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欢迎收听阳谋开源第15期。 为什么越追求「不被利用」的人反而越容易被调用? 所谓被动人生,本质是主体性未被激活的能量洼地。当个体缺乏核心目标,其注意力必然被他人议程填满,这解释了为何段永平「胸无大志」反成商业传奇。 🌟高光时刻 • 能量守恒:利己主义者的超额收益必催生颠覆性利他力量 • 黑洞理论:未被目标吸纳的精力将异化为自我怀疑 • 「饥不择食的从来不是野心,是存在感焦虑」 • 肉身即防火墙:20项目压力测试=筛选真实心流 破解之道在于同步建设身心: ⏰时间轴 00:00:20 无目标者为有目标者服务:历史规律 00:02:38 目标幻象:有目标≠迪士尼快速通关卡≠世界让路 00:05:37 向下收编术:让身边人为你目标服务 00:12:47 利他本质:不站在大多数人利益的反面 00:16:41 蒋中正:利己主义终被欲望反噬 00:22:31 平台悖论:制造躺平却孕育阳谋空间 00:27:33 身体资本论:好身体=20项目vs2项目 00:29:19 效率银行:健康者年测5项目的秘诀 00:34:36 阳谋实践:断舍离修炼抗扰心力 00:39:51 人性底线:实现目标别忘把人当人 00:43:37 自媒体真相:敌人只有不专注的自己 00:45:58 沟通经济学:稳定量+长期=双赢 本期内容脱胎于会员内部分享 Bgm: 相许-胡小鸥 隔河相抱-陈其钢 【加主播微信】 欢迎各位朋友添加我本人微信号:crystallsr865,备注播客即可,欢迎链接。 购买阳谋电商好物、年度会员、1v1咨询、成长社群等
刚读完一篇短视频研究,71项独立研究,10万参与者。 数据很直接:刷得越多,注意力和自控力越差。压力和焦虑的关联也很明显。 但有几个发现挺意外: 使用时长其实不是关键。成瘾模式才是。 就像喝酒,你说"喝了三小时"没什么信息量。但说"停不下来",问题性质就变了。 短视频也一样。怎么用比用多久重要得多。 还有个现象:在多个平台之间跳着刷(TikTok、Reels、Shorts都用)的人,心理健康状况比只用一个平台的更差。累积效应更强。 年龄不是保护因素。青少年和成年人的表现几乎一样。 最意外的是,没找到和身材焦虑、自尊的明确关联。可能是因为现在内容太多元了,你既能刷到完美身材也能刷到反身材焦虑的内容,相互抵消了。 当然,这些都是相关性,不是因果。也可能是本来就焦虑的人更容易被短视频吸引。 但关联性摆在那,跨平台、跨年龄、跨文化都一致。 无限滚动的设计就是数字老虎机。每次下滑都是拉杆,大脑在等那个多巴胺时刻。
⚠️「你的营销技巧,正在成为AI的训练数据!」当Sora能生成完美广告,营销人凭什么不被淘汰?——本期解剖AI时代的营销残局:在算法统治的时代,为什么「不会讲故事」的品牌活不过三年?两位营销鬼才撕开AI时代终极生存法则:当算法透明化成为标配,你的「故事剥削力」才是核武器!今天用特斯拉/马云真实案例,揭秘如何用「非理性武器」对抗机器霸权? 👉隔壁付费课程《创业大败局》第一季上线啦!百万学费得来的12条创业死亡法则,分享给你! 👉点我跳转付费节目 《创业大败局 | 第一季》 💗截至当期,隆重感谢累计赞赏榜单TOP3的听众👑「 Rainnh 」🥈「 rapheal比较二 」🥉「 哈哈哈哈的哈哈哈 」,所有的赞赏都将会作为我们的节目营销支出,让我们彼此可以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更多臭味相投的同伴一路向前、无问东西。 我们相信:一个人的力量固然渺小,但一群人的思考足以改变潮水的方向!感谢你们让我们成为了平台赞赏最高&增长最快🥇的节目之一。 🕰️ 本期对谈的是两位营销行业实战派CMO,他们是: —夏翰杰:超级内容CEO,营销策略专家,前中国500强品牌副总,上市公司营销顾问,专注整合营销与行业趋势研究,擅长拆解商业底层逻辑,多次操盘新消费品从0到亿。 — 周龙:中国营销100人,中国广告年度最佳CMO,中欧EMBA,金狮奖/金投赏评委,美特斯邦威前CMO(投资奇葩说,操盘品牌3亿至100亿),UOOYAA CEO(操盘2亿到4亿),AKCLUB CEO(操盘6000万至上市)。 📢核心理念 逆AI生存法则:在机器最强处认输,在最弱处决战。 故事剥削链:好故事能榨取100倍溢价。 真相无用论:消费者买的从来不是事实,是幻觉。 📢关键策略 掌握「圣经结构」:制造焦虑→放大恐惧→给出救赎→神迹验证(参考宗教传播)。 打造「非对称武器」:专攻AI的认知盲区(身份焦虑、死亡恐惧、社交货币)。 实施「感官劫持」:把技术指标翻译成多巴胺语言(如「时钟级精准」电机)。 📢实战建议 建立「反AI」素材库:记录所有让团队哭/笑的非理性瞬间 训练故事肌肉:每天用西蒙黄金圈重构1个产品介绍 劫持文化符号:把技术参数翻译成「潘金莲野史」式叙事 📢金句点睛 「所有理性营销都是给AI打工,感性诈骗才是人类专利。」 「所有理性的尽头,都是故事的起点」 「在硅基文明黎明前,最后的碳基武器叫」故事炼金术」。」 「在算法霸权时代,最后的护城河是『非理性共鸣』」 👀AI总结:AI时代的营销本质是「造神运动」。用算力当垫脚石,用故事建巴别塔,从潘金莲污名化到特斯拉火星计划,真相是:人类宁愿为精心编织的谎言付费,也不愿面对赤裸的真相。 💿 时间戳: 00:01:40 营销业地震:AI广告决策掀翻4A公司百年基业 00:04:29 智商鸿沟危机:北大研究证实AI加剧认知阶层分化 00:06:19 搜索引擎骗局:100篇假文炮制「世界最帅」闹剧 00:13:56 数据炼金术:500样本推演200万规律的AI神迹 00:19:32 记忆筛选器:人类大脑为何只留存叛逆故事? 00:24:42 马云叙事魔法:「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洗脑公式 00:29:50 真相厌恶症:潘金莲被黑千年揭示的认知偏差 00:32:22 阿里江湖录:武侠花名制打造的企业文化护城河 00:37:58 科技浪漫主义:能洗玫瑰不散瓣的直驱电机传奇 00:44:55 女性消费密码:拍照>芯片的手机市场性别差异 00:47:28 非洲视觉霸权:传音手机用夜拍征服黑色大陆 00:50:10 特斯拉狂热:175万预定背后的饥饿营销神话 00:51:41 星际资本主义:马斯克火星移民的商业叙事革命 00:54:38 慈善营销范本:熊爪咖啡用孤独症故事收割爱心 00:59:08 故事操纵学:从制造焦虑到使命召唤的传播链
网络上对 “作风问题” 的道德审判愈演愈烈,动辄 “浸猪笼” 式的批判,实则是对现代婚姻的误解。 婚姻的本质早已从传统的 “人身占有”,演变为现代社会的民事契约,核心更多指向财产安排与责任义务,而非绝对的性忠诚。 不同阶层、不同境遇的婚姻,对忠诚的定义和需求千差万别 —— 顶层的利益联盟、底层的现实妥协、中产的执念坚守,背后都是人性与现实的复杂博弈。 用单一道德标准绑架他人,不过是返祖式的偏执。我们该少些嫉恶如仇的批判,多些对人性晦暗的悲悯,正视婚姻的多元真相。
本期节目主题为“低利率市场下的理财替代攻略”。主要探讨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面临的理财挑战与应对策略,特别是理财收益下降背景下的理财替代方案。 本期嘉宾: 《大可不必》主播-敏姐 ,卡卡同事:穆勒 一、背景与市场现状 * 低利率与理财收益下降 去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十年期无风险收益率跌破历史低位,来到了1.6%左右。去年的理财收益应该是非常可观的,今年十年期无风险收益率截止到上周末年内上行了3.74%,这直接影响了债券的资产价格和我们持有的理财产品的收益。 * 影响路径:我们知道国债收益率和债券价格是一个反向关系,国债收益率的上行意味着债券价格的下跌,而理财产品大部分是投资于债券这个资产的,因此债券资产价格的下跌就意味着理财收益的下降。 *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正式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三季度)》,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理财市场呈现出鲜明的“收益降、规模增”格局:单季理财收益1792亿元环比微降,新发开放式理财业绩基准跌至2.08%,但全市场存续规模攀升至32.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2%;投资者数量突破1.39亿人,同比增幅12.70%。 * 核心矛盾:理财收益率下降,为何规模反而扩张? 二、关键问题探讨 Q1:为什么理财收益率下降了,反而规模扩张了? 结论:主要受“存款搬家”效应驱动。 * 存款利率持续走低,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导致存款吸引力下降; * 理财虽收益下滑,但在“比价效应”下(差中选优),仍是比存款更优的选择(并非理财收益诱人,而是存款利率太低),资金需寻找去处。 Q2: 2.08%的收益率,能否满足家庭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 * 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胀水平:当前物价涨幅极低,2.0%左右的理财收益率尚能勉强维持购买力; * 但若未来通胀回归温和区间(如历史平均水平),此类收益将无法阻止财富缩水; * 引入“真实生活成本(个人M2)”概念,对比生活成本与负债成本,强调单纯依赖低收益理财难以应对长期通胀压力。 Q3:什么是理财替代?替代的是哪部分资产和收益? * 理财替代的定义:在传统银行理财(如保本或预期收益型产品,年化4%-5%)逐渐消失后,寻找其他资产组合来替代其收益或风险特征; * 传统理财底层资产:以债券类为主(如货币类资产、国债、地方债、债券基金等),收益主要来自债券稳健回报; * 理财替代的目标:通过配置更多元资产(如商品、对冲工具、股票等),利用不同资产间的低相关性,构建夏普比率更高的组合,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增厚收益; * 核心思考:理财替代的本质是明确“替代风险”还是“替代收益”:若仅替代风险(接受低收益),可选择普通R2理财产品或存款; 若目标是替代收益,则需承担相应风险(不能再奢望“保本”),需系统化投资思维(引用芒格:“投资绝非易事”); 最终逻辑:用配置的确定性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帮助投资者留在市场中,而非追求抄底。 Q4:落实到具体的策略和产品?我们目前实践中是如何配置的? Q5:观察到的管理人普遍行为——降波动,如何实现?使用哪些工具? Q6:落地情况:大部分客户处于逐步接受、慢慢转变的过程中 三、总结与启示 * 当前低利率环境倒逼投资者重新审视理财目标,单纯依赖传统理财已难以满足资产保值增值需求; * 理财替代不是简单“找更高收益的产品”,而是需明确自身对风险和收益的诉求,通过多元化配置(如股债结合、另类资产等)平衡风险与回报; * 投资者需放弃“保本高收益”的幻想,理性承担风险,同时借助专业顾问的配置建议,用系统性策略应对市场波动; * 核心逻辑:理财替代的本质是通过科学配置提升投资组合的性价比(夏普比率),帮助投资者在低利率时代“留在场内”并实现长期目标。
今日新闻关键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游! 北戴河老虎石海岸线喂海鸥 联峰山秋天的童话,慢下来,吸满氧! 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非常期待你的留言! 制作团队 主播:宝女 剪辑:宝女 文案:宝女 《俗女来了》播客频道你可以在小宇宙/Apple播客/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播客同步听到。
说起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体育大学,往往会有些关于他们的传说,比如财大“卷”实习、上体大都是体育生等等。那在这两所高校就读真实的体验是什么样的?两所学校的学生又是如何体验杨浦的。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的两位嘉宾在校的经历有些不同,比如刘艺雯担任过学院学生会主席,汪煜洋参与过网球大师杯等赛事的志愿者工作,但她们又有些共性,比如都在距离学校不远的大厂——耐克和字节实习过,而且在运营播客、小红书等自媒体过程中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来听听她们生活在杨浦的故事吧。 时间线 07:33 在财大重新规划大学目标 18:18 在上体大各类体育赛事的工作收获很大 22:28 在学校20分钟步行范围内的耐克和飞书实习是什么体验 30:43 课后闲逛江湾体育场,也学会了玩滑板 31:51 和财大MBA明星老师一起做播客 38:34 特别的上海东北片区高校跨校辅修项目 40:56 在大学期间运营自媒体的收获 节目中提及的地点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体育大学绿瓦书店 上海体育大学绿瓦大楼 江湾体育场 大学路 耐克和字节所在的大创智 嘉宾 汪煜洋:上海体育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士,英国巴斯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硕士,供职于安踏集团可隆品牌,《请回答「阿拉斯加」》播客主播 刘艺雯: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目前在食品行业从事品牌相关工作,曾参与制作播客《问道777》 关于节目 《生活在杨浦》是一档关于城市空间与人的节目。在节目第二季中,我们将聚焦杨浦的青春校园和音视频产业,将通过各大高校师生和各领域内容创作者的人物故事和城市观察,描绘杨浦产业动能转换和大学之城的独特魅力。本节目由小宇宙出品。 总策划:杨小荣 制作人:王越洲 制作团队:肖雄、杨芮 剪辑:辉子
本期是我们的恋爱周年特辑!(7周年传送门:VOL.004丨七年之痒,痒了没有?/8周年传送门:VOL.030丨通讯录情侣在一起8年算很久吗?) 最近,因为小红、小蓝在应用商店下架,圈子里掀起了一波讨论。我们感受到很多人都陷入了一种负面情绪。 作为两个独立的彩虹个体,从意识到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样开始,到我们一起走过9年,其实都经历过一些「阴影时刻」,无论是公众范围的,还是我们自己个人的。 我们所身处的世界,确实远没有想象中那样包容。我们时常经历「阉割」,我们也在自我「阉割」。但此时此刻,我们还是想要发出一些声音,哪怕这个声音很微弱,但那一定是你们中的一部分人也曾经历过的时刻。 本期提到: 【书】李彬《小小小小的人间》 【影】电影《西虹市首富》《同甘共苦》、美剧《同路人》 你将听到: 1. 第一次出国,我终于敢在公共场合牵你的手 2. 你们出去住酒店,订标间房还是大床房? 3. 医生告诉我,通讯录是可以被治愈的 4. 妈妈成了我不敢出柜的最后一根稻草 5. 电影给同性伴侣AI换头,比邪教还离谱 6. 我们受到最多的网络暴力,来自圈内人 7. 一位彩虹妈妈的留言,让我差点泪腺失禁 8. 小某书被封,是不是我们就该生活在阴影里? 9. 分享我们为对方准备的周年礼物 10. 彩蛋环节,一份小小的快乐送给大家 其他平台:小红书丨抖音丨B站丨王小二要闯闯、微信公众号丨种太阳的老王(不定期分享视频版的播客cut、播客及生活衍生,欢迎关注交流) 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Apple播客、QQ音乐、荔枝APP
终于更新啦🎉 本期我们邀请了身边的高能量女孩「花花」来做客,大家可以听听高中低三种能量的人是怎样一个不同的生活节奏吧~ 本期你将听到: 00:35 有朋友来做客啦!我们欢聚西安! 02:42 高能量女孩的一天从早晨5点半开始?! 19:20 我们的能量恢复能力大不同 25:07 好的家庭环境是一辈子的财富呀! 33:48 当高能量被“妖魔化”,我不愿被贴上这样的标签! 41:14 中能量的JJ很享受现在的状态 45:40 花花在瑜伽和冥想中找到平静 50:30 靠谱在旅行中慢慢知道自己在找什么…… 52:34 为什么我们会聊到谈恋爱啊,哈哈哈?!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收听!! 欢迎点赞、留言、收藏我们的节目 -❤️- 🎵本期音乐🎵 这个世界不能没有你——陆虎 热爱105°C的你——阿肆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苏靠谱 @真真GoodgirlJJ B站:@靠谱不加糖(虽然停更但也欢迎来参观~有好看的Vlog可以考古还有超棒的穿搭视频呦!)
好吃的,好用的,统统被种草!听到流口水的话就自行解决!!还有一些生活小技巧的分享~听不了吃亏,听不了上当哦~ 主播:晓慧/大门/三金/天霸 嘉宾:苹果
是否经常刷了半天手机却想不起看了什么?每次微信提示都让你分心?收藏的健身视频从未开始?这期播客我们聊聊当代年轻人的注意力危机,将分享: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总被朋友圈、短视频偷走?这种习惯如何扭曲时间感知、剥夺思考能力、扼杀行动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带来了三个立即可行的注意力回收方案——从设置手机提示到寻找心流状态,帮你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重新找回专注力与生活掌控感。 【你将听到】 01:38 注意力分散的三大原因 * 被动放松:工作间隙或空闲时,将“无脑刷手机”作为最便捷的休息方式 * 窥探他人生活:感觉自身生活单调,转而通过朋友圈、社交媒体关注他人动态 * 信息焦虑:习惯性查看微信,期待他人联系,陷入“查看消息-刷朋友圈-刷其他平台”的循环 05:19 注意力被分散去了哪里? * 一些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注意力被各大平台瓜分 08:27 注意力分散的四大危害 * 时间感知扭曲:在刷手机时感觉不到时间流逝,造成大块时间浪费 * 价值观受影响:易被网络“滤镜”下的美好生活误导,产生不切实际的向往与焦虑 * 思考能力退化:依赖电影解说等快餐信息,丧失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的过程 * 行动力丧失:习惯于“收藏即做过”,想法很多却难以付诸实践 16:02 如何收回我们的注意力? * 重心回归自我:减少关注他人,并回归自己的生活重心 * 主动隔绝噪音:关闭非必要的信息推送,按自己的节奏处理信息 * 刻意练习专注: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找到并沉浸于心流状态,逐步提升专注力 23:42 结语:在20+的年龄阶段,我们一定有比刷手机更重要、更能实现自我成长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投入宝贵的注意力 【主播介绍】 成成,《二十而已Beyond Twenty》创始人,生活中的P人,工作上的J人,拥有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仍在自我探索的路上。 布兰迪,《二十而已Beyond Twenty》创始人,思维跳跃的水星人,善于交流和总结,目标是物理意义上的星辰大海。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