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历了不少事情,特别是有个网友突然离世,给我很大触动。这期节目里我会分享这两个月的故事和感受,聊聊情绪如何影响健康,希望我的故事能让你也有所思考。 你会听到: 02:29 关于一个网友的离开 08:46 我们能提供的价值不大,但也不能无动于衷 12:27 《我在底层的生活》:这本书讲了穷人为什么更穷 20:46 减肥不是杀死那个胖的自己,而是接受和喜欢每一个自己 24:55 我生命中的人生信使:健身房的好大哥 29:04 身体代谢谜团:为什么我努力运动却无法瘦身? 33:14 你怎么对身体,身体就怎么反馈你 37:22 《能量的真相》:通过处理能量改变你的生活与人际关系 41:31 能量碎屑:如何通过大自然清理身体不适的感受? 45:41 人际关系中的能量互动:理解自己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本期音乐: 《睡莲》纪如璟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主播的事 微博:@高嘉程GaojC 小红书:高嘉程 微信公众号:送你一程 想进听友群的朋友添加微信:SNYCXZL �:还有哪里可以收听小高的岛: 苹果播客|QQ音乐|网易云音乐|Spotify
这期播客,聊了聊关于我对「正确答案」的思考。 节目中提到的清真寺照片�: 你会听到: 02:03 完形填空可能需要正确答案,但生活里真不一定 04:40 治愈之旅:和好朋友漫无目的呆在一起 09:25 这一趟从出门开始,我就感受到了治愈 14:05 愿望实现:去云顶过程中发生的奇妙经历 18:50 如何与成功人士建立松弛自在的关系? 23:32 拒绝他人的好意是否正确? 28:15 非凡的三天课程体验 32:59 我的功课又来了:关于处理冲突 42:24 清真寺的意外之旅:我们语言不通,但我听得痛哭流涕 51:49 爱原来是“都可以” 本期音乐: 《Love Is A Lonely Thing》便利之王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主播的事 微博:@高嘉程GaojC 小红书:高嘉程 微信公众号:送你一程 想进听友群的朋友添加微信:SNYCXZL �:还有哪里可以收听小高的岛: 苹果播客|QQ音乐|网易云音乐|Spotify
本期我们有两位特别嘉宾:老朋友李冉,和新朋友小扎。小扎是一位彝族女性作家,她的新书《我是寨子里长大的女孩》,讲述了她在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我们聊了她的童年,她如何和大自然的相处,以及当代很多大城市的问题。 你会听到: 02:00 我的自然生活,常常引起城市朋友的嫉妒 08:07 一间自己的房间,装满了美好记忆 14:04 村里的第一台电视机,全村人恨不得都赶来看 22:36 十二岁考上镇中学,第一次离开村庄 31:15 和外界的不匹配,有时让人感到疲惫 37:07 初中毕业前,我只想赶紧去广东打工 44:16 友情与金钱的冲突:借钱背后的纠结与内耗 51:34 如何看待别人口中的“你怎么办?” 59:01 真实的小扎和书里的小扎,有着很大差别 66:50 前夫哥往事:生活里真正的再见爱人 73:47 父母与子女代际之间的沟通理解8 81:09 文字记录的意义 本期音乐: 《Forgiveness》Rina Sawayama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主播的事 微博:@高嘉程GaojC 小红书:高嘉程 微信公众号:送你一程 想进听友群的朋友添加微信:SNYCXZL �:还有哪里可以收听小高的岛: 苹果播客|QQ音乐|网易云音乐|Spotify
大家好,我是项飙。 1994年我22岁的时候,去广东东莞调查农民工。当时一件事情令我很惊讶,他们跳槽的频率非常高,很少在一个工厂工作一年以上。而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跟宿舍室友之间的矛盾。 30多年以后,这种身边的人是陌生人的现象,似乎变得更加广泛,更加严重了。农民工的宿舍状况没有改变。 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人怎么会变成陌生人?陌生人成为陌生人背后,其实是一个陌生化的过程。陌生化是指,其实你是在刻意地做一种努力,不去彼此认识。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很大一部分是大家在努力地彼此保持陌生关系。当我们进入把对方陌生化的生活当中去,我们也就是把自己给陌生化了。 基于这样的观察,我和三联人文城市一起发起对谈节目“你好,陌生人”。我将和5位来自不同业界的朋友一起探讨,我们怎么去看陌生人,发现陌生人,我们在陌生人身上又看到了什么。 五位嘉宾分别是画家刘小东,人类学家何袜皮,纪录片导演李一凡,规划师刘悦来和动物园园长沈志军。我希望这些对谈能够激起大家对身边陌生人的兴趣。 认识陌生人会让我们看到什么?自我陌生化又会带来什么结果?……欢迎关注“你好,陌生人”节目。本系列播客为“你好,陌生人”对谈直播节目的音频化内容,2月20日起,每周一在三联中读app、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播客同步上线。 “你好,陌生人”节目同时发起征集活动,欢迎各位提出自己对于“附近”和“陌生人”的问题和困惑。故事和问题将有机会出现在推送和节目中,被项飙和各位嘉宾分享和解答。 【参与方式】 1. 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进行文字分享; 2. 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你好陌生人故事征集”,音频和视频可以网盘或链接形式附在邮件中,请保证链接有效性; 3. 在小红书和微博发布内容笔记,带话题 #项飙你好陌生人# 参与征集活动,更多参与方法请关注各平台 @三联生活周刊 官方账号进行查看。
本期为“你好,陌生人”系列视频直播节目的音频化再制作内容,音质略有受损,介意的听众也可登录“三联生活周刊”视频号,回看视频内容。 欢迎来到《项飙:你好,陌生人》系列对谈节目的第1期。 谈到陌生人,你的第一印象会想到什么?作为整个系列的首期内容,在三联人文城市及三联中读执行总编辑贾冬婷的主持下,项飙老师首先回答了他对于“陌生人”的理解以及为何会发起这样一个对谈系列。 根据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的解释,“这些外来的陌生人,今天来了,明天不走,变成你的生活里面固定的一部分,但是不融入你的生活,只跟你建立经济交往意义上的功能性关系,没有建立一个实质性的、精神上的、社会性的联系”,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多。 在项飙和刘小东的对话中,人类学家和艺术家对于陌生人群差异化的视角观察,贯穿其中,比如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他是如何观看陌生人的?对于人类学家来说,社会分层是最流行的话题,他又如何对人群进行归类?人类学家被要求必须交谈,但画家却回避交谈……这种观点的碰撞使“陌生人”的概念有了更多重的探究价值。 “分类的目的……在于丰富你对个人的理解,而不是把整个社会变成一览无余的地图”,他们还谈到了“生活感”“青春的焦虑化”“诚恳和方便的关系”……节目的最后,有关“年轻人生活同时面临着意义过剩和意义缺失,如何在重复里看到好奇?”的疑问,我们也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的讨论。 【本期嘉宾】 主播 | 项飙,人类学家,马克思·普朗克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主播 | 贾冬婷,三联人文城市及三联中读执行总编辑 嘉宾 | 刘小东,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时间轴】 05:12 项飙:生活议题为什么重要? 12:00为什么要聊“你好,陌生人”的话题? 16:03 刘小东:“化解和陌生人的冲突,就是以心交心” 20:22 在绘画中观察陌生人:个体与群体及具体的关系 25:16 人的痛苦来自过于悠闲? 29:28 我们谈的陌生人,是泛义的陌生人 33:28 对“诚恳化”的深入讨论 40:13 “你的朋友”:作为个体,我们要与人为善 42:07 人类学对人群的分类:“分类本身不应该是一个目的” 51:30 画家画人时,脑中会琢磨吗? 59:32 “酷”是有见识,是一种决断 1:08:49 “退货主义”影响下的年轻人 01:11:06 项飙×刘小东:如何“打开自己,建立和陌生人的联系”? 01:18:01 如何在重复中看到有趣的东西? 【问题征集】 “你好,陌生人”节目同时发起征集活动,欢迎各位提出自己对于“附近”和“陌生人”的问题和困惑。故事和问题将有机会出现在推送和节目中,被项飙和各位嘉宾分享和解答。 【参与方式】 1. 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进行文字分享; 2. 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你好陌生人故事征集”,音频和视频可以网盘或链接形式附在邮件中,请保证链接有效性; 3. 在小红书和微博发布内容笔记,带话题 #项飙你好陌生人# 参与征集活动,更多参与方法请关注各平台 @三联生活周刊 官方账号进行查看。
近几年,从“重庆姐弟坠亡案”到“唐山烧烤摊打人事件”,多起恶性事件的发生激起了人们对于犯罪的关注,也让人们对安全产生了一种焦虑,从依赖亲密关系变成了恐惧,戒备和拒绝陌生人,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亲密关系成了一种纠缠,可以很好,也可能不经意间失控”。 公众号「没药花园」主理人何袜皮关注空间安全、都市犯罪等议题,她提到亲密关系中存在一种“寄居蟹人格”,这是表面上你需要我,实际上我需要你的人际状态。她曾研究的中国“保安群体”,却是另外一类典型的熟悉的陌生人。 为什么让熟悉的陌生人为我们提供安全,但是我们却将这类陌生人排在边界之外,以此获得安全感?我们到底又在恐惧、戒备什么?为什么我们会对自己身边的人视而不见,却向远在天边的人倾诉自己的内心? 项飙老师在本期节目里提到了一个“盲盒式生活”的概念,“过盲盒式的生活,意味着人完全放弃了对生活主动地理解,用一种随机的想象取代了一种比较理性的、基于时间感的、基于经验的预期”。 如果生活真的成了开盲盒,那我们被重塑的世界又该如何开始? 【本期嘉宾】 主播 | 项飙,人类学家,马克思·普朗克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主播 | 段志鹏,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博士生,马克思·普朗克人类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嘉宾 | 何袜皮:公众号「没药花园」主理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人类学博士 【时间轴】 04:36 什么样的案例容易激起公众的关注? 09:31 安全是现代社会一直存在的一种焦虑 13:51 为什么我们戒备陌生人,恐惧亲密关系? 20:01 “群租现象”:为了维持陌生而消耗精力 24:26 中国社会里,亲密关系不是人和人的关系 30:36 何袜皮:什么是“寄居蟹”人格? 33:56 “保安群体”:典型的“熟悉的陌生人” 37:23 “危险是一种污染” 57:49 科技让我们对人际交往的满足,不拘泥于距离 01:05:17 何袜皮“保安调查”的幕后故事 01:13:48 为什么说“恐惧成为了一种会员制”? 01:19:22 “盲盒式生活”,好还是不好? 【问题征集】 “你好,陌生人”节目同时发起征集活动,欢迎各位提出自己对于“附近”和“陌生人”的问题和困惑。故事和问题将有机会出现在推送和节目中,被项飙和各位嘉宾分享和解答。 【参与方式】 1. 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进行文字分享; 2. 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你好陌生人故事征集”,音频和视频可以网盘或链接形式附在邮件中,请保证链接有效性; 3. 在小红书和微博发布内容笔记,带话题 #看见身边的陌生人 # #项飙你好陌生人# 参与征集活动,更多参与方法请关注各平台 @三联生活周刊 官方账号进行查看。
欢迎来到《项飙:你好,陌生人》系列对谈节目的第4期。 2014年,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副教授刘悦来,同时也是四叶草堂的联合创始人,开启了“火车菜园”自然营造实验,这也是第一个正式意义上的上海社区花园,而如今,已经有1300多个居民通过“四叶草堂”的组织和课程,建造了自己的花园,仅上海就有260余个。 在人造密度极高的城市空间里,自然性是越来越稀缺的,那一方不大的社区花园能够带来什么呢?为什么刘悦来要做这样的项目?在项飙老师看来,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你会发现,看似陌生的自然现象,比如一颗种子落在阳台上长出一棵草,会给我们带来喜悦,然而我们的邻居是一个陌生人缺会让你紧张,远距离恐惧,(你们在做的事情)把我们对自然的陌生和喜悦作为一个把手,去克服人和人之间的陌生感”。 通过一个花园生产过程,大家形成共识,开始关注公共空间,让它变得更美,由此延展出对公共事务的关注,这也是一种参与“附近”的形式。那么附近和社区有什么区别?那些“植物逻辑”背后隐含的人类学的思考又是什么?项飙老师和刘越来都在节目中做了充分的讨论,或许会让大家有一些新的思考。 【本期嘉宾】 主播 | 项飙,人类学家,马克思·普朗克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主播 | 段志鹏,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博士生,马克思·普朗克人类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嘉宾 | 刘悦来,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上海社区花园发起人 【时间轴】 05:50 社区花园项目的背景 10:27 城市密度越高,自然性实际越稀缺 13:02 重新建立附近,“把手”很重要 22:06 比共同建造更重要的是“共同规划” 25:41 花园在不同文化中的认知 29:54 “种出的东西就不再属于你,而是属于公共空间” 41:37 怎么处理花园项目中的麻烦? 49:37 社区花园的原则是什么? 52:17 “植物逻辑”也在“附近”概念中很重要 54:54 植物让人关注细节,关注成为陌生人发生关系的契机 1:02:18 花园再小也要有名字 01:12:35 “真实的每一天必然从小开始” 1:27:33 项飙:“对社区建造的偏颇的理解” 1:33:03 附近和社区的区别是什么? 【问题征集】 “你好,陌生人”节目同时发起征集活动,欢迎各位提出自己对于“附近”和“陌生人”的问题和困惑。故事和问题将有机会出现在推送和节目中,被项飙和各位嘉宾分享和解答。 【参与方式】 1. 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进行文字分享; 2. 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你好陌生人故事征集”,音频和视频可以网盘或链接形式附在邮件中,请保证链接有效性; 3. 在小红书和微博发布内容笔记,带话题 #看见身边的陌生人 # #项飙你好陌生人# 参与征集活动,更多参与方法请关注各平台 @三联生活周刊 官方账号进行查看。
欢迎来到《项飙:你好,陌生人》系列对谈节目的第5期。 南京的红山森林动物园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按照园长沈志军的介绍,“红山森林动物园现在已经‘25岁’,拥有260多个物种,3000多头只动物”,这里面既有会画画的红猩猩,“长相炸裂”白脸僧面猴,还有最近会“划竹筏”的小猕猴……红山动物园的动物们频频出圈,很多游客不远千里到园打卡,这也让红山森林动物园成了网红动物园。 一个动物园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这个问题贯穿了项飙和嘉宾沈志军的整期谈话,“传统的动物园就是把动物养好了就行”,但是“一个好的动物园不仅仅是以游客为中心的动物园,而是一个以动物为中心的动物园,让人类学会如何建立友好的感召和认知,这应该也是一个让人建立同理心,让人寻找到共情的场所”。 动物和饲养员的关系,人和宠物的关系,野生动物和人的关系……在动物园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域下,所有关于这些关系的讨论似乎更容易被激发,正如项飙在节目中所说:“因为人们去动物园,特别像红山动物园,人们看的不仅是动物,而是自己和动物的关系。人们站在动物面前看动物,也在看着自己”。 【本期嘉宾】 主播 | 项飙,人类学家,马克思·普朗克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主播 | 段志鹏,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博士生,马克思·普朗克人类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嘉宾 | 沈志军,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中国动物园协会副会长 【时间轴】 03:46 “25岁”的红山动物园和普通动物园有什么不一样? 07:43 沈园长:“在红山动物园,我和每一个物种都对视过” 15:44 不同饲养员怎么和不同的动物相处呢? 22:08 野猪进城,是我们把城市建到了它的家里 30:46 人类用范畴把世界打包,但并不适用动物 36:57 宠物化的触摸VS野生动物的驯化 43:03 伴侣宠物:没想好,就不要养 50:18 动物园和农场的动物,都有“动物福利” 54:15 通过对动物的谈论,人和人的关系也可能会变化。 1:00:55 《熊在吗》:500个陌生人完成的生命对话 1:15:33 沈园长如何看待动物界的优胜劣汰? 1:22:11 动物园到底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征集】 “你好,陌生人”节目同时发起征集活动,欢迎各位提出自己对于“附近”和“陌生人”的问题和困惑。故事和问题将有机会出现在推送和节目中,被项飙和各位嘉宾分享和解答。 【参与方式】 1. 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进行文字分享; 2. 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你好陌生人故事征集”,音频和视频可以网盘或链接形式附在邮件中,请保证链接有效性; 3. 在小红书和微博发布内容笔记,带话题 #看见身边的陌生人 # #项飙你好陌生人# 参与征集活动,更多参与方法请关注各平台 @三联生活周刊 官方账号进行查看。
【本期阵容】 项飙,人类学家,马克思·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戴锦华,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吴琦,《单读》主编,播客《螺丝在拧紧》主播 本期节目为「螺丝在拧紧」与「项飙:你好,陌生人」共创,欢迎来到《你好,陌生人》第二季。 当“附近”变得模糊,陌生人成了日常风景,我们该如何与世界连接? 本期节目,项飙老师带着新书《你好,陌生人》,与北大教授戴锦华老师、《单读》主编吴琦在德国展开了一场关于自我和他者的深度对话。项飙老师从 “附近消失” 的观察出发,分享了项目缘起:疫情期间鼓励人们观察陌生人、猜想他们的故事,在与刘小东、李一凡等不同领域者的对谈中,探索 “通过理解他人照见自己” 的可能。他认为,物理空间的真实互动不可替代,线上同温层虽有支撑,但却是“附近”所不要的。 作者: 项飙 / 刘小东 / 何袜皮 / 李一凡 / 刘悦来 / 沈志军 / 贾冬婷 / 段志鹏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 2025-5(点击链接即可下单) 网络社群真的能替代邻里 “附近” 吗?戴锦华老师分享了“没有主义的个人”观点—— 当自我之外皆为陌生人,人甚至会与自己疏离。三位老师都关注着当下年轻人的困境:从历史脉络去梳理,在独生子女政策、消费主义、技术冲击下,个体既渴望连接又害怕亲密,甚至陷入 “爱无能”“自我陌生化”。 这场对谈没有答案,如戴老师所说“人文社科学者不提供答案”,但或许却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思路:从观察门口保安的神色、街头行人的状态开始,让空间感知唤醒历史脉络,在微小互动中重建与世界的关联。 面对AI的冲击,人文工作者的意义,或许就在于用这些思考撬动固化的现实,让每个人在真实的困惑与联结中,找到自我的锚点。 录制现场 00:02:18 “一堂晚了35年的课” 00:05:22 观察陌生人,成为对生活理解的把手 00:07:47 《你好,陌生人》出书,“捕捉思想的稳定感和清晰” 00:12:54 戴锦华:“项飙的工作有一种很明确的介入的愿望” 00:14:22 “个人主义绝境”:自我之外皆为陌生人 00:17:10 线上的同温层是一种“附近”吗? 00:21:18 对附近无法叙说的人,其实对世界的述说是很无聊的 00:23:06 当年轻人把自己陌生化,自己将不再认得自己 00:25:59 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和世界,“到底怎么了?” 00:34:47 项飙:从年轻人的存在性的境况,去理解他们怎么了 00:40:36 线上同温层是一种异化,用片面性来维持浪漫 00:43:16 走进杀马特的精神世界,“黑格尔从左边走来,本雅明从右边走来,杀马特在中间” 00:53:09 个人主体性的建立:不断对别人认得的过程中看见自己 00:56:45 回到我们的个人生活,应该如何找到支撑的力量? 01:05:02 因为没有理解世界的有效逻辑,所以我们的现实才如此艰难 01:19:14 面对 AI 冲击,人文工作者应该如何工作? 01:21:35 项飙:“激活书斋”;戴锦华:“人文社科学者不提供答案” 01:27:53 吴琦:“所有问题需共同承担,以真实联结对抗疏离” “你好,陌生人”节目发起征集活动 第二季“你好,陌生人”,将把大家的分享收集起来,不定时邀请项飙老师回应大家的分享,甚至跟项老师线上交流,并将分享与回应作为播客节目的内容播出。 参与方式: 1.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进行文字分享; 2.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你好陌生人故事征集”,音频和视频可以网盘或链接形式附在邮件中,请保证链接有效性; 3.在小红书和微博发布内容笔记,带话题 #你好陌生人# 参与征集活动,更多参与方法请关注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账号进行查看。 剪辑:椋生 音频包装/编辑:天健 丨“你好,陌生人”丨 三联人文城市与人类学家项飙联合发起“你好,陌生人”节目,这也是人类学家项飙的首档系列对谈节目。
【本期阵容】 项飙:人类学家,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沈爷:“慢来生活”发起人 Mark:天使投资人,浙江行早创投董事长、慢来生活发起人 欢迎来到《你好,陌生人》第二季的第二期节目。 在温州,有个叫 “慢来生活” 的社群,用一场持续 242 期的陌生人流水席,藏着对抗焦虑的答案。 第二期节目,项飙去到了家乡温州,和“慢来生活”的创始人Mark、沈爷围坐畅谈:这里每周聚起 10 个陌生人,蒙眼后由往期志愿者牵手引路,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仅凭肢体接触传递信任;这里免费吃饭、拒绝商业;这里从电影社群演变而来,Mark和沈爷以 “义工” 身份守护,让它成为 “生活之余的第二客厅”。 体验过流水席的项飙说,“感受很奇妙”,Mark和沈爷说,这不是逃避,而是在主流之外造一个 “给予力量的空间”—— 陌生人的信任让参与者重新感知生活。在这里,玩耍是严肃的,生活是需要投入的,“之余” 反而成了生命的重要支撑。 作者: 项飙 / 刘小东 / 何袜皮 / 李一凡 / 刘悦来 / 沈志军 / 贾冬婷 / 段志鹏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年: 2025-5(点击链接即可下单) 00:04:20 体验“慢来”的陌生人流水席,为何让项飙觉得很奇妙? 00:08:18 慢来生活2.0:“这个社群没有商业来,对人没有要求” 00:14:10 沈爷如何成为了“搬不走的隔壁老王”? 00:18:39 能够使自己有力量的方式,“主流之外有之余” 00:24:12 Mark:做利他的工作其实也是在利己 00:26:14 从陌生人到义工:角色改变会有哪些神奇事情发生? 00:33:00 今天的年轻人“游戏过分,玩耍不足”吗? 00:39:18 拥有“美好而严肃的生活”,投入“严肃的玩耍”是共同面对的课题 【慢来生活】已运营了10年的非盈利性社群。通过社交平台报名的方式,免费邀请陌生人参加周五举办的流水席,以此方式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壁垒。同时在社群内部举办读书会,音乐会,电影分享、圆桌派等不同类型的活动。目前为止社群一共举办了242期的流水席,邀请将近1000+的陌生人参与。 —————————— “你好,陌生人”节目继续发起征集活动: 刚毕业的年轻人从合租到拼床,我们和陌生人相处的边界在哪里? 为什么非要社交,社恐的原因在哪里? 为什么我们能从网络中获得安慰? 同事可以做朋友吗? 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样的,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年轻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重新养自己? 你当下正在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第二季“你好,陌生人”将把大家真实的经历与故事收集起来。我们希望你提供的故事不仅是情绪性的抒发,更重要的是具体的故事,包括: - 场景:在哪里发生 - 缘由:为什么会发生 - 过程:这中间你与他者产生了什么样的链接,行为或语言 - 结果:你的思考,你们共同完成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局 我们会筛选最真实,最具体,最有打动人的分享,邀请项飙老师回应大家,甚至跟项老师线上交流,并将分享与回应作为播客节目的内容播出。 参与方式: 1.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进行文字分享; 2.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你好陌生人故事征集”,音频和视频可以网盘或链接形式附在邮件中,请保证链接有效性; 3.在小红书和微博发布内容笔记,带话题 #你好陌生人# 参与征集活动,更多参与方法请关注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账号进行查看。 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丨“你好,陌生人”丨 三联人文城市与人类学家项飙联合发起“你好,陌生人”节目,这也是人类学家项飙的首档系列对谈节目。
主持人: 贾冬婷,三联人文城市、三联中读执行总编辑 嘉宾: 项飙:人类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何袜皮: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人类学博士,作家,公众号“没药花园”主理人 刘小东:艺术家,代表作《你的朋友》《三峡大移民》 刘悦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上海社区花园发起人 李一凡:艺术家、纪录片导演,代表作《杀马特我爱你》《淹没》 沈志军: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动物园创新设计实践者 段志鹏:设计师,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欢迎来到《你好,陌生人》第二季。 本期节目是三联人文城市联合中信出版集团举办的《你好,陌生人》8 位作者线下重聚活动的下期。 在上期节目里,项飙、何袜皮、刘小东、段志鹏、刘悦来、李一凡等六位老师分享了各自的生活和变化,也探讨了诸多有趣的社会议题:为何我们高效有序的生活却变成了“透明不透气”?年轻人的陌生化是怎么形成的?被我们忽视的保安群体正在面临怎样的困境? 在本期节目中,几位老师讲继续围绕着“透明不透气”的主题,讨论当下年轻人和社会面临的生活议题和现象:南京红山动物园沈志军园长揭秘动物园如何成为“生命对话场?厕所用雄狮、雌狮做标识,观光车喇叭都是长臂猿叫声;段志鹏分享了把“观察陌生人”变成一门大学课程的背后 ,学生在外贸店共情直播阿姨,用书法写田野报告,体会如何顺畅打破陌生人的边界感;项飙老师则谈到 “文化新秩序不是要讲出一个什么理论,而是要影响人对生活的感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看见陌生人,打破陌生化?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00:01:09 当红山动物园成为“网红”,有什么被改变了? 00:11:59 “游客感觉被尊重了”:“雄狮、雌狮”厕所标识改造、游览车喇叭使用长臂猿叫声 00:16:56 动物园可以通过动物的行为去投射、反观自身 00:17:48 “陌生人的熟络变成一种知识,而不是处境” 00:21:36 当“观察陌生人”成为一门大学的课程,会发生什么奇妙故事? 00:29:31 把“生活作为一个项目”,如何顺畅地打破陌生人的边界感? 00:34:37 项飙老师对于“文化新秩序”的解读 00:45:20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看见陌生人,打破陌生化? 作者: 项飙 / 刘小东 / 何袜皮 / 李一凡 / 刘悦来 / 沈志军 / 贾冬婷 / 段志鹏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年: 2025-5(点击链接即可下单) —————————— “你好,陌生人”节目继续发起征集活动: 刚毕业的年轻人从合租到拼床,我们和陌生人相处的边界在哪里? 为什么非要社交,社恐的原因在哪里? 为什么我们能从网络中获得安慰? 同事可以做朋友吗? 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样的,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年轻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重新养自己? 你当下正在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第二季“你好,陌生人”将把大家真实的经历与故事收集起来。我们希望你提供的故事不仅是情绪性的抒发,更重要的是具体的故事,包括: - 场景:在哪里发生 - 缘由:为什么会发生 - 过程:这中间你与他者产生了什么样的链接,行为或语言 - 结果:你的思考,你们共同完成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局 我们会筛选最真实,最具体,最有打动人的分享,邀请项飙老师回应大家,甚至跟项老师线上交流,并将分享与回应作为播客节目的内容播出。 参与方式: 1.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进行文字分享; 2.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你好陌生人故事征集”,音频和视频可以网盘或链接形式附在邮件中,请保证链接有效性; 3.在小红书和微博发布内容笔记,带话题 #你好陌生人# 参与征集活动,更多参与方法请关注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账号进行查看。 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丨“你好,陌生人”丨 三联人文城市与人类学家项飙联合发起“你好,陌生人”节目,这也是人类学家项飙的首档系列对谈节目。
主持人: 吴琪,《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嘉宾: 项飙:人类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欢迎收听本期《你好,陌生人》,在这期节目里,《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吴琪老师对话项飙老师,共同拆解吴谢宇案背后更值得警惕的社会命题 —— 当年轻人用 “雄辩” 包裹压抑,用理性取代体验,自我会走向何方?本期节目为上期,下期节目大家敬请期待。 吴谢宇,一个众人眼中的学霸,却以极端方式结束了母亲的生命,这起案件也在当时引发了网络的巨大热议,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了极端?项飙老师在节目中点出核心:这是一种 “雄辩的压抑”。吴谢宇用高度理性的话术合理化行为,甚至在案发后流畅向亲友借钱,却从未真正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他对父亲说 “不熟”,对母亲的爱停留在书面化表达,成长中被过滤掉的生活细节,最终让他失去了对生命的感知。 更值得深思的是,很多年轻人在吴谢宇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被教育引导着用逻辑掌控世界,却不懂直抒胸臆地表达情绪;把 “成功” 当作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尺,却忽视了买菜做饭这样朴素的生命体验。就像吴谢宇直到死刑判决后,才浮现出对姑姑家菠菜的记忆、对母亲养花的细节回忆 —— 这些被压抑的生命力,直到最后才挣脱理性的束缚。 如何破局?项飙老师在节目中提到,”教育需要回归生活本身,我们要学会正视矛盾而非用话术掩盖,在具体的人际互动和日常体验中重建自我”。 你对本期节目有何感想,是否你也曾有过用 “理性” 压抑真实情绪的时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感受,下期,吴琪老师将继续对话项飙老师,探讨青年精神困境的解法。 作者: 项飙 / 刘小东 / 何袜皮 / 李一凡 / 刘悦来 / 沈志军 / 贾冬婷 / 段志鹏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年: 2025-5(点击链接即可下单) 00:01:13 “今天的年轻人害怕某一天自己变成了陌生人,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 00:03:25 如果我的内在有一部分像吴谢宇,我会不会成为他? 00:06:42 当你主观上不想看,客观上你就可以看不见 00:10:22 “雄辩的压抑”:吴谢宇靠雄辩完成压制 00:18:53 吴谢宇为什么不断强调自己对妈妈的爱? 00:21:57 如何破除这套雄辩的叙述? 00:27:08 生命经验不可以分重要和不重要的,每一刻的生命经验都是生命 00:36:14 如何理解吴谢宇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但其实“想过一个最本能的生活”? 00:42:54 当道德极为洁净,很多东西就被绝对化了 00:51:59 当你处在某种境地之下,你要把自己想象成在波浪里游泳 00:57:58 怎么样从生活样式走出来回到生活本身? —————————— “你好,陌生人”节目继续发起征集活动: 刚毕业的年轻人从合租到拼床,我们和陌生人相处的边界在哪里? 为什么非要社交,社恐的原因在哪里? 为什么我们能从网络中获得安慰? 同事可以做朋友吗? 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样的,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年轻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重新养自己? 你当下正在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第二季“你好,陌生人”将把大家真实的经历与故事收集起来。我们希望你提供的故事不仅是情绪性的抒发,更重要的是具体的故事,包括: - 场景:在哪里发生 - 缘由:为什么会发生 - 过程:这中间你与他者产生了什么样的链接,行为或语言 - 结果:你的思考,你们共同完成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局 我们会筛选最真实,最具体,最有打动人的分享,邀请项飙老师回应大家,甚至跟项老师线上交流,并将分享与回应作为播客节目的内容播出。 参与方式: 1.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进行文字分享; 2.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你好陌生人故事征集”,音频和视频可以网盘或链接形式附在邮件中,请保证链接有效性; 3.在小红书和微博发布内容笔记,带话题 #你好陌生人# 参与征集活动,更多参与方法请关注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账号进行查看。 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丨“你好,陌生人”丨 三联人文城市与人类学家项飙联合发起“你好,陌生人”节目,这也是人类学家项飙的首档系列对谈节目。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