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容即渠道、人格即信任的当下,KOL、KOC、KOS 已不是品牌的 “可选加分项”,而是 “生存必需品”。但多数品牌陷入了 “要么管得太死,扼杀创作活力;要么放得太松,偏离品牌调性” 的困境。真正的管理核心,是把创作者从 “流量工具” 升级为 “战略伙伴”,在标准化底线与多元化创新间找到动态平衡。 共谈嘉宾: 钱峻 — 营销科学艺术家 MSAI 联合主播/MSAI M360 创+平台创始人 杨志华 — 品牌实战派专家/钱钱品牌局 联合主播 莫胜晖-MSAI 营销科学家 Angela M360智库顾问 Kant M360智库副总 SHOWNOTES 0:47 内容营销的新范式:从创意到新美学 2:21 多模态内容理解能力的技术基础 3:31 AI驱动的个性化内容生产案例:马拉松与游乐场应用 6:15 AI仿真预测内容效果与闭环优化机制 8:24 人机协同创造:智能体模式与创意迭代 10:05 AI催生超现实主义新美学 12:18 内容智能体的整体架构与企业知识库建设 14:49 AI在内容营销中的广泛应用场景展望 16:09 内容制胜的四大核心要素:大量、多元、速度、成本 一、认知重构:创作者不是 “网红”,而是 “人格化媒介” 要管好创作者,先得打破对 “K 系列” 的认知误区 ——KOL、KOC、KOS 本质上是“能创作、能转化、能互动” 的新型媒介渠道*,其价值远超 “发广告、带销量”,而是品牌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的核心载体。 1. 底层逻辑统一:口碑与销售的 “双轮驱动” 无论是头部 KOL 的影响力、KOC 的草根信任度,还是 KOS 的专业属性,核心逻辑都是 “内容种草 + 渠道转化” 的融合。区别于传统广告 “只传播不转化” 的单一性,如今的创作者既能用真实体验打动用户(口碑),也能直接引导购买、参与分成(销售),这让管理从 “内容审核” 升级为 “全链路管控”。 典型案例便是贝壳 —— 将 1 万名线下销售人员转化为 KOS,在小红书定期输出 “看房 vlog”“房产避坑指南”,既解决了用户 “没时间线下看房” 的痛点,又实现了 “内容触达→咨询转化” 的闭环,印证了创作者 “媒介 + 渠道” 的双重价值。 2. 核心分类:内部与外部的 “管理鸿沟” 创作者的身份差异,决定了管理逻辑的本质不同,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 外部阵营(KOL/KOC/ 明星):属于品牌营销体系外的 “弹性资源”,合作依赖合同约束,但内容创作更具 “柔性”—— 比如 KOL 有自己的粉丝画像与内容风格,明星有个人意愿与商业偏好,强行要求 “标准化输出” 只会导致内容生硬、用户反感。 * 内部阵营(KOS/KOB):KOS 是企业员工(销售、店员等),管理本质是 “线下销售管理的线上化”,可通过培训、考核实现标准化;KOB 是企业老板 IP(如雷军、周云杰),是品牌 “最高信任背书”,需团队包装但更强调 “真实感”,过度营销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分类施策:在 “标准化” 与 “多元化” 间找平衡 管理的难点,在于既要守住品牌底线(标准化),又要激发创作者个性(多元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创作者,需制定差异化策略。 1. 外部创作者:柔性共创,不做 “内容控制者” 对 KOL、KOC、明星的管理,核心是 “尊重个性、明确边界”,而非 “一刀切” 的管控。 前置沟通:摸透 “创作者需求”。明星合作尤其需要深度沟通 —— 正如东方卫视出身的从业者所言,“明星也是人,若 brief 与他的意愿抵触,再高的预算也难推进”。比如某奢侈品牌与顶流明星合作时,先了解其 “想塑造公益形象” 的需求,将品牌活动与公益结合,最终明星主动配合传播,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过程管控:给 “框架” 而非 “剧本”。对中腰部 KOL/KOC,无需提供完整剧本,只需明确 “核心卖点 + 禁止表述”(如虚假宣传、敏感话题),保留创作空间。例如某美妆品牌与 KOC 合作时,只要求 “突出产品‘无酒精’特性”,KOC 可结合 “敏感肌测评”“日常化妆场景” 自由发挥,内容真实度远高于 “硬广式输出”。 预算分配:拒绝 “唯头部论”。很多品牌错把 “头部流量” 当唯一选择,却忽略了预算性价比。正确的逻辑是:头部 KOL 用于 “破圈造势”(如新品发布会),中腰部 KOL 用于 “圈层渗透”(如垂直领域种草),尾部 KOC 用于 “铺量口碑”(如用户真实评价),根据传播目标分配预算优先级。 2. 内部创作者:标准化赋能,激活 “全员创作力” KOS/KOB 的管理核心是 “体系化赋能”,让员工从 “被动执行” 变为 “主动创作”。 培训先行:打造 “线上销售能力”。KOS 本质是 “线上化的销售”,需配套专项培训:镜头感(如何面对镜头不紧张)、表达力(如何讲清产品卖点)、互动技巧(如何引导用户下单)。某家居品牌甚至给店员提供 “产品讲解 Demo”,标注 “拍桌子细节”“坐上去体验” 等关键动作,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数据闭环:像 “管线下销售” 一样管 KOS。建立 “内容数据 + 转化数据” 双考核体系:内容端看 “播放量、互动率”,转化端看 “带货量、复购率”,数据实时可见,如同 “餐厅装了探头”,总部可远程监控效果。例如某连锁品牌要求 KOS 每日发布 1 条门店视频,月底根据数据排名发放奖金,员工创作积极性显著提升。 KOB 运营:“真实感” 大于 “完美感”。企业老板 IP 无需过度包装,真实才是核心竞争力。周云杰因 “吐舌头” 的不经意动作出圈后,没有刻意营造 “高大上” 形象,反而通过 “欧洲经销商会议 vlog”“工厂日常” 传递朴实感,甚至带动高管集体出镜,形成 “企业 IP 矩阵”,比精心策划的广告更打动人。 三、落地关键:三大动作破解 “管理难” 面对内容 “非标、高频、海量” 的特点,品牌需从 “零散执行” 转向 “体系化运营”,核心做好三件事。 1. 建 “创作者 Hub”:打造内外部共创平台 企业不应只做 “管理者”,更要做 “创作者的舞台”。例如自然堂打造 “工厂 + 美学中心 + 科技展馆” 的复合空间,既开放给员工(KOS)拍摄直播,也邀请外部 KOL 来体验创作,甚至引入芭蕾舞表演提升场景质感 —— 让创作者有 “好内容可拍”,比单纯提要求更有效。 2. 多平台布局:搭建 “品牌直播电视台” 如今的直播早已不是 “抖音专属”,视频号、小红书、快手等平台均需覆盖,形成 “多平台矩阵”: * 抖音 / 快手:侧重 “即时转化”,适合 24 小时不间断直播(如麦当劳、肯德基); * 小红书:侧重 “内容种草”,适合 KOS 发布 “产品测评”“场景化内容”; * 视频号:侧重 “私域联动”,适合 KOB 发布 “企业动态”“老板观点”,激活老客户。 需注意的是,AI 数字人直播效果远不及真人 —— 用户需要的是 “情绪互动”,而非 “冰冷的话术播报”,助播、场景布置、实时互动仍是直播的核心。 3. 长期孵化:拒绝 “急功近利”,做 “创作者投资” 品牌不应只追求 “即时流量回报”,而要像 Nike 孵化体育明星那样,具备 “长期思维”: * 对潜力 KOC:给予 “成长资源”,比如某美妆品牌为粉丝量 1 万 + 的 KOC 提供 “新品优先试用权”,帮助其提升内容质量,待其成长为中腰部 KOL 后,再深化合作; * 对内部 KOS:鼓励 “个人 IP 化”,比如某房产中介允许店员打造 “小区专家” 人设,店员既提升了个人影响力,也为品牌带来了稳定客源 —— 创作者与品牌的 “共生”,才是长期价值的关键。 四、风险防控:为创作加 “安全锁” 创作者的个性表达是把双刃剑,品牌必须建立 “前置预防 + 后置应对” 的风险机制。 1. 前置预防:明确 “红线”,提前演练 * 制定《创作者合规指南》,明确禁止表述(如绝对化用语、虚假承诺),尤其对 KOB、明星等核心创作者,需提前培训 “敏感话题应对话术”; * 对重要合作(如明星代言、头部 KOL 直播),提前进行 “公关演练”—— 假设出现 “塌房” 风险,如何快速切割、发布声明,避免品牌连带受损。 2. 过程监控:避免 “数据造假” 陷阱 很多品牌因 “急功近利” 给创作者压销售指标,导致 “GMV 虚高、退货率飙升” 的恶性循环。正确的做法是: * 建立 “健康评估体系”,不仅看 GMV,更看 “有效转化”(如 7 天无理由退货后的实际销量)、“用户口碑”(如评论区正面率); * 拒绝 “刷数据”,对数据异常的创作者(如粉丝增长过快、互动率过低),及时终止合作,避免陷入 “虚假流量” 陷阱。 从 “管理创作者” 到 “搭建生态” 创作者经济的本质,不是 “品牌如何管创作者”,而是 “品牌如何与创作者共生”。正如行业专家所言,品牌与创作者的关系已从 “单向投放” 升级为 “共鸣→共创→共生”—— 品牌提供舞台与资源,创作者输出个性与信任,二者共同打动用户。 未来,真正成功的品牌,会是像 Anna Wintour 打造 MET Gala 那样的 “生态搭建者”:以高审美标准为锚,让每一位创作者都能在品牌生态中实现价值增值,让品牌声量与用户信任双向奔赴。毕竟,流量会消失,但创作者与用户的情感连接,才是品牌最持久的竞争力。... Takeaway 1、创作者(KOL/KOC/KOS)本质是 “能创作、能转化” 的人格化媒介,而非单纯 “网红工具”。 2、创作者需分内外管理:外部(KOL/KOC/ 明星)重柔性共创,内部(KOS/KOB)重标准化赋能。 3、外部创作者合作要 “给框架而非控细节”,明确核心卖点与红线,保留其个性表达空间。 4、内部 KOS 管理是 “线下销售线上化”,需配套镜头感、表达力培训与 “内容 + 转化” 数据闭环。 5、企业老板 IP(KOB)运营核心是 “真实感”,过度包装反而削弱用户信任。 6、品牌需建 “创作者 Hub”,开放资源(场景 / 素材),让创作者有 “好内容可拍”。 7、直播需布局多平台矩阵,真人互动效果远胜 AI 数字人,侧重差异化场景(种草 / 转化 / 私域)。 8、创作者合作要拒绝 “唯头部论” 与 “即时流量”,用孵化思维陪潜力创作者长期成长。 9、风险防控需前置:明确合规红线,对核心创作者提前做公关演练,避免数据造假陷阱。 10、品牌与创作者的终极关系:从单向投放,升级为共鸣、共创、共生的战略伙伴。 思考点 1、品牌管理创作者时,如何精准平衡 “标准化底线” 与 “多元化创作”,既不扼杀个性又不偏离品牌调性? 2、针对内外部创作者(如 KOS 与 KOL)的本质差异,需搭建怎样的差异化管理体系才能兼顾效率与效果? 3、流量红利消退后,品牌如何跳出 “短期投放思维”,构建与创作者的长期共生关系?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 欢迎进入媒介360生态场域——你可以是会员、读者、共创者或合作方。我们期待与你一同成为AI+增强人类,360°创新增长成长。 媒介360旗下汇聚深度内容IP与前沿行业社群,致力于打造商业营销人与创新者的开放式连接平台,构建多元、深度、前瞻的行业生态。 8大战略系统——前瞻钱瞻、媒介360、钱钱品牌局、MSAI营销科学∞艺术、创+TALK、嗲学、AI元宇宙、媒介创新场——输送多元智慧,思想穿透增长! 加入会员 为你提供全面、敏捷的智库内容与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 商务合作 欢迎品牌、机构与我们的生态合作,共同探索商业未来! 用户共创 如果您发现值得深挖的商业现象、营销案例或增长趋势,欢迎投稿,您的观点可能成为下一期主题!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有内容版权归媒介360所有,未经许可严禁用于AI模型训练或商业转载。 ——— ✨ 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推荐给同道者,共创商业与创新的无限可能!
公式专题:C氏公式 再次提醒 任何公式都有短板 最大的短板就是容易卖飞 最大的短板就是容易卖飞 最大的短板就是容易卖飞
📱 热搜来电,一起收听新鲜热点 《热搜来电》为你连线今日十大热搜,理性看热点,客观聊世界 ⏰ 15分钟精华版 | 📅 11月8日星期六 🎯 本期连线导览: 00:50 😢 《西游记续集》沙僧扮演者刘大刚病逝,享年78岁。这位国家一级演员拍摄时极为敬业,曾在道具中塞砖头,佩戴5公斤佛珠致脖颈受伤仍坚持。两代沙僧演员均已离世,师徒四人再难聚首。 02:02 🔍 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落马,恰在其任职满四年之际。这位清华毕业、从陕汽董事长转政坛的中央候补委员,成为陕西今年第三位落马省部级干部,引发政治生态关注。 03:17 🔥 宁静「不惯着哲学」引爆网络:情感只有伤疤没有经验,被欺骗就转身走人,这种不纵容伤害的态度被赞「反恋爱脑联盟天花板」,78%网友表示欣赏她的真实。 04:22 🦪 日本扇贝时隔两年重返中国市场,首批6吨北海道冷冻扇贝已发往青岛,但仅占疫前出口量的0.006%。海关总署设置严格准入条件,要求「五证一单」,铯含量需低于50Bq/kg,目前仅3家日企获准出口。 05:46 🍰 冰箱冷藏蛋糕口感升级还是安全隐患?冷藏6至8小时口感最佳,但李斯特菌仍可缓慢繁殖,奶油水果蛋糕别超24小时,慕斯乳酪蛋糕别超48小时,干性蛋糕反而不适合冷藏。 06:50 🎬 虞书欣新剧《双轨》定档爱奇艺,预约量破133万,但面临家族企业涉「国资流失」和霸凌风波双重争议,已掉粉270万,能否靠双线叙事和禁忌爱情题材突破舆论阻力成焦点。 08:13 😢 何美延因丈夫小举动感动落泪,papi酱一句「她小年纪小」道破本质。童年从未过生日经历让基础关怀被误读为深情,引发对情感认知偏差的全民思考。 09:14 😢 网红尿毒症夫妇丈夫离世,五年相守终离别。重庆和江苏这对「励志夫妻」曾感动无数人,丈夫钱先生11月6日不幸离世。尿毒症患者需终身透析,年均费用超10万元,这对夫妇通过分享抗病日常让百万尿毒症群体进入公众视野。 10:37 😢 日本养老困境:71岁女子因无力照顾勒死102岁母亲,背后是「老人照顾更老人」困境,养老机构排队超50万,引发社会对照护制度完善的深刻反思。 11:49 🎬 威尼斯影后加持《日掛中天》国内遇冷,首日排片16.1%但票房仅231万,预测总票房不足3000万,远低于点映期预期,高口碑难撼观众「花钱买苦」心态,宣发策略失误或成主因。 13:14 🎤 翁青雅采访朱珠翻车全过程:进门不让嘉宾关门,抢坐主位,品牌名念错,全程盯提词器不看嘉宾,引发行业对流量优先现象反思,或将推动主持人执业信用记录制度。 14:22 🤖 小鹏机器人「IRON」女性化设计引两极争议,支持者认为增强亲和力,反对者担忧强化刻板印象,业界认为性别选择应基于功能场景,反映技术与人性价值观碰撞。 15:37 💰 安徽二胎补贴政策大调整,补贴标准从2000元涨至3600元,但官方暂停原补贴发放并追回已发款项,引发民众不满。新政将追溯至2025年1月前未满3周岁婴幼儿,与国家政策存在冲突,这种「先发后追」做法被批评缺乏预警。 16:41 🎬 《天国的嫁衣》21年后续写「未完待续」!明道张韶涵发布原剧DVD删减片段,展现程海诺与欧若拉机场邂逅,引爆全网怀旧情绪,完成了观众情感的补完。 17:56 🏢 空腹爬楼减肥火了!网友靠它甩掉25斤,燃脂效率比慢跑高1.3倍,坚持半年能减20到30斤。专家提醒,下楼记得坐电梯,膝盖不好的人群慎选这种方式。 📻 《热搜来电》— 每日清晨与你准时相会 高效获取 | 专业解读 | 理性分析 | 为你量身定制 💬 你最关注今天哪个热点?评论区来电聊聊~
在今年柏林电影节上摘得金熊奖的《梦》(Drømmer, 2024)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创作和跨世代女性互动的故事:17 岁的约翰妮(Johanne)喜欢上了艺术老师约翰娜(Johanna),汹涌的感受让冬日的奥斯陆也变得不那么寒冷,金色的爱河在高楼外墙上闪着光。可惜美梦总有醒来的时刻,心碎的她将情感化为文学记录,而当 95 页的创作被外婆和母亲知晓后,事情变得更复杂起来……本期节目,你将听到我们从转场颜色、旁白暗示和母女间温柔又有趣的对话等细节展开的解读,也欢迎你留下对影片的看法。 🎙 剪辑制作:Shanshan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播客,欢迎通过「发电」激励我们继续创作。爱发电的 ID 同样是姬羊同笼。 📮 节目邮箱 [email protected] 爱发电上赞助
我们专注分享音乐作品,提供听觉享受,频道里音乐和素材版权归属原作者或相关音乐公司,若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将迅速采取删除措施;我们呼吁鼓励大家支持正版音乐,共同维护创作的合法权益,非常感谢支持,您的支持是前进的动力;收集整理剪辑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希望理解和尊重;鼓励留言分享心得和感受,打造积极健康的交流环境,不断更新,带来更多新鲜优质的作品;如需获取本频道全部音乐资源可私信我,我会集中回复 视频对应的音乐、配图、视频文件:https://pan.quark.cn/s/370230e022c6
00:00:20 周大生们一年关店560家陷涨价循环 00:05:14 黄金品牌涨价死循环与应对 00:10:26 金饰行业多策略调整寻出路 00:15:25 珠宝行业调整与消费省钱指南 00:20:34 市场回调自救,理性消费看需求 本期主播:西娅 后期:西娅 收听平台: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 等。 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本期的 12 篇论文如下: [00:21] 🎬 Thinking with Video: Video Generation as a Promising Multimodal Reasoning Paradigm(用视频思考:视频生成作为统一多模态推理新范式) [00:58] 🧠 V-Thinker: Interactive Thinking with Images(V-Thinker:与图像互动的思维推理) [01:39] 🧠 Scaling Agent Learning via Experience Synthesis(基于经验合成的智能体规模化强化学习) [02:23] 🧠 Cambrian-S: Towards Spatial Supersensing in Video(Cambrian-S:迈向视频中的空间超感) [03:06] 🖥 GUI-360: A Comprehensive Dataset and Benchmark for Computer-Using Agents(GUI-360°:面向计算机使用智能体的大规模综合数据集与评测基准) [03:51] 📄 NVIDIA Nemotron Nano V2 VL(NVIDIA Nemotron Nano V2 VL:面向文档与长视频理解的高效视觉语言模型) [04:28] 🎟 The Strong Lottery Ticket Hypothesis for Multi-Head Attention Mechanisms(多头注意力机制的强彩票假设) [05:12] 🕵 Benchmark Designers Should "Train on the Test Set" to Expose Exploitable Non-Visual Shortcuts(基准设计者应“在测试集上训练”以暴露可利用的非视觉捷径) [05:48] ⚽ Learning Vision-Driven Reactive Soccer Skills for Humanoid Robots(人形机器人视觉驱动反应式足球技能学习) [06:18] 🔍 Contamination Detection for VLMs using Multi-Modal Semantic Perturbation(基于多模态语义扰动的视觉语言模型污染检测) [06:53] 🎧 How to Evaluate Speech Translation with Source-Aware Neural MT Metrics(如何借助源语言感知的神经机器翻译指标评估语音翻译) [07:32] 🚀 RDMA 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 for LLM Systems(面向LLM系统的RDMA点对点通信) 【关注我们】 您还可以在以下平台找到我们,获得播客内容以外更多信息 小红书: AI速递
需要证明“自己吃了几碗粉”的,不止有《让子弹飞》的小六子,还有小鹏的机器人! 就在11月6日,面对各路铺天盖地的“质疑”,小鹏被迫将自家的机器人“开膛破肚”,当场证明它不是真人cosplay的! 机器人里有真人?脑洞大开 具体而言,在11月5日的“2025小鹏科技日”上,小鹏全新一代IRON亮相,并展示了猫步般轻盈的步态。并表示,这一代IRON是预研的最后一个版本,量产版本将不高于170cm。据介绍,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首发全固态电池,并搭载3颗图灵芯片和物理世界大模型。 随后,有不少网友质疑,称“感觉是个真人在努力扮演机器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机器人要抢超模饭碗了!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这个“质疑”,笔者没那么大的脑洞,感到实在有些无厘头,虽然说以IRON轻盈的步调,很像真正人类超模所为,但真人和机器人无论如何也融不到一起去,难道这些“热心网友”把机器人当成了迪士尼的玩偶,里面藏着真人? 小鹏不止满足于“开箱验货”,还不忘来一波“凡尔赛”:“总有人不相信这个世界变化如此快,今天早上我们机器人团队强迫我拍个一镜到底无剪辑的视频,回应一下这个质疑,希望大家辨别真假,也帮助我们澄清一下。” 对于此番“开膛破肚”,何小鹏更是泪洒当场:“此前我们没有在机器人通电状态下剪开过‘皮肤和肌肉’,在发布会开始前的最后一个小时,我们决定这样做,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证明机器人是它自己。”这才算是全方位向老乡雷军看齐,高举“哽咽营销”大旗! 小鹏收获的,不仅有流量,还有市值。在11月5日股价大跌后,小鹏汽车港股6日、7日连续两日上涨,足见情绪对支撑市值的重要程度! 一次看似“有鼻子有眼”,实则不值一驳的质疑,竟然逼得小鹏机器人不但“脱外套”,甚至开膛破肚证清白,上演了一出人工智能时代的“窦娥冤”,多少有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但其实剖开来看,折射出的其实是市场态度的微妙分化——人形机器人,究竟能够多“像人”? 人形机器人,和“真人”还有多远? 如果说只有小鹏的机器人最像人,其实也有点失之公允:近年来,除了小鹏之外,其它一些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也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走起猫步来甚至和真人差不了多少! 以前一段时间风风火火的智元机器人为例:据经济日报,在正在上海举行的进博会上,智元的远征A2机器人在AI体验区化身“智能银行助理”,不但外观和真人几无区别,还能在银行营业厅场景中完成全流程服务,几乎可“以假乱真”——银行的大堂经理此时应该很有压力! 人形机器人不但动作精准,大脑也在进化:依然以智元为例:只要用手机拍摄一段简单动作视频(如比心、挥手),平台即可让灵犀X2机器人1:1复刻动作。现场一位观众仅用几分钟,就教会机器人完成“进博会专属手势”。 再来看正处在上市关键节点的宇树科技:就在小鹏机器人“脱衣”(11月日)的同一天下午,宇树科技在官方视频号发布“全身遥”操作平台,以人形机器人展示! 其产品人形机器人G1,在人的远程操控下,流畅、精准完成洗碗、用扫地机器人清洁、整理衣物甚至端水等家务,这可比“走猫步”复杂多了——如果真如某些“大聪明”所言,这还得给G1装上“天眼”,以便里面的人看到外面,否则,如何做到端水不洒、叠衣整齐? 岂止做家务,现在的人形机器人,还可以化身“拳王”! 据媒体,在本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宇树科技展台,两台G1人形机器人的格斗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它们戴着护具及拳套,施展直拳、勾拳、左右鞭腿,展示倒地自主起身等复杂动作,不时赢得观众喝彩——难道把“大条”的拳击冠军也塞进小小的机器人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担纲主角的G1人形机器人,早有“硬核功底”! 据媒体报道,这款机器人此前已展示过空翻、跳远等运动硬核性能,运动控制与平衡能力本就顶尖。如今结合“全身遥”操作平台,相当于为其装上“大脑延伸”,实现了从“运动高手”到“家务帮手”的升级,完全没有半点“人工辅助智能”的影子! 人形机器人,被手“卡脖子”? 当然,我们也要理性看待现在市场的情绪:正如和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依然饱受质疑一样,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领域里,公众“看不懂”才是正常的,就好比现在各种大模型的能力,已经远超很多人的想象,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不能总是活在旧世界里! 据著名科普号“果壳”介绍,此前人形机器人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其实外行人未必知道——手!甚至有业内人士称,机器人的灵巧手量产难度甚至超过机器人全身的量产难度! 小小双手,为什么模仿起来就这么难?关键在于是,手上集成的“元素”实在太多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目前还超越人类的理解极限,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 神经生物学告诉我们,人手由27块骨头、数十个肌肉群、数量众多的神经末梢共同协作,手掌上分布密集的触觉感受点,这种精细控制是连续的、实时的、生物级别的反馈回路:力量从前臂肌肉传来,手指关节协同控制,皮肤触觉提供反馈,大脑在几十毫秒内做出微调,力量的方向、强度、时间必须缺一不可! 单纯靠电子电路传感器,想要模拟这种高度的灵活性,目前根本不可能100%实现,更不用说还得解决量产必然带来的标准化问题据媒体报道,因为散热不足、零部件寿命短等问题,据媒体报道,马斯克的Optimus灵巧手使用寿命不超过两个月,最新款迟迟无法量产,不知与此是否有关系。 既然做人形机器人面临诸多挑战,为什么各大巨头还在“不惜血本”投入,而不是用更多资源发展相对成熟的四足机器人?按照何小鹏的话说,“更拟人”的机器人才是未来机器人的核心发展方向。 其进一步表示,家庭、工厂等应用场景基本都是为人类设计的,越像人就越容易适应环境。而且长相像人更容易让消费者有亲和感,这样才会有销量,进而通过规模效应推动成本下降,形成正向循环。 这话听起来像是大白话,其实点明了,“像人”,才是人形机器人的根本优势! 人形机器人的形态与人类一致,这意味着它能够无缝接入我们为人类自身设计和建造的整个世界——从家里的楼梯、门把手到汽车方向盘和工厂工具。这种与生俱来的兼容性,使其有望成为未来的通用平台型产品,而不用重新专门去做一些“可笑的设计”。人形,正是在追求那个“终极的通用解决方案”。 依然以手为例:一旦人型机器人的手能够像真人,理论上可直接操作为人类手型设计的各种工具、设备(从扳手到方向盘),无需为机器人专门定制末端执行器,但是这条道路注定非常艰难!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追求“完全人形”在工程上(如平衡控制、成本)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某些特定、封闭的场景下(如仓库分拣),专为该任务优化的非人形机器人(如AGV小车、机械臂)在效率和成本上依然优势明显。 但这并不动摇其长期逻辑。正如智能手机最终汇聚了相机、MP3、地图和钱包的功能一样,人形机器人瞄准的,正是成为那个能在我们为自身打造的复杂世界中自由行动、并接管各类任务的通用平台。 尾声 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变革,往往从“不被理解”开始。 何小鹏的哽咽,不只是一个人的情绪瞬间,也是一个行业的象征性节点。人形机器人不再只是实验室的概念、发布会的展品,它正挣脱“像不像人”的争议,一步步走进现实,走进家庭、银行、赛场,走进我们曾以为“唯人独尊”的每一个角落,然而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将不再争论“它是不是真人”,而是开始思考:当机器人如此像人,人,又该如何更像人?
你有没有经历过那些离死亡非常接近的瞬间?年少时,王涛在海边的桥上,亲身经历了那场因大巴坠海导致数千人滞留的混乱。划水怪上小学时在海边溺水,被救起后留下心理阴影。吕兴坠井后头破血流,失去意识,醒来后竟然已在医院!长大后,意外与危险仍未远离:吕兴在机场见证了一起坠楼事件。划水怪在马路边目睹车祸中生命逝去。王涛在飞机上见证乘客突发心脏病20分钟内死亡,还经历在意大利因航拍被误认为间谍遭扣留的荒唐事件。最后吕兴分享了在日本“3・11” 大地震中的所见所闻——他目睹了天崩地裂的自然威力,经历了核辐射的无形威胁,还听到了无数灾民绝望的哭喊。如今他们仨人感慨:日常的烦恼其实微不足道,珍惜当下的日常才最重要。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主播 / 相征 王涛 嘉宾 / 吕兴 音频后期 / 陆凯BBBBUDDHA 音频上传 / 恬恬 -本节目由深夜谈谈 Midnight Network出品 - Playlist: 02:43:21 Coldplay - Fix You Timeline: 00:05:47 石桌坠落砸胸口 00:12:33 97年暑假海边冒险记 00:21:50 真正的危险来了! 00:29:07 划水怪的溺水阴影 00:34:16 涛哥童年时,对游泳的恐惧 00:57:14 不幸坠井,醒来已经在医院了 01:01:42 机场遇到跳楼?! 01:12:42 住处附近连续发生跳楼事件 01:27:43 坐飞机时目睹死亡 01:41:10 米兰航拍被误认为间谍 02:03:56 吕兴老师经历日本“311”大地震! 02:27:27 更恐怖的是核泄漏 02:37:37 “你们太分裂了” 🍶 深夜谈谈签下了日本独立小众清酒品牌倉本KURAMOTO 系列清酒中国独家代理权,3款独具特色的清酒已在夜市上线,数量有限,欲购从速唷~点击这里即可购买! 🔮 大内夜市近期上新!大内人气玄学嘉宾张无梦为女性量身打造4款文玩手串,旺金财运、金玉良缘、扶摇直上、顺遂安然,电子木鱼弱爆了!物理配饰积功德,玄学朋克,硬核转运!点击这里即可购买! 💼 深夜谈谈来招聘啦,本次开放岗位:电商/旅行运营实习生、设计师(全职/兼职),感兴趣的朋友们请发送求职信+简历+个人作品请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记得注明应聘岗位及意向城市嗷。 📻 -深夜谈谈播客网络旗下播客:大内密谈、枕边风、空岛、随便聪明、淮海333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深夜谈谈、@相征terry、 @miya B站:@大内密谈midnightalks 视频号&抖音:@深夜谈谈 微博:@大内密谈 微信公众号:大内密谈 📮 商务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加听众群:加深夜谈谈子微信(微信号: SYTT-midnightalks)并回复【听众群】即可进群。
本期主播:小海、大盆、大刘、蛋蛋、大老王 蛋蛋(小红书「蛋蛋脱口秀」): 蛋蛋秀 小海(@小海黄豆酱):预祝蛋蛋秀圆满成功 大刘(@小小的大刘): 希望有蛋蛋秀的邀请 大老王(@楼下王叔):蛋蛋秀已经售罄 大盆(@好大一个盆儿): 闲鱼收蛋蛋秀专场门票 欢迎收听由「惊讶喜剧」出品的《正经叭叭》。这是一档由喜剧演员们和现场观众朋友们共同录制的播客节目,每个周二的0点左右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苹果播客、豆瓣播客 等音频平台更新。 在B站和小红书的同名账号「正经叭叭」会在每周五更新节目录制现场的视频切片。诚邀各位关注公众号「惊讶喜剧」并回复「正经叭叭」,扫描弹出的二维码,小助手会把您拉进我们的叭叭听友15群,可以和主播互动、第一时间获取线下录制相关资讯、还会不定期掉落演出优惠。 小红书关注@惊讶小红红,可以看到专场预告、叭叭招募、演出返图、录制现场、追星合影等资讯。北京的听友们如果想看线下喜剧演出,欢迎在公众号、大麦、猫眼搜索「惊讶喜剧」购票,期待在剧场和你们相见。 策划:大老王 制作:大老王 后期:明伟 社群:小鲸鲸 宣传:小鸭鸭 微博:@惊讶comedy 小红书:@惊讶小红红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本期嘉宾】王洪喆、刘飞、张卓、沈振宇 王洪喆(北京大学教师互联网史研究者) 刘飞(半拿铁/三五环 主播) 张卓( 《AI NOW!》 创始人 媒体人) 沈振宇(千岛潮玩社区创始人) 主播:潘乱(「乱翻书」主理人) *特别鸣谢:感谢资深社区从业者孙达云为本期讨论提供策划支持 ⏰【时间线】 一 02:20 小红书slogan演变史 【图】▲小红书Slogan演变历程 06:18 生活、兴趣、社区,这三个关键词如何排序? 11:22 「Slogan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15:43 小红书如何从最初的时尚美妆分享扩展到涵盖吃喝玩乐、家居旅行等更广阔的“生活百科”? 【图】▲小红书1.0版本:香港购物指南 18:35 「社交是发生在素人之间的,KOL对平台使用非常工具化。」 19:42 相关图书推荐:《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加]简·雅各布斯 著) 21:44 从“你的生活指南”到“你的生活兴趣社区”,是否意味着小红书的内容将不再局限于“有用”信息,而是更多地追求“兴趣”和“体验”? 22:22 「兴趣,是小红书所有连接的触发器和通行证」 25:56 从实用性到兴趣性的转变,会对小红书用户使用习惯和内容创作产生什么影响? 29:18 「因为真实,小红书构成了一个真实的我们线下世界在线上世界的一个镜像」 33:56 从利他、有用到更多的记录生活 二 34:11 社区UGC的本质是什么?是人的连接还是人跟内容的连接? 37:57 人是需求的集合 39:24 推荐算法革命助推了点对点高效社交的实现社交。 42:57 内容选型:漂流瓶vs内容AV 46:48 怎么让UGC的长尾价值被重新发现? 47:02 「评论区做得好其实才能算是社区。」 51:51 社区平台如何处理大众化内容与小众兴趣的关系? 52:15 「扩容就是新扩的内容能不能包含到前面的内容,如果包含不了,这个扩容就是方向不对」 53:02 小红书运营的“一横、一纵和上下探” 57:03 社区如何有效扩容?如何在维持小众兴趣深度的同时,拥抱大众化内容? 三 62:58 小红书有没有可能变成一个社区的社区? 65:37 垂直社区的生存空间 68:15 垂直社区还有突围的可能吗? 70:25 小红书是城市中产的平台吗? 80:53 垂直社区跟兴趣社区的关系 86:04 「如果你这个平台你做的所有事情大平台都能做,那你垂类社区的存在意义也是不太大的。」 92:16 小红书往前走,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还需要做些什么? 🎵【开场&结尾音乐】 开场&结尾音乐:Capo Productions - Inspire ℹ【关于「乱翻书」】 「乱翻书」是一档关注商业、科技和互联网的圆桌对话节目。关心How和Why,以及少有人注意到的What。内容主要方向是科技考古、行业观察和前沿思考,研究公司的兴衰循环,希望能够为你带来信息增量。 「乱翻书」主理人是潘乱,代表作品有《腾讯没有梦想》、字节跳动/快手早期关键节点的系列特写。 【相关选题】 35.小红书的社区、泛化和竞争 100.品牌和MCN如何“种草”?聊聊小红书商业化的下一步 171.小红书做视频,只有一种标准答案? 199.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从业者怎么看? 216.独立开发者与小红书Native产品: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关于主播】 视频号/即刻/小红书:潘乱 公众号/播客:乱翻书 【图】▲直播截图 微信公众号:乱翻书 视频号:潘乱 商业合作:联系微信 tongxing717 本期编辑:怀杭
和游猫猫的职场系列,这一次来聊聊日本牛马是如何应对过度思考和低欲望的。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我和游猫猫录过一期《vol.76.35岁是什么东亚魔咒啊,打工人就该到点“报废”了吗?》。一年过去了,她也成为在日打工人一整年了,我们又坐在了一起,聊了聊她的日本职场感受,以及如何应对过度思考这个问题,还有为什么现代人的欲望会越来越低。 这一期的灵感来自于两篇财新周刊的专栏文章,分别是2025年第16期的《走出第一步,已经在中途》,和2025年第17期的《压抑会降低欲望,满足也会》。 简明时间轴: 01:58 游猫猫:“我的职场全是脏话” 08:05 日本人解决过度思考的方式是把自己变成人机 11:29 中国年轻一代解决过度思考的方式是不发言 19:55 讨厌日本职场文化的一代有自己的逃离方式 延伸收看:英剧《道格拉斯被取消了》 24:02 更理想的解决过度思考的方式可能是过更具体的生活,更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30:19 信息的密集非但不会勾起欲望,反而会压抑欲望。日本可以满足受众任何欲望的动漫游戏行业,或许也是这一代人变得低欲望的“罪魁祸首”之一。 32:36 算法平台会提前预知到受众的欲望,然后直接在虚拟世界里满足它,导致欲望直接就不产生了。 37:21 日本当代人对于算法平台的抵触超出想象,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那个信息过载的时代 40:27 优绩主义的教育和经济的实际情况是导致年轻人落差的重要原因 44:24 日本人曾经是最积极拥抱时代变化的民族,现在出现了180度逆转。 延伸收看:日德合拍片《完美的日子》 47:31 给普通打工人解决过度思考和低欲望的三个建议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都在酒里了!酒里到底有什么呀 | 狂喜播客节·feat.大雄/馋虫/小跑》新鲜出炉~ 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或者给我写邮件,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节目BGM: The Long Way Round - Jodymoon みゆな - ふわふわ 节目后期:Siri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