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林伯虎:我们对世界的好奇一直都在

在下林伯虎

各位好。本期受邀参与 學人Scholar 的播客,一起聊聊作为知识创业者的成长路径。 这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如何选取优质外刊内容,我的新闻热情从何而来以及从事多年自媒体行业的感悟…… 希望这次分享能为收听节目的你带来些许启发与思考,欢迎留言一起交流! 【内容时间轴】 由小宇宙@学人Scholar 制作与整理: 02:00自媒体运营及内容选取标准 10:16如何平衡速度与深度报道 21:17大学经历对新闻兴趣的影响 24:26文科学习的意义与复合型专业的重要性 29:55多学科学习的优势与社会人的学习困境 32:48好奇心与学习的关系及老年教育的兴起 38:02学习方式的变革与个人经历的选择 42:51大学辩论经历对职业生涯的积极影响 47:50从金融到媒体:个人职业选择的转变与心路历程 59:08自媒体内容品位的转变与内容为王 01:03:32短视频与中视频赛道的对比 01:05:30工业革命后工作制度与社会形态的变化 01:09:21对未来趋势的看法与对中国发展的希望 【话题成员】 制作人:韩宗洋 嘉宾:林伯虎 主播:赵逸轩 后期:张云翔 ▲ 公众号/视频号:在下林伯虎 我们每周四晚八点半在微信视频号(在下林伯虎)直播,借由顶尖外刊在英语学习中探讨时政热点,欢迎来玩~ ▲ 欧洲游学营咨询/听友群:扫码添加小虎虎

80分钟
99+
1个月前

2025-07-07 | AI 泛滥式植入:当“助手”变成数字垃圾,科技巨头为何强推 AI?

Hacker News

AI 算计之下:我们是被操控的一代吗?科技如何悄悄改变你的生活选择 现代社会中,AI 算法和科技公司正以超乎想象的方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从“约会 app 提升包”到无止境的“Uber 加价”、消费心理操控,作者深刻反思了这些技术推动下的社会结构变化和隐形剥削——每一个数据驱动的“优化”,其实都在榨干用户的剩余价值。评论区观点激烈:有人批评常态化的“排队收费”让特权消解,有人直指这种操控令人“逐步麻木”,甚至如开源技术产品的自我约束,也难逃资本主导的绑架。 整体来看,这不仅仅是消费体验的问题,更是“现代资本主义如何通过算法操控社会”的警示。评论者纷纷指出,逃离操控已成为新一代的“数字戒断”运动,但招数层出不穷——你选择刚刚好不被困住的时候,AI 早已帮它们调整了“围栏”。这场人与算法的斗争,注定持续。 文章链接: Are we the baddies?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别再藏按钮了!UI 隐藏控制正在拖累用户体验 [隐藏界面控制影响可用性 Hidden interface controls usability] 现代 UI 设计越来越倾向于将关键操作“隐藏”起来,让界面看起来更简洁,却大幅牺牲了易用性和学习成本。文章以 iPhone、智能汽车乃至日常电子门锁等真实案例,指出“知识在世界(knowledge in the world)”才是用户友好设计的核心 —— 控件应随时可见、直观易用,而不是让用户记一堆操作秘技。评论区观点丰富,有人吐槽汽车隐藏钥匙孔与遥控按钮,导致小故障时用户寸步难行;也有开发者批评软件厂商用“隐藏”锁住老用户,反而让新用户手足无措。 原文链接:Hidden interface controls that affect usability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AI 泛滥式植入:当“助手”变成数字垃圾,科技巨头为何强推 AI? [AI 被强制推送到大众生活中的抗议和反思] 当前,微软、Google 等科技巨头正将 AI 功能“硬塞”进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角落。无论是在 Outlook 里被 Copilot 生成邮件、Gmail 自动摘要,还是 Excel、Word 强制捆绑 AI,用户几乎没有选择权。这种强制 AI 植入模式,被评论认为是“数字版的垃圾邮件”,背后不仅藏着对用户数据的垄断、利润掩饰手段,还引发了关于隐私、定价和真实需求的巨大争议。Hacker News 的高分热议中,多位开发者和业内人士表达了对“AI 过度中心化”和“强行捆绑产品”的担忧,有人甚至调侃:“希望 AI 早日像 Clippy 一样被废弃”。 文章链接: The force-feeding of AI features on an unwilling public HN 链接: Hacker News 讨论区 黑客不仅偷走了数据,也偷走了创造者的“内心宁静”——myNoise 创作者亲述网络攻击阴影 [数字盗窃、黑客攻击情绪影响] myNoise 网站近期遭遇了一场持续数日的恶意攻击,黑客试图注入代码未果后,转向大规模消耗带宽、下载全站音频资源。这一事件没能直接“打垮”myNoise,却深深影响了创办者 Stéphane 的心情,让他直言“黑客偷走了我仅有的宁静,夺走本该用来创造美好声音的宝贵时间”。他在最新博文中流露出特殊的无力与无奈:用心守护的乌托邦式小站,随时可能被恶意破坏蚕食。评论区用户纷纷表达同理——myNoise 静谧陪伴着很多人远离城市噪音、维持专注、帮助入眠,但网络恶意却反复考验着小而美的互联网理想。 人气评论补充了更宽广的视角:“攻击不仅是个人伤害,更是对信任和社区氛围的侵蚀”;也有网友分享了作为小开发者应对攻击的经验和对互联网善恶的讨论,并感慨“好内容总得花更多力气自保”。myNoise 的坚持与脆弱、清澈与忧伤,在一次看似“带宽消耗战”背后,也成为互联网这一代创作者的缩影。 文章链接: What a Hacker Stole from Me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内向者如何高效社交?跳出舒适圈也能建立深度人脉 [Networking for Introverts 配图] 本期播客聚焦一篇洞察深刻的文章 How to Network as an Introvert,分享内向者在职业聚会和社交场合下如何一步步建立有效网络,并能留下真实而持久的印象。故事不仅给出实用清单和细致场景建议,还引发激烈讨论 —— 有评论者指出文章更适合有社交焦虑的人,而非典型内向者;也有观点认为,网络本质是练习真诚和建立共情,而不只是完成任务。此外,不乏关于激发真实互动、避免表面寒暄的小技巧——比如用“你最近在迷什么?”作为破冰的开场词,效果出奇。也有听众提出:“带一个朋友同行,社交恐惧即刻消散”。 原文链接: How to Network as an Introvert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17 岁天才少女 Hannah Cairo 破解 40 年数学猜想,震撼全球数学界 [Hannah Cairo:破解 Mizohata-Takeuchi 猜想的 17 岁天才少女] Hannah Cairo 年仅 17 岁,就推翻了困扰数学界 40 年的 Mizohata-Takeuchi 猜想。这一猜想属于谐波分析领域,相关理论广泛用于信号处理、音视频压缩等核心技术,其被证伪让诸多学科研究者惊叹。这位来自巴哈马、即将就读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天才少女,用巧妙的反例手法证明了旧有理论的不完备性,开拓了全新的理论空间,收获了学界高度关注和大量讨论。相关 HN 评论区提及 Cairo 详解结果的视频(在 YouTube 上搜索 Hannah Cairo),以及数学大家 Terence Tao 对后续进展的点评。不少网友感慨:在数学这样极具创造性的领域,年轻人的突破并不罕见,但 17 岁就达到如此高度,实属罕见!也有评论呼吁应将重点放在学术贡献本身,少些对年龄的聚焦。 文章链接: A 17-year-old teen refutes a mathematical conjecture proposed 40 years ago HN 链接: Hacker News 讨论区 标题:CGI 重回舞台:用老技术也能轻松支撑每日 2 亿请求 [CGI-bin 高性能现代实践] 你还觉得 CGI-bin 已过时吗?在一篇热议的技术实测中,作者用 Go + SQLite 技术在一台 16 线程 AMD 3700X 上运行 CGI 程序,实测每秒可达 2400+ 请求,高达每日 2 亿次访问。这引发了 HN 社区极大的讨论:不仅有开发者肯定现代硬件与新语言(如 Go、Rust)让 CGI 捕获多核性能,评论区中更有对 Python CGI 模块被移除表示遗憾、对 FastCGI 或 uwsgi 等新方案的推荐,也有人分享用微型服务器与轻量架构日处理数亿请求的实战体验。CGI 这种看似“过时”的方案,如今在某些场景反而变得直接、高效——性能够用,代码简单,维护和安全性也有新解读。 文章链接: Serving 200M requests per day with a CGI-bin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东欧波罗的海鳕鱼基因突变,过度捕捞让大鱼越变越小 [波罗的海鳕鱼捕捞现场]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东欧波罗的海鳕鱼 Eastern Baltic cod 在过去几十年内体型一路“缩水 shrink”,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 overfishing 改变了这批鳕鱼的基因 gene pool,使得体型大的鳕鱼越来越少,基因更倾向保持在较小体型。这并不只是个体生长的问题,而是整个人工选择压力加速的演化进化问题 evolution in action。2019 年东波鳕鱼渔业已经因此崩溃即被禁捕,然而体型却未有恢复迹象。科学家通过对 1996 年-2019 年期间采集的鳕鱼耳石 otolith 和 DNA 分析,明确证实基因多样性减少已构成生态隐忧,甚至可能难以回到过去的“巨鳕”时代。社区评论也提及类似问题出现在象牙被盗猎后非洲象的牙变短、以及渔业管理规则是否应该重写等现实反思。 文章原文链接: These Cod Have Been Shrinking Dramatically for Decades. Now, Scientists Say They've Solved the Mystery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用 DNS 查询国际空间站位置,黑科技演绎 DNS 新玩法 [ISS DNS 地理位置] 想知道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国际空间站 目前的位置?不仅可以用网页 API,还能直接通过 DNS LOC 记录获取实时坐标!只需 dig where-is-the-iss.dedyn.io LOC,一个简单 DNS 查询命令,就能获得 ISS 实时地理坐标(每 15 分钟自动更新)。这种方式巧妙利用了 DNS 作为全局分布式数据库的特性,极具极客趣味,也引发了 HN 社区关于 DNS 缓存、TXT 记录、API 速率等深入讨论。评论区还有 NAPTR 记录电话彩蛋和“DNS 还能玩出什么花?”的有趣观点,绝对令人会心一笑。 原文链接: Get the location of the ISS using DNS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沃尔沃第 5,000 辆电动重卡交付,悄然领跑绿色运输新时代 [Volvo electric semi truck] 近日,沃尔沃 Trucks 低调交付了其第 5,000 辆电动重卡 electric semi,全球客户已累计行驶超 1 亿英里(约 1.7 亿公里),有效减少 CO2 和 NOx 排放,并带来道路更安静清洁的体验。这一里程碑显示出沃尔沃在全球电动重卡领域的领先地位,尤其在欧洲市占率高达 47%,评论区也不少声音呼吁电动重卡在环保、降噪、维护隧道安全等领域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有网友就续航和长途能力表达 “500km 还不够真正的半挂车” 等现实挑战。值得一提的是,沃尔沃 Trucks 属于“真正的沃尔沃”而非已归吉利的沃尔沃汽车,市场格局在美欧各有不同,电动物流正在加速变革。 文章链接: Volvo delivers 5,000th electric semi with little fanfare, sending a BIG message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13分钟
99+
1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