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账户收益追不上基金净值上涨?记一场关于基金收益保卫战的“坦白局”|晨星中国孙珩X张学明

中欧基金

“基金净值上涨,基民却不赚钱”这一现象并不鲜见,但很少有人灵魂拷问,原因到底是什么? 在晨星中国近期发布的《中国公募基金的投资者回报差研究-当幻想撞上现实》系列报告中,有一组很有意思同时又值得我们深思的数据: 尽管过去几年权益市场比较难,沪深300指数在2020-2024这5年期间累计下跌3.95%,但非行业和行业股票基金的近5年年化收益率,却分别达到了6.67%和3.68%。 更令人意外的是,投资者的近5年年化回报均不同幅度地低于基金回报,尤其是在行业股票基金上,回报还是负值。也就是说,基金净值本身是在上涨的,但投资者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得相匹配的回报。 究其根本,“波动率税”——这个冷门但关键的概念——正是影响普通投资者长期收益的“隐形杀手”。因此,如何正确理解“波动率税”这个概念?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其给投资带来的影响?又如何完成从“纳税人”到“收税人”的角色转变?这些难题亟待解决。 本期播客由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张学明与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坐镇,一位是擅长波动管理的多资产策略投资人,一位是深谙基金研究的行业专家。在一小时的交流中,他们深度拆解了这个“看不见的税”,还原了背后的作用逻辑,当然,还提供了详尽的应对方案。 波动不是敌人,错误的应对方式才是。点击收听,或许让你对投资有全新的理解,助你从市场波动中赚回本就属于你的那部分收益。 聊天的人 张学明,中欧基金多资产及解决方案投资部基金经理。曾任中泰证券资管对冲基金部副总经理、百亿私募艾方资管投资部总监&合伙人,量化投资经验丰富,擅长股票、转债等策略开发和投资研究。 今年3月,张学明领衔主讲了一期关于“红利投资底层逻辑与配置方法”的播客,3.7万的收听量反响热烈,此次时隔4个月返场,再次为大家深度拆解关于“波动率税”的所有知识点,希望大家听完同样有所收获。 孙珩,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供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致力于投资和管理中国国家外汇储备,后就职于国内保险和券商资管,从事基金投资研究、资产配置和投顾相关工作。 时间轴 Part 1:为什么基金净值上涨,基民却不赚钱? 01:00 翻倍基金拿不住,定投三次就崩盘 04:34 关键在于“波动率税”——市场波动导致投资者行为出现偏差 08:03 中国v.s.美国v.s.日本,哪个国家的基民收益率最容易“跑输”基金收益率? 10:05 行业主题v.s.偏股v.s.固收+,哪种类型基金的回报差最低? 12:27 波动率税=复利税+行为税 Part 2:实操三部曲:如何从“纳税人”变为“收税人”? 16:40 第一步:选择“波动中等”(5%~15%)的产品 21:08 第二步:聪明定投,包括定什么?何时定?怎么止盈? 23:02 为什么红利和价值策略的“安全垫”更高? 27:28 第三步:在成长和红利构建的“杠铃结构”上,做再平衡 Part 3:再平衡与进阶操作指南 30:26 把再平衡的阈值设置在15%~25%之间比较合适 32:19 训练大脑做理性决策,分三步走 35:38 从达里欧到塔勒布:为何如此重视波动管理? 39:47 控制波动≠拒绝波动:适中波动才能实现“再平衡”与“转波为利” Part 4:一些刨根问底和未来展望 44:40 为什么海外市场上的中波产品占比更高? 50:27 晨星“3P”选基法:People+Process+Parent 54:31 因逆风反转后胜率较高,长期看好价值红利策略 -中欧基金出品,特别鸣谢聪明投资者-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指数涨跌幅来源:Wind,截至2024/12/31。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58分钟
24k+
1个月前

苹果播客20年!苹果开创时代,小宇宙搅动风云:两个平台如何定义中文播客?

胡讲8讲

这一期播客带我们回顾了播客的历史与发展,分享了个人从电台情节到播客梦想的心路历程。主播们探讨了播客如何打破信息茧房,帮助我们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与观点。节目中提到,播客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实现梦想的平台。通过真实的交流和互动,主播们也鼓励听众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持续更新内容,逐步积累粉丝。这段旅程充满了挑战与收获,值得每个人思考。 【联系我们】(加微信:xuetielin 注明:胡讲8讲。进入听友群) 【时间线】 00:02:03:苹果的播客历史:研究发现播客很牛,值得聊聊! 00:04:51:追梦之路:从听众到朋友,电台带给我的不可思议之旅! 00:09:46:“笑料与知识的交织,巴拿铁带你领略独特魅力!”——巴拿铁节目的魅力所在 00:14:36:为什么播客如此重要?听听老范聊投资的故事! 00:19:31:在游泳池中寻找坚持的力量:播客的魔力! 00:24:26:探索播客的魅力: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它? 00:29:20:广播的变革:如何理解播客与噪音污染的关系 00:34:12:从电视到播客:媒体娱乐的转变与创新之路 00:39:07:小宇宙:真正的播客乐园,没有乱七八糟的信息,只有有趣有价值的节目! 00:44:01:播客:一个被低估的音频市场,潜力巨大! 00:48:55:如何通过播客标题和简介吸引用户并获得搜索流量? 00:53:48:小宇宙:从极刻到精品播客的创作平台 【摘要】 云南美食与播客历史话题分享 本次节目邀请了两位嘉宾,他们分享了各自对播客的理解和看法。嘉宾们谈到了播客的历史、发展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其中一位嘉宾表示,播客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让他们能够随时获取信息,输出观点。另一位嘉宾则分享了他对电台的热爱,认为电台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此外,他们还讨论了苹果播客的历史和话题,以及如何通过播客传递信息。 从粉丝到播客主持人的心路历程 这段内容讲述了讲者对于播客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如何通过播客了解世界。讲者认为,人需要信息输入,了解世界的各种信息。在信息茧房的世界里,人们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影响。而播客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可以打破信息茧房,让人们接触到更多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讲者分享了自己关注的一些播客节目,如大小马聊科技、半打铁等,认为这些节目让自己对亲子和孩子这个世界有了更大的了解。 播客的双面性与破圈效应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播客的好处,包括随时可以开始和结束,没有时间损耗;内容丰富,涵盖哲学、段子、明星八卦等,满足不同兴趣需求;有助于系统地了解和研究某个领域,如商业沉浮路、中国火锅发展起源等;真实性强,主播来自各行各业,分享专业知识。播客可以帮助人们打破知识鸿沟,了解不同圈层的信息。 播客制作与坚持的力量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在做播客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讲者认为,播客的关键在于思想的深度,而不是仅仅追求流量和粉丝。在做播客的过程中,讲者也曾经历过孤独和失落,但坚持下来后,发现播客给了他很大的信心。讲者认为,坚持本身就是一份特别棒的力量,即使没有获得很多流量和粉丝,但至少证明了自己在这个领域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播客在运动中的应用与体验 这段内容讲述了讲者在做播客时的一些心得体会。讲者认为播客一开始可能会觉得烦,但后来找到了一个特别好的场景——游泳时听播客。通过使用水下耳机,讲者在游泳时可以更好地享受播客,甚至还能跟着节目一起笑。此外,讲者还提到了在健身、开车等场合听播客的好处,以及养成听博客的习惯。总之,讲者认为播客是一种很好的消遣方式,可以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乐趣。 日常生活中的播客时间与个人成长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播客时间安排,如在睡觉前、走路交通、做咖啡休息时以及早上洗脸刷牙时都会听播客。讲者还提到了在游泳时听播客的建议,以及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自我。讲者认为,人们需要给自己留出一些与自己相处的时间,进行自我探索和放松。此外,讲者还提到了一个公益活动,倡导在洗澡过程中不要有信息摄入,专注于自己。 苹果播客20周年回顾与播客发展历程 讲述了播客的发展历程。播客起源于2004年卫报记者创造的一个词“podcast”,2005年苹果发布了iTunes 4.9版本,开始支持播客功能。播客与广播不同,它是一种可以录制并发布的音频内容。随着硬件的发展,人们的收听习惯也在不断改变,如电视节目逐渐减少,收音机也变得不那么普及。播客的出现得益于iPod的推出,它使得人们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收听音频内容。中国播客的发展与世界同步,2023年国内首个播客“反播”由传统电台主持人评课和学生飞猪共创。 播客行业的新发展与挑战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2024年一位讲者因多元文化的音乐、电影、美食等在德国之声获得博客大奖的经历。随着文艺青年涌入豆瓣等网站,播客逐渐兴起。2012年,喜马拉雅、蜻蜓、荔枝等平台相继推出,但当时并未火爆。2020年,小宇宙APP出现,吸引了大量中文播客。小宇宙的特点是没有广告,节目简单,激发了整个播客行业的鲶鱼效应。虽然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吸引了大量忠实听众。 中文播客平台发展与用户画像 认为小宇宙在中文博客领域具有头部平台地位,因为其他平台如胡讲八讲、微博等也具有播客功能。小红书推出了播客主播扶持计划,微信的听一听功能支持AI音色克隆,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生成播客。播客用户规模增长迅速,2022年中文播客播放量增长三倍,听众突破1亿,预计2028年将达到16亿。美国12岁以上人群收听播客比例将从2028年的11%飙升到57%。中国市场中,易普索、喜马拉雅等平台也发布了2024年博客行业报告,显示周活跃听众超过80%,日均收听超过一个小时的用户占比39%。 播客广告投放与用户群体分析 主要讨论了哪些用户会投广告,以及播客在中文播客环境中的用户群体。首先,广告投放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美妆类和科技与消费电子领域。其次,播客在中文播客环境中的用户主要集中在12线城市,其中高净值用户和高学历用户占比较大。此外,会议还提到了苹果播客平台上的小宇宙,它是一个重要的载体,拥有200多万档节目。最后,小宇宙是从极客平台上产生的,与极客APP有密切关系。 播客与中文博客的多元发展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播客在国外的发展情况以及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现状。播客在国外被视为纪录片或广播,而在中国大陆则更多地表现为对话节目或聊天播客。播客的制作成本较高,但在小宇宙平台上,许多人通过聊天节目等形式进行创作。小宇宙博客是一个拓展认知的平台,吸引了很多人关注。无论是知乎、喜马拉雅、蜻蜓 FM还是荔枝等平台,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在博客中,每个人都可以呈现自己的内容风格和圈层文化,吸引志同道合的人。

58分钟
99+
1个月前

你用不同语言,活出几重人生?- 她乡线上围炉

WomenOverseas她乡

【⚠️】因为嘉宾都长期工作生活在英语环境中,工作的语言是英文,在本期播客的语言表达中会有大量中英文夹杂的情况。介意的朋友请不要点开。 线上围炉,一起探索多语言生活中的N个你!你是否觉得讲母语时更亲切、讲英语时更理性、讲方言时更自在?研究发现,每种语言都唤起了我们不同的情绪、思维方式,甚至塑造了不同的“人格“和社交圈。在这场温暖、开放的线上围炉,我们将一起探讨:用不同语言的你,是不是拥有不同的性格?切换语言时,你的社交圈与亲密关系有何变化?多语言环境如何影响了你的自我认同与归属感? 时间线 * 00:00:03 主持人介绍 * 00:00:52 不同语言如何影响情绪表达 * 00:08:00 不同语言下的不同人格 * 00:17:46 古文中的浪漫情怀 * 00:28:00 存储在方言中的成长记忆 * 00:34:08 抛开对语言存粹感的执念 * 00:44:36 名字对于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影响 * 00:56:13 科技对语言的影响,语言的趋同 主持、后期:悟空 (小红书:悟空,豆瓣:悟空 ,她乡论坛:悟空 @wukong) 悟空,2009年高中毕业来到美国读本科,在美国工作生活了13年。其中主要时间都生活在西海岸。在一家科技大厂工作。2022年决定跳出舒适圈,从美国搬到了欧洲,现在正在欧洲旅居。精力充沛,爱瞎折腾,喜欢尝试不同的可能性。想为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出小小的一份力。 音乐:Moonlight Beach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 欢迎更多自我认同为女性和non-binary的朋友加入WomenOverseas她乡论坛,和海内外华人女性/non-binary共同探索广阔的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 Support on Patreon

62分钟
99+
1个月前

英文SP Ethical AI in Higher Education

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Stella最近尝试了一下去英文播客Enrollify串台,聊了聊自己最近两年做的工作,以及对于AI在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行业应用的看法。也在我们自己的小空间里分享给大家。如果有做类似方向的朋友欢迎来交流! 对Data Science和AI结合领域有兴趣的朋友也欢迎来订阅电子报Data Science x AI: https://datasciencexai.substack.com/ About the Episode: In this bonus episode of Higher Ed Pulse, recorded live at the Engage Summit in Charlotte, host Mallory Willsea sits down with Stella Liu, Lead Data Scientist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he conversation dives into Stella’s journey from tech industry roles at Carvana and Shopify to pioneering ethical AI initiatives in higher education. Packed with insights on building responsible AI tools, this episode is a must-listen for enrollment marketers and higher ed leaders navigating the evolving digital landscape. Key Takeaways Ethical AI isn't a luxury—it's essential, especially in high-stakes fields like education. Accuracy is only one part of AI evaluation; fairness, safety, and bias must be prioritized too. Small teams without a development staff can still effectively assess AI tools using manual testing framework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s three-part ethical AI evaluation system—Ethical AI Engine, Guard, and Safer—sets a strong precedent for responsible AI integration. AI should be a solution to a real problem, not a buzzword thrown into tech stacks without purpose. Effective AI evaluation includes not just internal testing but stakeholder alignment and real-world A/B testing. What makes ethical AI critical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nversation, Stella Liu emphasizes that higher ed institutions hold significant responsibility when implementing AI. Unlike e-commerce, where a misstep might mean a delayed package, flawed AI in higher education can deeply impact students' academic journeys and long-term outcomes. Stella argues that with such high stakes, ethical considerations must go beyond accuracy. Institutions must evaluate bias, fairness, and the societal impact of AI-driven tools.She explains that accuracy is just the beginning. AI in education must also pass tests for safety, bias, and transparency. Given that these tools interact with real students, in real time, the margin for error is small—and the consequences of failure, large. Ethical AI, according to Stella, isn't just best practice—it's a moral obligation. How i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ackling AI ethics? Arizona State has developed a robust three-layer AI monitoring system: Ethical AI Engine – an automated tool for testing bias, accuracy, and fairness. Guard – a real-time alerting system to flag anomalies or potential ethical breaches. Safer – a data analytics tool that audits all AI-user interactions to ensure compliance and integrity. This framework helps Stella’s team ensure that any AI tool being considered or deployed undergoes rigorous evaluation—both automated and human-led. It's a model other institutions can learn from, especially as AI adop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ccelerates. Can smaller teams implement AI ethics evaluations? Yes—and Stella is clear on this point. Not every team has ASU’s resources, but that doesn’t mean ethical evaluations are out of reach. Before developing their current system, her team conducted manual evaluations. They worked with stakeholders to understand real use cases, created test datasets reflective of student queries, and manually scored the AI responses. These efforts, while time-consuming, proved incredibly effective.Stella also recommends A/B testing as a practical tool. By giving one group access to the AI product and comparing their outcomes with a control group, institutions can assess impact and performance with clarity. This approach doesn't require complex infrastructure—just thoughtful design and a commitment to data-driven decisions. Stella Liu's journey from e-commerce tech to higher ed AI advocacy is a masterclass in translating industry insights into academic innovation. Her experience at Carvana—where she helped develop delivery time algorithms to boost customer satisfaction—mirrors her current mission: solve real problems first, then find the right tech to amplify impact.AI in higher education isn’t just about automation; it’s about building trust, ensuring equity, and enabling smarter, fairer decisions. As Stella perfectly sums it up: "Evolve responsibly—or die."

14分钟
99+
1个月前

E114.复杂适应系统:世界在矛盾中协调,在均衡中死亡

面基

🎤 本期嘉宾 石磊、敏姐 | 播客「十分吸引」 ⏯️ 本期简介 从严格意义上讲的话,这期节目已经准备了超过1年的时间,甚至如果不是遇到了合适的嘉宾,我可能还要继续准备下去。 按照我的计划,应该是慢慢磨出来几期节目,最后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 这个系列叫复杂思维,其中包含了很多跨学科的内容,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概念。 比如非线性,塔勒布那期节目聊过一些。 比如演化,你能在98期和112期节目里频繁听到这个概念。 比如复杂适应系统,这是本期节目的一大主题。 比如复杂经济学,这个学科野心勃勃地想把传统的主流经济学的基座给否定掉。 还有很多重要概念比如:涌现、进化、创新、生物学、自组织、耗散结构、秩序、熵增与熵减、技术的本质、财富的起源… 等等等等,我都有野心想聊聊。 无奈,书看不过来,而且越看,感觉路标越多。反正我自己正沉浸在探索的快乐中,包括相关的单口,也都在推进中,至少能有2期,都动笔了。 但是饭只能一口一口吃,急也没用。 如果未来把这些概念都点亮之后,你会发现,这一套思想是区别于传统经济学,举个例子,最典型的就是瑞·达里奥那个著名视频《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 你听这个词,经济机器,它的潜台词就是,经济是一种机械式的均衡系统,存在均衡状态,可以被简化为数学逻辑模型来解释,因此也可以复现和预测。 而这套体系,它认为经济是一种有机的、开放的、动态的非线性系统,并不会实现均衡状态,经济本身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复杂结构的互动网络,微观个体之间的交易行为哪怕再简单,由他们组成的宏观系统,最终涌现出何种秩序,依然是无法预测的。经济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他是动态的,在变异、选择、放大的过程中进化。 当然,我也不是说达里奥和传统经济学那一套是错的,(达里奥最近出了一本很精彩的《国家为什么会破产》,相关节目我也在筹备),它们都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个视角,这个流派也非常推崇多学科、多视角、多模型,用动态的、演化的、非预测的视角去认识我们所处的复杂环境。 我相信这会是一个充满好奇的系列,它不用学习,只需要被点亮,谁也不知道最终会涌现出什么结果。 本期节目权当给这个系列推开一道门缝,我们扒着门缝,先往里瞅瞅,欢迎大家收听。 🎯时间轴 00:17 一期被逐渐点亮的节目 03:10 与复杂适应系统的接触 09:22 圣塔菲研究所与复杂经济学 14:07 塔勒布、星火燎原、辩证法、创新的两条路径 17:16 复杂:结构、层次、非线性关系 19:54 涌现:微观互动耦合出的宏观秩序 23:54 Stan Druckenmiller,微观驱动的宏观投资,inside outsider 26:28 复杂适应性系统的解释 30:54 经济的不稳态是混沌,稳态就是吸引子 32:36 M1M2剪刀差与房价 36:00 秩序(吸引子)的切换能事先预测吗? 39:14 准混沌状态与杠铃策略 42:12 双层全天候策略 48:59 不同周期里表现相对占优的资产,这个规律是可以复现的 52:03 刻画总需求 56:01 1970s和全天候策略、永久组合策略 延伸阅读:《为什么经典的多资产组合,大多出现在 70 年代?》 59:22 系统化洞察,多元化适应 1:02:08 乱纪元里防住风险就是收益 1:04:41 乱中取栗 复杂适应性系统的三个关键词: 1:08:16 敏姐:涌现、正反馈、收益递增 1:09:04 石磊:相变临界点、边界条件敏感(即蝴蝶效应)、路径依赖; 1:16:25 老钱:识别和尊重环境、相信演化、保持好奇 1:26:10 石磊的来时路 1:28:08 如何给慢变量定价? 1:32:27 下半年的一些展望 ⚠️节目所提到的任何具体公司仅作举例之用,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复杂思维书单 * 金观涛书单 * 33:13 M1-M2与房价: * 1:10:30 楼市的「相变临界点」: 以下部分来自@敏姐 理解复杂适应性系统(概念): * 复杂的含义:区别于混乱(Complicated),CAS的复杂(Complex)指其具有结构,关注的是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而非个体本身),宏观特性可能不存在于微观个体(涌现)。 * 核心特征:涌现(Emergence):微观个体(主体)通过互动(反馈),在整体层面自发产生新的、无法从个体推导出的秩序或模式(如萤火虫同步闪烁、节拍器同频、三体游戏中模拟编码)。宏观特性是“无中生有”的。 * 反馈(Feedback):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正反馈放大,负反馈稳定/回归),导致系统行为难以预测。 * 适应性(Adaptation):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适应环境的目标,不适应则可能毁灭。 * 临界点与相变(Phase Transition):系统状态可能发生突变(临界点),微小的扰动可能导致巨大变化(蝴蝶效应)。识别临界点迹象(如冲击后恢复变慢)很重要。 *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系统的演化路径决定了结果,而非预先设定。需要持续跟踪演化过程。 * 世界观意义:CAS理论挑战了传统均衡经济学(理性人、均衡态假设),提供了一种理解非线性、动态演化世界的框架。它揭示了宏观不等于微观之和,预测未来极其困难(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在复杂系统的体现)。 CAS在投资领域的应用 系统化洞察:洞察经济/市场系统的主要矛盾(如当前中国的供需失衡、自由现金流成为吸引子),以此决定战略性资产配置方向(如侧重自由现金流股票)。 * 多元化适应:模仿生态系统,通过构建多维度、多策略的组合(如同生态多样性),提高在环境巨变中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包含“遗传变异和淘汰”的思想。 * ”双全”投资策略:源自对桥水“全天候”(All Weather)策略的改良。 全天候策略:基于经济增长和通胀两个维度四个象限进行风险平价配置,避免预测宏观环境。 双全策略:增加了更多维度(如利率、信用、甚至地缘政治风险),形成更高自由度的框架(如16象限),以应对更复杂、维度间不再锁定的环境(如美林时钟失效的原因)。 目标是提高适应性。 组合管理:分层(大类资产 -> 小类资产/因子 -> Alpha),风险预算分配,战术性调整基于对主要矛盾的洞察和路标监测。 * 吸引子(Attractor):系统演化中相对稳定的状态或模式(如过去的库存周期、地产周期)。投资是识别并利用当前的吸引子规律(如自由现金流),但需警惕吸引子会转换或消失(如2022年后)。 * 价值 vs. 成长投资:CAS视角下两者并非对立,而是统一。价值投资对应负反馈主导、边际报酬递减的领域(回归均值);成长投资对应正反馈主导、边际报酬递增的领域(如技术突破期)。当前环境(乱纪元)可能两者并存(杠铃策略)。 * 反脆弱与杠铃策略:在噪音高、信噪比低的环境(如当前),塔勒布的反脆弱思想(配置极度保守和极度风险两端)有参考价值。 石磊的双全策略也体现了在混乱市场中“乱中取利”的思路,强调组合的维度分散和风险冗余(如现金仓位),在别人被迫抛售时买入。 * 应对乱纪元—负面清单思维:更容易识别什么不行(不适应环境),而非精确预测什么一定行。 * 关注当下矛盾:而非过度焦虑未来涨跌。环境的矛盾是推动演化的动力。 * 支付保费:反脆弱策略(如保护性头寸)在大部分时间可能有成本,但在极端事件中提供保护。 * 避免路径依赖: 警惕过往经验在临界点后失效。 对当前经济环境的分析(石磊视角): * 中国:负反馈循环,主要矛盾: 货物供需严重失衡(供给未出清,需求走弱),财政支撑减弱。 表现:通缩压力(物价下跌),货币实际趋紧(信贷收缩导致货币湮灭),企业、居民和地方债务压力。 策略含义:关注“量”的扩张机会(如出海),但需防范通缩风险(配置长久期国债)和货币体系风险(贵金属)。落脚点在于有现金流再生能力的领域。 出海新内涵:不同于早期参与现有秩序,现在是构建新秩序(依托强大供应链和产品能力),本质是“规避内卷,拥抱外卷”。 * 美国:处于正反馈循环(高成本、高利率、高资本回报),但依赖信用扩张维持。 面临挑战:政府债务高企依赖外资,关税战引发外资对美元资产安全性的担忧,可能动摇金融霸权基础。 股市分化严重(M7内部及大小盘),回复速度慢可能预示临界点。 CAS对个人生活的启示:尊重环境与时代(老钱视角): * 识别和尊重环境:个人成功很大程度上受所处环境和时代阶段影响(如格雷厄姆 vs. 费雪 vs. 巴菲特的出生时代)。只能尊重并适应所处的时空。 * 相信演化:世界是动态演化的,路径依赖和微小扰动(初始条件敏感)可能导致巨大差异。保持开放,关注演化过程而非执着于预设目标。 * 保持好奇与Open Mind:认识到自身无知和经验的局限性,对变化和新事物(如新消费、新趋势)保持好奇,避免用固有标签评判他人。 🎬后期制作、声音设计:Dong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

100分钟
64k+
1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