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的悖论:被培养的卓越,还是被选中的卓越?

实验品626

“追求卓越”,是衡水中学的校训。 无数人在这里度过了高度相似的三年,却走向了极为多样的人生。 本专题《追求卓越》,邀请来自不同年代的衡中校友,分享他们的记忆与选择。 在这些故事背后,你不只能看到个人的努力与挣扎,还有时代脉搏与教育制度的烙印。 我们想要追问:卓越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名校的代名词,还是更广阔的人生价值? 如果你也曾被“卓越”二字所定义、激励或困扰,欢迎订阅我们的播客。在这里,和我们思考成长的代价,并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本期嘉宾】 润奇:衡中文科实验班出身,社会学本硕毕业,曾在互联网大厂工作,如今又重回高校继续读博做研究。他说自己是标准的小镇做题家,但他也用社会学视角去解构衡中与外界舆论。在他看来,衡中是一种放大器和精英共同体,衡中的问题与价值都需要放在更大的社会背景里去理解,而不只是简单的妖魔化或者神话。谈到追求卓越,他给出的标准是追求自己定义的卓越,而不是PUA别人或者被社会评判体系所困住。 【时间轴】 第一部分:背景与高中生活回顾(00:07–22:52) 00:07–01:57 嘉宾介绍:润奇,衡中2011–2014年文科实验班,社会学本硕,现为博士生 01:58–06:51 衡中与二中区别:本部 vs 二中管理模式差异 06:52–09:53 分班制度与竞争环境:实验班、文科班竞争生态 09:54–16:02 高中早恋经历:在高压环境下的情感与纪律冲突 16:03–17:52 师生关系:班主任送面故事,老师责任感强 17:53–20:25 高中生活节奏:自理能力强,与父母联系少 20:26–22:52 高中状态:自控力强,体重下降,精力全投入学习 第二部分:对衡中模式的反思与社会背景分析(22:53–44:56) 22:53–26:50 大学初体验:从河北到广州,两极心态变化 26:51–30:41 对衡中现状看法: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 30:42–33:36 衡中是“放大器”:优秀者会更优秀,非决定因素,衡中是把一堆金子攒到一起了 33:37–35:47 网络舆论中的衡中:幸存者偏差与痛苦叙事,只是在放大心中真实的自己 35:48–40:34 自我认同形成:“只有我自己能决定我是谁” 40:35–44:56 小镇做题家的社会学定义:城市化与教育资源不均的产物 第三部分:教育价值、社会转型与未来展望(44:57–01:06:45) 44:57–48:40 高考价值再思考:阶层流动功能减弱 48:41–52:44 职业教育与强基计划:教育分流的未来趋势 52:45–56:00 小镇做题家标签的演变:从自嘲到贬义 56:01–59:07 成功学批判:单一评价体系的危害 59:08–01:01:30 追求卓越的真义:追求自己的卓越,而非逼迫他人 01:01:31–01:04:18 高考志愿功利化:批判“每分必争”的填报逻辑 01:04:19–01:06:45 社会学价值:解救心灵,理解结构性问题 【结语】 和润奇的对话,像是一次在时代洪流中的打捞。我们从润奇的个人史出发,打捞起关于衡水中学的复杂记忆、关于“小镇做题家”的深刻剖析,也打捞起我们每个人在教育这条急流中,曾感受过的压力、困惑与挣扎。 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社会学透镜:衡中不是孤立的奇观,而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放大镜;卓越不是单一的标尺,而是属于每个人的、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当我们理解了背后的结构性力量,或许就能对自己、对他人多一份释然与宽容。 教育的目的,终究是成就丰盈而完整的“人”。愿我们都能在各自的轨道上,追求自己的卓越,而非被他人的卓越所定义。

66分钟
99+
6天前

18.内地企业出海 香港能做什么

港澳新鲜事

近年来,地缘政治、中美贸易摩擦、经济下行、内卷式竞争等诸多内外因素,让内地企业发展遇到很大挑战。很多内地企业尤其是大湾区企业纷纷寻求开拓海外市场。那么在内地企业出海过程中,香港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呢?本期聊聊这个话题,我们将分析港府支持内地企业出海具体政策、措施和成效,对比新加坡来说香港优势是什么、历史上香港缘何成为出海首选、未来面临挑战,最后也会结合调研情况为政府、企业、中产、专业人才分享一些建议。 【金句】 * 2023年至2025年9月,累计已有1400多家内地及海外企业在港落户,其中超300家为内地企业,给香港带来1940亿港元投资、创造2万个就业机会。 * 内地企业出海面临4大痛点——跨境资金流动、海外法律合规、市场文化差异、国际人才缺失。 * 香港的跨境金融优势、对接海外的法律优势、品牌推广开拓海外的网络优势、多元化的人才优势相互叠加,使其成为内地企业布局全球的首选跳板。 * 过去40多年,内地企业借力香港“走出去”的历程,是一部合作共赢又充满曲折的商业出海发展史。 * 香港和新加坡同为国际商贸枢纽,各有千秋。香港的优势在于与内地同根同源又融通世界,在金融、法律等专业服务方面更能满足内地企业所需。而新加坡胜具有在中立稳健的国际形象、政策灵活性,也是开拓东南亚市场桥头堡。 * 未来,内地企业出海将面临外部有风浪、内部有短板的局面,外部有地缘政治、技术壁垒、汇率风浪,内部则有管理、人才、风控的短板。 【现状梳理】港府支持企业出海的措施和成效 02:58 【原因分析】香港缘何成为出海首选 17:28 【历史回响】历史以上香港支持企业出海的举措 36:25 【机遇挑战】企业出海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46:00 【对策Tips】为政府、社团、中产人士的对策建议 53:29 【音频平台】小宇宙、苹果Podcasts、喜马拉雅、微信音频 【合作联系】如需相关研究文稿或沟通合作,可联系@研究小助理 * Email:[email protected] * 企业微信:13302553957

63分钟
99+
6天前

159.要精明,要善良,要解决问题

蜜獾吃书

要精明,要善良,要解决问题,要有社会思维和风险规划。这才是真正的个人成长。 今天跟大家来聊一部兼具实用性和故事性的非虚构作品《事已至此,走保险吧》。 这是一本朴实的小书,它的出版实在我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读完也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什么叫“打破信息差”。 ※ 虽然怀着偏见和抵触,作者阿剑还是在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了保险公司的理赔部,成为卡夫卡的同行,开始了用调查、计算和金钱去修补他人人生的职业生涯。在这段日子里,他见识了人间百态,江湖沉浮,生老病死。他为车祸全责的外卖员出险,替横死者家属理赔,用赔款支持患癌妈妈打离婚官司,为洪水过后的小企业送去一线生机。这里有冷冰冰的条款和商业考量,也绝不缺乏人性的闪光;有的是自私、谎言、背刺,也满是情义、理性和善意。 书中除了讲故事,还分享了很多相当有用的“冷知识”。比如,借款人意外险、熊孩子险,或许就能让不少人相见恨晚,大叹怎么早不知道还有这个东西!还有如何通过投诉拿捏保司,什么叫做通融赔付,保险黄牛有多么危险,以及一些“懂的都懂”的潜规则。 归根结底,若没有对人的关怀,保险又是个什么东西? 可保险,因为是对“失去”的救济,又永远伴随着一声叹息。 希望这些亦庄亦谐的故事能给大家带去一点启发,和安慰。 祝平安 本期节目由小雨伞保险经纪特别赞助播出 小雨伞,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千万用户选择,经纬、红衫投资,通过遴选、独家定制方式连接平安、国寿、人保等优势产品,帮选帮赔,理赔最快2分钟到账。 �小雨伞为大家准备了两个「独家福利」: ① 原价68元,限时1分钱,即可享受专业保险1V1咨询服务 咨询链接戳这里�https://www.xiaoyusan.com/shk/wkpage/mid/index.c0b283_2023002136.1.html?eva=2023002136 ② 前往「小雨伞」公众号,后台回复【蜜獾吃书】预约咨询的同时,即可投保一份免费的1年期女性防癌险 � 保额10000元 � 16-65周岁可领 � 能保障乳腺癌、宫颈癌等7种女性高发癌症,确诊即赔!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mihuanchishu (仅限商务合作方) 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还可关注@蜜獾吃书的晴总 在抖音、小红书的账号,或微博@李八斗,进入粉丝群 鞠躬! 进微信群聊请扫下方二维码,加小助理微信,会把您拉进群里:

95分钟
15k+
6天前

Vol18.开餐厅 vs 关餐厅,焦虑还是摆脱虚无主义?

边读边吃

(本期话题虽然略严肃,但也很好笑。) 这几年餐饮行业情况比较严峻,大环境下大家的消费能力有变化,消费观念似乎更加理性和趋于保守。看到一个数据,2025年上半年有161万家餐厅关店,就相当于每天有超过8800家的餐厅闭店,但同时新增的餐饮门店有159.9万家。 所以这期我邀请了两家餐厅的老板,准确地说是一家新开餐厅“庐LÚ”的老板卢师傅和一家已经关店的餐厅“Ghouse”的老板郭老师,请他们两位来聊一聊餐饮创业。 他们两位的性格和开店观念反差很大:一位是曾经的媒体人跨界创业,洒脱且理想化,虽然餐厅关了,但郭老师觉得自己收获了朋友、经历和可爱的回忆,有这段体验已经足够;而卢师傅作为技术派主厨创业,在开业五个月的焦虑与忐忑中恪守责任,希望餐厅能好好活下来,慢慢积累,对各方有交代。 而聊到最后,他们俩又好像获得了对方的视角,务实的卢师傅说把这次创业当成一场体验,为自己,很充实;曾经的“虚无主义者”郭老师觉得一天做一顿饭、摞好自己的鱼池是目前生活中很重要的事。 【本期嘉宾】 卢 波:@小红书厨师Rober 庐LÚ Riviera主理人,前黑珍珠、米其林西餐厅主厨 郭老师:Ghouse吉屋老板,曾经的时尚杂志主编 【选喜欢听的】 02:27 请来了两位餐厅老板聊创业,一家开店,一家关店 05:44 被厨师朋友们推着走的勉强生意,开餐厅完成了对餐饮的认识 08:40 被鼓励,13年打工生涯后想要体验一次为自己开店 12:04 焦虑:初期成本失控、找人困难与六个月只休1天的压力 16:30 洒脱:不讲故事、相处愉快有人情味的“家”,但最后也许心气散了 25:57 不排斥做宣传,保持对外输出,目前希望餐厅好好活着 30:39“安全感”与“创意感”的平衡,希望时间沉淀出客群 30:39 与厨房的关系: 从亲密到有距离vs朋友和“伴儿” 48:00 吉屋的那些“无用”活动:乐队演出、桌球比赛、图书分享、哲学沙龙…… 51:00 对团队没有焦虑,“成都厨师收容中心” 55:58为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时候,就摆脱了虚无主义 【封面图片】 Ghouse餐厅 【本期音乐】 片头BGM:HONNE - Lean On Me 片尾BGM:HONNE - HAPPY DAY ————————————————— 这是一档分享食物,以及食物图书相关话题的播客。主播是王某某,一个饮食烹饪编辑,她想用吃和阅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如果你刚好听到了这档播客,那一定是冥冥之中,食物的力量。 公众号|小红书:边读边吃 策划|制作|编辑:王某某

63分钟
99+
6天前

EP58 | 去趟克罗地亚,到底需要多少运气!

1半1半

主播:虾仁 嘉宾:水果、给力 本期节目邀请刚从克罗地亚旅行归来的两位小伙伴,她们带着一身的阳光、海风和一肚子的笑泪故事,和我们分享一个超越攻略、活色生香的克罗地亚。 从杜布罗夫尼克的古城石板路,到扎达尔的浪漫日落与海风琴;从《权力的游戏》取景地打卡,到哈瓦岛的手作小店;从爬楼梯爬到“怀疑人生”的住宿经历,到误打误撞的面包盲盒惊喜……这是一场笑中带泪、无比真诚的旅行实录,无关精致,只为那份在路上、鲜活滚烫的生命力。 🕒 时间轴 01:35 为什么选择克罗地亚?最初的印象与期待 05:10 杜布罗夫尼克:君临城已经商业化? 11:02 打卡《权游》取景地攻略:跟着拍就行? 15:48 旅行运气大考验:飞不过去的“结界” 23:11 斯普利特:少有的城市感&跳岛游中转站 27:09 戴克里先宫防骗指南:那个专坑亚洲脸的“皇家士兵”,我们差点中招 29:18 美食吐槽大会:除了咸和酸,还有35欧一根的“天价章鱼须” 35:01 打工人旅行实录:带着电脑游欧洲,在杜城开会的“福报” 42:58 盘点欧洲交通“坑”:火车晚点、令人迷惑的公交系统 47:15 签证与住宿陷阱:申根签取消、Airbnb被坑经历 53:13 干货分享:住宿建议、石滩提醒、日落航线推荐 58:37 克罗地亚必去小镇:哪个小镇让我们想立刻二刷? 01:02:15 旅行账单大公开:14天如何花出性价比? 🧳 旅行干货 🏰 杜布罗夫尼克住宿建议选“平层”,避免爬坡爬楼梯 🚢 哈瓦岛返斯普利特船班(17:30)可免费看绝美日落 🚗 租车建议对比整体行程,单日租反而不划算 🍞 欧洲“面包盲盒”每晚打烊前可低价购入 🎭 戴克里先宫士兵合照会索要高额小费,可“装傻”跳过 🏖️ 克罗地亚海滩多为石滩,建议穿鞋下水 📱公交查询需用当地APP,谷歌地图不准确 🛂 申根签证取消需提前3天,否则服务费不退 🚂 奥地利火车有多个公司,注意车次与车身标识 🎁 年轻人很爱的创意小店 🎵 BGM 《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主题曲 《Not like you》

65分钟
37
6天前

49.夜色下的“聚宝盆”:吉林小县惊天案

像素播客

* 粉丝群XiangSuPodcast * 感谢昼憩百灵属,发财土狗,seveniki,Haleeey,北北king,一个毛的茸茸,金毛狮王谢逊,安青_e8qD,醒醒快睡觉,小鸡宰,欣欣-77,爱听故事的豆包,小黄鸭绒服,Ash777,蔚蓝对往期节目的赞赏,感谢你们这份珍贵的鼓励。 【案件导语】“与其说这里民风淳朴,不如说这里仍旧保持着明晰的利益分层,政府供职者吃着政府的饭碗,农民守着土地,汪清外来投资又很少,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工厂,不必要动到拆迁或者征地,所以几乎没有冲突,大家也都很本分。” 08:43幸存 20:48专家团 23:51 矛盾 32:55 硫 45:49还原 49:47判决 节目声明: 本节目所涉及的案件内容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新闻报道、法庭文件、相关书籍等。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所有观点、分析和解读均为主播基于个人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所得出的理解,具有主观性,不代表任何官方机构或专业人士的观点,亦不构成法律建议或权威结论。如有错误或不当表述,欢迎指正,我们将持续学习和改进。 参考资料: 人民公安报 吉林:汪清“千万富翁灭门案”告破 千万富翁灭门续:汪清富翁灭门案内幕披露 www.dyzxw.org 法治在线:罪案调查之噩梦之劫 法治在线:《变异的疯狂》 三联生活周刊:汪清首富蔡宽锡灭门惨案调查 主播:深度、悟净 内容:深度 剪辑:悟净 封面:深度 BGM:Not Alone-Ólafur Arnalds 合作(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57分钟
40k+
6天前

261「哎哟嚯!最毛骨悚然的童年经历!最难以启齿的青春往事!汝之最【1】」

哎哟嚯Radio

生活总在不经意间,为我们留下最深刻的烙印。 汝之最第一期,我们打开四位听友的私人记忆匣,聆听四段关于「最」的隐秘往事。 ·五岁那年的夏天,学校里那位最温柔的老师,在一个停电的午后教我画下第一道“护身符”。然而,当符纸被紧握到湿透,我才明白,有些笑容比恐惧更能冻结一个孩子的童年。 ·富二代男友出钱让女友点游戏陪玩,却亲手为自己的六年感情敲响了丧钟,一出现实版的“用你的钱,绿你的人”正在上演,真的有这么狗血的事情发生呀! ·一次青春的私密困扰,将他引向陌生的诊室。冰冷的器械、模糊的诊断,都远不及父亲关切的目光和医生那句脱口而出的问询,估计你这辈子都没这么尴尬过。 ·卧室持续弥漫诡异恶臭,少年濒临崩溃搜寻无果,当他终于找到那个被遗忘在角落的黑色塑料袋时,他的父亲此时也想起来了什么。。 精彩的内容,尽在本期「汝之最」 如果你也有【最xxx】的经历愿意与我们分享,记得一定要邮箱投稿嗷!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本期主播:Skywang,比利,任小之 节目收听平台:网易云音乐/ 小宇宙App/微博音频/Podcasts/ B站Bilibili/ 喜马拉雅/ 荔枝FM/ QQ音乐/微博 生活视频:小红书/微博 (全平台同名:哎哟嚯Radio) TB店铺:哎哟嚯Radio周边小店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 哎哟嚯Radio最新付费节目《老虎、疯子与谋杀》现已上架! 《老虎、疯子与谋杀》是一档四期特别播客节目,围绕一起真实事件展开:私人动物园主、宗教式“动物保护者”、断臂员工、前毒枭、花臂保镖、失语的崇拜者……他们组成了一出群魔乱舞的社会实验。在这片看似自由、实则野蛮的土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的主角,直到真相爆炸、命运翻转,有人入狱,有人消失,有人继续营业。 我们将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深入探讨背后更复杂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社会和文化土壤,孕育出这一群“疯子”?当谋杀与老虎同笼,谁才是真正的掠食者?而我们这些坐在收听位置上的观众,又为何如此着迷于他们的崩坏人生? 疯狂是真的,谋杀是真的,老虎也是真的。您听到的不只是故事,也是一场文明失控的现场直播。 首期免费试听:236「哎哟嚯!老虎、疯子与谋杀【1】养虎还需看主人,疯子咬人不认人!」 后续剧集:237「哎哟嚯!老虎、疯子与谋杀【2】大火烧不尽秘密,战争再次升级!」 238「哎哟嚯!老虎、疯子与谋杀【3】总统梦?老虎债!天降救兵!爱人离去?」 239「哎哟嚯!老虎、疯子与谋杀【4】野性的终章!背叛、卧底,疯子到底疯没疯?」 —————————————————————— 哎哟嚯Radio最新周边T恤现已上架淘宝:哎哟嚯Radio周边小店! 感兴趣可以前去看看哦~ ———————————————————— 节目都听完了没得可听怎么办? 哎哟嚯Radio付费系列节目「哎哟嚯!小王聊书之聊斋系列!」或许能帮你度过闲暇时光! 我们精选了聊斋志异中的6则长篇3则短篇故事,首期节目免费试听,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124分钟
17k+
6天前

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近代中国的开放起点与城市蜕变

历史的混响

晚上好,欢迎收听《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今天是2025年11月16日。一百八十二年前的明天,上海黄浦江的晨雾裹着水腥气漫过码头,英国驻上海首任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站在英租界临时领事馆的木楼梯上,指尖反复摩挲着怀表的指针——八点整,上海道台宫慕久的花翎绿呢大轿准时晃进巷口。两人踩着青石板走进领事馆大厅,巴富尔展开一份烫金的英文文件,用生硬的中文开口:“宫大人,今天要办的事,关乎大英帝国与天朝的贸易未来。”宫慕久垂眸瞥见首页“上海开埠”的墨字,喉结动了动,最终在末尾签下名字时,笔尖抖了一下——这一笔,不仅让上海从江南小县跃升为“五口通商”的口岸,更把这座城市的命运,拧进了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齿轮里。 要讲清上海开埠的意义,得先回到鸦片战争后的江南。1840年的炮声,打碎了清朝“天朝上国”的迷梦,却也让东南沿海的经济格局悄悄松动。上海所在的松江府,本就是明清两代的“棉纺重镇”——当时全国三分之一的棉田在松江,织出的“松江布”以细密耐穿著称,北销京城,南运闽粤,连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都曾记录:“松江布的质量,比印度的平纹布还好。”到了清朝中期,上海的码头已经挤满了沙船——这种长三十丈、载重千吨的帆船,把江南的茶叶、丝绸、棉花运到北方,再把北方的豆麦、煤炭运回,形成了“南货北运、北货南销”的流通网络。用当时上海县志的话说:“上海是个‘水陆要冲’,钱像潮水一样,从各个方向涌进来。” 可英国人盯上的,远不止是上海的商业潜力。早在1832年,东印度公司的“阿美士德号”军舰就偷偷闯入长江,考察上海的港口条件——他们发现,黄浦江经过明清疏浚,水深足能停靠万吨级货船,而长江流域的茶叶、生丝,正好能通过上海转销欧洲。巴富尔出发前,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明确指示:“上海必须成为我们在远东的核心据点,控制住这里,就能握住中国经济的心脏。” 开埠的谈判,远没有文件上写的那么顺利。1843年夏天,巴富尔带着英国政府的指令抵达上海,第一个找的就是宫慕久。可这位做了十几年松江知府的官员,心里打着算盘:“和洋人打交道,没好处。”他一面推说“开埠需要筹备粮草、划定地界”,一面暗中命令上海的丝商、茶商“不许和英国人交易”。巴富尔急了,直接闯进道台衙门,把《南京条约》的副本拍在桌上:“这是天朝签的约,你必须执行!”宫慕久没办法,只能勉强答应,却在租界划界时耍起了心眼——他指着黄浦江边的荒滩说:“就这儿吧,涨潮时都能淹到膝盖。” 巴富尔当然不干。他转身找到上海的英商,让他们凑钱买了礼物,又亲自上门找宫慕久:“租界靠近码头,方便卸货,对天朝的贸易也有好处。”最后,两人妥协出1845年的《上海土地章程》:租界范围是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庄(今北京东路)以南、黄浦江以西,共830亩。巴富尔在签约时笑着说:“这只是开始,上海会越来越大。” 1843年11月17日的开埠仪式,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巴富尔穿着黑色礼服,胸前别着皇家勋章;宫慕久穿着绿呢官服,头戴顶戴花翎。两人在领事馆大厅对着英国国旗和黄龙旗鞠躬,巴富尔宣布“上海正式开埠”,宫慕久签完字就转身离去——后来他在日记里写:“今天的事,是天朝的耻辱,但我没得选。” 开埠之初的上海,其实很冷清。1844年,整个上海的外国商人只有27个,主要来自英国,卖的是鸦片和毛纺织品,买的则是茶叶、丝绸。宫慕久原本以为“洋人生意小,成不了气候”,可他没料到,上海的地理位置太“招人”——1845年,美国领事华尔考特带着商人在吴淞口设馆;1847年,法国领事敏体尼租下外滩的地块;1849年,比利时、瑞典的商人也都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进上海,他们带来了资金、蒸汽轮船,还有西方的银行制度——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这是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 租界的扩张,是开埠后最明显的变化。1845年的830亩,到1848年就涨到了2820亩——英国人以“人口增长”为由,强行划走了周边的农田。租界里的景象,和城外的县城完全是两个世界:洋楼是红砖砌的,屋顶有老虎窗,窗户上挂着蕾丝窗帘;商店里卖洋布、钟表、香水,还有从英国运来的钢琴;街上跑着马车,行人里有穿西装的外国人,也有穿长袍的买办。更奇怪的是,租界有自己的规则——英国巡捕穿着红制服,拿着警棍巡逻,中国人犯了法,要送交领事法庭,中国官府管不着。后来,租界里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有的做买办,有的做苦力,有的开小饭馆,租界变成了“国中之国”。 上海的经济,因为开埠彻底变了样。1844年,上海的贸易额只有120万银元;1850年,就涨到了1.4亿银元,超过了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外贸中心。为什么?因为上海能连接整个长江流域——浙江的茶叶,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上海,再装船出口到英国;江苏的丝绸,通过长江运到上海,再转运到欧洲;甚至江西的瓷器,也通过鄱阳湖、长江运到上海,卖给外国商人。英国商人兴奋地说:“上海是中国的‘钱包’,钱从这里流进流出,我们只要守着码头,就能赚钱。” 开埠带来的,不只是财富,还有社会的变化。首先是服饰——以前上海人穿长袍马褂,现在年轻人开始穿西装,戴礼帽,甚至有人剪了辫子。1850年,上海出现了第一家西式裁缝店,专门做西装,一套要几十两银子,只有有钱人能穿得起。然后是饮食——西式餐厅开了张,卖牛排、面包、咖啡,虽然贵,但好奇的上海人愿意去尝鲜。有文人写:“西人餐厅,桌布雪白,刀叉闪亮,吃的肉是煎的,菜是煮的,和中国菜完全不一样。” 更深远的变化,是近代企业的诞生。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枪炮、轮船;1872年,李鸿章又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对中国航运的垄断——以前长江上的轮船都是英国的,现在有了中国的轮船;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铁路,连接上海和吴淞口,坐火车只要半小时,比马车快多了。这些企业,不仅带来了技术,还培养了一批产业工人——比如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学会了用机器生产,后来成了中国近代工业的骨干。 可开埠的代价,也很沉重。首先是鸦片贸易的泛滥——1843年,上海进口鸦片1万箱;1850年,涨到了4万箱。白银大量外流,很多农民破产,甚至卖儿卖女。其次是苦力贸易——1850年开始,上海成为“猪仔”贸易的中心,外国船商把中国的穷人骗到船上,卖到美洲、东南亚做苦力,很多人死在半路上。有记载说:“上海的码头,每天都有苦力被押上船,哭声能传到几里外。”还有文化的冲击——西方的宗教、教育进来了,1845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建了第一座教堂;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申报》,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报道新闻、登广告,还有连载小说《海上花列传》,反映了上海的十里洋场。 时间走到今天,上海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县城了。今天的外滩,那些哥特式的建筑还在——汇丰银行大楼、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它们见证了上海的变迁;今天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箱,是世界第一大港;今天的上海,有陆家嘴的摩天大楼,有南京路步行街的繁华,有复旦大学的书声。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的起点,是1843年11月17日的那个上午——巴富尔和宫慕久的签字,开启了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的大门。 上海的历史,是一部“被迫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主动变革”的历史。从江南的小县城,到远东的第一大港,再到今天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用一百八十年的时间证明:开放不是屈辱,而是机遇;变革不是破坏,而是新生。就像当年那些做买办的商人,他们或许曾经依附洋人,但最终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最后,让我们回到1843年的那个清晨。巴富尔站在领事馆的窗户边,望着黄浦江上的外国商船,说:“上海的未来会更美好。”宫慕久则望着远处的城墙,叹了口气:“不知道这美好,要付出多少代价。”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可以记住:上海开埠,是近代中国的转折点,它让我们明白,只有直面世界,才能找到自己的路。 感谢收听《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将继续探寻历史长河中的智慧闪光。再见。

11分钟
66
6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