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4] Elena|从Gap Year到AI笔记王者:00后女生如何用技术颠覆学习方式

教育AI智造者

Hello,大家好!欢迎收听「教育AI智造者」播客。 本期节目,我邀请到了一位极富创造力的 00 后创业者——Elena,她是 Thetawave 的联合创始人。带着“在高强度学习场景中提升效率”的初衷,Elena和她的团队正致力于开发一款专为留学生群体及海外高校学习者打造的智能笔记产品。她的成长经历同样精彩:从意外的 Gap Year 到留学签证的波折,再到与 AI 投资项目结缘,Elena 以敏锐的直觉与超常的执行力,走出了一条令人惊喜的创业之路。 在这期播客中,Elena 将分享她对学习效率、AI 笔记工具、以及教育与技术未来图景的见解: * AI 笔记真的能改变我们的学习习惯吗? * 对不同学科、不同场景的学生而言,什么才是笔记效率的关键? * 为什么她认为“知识输入”是最底层却最迫切需要被优化的环节? 从“考前 1 周刷题”到“随时随地捕捉灵感”,我们一起探索 Thetawave 这款产品如何承载年轻学习者的多元需求,让大家学得更轻松、更高效。 Elena 还将阐述她对 AI + 教育的长期构想——既要让 AI 成为我们的“海马体”,又要让人类保持灵活的创造力。 如果你想了解一位新生代创业者如何思考“知识传输”、“AI 赋能学习”,以及如何在科技迅猛迭代的时代找准产品定位,这一期的播客分享一定能为你带来全新的思路和启示! 内容大纲 Elena 的个人故事:从 Gap Year 到创业者 * 留学签证不顺的契机如何开启她对创业的探索 * 在投资机构实习、认识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宝贵经历 * 为什么她觉得“先做再说”是创业路上的黄金法则 Thetawave 的产品理念与差异化 * 聚焦留学生和海外高校学生的笔记需求:临近考试的场景如何升级复习效率 * 与已有的笔记软件、对话式 AI 工具相比,Thetawave 如何突显“知识输入”的定制化 * 听她剖析 AI 笔记从“自动记录”到“智能整理”、“思维导图”等核心功能 AI 学习理论与实践 *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在笔记应用中的结合 * 如何通过自测、小测验(Quiz)、Flashcard 等环节,让记忆与理解相得益彰 * 为什么 Elena 强调“让 AI 成为心流的助力”,从而提升专注度与学习体验 用户深度访谈与产品打磨 * 走进图书馆、教室门口等线下场景,面对面观察用户学习行为 * 发传单、做 Study Guide、蹲点考前人群:早期获客与用户反馈的关键 * 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找出“重度使用者”,并从他们的行为洞悉产品优化方向 技术迭代的节奏与策略 * 团队如何在高频迭代中,快速上线新功能与修复 Bug * 如何划定功能优先级:短期(解决考前痛点)、中期(按课程统一管理)、长期(做每个人的“海马体”) * Elena 对“实时记录学习输入”的设想,如何搭建用户的专属知识体系 留学生与海量学科场景的未来前景 * 从考试复习到日常研究:Thetawave 是否能延伸到更多人群与使用场景 * 解决不同科目、不同学习阶段的痛点:从人文学科到理工科的挑战 * 让“高效学习”不再局限于少数学霸,而成为每个人都能触达的普惠体验 对年轻创业者与教育从业者的启示 * Elena 的核心建议:保持行动力,别等“最好的时机” * 面对不确定性与高竞争的 AI 赛道,如何保持热情并继续试错 * 对教育生态、知识传递的前瞻思考:学习路径的个性化与“知识众包”的可能性 -----------------------关于伊伊子---------------------- 伊伊子2024年的复盘 伊伊子专门为AI教育者打造的开源AI教育论文库 伊伊子专门为老师和AI创业者打造的20种教学场景指令 伊伊子的小红书传送门 -----------------------关于听友群---------------------- 如果您对AI和教育的融合充满兴趣,欢迎填写我们的听友群入群申请问卷!🎧点击链接,或扫码,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交流最新的行业动态、分享学习经验,并共同探讨AI如何重塑教育的未来。期待在听友群中与您相遇,共同成长!😊 -----------------------相关词介绍---------------------- 心流(Flow) 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指个体全情投入某项活动时所达到的状态,伴随高度专注和愉悦感。在笔记场景中,如果能让学生摆脱繁琐的抄写与检索环节,更容易投入学习本身。 知识输入(Knowledge Input) 指学习者通过阅读、听讲、讨论等方式,吸收外部信息并在大脑中形成表征的过程。与常见的“知识输出”(如写作、演示)相比,很多 AI 工具聚焦问答式互动,但容易忽略“输入”阶段的定制化需求。 Flashcard(抽认卡) 一种帮助记忆的传统工具,往往在卡片上写下问题或概念,背面写答案。在 AI 场景中,自动生成抽认卡和自测功能,让用户更轻松地进行信息回顾与强化记忆。 Quiz(小测验) 碎片化、自测式的测验形式,通过及时检测学习者对概念的掌握程度,给予反馈。配合智能笔记,能够在短期内反复巩固知识点,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Gap Year(间隔年) 指在学业或职业转换前后,留出一段时间进行自我探索或实习、义工等活动。Elena 通过 Gap Year 期间的实习与项目孵化体验,获得创业灵感与资源。 Spaced Repetition(间隔重复) 一种记忆策略,认为复习应循序渐进、遵循科学间隔,以提升长期记忆。智能笔记在算法层面可融入间隔重复机制,自动提醒用户在最佳时间点进行复习。 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状况,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或冲动。Elena 提到不少有 ADHD 倾向或重度拖延的学生群体,正是智能笔记潜在的主要受益者。 Memory(“海马体”的类比) 本义是指人脑负责记忆形成的海马体结构,产品中多指“第二大脑”概念。Elena 设想 Thetawave 的长远目标是做每个用户的“海马体”,记录并动态管理所有学习输入。 MVP(最小可行化产品) 在创业领域,为快速验证市场需求而做的初步产品。Elena 的团队通过简单功能验证用户对“考前备考笔记”的刚需,再逐步拓展到其他场景。 Retention(留存率) SaaS 或产品常用指标,指用户在一段时间后持续使用产品的比例。对学习工具来说,留存率往往与真实产品价值强相关:越高留存,意味着用户越依赖它提升学习效率。 短期-中期-长期策略(Roadmap) 许多创业团队在制定目标时,对功能和市场进行阶段性划分。如 Thetawave 短期主攻“备考冲刺”、中期以“课程社群化”为核心、长期成为用户知识管理中枢。 增量时代 / 存量时代 * 增量时代:市场不断拓展,新用户与资源充足。 存量时代:市场趋于成熟,同类产品间竞争更激烈,需要差异化与精细化运营。 Elena 指出 AI 时代的竞争更加立体,决定了创业者要深耕特定人群与场景。 Study Guide(备考指引) 专门针对某门课程或考试的重点归纳资料,帮助学生快速梳理知识体系。 Thetawave 通过 AI 自动生成 Study Guide 成为吸引用户体验产品的有效方法。 Diffused Mode / Focused Mode(分散与专注模式) 大脑工作有两种模式:深度专注与发散思维的切换。产品设计若能兼顾用户既能专注听课/学习,又能发散创意笔记,便能提高学习效率。

69分钟
99+
6个月前

No.151 《迷宫饭》-将 “功能性真实”融入创造,当“吃魔物”成为一场生存革命

洞天福地

在这座因欲望而呼吸的迷宫里,莱欧斯小队用刀剖开的不仅是魔物的内脏,更是现代文明的生存悖论:宣称“吃不再必要”的我们现代社畜,为何仍在黄金乡的永生幻梦中饥饿至死? 当严谨的魔物料理过程被赋予“功能性真实”,虚构世界的炊烟灼烧着现实社会的认知谎言;当东亚病态自律者菊朗与西方享乐主义化身莱欧斯在餐桌上对峙,刀锋所指的正是被异化的生存意义。 本期节目将循着迷宫生态的血脉,追踪那些藏匿在煎炒烹炸中的存在主义密码——从吞噬欲望的魔物盛宴,到阉割人性的永生牢笼,每一口食物都在叩问:不要让“活着”被简化为消化系统的机械运转,“想吃”并不寒碜! 【本期议题】 03:46 内容介绍:刻画迷宫生态系统,“研究型人格”的主角团 08:41 “不会死人”的迷宫造就存在差异的“生死观” 12:59 吃饭的日常也能引发思考,用“吃”这个行为将人加入迷宫食物链 20:29 严谨的烹饪过程,将“功能性真实”融入创造 24:23 从“食物哲学”到“生存哲学”,无论何时“想吃”“想好好生活”不寒碜 28:37 “东亚人病态集合体”菊朗vs“傻白男”莱欧斯 32:26 聊聊作品设定: --32:26 与人类“欲望”相关联的迷宫成长系统 --37:14 “人活着不是靠吃而是靠消化”,阉割人类欲望的黄金乡 --39:18 聊聊印象深刻的魔物设计:通过魔物解剖主角团的关系,结合了从古到今的传说 --48:56 各角色的魅力点:“厌世”的莱欧斯与被世俗欲望捆绑的玛露希尔... 【本期插曲】 BUMP OF CHICKEN「Sleep Walking Orchestra」 緑黄色社会「Party!!」 「キラキラの灰」 【本期提及】 九井谅子、博尔赫斯、《葬送的芙莉莲》、《哈利波特》、《异世界风俗娘品鉴指南》、《疯狂元素城》 【找到我们】 节目官方weibo:洞天福地接待处 主播 大福没有馅小红薯b站:废柴大福 / weibo:大福今天是什么馅的 主播 阿聆不在听weibo:阿聆有一点点烦

62分钟
99+
6个月前

优先维持低长期债券收益率:美股宏观周复盘20250302

左兜进右兜

每周六,周日复盘美股技术及宏观。了解更多财经信息,研报信息,交易逻辑,如内容引起您的共鸣,请订阅我们,以支持我们继续分析创作,谢谢你。 投资者日益担忧美国经济韧性,美股连续第二个月跑输欧股。标普500指数落后于欧股程度创2022年以来最大,2月份标普跌1.4%、而泛欧股指涨3.3%。 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白宫会面剑拔弩张,据央视,谈到俄乌冲突时,特朗普指泽连斯基“不尊重美国”、拿数百万人生命做赌注,他现在“没有牌”。会谈后特朗普称,他断定泽连斯基还没做好和平的准备。泽连斯基提前离开白宫,他和特朗普周五的联合新闻发布会取消,双方预计签署的矿产协议未能如期达成,俄乌局势不确定性增加。 [图片] 现在市场上有一个疑问,特朗普还把美股当KPI么? 特朗普重返政坛后,其经济政策重心似有转变。 与1.0时期频频炫耀美股涨幅不同,这一次,他鲜少提及股市,而是更聚焦压低长期债券收益率。 这一变化引发疑问:曾经被特朗普政府奉为圭臬,甚至被视为“KPI”的美股市场,优先级是否已经降低?各类不确定性的政策,是否正动摇市场信心? 总部位于香港的知名投研机构Gavekal Research创始人Louis-Vincent Gave在与美银美林的交流中认为,特朗普2.0的政策优先级已转向维持低长期债券收益率。 [图片] Gave拿美国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和埃隆·马斯克的采访发言佐证自己的观点: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埃隆·马斯克都在不同的采访中提到,特朗普政府的首要任务是确保长期债券收益率不上升。” 目前的宏观叙事十分混乱,美银分析师Irigoyen将特朗普2.0时期的经济政策称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认为关税威胁、移民收紧、财政赤字高企、公共部门改革、外交调整等等政策,构成一团迷雾,市场难判其对经济活动和通胀的影响,美联储是加息还是降息也众说纷纭。 遥想特朗普刚上台的时候,预期有多一致,现在的预期就有多混乱。 本期内容: 主播 左兜儿 幕后制作 右兜 如需获得更多及时研报、英文原文,模型技术研报,模型交易日志,欢迎加入我的知识付费圈子,《图说市场美股圈》

15分钟
99+
6个月前

13. 十日谈|35岁生娃真的晚了?催婚催生的人,不会告诉你的大实话!

微醺女友

在快要30岁的年纪,我清楚自己未来想要成为母亲,但还有太多想要在与小孩见面前,先去独自体验的事儿,可周遭有着许多不同的声音。许多关于生育的困惑总是在我脑海里打转。 于是我到北京,找到了@六层楼老师,他是前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全网百万粉丝的女性健康科普博主。 《十日谈·她知灼见》是国内首档聚焦30+女性的深度成长对谈栏目,我们会用10集的时间,对谈10为嘉宾,去解决10个当代女性的新型人生困境。 今天解决的困境是,那些关于生育焦虑的事儿 那天对谈后, 我愈发能理解"Knowing is Power”,它是“自由”的倚仗,也是在迷雾中笃定前行的底气。在做选择那一刻,但愿我是清醒的。 愿点开节目的你,永葆自主选择的自由。这也是我做《十日谈·她知灼见》这个栏目的初衷。 【本期重点】 PART 1 - “黄金生育年龄”真的存在吗? PART 2 - 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延长生育窗口? PART 3 - 冻卵,到底是彩票还是保险?冻卵全过程大揭秘! PART 4 - 如何避免产后抑郁?漏尿、性生活危机要如何应对? 主播: @TheS艾斯 曾在官媒干过记者、后游走于奢侈品行业、再到自媒体人。首档专注30+女性困境访谈《十日谈·她知灼见》制片人和主持人。 嘉宾: @六层楼曾经是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10年科普 ,万千女性的贴心“老棉裤”。视频账号:@六层楼;播客:《当个事儿》 后期制作:玄涯 【Shownotes】 00:04:22 30岁生一胎,35岁生二胎,这是谁定的KPI? 00:08:52 高龄生育=孩子不健康?妊娠结局的好坏与什么有关? 00:18:14 20岁生孩子和40岁生孩子有什么区别? 00:20:31 男性也有最佳生育年龄?生育是婚姻里的黄灯时刻? 00:30:26 我的身体情况适合备孕吗?月经量少颜色浅正常吗? 00:41:24 现在不想生,如何延长生育窗口? 00:48:24 冻卵的真相:到底是彩票or智商税? 01:07:31 计划生孩子,现在能做点啥?如何预防产后漏尿? 01:13:50 产后居家vs月子中心,怎么选?10万的月子中心好在哪儿? 01:29:42 夫妻必看!生完孩子不想啪=性冷淡? 01:42:40 产后抑郁的元凶是谁?婆婆叹气比堵奶更致命?丈夫端水式育儿逼疯产妇? 01:52:12 妇产科男医生自爆生育观:我想亲自生孩子! 【找到我】 小红书/抖音/b站/视频号@TheS艾斯 加入听友群请加vx:thesteam001(备注“听友群”) 【商务合作】 请加vx:thesbd001(备注“播客合作”)

116分钟
30k+
6个月前

vol.023 一周年特辑:“咱们才刚刚开始呢!”

错落有致

曾经有句经典台词出现在北野武导演的电影《坏孩子的天空》的片尾。满怀理想和憧憬的新志和小马中学毕业后离开校园,却被社会无情暴击。他们骑着自行车重返校园操场时有段对话, 新志:“喂,我们的人生是不是已经完蛋了?” 小马:“笨蛋!咱们才刚刚开始呢!” 联想到开播一周年的《错落有致》,虽然反响平平,但主播们对阅读的热爱依旧,制作播客的热情亦不曾被浇灭,毕竟,“咱们才刚刚开始呢!” 谨以这句台词作为本期节目的标题,以久石让的片尾曲做为本期节目的BGM。 这期一周年特辑里,两位主播从各个方面自我反思,差点开成检讨大会。他们交流了制作读书播客《错落有致》一年来的感受,也频频自我批评,意识到自身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并不全面,且有许多想读而未读的书籍,这些都让他们感到焦虑。青禾和帕比还分享了碎片阅读、整理笔记、准备文稿等方面的经验,并在读书播客应追求的品质要求方面达成共识,即深度分析、真实反馈和多样视角。 欢迎各位朋友把对这档节目的建议,或阅读相关的经验,写在留言区和我们互动! 【本期时间轴】 00:37感谢各位听友一年来的陪伴和鼓励 01:42为啥要做一档读书类播客? 12:45做读书播客对阅读真的有促进吗? 18:21开播一年后的“预判吻合”与“始料不及”有哪些? 37:00做一个既花时间又没有经济收益的播客,可持续吗?是不是有点傻? 39:56看到节目反馈有啥感受?遇到差评会难受吗? 48:49为啥showNotes要写得那么细?主播自己在评论区补充信息,这事儿也很奇怪 53:39准备节目之前还能想起来书里的内容吗?会不会重读? 01:00:52节目录制里印象深刻的那些人、那些事 01:08:30节目选题的依据有哪些? 01:12:51做读书类播客,除了剪辑,还有哪些困扰? 01:16:03判断一个读书类播客是否喜欢有哪些因素? 01:24:23常听的读书类播客有哪些? 01:27:48坚持“诚实”与“硬找优点”、谈论缺点之间是否存在困扰? 01:41:39读书咋就不是个正经爱好了! 01:43:20阅读有没有目的性?怎么选书?有啥日常阅读习惯? 01:50:30对阅读的数量和范围是否会有焦虑? 01:57:46怎么看待作者背景、经历、观点,和作品本身之间的关系? 02:00:19怎么看待互联网上对某本书的评论或评价? 02:05:18磨合(尝试)一年后,感觉节目后续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02:10:19对《错落有致》下一年有什么期待? 【BGM】 “KIDS RETURN (From "Kids Return" Original Soundtrack)”- 久石让

139分钟
99+
6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