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他给别人写的歌”这个专栏在最初的选题阶段,方大同就是我们心中很重要的名字。因为大同在自己的作品外,持续为其他歌手创作了相当多优质的作品,每一首歌里都有他一部分闪耀的音乐灵魂。 上周末方大同离世的消息,我们好像还没有完全的消化掉。唱片架上摆的那张《梦想家》的黑胶,封面它抬起的那个手,从say hello,变成了say goodbey。虽然已经不能再听到大同唱歌了,但这些带有他印记的作品,会在华语乐坛近20年的时间长河里熠熠生辉。 本期节目,我们挑选了其中的10首歌,一起来再探索一下,方大同的B面。 * 背景音乐 《才二十三》——方大同 * 本期节目歌单: 开场曲: 《人人都爱方大同》——林海峰 03:11 1.《倒带人生》——陈奕迅 10:08 2.《墙纸》——容祖儿 15:32 3.《苏州河》——薛凯琪 21:36 4.《今夕是何年》——李克勤 27:03 5.《绝》——莫文蔚 32:19 6.《小小蚂蚁》——潘玮柏 37:46 7.《脆弱》——谢安琪 43:55 8.《你的女孩》——王诗安 结束曲: 《孤独患者》——陈奕迅 * 参考资料: 方大同、R&B与流行音乐“爱的可能性” · 关于「野声宝库」 野声宝库是一档以挖掘各种风格的现代流行音乐为主题的音乐文化分享类播客,不排除偶尔夹带个人私货的聊天以及不定期掉落的关于音乐故事和音乐话题的讨论。 · 搜索「黑胶盒子」公众号,后台回复“听友群”,添加小助手微信,即可进群哦~ 由于部分音乐版权问题,播客可能会有下架的风险,听友们可以搜索黑胶盒子公众号,所有播客内容都会同步在公众号上哦! · 加V:heijiaohezi 进听友群一起交流,等你呢!
FUNK NEWS VOL.413 爱玩不玩更新! 咱们之前聊过一次galgame, 这一期姊妹篇节目来了! 咱们请来了一位新朋友 -- 蠢白, 一起聊聊乙女游戏这个大类。 涨知识了这次!! 乙女游戏是以少女群体为目标受众的恋爱模拟类游戏。 以女玩家为主角,从而编织成各种故事, 模拟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恋爱互动。 以与角色的情感互动和主线展开剧情。 角色的组成一般包括女性主人公、可攻略角色和配角(非可攻略角色)。 主持人:鬼慈/八一/火儿 本期嘉宾:蠢白 录音:鬼慈 制作:鬼慈 设计:八一
主播生日特集下篇重磅来袭,摇滚含量直线飙升,本期节目将继续借两位主播生日的契机,分享来自主播出生的1986年或1992年发行的后五张唱片。内容依旧丰富,涵盖大陆香港台湾三地音乐人,涉及国语粤语台语三个语种。 温馨提示:本期节目依旧采用上篇所述盲听猜曲的形式录制,所以在听节目前,还是欢迎您先前往时间轴内参与唱片信息「填字游戏」。发挥您的超强脑洞,运用您庞大的音乐知识储备,来加入这场儿时的游戏吧。各位主播依旧在评论区等候您的到来。(封面涉及剧透,建议在游戏结束后保存到手机欣赏) 那就继续搭乘这趟音乐时光列车,重回1986年和1992年,跟着二位主播狂奔在八九十年代。 本期主播: 小陈(时光列车1986号乘务员) 小壮(时光列车1992号乘务员) 封面设计:华Dee 封面题字:本台领导毛女士 -时间轴- 00:00 开场曲:罗大佑《童年》 01:15 我去1992唱片③:█ █ █ 声 █ 《 █ █ █,安 █!》 24:15 我去1986唱片④:李 █ █《 ▌█ █ █ █ 一 》 42:23 我去1992唱片④:刘 █《 █ █ 太 █ 》 62:17 我去1986唱片⑤:█ █ 乐队《 █ █ 》 79:01 我去1992唱片⑤:█ █ 乐队《 █ █ 》 99:46 生日企划收官总结 102:22 结束曲:王海玲《当你生日》 主播寄语:生日企划节目虽然结束了,但请不要停止你的音乐!
与周游初识是在几年前平遥的派对上,那时候的他怡然自得,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的奖项已然加身,却更像是一个沉静的行者。随后的一年,他的演艺履历迎来了阶段性的爆发,成为了年度入围A类国际电影节作品数量最多的华语演员。我俩曾在各地辗转相遇,但始终没找到合适的时机聊天。 今年在柏林,我们终于有机会好好聊聊新片《想飞的女孩》,他在当中扮演“田军”,也就是刘浩存所饰演“田恬”的父亲。这个角色原本就被毒瘾摧毁了身心,形销骨立,宛如孤魂野鬼。再加上要他一个90后的大男孩,去演00后浩存的爸爸,他在得知导演想法的时候本能是想要抗拒的,感觉自己很难胜任。但在逐渐深入人物的过程中,他找到了一个特别的心理状态,一套绝非单纯是家族之耻的逻辑依托。 他对“田军”的解读让我感到意外,然而让我更意外的是他的坦诚。外人只看到他的硕果累累,只有他自己知道,从看不进去艺术片,到锤炼出表演的可塑性,他走过了怎样的路。 0:29 周游的问候 2:08 容易被忽视的开头,田恬噩梦中的声音 5:23 可恨?可笑 8:41 跟父亲冲突后,那个毛骨悚然的笑 11:24 “田军”的小传,瘸腿的原因 16:45 “浩存和文淇身上那种年轻女生的生命力让我羡慕” 17:48 跟刘浩存演对手戏的体验 20:58 怎么就从浩存的男友变成爹了 22:46 对影片多线闪回结构的感受 27:37 假如田军能出狱,他的生命会变得如何 28:35 想飞的田军 29:46 从首个入围为欧洲三大电影节的90后演员,到一年内入围A类电影节次数最多的华语演员 转发本期节目,在豆瓣上订阅《废话燃料Nonsensefuel》,在并在播客词条下面留下短评,聊聊你对本期节目或《废话燃料》的想法和评价~抽1个友邻送周游亲笔签名的柏林电影节官方杂志。3月15号开哦~ 《废话燃料》听友群火热开放中!计划在常规的播客节目推送以外,尽可能多搞一些社群内专属的互动活动和大家一起玩儿~还没进群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客服并添加好友,备注“废话燃料听友” SHOWNOTES IN ENGLISH: Welcome to Douban.com to listen to the program related to “NonsenseFuel” 75th Berlinale, thanks to Douban! Zhou You ,first met him at a party in Pingyao a few years ago, when he was at ease, with the Fei Mu Honor - Best Actor already on his belt, but more like a quiet walker. The following year, his acting resume exploded, making him the Chinese actor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of A-lis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entries in a single year. We've met all over the world, but never found the right time to talk. This year in Berlin, we finally had a chance to talk about his new film GIRLS ON WIRE, in which he plays Tian Jun, the father of Liu Hao Cun's Tian Tian. The character has been destroyed by drug addiction and is a lonely ghost. When he was told about the director's idea, he instinctively resisted, feeling that he was not up to the task, but as he got deeper and deeper into the character, he found a special psychological state, a set of logic that is not simply the shame of the family to rely on. 0:29 Greetings from Zhouyou 2:08 Easily Ignored Beginnings, Voices from Tian Tian's Nightmares 5:23 Hateful? Ridiculous 8:41 The creepy laugh after the confrontation with his father 11:24 A short biography of “Tian Jun”, the reason for his limp 16:45 “I envy the young girl's vitality in Hao Cun and Wen Qi.” 17:48 The experience of playing opposite Liu Hao Cun. 20:58 How did Hao Cun's boyfriend become his father? 22:46 Feelings about the movie's multi-line flashback structure. 27:37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to Tian Jun's life if he had gotten out of prison? 28:35 Tian Jun who wants to fly 29:46 From the first 90s actor to be selected for three major European film festivals to the Chinese actor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of A-film festivals in one year.
祝大家今天和每一天都妇女节快乐!今天的“任性solo”又是关于一个复杂的话题——女性的性自由。 女性的性自由和女性权利议题之间,一直存在着张力。相关的讨论明明都是从女性福祉出发,却不小心就站到彼此的对立面。这是为什么呢?性权和女权,我们非得从中二选一吗?我从近年的几个热点事件说起(《可怜的东西》的公共反应、Lisa疯马秀),结合80年代美国的女权主义性论战,拆解女性性自由在中国的尴尬处境。 这期内容是我为“看理想”制作的系列音频节目《性别不麻烦》的其中两期,这套节目已经完结,如果喜欢也欢迎购买。 [Image] ✨任性广告时间: 感谢优思明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短效避孕药是WHO推荐的日常避孕方式,排除用药禁忌后,很适合在稳定关系中作为日常避孕方式。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会提到的让女性的性得到极大解放的“魔法药丸”指的就是短效避孕药。短效避孕药的出现,真正让女性自己拥有了有效的避孕手段,从而掌握了生育的选择权和身体的主动权,能够开始从人生维度上专注于自我发展,帮助女性向性别平等接近了一大步。整个女性避孕史可以说也是一部斗争史,目前短效避孕药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孕激素是屈螺酮。这个更接近女性自身分泌的孕激素活性高,吸收代谢快,不在体内蓄积。 欢迎大家和优思明一起关注女性健康,优思明守护内外平衡,自由掌握人生节律。 我的Patreon:www.patreon.com 我的“爱发电”:afdian.net 另外别任性粉丝群有二群了。添加方式: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你印象最深的一期节目是哪期? 收听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Pocket Casts 等其他泛用性客户端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QQ音乐|爱发电|等 RSS 订阅:https://feed.xyzfm.space/uhfae7xlb9ub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时间点: 02:50 对《可怜的东西》的负面评论能告诉我们什么? 对《可怜的东西》的很多批评看似是针对“性”,其实是反对男性塑造和刻画女性的性的权力。这与“女权主义性之战”中的反色情女权主义主张有相通之处:反色情女权主义并非是出于保守的性道德,反对的也不是性自由,而是男性对女性的性物化和剥削。 09:24 女权主义性之战:性消极派 v 性积极派;反剥削 v 反审查 美国的这场论战标志着第二波女权运动的落幕,但“反剥削v反审查”这组难以调和的矛盾在各地女权主义者中都引发过相似的争议。在中国,大约2005年-2015年间比较集中的出现了性权派 v 女权派的对阵,大体上遥相对应着之前性积极和性消极女权主义分垒,两派就性工作、虐恋、色情行业、性教育、“性变态”、性别治理与公民社会等一系列议题上的公共事件展开过深入而激烈的讨论(如有兴趣可以从台湾国立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的网站获取很多当年两岸“性权派”交流产生的学术资料 sex.ncu.edu.tw)。同美国当年一样,中国的女权和性权论述都经由这些论战得到了发展,当时民间也一度呈现开放风气。然而在过去十年间,女权主义再度从性议题中缺席,或者说,性论述从公共讨论中再度消失,倡导性权的言论更不再有存在空间。性与性别话语日趋保守。到今天,在泛化和极化网络女权主义框架中,关于性的话语被一种相对消极的态度主导,体现在“向下的自由”、“服美役”、“媚男”等评判和规范女性的语言中。 18:50 性消极化,正在本国发生。除了“反性剥削”的诉求,应该还有一些别的原因:女权发展泛化和极化论;“沾男恐慌”。 关于《可怜的东西》这些激烈而极化的争议,反映出的其实根本上不是关于电影的“真相”,而是关于我们自己的“真相“。恰恰因为现实环境的性别不公正,大家对于这个作品中性的呈现才这么多愤怒和恐慌。在女性性自主难以保障的前提下,如果庆祝一种架空的性解放,会让本来就失衡的权力关系更加危险。就如同在女性受到严重剥削的条件下说“性服务也是工作”,“这是她个人选择”,会感觉特别鸡贼。但是,性与性别本就是两套学问,虽有交叉但并不能彼此覆盖,而性比性别还要难以捉摸。当没有机会习得和训练如何以细颗粒度开展性讨论(像“女权性之战”一样),我们就更难以识别自己内在的欲望机制,难以抽丝剥茧,而只能把一刀切的“不沾男’当做一个解决方案,彻底将(异性恋)性缘关系从生活中切除。 29:15 我们对性的观念很分裂,前女权、女权、后女权的典型观念都在我们身边并存,而且会集中出现在一个个体身上。 我们所处的时代其实叠加着好几层时代烙印,是一个多重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交叠共存的环境。不同时代的典型观点,包括极进步解放的,和极传统保守的,我们都能在社会中找到影子。所以我们同一时代内部的差异性相当于几个时代之间的差异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就发生了看似在说一件事,但怎么也讲不到一个层面上去的常态,比如有网友形容感觉彼此来自不同的朝代,这可能因为我们的思想可能真的来自不同的“朝代”。我们听不见彼此,也不是在跟彼此交锋,只是面对一些假想敌对空扫射罢了,尤其在性的讨论上,是在1.0的基础还没普及的情况下讨论3.0。 我们为何身处这样一个多重价值观的时代呢?90年代是一个关键点。 38:30 Lisa参加法国疯马秀的争议,凝聚了这些在中国共存而彼此冲突的价值观。 在性消极这个发展趋势上,我们和“西方”的年轻一代女孩取得了有意思的同调:我们都不再相信或者追求性解放。 大量学术研究显示,现今美国Gen Z(差不多97年后出生的)的女孩不太喜欢约炮了——相对于她们之前的几代人,Z世代的女孩的性生活活跃度低了很多,她们更倾向于把时间花在学习和工作上。研究者称她们可能是因为拥有充分的约炮自由,反而更清晰了性解放的虚无,而且在时代危机中她们有更真实的困境要面对。很多女性看到的是,性解放不自动导向女性解放,反而导向陷阱和后退。而本国的年轻一代女孩,也感觉危机重重,“约炮”无法解决父权文化造成的女性困境,但我们又缺少女权主义的历史和洗礼作为支撑。我们面对一个拧巴的大杂烩,进步的、落后的、“激进”的、“温和”的性别观点从四面拉扯,却又缺少真正流通的性别讨论和知识。于是在一团迷雾中,“不沾男”“去性缘”这种一刀切的方案成了最简单的答案。 42:30 但对性的消极看待,或者“不沾男”,可能并不是解决方案,反而会造成一些问题。 或许通过”不沾男“,大家才能开始想象”女本位“的性解放是什么样子,这个意识发展壮大了,稳固了,才可能在异性恋性关系中体现。但在目前,我们没有经历充分的父权排毒,我们很难彻底分开真正自主的的性爱,和一个父权文化培育的性脚本。总之,对性本身的反思,还是要回到瓦解父权上。但是很重要的是,大家这个排毒的过程是为了正向的探索,而不是被羞耻感驱使。女人的性已经处在自我否定中太久,如今大家对于“性缘脑”或”恋爱脑“的讨伐,仍是一种女性性存在的否定,甚至羞辱。这种“不沾男“实践也不应该为恐慌感驱使。年轻女孩愈发警惕自异性恋性实践中可能的利用和剥削,担忧自己吃亏,但一味的退避无法让我们壮大,我们可能必须经历与男性视线的交涉,与之对抗,最终到达一个安全舒展的自我位置。而无论我们最终做什么选择(也可能是“不沾男”),这个决定应该是因为“我想做”,而不是因为“做这件事刚好让男性愉悦了所以我不做”——那不是“女本位”,而依然是在让男性的需要指导自己。而如果止步于“不沾男”,这无法帮助我们解决这种分裂,因为我们无法直面自己的欲望,正视真正的问题。 50:00 这期节目的论述根本上是关于女性和性的关系。女权主义者到底应该庆祝性还是警惕性?这根本不该是这样一个二元化的问题。 最后和大家分享法国女权主义哲学家Luce Irigaray关于性的一些理论,对于整合我们对性的各种看似冲突的观点会有所启发。Irigaray 批评对女性的性的商品化(commodification),这其实一定程度上把美国的性消极和性积极两派所反对的,集中到了一体——性消极派反对色情行业对女性身体的消费(比如性工作者),性积极派反对传统性别文化对女性身体的剥削(比如纯洁的处女,忠贞的妻子),Irigaray则指出,无论是处女、妻子、母亲,还是妓女的身体都是被父权文化标定价值,都是被商品化的。而女人必须重新定义和掌控自己的性吸引力——你看,对她而言,性积极或性消极的标签就全部无效,这再次说明,具体的议题和具体的立场,远远比站队和标签重要。Irigaray强调女性相对男性的独特差异,认为女性的性欲是多元的、分散的、流动的,不同于传统观念中以阴茎为中心的男性性欲。所以女性的性愉悦探索不应局限于单一部位(如生殖器),而是遍布全身的多重敏感区域。她鼓励女性通过自我接触来了解和欣赏自己的身体,也鼓励伙伴间更交互、更富创造性的性互动,和更多样化的性实践方式。她强调女性欲望的合法性和重要性,女性在性关系中需要争取更多主动权和平等地位,而不是仅仅满足他人。而且女性的性存在本身就是非二元的,但现有的父权语言难以充分表达这种流动性,也限制了我们,所以她鼓励女性创造新的语言来描述自己 的性体验。在Irigaray看来,女权和性权一点都不存在矛盾。面对女性权利和女性性自由,我们也不该只能二选一。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大家好,我是蛋白。过去的22个月,SHIOK从创作出发,对话了30多个品牌。今天我们将推出全新的迷你系列,“~INSPIRATIONS~”,在这一系列内容中,我们以品牌为灵感,邀请一位朋友谈谈创作生活。 本期节目由SHIOK联合KARL LAGERFELD品牌共同呈现。KARL LAGERFELD是由当代传奇设计师,CHANEL及FENDI 前创意总监、老佛爷Karl Lagerfeld于1984年在法国巴黎创立的同名品牌。以“致敬经典、重塑经典”为核心,传承创始人老佛爷Karl Lagerfeld的个人风格和审美哲学,坚持高端精良的选料及制衣,传达“法式酷雅”的鲜明风格。产品包括女装、男装、童装,以及KARL LAGERFELD JEANS牛仔线、包袋、小皮具、内衣、鞋履、香水、眼镜等。 Karl Lagerfeld从80年代起开创的服装风格,至今影响着我们的职场着装规则,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今天非常开心再一次邀请我的好友、资深服装设计师吉承加入谈话,一起聊聊偶像赋予我们的创作灵感和力量。也祝大家妇女节快乐🎉愿正在聆听的你,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逐步找到初心,尽情表达自我,享受创作‼️ / 谈话者 / 嘉宾:吉承,资深服装设计师、设计师品牌JICHENG创始人 主持:蛋白是OK,SHIOK是OK主理人 / 内容 / 00:01:55 ”老佛爷给我颁奖的时候80岁了“ 00:04:26 老佛爷49岁入职香奈儿 00:06:35 他的作品伴随女性力量上升 00:09:57 老爷子贴身板师贡献的八卦 00:11:45 装修房子实在太开心了 00:14:17 同名品牌,致敬经典? 00:18:13 精力无限的跨界之王 00:25:16 DeepSeek会继承大师的思想吗? 00:26:37 老佛爷已故,品牌还能顺利运转吗 00:30:49 真正的大师会empower团队 00:34:36 聊聊欣赏的女性特质 00:39:33 Karl Lagerfeld VS Zaha Hadid / 关于节目 / 生活是OK,但……也可以聊聊。 「SHIOK是OK」是一档从创作出发的栏目,用创意人的视角观察世界,试图寻找另一面解读。 本期制作 roy 蛋白 / 监制 蛋白 / 互动 / 全网同名:SHIOK是OK 平台:小红书、视频号、公众号、小宇宙、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b站 商务合作/ 嘉宾自荐,请加微信 lifeisshiok 📮[email protected]
吴磊(钢琴家,比赛与音乐节策划人,音乐教育创业者)给我们聊聊一系列打破边界的音乐和音乐家们。 想跟吴老师合作或学习?点这里 关注吴磊的轨迹:2025第五届AEGIO国际钢琴比赛 BAMA 音乐节西班牙之旅 播放列表 Apple Music 网易 本期时点 00:01戈多夫斯基(Godowsky):爪哇组曲, 31:00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 60:08 贝多芬:第31号钢琴奏鸣曲 Op. 110 83:11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高韶青 韶琴演奏) 101:28 卡普斯汀:音乐会练习曲 No.6(田园)
前两天和朋友散步去咖啡馆的路上。春天的暖阳洒下来,我脑袋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想法,我和朋友说:“我觉得好像我看周围的一切都变的不一样了” “什么变的不一样了?”朋友马上反问道。 其实说这番话的时候,我和朋友一样疑惑。后来我才反应过来,其实是不一样的是我对周围的一切的感受。 可能这个故事你听的会有点莫名其妙。但是到了结尾你就会明白这种神奇的感受是为什么。 今天的节目我会和你聊聊 为什么管理情绪是最快改变你人生的方法。 以及我会分享帮我管理情绪的3个方法。 提到的书: 35《模仿欲望》|如何避免人到中年发现自己走错了路? 《atlas of the heart》 《headspace冥想手册》 歌🎵:mei fui de vacacion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yRqQdQweQ) 我的vx:18624150097
Hello 大家好!欢迎收听教育AI智造者播客! 今天这一期,我邀请到了在AI4Education领域深耕多年的博士生Stella (小红书)。她目前在南洋理工大学攻读与AI教育相关的博士,研究方向涵盖了AI素养、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以及如何通过AI赋能K12教育。 Stella结合她的研究与实践经历,分享了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培育计算思维的真实案例和思考。她强调,计算思维并不等同于编程或计算机科学,而是一种通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包括如何拆解难题、抽象概念以及识别模式,以培养学生在学科交叉与实践中的综合能力。 在对话中,我们还讨论了为什么AI时代对“思考方式”的要求愈加紧迫。当ChatGPT等生成式AI成为强力工具时,人类应当如何利用计算思维指导与协同AI的工作?Stella认为,真正能跨越技术周期的人才,必定具备抽象能力、逻辑思维与跨学科迁移能力。这些能力恰恰是计算思维在K12教育中所要着重培养的。 本期节目不仅适合对少儿编程、计算机教育感兴趣的家长和教师,也适合在职场中想进一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听众。让我们一同来聆听Stella对当下与未来AI教育趋势的深度解析! 内容大纲 开场与嘉宾介绍 * Stella在南洋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背景 * 从教育技术到计算思维的学术转向 * AI素养、AI Literacy在K12教育中的重要性 计算思维的本质与误区 * 计算思维≠编程≠计算机科学 * 核心技能:分解(Decomposition)、抽象(Abstraction)、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算法思维(Algorithmic Thinking) * 为什么各学科都需要计算思维? 幼儿与低龄儿童的计算思维培养 * 生活化场景:从“起床流程”到“如何规划一天” * 模块化编程与游戏化学习(如Scratch)的实践意义 * 示例:让孩子通过逻辑步骤完成简单任务 中高年级与跨学科融合 * 在数学、科学、写作中融入算法思维与分解思路 * 如何通过Minecraft等平台激发学生对复杂问题的探索 * 教学支架理论(Scaffolding)与最近发展区(ZPD)的应用 AI时代下的竞争力:人机协同与思维迭代 * 生成式AI是否会取代程序员或教师? * 利用计算思维与AI协作:Prompt设计、问题抽象与自我效能提升 * 实践案例:用AI辅助编程、数据分析,实现效率与创新的双赢 国内外教育政策与推广现状 * 美国、英国已立法推进K12计算思维教育 * 亚洲国家(中国、新加坡、日本)的探索与挑战 * 学校与家长对“少儿编程”的不同理解与需求 未来展望:从“学科”到“素养” * 为什么计算思维是跨越时代的关键能力 *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更好地应用AI进行个性化学习与评价 * 长期视角: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 需要详细文字稿的听众们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爱思考的伊伊子,输入“播客EP25",即可获得。 -----------------------关于伊伊子---------------------- 伊伊子2024年的复盘 伊伊子专门为AI教育者打造的开源AI教育论文库 伊伊子专门为老师和AI创业者打造的20种教学场景指令 伊伊子的小红书传送门 -----------------------关于听友群---------------------- 如果您对AI和教育的融合充满兴趣,欢迎填写我们的听友群入群申请问卷!🎧点击链接,或扫码,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交流最新的行业动态、分享学习经验,并共同探讨AI如何重塑教育的未来。期待在听友群中与您相遇,共同成长!😊 -----------------------相关词介绍----------------------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 指“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思考方式,包括分解、抽象、模式识别和算法思维。跨学科、跨行业的通用能力,帮助学生和工作者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进行有效分析与求解。 分解(Decomposition) 将复杂问题拆解为更小、更可行的子问题或任务。简化解决路径,便于逐步迭代;在写作、数学、项目管理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抽象(Abstraction) 提炼出问题或数据的核心结构,忽略不相关的细节。在学习数学公式或编程函数时,找到最一般化的模式与要素,大幅提高通用性。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 在数据或问题情境中发现重复结构、共性或规律。编程中的循环与函数提炼,或写作中的核心观点与段落结构分析。 算法思维(Algorithmic Thinking) 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转化为有序、可执行的步骤或规则(算法)。在编程、自动化和流程设计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是学习AI应用的基础。 支架理论(Scaffolding) 教师或工具根据学习者当前水平,提供适度支持并逐步撤离,帮助其完成略超能力范围的任务。通过分层次任务和Hint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与总结规律。 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由Vygotsky提出,指学生在有指导下能完成的最大潜能任务区域。与支架理论搭配使用,可在教学环节中实现更有效的个性化引导。 AI素养(AI Literacy) 既包括对AI的基本原理认知,也包括对其应用技能与批判性思维的掌握。在K12阶段侧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理解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模块化编程(Block-based Programming) 以图形化模块(积木)的形式替代文本编程,降低语法门槛。代表工具:Scratch、Blockly;适合初学者特别是低龄儿童。 Prompt设计(Prompt Engineering)针对生成式AI或语言模型,设计输入语句以便获得更高质量或更准确的输出。 重要性:在AI辅助编程或生成内容时,学会拆解需求和编写提示词能带来最佳结果。
这期播客阿常和董小姐试图探讨一个问题:人与人何以如此不同。讨论的内容包括阿常的旅行感受、董小姐二刷《遥远的救世主》(也就是《天道》)、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心安即是理等。 时间线: 00:01:33 阿常的旅行感受 00:10:22 董小姐二刷《遥远的救世主》引发的思考 00:33:38 由近期见闻反思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00:51:02 “让自己心安”可能是处事的终极标准 希望对你有启发~ 可以来这里找我们: 董小姐小红书:董懂的日常 阿常小红书:常老师的笔记
本期成就:在Iga的面包房送客加西亚之前录完 以上是题外话了。上周手术,痛感自己运动又要延迟一个月,想向妈妈球员们学习如何尽快复出。最后只能感叹妈妈们都是低调做事,这么厉害的复出成果能如此轻描淡写,而我恨不得在医院走廊走个来回就到处打电话报喜。 热烈祝贺本西奇阿布扎比500赛夺冠🏆
【关于节目】 这是一档儿童商业财商启蒙的播客栏目,培养孩子的财商和学习思考能力,让孩子的成长时光更有趣、更充实。 主播大明叔叔,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前阿里巴巴产品专家,有8年的儿童教育产品经验,打造的产品服务过数千万的小朋友。 【本期内容】 嗨,小朋友们,欢迎回到《大明叔叔》!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大明叔叔。今天我们要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商机!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发现赚钱的机会,而有些人却看不到呢?其实,商机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观察,你也能成为小小创业家!今天,大明叔叔就要带你们一起学习如何发现商机,成为小小商业达人! 公众号:大明叔叔Talk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