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13 2025中国冰淇淋市场:品牌博弈四分格局 谁在改写千亿市场规则?

钱钱品牌局

盛夏的热浪中,冰淇淋市场的风云变幻比气温更引人瞩目。从外资品牌哈根达斯传出出售消息、门店缩减近 1/3,到本土品牌伊利以 19% 的市场占有率领跑;从梦龙用快闪店打造网红打卡地,到蜜雪冰城以 4.6 万家门店和 7 元高性价比产品横扫市场,中国冰淇淋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这个已突破千亿规模的市,呈现出外资、本土乳企、区域品牌、跨界玩家 “四分天下” 的格局。在这场变局中,品牌的兴衰背后,是对消费逻辑的精准把握与商业本质的坚守。 共谈嘉宾: 钱峻 《钱钱品牌局》主理人 联合主播 / M360 MSAI & 创+平台 创始人 JASMINE 杨志华《钱钱品牌局》联合主播/品牌实战派专家 前百胜餐饮集团市场副总裁 Kant M360智库副总 SHOWNOTES 1:16 老牌外资品牌如哈根达斯面临出售,寻求转型,国内新兴品牌成为市场新宠。 5:00 年轻消费者对传统营销手法的反应减弱,品牌面临挑战。 8:00 中国冰淇淋市场突破了千亿的市场规模,每年的复合增长率也是在8%左右。 12:42 讨了中国冰淇淋市场多元化趋势,在餐饮领域的冰淇淋衍生销售。 15:14 消费者心理从‘装’消费转变为愿意为品质买单,为性价比买单。 21:03 野人市场引发了冰淇淋的现象级,任何时候都有搅局的品牌。 24:44 营销有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只是说法上变了。 30:26 下午茶生需求减弱,星巴克和哈根达斯没有这个需求了。 33:31 冷饮很难有创新,但市场的空间依旧是非常大的。 37:36 冰淇淋有自己的情绪和社会价值,这个在不只是好吃。 41:27 我觉得可以晒的内容,对任何一个品牌都是得专注做的事。 一、市场势力洗牌:四分格局下的生存逻辑 中国冰淇淋市场的 "四分天下" 并非简单的品牌堆砌,而是不同战略路径的结果呈现,每一股势力的进退都暗藏行业规律。 (一)外资品牌:从高端神话到转型阵痛 哈根达斯的衰落堪称外资品牌在华境遇的缩影。这个曾以 "情爱场景" 为核心卖点的品牌,如今门店数量缩减近 1/3,其标志性的 "高价策略"—— 一个冰淇淋球国内售价是欧洲市场的 5 倍 —— 在消费者心智中已从 "高端" 沦为 "不值"。 更致命的是其营销逻辑的失效:当年轻群体对 "恋爱场景" 的兴趣减弱,当中秋节的冰淇淋月饼不再成为送礼刚需,这个品牌失去了存在的核心价值。有数据显示,高端冰淇淋市场的整体占有率已从 12% 降至 8%,外资品牌的收缩态势明显。 但并非所有外资品牌都在衰退。梦龙通过 "艺术 + 科技" 的快闪店模式成功焕新,其打造的互动装置、产品共创体验,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地标。这种 "从卖产品到卖体验" 的转型,证明外资品牌并非没有机会,只是需要打破对 "高端定位" 的路径依赖。 (二)本土乳企:全价格带覆盖的矩阵构建 伊利与蒙牛的双雄争霸,代表着本土乳企的成熟。伊利以 19% 的市场占有率领跑,蒙牛紧随其后,二者共同的战略密码是 "高端树品牌、中端求利润、低端占市场"。 在高端市场,伊利的部分产品线对标梦龙;在中端市场,巧乐兹凭借 "五层口感" 的产品创新成为常年爆款;在低端市场,蒙牛绿色心情以 "0 蔗糖" 的差异化定位,成为下沉市场的隐形冠军,其十几年的产品迭代史,堪称本土品牌适应消费趋势的范本。 这些品牌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渠道能力。从一线城市的便利店冰柜,到乡镇的夫妻老婆店,伊利蒙牛的产品无所不在。这种渗透力,让外资品牌难以企及,也为其在价格战中提供了底气。 (三)区域品牌:差异化突围的生存智慧 东北大板的 "复古风"、德氏与沈阳故宫的联名文创冰淇淋、川渝地区的麻辣口味冰淇淋、云南的鲜花冰淇淋,这些区域品牌用 "地域文化 + 特色口味" 的组合拳,在巨头夹缝中找到生存空间。它们不追求全国扩张,而是深耕本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与情感认同,将 "小而美" 做到极致。 这种策略的有效性在于,冰淇淋作为 "即时性消费产品",区域口味壁垒远比想象中坚固。当一线城市消费者追捧网红款时,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可能更钟情于带有本地记忆的品牌,这种市场分层为区域品牌提供了持续生长的土壤。 (四)跨界玩家:场景重构的降维打击 喜茶的芝芝莓莓雪糕杯、海底捞的火锅味冰淇淋、蜜雪冰城的复合口味冰淇淋,跨界品牌的入局正在改写冰淇淋的消费场景。 它们不把冰淇淋视为独立品类,而是作为 "主产品的增值项"—— 喜茶用冰淇淋提升茶饮的丰富度,海底捞用冰淇淋化解火锅的燥热,蜜雪冰城则用 7 元的 "豪华配置"(含奥利奥、红梅、巧克力等元素)成为性价比代表。 其中蜜雪冰城的扩张堪称奇迹:2024 年底门店数已达 46,479 家,远超传统冰淇淋品牌的渠道规模。其秘诀在于 "轻资产加盟模式 + 供应链整合能力",用奶茶业务的盈利反哺冰淇淋,形成 "以价换量" 的良性循环。这种跨界打法,让传统冰淇淋品牌陷入 "成本更高、场景更单一" 的被动局面。 二、消费逻辑迭代:从符号崇拜到价值理性 冰淇淋市场的深层变革,源于消费者心智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在健康意识、社交需求、价格敏感度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一)从 "为面子买单" 到 "为价值买单" 哈根达斯的衰落与蜜雪冰城的崛起,本质上是同一种消费心态的两个侧面:消费者不再愿意为 "品牌溢价" 支付过高成本,而是更关注 "性价比"—— 即产品品质与价格的匹配度。正如行业观察所言:"现在的消费者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 这种心态的转变体现在价格带的迁移上:高端市场份额萎缩的同时,中端市场(10-30 元)和低端市场(10 元以下)保持增长。野人先生以 15 元的半价销售 Gelato(传统定价 30 元左右),引发 DQ 等品牌跟进 "买一送一",证明性价比已成为新的行业竞争基线。 (二)从 "单纯解暑" 到 "场景多元" 冰淇淋的消费场景正在无限扩展:从夏日街头的即时消暑,到中餐厅的餐后甜品;从家庭冰箱的储备食品,到景区的文旅伴手礼;从情侣约会的情感载体,到社交媒体的打卡道具。 八喜的桶装设计之所以成功,正是抓住了 "家庭分享" 场景的崛起;文旅冰淇淋的溢价能力,则源于 "地域文化 + 社交传播" 的双重价值。 场景多元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消费频次提升"。数据显示,消费者年均冰淇淋消费量较五年前增长 30%,其中非夏季消费占比从 20% 升至 40%。这种变化让冰淇淋从 "季节性产品" 变为 "全年刚需",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打开。 (三)从 "口味至上" 到 "健康优先" 低糖、0 蔗糖、高蛋白、植物基…… 健康需求正在重塑冰淇淋的产品配方。蒙牛绿色心情的复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 "0 蔗糖" 的产品标签;伊利、八喜等品牌也纷纷推出低糖产品线,迎合消费者对 "好吃不发胖" 的需求。 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还影响着品牌传播。曾经的冰淇淋广告主打 "丝滑口感"" 浓郁风味 ",如今则更强调" 低卡 ""无负担"。健康属性已从 "加分项" 变为 "基础项",成为品牌进入市场的准入门槛。 三、品牌破局路径:穿越周期的四大底层能力 尽管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但成功品牌的共性特征始终清晰。这些特征不是营销技巧的昙花一现,而是支撑品牌穿越周期的底层能力。 (一)产品力:从 "单点爆款" 到 "体系支撑" 巧乐兹的成功不是偶然,其 "脆皮 + 饼干碎 + 多层内馅" 的产品设计,满足了消费者对 "丰富口感" 的需求;钟薛高虽以失败告终,但其 "牛乳 + 巧克力" 的口味创新曾引领行业潮流。这些案例证明,产品创新既要 "打透一个点",又要 "构建一套体系"。 八喜的产品策略堪称典范:它不追求全品类覆盖,而是聚焦 "桶装冰淇淋",通过 "新西兰奶源 + 国际化包装" 的组合,在家庭场景中建立 "高端平价" 的认知。这种 "聚焦 + 差异化" 的产品体系,比盲目扩张品类更有效。 (二)渠道力:从 "冰柜竞争" 到 "全域渗透" 冰淇淋的渠道战争早已超越传统的 "冰柜占位"。蜜雪冰城用 4 万多家门店构建了 "线下网络",伊利蒙牛凭借传统分销覆盖 "全域市场",即时零售(如美团)则成为新的增长极。 渠道创新的核心是 "贴近消费场景"。景区店卖文旅冰淇淋,咖啡店卖现制冰淇淋,便利店卖即食冰淇淋,不同渠道匹配不同产品,才能最大化渗透效率。野人先生选择在商场 B1 层设柜台,正是看中了 "逛街人群" 的即时消费需求。 (三)价格策略:从 "单一定价" 到 "动态平衡" 成功的价格策略不是 "越便宜越好",而是 "在不同市场找到最优解"。高端市场需要 "价值支撑",如八喜用奶源和包装支撑溢价;中端市场需要 "规模效应",如巧乐兹通过大单品降低边际成本;低端市场需要 "极致性价比",如蜜雪冰城 7 元冰淇淋的 "料足价低"。 价格管理的关键是 "成本控制"。没有供应链支撑的低价注定不可持续,蜜雪冰城的 7 元冰淇淋、野人先生的 15 元 Gelato,背后都是规模化采购和高效运营的支撑。 (四)传播力:从 "广告投放" 到 "内容共创" 哈根达斯的情爱广告已无人问津,梦龙的快闪店却门庭若市,这种对比揭示了传播逻辑的转变:从 "品牌单向输出" 到 "用户双向共创"。消费者不再被动接受广告,而是主动参与品牌内容的创作 —— 打卡快闪店、分享冰淇淋照片、讨论口味创新,这些行为本身就是传播的一部分。 能被 "自发传播" 的内容通常具备三个特征:话题性(如海底捞的火锅味冰淇淋)、视觉感(如文旅冰淇淋的造型)、互动性(如梦龙的产品共创)。品牌需要做的,是为消费者提供 "值得晒" 的素材,而不是强行灌输品牌理念。 四、未来趋势展望:千亿市场的增长密码 中国冰淇淋市场达到千亿规模。这个庞大的市场将呈现哪些新特征?品牌又该如何抓住机遇? (一)健康升级:从 "概念营销" 到 "技术突破" 低糖、0 蔗糖只是起点,未来的健康创新将更依赖技术突破。益生菌冰淇淋、高蛋白冰淇淋、功能性成分添加(如膳食纤维)等,将成为品牌竞争的新高地。这需要企业在研发上持续投入,而不是停留在 "概念炒作" 层面。 (二)场景细分:从 "全人群覆盖" 到 "精准触达" 家庭分享装、个人便携装、文旅纪念装、餐饮特供装…… 场景的进一步细分将催生更多小众品牌。品牌不需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只需在一个细分场景中做到极致,就能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 (三)供应链战争:从 "渠道竞争" 到 "效率竞争" 蜜雪冰城的扩张证明,供应链效率决定规模天花板。未来的竞争将不仅是产品和品牌的竞争,更是供应链能力的竞争 —— 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冷链物流,每一个环节的效率提升,都能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四)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从 "复制模式" 到 "在地创新" 八喜用 "新西兰奶源 + 中国品牌" 的模式获得成功,提示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之道。未来,更多品牌将在原料、技术上全球化,在口味、营销上本土化,这种 "全球品质 + 本地适配" 的策略,将成为打开市场的关键。 中国冰淇淋市场的故事,本质上是商业规律与消费变迁的共振。外资品牌的起伏、本土企业的成长、跨界玩家的冲击,共同构成了这幅动态演进的行业图景。 TAKEAWAY 1、冰淇淋市场规模已破千亿,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在 8%,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2、市场呈现外资、本土乳企、区域品牌、跨界玩家四分格局,竞争态势复杂。 3、消费者从 “为面子买单” 转向 “为价值买单”,性价比成重要考量因素。 4、健康需求推动低糖、0 蔗糖等功能性产品成为市场新宠。 5、消费场景多元化,冰淇淋延伸至餐后甜品、文旅伴手礼等多重角色。 6、产品力是核心,需注重口感创新、品类聚焦与差异化设计。 7、渠道覆盖能力决定市场渗透深度,传统分销与即时零售等多渠道融合成趋势。 8、价格策略需动态平衡,不同价格带需匹配相应的价值支撑与成本控制。 9、品牌传播需从单向输出转向用户共创,打造 “可晒” 的社交内容。 10、市场竞争本质是对消费需求的把握,产品、渠道、用户等核心要素始终是关键。

45分钟
99+
1个月前

126.明朝倭寇的起源

中国历史故事100讲

14-16世纪伴随着明朝统治的200多年里,日本倭寇的形成也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性质不同: 第一个阶段是14世纪上半叶,日本国内南北朝走向统一,旧有贵族没落武士阶级兴起,社会暴力气质惯性延伸向外至中国沿海地区。 第二个阶段是16世纪初,日本足利幕府时期,各地庄园主、武士团体争取海上贸易的时候,形成官办与海盗的混合编队。 第三个阶段是16世纪末万历时期,丰臣秀吉统治时期,为遏制其他庄园主武装势力,他在日本国内实行闭关锁国。日本国内趋于稳定,被打压的武装势力成为闲散人员不得不逃往海上,成为海贼。海贼起初是防止海狼侵害而出现的保镖团体,他们收取一定的报酬而护送商船,同时也顺道做一些贸易、抢夺一些落单船只。他们同海军也有一定的代理联系与政治勾连,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动画片《海贼王》就是依托这样的历史背景。 随着日本国内政治稳定之后,海贼的生存利益不得不向外行动,一部分与政治保护较少的海贼群体,缺乏生存能力从而依附于中国的海上自由商贸团体。这部分人员壮大后逐形成倭寇。 明成祖永乐大帝通过对北方游牧部落的征服,来强化自己皇权和合法性。从10世纪开始华夏被游牧政权压制的屈辱,随着永乐的北征而消散,此番壮举也是吴越地区政权空前绝后的。瓦剌部族算是森林之民,刚从狩猎进入畜牧生活,与之对立的部落是鞑靼人(属西北蒙古的一支),借着靖难之役时,这两部落都有一定的壮大成为明朝北部最大的防患。 其实在朱元璋的时候,其智囊刘伯温曾说过:东夷和北胡不一样,虽不是心腹之患,但就像蚊牤一样心烦。朱元璋在临终前也颁布了祖训,指出了15个不可随意征讨之国,日本也在其中。洪武之后到永乐,华夏内部陷入了政治恐怖的内耗——秘密的警察机构东厂成为监视儒家官僚的正当机构,这也给了日本喘息的机会。 从永乐—仁宗—宣总—英宗,这四位皇帝都是通过对北方游牧部落的压制来弱化靖难之役的污点。直到英总被俘,皇帝与儒家官僚之间的内耗材得以缓解。朱元璋之初建立的禁欲农本经济方式使得社会发展迟缓,将近100年后,英总时期被太祖打压的银本位货币又逐渐登场了,让南方儒家官僚有钱赚也标志着英宗复位后的成熟和让步。

4分钟
99+
1个月前

EP213 热血“苏超”:普通人的英雄主义

Talk三联

嘉宾 | 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夏杰艺,《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主播 | 高一丁,《Talk三联》编辑 ※ 本期封面报道:《“苏超”启示录》 2025年5月,一篇标题为《“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文章,以足球之名给“散装江苏”做一个官方认证,也使“苏超”这样一场江苏省内的民间赛事火爆出圈,成为现象级话题之一。 几个月来,“苏超”热度不减,而它的影响力显然已经超越足球比赛本身,成为城市之间在社会服务、公共管理、文旅联动等多维度的比拼。而相比于破圈初期,人们对于“散装江苏梗”的调侃,更纯粹的竞技体育对于普通人的感染与激励,是当下更多人愿意感受“苏超”,并投入其中的动力所在。未竟的梦想、竞技的快感,乃至对于一座城市的认同,都在这种正向的集体主义中,得到了更为积极的呈现。 本期节目,让我们一起聊聊火爆的“苏超”赛场内外,那些普通人的故事,那些属于他们的英雄主义。 【时间轴】 02:40 “苏超”现场,都有哪些有意思的细节? 10:58 “苏超”的出现与爆火,是如何发生的? 16:41 “顶流”常州,如何接住那个“梗”? 23:26 “苏超”最精彩的部分,来自于“非职业”的纯粹 34:32 那些未竟的足球梦想,在这里找到了展示的舞台 46:13 当普通人成为城市的英雄 54:41 为我们的城市呐喊:赛场内外的情感连接 【延伸推荐】 《现场!现场!》EP27 国安足球小将之死:北漂海淀家庭与破碎的超级球员梦 EP205 除了园林,还有GDP:发现“苏州制造”的崛起逻辑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67分钟
8k+
1个月前

E139 Lex Fridman vs 金刻羽:洞察中美经济、科技与教育的深层逻辑

揭秘科技

Lex Fridman之前的播客中,不乏中国相关的内容访谈,但最新这一期是嘉宾中第一次出现中国面孔。这期对经济学家金刻羽的访谈,长达一小时五十分钟,话题除了涵盖创业与竞争、创新与copy、关税与中美经济,还就西方对中国经济普遍的误解、以及中美的教育体系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全程没有一句废话、套话、场面话;信息量大,是两个顶级聪明的人的交流。 02:08 金刻羽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经济学家。。。 03:08 Lex Fridman问到金刻羽的第一个问题是:西方对中国经济的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05:01 金刻羽就着Lex Fridman的第一个问题展开了说:“其实,西方对中国更广泛的一个误解是"大众和权威的关系"。” 05:37 Lex Fridman的第二个问题是:“今天的中国,还有年轻人梦想着自己能够像乔布斯那样在车库创业,改变世界吗?” 05:51 “他们想的可能不是改变世界,这是中国创新和硅谷很不同的一点。” 06:08 Lex Fridman的第三个问题是:“如何看待中国资本和投资市场?” 06:27 “竞争本身的价值是什么?” 06:59 “业务方面,他们都在做同样的事情,这一点跟美国不一样。” 07:15 “正是这样的竞争,让大家都很疯狂。” 08:14 “学业上的竞争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吗?” 09:21 “美国的学业竞争更加激烈,只是他们不展示出来而已。” 09:52 “在中国,努力是一种很高尚的事情,你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你很努力,你是第一名;但在美国,每个人都在偷着努力。” 10:53 我一直说,其实美国根本没有“快乐教育”这种说法,更没有这个实践。 11:29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这个过程,找到你最擅长的事情,把这个擅长发展成自己的特长、专长,甚至成为世界上水平最高的那个人。这是教育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儿。” 12:26 “学生们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独立思考和创新,去跳出框架想问题,因为他们只有应试这一个框架。” 14:40 “过去几年,独角兽企业成了不成文的考核地方的指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了至今仍有80多个城市都在扶持自己的品牌的电动车。” 15:36 “在一个有效的市场里面,市场本身很快就能决定是否需要。” 16:45 “这种大量参与者的方式虽然能够以很快的速度打造出一个新兴产业来,但对资金也是很大的一种浪费。” 16:55 “这么做虽然有必要,但不是最有效。” 17:12 “以10年为单位的长远规划和西方的以季度为单位的规划有什么区别和各自的优势?” 17:44 “投资人只想投那些很快就能见到很多倍回报,并且不需要干什么事儿的项目。” 17:51 “这就是为什么你能看到很多公司很快的崛起了,因为投资人需要很快的就退出,就见到回报,并且要赚很多倍。” 18:00 “因此,低价、低质量,Copy别人的产品盛行。这就是”短平快“思维下的产物,因为企业都想以最快的速度占据市场。” 18:57 ”创新是先被鼓励的,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开始规范“ 19:37 “作为一个创业者,在中国和美国创业有什么不同?各自有什么优劣势?” 20:08 “竞争总是不公平的、无序的,总是有非常邪恶的竞争者,他们无处不在。” 21:37 “专注于解决问题,跟我们的教育体系直接相关,因为我们的教育就是给你一个问题,你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让中国的学生去自己给自己一个问题,他们给不出来。” 21:51 “中国为什么难以做出突破性的科技创新?” 22:27 “中国的创业者,对于copy别人这件事儿是如何感受的?” 23:46 “如果你想让一个人颓废,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过得很舒服。” 24:24 当谈到人口问题的时候,金刻羽结合消费增长的现状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观察。 25:04 “在谈论人口问题或者是生育率低的时候,我们还要还在同样的面对就业难的问题。” 25:53 Lex Fridman在访谈结束的时候用了这样两句话来形容金刻羽“平衡的声音,理性的声音。” 26:29 那些最流行的、最简单的答案,往往都是片面的。 27:30 科技不是少数人的专利,独立思考也不是。

27分钟
99+
1个月前

【Slow M.衍声物】“好心态”的面具:当真实自我“失踪”时

Slow M.

大家好,欢迎收听【Slow M.衍声物】! 这是“Slow M.”播客为你特别打造的“精炼导读版”,致力于用更轻松的方式,带你走进“#问题的内在工作”——一种理解内在世界与关系的心智工具。 在这里,我们从Slow M.播客的精彩对话中提炼精髓,聚焦那些令人困扰的日常问题(比如:#心态 #真实 #自我 #积极)。 我们依旧不提供答案,而是邀请你一起思考: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该如何从内在关系的角度理解它们? 希望通过【衍声物】,你能发现: 原来,你遇到的问题,是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线索。 通过这份内在工作,你或将开始用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本期【衍声物】精选自Slow M.播客第3-17期节目: 《一种对于“始终保持”“好”“心态”,或为远离“外界”(及内在)真实所感到的质疑》 收听完整讨论,请复制以下链接,或搜索原单集标题: 喜马拉雅 https://m.ximalaya.com/sound/704614910?from=pc 小宇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5c198c2417088c5b3044af1 网易云音乐 https://y.music.163.com/m/program?id=2537784305&uct2=V8wH1mTcbbEmM614LSX0og%3D%3D&djId=38609865&app_version=9.3.35 因部分平台会改变地址形态,暂不提供“苹果播客”原单集链接。 深入了解“问题的内在工作”,获取心智工具先导课: https://mp.weixin.qq.com/s/HvP9WjxUDw-hAah9CsZuzg 注:“衍声物”系列音频由人工智能生成,其原创性继承自Slow M.©; “问题的内在工作”不同于心理咨询/治疗,如有需要,请向具有执业证照的心理师和机构寻求帮助。 背景音乐:The Perfect Relaxing Space In Your Home

8分钟
99+
1个月前

文科生也能学AI编程?从零基础到一人公司,你需要知道这几件事

铁林想聊

在这一期特别节目中,铁林与老朋友FRANK一起回顾两周年的历程,同时深入探讨AI编程的未来。铁林分享了自己从文科生到对编程的兴趣变化,反思了学习编程的挑战与困惑。而FRANK则表示,AI的崛起使编程变得更加简单,甚至可以成为职场新人的得力助手。两人还讨论了如何利用AI工具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未来的编程学习将如何改变传统职场的面貌。这期节目不仅令人振奋,也引人深思。 【联系我们】(加微信:xuetielin 注明:铁林想聊。进入听友群) 【时间线】 00:02:02: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AI编程的吸引力与挑战 00:04:14:人工智能时代的编程变革:易学、高效、创新的AI编程体验 00:08:28:职场教练的预约神器:微信小程序随时随地预约管理! 00:12:42:AI时代下的程序员困境:被替代与不可替代的矛盾 00:16:57:AI产品设计师:利用提示词提高沟通效率的秘诀 00:21:10:如何用VOE三生成视频,转成GIGIF动画?揭秘简单实用的技巧! 00:25:27:AI编程之路:离散数学与运筹学的重要性与学习路径 00:29:37:如何在公司内外高效地处理IT问题?掌握编程技能的重要性! 00:33:55:AI学习之路:如何利用教程和经验实现自我提升? 00:38:09:AI工具代替程序员?效率提高数百倍,是慢性毒药还是必然趋势? 00:42:24:AI时代下的职场危机与机遇:程序员的悖论 00:46:37:突破内核,拥抱变化:探索自我与社会的共振之路 【摘要】 AI 编程:赋能“一人公司”与“第二曲线创业”的财富密码 你是否在寻找事业的“第二曲线”?或者思考如何开启一项有价值的副业,甚至打造一个成功的“一人公司”来实现财富增长?答案可能隐藏在一个意想不到的领域:AI 编程。如今,AIGC 和大语言模型正在将编程从一项高深的技术,变为人人都能掌握的创富工具,为个人,特别是艺人、创作者等拥有个人 IP 的群体,开辟了全新的可能性。 AI 即“财富教练”:从“副业探索”到“一人公司”的崛起 将 AI 视为你的“财富教练”,它能帮你将创意快速落地。比如,为你的艺人公司或个人品牌开发一个用于客户沟通的微信小程序,或实现一天发布三篇高质量公众号文章以放大影响力,这些曾经需要团队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通过 AI 协同可以轻松实现。 这种全新的“教练式学习”模式,核心在于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通过精准的指令和上下文,你可以引导 AI 成为你的产品经理、程序员和市场助理,让“ 一人公司”的商业模式变得无比强大和高效。这正是开启个人副业,并将其逐步发展为事业的绝佳路径。 “第二曲线创业”的核心:用 AI 撬动个人价值的指数级增长 真正的“第二曲线创业”,不仅仅是换个方向,更是更换一套全新的工作引擎。AI 编程就是这套新引擎。它让个人创业者摆脱了对技术团队的依赖,将更多精力聚焦于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 当代的竞争力,已从单纯的执行能力,转变为任务分解、项目管理和整合能力。通过学习与 AI 协同工作,你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意整合,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服务。这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个人创富能力的跃迁,是抓住时代红利,实现财富增长的关键所在。 零基础起步:这是一条值得投资时间的创富之路 你不必拥有计算机科学的背景,也无需学习艰深的理论。开启这条创富之路的关键在于实践和投入时间。每年投资两三百个小时,通过实际项目去学习,你会发现这远比金钱投资更有价值。掌握 AI 编程,本质上是掌握了在新时代独立创造价值、放大个人品牌影响力的能力,是通往财富自由的必备技能。

50分钟
99+
1个月前

VOL.073入秋口干、咳嗽、浑身沉?试试菜市场里的食疗方(一)

找个医生朋友聊聊

最近是不是总觉得嗓子干、没胃口,吹空调怕着凉,不吹又觉得燥?初秋的天气就是这样 ——暑湿还没散,秋燥已悄悄来,身体很容易“闹脾气”。 今天就聚焦餐桌上的养生方!请到的两位医生朋友是山西医科大学的程景民教授和山西省中医院的梁晓军主任,咱们就用菜市场能买到的食材,搭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做出四道家养药膳:梨藕汁、清润瓜丝、百合杏仁枇杷粥、冬瓜海带排骨汤。从现代营养和传统中医两个角度,聊聊怎么吃才能“清湿润燥”过换季。 一起走进今天的《找个医生朋友聊聊》。 医生朋友介绍 加入听友群 请加微信:nideijiankang 公众号(干货文字版):是阿玺呀 时间轴 00:16 秋日润燥美食推荐:梨藕汁、清润瓜丝、百合杏仁琵琶粥和冬瓜海带排骨汤 02:30 润燥第一饮:生榨梨藕汁,1=1>2? 05:14 干了抓个雪梨,便秘了啃个鸭梨! 07:20 脆脆的九孔藕,糯糯的七孔藕,谁更适合养脾胃?谁更适合清热生津? 09:00 想驱寒祛湿又怕辣?梨藕汁里搁点姜,酸甜带点暖,超友好~! 12:02 夏天涮火锅超爽,却上火流鼻血?梨藕汁就是你的 “灭火神器”! 15:20 吃水果、蔬菜纠结削皮?看完就知道该咋选啦~? 17:05 猜一猜:梨与藕,谁的维C含量更高? 19:10 粗纤维是好,但脾胃弱的人吃错了,胃胀胃疼找上门! 22:20 纠结死了!好吃的怕不营养,健康的怕难吃,咋整? 26:15 姜汁藕片这一口,又脆又开胃,还能驱寒气!但用姜要注意,现用现切! 29:45 脾胃气足,身体才扛造!把它护好了,啥毛病都少来~

33分钟
2k+
1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