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个人,生命全改变 ,原来不是故事才有的情节。欢迎你!毕不了业56期的听众👏 空气中的两个粒子在相遇时,测量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会瞬间决定另一颗粒子的状态。这种关联本身没有办法被预判,它的出现是偶发的,这就是量子纠缠。 在生命中随机碰到一些人,经历了一些非常偶然的时刻,却对我们的人生甚至命运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期我们继续来探讨人怎样应对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随机。 人的命运究竟是由我还是“由天”的? *费斯汀格效应: 生活中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臣服实验》迈克.A.辛格: 个人好恶并不会引导我的生命。通过放弃那些强大力量对我的控制,让一个更强大的力量来指引我生命,那就是生命本身。一切都是自然展开,而你只是顺势而为 一开始我们认为是“因为你,所以我”,因为生活中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儿,我变成了现在的自己。因此我们要敬随机性,因为【随机】是宇宙的底层规则;但到最后我们会发现,不是“因为你,所以我”,而是万事万物都有我:你怎么对待TA,你的潜意识抱有什么希望,遇到的人和事是随机的,但人冥冥中想要去成为的本我是不随机的,由你自己决定。 🎙️主播小红书:@懒羊羊伊 @宏宏跑步去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号 bibuliaoye123 06:02 一时兴起学报了钢琴课 埋下的乐队主唱种子 07:52 在那之前,从没如此坚定想去大城市看看 12:51 被霸凌没有改变我,但因为被霸凌遇见的这个人改变了我 17:02 相比亲密朋友,随机遇到的陌生人更有可能主导你的命运 20:14 职场骚扰我的老登,谢谢你让我有了新伴侣,换了新工作 24:10 Dream Offer竟是打德扑打来的? 27:36 如果伤害的人我不恨,释放善意的人是不是也应该不感谢 30:40 人生主导权之争:自己掌控还是顺应臣服 32:12 量子纠缠:世界的底层逻辑是概率 而非逻辑 39:06《臣服实验》:顺应自我生命之流的讨论 54:18 臣服与“逆来顺受”“躺平消极”最本质的曲区别 57:09 大大提高人生效率的心法:怎样可以不内耗、不纠结? 01:02:50 费斯汀格效应:潜意识的决定才是影响人生的密码 01:05:08 不是因为你所以我,而是万事万物都有我 01:11:05 人一定需要经历过苦难与逆境,才能开悟 01:19:20 允许自己一直活在过程里
你是否想象过:在看 YouTube 学习视频时,AI 能在恰到好处的时间暂停视频、提出关键问题、引导思考,甚至像私人导师一样为你生成个性化练习和提示?这不是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在本期《教育AI智造者》中,我邀请到两位从 MIT 毕业、刚从 Y Combinator 毕业的创业者——Tyrone Davis 和 Guang Sui,他们是 Miyagi Labs 的联合创始人。Miyagi 的愿景是:让每一位内容创作者都能像教师一样,用 AI 将 YouTube 等平台上的视频转化为完整、可交互的课程。 在对话中,我们聊到: * 为什么他们从华尔街辞职,转而投身教育科技; * 他们如何将自己作为学习者和助教的经验转化为产品逻辑; * Miyagi 如何解决“视频被动观看”与“高效深度学习”之间的断层; * 他们如何看待 ChatGPT、Cursor、Notion 等产品的体验设计,及其对教育工具的启发; * AI 如何重构教育的可达性、个性化与动机问题; * 创业的艰难与兴奋,从产品构建到商业拓展的“十项全能”日常。 如果你是教育科技的创业者、产品经理、研究者或内容创作者,这期内容将为你带来极大的启发。欢迎收听并留言交流! 🗂内容大纲 创始人背景与学习经验 * 两位创始人都来自MIT,后进入华尔街,最终回归教育初心 * 深刻理解“自学者”的需求,催生Miyagi Labs 的核心理念 视频学习的痛点与AI的介入 * 传统视频学习:被动、难以练习、无法提问 * AI介入后:视频中嵌入互动题目、练习与个性化提示 * 从“看懂视频”变为“真正掌握知识” 教学逻辑如何转化为产品逻辑 * Tyrone的重复练习法启发“多轮题目生成”机制 * Guan强调一对一引导体验,设计AI提示时以“老师的思维”进行模拟 * 将“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的经验输入AI中 学习科学理论在产品中的落地 * 参考布鲁姆“两西格玛问题”:AI模仿个性化一对一教学 * 引入间隔重复(Spaced Repetition)机制提升记忆效果 * 整合课程进度追踪、反馈机制、结构化切片(chunking) 品牌命名与“教育Shopify”的定位 * “Miyagi”致敬电影中导师角色,强调教学引导 * 目标是赋能创作者,把零散视频内容转化为系统课程 * 创作者无需技术门槛即可上线互动课程,扩展影响力与变现能力 如何处理内容推荐与组织结构 * 支持创作者的课程结构(如3Blue1Brown) * 也支持跨视频、跨频道整合学习路径 * 增加“补充链接”机制:帮助学生换角度理解难点 技术实现策略分享 * 基于视频字幕进行切块处理(chunking)+问题生成 * 每道题精准映射到视频片段,方便回看 * 整个课程构建过程涉及数百到千次LLM调用 * 正在研发图像内容与PDF处理的能力 用户体验设计的关键:上下文交互 * 核心优势:上下文无缝指向(如Cursor) * Lexi AI 导师可直接接收选中视频内容并回应问题 * 降低用户切换成本,提高注意力集中度 激励机制与学习动机支持 * 面向高动机学习者,也关注企业培训和终身学习者 * 设计微激励机制:任务打卡、徽章、每日提醒 * “提升学习成效”而非“改变动机”——主打可感知成效的增量 Miyagi 团队的日常运营与多工切换 * 两人团队,兼顾产品、开发、商务、创作者对接等多项任务 * 靠轮转机制保持节奏:编码累了就转去做用户访谈 * 创业的“十项全能”节奏 以用户为导向的优先级排序策略 * 不追热点,优先响应真实需求 * 典型语录:“有四个用户提出一个功能,我们就做” 创业初期的“不规模化”努力 * 每封邮件亲自回复,50+用户1v1访谈 * 实地调研象棋俱乐部、发传单了解大学学习场景 * 构建产品直觉的“慢工” 是否扩展到中文市场与多平台 * 目前以YouTube为主,但已测试小红书,计划对接B站 * 邀请华语创作者共建内容生态,覆盖全球华人学习群体 对AI教育未来的想象与责任 * 在发展中地区,AI能提供顶级教学资源、翻译能力、低成本高质量内容 * 教师不一定是教授,只要“真的懂”就能教 * Miyagi希望承担“教育平权”的一部分责任 给教育创业者的建议 * 不要从功能开始,而是从“教学目标”与“学习理论”出发 * 找到真实的学习需求和被低估的细分市场 * 不一定做学术,也能做语言、技能、兴趣等领域 * 享受打磨过程,把产品做好,让学习者“真的学到” 需要详细文字稿的听众们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爱思考的伊伊子,输入“播客EP37",即可获得。 ---------------近期伊伊子想做的一些事情----------------- 最近,随着大家对 AI 与教育的热情逐渐高涨,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 AI 教育工具。我也在小红书上分享了三个基于 AI 辅助编程、从零开始制作的教学工具,包括:作文批改“神器”、历史可视化以及数学公式可视化师生端等,大家都反馈非常好。 随后,我也逐渐在小红书开启了直播,手把手展示如何与 AI 一起头脑风暴并完成相关的编程。许多观众向我反馈,认为这是一个从“不了解”到“掌握”的清晰过程,帮助他们一步步地解构并去神秘化教育 AI 产品的研发,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做得到”。 接下来,会开始做专题圆桌讨论,内容涵盖如何开发相关产品、国内外的产品对比分析,以及关于产品增长、推广和商业化的头脑风暴。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yiyizihere);我也会在群里更新讨论时间和内容。此外,欢迎加入我的小红书海外 AI 讨论群,期待与你们进行思维上的碰撞! -----------------------关于伊伊子---------------------- 伊伊子2024年的复盘 伊伊子专门为AI教育者打造的开源AI教育论文库 伊伊子专门为老师和AI创业者打造的20种教学场景指令 伊伊子的小红书传送门 ----------------------关于听友群----------------------- 如果您对AI和教育的融合充满兴趣,欢迎填写我们的听友群入群申请问卷!🎧点击链接,或扫码,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交流最新的行业动态、分享学习经验,并共同探讨AI如何重塑教育的未来。期待在听友群中与您相遇,共同成长!😊 请大家在填写微信联系方式时,务必确认拼写是否完整和正确。我们遇见过好几次微信ID无法识别的情况~谢谢大家! --------------------相关词介绍------------------- 教育版 Shopify Miyagi Labs 称自己为“教育版的 Shopify”,不是一句营销口号,而是明确的产品定位:就像 Shopify 降低了开店门槛,让人人都能当店主,Miyagi 也希望赋能每一位视频创作者(无论是否是老师)都能构建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它的目标是把“教学设计”这件事,变成像拖拽搭建电商网站一样简单。 布鲁姆两西格玛问题(Bloom’s Two Sigma Problem) 这个经典研究指出:接受一对一个性化教学的学生,表现可以比普通课堂学生提升两个标准差(即打败98%同龄人)。这正是 Miyagi 的AI设计蓝本——用AI模拟老师“因材施教”的能力,把个性化教学效果带给所有学生。 间隔重复(Spaced Repetition) 这是记忆心理学中最有效的技巧之一。通过不断递增时间间隔来复习旧知识,可以显著提升记忆效率。Miyagi 在课程中嵌入了记忆卡片和刷新机制,帮助用户在正确的时间复习,打破“看过就忘”的学习陷阱。 Chunking(切块)与上下文指向 在处理超长视频或讲座时,最难的是“从哪学起”。Miyagi 通过将视频切成逻辑片段(chunking),并对每段生成练习题,让学生能“跳着学”“跟着练”,真正打通了内容结构与练习路径。而 Lexi AI 导师则能识别你“正在看哪段”,为你提供上下文贴合的反馈。 Lexi AI 导师的独特体验 与一般的 ChatGPT 机器人不同,Lexi 可以和视频内容、练习题高度结合。当你在某段内容卡住,只需标记那一段,Lexi 就能读取其上下文,精准回应。这种“无缝交互”的体验,参考了代码工具 Cursor 的设计哲学:让你不必跳出页面、不用复制粘贴,专注于当下的学习问题。 微激励机制(Micro-Incentives) Miyagi 采用 Duolingo 式的策略:让学习变得有成就感。有每日学习提醒、任务完成反馈(比如绿色勾勾、积分)、课程目标设定等。这些不是游戏化的“糖果”,而是推动用户产生正向学习循环的心理设计。 做无法规模化的事(Do Things That Don’t Scale) Miyagi 在早期与每位创作者、用户深聊,发传单、观察象棋俱乐部的学习过程。虽然这些方式无法规模化,但它们建立了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直觉——这是所有AI产品早期不可替代的经验积累。 学习动机与“成效差值”视角 Miyagi 并不奢望改变每个人的内在动机,而是关注这样一件事:在他们的平台上,用户是否比在别的平台“学得更好”?只要提升这一差值,就是成功。他们认为,只要体验更贴合、反馈更即时、结构更清晰,学习动机会被自然激发。
/Summary 现场录音环境有限,请调整预期...... 但是无论如何还是想让大家听到这一期,因为不只有雅荻、金花、白马,还有李叔,这样的聚会也只有在雅荻的观影映后了 /Show Note 02:02 互动环节:电影评价投票,你来说出你的真心话! 08:07 真实案件的悬疑电影:完整故事的缺失导致观众的困惑 16:19 制作精良,但存在挑战 24:28 一个复杂而缺乏线索的政治犯形象 40:48 杀人大案的谜团揭秘 48:57 一个导演的挑战与期望 57:06 理解雷佳音在电影中的状态和意义 01:05:12 郭德纲老师的评书艺术如何玩弄听友的情感? 01:13:25 琐碎吵架场景的冲击力与戏剧性 01:29:46 导演的文化背景与电影创作:角度、文化差异与主观性 /Staff 主播 | 关雅荻、李叔、金花、白马、罗叔 制作 | 燃烧吧罗叔 文案 | 燃烧吧罗叔 后期 | FirePod莎莎 日程 | 腿哥 /BGM List Runing Feat 罗叔 /Contact 新浪微博:@燃烧吧罗叔 抖音:燃烧吧罗叔 公众号:头号玩家toGo 合作微信: luoyoucai
【本期课题】 AI agent半年回顾。 【栏目介绍】 在《产业观察》这档专栏里,我们会为你厘清不同产业的历史沿革,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底层的规律。虽然当下变化迭起,但是所有新风口都有迹可循,不同产业的发展其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嘉宾】 刘鹏琦,峰瑞资本执行董事。 颜黔杭,峰瑞资本副总裁。 【内容索引】 01:55 从年初DeepSeek的爆火到如今AI智能体(AI Agent)的涌现,这半年AI领域有哪些超预期的热点事件? 07:43 在模型领域,大厂的介入将竞争推向“全民军备竞赛”,国内“六小龙”与大厂间的竞争也愈发白热化。在应用侧,部分垂直场景已初步实现产品市场匹配(Product Market Fit,PMF),但通用场景的长期商业化前景仍需观察。 10:48 AI Agent概念怎么理解?这个赛道有哪些共识和分歧? 11:23 自2022年底OpenAI推出ChatGPT以来,AI应用已从基于提示词(prompt)的直接对话交互模式,发展到AI 工作流(Workflow),再到今天的AI agent阶段。与前两者不同,AI agent的特点在于能够自主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执行任务。 14:05 Tool use(工具使用)和强化学习,如何赋能AI Agent? 17:41 为什么AI编程能率先实现PMF? 20:40 基于强化学习迭代的Agent,是AI应用迈向“终极智能”的路径吗? 26:13 目前,Agent的技术路径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完全端到端、基于强化学习(RL)的agent,以OpenAI的Deep Research、Kimi近期发布的Researcher为代表;第二种是在工程框架下,将Agent按照不同的能力类型拆分,然后分别提升单点能力。 33:03 听说“The Bitter Lesson”是OpenAI工程师必背的经典,它对AI Agent来说意味着什么? 39:24 具身智能的垂直小模型与通用大模型之争。 43:48 未来的AI agent会是什么样?大家的壁垒是什么?商业模式会如何演化? 50:27 AI Agent赛道有哪些创业和投资机会? 53:45 从一些C端智能硬件的发展来看,大多是从某一垂直场景切入并逐步成长,很少有人一开始就尝试在C端打造高度通用化的产品。毕竟,C端市场体量庞大,只要在垂直场景中把新品类做好、做深,就有机会把“蛋糕”做大,就像大疆、Insta360等。 【相关文章】 文字版内容,可在峰瑞资本公众号查看。 【本期相关】 本期提到的AI相关模型和产品:OpenAI的o3-pro、Anthropic的Claude 4系列、Google的Gemini 2.5 Pro、DeepSeek-R1-0528、Qwen3、豆包1.6、OpenAI的Operator与Deep Research、Cursor、Windsurf、Lovable、Replit、Bolt、Manus、Genspark、Grok-3、Fellou、Dify、Coze、LangFlow。 “AI六小龙”公司:智谱、MiniMax、月之暗面、阶跃星辰、百川智能、零一万物。 21:16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 Introduction 33:03 The Bitter Lesson 【往期链接】 Vol.156 产业观察27|关于DeepSeek的七个核心问题和DeepSeek关键技术拆解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风风火火第50期啦!欢迎来到我们的草台舞台。 这个世界看起来好像很有规则和框架,长大后才发现:大部分人是边做边学,边错边改。你有没有哪一刻突然意识到:这世界,其实是一个大型草台班子。 看似有秩序的系统背后,常常藏着意想不到的松垮与混乱: * 特朗普的经济顾问是亚马逊畅销书作者,引用的“专家”其实是他自己编的 * 写上市公司年报的实习生,把子公司改名为“那要不住哥哥家里吧” * 创意公司开会当着客户的面百度“如何搭建小程序” * 青霉素的发明,竟源于一位科学家度假前忘记清理的培养皿 * To the princess?对不起我们是“对公主管” 原来我们不是唯一在跌跌撞撞、装模作样长大的人。世界的不靠谱,是常态而不是例外。而就算搞砸了也没关系——人生的容错率比你想象得高得多。很多奇迹,正是从混乱和不完美中开始的。 我们都在草台班子里跳舞。不需要完美,也不必焦虑。靠勇气、好奇、一点点糊涂和钝感,我们继续走进生活的下一幕。 🎬The show must go on,即使没有剧本。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和我们留言:你经历过的最草台班子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主播简介】 * Jasmine: 底色是旺盛的好奇心和乐观主义,热爱网球/户外/晒太阳,去过更宽阔和明亮的生活(全网同名:Itsjaschen) * 带鱼:热爱人间的体验家,寰宇瑜伽和营养学爱好者,探索身心平衡的艺术,传播/快消/大健康赛道(全网同名:带鱼Yuyi) 🎵BGM: MT1990 - COOL&CHILL 🍬封面来自:Lay Hoon 🎈联系我们 进听友群,请添加微信:hi_lively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FFHH-01 或 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风风火火》 《风风火火》是两个都市女孩儿的日常畅谈类节目,一档“氧气播客”。我们炽烈地爱和成长,用丰盛的生命力去感知和表达。欢迎和我们一起“风风火火享受人生”! 在这里,我们聊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聊与成长、与爱、与生活本身有关的一切话题。我们坦诚分享,也期待不同观点的碰撞。 我们想成为你慵懒放松时的背景音乐、疲惫困顿时的移动电源、探索美妙世界时的拍立得、平凡普通日子里的冰镇起泡酒。 去经历、去探索、去感受。 世界就是我们的游乐场,一起来玩吧! 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网易云音乐/Apple Podcast/Spotify/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订阅和收听 谢谢你的收听,期待与你连接
在数字技术飞速迭代的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营销领域的底层逻辑。《生成》第二章围绕 “新的推动力 —— 揭秘生成式人工智能” 展开深度探讨,为我们揭开了这项技术如何从原理层面向应用层面渗透,并最终重构营销范式的神秘面纱。 从大语言模型的海量学习、概率赋权到文本生成,从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到适配企业需求的绩效反馈强化学习(RLPF),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内核逐渐清晰。它不仅实现了内容的海量生产,更推动营销从 “工具升级” 迈向 “生产力革命”,催生出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变革。 本期播客为《生成:AI生产力重构营销新范式》新书解读第二章,深入解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作机制、与企业的融合路径,以及它对营销范式的颠覆性影响,为理解这一 “新推动力” 提供全景视角。 共谈嘉宾: 谭北平 — 营销科学家 MSAI联合主播 / 秒针营销科学院院长 钱峻 — 营销科学家 MSAI 联合主播 / MSAI M360 创+平台创始人 SHOWNOTES: 1:26 《生成》第二章---新的推动力揭秘生成式人工智能。 2:31 AI完成内容生成第一步:学习,通过海量文本训练语言模型。 4:37 AI完成内容生成第二步:赋权,计算词语之间的概率关系。 5:16 AI完成内容生成第三步:生成,基于输入词预测下一个最可能的词。 10:23 RLHF(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结合了人类反馈技术,优化人工智能表现。 16:01 RLPF绩效反馈会训练出一个符合企业需求的模型。 17:34 提示词本身是一个是人类与人工智能互动的一个方法。 21:30 人工智能需要用户尝试不同的措施才能得到满意。 27:05 重构营销范式本质上就是生产力的变革。 29:58 今天所有行业都在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32:31 人工智能的第一把刀是砍了人工智能的创造者。 37:20 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负责所有,工作不是一种必须,而是一种选择。 41:27 成本越稀化了,它越来越普遍化和大量的供给了,就生产力的爆发。 43:33 创造就是整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你用AI去探索。 50:30 AI的生产力,它改变了这种就是我们过去的委托中介的这种模式。 52:14 内容在海量生产之中,筛选是未来企业做事情的一个点。 一、生成式 AI 的技术内核:从 "学习" 到 "生成" 的三阶跃迁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作遵循着精密的逻辑链条,其核心工作流程可拆解为三个递进阶段,共同构建起与人类交互的基础能力。 学习阶段是技术的根基。以 GPT 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LLM)通过读取海量文本数据,涵盖书籍、文章等多元内容,借助 Transformer 神经网络架构,捕捉语言中的复杂模式与结构规律。这一过程如同人类的 "广泛阅读",最终形成庞大的语言知识库,为后续生成提供素材储备。 赋权阶段是逻辑的核心。模型通过计算词语间的概率关联,建立 "词与词" 的排序系统。借助深度学习中的反向传播算法,模型不断优化权重参数,从而精准预测句子结构的合理性 —— 这种能力类似人类说话时对 "下一个词" 的潜意识判断,是生成连贯内容的关键。 生成阶段是价值的输出。当用户输入提示词(Prompt)后,模型基于前两阶段的积累,预测下一个最可能出现的词,并通过 "温度(Temperature)" 参数调控输出风格:低温(接近 0)生成确定保守的内容,高温(大于 1)则呈现更多随机性与创造力,如同人类多巴胺分泌对思维活跃度的影响。 二、人机协同的进化逻辑:从 RLHF 到企业定制化训练 生成式 AI 之所以能贴合人类需求,核心在于 "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 机制。 这一过程通过三步闭环实现:模型生成多元答案后,人类评审员依据连贯性、易懂性、无害性等标准排序;基于排序结果训练 "奖励模型",使其掌握人类偏好;最终通过强化学习算法持续优化,让 AI 输出更符合人类预期的内容。这种机制赋予 AI"讨好性人格",使其如同人类沟通者般预判听众感受。 当技术下沉到企业场景,"绩效反馈的强化学习(RLPF)" 成为定制化关键。 如同新员工需通过绩效反馈融入企业文化,企业可将业务指标作为训练信号,让通用大模型进化为贴合自身需求的专属工具。这种从 "通用" 到 "专属" 的转化,正是 AI 落地企业的核心路径。 三、营销范式的重构:从 "工具升级" 到 "生产力革命" 生成式 AI 对营销的影响绝非简单的效率提升,而是引发生产关系变革的 "范式重构",其核心体现在三个维度的颠覆。 生产侧的变革最为直观。过去一人一天产出 1 篇营销文案已属高效,如今借助 AI 可实现百篇级量产,这种生产力飞跃类似工业革命中 "从手工到流水线" 的转变。更关键的是,内容生产不再依赖专业团队,企业可通过 AI 快速生成广告创意、图文素材乃至视频内容,彻底打破创作壁垒。 消费侧的互动模式被重塑。传统数字营销依赖 "标签匹配 + 程序化投放",而 AI 能根据用户实时特征生成个性化内容 —— 不再是 "千人一面" 的物料推送,而是 "千人千面" 的实时服务。这种从 "被动匹配" 到 "主动响应" 的转变,重构了品牌与用户的连接方式。 商业逻辑的颠覆尤为深刻。AI 催生了 "先生产后交易" 的新模式:创作者利用 AI 批量生产文化元素与品牌的碰撞内容(如青铜器汉堡创意),通过社交媒体测试热度后再对接甲方,彻底改变了传统 "委托 - 创作" 的中介模式。这种 "用生产力试错,用市场筛选" 的逻辑,让营销创新更具爆发力。 四、企业的破局之道:在海量生产中锚定 "筛选权" 面对 AI 带来的内容爆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从 "生产能力" 转向 "筛选能力"。当 AI 可批量生成千篇内容时,筛选出符合品牌调性、契合用户偏好、能转化为商业价值的优质内容,成为决定营销效果的关键。 这种筛选并非简单的人工判断,而是要建立一套融合企业价值观、业务指标与用户反馈的评估体系,如同 RLHF 机制中 "奖励模型" 的作用。 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则是提升筛选效率的工具。通过精准描述需求(如 "撰写小红书风格的环保文案")、设定边界条件(如 "禁止虚构数据")、预留交互窗口(如 "不清楚时可反问"),企业能引导 AI 生成更贴合需求的内容,从源头降低筛选成本。如今的提示词已从短句指令进化为万字级策略,成为人机协同的核心技能。 生成式 AI 正在书写营销行业的新篇章。它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重新定义生产关系、商业逻辑与竞争壁垒的 "新推动力"。对企业而言,理解其技术原理、把握其应用逻辑、锚定其核心机遇,才能在这场变革中实现从 "适应" 到 "引领" 的跨越。 TAKEAWAY 1、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学习、赋权、生成三步流程完成内容创作。 2、温度参数控制生成内容的随机性与创造性,类似人类多巴胺的作用。 3、RLHF(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让 AI 更贴合人类期望。 4、RLPF(绩效反馈的强化学习)可训练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模型。 5、提示词是人机互动的关键,其工程正不断升级复杂化。 6、生成式 AI 重构营销范式,本质是生产力变革引发的连锁反应。 7、人工智能已渗透各行业,营销领域几乎所有流程都可应用。 8、未来工作可能成为选择,AI 或承担大部分生产任务。 9、AI 催生 “先生产后交易” 的新营销模式,颠覆传统中介逻辑。 10、内容海量生产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筛选符合自身需求的内容。 思考点 1、生成式 AI 的温度参数与人类多巴胺系统的相似性,对优化人机协作有何启示? 2、从 RLHF 到 RLPF 的演进,如何影响企业对 AI 工具的定制化路径? 3、内容海量生产时代,企业该如何建立独特的筛选标准以保持竞争力?
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为什么“ [完美主义与创作的拉锯] 在这篇引发热议的技术和创意长文中,作者深入分析了雄心勃勃其实往往是一种自我阻碍 self-sabotage。文章引用了摄影教学中的实验——“数量组”与“质量组”:只有不断实践、允许自己做出不完美的作品,才能真正获取创作经验与进步。评论区里,有读者分享了自己开发 Heroku 替代品 canine.sh 的实际体验,认同“做中学 Do-Learn”胜过规划无限、止步想象。还有人提出“口味-能力落差 taste-skill gap”这一认知陷阱,指出我们的眼界往往走在了手头实际技能的前面。 原文链接:Being too ambitious is a clever form of self-sabotage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本地优先软件:数据主权的新未来,摆脱云端依赖 [本地优先软件配图] 本地优先软件 local-first software 正在掀起一轮“反云端”的革新——它让用户真正拥有自己的数据,即使没有云服务器的支持,也能实现多设备同步和协作。这一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开发者的追捧,不仅保护了隐私,还避免了 SaaS 订阅模式导致的“被绑定感”。社区观点认为,这一模式为用户带来了更健康的激励机制,从产品本身的好坏来决定收费,而不是依赖数据抓取、广告或高频“订阅”。不过,评论中也提到,要完善“本地优先”生态,还需更多开发工具和标准机制来推进。 文章链接:Local-first software (2019)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OBBB 新法案恢复美国本土研发即时扣除,软件开发正式纳入 R&D 范畴 [软件开发纳入R&D税收新政示意图] 美国最新“OBBB 法案”重磅通过,带来了企业税收领域的重大变革。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本土研发(R&D)支出可即时一次性扣除(immediate expensing),并明确将软件开发认定为 R&D 行为,从而推翻了之前 Section 174 的逐年摊销规定。这项政策被广泛认为有望提升美国软件开发者就业和创新现金流,同时允许 2022-2024 年期间的历史支出补记扣除,明显减轻科技企业负担。 不过,海外研发费用依然需分15年攤銷,有评论指出“离岸工资差距仍远超税收时点红利”,认为该举措更多刺激本地而非海外招聘。讨论中亦有质疑“这一变革是否真能让被裁撤的研发岗位回流”,但整体观点认为此次即时扣除的回归,是对美国科技创新环境的积极提振。 文章链接: House Passes Tax Bill Sending to President for Signature – Details Inside HN 链接: O BBB signed: Reinstates immediate expensing for U.S.-based R&D LLM 热潮:魔法与幻觉之间的真实厘清 [LLMs 魔法感与现实应用] 大模型 LLM 相关的讨论在科技圈持续高涨,有人称其为“许愿机”,也有人批评其过于神秘和不切实际。 原文深刻探讨了 LLM 应用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和行业现象:从 10 倍生产力的神话、到实际工作中的 10-15%,再到不同场景下非确定性的实际表现。众多开发者在 Hacker News 留言,既有第一线用 Claude、Cursor 等提升 3x 产能的“魔法时刻”,也有前程序员怀疑“概率生成代码”难以胜任关键任务的理性怀疑,更有大公司直接用 LLM 快速完成曾需几周的客户数据洞察。 评论区精彩汇聚了信徒、怀疑者与实际用户的观点,既有“它就是工具、大有用处”,也不乏“行业过度炒作、不可盲信”。 最终,原文指出魔法感源于信息碎片和行业叙事,而实际落地依然是概率、非决定论——既非全部神话,也远不无用。 文章链接: Everything around LLMs is still magical and wishful thinking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永恒传说 EverQuest:MMORPG 黄金时代的开创者与争议 [EverQuest MMO 封面] EverQuest 是上世纪 90 年代末 MMORPG 类型的划时代作品,不仅将线上虚拟世界的体验推向新高度,还带来了玩家社群与虚拟经济的新纪元。它以 3D 画面、PVE 为主的机制和庞大的世界设计,迅速吸引百万玩家沉浸于 Norrath 大陆。EverQuest 的成功,也促使业界思考“上瘾性设计”与玩家健康的平衡,多年后关于虚拟成瘾与社交隔绝的争议,成为大众媒体讨论焦点。 技术与商业创新背后,开发团队经历了诸多变迁,从 Sony 内部实验项目到 Verant Interactive 再到 Sony Online Entertainment,期间集结了许多影响后世的游戏制作人。玩家们分享了无数珍贵回忆:紧张刺激的组队冒险、独特的工会运营、甚至影响了后续《魔兽世界 World of Warcraft》的创作团队。不同时期玩家也感叹于那些无法复刻的“惊险和神秘感”——这是新时代快节奏游戏难以复制的经典体验。而“EverQuest”不仅定义了一个游戏,更开启了一场关于数字成瘾、人际连接和虚拟社会的全球讨论。 文章链接: EverQuest The Digital Antiquarian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拒绝隐私盗采 Google Tag Manager,让你的网络不再“裸奔”——深扒 GTM 的追踪套路与反制方法 [Google Tag Manager 技术架构图] Google Tag Manager GTM 已成为现代互联网最隐蔽、最强大的用户追踪工具之一。它不仅让网站主能一键集成强大的 Google Analytics 行为监测,还能够将各类“间谍脚本”伪装成看似无害的元素,绕过越来越多的内容拦截措施,难以被用户防范。Hacker News 上众多评论补充了实际案例,比如有工程团队发现,GTMetrix 分析网页加载速度时,仅因 GTM 阻塞导致页面卡顿达 5 秒之久;而一些隐私保护用户提出,通过在数据层疯狂注入垃圾数据以干扰追踪结果,或者彻底禁用 JavaScript,对无原则的数据收集说“不”。 但反跟踪之路也充满挑战:一方面 GTM 正在推进服务端集成,甚至嵌入政府和金融网站,变得越来越“无法屏蔽”;另一方面彻底禁用 JS 虽能极大保障隐私,但会导致大量常用网页无法正常访问。多数观点认为,只有用户大规模行动,集体屏蔽、切断这些追踪手段,才能推动互联网回归尊重隐私、少监控的未来。 文章链接: Incapacitating Google Tag Manager (2022)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ChatGPT 推荐错误网址,助攻网络钓鱼,AI 变成黑客“天堂”? [ChatGPT Phishing Cybersecurity] 近期一项 Netcraft 的研究发现,大语言模型如 ChatGPT 往往会错误推荐大型企业的官网地址,这为网络钓鱼分子创造了“新天地” new paradise。数据显示,ChatGPT 推荐的网址仅有 66% 是正确的,29% 是失效或已暂停的,还有 5% 甚至直接指向与请求无关但合法的网站。评论区有网友提到,这种情况与供应链攻击极为相似,骗子通过注册未被正确指向的域名,搭建钓鱼站点,甚至出现 AI 为 Starlink 客服推荐虚假电话,致使用户陷入大规模诈骗陷阱。论坛讨论也指出,AI 链接“幻想”问题严重,且对 SEO 防范无效,更令垃圾链接泛滥。 文章链接: ChatGPT creates phisher's paradise by serving the wrong URLs for major companies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14 年后觉醒的“睡美人”比特币钱包,2 亿美元巨额转移震动加密世界 [比特币钱包大规模觉醒新闻插画] 近日,加密社区炸开了锅 —— 两个 14 年未动的“睡美人”比特币钱包突然转移了 2 万枚比特币,当前市值超 20 亿美元。许多 HN 用户提出质疑和好奇:这背后究竟是老玩家的回归,还是计算能力逆天的黑客?持币人会不会引发市场大跌?业内分析称,这类长期未动的钱包偶尔“觉醒”,总能引发市场巨震。值得关注的是,仅 2025 年第一季度,这种老钱包转账就同比增长 121%。而行业领袖们提醒,真正的大玩家通常会采取场外分批交易来避免剧烈波动,但这类大额资金动向依然让市场如履薄冰。 文章链接: Sleeping beauty Bitcoin wallets wake up after 14 years to the tune of $2B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AI 行业信任危机:AGI 何时到来与真实距离,还有多远? [AI trust debate] 当前 AI 行业面临着信任危机,不仅因为人工智能公司言行不一,更因 AGI(通用人工智能)始终“只差几年”却遥不可及。许多顶级研究者的频繁跳槽、行业负责人高调承诺和现实生活中的产品差距,都揭示着行业内部对 AGI 靠近与否的分歧。与此同时,AI 的“幻觉”问题(即生成内容的不准确和错误)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但行业却在追逐用户留存和产品变现上投入了更多精力,往往以“吸引力”优先于“实用性”,令不少专业用户感到失望。 评论区观点极具洞见:有声音质疑,真要临近 AGI,为何顶尖人才还会为高薪跳槽?行业对 LLMs(大语言模型)的原理和可靠性缺乏深入理解,导致幻觉问题难以消除。此外,行业普遍采取社会化媒体“上瘾”手法提高留存,却忽视了真正为人类带来福祉。有人甚至认为 AI 行业本质仍是资本驱动的重复烧钱游戏,终极目标是盈利,而不仅仅是技术突破。 相关文章原文链接:Problems the AI industry is not addressing adequately HN 讨论页面: news.ycombinator.com 游戏不再属于玩家?Stop Killing Games 行动呼吁保护数字游戏所有权 [Stop Killing Games And The Future Of Video Game Preservation] 越来越多的电子游戏依赖 DRM 和在线验证,导致玩家即使花了钱也无法真正“拥有”自己的游戏。众多 HN 评论者表示担忧,从老家电的可修复性类比到回忆经典单机游戏——一旦厂商关闭服务器,玩家往往只能无奈接受失去访问权。Stop Killing Games 行动呼吁,购买应当意味着永久拥有——无论是保护玩家权益,还是守护游戏文化。讨论里更有观点提出:数字时代的“购买”应有明确标识,避免游戏变成高价租赁,鼓励平台和开发者给出明确的“退场计划”。 原文链接: You will own nothing and be happy (Stop Killing Games)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本期《利利噗闲聊会》的动画大人物单元,我们请来了画枚动画的制片人--以北,一起聊聊她从零起步、和合伙人们靠接活赚钱做原创动画、带领团队打造出国产少见的运动番《白色闪电》,并让它在日本电影院上映的创业历程。 她分享了自己从高二才开始学画、读大专、从美术生转型为制片的成长经历,也聊到动画行业的现实与野心:一边是理想与创作冲动,一边是市场压力与资金筹措。她坦言自己曾因不愿创作被干预而拒绝投资,也透露做《白色闪电》期间“每一步都走在破产边缘” 我们一起探讨了动画行业的商业逻辑、现实题材的挑战、二维动画的困境,以及创作者如何在不确定中探索着走下去。从0到1的动画内容做出来之后,IP运营的1到100,在未来又是另外一个挑战了。 * 嘉宾 以北 画枚动画创始人/制片人 * 主播 大梨&小花 利利噗定格动画工作室主创 * 时间轴 02:03|“不会做原创,那就先做PV” 07:24|高二才学美术,选大专只因“最便宜” 17:25|从分镜到制片:“我其实并不适合制片” 22:59|“我们不是创业,我们只是换了个地方上班” 29:05|“为什么是女孩子打乒乓?因为我们想画女生” 32:04|“每一帧都过‘运动审核’,所以特别慢” 38:04|没人投资,他们完全自筹制作《白色闪电》 45:35|“只要你真的想被看见,困难就都能克服” 50:53|“我们复刻不了日本产业,因为时代不同” * 片尾曲 《不褪色的梦》 画枚动画作品《白色闪电》 画枚动画作品《开拍啦!怪兽大电影》 画枚动画六周年贺图 阿噗参观画枚动画 ---- 欢迎来到《利利噗闲聊会》,这是一档关于动画创作的深度分享节目。两位主创都是从业超过七年的定格动画人,我们将带你进入动画的幕后世界,了解光影背后的行业真相。 利利噗全平台账号(小红书/微博/B站) @lilliput利利噗定格动画 想了解更多国内的动画公司、一线从业者的幕后故事以及行业现状学习就业等最新资讯,记得订阅收藏我们的节目哦🎉 欢迎所有动画专业的同学和关注喜爱动画的小伙伴同行反复收听~~👂
这期节目,我想和你聊聊几个近来常绕在我脑海中的主题。它们像是不同阶段的人生提醒,有时模糊,有时尖锐: * 1. 好作品、持续性、时间积累的复利效应 * 2. 那些你没解决的“人生课题”会反复登场 * 3. All in 的代价是失去思考,但边做边思考需要方法 * 4. 没人会来理论——很多时候困住自己的人,正是自己 * 5. 不渴求,而是吸引——但是形成”念"还不够,还需要有"势" 主播&嘉宾介绍 马特:最近总在想加入某个组织,成为主理人的一男的 背景音乐 Pleasant Moments - Carlos Barbosa-Lima
有段时间频繁去平遥拍片,被平遥周边的古建筑,古民居,古寺庙和壁画震惊。如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居住”,我一直很想知道在这座活着的古城里长大的小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应该很不一样吧?机缘之下认识了在上海的平遥人小杨,于是便有了这一期播客。 小红书:摩尼朱 抖音:摩尼朱 微信视频号: 摩尼朱 logo提字:张乐陆
你是不是总感觉身体像灌了铅,早上起不来、下午昏沉沉?上厕所时发现大便黏在马桶上冲不掉,刚洗完脸就油光满面,痘痘反复冒头?其实这些都是湿气重的典型表现! 湿气就像潜伏在身体里的 “隐形杀手”,现代人长期吹空调、爱吃生冷食物、熬夜久坐,都会让湿气趁虚而入。当湿邪困住脾胃,就会导致代谢变慢、毒素堆积,不仅让人精神萎靡,还会引发皮肤问题、关节酸痛等连锁反应。想知道如何从根源赶走湿气吗?不妨先从了解湿气的入侵路径和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开始! 一起走进今天的《找个医生朋友聊聊》。 医生朋友介绍 加入听友群 请加微信:nideijiankang 公众号(干货文字版):是阿玺呀 时间轴 00:56 湿气重不仅长汗疱疹,头闷脑胀也是信号? 03:11 喝水都觉湿气缠身,你到底怎么了? 04:30 常年咳嗽总不好?湿气重可能是隐形推手! 06:30 小小两颗杏竟让咳嗽加重? 08:08 孩子没有任何症状突然发烧,如何应对? 11:35 湿气让你的脸变得又黑又油! 13:01 为啥喝水都胖?湿气:这锅我不背……才怪! 15:32 别让湿浊成“人体油烟机”! 17:41 医生拍桌:躺着瘦可以有,但你得先当“配合型懒人”! 19:35 夏湿暴躁,秋冬湿最心机,会变浊! 20:40 夏天出汗打通身体排气孔,老慢病症状趁机缓一缓! 22:08 环境对身体有影响吗?有且大! 24:35 每天一碗祛湿汤,水肿、乏力全赶跑! 27:20 生冷滑腻伤脾胃,湿气偷偷找上门! 29:20 靠喝酒疏肝气最坑人,湿热型鼻炎越来越重! 32:50 湿气重易伤脾胃,脾胃弱又生湿:二者竟是恶性循环? 34:46 绞股蓝+紫苏叶加进来!这杯茶除了祛湿之外,还藏着意外好处! 37:20 祛湿茶能长期喝吗? 38:18 拔罐祛湿有讲究!哪个部位拔、拔多久?
好心情,应该和好音乐共鸣,欢迎收听第 153 期 ResoMusic,我们会以专题歌单的形式向你推荐本周值得收听的音乐。 只要萨克斯响起,所有的交谈都会化作低语,只剩音符在皮肤上跃动的惬意 >> 听友群指路:节目公告栏中的二维码 or VX搜索 ShiRley_7_7,备注“共鸣音乐”,等待管理员邀请入群 Kenny G -《Going Home》00:32 Kenny G -《Heart And Soul》02:09 George Benson - 《This Masquerade》06:55 George Benson - 《Affirmation》15:58 Grover Washington, Jr. -《Just the Two of Us》23:30 Grover Washington, Jr. -《Winelight》31:20 Sade -《Smooth Operator》39:24 Sade -《Your Love Is King》44:46 Michael Franks -《On My Way Home To You》48:45 Michael Franks -《I Really Hope It's You》54:10 Norah Jones -《Don't Know Why》58:44 Norah Jones -《Shoot The Moon》62:09 Kenny G -《The Moon Represents My Heart》66:47 如果你想收获更多治愈耳朵的音乐推荐,欢迎订阅收听 好心情,应该和好音乐共鸣,祝大家听歌愉快,我们下周再见~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