。” 作为“双十一”话题的第三年回顾,Cece和Soso这次聊的已非购物攻略,而是一场关于“成年人消费观毕业礼”的真诚对谈。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 心态巨变:从“所有女生”的狂欢,到“非必要不购买”的冷静——我们的钱流向何处? * 价值重估:如何区分“使用价值”与“情绪价值”?为何我们开始坦然为“美丽的废物”和公务舱买单? * 团长底线:为何我们无法承诺“全网最低价”?在保健品和补剂推荐上,我们为何如此“吝啬”? * 行业洞察:直播间“低价”秘密?同一产品为何在不同平台价差巨大?(附渠道定制内幕) * 终极建议:在通缩感知下,如何守住自己的能量,做一名“清醒”的消费者? 「购物节的终极意义,或许不是将购物车填满,而是帮我们看清:什么才是生活中真正‘值得’的部分。」 互动话题:今年双十一,你为“情绪价值”买了什么单?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时间轴简介】 02:20 消费趋势变化:从物质占有转向服务体验 07:08 个人购物哲学:为情绪价值与生产力工具果断买单 13:47 团长选品心法:从“海选”到锁定“舒适区”品牌 15:48 “非必要不购买”原则的确立与实践 23:33 价值二分法:使用价值与情绪价值的权衡 28:28 体验消费观:为何公务舱、好酒店变得“值得”? 36:14 社群观察:理性消费成为群友共识 38:54 行业揭秘:渠道定制款背后的价格陷阱 41:43 团长底线:对保健品、补剂推荐的极致谨慎 45:25 总结:回归选品初心,不做“比价机器” 【本期主播】 Cece(@Cece育儿也育己),前投资人,现入局创业者/白羊/INFP/深圳/22.09&25.04👭 Soso(@sosochen),前互联网,现跨境业务探索者/白羊/ENFJ/厦门/23.03男宝

46分钟
99+
4天前

019天外:脱口秀演员上价值了完了完了

在哪都行

🕵️‍♀️【本期嘉宾】 天外,旅行博主,天外喜剧脱口秀俱乐部发起人。 🥐【收听指南】 00:00:06 天外喜剧主理人的摩旅与脱口秀之路 在大理录制了一期节目,采访对象是天外喜剧的主理人,一个曾经是摩旅爱好者并出过一本专门给粉丝的书的人。现在他正在大理经营脱口秀俱乐部,并进行演员招募和免费培训。 00:06:04 从观众到演员转变 天外分享了自己如何从观众转变为演员,以及第一次表演时的经历和感受。 00:15:33 旅行博主的财富与理想 物质追求上的低欲望,以及如何通过自媒体赚取了一些钱。目标是享受做脱口秀的过程并获得观众的快乐。 00:21:36 摩旅者与文学自学之路 从初中辍学、自学汉语言文学到最终放弃文凭的过程,以及坚持完成未完成事情的心态。所有专业只要用心学习都有益处,但最宝贵的是学习能力。另外,他还强调了脱口秀的本质是喜剧,即使思想深刻,也需要以搞笑为基础。 00:26:53 脱口秀演员的成长与观众反馈 首先,演员在舞台上的感觉随着时间推移会从紧张到渐入佳境,观众的数量也会逐渐增多其次,无论观众数量多少,甚至他们是否觉得内容好笑,演员都会全力以赴。此外,演员强调了经历冷场的重要性,认为这能帮助他们在以后的表演中更自然地应对。最后,每个观众的反应都是正常的,他们的笑与不笑都是对作品的个人理解和共鸣的表达。 00:31:02 脱口秀艺术的自我探索与表达 脱口秀艺术的学习和创作过程,强调了自我探索和表达的重要性。建议初学者先从技巧学习开始,逐步提升到能够用个人语言进行创作。 00:38:35 人生经历与社会变迁的反映 从工厂转行服务员,为节省学费进行自学的经历。描述了2003年到深圳打工的情况,以及珠三角地区的社会状况和治安问题。80后的童年记忆是饥饿,并表达了对农村现状的看法。 00:49:32 宅男日常生活与创作态度 平常的生活习惯、对脱口秀工作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创作方式。 00:56:00 歌曲:三线浮世绘/凯桑

59分钟
59
4天前

EP14: 与鲸鱼对视,被圣托里尼蓝治愈:在自由的边界,看见世界的两面

《南十字星手记》

夏日的欧美旅行延续到世界的尽头。 如果上半程旅程是笑声与糗事的合集,那么下半程,便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更深沉的对话。 从柏林大屠杀纪念碑的沉默,到圣托里尼万里无云的蓝; 从独立日的迪士尼烟花,到阿姆斯特丹夜色的真相; 我们走过了人类文明的繁华与伤口,也重新认识了“自由”与“生活”的意义。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见过清晨5点做普拉提的美国同事,也见过下午3点就下线的欧洲邮箱。 这趟旅行让我们看清了:自由有多迷人,就有多复杂。 欢迎收听本次欧美环球旅途下半场,一场关于世界真相的温柔探索。 {欧美旅行故事精彩继续:身临其境的文化与历史冲击} 01:47 德国不止有柏林墙:在大屠杀纪念碑前,读懂德国“永不忘记”(Nie wieder)的教育信念 04:33 你好,巴塞罗那!那座你那么爱的彩色王国,我终于也来啦 06:35 治愈系奇观:在圣保罗医院的粉红穹顶下,读懂《百年孤独》 08:53 圣托里尼的蓝与白:原来希腊国旗的颜色藏在海里和云间 {世界各地漫谈自由与远行思考} 13:44 第一次看到自由女神像,竟然不在纽约:带着宝宝打卡象征自由的她,才明白“自由”更像一种期望 16:29 独立日的迪士尼,梦幻背后是美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自豪 19:40 曼哈顿街头的惊魂与“雨衣事件”:笑谈中也思考自由的边界与代价 25:48 阿姆斯特丹的两面:白天的童话小镇,夜晚红灯区的真实心酸。 {各国生活方式大赏} 31:36 能量震撼:美国同事工作日5点起床做普拉提! 35:06 欧美工作文化差异:《艾米莉在巴黎》的自动回复,是真的 36:45 惊讶发现,我们心中的理想工作地居然出奇一致! 38:20 巴黎出租车上的眼泪:北非司机说“活得像个狗” 41:30 世界性格地图:哪里是E人乐园?哪里是I人天堂? 44:00 世界最宜居城市,不愧是那座“慢下来就幸福”的地方。 {旅途中,我们与世界连接的瞬间} 45:25 黄金海岸:与鲸鱼对视的瞬间,时间静止了 49:15 旅人的浪漫:用现场速写,捕捉一座城市的情绪 50:47 陌生人故事集:从奥兰多司机带我看世界最大麦当劳,到费城司机讲述珍珠港家族的记忆——原来每一段相遇都能让人更理解“生活的样子”。 也许我们旅行的目的, 不是逃离生活,而是回到生活—— 在不同的语言与文化里,重新发现自己温柔的模样。 听完这期节目,不妨也问问自己:你心中的‘自由’是什么模样?哪个城市,曾让你产生过‘想留下’的冲动?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的答案吧。 《南十字星手记》本期旅行特辑下篇, 最终我们发现,看过的风景、听过的故事、思考过的问题,都不会消失。它们沉淀下来,成了我们看待生活的新坐标。愿这期节目,也能成为你探索世界时,一枚温暖的路标。

57分钟
49
4天前

15.先睡心,后睡眼,关掉深夜大脑的单曲循环

我要问中医

睡不着不是你的错!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中医博士筱曦和偶尔失眠而不自知的小蕾,一起从中医视角解读,为什么你又累又兴奋?阳不入阴、心肾不交如何让你夜不能寐? 那些你没意识到的焦虑和思虑,如何偷偷消耗你的心神,让你在深夜无法关机? 失眠不只是心的问题,它与脾虚、肝郁、甚至胃不和息息相关。 节目最后我们也分享了从饮食、芳疗到穴位按摩的多种实用技巧,教你轻松告别深夜的思绪万千。 本期节目不仅是知识的分享,更是温暖的陪伴。 我们相信,睡不着不是意志力问题,而是身体发出的平衡信号。 让我们一起学习“先睡心,后睡眼”的智慧,从今夜开始,温柔地安顿好自己疲惫的心神。 本期主播:时一 嘉宾:筱曦、小蕾 后期:麦麦 1:37 累却睡不着?这是一种身心分离的状态 3:40 高中宿舍的内卷不眠夜,身处焦虑却不自知 5:25 睡眠的本质:人体阳气入于阴分 7:45 口干舌燥、阵阵烦热可能是心火在作祟 8:10 失眠的脏腑密码:不单是心的问题 12:35 特别关注:产后妈妈为何更容易失眠? 14:20 规律完整的睡眠对身体非常重要 17:17 吃还是不吃:晚餐过饱过晚,脾胃积食也会扰动心神 19:30 主动熬夜和被动失眠的恶性循环 22:50 虚烦不眠喝酸枣仁桂圆茶,忧思伤脾饮甘麦大枣汤 25:23 岩兰草 + 佛手柑,引导能量下沉,助力深度睡眠 33:08 搓揉后背膀胱经,能让孩子秒睡,成人同样受用 35:15干点喜欢的事,远比焦虑为何还不睡更重要 36:17 睡不着不应有负罪感,它是身体失衡的信号,而非意志力薄弱 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我要问中医 @元气筱曦 B站:@我要问中医 节目小助理:微信号wenzhongyi211

37分钟
99+
4天前

Vol.92 越来越像的城市里,我无法在CBD找到爱

破产书店

同质化的商场,充斥着喇叭声的街道,你本想穿越整个城市,结果只是在上方穿越了几条高架——当城市以“效率”为名不断重构空间,年轻人是否正在成为街角沉默的过客? 2025单向青年节,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主编沈从乐、摄影师樂子毅、建筑师何志森和「破产书店」主播小青一起来到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沙龙现场,从数据、影像、建筑与个人体验等视角,展开对青年孤独感的探讨。 一个堆满垃圾、人很难进入的阴暗街角,另一方面也是像避难所一样的空间,可以容纳一场成年人的痛哭; 一个在疫情期间进门借用厕所的外卖员,和他在半年后悄然送来的谢礼; 无处停车、被迫憋尿的网约车司机,走在街道、听着喇叭催促也觉得自己碍事的行人—— 嘉宾们从各自的生活出发,分享所见,勾画出他们眼中的当代城市:在忙于生存的社会,认识新朋友的成本越来越高,人和人之间出于自我保护必须保持边界感,也就意味着对彼此的生活漠不关心…… 环境把人切割成单元,算法加剧着孤独,我们还能用什么什么方式去建立链接?也许是每周出门吃几次饭,找到一条可以“冒险”的通勤线路,或者不赶时间的时候尝试坐几次公交? 本期「破产书店」,带来单向青年节的沙龙现场,听嘉宾从小小的街角聊起,回忆自己建起的城市地图和旅居时常去的街巷,提供城市边缘和摩天轮的新鲜视角;通过一小片草坪、一个基于爱好建立的小小社区或小区里的植物,看看城市和它的居民之间,还能怎样相互塑造。 |\👂到你会听到的\| 01:01一个可以容纳成年人痛哭的街角 08:38当城市商圈越来越趋同,真正独特的气质在于当地的人情和街道 16:33在今天的城市里,作为一个普通人很难感受到爱和尊重 23:52“她不知道该如何跟人产生连接,但她同时又渴望跟人产生连接,这是不冲突的” 31:11年轻人在现实中缺少表达的场合,只能退回到网上 39:12借厕所的外卖员,长期憋尿的网约车司机 44:53如何在一个新的城市搭建起属于自己的生活? 52:03去城市的边缘和高处,去重新理解中心 01:01:38有哪些小行动,可以让自己和附近建立连接? 01:09:10如果人文关怀消失了,那科技对普通人类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想说的话\| 如果你对这档播客有任何建议及想法,欢迎在各收听平台留言。 想来「破产书店」谈天的话,也可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 我们尽量做到周二上线。 小红书搜索「破产书店」,这里会发布一些节目之外的边边角角,当然也可以添加微信号:pcsd01,把你拉入「破产书店」听友群 出品人:于威 张帆 制作人:董晋宜 后期制作:猪猛猛、小青 商务:董晋宜 编辑:小青、小齐 片头音乐:刘蓄 视觉设计:阿晚

78分钟
1k+
4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