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3:重回4000点,高景气能否扛住风格切换?

财经风味

本周,在外围市场的剧烈波动中,A股市场似乎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韧性——指数重回4000点附近,而在重返高点的征途中,科技股仍是舞台中不可忽视的主角。 然而,一则数据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截至三季度,公募基金在TMT板块的持仓占比已经突破了40%,达到历史极值。它意味着,今年最赚钱的赛道,也正成为最拥挤的赛道。 无独有偶,本周公募基金新规出台,对于基金“风格漂移”划出了明确的界限,这会否对科“技抱团”产生影响?站在2025年最后的收官关口,许多问题也浮出水面: * 这场持续了13个季度的科技股“抱团”行情,能否扛住年末的获利了结压力? * 在高达40%的持仓占比下,是继续坚信叙事,还是开始警惕泡沫? * 最后的两个月,我们是应该继续拥抱高弹性的科技成长,还是转向寻找低位价值的“避风港”? 如果今年的收益未能让你满意,那么这最后的一个多月,或许是为明年做好准备的关键窗口。 节目完整视频版可登陆“爱建先禾”APP收看 本期节目录制时间:2025年11月6日 本期嘉宾: 爱建证券首席投资顾问 边风炜 S0820624080002 爱建证券投资顾问 周铮 S0820624110003 夏英凯 S0820624110001 【免责声明】本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版权声明】本视频内容版权为爱建证券所有 盗用必究

34分钟
99+
5天前

24.关系减法|道不同不相为谋

无限向上↑

🎧 开场白 “只筛选,不改变”——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冷? 可当你深夜第101次试图说服一个坚信“加班才有价值”的同事“生活比KPI重要”时, 你突然发现:不是你太固执,而是你们根本不在同一条路上。 如果改变别人那么难,为什么我们还在硬扛? 或许,真正的温柔,不是强求同行,而是看清方向后,优雅转身,轻声说一句: “我走我的阳关道,你过你的独木桥——祝福我们一路顺风。”(暗戳戳的爱自己) ⏰ 时间轴|一场关于“道不同”的自我觉知 00:13–02:24|【序章:为什么“改变别人”是成年人最大的幻觉?】 小时候被教“要包容”,长大后才发现: 有人觉得休息是充电,有人觉得休息是懒惰; 有人享受独处,有人恐惧沉默。 改变自己都难,何况改变一个三观已定的成年人? 02:25–04:36|【Chapter 1:“道不同”不是对错,是方向】 “道”不是道德,而是一个人理解世界的方式: * 有人信结果,有人重过程; * 有人爱热闹,有人求清净。 就像你想去山顶看云,他想去海边冲浪—— 坐同一辆车,只会互相晕车。 04:37–07:04|【Chapter 2:筛选 ≠ 冷漠,而是尊重】 你以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是划清界限? 其实它是一句温柔的放手: * 你打手电照亮夜路,对他却是刺眼的光; * 他闭眼走路很自在,你却焦虑得睡不着。 尊重他人的“道”,也是放过自己。 07:05–09:20|【Chapter 3:和对的人在一起,连沉默都舒服】 当你遇到频率相近的人: * 你一开口,他就懂; * 你不解释,他也信。 关系从“消耗”变成“滋养”,不是靠努力,而是靠匹配。 09:21–13:14|【实操篇①:如何体面地“筛选”?】 ✨ 观察三次原则: 1. 得利时是否谦卑? 2. 失意时是否守底线? 3. 面对弱者是否有同理心? ——这三点,照出一个人的“道”。 ✨ 社会学视角: 看他在“后台”(无人注视时)是否和“前台”一致。 君子慎独,道在无人处。 13:15–16:34|【实操篇②:给关系装个“过滤器”】 * 关系匹配 > 努力经营:长期靠你单方面维系?那它已在透支你。 * 留一间自己的房间:物理或心理的独立空间,是你不被吞噬的堡垒。 * 非暴力分开:不必拉黑翻脸,慢慢疏远,也是对自己的慈悲。 * 定期盘点关系:每三个月问自己—— “和TA在一起,我更像自己,还是更不像自己?” 16:35–结尾|【终章:筛选,是最诚实的温柔】 世界是灰色的,但时间是有限的。 筛选不是冷漠,而是对自己诚实: * 不是所有人都该进你的生命; * 不是所有关系都值得你耗尽力气。 当你不再执着“改变别人”, 你才真正开始走在自己的道上。 ✨ 金句速览|句句扎心,又句句治愈 1. “改变自己都做不到,却总想改变别人——这是成年人最大的天真。” 2. “你准备去山顶看云,他准备去海边冲浪——别硬挤一辆车。” 3. “筛选不是精致利己,而是对彼此的尊重。” 4. “好的关系,不需要解释,只需要共鸣。” 5. “道不同不是分裂,而是一种温柔的放手。” 6. “定期清理关系,就像清理手机内存——腾出空间,才能装下真正重要的人。” 📝 总结|给所有在关系里疲惫的人 我们总以为“成熟”是学会包容一切, 但真正的成熟,是学会识别哪些人不必包容。 * 不要试图改变别人——那是在对抗人性; * 学会筛选同行者——那是在尊重自己; * 留一间自己的房间——那是你灵魂的锚点。 人生不是靠“说服”走远,而是靠“选择”走对。 当你开始和同频的人同行, 你会发现: 原来不用解释,也能被理解; 原来不用改变,也能被接纳。 所以,下次再遇到“道不同”的人, 别自责,别硬撑, 轻轻说一句: “祝你前程似锦,我先走这边。” 💬 评论区留给大朋友们: #本周我最想“筛选掉”的1段关系或1个念头# (比如:“总想让父母理解我的职业选择”“试图让朋友认同我的生活方式”) 写下来,打个勾, 不是放弃,而是把力气留给值得的人。

17分钟
99+
5天前

本周 AI 前沿一览:AI功能性内省能力,多模态与推理能力迎新里程碑|奇绩前沿信号【一周特刊】11.8

奇绩创坛

奇绩前沿信号播客——全球 AI 前沿的情报站 奇绩前沿信号依托奇绩内部的研究体系,持续追踪并解读全球 AI 领域前沿的论文和产品动态。 我们将这些内容以 AI 与生成播客的形式分享,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复杂技术,帮助你快速理解技术趋势背后的核心逻辑、潜在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 播客每日分享内容由奇绩行研实习生与 AI 共创,播客语音由 OpenMOSS (奇绩 2025 年春季创业营校友企业模型)支持。 针对每日前沿信号内容,我们还准备了进阶版的解读,提供更系统、深入的分析,涵盖实验成果与价值评估、方法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与潜力判断、总结与前沿洞察等多个维度。 点击下方链接获取完整版内容,也欢迎扫描时间轴下方二维码加入奇绩前沿信号交流群,一起追踪 AI 最前沿的信息。 apply.miracleplus.com 【奇绩前沿信号介绍】 * 基于对全球 500+ 顶尖机构、3000+ 核心人才的实时追踪,只捕捉那些“刚刚发生、尚未扩散、但注定改变格局”的信号: * 认知模型突破、多模态跃迁、智能体进化…… * OpenAI、Anthropic、DeepSeek、Kimi、字节……巨头与新锐的关键动向 * Infra 演进、AI4S 落地、产业重构……高价值趋势的早期征兆 【时间轴】 00:34 Anthropic通过概念注入法证明LLM具备功能性内省能力 01:21 上海交通大学,创智学院刘鹏飞团队等机构提出上下文工程2.0:从人机交互到人机协同的二十年演进,构建通往超人智能的上下文认知框架 02:06 Sea AI Lab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发现FP16精度可根本性解决大语言模型强化学习训练中的训练-推理不匹配问题,实现更稳定、更快速的模型优化 02:53 复旦大学与创智学院邱锡鹏团队提出MARAG-R1:通过强化学习实现多工具协同的检索增强生成框架,在全局推理任务上达到新SOTA 03:34 复旦大学与创智学院邱锡鹏团队提出Zero-RAG:通过消除冗余知识将检索语料库缩减30%,检索速度提升22% 04:16 清华大学提出Diffuse Thinking框架:用扩散语言模型高效提出推理思路,实现计算效率与推理准确性双重提升 04:47 Hugging Face 发布《Smol训练手册》:揭秘构建世界级小型语言模型的完整方法论,SmolLM3以3B参数实现多语言推理突破 05:27 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奇绩智峰等发布扩散语言模型研究:在数据受限场景下实现超越自回归模型3倍以上的数据利用效率 05:54 北京智源研究院发布“悟界·Emu3.5”,首次实现从语言预测到世界状态预测的跨越 06:26 美团发布LongCat-Flash-Omni:首个开源5600亿参数全模态实时交互模型,实现毫秒级音视频响应 06:57 昆仑万维发布SkyReels全新V3平台,开启AI多模态视频创作“零门槛时代” 07:33 Agent-Omni:亚马逊等机构提出测试时多模态推理框架,通过模型协同实现"理解一切" 08:13 小鹏汽车的全新一代机器人IRON 亮相 AI Day,具有类似人类的脊柱、仿生肌肉和覆盖全身的柔软感官皮肤 08:43 OpenAI与AWS达成380亿美元算力合作 — 多云战略加速AI基础设施格局重构 09:15 谷歌启动Project Suncatcher:探索基于太空的可扩展AI基础设施对算力与能源范式的潜在影响 09:44 OpenAI发布Aardvark:让AI成为自动化安全研究员的新纪元 10:14 上海交大与创智学院刘鹏飞团队发布APOLLO:通过异步人机协作训练,让AI智能体在长期复杂任务中表现提升50%以上 10:45 Anthropic提出带批判性压力的代码执行方法(MCP),赋予AI自我调试与修正的能力 11:22 谷歌DeepMind整合AI模型以绘制、模拟和理解自然,旨在提升全球生态保护决策的规模与效率 11:58 复旦大学与创智学院邱锡鹏团队提出GlobalQA基准和GlobalRAG框架,首次系统性解决大规模语料库级推理问题,在全局检索增强生成任务上实现F1分数从1.51提升至6.63的突破 12:37 上海交大与创智学院刘鹏飞团队发布InnovatorBench,构建首个端到端AI研究Agent评估基准,支持36小时长时程创新任务 13:09 复旦大学与上海创智学院等提出UniREditBench:首个统一推理驱动的图像编辑基准,覆盖真实与游戏世界场景,达成多模态双参考评估 如果你对今天的前沿信号感兴趣或有自己的思考,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期待与你碰撞更多观点。

14分钟
99+
5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